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倒F天线.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4297029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24809.6

申请日:

2012.04.25

公开号:

CN102760935A

公开日:

2012.10.3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H01Q 1/36申请公布日:2012103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Q 1/36申请日:20120425|||公开

IPC分类号:

H01Q1/36

主分类号:

H01Q1/36

申请人: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发明人:

甲斐学; 二宫照尚; 小原木敬祐; 川角浩亮; 小林克己; 古泽卓二; 野泽正晴; 桑原昌史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

优先权:

2011.04.25 JP 2011-097005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李辉;王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平面倒F天线。在平面倒F天线(1)中,第二辐射元件(18)与GND面平行设置并且相对于第一辐射元件(12)沿长度方向部分地延伸,以在电源部(F)附近实质地增加该第二辐射元件(18)与所述第一辐射元件(12)形成的第三辐射元件的宽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平面倒F天线(1、2),其包括多个平面元件,所述平面倒F天线包括:接地元件(10、20),其限定了接地面;第一辐射元件(12、22),其与所述接地面分开并且沿与接地元件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第一短路元件(14、24),其使所述接地元件和所述第一辐射元件短路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辐射元件的端部;第二短路元件(16、26),其使所述接地元件和所述第一辐射元件短路并且与所述第一短路元件分开设置;电源部(F),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短路元件或所述第二短路元件处;以及第二辐射元件(18、28、38),其与所述接地面平行设置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辐射元件沿长度方向部分地延伸,其中,该第二辐射元件与所述第一辐射元件形成第三辐射元件,所述第二辐射元件被设置为在所述电源部的附近实质地增加所述第三辐射元件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倒F天线,其中,所述第二辐射元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辐射元件正交的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倒F天线,其中,所述第二辐射元件与所述第一辐射元件设置在同一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面倒F天线,其中,所述第二辐射元件沿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在L1×1/4至L1×3/4的范围内,其中,L1表示所述第一辐射元件沿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面倒F天线,其中,所述第二辐射元件是矩形元件,该矩形元件被设置为从所述第一辐射元件的设置有所述第一短路元件的所述端部沿所述第一辐射元件的所述长度方向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面倒F天线,其中,所述第二辐射元件是这样的元件,该元件被设置为使得随着所述第二辐射元件从所述第一辐射元件的设置有所述第一短路元件的所述端部沿所述第一辐射元件的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辐射元件的宽度减小。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面倒F天线,该平面倒F天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辐射元件和所述接地元件之间的介电块(50、51)。

说明书

平面倒F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模块中所使用的平面倒F天线的结构。

背景技术

平面倒F天线已经用作了通信模块(如,移动电话、无线LAN装置等)的、安
装在电路板上的无线通信单元的天线。这些天线是采用电路板进行接地、以较低剖面
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内置天线。因为平面倒F天线包括可以用低成本的金属板制造的多
个平面元件并且容易附接到电路板,所以平面倒F天线应用于各种通信模块。

现有技术参考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对比文件1:日本特开专利No.2008-2634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作为平面倒F天线的一个示例,图1中示出了平面倒F天线200。

平面倒F天线200包括:平面接地元件100,该平面接地元件100要设置在电路
板的GND面上;平面辐射元件120(具有长度L1和高度H),该平面辐射元件120
与接地元件100大致平行地延伸;以及平面短路元件140和160,它们使接地元件100
和辐射元件120短路。在短路元件160处设置有施加来自电路板的无线信号的电源部
F。平面倒F天线200按照文字(literally)具有倒F几何形状。

图2示出了设置在电路板的GND面上的平面倒F天线200。如图2中所示,平
面倒F天线200的接地元件100附接至具有K1×K2的尺寸的GND面(X-Z平面上)。
如图2中所示,平面倒F天线200可以设置在电路板的端部,以与电路板上所设置的
其他组件不会干扰。

图3A和图3B示出了平面倒F天线200的电磁场模拟结果,其中,图3A示出
了电压驻波比(VSWR,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特性,而图3B示出了当天线
200如图2所示地设置在电路板上时平面倒F天线200的X-Y平面上的方向性。应当
注意的是,图3A和图3B示出了当长度L1是70mm,高度H是9mm,短路元件之
间的间隔是4至5mm,各短路元件的宽度是2mm,各天线元件的板厚度是0.4mm,
并且图2中的K1=K2=70mm时的结果。进一步地,在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示例中,
平面倒F天线200被设计为在1GHz的中心频率工作的天线。根据图3A和图3B,清
楚的是,该平面倒F天线200显示出良好的全向特性,VSWR是2时,带宽保持在
大约25MHz。

