一种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SOI衬底的应变
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是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
家科学技术水平、综合国力和国防力量的重要标志,而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
电子技术则是半导体技术的关键。半导体产业是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其之所以
发展得如此之快,除了技术本身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之外,还与它广泛的应
用性有关。
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于1965年提出了“摩
尔定律”,该定理指出:集成电路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约每18个月增加1倍,
性能也提升1倍。多年来,世界半导体产业始终遵循着这条定律不断地向前发
展,尤其是Si基集成电路技术,发展至今,全世界数以万亿美元的设备和技术
投入,已使Si基工艺形成了非常强大的产业能力。2004年2月23日英特尔首
席执行官克莱格·贝瑞特在东京举行的全球信息峰会上表示,摩尔定律将在未来
15到20年依然有效,然而推动摩尔定律继续前进的技术动力是:不断缩小芯
片的特征尺寸。目前,国外45nm技术已经进入规模生产阶段,32nm技术处在
导入期,按照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ITRS,下一个节点是22nm。
不过,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继续发展,芯片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在Si
芯片制造工业微型化进程中面临着材料物理属性,制造工艺技术,器件结构等
方面极限的挑战。比如当特征尺寸小于100nm以下时由于隧穿漏电流和可靠性
等问题,传统的栅介质材料SiO2无法满足低功耗的要求;纳米器件的短沟道效
应和窄沟道效应越发明显,严重影响了器件性能;传统的光刻技术无法满足日
益缩小的光刻精度。因此传统Si基工艺器件越来越难以满足设计的需要。
为了满足半导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大量的研究人员在新结构、新材
料以及新工艺方面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
这些新结构和新材料对器件性能有较大的提高,可以满足集成电路技术继续符
合“摩尔定理”迅速发展的需要。
SOI(Silicon-On-Insulator,绝缘衬底上的硅)技术是在顶层硅和背衬底之间
引入了一层埋氧化层。通过在绝缘体上形成半导体薄膜,SOI材料具有了体硅
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实现了集成电路中元器件的介质隔离,彻底消除了体硅
CMOS电路中的寄生闩锁效应;采用这种材料制成的集成电路还具有寄生电容
小、集成密度高、速度快、工艺简单、短沟道效应小及特别适用于低压低功耗
电路等优势,因此可以说SOI将有可能成为深亚微米的低压、低功耗集成电路
的主流技术。此外,SOI材料还被用来制造MEMS光开关,如利用体硅机械加
工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在一个衬底片上制备应变SiGe平面沟道PMOS器
件、应变SiGe平面沟道NMOS器件和双极晶体管,构成平面BiCMOS集成器
件,以实现器件与集成电路性能的最优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
集成器件,NMOS器件和PMOS器件均为应变SiGe MOS器件,双极器件为
SOI双多晶SiGe HBT。
进一步、PMOS器件采用量子阱结构。
进一步、所有器件衬底为SOI材料。
进一步、SiGe HBT器件的发射极和基极采用多晶硅材料。
进一步、SiGe HBT器件的基区为SiGe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
BiCMOS集成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选取氧化层厚度为150~400nm,上层Si厚度为100~150nm,N
型掺杂浓度为1×1016~1×1017cm-3的SOI衬底片;
第二步、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750℃,在衬底上生
长Si外延层,厚度为250~300nm,N型掺杂,掺杂浓度为1×1016~1×1017cm-3,
作为集电区;
第三步、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800℃,在衬底表面
淀积一层厚度为200~300nm的SiO2层和一层厚度为100~200nm的SiN层;光
刻基区,利用干法刻蚀,刻蚀出深度为200nm的基区区域,在衬底表面生长三
层材料:第一层是SiGe层,Ge组分为15~25%,厚度为20~60nm,P型掺杂,
掺杂浓度为5×1018~5×1019cm-3,作为基区;第二层是未掺杂的本征Si层,厚
度为10~20nm;第三层是未掺杂的本征Poly-Si层,厚度为200~300nm,作为
基极和发射区;
第四步、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800℃,在衬底表面
淀积一层厚度为200~300nm的SiO2层和一层厚度为100~200nm的SiN层;光
刻器件间深槽隔离区域,在深槽隔离区域干法刻蚀出深度为5μm的深槽,利用
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800℃,在深槽内填充SiO2;
第五步、用湿法刻蚀掉表面的SiO2和SiN层,再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
