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能火花塞.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4298114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7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66236.0

申请日:

2012.07.20

公开号:

CN102780160A

公开日:

2012.11.1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T 13/20申请日:20120720|||公开

IPC分类号:

H01T13/20; H01T13/46

主分类号:

H01T13/20

申请人:

张景明

发明人:

张景明

地址:

250033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水园北区4号楼2单元201室

优先权:

2012.05.29 CN 201210169742.8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能火花塞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包括有金属壳体和金属壳体内的绝缘瓷芯,与金属壳体连接有侧电极,在绝缘瓷芯内有中心电极,在侧电极与中心电极之间的绝缘瓷芯上有过渡电极,本方案的渡电极至少有一个,首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与中心电极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首级过渡电极和中心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首级过渡电极的顶端,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与首级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次级过渡电极与首级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直到末级过渡电极,而所述侧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末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侧电极的顶端与末级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侧电极与末级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能火花塞,包括有金属壳体和金属壳体内的绝缘瓷芯,与金属壳体连接有侧电极,在绝缘瓷芯内有中心电极,在侧电极与中心电极之间的绝缘瓷芯上有过渡电极,其特征是:所述的过渡电极至少有一个,当只有一个过渡电极时,过渡电极的顶端与中心电极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过渡电极和中心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而所述侧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过渡电极的顶端,侧电极的顶端与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侧电极与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当有多个过渡电极时,首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与中心电极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首级过渡电极和中心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首级过渡电极的顶端,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与首级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次级过渡电极与首级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再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再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与次级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再次级过渡电极与次级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如此下一级过渡电极的顶端均低于上一级过渡电极的顶端直到末级过渡电极,而所述侧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末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侧电极的顶端与末级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侧电极与末级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心电极伸出所述绝缘瓷芯外的长度在2-15毫米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是:所述中心电极的轴线、所述各过渡电极的轴线和所述侧电极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是: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各过渡电极在所述的绝缘瓷芯上分散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心电极或/和所述各过渡电极的顶端是弯曲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心电极或/和所述各过渡电极的顶端横截面是矩形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心电极或/和所述各过渡电极的顶端直径大于所述的中心电极或/和所述各过渡电极的直径。