由于容纳天线的通信模块的壳体的尺寸局限性,平面倒F天线200的辐射元件
120相对于接地元件100的高度(图1中的高度H)无法进一步增加,这妨碍了进一
步扩展天线的带宽。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持低剖面(profile)并且展示出扩展
带宽的平面倒F天线。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包括多个平面元件的平面倒F天线。

该平面倒F天线包括:

(A)接地元件,其限定了接地面;

(B)第一辐射元件,其与所述接地面分开并且沿与接地元件的延伸方向相同的
方向延伸;

(C)第一短路元件,其使所述接地元件和所述第一辐射元件短路并且设置在所
述第一辐射元件的端部;

(D)第二短路元件,其使所述接地元件和所述第一辐射元件短路并且与所述第
一短路元件分开设置;

(E)电源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短路元件或所述第二短路元件处;以及

(F)第二辐射元件,其与所述接地面平行设置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辐射元件沿
长度方向部分地延伸,其中,该第二辐射元件与所述第一辐射元件形成第三辐射元件,
所述第二辐射元件设置为在所述电源部附近实质地增加所述第三辐射元件的宽度。

发明效果

所公开的平面倒F天线保持低剖面并且展示出扩展的带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平面倒F天线的示例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图1中所示的平面倒F天线的图;

图3A和图3B是示出了如图2中所示的平面倒F天线的特性的示例的图;

图4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设置在电路板上时的图;

图6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示例性附接的图;

图7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附接到通信模块的壳体时的示例的
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优选附接的图;

图9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工作的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特性的示例的图;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特性的示例的图;

图12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变型例的图;

图13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变型例的图;以及

图14是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1-1)平面倒F天线的结构

首先,将参照图4和图5描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结构。图4是示出
了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平面倒
F天线1设置在通信模块的电路板上时的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是包括多个平面元件的金属板天线或
金属膜天线。换句话说,平面倒F天线1包括接地元件10、第一辐射元件12、第一
短路元件14、第二短路元件16和第二辐射元件18。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
的金属板的材料优选地是金属,诸如例如铜、和铜-镍-锌合金(铜、锌和镍合金)。

接地元件10限定了要附接到通信模块的电路板的GND面(基板的GND面)的
接地(GND)面(接地面),该通信模块要容纳平面倒F天线1。沿长度方向的接地
元件10可以具有任意长度,只要该长度不从附接天线的电路板的GND面的区域突
出即可。例如,为了将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接地元件10如图5所示地附
接在具有K1×K2的尺寸的GND面上(X-Z平面上),接地元件10沿长度方向的长
度等于或小于K1。如图5所示,平面倒F天线1可以附接在电路板的基板的GND
面的端部,以与电路板上所设置的其他组件不发生干扰。但是,附接平面倒F天线1
的位置不限于图5中所示的具体示例。

第一辐射元件12与接地元件10沿相同方向延伸,同时与接地元件10的GND
面分开。第一辐射元件12沿长度方向的长度L1被设置为近似λ/4(L1=λ/4),其中λ
表示与工作频率相对应的波长,其中,第一辐射元件12在该长度谐振。进一步地,
在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中,第一辐射元件12顶端的高度是H,并且高度H
的上限可以由容纳平面倒F天线1的通信模块的壳体的尺寸来限制。

第一短路元件14和第二短路元件16是使接地元件10和第一辐射元件12短路的
元件。第一短路元件14设置在平面倒F天线1的端部。第二短路元件16与第一短路
元件14分开设置。在图4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短路元件14和第二短路元件16彼
此大致平行地设置。通过同轴电缆从电路板(未示出)向平面倒F天线1上施加射频
信号的电源部F例如设置在第一短路元件14处或者设置在第二短路元件16处。在图
4中所示的示例中,电源部F设置在第二短路元件16处。

第二辐射元件18是与接地元件10的GND面平行设置并且相对于第一辐射元件
12沿长度方向部分地延伸的元件。换句话说,关系:L2<L1成立,其中,L2表示第
二辐射元件18沿第一辐射元件12(具有长度L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进一步地,在
图4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二辐射元件18设置在与第一辐射元件12正交的平面上。