的方法,在600~8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层厚度为200~300nm的SiO2层和
一层厚度为100~200nm的SiN层;光刻集电区浅槽隔离区域,在浅槽隔离区域
干法刻蚀出深度为180~300nm的浅槽,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
600~800℃,在浅槽内填充SiO2;
第六步、用湿法刻蚀掉表面的SiO2和SiN层,再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
的方法,在600~8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层厚度为200~300nm的SiO2层和
一层厚度为100~200nm的SiN层;光刻基区浅槽隔离区域,在浅槽隔离区域干
法刻蚀出深度为215~325nm的浅槽,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
800℃,在浅槽内填充SiO2;
第七步、用湿法刻蚀掉表面的SiO2和SiN层,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
的方法,在600~8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层厚度为300~500nm的SiO2层;
光刻基极区域,对该区域进行P型杂质注入,使基极接触区掺杂浓度为1×1019~
1×1020cm-3,形成基极接触区域;
第八步、光刻发射区域,对该区域进行N型杂质注入,使掺杂浓度为1×
1017~5×1017cm-3,形成发射区;
第九步、光刻集电极区域,并利用化学机械抛光(CMP)的方法,去除集
电极区域的本征Si层和本征Poly-Si层,对该区域进行N型杂质注入,使集电
极接触区掺杂浓度为1×1019~1×1020cm-3,形成集电极接触区域。并对衬底在
950~1100℃温度下,退火15~120s,进行杂质激活,形成SiGe HBT器件;
第十步、光刻MOS有源区,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750℃,
在该有源区连续生长两层材料:第一层是厚度为10~15nm的N型SiGe外延层,
该层Ge组分为15~30%,掺杂浓度为1~5×1016cm-3;第二层是厚度为3~5nm
的本征弛豫型Si帽层;
第十一步、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800℃,在外延材料
表面淀积一层厚度为300~500nm的SiO2层;光刻PMOS器件有源区,对PMOS
器件有源区进行N型离子注入,使其掺杂浓度达到1~5×1017cm-3;光刻NMOS
器件有源区,利用离子注入工艺对NMOS器件区域进行P型离子注入,形成
NMOS器件有源区P阱,P阱掺杂浓度为1~5×1017cm-3;
第十二步、利用湿法刻蚀,刻蚀掉表面的SiO2层,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
方法,在600~8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层厚度为3~5nm的SiN层作为栅介
质和一层厚度为300~500nm的本征Poly-Si层,光刻Poly-Si栅和栅介质,形
成22~350nm长的伪栅;
第十三步、利用离子注入,分别对NMOS器件有源区和PMOS器件有源
区进行N型和P型离子注入,形成N型轻掺杂源漏结构(N-LDD)和P型轻
掺杂源漏结构(P-LDD),掺杂浓度均为1~5×1018cm-3;
第十四步、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800℃,在衬底表面
淀积一层厚度为5~15nm的SiO2层,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刻蚀掉表面的SiO2
层,保留Poly-Si栅和栅介质侧面的SiO2,形成侧墙;
第十五步、光刻出PMOS器件有源区,利用离子注入技术自对准形成PMOS
器件的源漏区;光刻出NMOS器件有源区,利用离子注入技术自对准形成
NMOS器件的源漏区;将衬底在950~1100℃温度下,退火15~120s,进行杂
质激活;
第十六步、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800℃,在衬底表面淀
积一层SiO2,厚度为300~500nm,利用化学机械抛光(CMP)技术,将SiO2
平坦化到栅极表面;
第十七步、利用湿法刻蚀将伪栅极完全去除,留下氧化层上的栅堆叠的自
对准压印,在衬底表面生长一层厚度为2~5nm的氧化镧(La2O3);在衬底表面
溅射一层金属钨(W),最后利用化学机械抛光(CMP)技术将栅极区域以外的
金属钨(W)及氧化镧(La2O3)除去;
第十八步、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800℃,表面生长一
层SiO2层,光刻引线孔;
第十九步、金属化、光刻NMOS器件和PMOS器件引线,形成漏极、源
极和栅极以及SiGe HBT发射极、基极、集电极金属引线,构成导电沟道为22~
350nm的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
进一步、该制备方法中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
器件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最高温度根据第三步到第十九步中的化学汽相淀积
(CVD)工艺温度决定,最高温度小于等于800℃。
进一步、基区厚度根据第三步SiGe的外延层厚度来决定,取20~60nm。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
BiCMOS集成电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外延生长的实现方法为:
(1a)选取SOI衬底片,该衬底下层支撑材料为Si,中间层为SiO2,厚度