说明书

一种高能火花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活塞式汽油内燃机上的配件,尤其是一种高能
火花塞。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与本发明最为接近的技术方案是,由本申请人申请,并
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授权公开的200410035733.5号专利的技术方案,本
专利公开了一种偏心串极火花塞的技术方案,该方案有中心电极、过渡电极
和侧电极,当火花塞点火时,中心电极和过渡电极之间,过渡电极和侧电极
之间形成两个跳火火球,有利于气缸内被压缩燃气的充分燃烧,提高了内燃
机的动力性能,降低了排放废气的污染物,提高了减排性能,同时又节省了
燃料,提高了节油性能。但是,该方案两个跳火火球的球心均是在同一水平
面上,由于火花塞的径向尺寸已被限定,再要扩大径向跳火距离或增加火球
的数量已不可能,这就限制了火花塞使气缸内被压缩燃气更充分燃烧的可能
性,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
一种高能火花塞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下一级过渡电极低于上一级过渡电
极的技术措施,使跳火火球的球心由水平分布变成立体分布,在火花塞径向
尺寸限定的条件下,仍可以增加跳火距离和跳火火球的数量,使气缸内被压
缩燃气能更充分燃烧。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高能火花塞包括有金属壳体和金
属壳体内的绝缘瓷芯,与金属壳体连接有侧电极,在绝缘瓷芯内有中心电极,
在侧电极与中心电极之间的绝缘瓷芯上有过渡电极,本方案的特点是所述的
过渡电极至少有一个,当只有一个过渡电极时,过渡电极的顶端与中心电极
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过渡电极和中心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而所述侧电极
的顶端低于所述过渡电极的顶端,侧电极的顶端与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
离小于侧电极与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当有多个过渡电极时,首级过渡
电极的顶端与中心电极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首级过渡电极和中心电极两相
邻面的距离,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首级过渡电极的顶端,次级过渡
电极的顶端与首级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次级过渡电极与首级过渡
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再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
再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与次级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再次级过渡电
极与次级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如此下一级过渡电极的顶端均低于上一
级过渡电极的顶端直到末级过渡电极;而所述侧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末级过
渡电极的顶端,侧电极的顶端与末级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侧电极
与末级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本方案具体的特点还有,所述的中心电极
伸出所述绝缘瓷芯外的长度在2-15毫米之间。所述中心电极的轴线、所述各
过渡电极的轴线和所述侧电极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各
过渡电极在所述的绝缘瓷芯上分散布置。所述的中心电极或/和所述各过渡电
极的顶端是弯曲的。所述的中心电极或/和所述各过渡电极的顶端横截面是矩
形的。所述的中心电极或/和所述各过渡电极的顶端直径大于所述的中心电极
或/和所述各过渡电极的直径。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过
渡电极至少有一个,当只有一个过渡电极时,过渡电极的顶端与中心电极的
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过渡电极和中心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而所述侧电极的
顶端低于所述过渡电极的顶端,侧电极的顶端与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
小于侧电极与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当有多个过渡电极时,首级过渡电
极的顶端与中心电极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首级过渡电极和中心电极两相邻
面的距离,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首级过渡电极的顶端,次级过渡电
极的顶端与首级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次级过渡电极与首级过渡电
极两相邻面的距离;再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
再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与次级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再次级过渡电
极与次级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如此下一级过渡电极的顶端均低于上一
级过渡电极的顶端直到末级过渡电极;而所述侧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末级过
渡电极的顶端,侧电极的顶端与末级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侧电极
与末级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这一结构,当火花塞跳火时,下一级的跳
火火球要低于上一级跳火火球,使跳火火球的排列不再是水平排列,而变成
了立体分布,这就使火花塞在火花塞径向尺寸限定的条件下,仍可以增加跳
火距离和跳火火球的数量,使气缸内被压缩燃气能更充分燃烧,更进一步提
高了内燃机的动力性能、减排性能和节油性能。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
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
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中心电极与各过渡电极的顶端横截面是巨
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中心电极与各过渡电极的顶端直径大于中
心电极与各过渡电极的直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级过渡电极,2为第二级过渡电极,3为侧电极,4为绝缘
瓷芯,5为金属壳体,6为中心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
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高能火花塞有金属壳体5和金属壳体5内的
绝缘瓷芯4,与金属壳体5连接有侧电极3,在绝缘瓷芯4内有中心电极6,在侧
电极3与中心电极6之间的绝缘瓷芯4上有过渡电极,本方案所述的过渡电极至
少有一个,本具体实施方式是有两个过渡电极,为第一级过渡电极1和第二级
过渡电极2;第一级过渡电极1的顶端与中心电极6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
级过渡电极1和中心电极6两相邻面的距离;第二级过渡电极2的顶端低于所述
第一级过渡电极1的顶端,第二级过渡电极2的顶端与第一级过渡电极1相邻面
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级过渡电极2与第一级过渡电极1两相邻面的距离;而所
述侧电极3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二级过渡电极2的顶端,侧电极3的顶端与第二级
过渡电极2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侧电极3与第二级过渡电2极两相邻面的距
离。所述的中心电极6伸出所述绝缘瓷芯4外的长度在2-15毫米之间,本具体
实施方式的中心电极6长度为8毫米。所述中心电极6的轴线、所述第一级过渡
电极1的轴线、第二级过渡电极2的轴线和所述侧电极3的轴线本具体实施方式
是采用在同一直线上,当然也可以采用不在同一直线上,而采用分散布置。
所述的中心电极6的顶端向所述第一级过渡电极1的顶端是弯曲,来确定中心
电极6与第一级过渡电极1之间的跳火间隙。所述的第二级过渡电极2的顶端向
第一级过渡电1极弯曲,来确定第一级过渡电极1与第二级过渡电极2之间的跳
火间隙。所述的侧电极3的顶端向第二级过渡电极2弯曲,来确定第二级过渡
电极2与侧电极3之间的跳火间隙。跳火间隙也可以通过各电极的顶端采用压
扁方法使电极顶端的横截面接近矩形的方式或采用加大各电极顶端的直径来
实现。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
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高能火花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高能火花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高能火花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高能火花塞.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能火花塞.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8016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1.14 C N 1 0 2 7 8 0 1 6 0 A *CN102780160A* (21)申请号 201210266236.0 (22)申请日 2012.07.20 201210169742.8 2012.05.29 CN H01T 13/20(2006.01) H01T 13/46(2006.01) (71)申请人张景明 地址 250033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水园北区 4号楼2单元201室 (72)发明人张景明 (54) 发明名称 一种高能火花塞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能火花塞的技术方案, 该。