在图4中,第一辐射元件12和第二辐射元件18形成了第三辐射元件,用W表
示第二辐射元件18的宽度。第二辐射元件18设置为在电源部F附近实质地增加该第
三辐射元件的宽度。如后面要描述的,当平面倒F天线1谐振时,这产生了多个电流
路径,电流路径的数量取决于第二辐射元件18的宽度W。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平
面倒F天线1中,限定第一辐射元件12的面和GND面彼此正交,而限定第二辐射
元件18的面和GND面彼此平行。因此,增加第二辐射元件18的宽度W不会导致平
面倒F天线1的高度H的增加,这使整个平面倒F天线1低剖面。

(1-2)平面倒F天线与基板的附接

下面,将参照图6至图8B描述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示例性附接。

图6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示例性附接的图。如图5所示,当
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附接到通信模块的基板的GND面时,由于第一辐射元
件12不够坚硬,无法维持图4中所示的平面倒F天线1的几何形状。为了维持几何
形状,如图6所示,介电块50可以插在接地元件10和第二辐射元件18之间,而第
一辐射元件12可以与介电块50接触或者附接到介电块50。在图6中所示的示例性
附接中,介电块50的底部用粘合剂等附接到基板的GND面。介电块50的材料可以
是例如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的塑料。

另选地,在确保维持平面倒F天线1的几何形状的同时,可以借助于附接螺钉来
简化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附接。此后,将参照图7、图8A和图8B来描
述使用附接螺钉如何将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附接到通信模块的基板的示例。
图7示出了附接到通信模块的壳体C的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图8A是示出
了用于获得图7中所示的结构的附接的分解图,而图8B是示出了当从图8A中的箭
头A观看时平面倒F天线1和介电块51的指示图(arrow view)。在图7、图8A和图
8B中,平面倒F天线1设置在通信模块的电路板的基板的GND面的端部。在图8A
和图8B中,通过将前侧壳体C1和后侧壳体C2耦接到一起来组装通信模块的壳体C。

如图7所示,作为该附接的准备工作,介电块51插在接地元件10和第二辐射
元件18之间。进一步地,如图8B所示,使介电块51与第一辐射元件12的一侧接
触。这使得第一辐射元件12能够维持图4中所示的几何形状。如图8A和图8B所示,
平面倒F天线1和基板的GND面各设置有两个螺钉孔,附接螺钉拧入这两个螺钉孔。
如图8B中的指示图A中所示,这两个螺钉孔设置在平面倒F天线1的接地元件10
中,使得第二辐射元件18和介电块51分开,由此防止附接螺钉的头部与第二辐射元
件18和介电块51干扰。该附接采用附接螺钉,使得能够将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
天线1容易地附接到基板的GND面,同时维持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几何
形状。

(1-3)平面倒F天线的工作

下面,将参照图9描述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工作。图9是示出了本实
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工作的图。

如果没有第二辐射元件18,则第一辐射元件12沿长度方向的长度L1将是λ/4
(L1=λ/4),并且与常规平面倒F天线类似,平面倒F天线1将在由λ确定的谐振频
率处谐振。在该情况下,谐振模式是电流在电源部F附近最大并且在第一辐射元件
12的端部降到零。相反,在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中,设置第二辐射元件18,
使得在电源部F附近实质地增加第三辐射元件的宽度。由此,如图9所示,产生了多
个电流路径,该电流路径的数目取决于第二辐射元件18的宽度。在图9中,这些多
个电流由三个虚拟电流J1、J2和J3表示。多个电流在第一辐射元件12的未设置有第
二辐射元件18的区域中合并。由于第二辐射元件18与GND面平行设置,所以对于
第二辐射元件18上流动的多个电流,第二辐射元件18和GND面之间的电容是不变
的。由此,多个电流(图9中的电流J1、J2和J3)被认为是对相同电源部F的信号进
行操作的等效电流。由于如图9所示,在平面倒F天线1工作的同时,等效的多个电
流具有不同的电流路径,所以可以认为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等效地具有取决
于多个辐射元件的长度的多个谐振点。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可以以扩
展带宽工作。