为150nm,上层材料为掺杂浓度为1×1016cm-3的N型Si,厚度为100nm;
(1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上层Si材料上生
长一层厚度为250nm的N型外延Si层,作为集电区,该层掺杂浓度为1×
1016cm-3;
(1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200nm的SiO2层;
(1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100nm的SiN层;
(1e)光刻基区,利用干法刻蚀,刻蚀出深度为200nm的基区区域;
(1f)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上生长一层
厚度为20nm的SiGe层,作为基区,该层Ge组分为15%,掺杂浓度为5×
1018cm-3;
(1g)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上生长一层
厚度10nm的未掺杂的本征Si层;
(1h)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上生长一层
厚度200nm的未掺杂的本征Poly-Si层;
步骤2,器件深槽隔离制备的实现方法为:
(2a)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200nm的SiO2层;
(2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100nm的SiN层;
(2c)光刻器件间深槽隔离区域,在深槽隔离区域干法刻蚀出深度为5um
的浅槽;
(2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深槽内填充SiO2,
形成器件深槽隔离;
步骤3,集电极浅槽隔离制备的实现方法为:
(3a)用湿法刻蚀掉表面的SiO2和SiN层;
(3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200nm的SiO2层;
(3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100nm的SiN层;
(3d)光刻集电极浅槽隔离区域,在浅槽隔离区域干法刻蚀出深度为180nm
的浅槽;
(3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浅槽内填充SiO2,
形成集电极浅槽隔离;
步骤4,基极浅槽隔离制备的实现方法为:
(4a)用湿法刻蚀掉表面的SiO2和SiN层;
(4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200nm的SiO2层;
(4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100nm的SiN层;
(4d)光刻基极浅槽隔离区域,在浅槽隔离区域干法刻蚀出深度为215nm
的浅槽;
(4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浅槽内填充SiO2,
形成基极浅槽隔离;
步骤5,SiGe HBT形成的实现方法为:
(5a)用湿法刻蚀掉表面的SiO2和SiN层;
(5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300nm的SiO2层;
(5c)光刻基极区域,对该区域进行P型杂质注入,使接触区掺杂浓度为
1×1019cm-3,形成基极;
(5d)光刻发射区,对该区域进行N型杂质注入,使掺杂浓度为1×1017cm-3,
形成发射区;
(5e)光刻集电极区域,并利用化学机械抛光(CMP)的方法,去除集电
极区域的本征Si层和本征Poly-Si层,对该区域进行N型杂质注入,使集电极
接触区掺杂浓度为1×1019cm-3,形成集电极;
(5f)对衬底在950℃温度下,退火120s,进行杂质激活,形成SiGe HBT;
步骤6,MOS有源区制备的实现方法为:
(6a)光刻MOS有源区;
(6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有源区生长厚度为
10nm的N型SiGe外延层,该层Ge组分为15%,掺杂浓度为1×1016cm-3;
(6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有源区生长厚度为
3nm的本征弛豫型Si帽层;
步骤7,NMOS器件和PMOS器件形成的实现方法为:
(7a)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衬底上生长一层300nm
的SiO2;
(7b)光刻PMOS器件有源区,对PMOS器件有源区进行N型离子注入,
使其掺杂浓度达到1×1017cm-3;
(7c)光刻NMOS器件有源区,利用离子注入工艺对NMOS器件区域进
行P型离子注入,形成NMOS器件有源区P阱,P阱掺杂浓度为1×1017cm-3;
(7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表面生长一层厚度
为3nm的SiN层;
(7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SiN层上生长一层
300nm的多晶硅;
(7f)光刻Poly-Si栅和栅介质,形成22nm长的伪栅;
(7g)光刻NMOS器件有源区,对NMOS器件有源区进行N型离子注入,
形成N型轻掺杂源漏结构(N-LDD),掺杂浓度为1×1018cm-3;
(7h)光刻PMOS器件有源区,对PMOS器件有源区进行P型离子注入,
形成P型轻掺杂源漏结构(P-LDD),掺杂浓度为1×1018cm-3;
(7i)在衬底表面,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生长一
层SiO2,厚度为10nm,随后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光刻掉多余的SiO2,保留栅极
侧壁SiO2,形成侧墙;
(7j)光刻出PMOS器件有源区,利用离子注入技术自对准形成PMOS器
件的源漏区;
(7k)光刻出NMOS器件有源区,利用离子注入技术自对准形成NMOS