2、方案包括有金属壳体和金属壳体内的绝缘瓷 芯,与金属壳体连接有侧电极,在绝缘瓷芯内有中 心电极,在侧电极与中心电极之间的绝缘瓷芯上 有过渡电极,本方案的渡电极至少有一个,首级过 渡电极的顶端与中心电极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 首级过渡电极和中心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次级 过渡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首级过渡电极的顶端, 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与首级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 的距离小于次级过渡电极与首级过渡电极两相邻 面的距离,直到末级过渡电极,而所述侧电极的顶 端低于所述末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侧电极的顶端 与末级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侧电极与 末级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51)Int.。

3、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1页 2 1.一种高能火花塞,包括有金属壳体和金属壳体内的绝缘瓷芯,与金属壳体连接有侧 电极,在绝缘瓷芯内有中心电极,在侧电极与中心电极之间的绝缘瓷芯上有过渡电极,其特 征是:所述的过渡电极至少有一个,当只有一个过渡电极时,过渡电极的顶端与中心电极的 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过渡电极和中心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而所述侧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 过渡电极的顶端,侧电极的顶端与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侧电极与过渡电极两相 邻面的距离;当有多个过渡电极。

4、时,首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与中心电极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 于首级过渡电极和中心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首级过渡电极 的顶端,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与首级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次级过渡电极与首级 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再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再次级 过渡电极的顶端与次级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再次级过渡电极与次级过渡电极 两相邻面的距离,如此下一级过渡电极的顶端均低于上一级过渡电极的顶端直到末级过渡 电极,而所述侧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末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侧电极的顶端与末级过渡电极 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侧电极与末级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 2.根据权利。

5、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心电极伸出所述绝缘瓷芯外的 长度在2-15毫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是:所述中心电极的轴线、所述各过渡电 极的轴线和所述侧电极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是: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各过渡电极在 所述的绝缘瓷芯上分散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心电极或/和所述各过渡电极 的顶端是弯曲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心电极或/和所述各过渡电极 的顶端横截面是矩形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心电极或/和所述各过渡电极 的顶。

6、端直径大于所述的中心电极或/和所述各过渡电极的直径。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80160 A 1/3页 3 一种高能火花塞 技术领域 : 0001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活塞式汽油内燃机上的配件,尤其是一种高能火花塞。 背景技术 : 0002 在现有技术中,与本发明最为接近的技术方案是,由本申请人申请,并由国家知识 产权局专利局授权公开的200410035733.5号专利的技术方案,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偏心串 极火花塞的技术方案,该方案有中心电极、过渡电极和侧电极,当火花塞点火时,中心电极 和过渡电极之间,过渡电极和侧电极之间形成两个跳火火球,有利于气缸内被压缩燃气的 充分燃烧,提高了内燃。

7、机的动力性能,降低了排放废气的污染物,提高了减排性能,同时又 节省了燃料,提高了节油性能。但是,该方案两个跳火火球的球心均是在同一水平面上,由 于火花塞的径向尺寸已被限定,再要扩大径向跳火距离或增加火球的数量已不可能,这就 限制了火花塞使气缸内被压缩燃气更充分燃烧的可能性,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 处。 发明内容 :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能 火花塞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下一级过渡电极低于上一级过渡电极的技术措施,使跳火 火球的球心由水平分布变成立体分布,在火花塞径向尺寸限定的条件下,仍可以增加跳火 距离和跳火火球的数量,使气缸内被压缩。

8、燃气能更充分燃烧。 0004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高能火花塞包括有金属壳体和金属壳体内 的绝缘瓷芯,与金属壳体连接有侧电极,在绝缘瓷芯内有中心电极,在侧电极与中心电极之 间的绝缘瓷芯上有过渡电极,本方案的特点是所述的过渡电极至少有一个,当只有一个过 渡电极时,过渡电极的顶端与中心电极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过渡电极和中心电极两相邻 面的距离,而所述侧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过渡电极的顶端,侧电极的顶端与过渡电极相邻 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侧电极与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当有多个过渡电极时,首级过渡电 极的顶端与中心电极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首级过渡电极和中心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次 级过渡电极的顶端。

9、低于所述首级过渡电极的顶端,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与首级过渡电极相 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次级过渡电极与首级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再次级过渡电极的顶 端低于所述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再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与次级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 离小于再次级过渡电极与次级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如此下一级过渡电极的顶端均低 于上一级过渡电极的顶端直到末级过渡电极;而所述侧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末级过渡电极 的顶端,侧电极的顶端与末级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侧电极与末级过渡电极两相 邻面的距离。本方案具体的特点还有,所述的中心电极伸出所述绝缘瓷芯外的长度在2-15 毫米之间。所述中心电极的轴线、所述各过渡电极的轴线和。

10、所述侧电极的轴线在同一直线 上。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各过渡电极在所述的绝缘瓷芯上分散布置。所述的中心电极或/ 和所述各过渡电极的顶端是弯曲的。所述的中心电极或/和所述各过渡电极的顶端横截面 说 明 书CN 102780160 A 2/3页 4 是矩形的。所述的中心电极或/和所述各过渡电极的顶端直径大于所述的中心电极或/和 所述各过渡电极的直径。 0005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过渡电极至 少有一个,当只有一个过渡电极时,过渡电极的顶端与中心电极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过 渡电极和中心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而所述侧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过渡电极的顶端,侧电 极的顶端与过。

11、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侧电极与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当有多个 过渡电极时,首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与中心电极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首级过渡电极和中心 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首级过渡电极的顶端,次级过渡电极 的顶端与首级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次级过渡电极与首级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 距离;再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低于所述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再次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与次 级过渡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再次级过渡电极与次级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如此 下一级过渡电极的顶端均低于上一级过渡电极的顶端直到末级过渡电极;而所述侧电极的 顶端低于所述末级过渡电极的顶端,侧电极的顶端与末级过渡。

12、电极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 侧电极与末级过渡电极两相邻面的距离。这一结构,当火花塞跳火时,下一级的跳火火球要 低于上一级跳火火球,使跳火火球的排列不再是水平排列,而变成了立体分布,这就使火花 塞在火花塞径向尺寸限定的条件下,仍可以增加跳火距离和跳火火球的数量,使气缸内被 压缩燃气能更充分燃烧,更进一步提高了内燃机的动力性能、减排性能和节油性能。由此可 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 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 0006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07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中心电极与各过渡电极的顶端横截面是巨型的结 。

13、构示意图。 0008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中心电极与各过渡电极的顶端直径大于中心电极 与各过渡电极的直径的结构示意图。 0009 图中,1为第一级过渡电极,2为第二级过渡电极,3为侧电极,4为绝缘瓷芯,5为金 属壳体,6为中心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 0010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 本方案进行阐述。 0011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高能火花塞有金属壳体5和金属壳体5内的绝缘瓷 芯4,与金属壳体5连接有侧电极3,在绝缘瓷芯4内有中心电极6,在侧电极3与中心电极 6之间的绝缘瓷芯4上有过渡电极,本方案所述的过渡电极至少有一个,本具体实施。

14、方式是 有两个过渡电极,为第一级过渡电极1和第二级过渡电极2;第一级过渡电极1的顶端与中 心电极6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级过渡电极1和中心电极6两相邻面的距离;第二级 过渡电极2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一级过渡电极1的顶端,第二级过渡电极2的顶端与第一级 过渡电极1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级过渡电极2与第一级过渡电极1两相邻面的距 说 明 书CN 102780160 A 3/3页 5 离;而所述侧电极3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二级过渡电极2的顶端,侧电极3的顶端与第二级过 渡电极2相邻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侧电极3与第二级过渡电2极两相邻面的距离。所述的中 心电极6伸出所述绝缘瓷芯4外的长度在2-15毫米之间,本。

15、具体实施方式的中心电极6长 度为8毫米。所述中心电极6的轴线、所述第一级过渡电极1的轴线、第二级过渡电极2的 轴线和所述侧电极3的轴线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在同一直线上,当然也可以采用不在同 一直线上,而采用分散布置。所述的中心电极6的顶端向所述第一级过渡电极1的顶端是 弯曲,来确定中心电极6与第一级过渡电极1之间的跳火间隙。所述的第二级过渡电极2 的顶端向第一级过渡电1极弯曲,来确定第一级过渡电极1与第二级过渡电极2之间的跳 火间隙。所述的侧电极3的顶端向第二级过渡电极2弯曲,来确定第二级过渡电极2与侧 电极3之间的跳火间隙。跳火间隙也可以通过各电极的顶端采用压扁方法使电极顶端的横 截面接近矩形的方式或采用加大各电极顶端的直径来实现。 0012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 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CN 102780160 A 1/3页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80160 A 2/3页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80160 A 3/3页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80160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