器件的源漏区;
(7l)将衬底在950℃温度下,退火120s,进行杂质激活;
步骤8,栅制备的实现方法为:
(8a)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层
SiO2层,SiO2厚度为300nm厚度;
(8b)利用化学机械抛光(CMP)方法,对表面进行平坦化至栅极水平;
(8c)利用湿法刻蚀将伪栅极完全去除,留下氧化层上的栅堆叠的自对准
压印;
(8d)在衬底表面生长一层厚度为2nm的氧化镧(La2O3);
(8e)在衬底表面溅射一层金属钨(W);
(8f)利用化学机械抛光(CMP)技术将栅极区域以外的金属钨(W)及
氧化镧(La2O3)除去;
步骤9,构成BiCMOS集成电路的实现方法为:
(9a)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表面生长一层SiO2
层;
(9b)光刻引线孔;
(9c)金属化;
(9d)光刻引线,形成NMOS器件和PMOS器件漏极、源极和栅极,SiGe
HBT双极晶体管发射极、基极、集电极金属引线,构成导电沟道为22nm的基
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制备的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
结构中采用了轻掺杂源漏(LDD)结构,有效地抑制了热载流子对器件性能的
影响;
2.本发明制备的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
在PMOS器件结构中都采用了量子阱结构,能有效地把空穴限制在SiGe层内,
减少了界面散射,提高了器件的频率、电流驱动能力等电学性能;
3.本发明制备的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
采用了高K栅介质,提高了MOS器件的栅控能力,增强了器件的电学性能;
4.本发明制备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过
程中涉及的最高温度为800℃,低于引起应变SiGe沟道应力弛豫的工艺温度,
因此该制备方法能有效地保持应变SiGe沟道应力,提高集成电路的性能;
5.本发明制备的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
中,在制备NMOS器件和PMOS器件栅电极时采用了金属栅镶嵌工艺
(damascene process),该工艺中使用了金属钨(W)作为金属电极,降低了栅
电极的电阻,提高了器件设计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6.本发明制备的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
中,双极器件采用SOI衬底,集电区厚度较传统器件薄,因此,该器件存在集
电区横向扩展效应,并能够在集电区形成二维电场,从而提高了该器件的反向
击穿电压和Early电压,在相同的击穿特性下,具有比传统器件更优异的特征
频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
件及电路制备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
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
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
成器件,NMOS器件和PMOS器件均为应变SiGe MOS器件,双极器件为SOI
双多晶SiGe HBT。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PMOS器件采用量子阱结构。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所有器件衬底为SOI材料。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SiGe HBT器件的发射极和基极采用多晶
硅材料。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SiGe HBT器件的基区为SiGe材料。
以下参照附图1,对本发明制备22~350nm沟道长度的基于SOI衬底的应
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的工艺流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制备沟道长度为22nm的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
Bi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外延生长。
(1a)选取SOI衬底片,该衬底下层支撑材料为Si,中间层为SiO2,厚度
为150nm,上层材料为掺杂浓度为1×1016cm-3的N型Si,厚度为100nm;
(1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上层Si材料上生
长一层厚度为250nm的N型外延Si层,作为集电区,该层掺杂浓度为1×
1016cm-3;
(1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200nm的SiO2层;
(1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100nm的SiN层;
(1e)光刻基区,利用干法刻蚀,刻蚀出深度为200nm的基区区域;
(1f)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上生长一层
厚度为20nm的SiGe层,作为基区,该层Ge组分为15%,掺杂浓度为5×
1018cm-3;
(1g)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上生长一层
厚度10nm的未掺杂的本征Si层;
(1h)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上生长一层
厚度200nm的未掺杂的本征Poly-Si层。
步骤2,器件深槽隔离制备。
(2a)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200nm的SiO2层;
(2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100nm的SiN层;
(2c)光刻器件间深槽隔离区域,在深槽隔离区域干法刻蚀出深度为5um
的浅槽;
(2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深槽内填充SiO2,
形成器件深槽隔离。
步骤3,集电极浅槽隔离制备。
(3a)用湿法刻蚀掉表面的SiO2和SiN层;
(3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200nm的SiO2层;
(3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100nm的SiN层;
(3d)光刻集电极浅槽隔离区域,在浅槽隔离区域干法刻蚀出深度为180nm
的浅槽;
(3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浅槽内填充SiO2,
形成集电极浅槽隔离。
步骤4,基极浅槽隔离制备。
(4a)用湿法刻蚀掉表面的SiO2和SiN层;
(4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200nm的SiO2层;
(4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100nm的SiN层;
(4d)光刻基极浅槽隔离区域,在浅槽隔离区域干法刻蚀出深度为215nm
的浅槽;
(4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浅槽内填充SiO2,
形成基极浅槽隔离。
步骤5,SiGe HBT形成。
(5a)用湿法刻蚀掉表面的SiO2和SiN层;
(5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300nm的SiO2层;
(5c)光刻基极区域,对该区域进行P型杂质注入,使接触区掺杂浓度为
1×1019cm-3,形成基极;
(5d)光刻发射区,对该区域进行N型杂质注入,使掺杂浓度为1×1017cm-3,
形成发射区;
(5e)光刻集电极区域,并利用化学机械抛光(CMP)的方法,去除集电
极区域的本征Si层和本征Poly-Si层,对该区域进行N型杂质注入,使集电极
接触区掺杂浓度为1×1019cm-3,形成集电极;
(5f)对衬底在950℃温度下,退火120s,进行杂质激活,形成SiGe HBT。
步骤6,MOS有源区制备。
(6a)光刻MOS有源区;
(6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有源区生长厚度为
10nm的N型SiGe外延层,该层Ge组分为15%,掺杂浓度为1×1016cm-3;
(6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有源区生长厚度为
3nm的本征弛豫型Si帽层。
步骤7,NMOS器件和PMOS器件形成。
(7a)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衬底上生长一层300nm
的SiO2;
(7b)光刻PMOS器件有源区,对PMOS器件有源区进行N型离子注入,
使其掺杂浓度达到1×1017cm-3;
(7c)光刻NMOS器件有源区,利用离子注入工艺对NMOS器件区域进
行P型离子注入,形成NMOS器件有源区P阱,P阱掺杂浓度为1×1017cm-3;
(7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表面生长一层厚度
为3nm的SiN层;
(7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SiN层上生长一层
300nm的多晶硅;
(7f)光刻Poly-Si栅和栅介质,形成22nm长的伪栅;
(7g)光刻NMOS器件有源区,对NMOS器件有源区进行N型离子注入,
形成N型轻掺杂源漏结构(N-LDD),掺杂浓度为1×1018cm-3;
(7h)光刻PMOS器件有源区,对PMOS器件有源区进行P型离子注入,
形成P型轻掺杂源漏结构(P-LDD),掺杂浓度为1×1018cm-3;
(7i)在衬底表面,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生长一
层SiO2,厚度为10nm,随后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光刻掉多余的SiO2,保留栅极
侧壁SiO2,形成侧墙;
(7j)光刻出PMOS器件有源区,利用离子注入技术自对准形成PMOS器
件的源漏区;
(7k)光刻出NMOS器件有源区,利用离子注入技术自对准形成NMOS
器件的源漏区;
(7l)将衬底在950℃温度下,退火120s,进行杂质激活。
步骤8,栅制备。
(8a)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层
SiO2层,SiO2厚度为300nm厚度;
(8b)利用化学机械抛光(CMP)方法,对表面进行平坦化至栅极水平;
(8c)利用湿法刻蚀将伪栅极完全去除,留下氧化层上的栅堆叠的自对准
压印;
(8d)在衬底表面生长一层厚度为2nm的氧化镧(La2O3);
(8e)在衬底表面溅射一层金属钨(W);
(8f)利用化学机械抛光(CMP)技术将栅极区域以外的金属钨(W)及
氧化镧(La2O3)除去。
步骤9,构成BiCMOS集成电路。
(9a)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表面生长一层SiO2
层;
(9b)光刻引线孔;
(9c)金属化;
(9d)光刻引线,形成NMOS器件和PMOS器件漏极、源极和栅极,SiGe
HBT双极晶体管发射极、基极、集电极金属引线,构成导电沟道为22nm的基
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
实施例2:制备沟道长度为130nm的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
Bi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外延生长。
(1a)选取SOI衬底片,该衬底下层支撑材料为Si,中间层为SiO2,厚度
为300nm,上层材料为掺杂浓度为5×1016cm-3的N型Si,厚度为120nm;
(1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上层Si材料上生
长一层厚度为250nm的N型外延Si层,作为集电区,该层掺杂浓度为5×
1016cm-3;
(1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240nm的SiO2层;
(1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150nm的SiN层;
(1e)光刻基区,利用干法刻蚀,刻蚀出深度为200nm的基区区域;
(1f)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衬底上生长一层
厚度为40nm的SiGe层,作为基区,该层Ge组分为20%,掺杂浓度为1×
1019cm-3;
(1g)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衬底上生长一层
厚度15nm的未掺杂的本征Si层;
(1h)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衬底上生长一层
厚度240nm的未掺杂的本征Poly-Si层。
步骤2,器件深槽隔离制备。
(2a)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240nm的SiO2层;
(2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150nm的SiN层;
(2c)光刻器件间深槽隔离区域,在深槽隔离区域干法刻蚀出深度为5μm
的浅槽;
(2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深槽内填充SiO2,
形成器件深槽隔离。
步骤3,集电极浅槽隔离制备。
(3a)用湿法刻蚀掉表面的SiO2和SiN层;
(3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240nm的SiO2层;
(3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150nm的SiN层;
(3d)光刻集电极浅槽隔离区域,在浅槽隔离区域干法刻蚀出深度为240nm
的浅槽;
(3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浅槽内填充SiO2,
形成集电极浅槽隔离。
步骤4,基极浅槽隔离制备。
(4a)用湿法刻蚀掉表面的SiO2和SiN层;
(4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240nm的SiO2层;
(4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150nm的SiN层;
(4d)光刻基极浅槽隔离区域,在浅槽隔离区域干法刻蚀出深度为260nm
的浅槽;
(4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浅槽内填充SiO2,
形成基极浅槽隔离。
步骤5,SiGe HBT形成。
(5a)用湿法刻蚀掉表面的SiO2和SiN层;
(5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400nm的SiO2层;
(5c)光刻基极区域,对该区域进行P型杂质注入,使接触区掺杂浓度为
5×1019cm-3,形成基极;
(5d)光刻发射区,对该区域进行N型杂质注入,使掺杂浓度为3×1017cm-3,
形成发射区;
(5e)光刻集电极区域,并利用化学机械抛光(CMP)的方法,去除集电
极区域的本征Si层和本征Poly-Si层,对该区域进行N型杂质注入,使集电极
接触区掺杂浓度为5×1019cm-3,形成集电极;
(5f)对衬底在1000℃温度下,退火60s,进行杂质激活,形成SiGe HBT。
步骤6,MOS有源区制备。
(6a)光刻MOS有源区;
(6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在有源区生长厚度为
12nm的N型SiGe外延层,该层Ge组分为20%,掺杂浓度为3×1016cm-3;
(6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有源区生长厚度为
4nm的本征弛豫型Si帽层。
步骤7,NMOS器件和PMOS器件形成。
(7a)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衬底上生长一层400nm
的SiO2;
(7b)光刻PMOS器件有源区,对PMOS器件有源区进行N型离子注入,
使其掺杂浓度达到3×1017cm-3;
(7c)光刻NMOS器件有源区,利用离子注入工艺对NMOS器件区域进
行P型离子注入,形成NMOS器件有源区P阱,P阱掺杂浓度为3×1017cm-3;
(7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表面生长一层厚度
为4nm的SiN层;
(7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SiN层上生长一层
400nm的多晶硅;
(7f)光刻Poly-Si栅和栅介质,形成130nm长的伪栅;
(7g)光刻NMOS器件有源区,对NMOS器件有源区进行N型离子注入,
形成N型轻掺杂源漏结构(N-LDD),掺杂浓度为3×1018cm-3;
(7h)光刻PMOS器件有源区,对PMOS器件有源区进行P型离子注入,
形成P型轻掺杂源漏结构(P-LDD),掺杂浓度为3×1018cm-3;
(7i)在衬底表面,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生长一
层SiO2,厚度为15nm,随后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光刻掉多余的SiO2,保留栅极
侧壁SiO2,形成侧墙;
(7j)光刻出PMOS器件有源区,利用离子注入技术自对准形成PMOS器
件的源漏区;
(7k)光刻出NMOS器件有源区,利用离子注入技术自对准形成NMOS
器件的源漏区;
(7l)将衬底在1000℃温度下,退火60s,进行杂质激活。
步骤8,栅制备。
(8a)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层
SiO2层,SiO2厚度为400nm厚度;
(8b)利用化学机械抛光(CMP)方法,对表面进行平坦化至栅极水平;
(8c)利用湿法刻蚀将伪栅极完全去除,留下氧化层上的栅堆叠的自对准
压印;
(8d)在衬底表面生长一层厚度为4nm的氧化镧(La2O3);
(8e)在衬底表面溅射一层金属钨(W);
(8f)利用化学机械抛光(CMP)技术将栅极区域以外的金属钨(W)及
氧化镧(La2O3)除去。
步骤9,构成BiCMOS集成电路。
(9a)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00℃,在表面生长一层SiO2
层;
(9b)光刻引线孔;
(9c)金属化;
(9d)光刻引线,形成NMOS器件和PMOS器件漏极、源极和栅极金属
引线,SiGe HBT双极晶体管发射极、基极、集电极金属引线,构成导电沟道为
130nm的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
实施例3:制备沟道长度为350nm的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
Bi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外延生长。
(1a)选取SOI衬底片,该衬底下层支撑材料为Si,中间层为SiO2,厚度
为400nm,上层材料为掺杂浓度为1×1017cm-3的N型Si,厚度为150nm;
(1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50℃,在上层Si材料上生
长一层厚度为300nm的N型外延Si层,作为集电区,该层掺杂浓度为1×
1017cm-3;
(1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8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300nm的SiO2层;
(1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8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200nm的SiN层;
(1e)光刻基区,利用干法刻蚀,刻蚀出深度为200nm的基区区域;
(1f)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50℃,在衬底上生长一层
厚度为60nm的SiGe层,作为基区,该层Ge组分为25%,掺杂浓度为5×
1019cm-3;
(1g)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50℃,在衬底上生长一层
厚度20nm的未掺杂的本征Si层;
(1h)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750℃,在衬底上生长一层
厚度300nm的未掺杂的本征Poly-Si层。
步骤2,器件深槽隔离制备。
(2a)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8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300nm的SiO2层;
(2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8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200nm的SiN层;
(2c)光刻器件间深槽隔离区域,在深槽隔离区域干法刻蚀出深度为5μm
的浅槽;
(2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在深槽内填充SiO2,
形成器件深槽隔离。
步骤3,集电极浅槽隔离制备。
(3a)用湿法刻蚀掉表面的SiO2和SiN层;
(3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8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300nm的SiO2层;
(3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8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200nm的SiN层;
(3d)光刻集电极浅槽隔离区域,在浅槽隔离区域干法刻蚀出深度为300nm
的浅槽;
(3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在浅槽内填充SiO2,
形成集电极浅槽隔离。
步骤4,基极浅槽隔离制备。
(4a)用湿法刻蚀掉表面的SiO2和SiN层;
(4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8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300nm的SiO2层;
(4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8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200nm的SiN层;
(4d)光刻基极浅槽隔离区域,在浅槽隔离区域干法刻蚀出深度为325nm
的浅槽;
(4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在浅槽内填充SiO2,
形成基极浅槽隔离。
步骤5,SiGe HBT形成。
(5a)用湿法刻蚀掉表面的SiO2和SiN层;
(5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的方法,在8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
层厚度为500nm的SiO2层;
(5c)光刻基极区域,对该区域进行P型杂质注入,使接触区掺杂浓度为
1×1020cm-3,形成基极;
(5d);光刻发射区,对该区域进行N型杂质注入,使掺杂浓度为5×
1017cm-3,形成发射区;
(5e)光刻集电极区域,并利用化学机械抛光(CMP)的方法,去除集电
极区域的本征Si层和本征Poly-Si层,对该区域进行N型杂质注入,使集电极
接触区掺杂浓度为1×1020cm-3,形成集电极;
(5f)对衬底在1100℃温度下,退火15s,进行杂质激活,形成SiGe HBT。
步骤6,MOS有源区制备。
(6a)光刻MOS有源区;
(6b)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50℃,在有源区生长厚度为
15nm的N型SiGe外延层,该层Ge组分为30%,掺杂浓度为5×1016cm-3;
(6c)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750℃,在有源区生长厚度为
5nm的本征弛豫型Si帽层。
步骤7,NMOS器件和PMOS器件形成。
(7a)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在衬底上生长一层500nm
的SiO2;
(7b)光刻PMOS器件有源区,对PMOS器件有源区进行N型离子注入,
使其掺杂浓度达到5×1017cm-3;
(7c)光刻NMOS器件有源区,利用离子注入工艺对NMOS器件区域进
行P型离子注入,形成NMOS器件有源区P阱,P阱掺杂浓度为5×1017cm-3;
(7d)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在表面生长一层厚度
为5nm的SiN层;
(7e)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在SiN层上生长一层
500nm的多晶硅;
(7f)光刻Poly-Si栅和栅介质,形成350nm长的伪栅;
(7g)光刻NMOS器件有源区,对NMOS器件有源区进行N型离子注入,
形成N型轻掺杂源漏结构(N-LDD),掺杂浓度为5×1018cm-3;
(7h)光刻PMOS器件有源区,对PMOS器件有源区进行P型离子注入,
形成P型轻掺杂源漏结构(P-LDD),掺杂浓度为5×1018cm-3;
(7i)在衬底表面,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生长一
层SiO2,厚度为5nm,随后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光刻掉多余的SiO2,保留栅极侧
壁SiO2,形成侧墙;
(7j)光刻出PMOS器件有源区,利用离子注入技术自对准形成PMOS器
件的源漏区;
(7k)光刻出NMOS器件有源区,利用离子注入技术自对准形成NMOS
器件的源漏区;
(7l)将衬底在1100℃温度下,退火15s,进行杂质激活。
步骤8,栅制备。
(8a)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在衬底表面淀积一层
SiO2层,SiO2厚度为500nm厚度;
(8b)利用氧化镧(CMP)方法,对表面进行平坦化至栅极水平;
(8c)利用湿法刻蚀将伪栅极完全去除,留下氧化层上的栅堆叠的自对准
压印;
(8d)在衬底表面生长一层厚度为5nm的氧化镧(La2O3);
(8e)在衬底表面溅射一层金属钨(W);
(8f)利用化学机械抛光(CMP)技术将栅极区域以外的金属钨(W)及
氧化镧(La2O3)除去。
步骤9,构成BiCMOS集成电路。
(9a)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800℃,在表面生长一层SiO2
层;
(9b)光刻引线孔;
(9c)金属化;
(9d)光刻引线,形成NMOS器件和PMOS器件漏极、源极和栅极金属
引线,SiGe HBT双极晶体管发射极、基极、集电极金属引线,构成导电沟道为
350nm的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
件及制备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制备的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
结构中采用了轻掺杂源漏(LDD)结构,有效地抑制了热载流子对器件性能的
影响;
2.本发明制备的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
在PMOS器件结构中都采用了量子阱结构,能有效地把空穴限制在SiGe层内,
减少了界面散射,提高了器件的频率、电流驱动能力等电学性能;
3.本发明制备的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
采用了高K栅介质,提高了MOS器件的栅控能力,增强了器件的电学性能;
4.本发明制备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过
程中涉及的最高温度为800℃,低于引起应变SiGe沟道应力弛豫的工艺温度,
因此该制备方法能有效地保持应变SiGe沟道应力,提高集成电路的性能;
5.本发明制备的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
中,在制备NMOS器件和PMOS器件栅电极时采用了金属栅镶嵌工艺
(damascene process),该工艺中使用了金属钨(W)作为金属电极,降低了栅
电极的电阻,提高了器件设计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6.本发明制备的基于SOI衬底的应变SiGe平面Si基BiCMOS集成器件
中,双极器件采用SOI衬底,集电区厚度较传统器件薄,因此,该器件存在集
电区横向扩展效应,并能够在集电区形成二维电场,从而提高了该器件的反向
击穿电压和Early电压,在相同的击穿特性下,具有比传统器件更优异的特征
频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