(1-4)平面倒F天线的特性

下面,将参照图10A至图11B描述具有可变长度L1和L2(参见图4)的本实施
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特性的示例。图10A示出了当第二辐射元件18的长度L2
变化时(当VSWR=2时)平面倒F天线1的带宽BW,而图10B示出了在天线谐振
的同时,第一辐射元件12的长度L1和第二辐射元件18的长度L2之间的关系。图
11A和图11B示出了平面倒F天线1的电磁场模拟结果,其中图11A示出了VSWR
特性,而图11B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在X-Y平面上的方向性。应当
注意的是,图10A至图11B示出了当在图4中,高度H是9mm,短路元件之间的间
隔是4至5mm,各短路元件的宽度是2mm,各天线元件的板厚度是0.4mm,并且图
5中的K1=K2=70mm时的结果。进一步地,在图10A至图11B所示的示例中,本实
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被设计为在1GHz的中心频率(工作频率)工作的天线。

图10A和图10B示出了未插入有介电块的情况以及介电块(相对介电常数εr是
3)插在接地元件10和第二辐射元件18之间的情况。进一步地,图10A和图10B示
出了第二辐射元件18的宽度W是5mm和10mm的情况。

图10B示出了在存在空气的情况下,平面倒F天线1在与工作频率λ(在1GHz,
λ=300mm)的四分之一相对应的大约70mm的长度L1谐振。当插入介电块(相对介
电常数εr是3)时,由于介电缩短波长,减小了有效天线长度,由此平面倒F天线1
在大约54mm的长度L1谐振。

参照图10A,在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中,与不设置第二辐射元件18的
情况相比(图10B中,L2=0),尽管带宽取决于第二辐射元件18的尺寸(长度L2和
宽度W),但仍显著增加了天线的带宽。例如,当宽度W是10mm并且长度L2是40mm
时,在存在空气的情况下,天线带宽增加40%(从25MHz到35MHz)。

图10A还示出了当第二辐射元件18的长度L2过大时,降低了天线带宽的增加。
例如,当存在空气并且宽度W是10mm时,在0<L2(mm)≤40的范围中,带宽BW
随着L2单调增加。在L2(mm)=40达到峰值之后,在L2(mm)>40的范围中,带
宽BW随着L2减小。

这是因为如果L2过长,会减少在图9中所示的平面倒F天线1工作的过程中的
等效的多个电流的产生,并且特征接近平面倒F天线在辐射元件在辐射元件的整个长
度上较宽的情况下的特性。当辐射元件在辐射元件的整个长度上较宽时,不产生与不
同电流路径有关的多个谐振模式。认为即使长度L2过长(如果不是L2=L1),仍然
获得等效的多个电流的效果。但是,在第一辐射元件12的顶端附近谐振过程中的电
流接近零,并且等效的多个电流未有效分布,因此限制了它们的效果。

因此,通过设置第二辐射元件18可以增加带宽,并且为了使该增加最大,第二
辐射元件18的长度L2优选地在近似从L1×1/4至L1×3/4的范围中。

进一步参照图10A,天线带宽还随着第二辐射元件18的宽度W增加。但是,第
二辐射元件18宽度W的过度增大可能造成沿与第一辐射元件12垂直的方向的不希
望的谐振。换句话说,当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多带工作是不期望的时,第
二辐射元件18宽度W的过度增大可能对于天线的工作造成不期望的效果。进一步地,
具有过度增大的宽度W的第二辐射元件18可能与容纳天线的通信模块的基板上的组
件干扰。由于上述原因,第二辐射元件18优选地具有近似λ/15(在1GHz,大约20mm)
以下的宽度。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在存在空气、宽度W是5mm并且长度L2是40mm的条
件下,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特性的示例。如图11A所示,在VSWR是2
时,带宽是大约31MHz,这表示与图3中所示的情况相比,扩展了带宽。进一步地,
图11B示出了与图3中所示的特性类似,该平面倒F天线1具有良好的全向特性。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中,第二辐射元件18与GND面平
行设置并且相对于第一辐射元件12沿长度方向部分地延伸,以在电源部F附近实质
地增加第三辐射元件的宽度。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保持低剖面并且展
示出扩展的带宽。

(1-5)变型例

除了图4中所示的构造以外,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修改为各种构造。

例如,根据容纳平面倒F天线1的通信模块的壳体的尺寸限制,可以适当地修改
平面倒F天线1。例如,如图12所示,如果沿第一辐射元件12的长度方向壳体的尺
寸有限,则可以折叠第一辐射元件12的端部,以限定折叠部12a,以允许将天线容
纳在具有有限尺寸的通信模块的壳体内,同时确保一定的天线有效长度。

而且,尽管图4中第二辐射元件是矩形的,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第二辐射元件
与GND面平行设置并且延伸以在电源部F附近实质性地增加第三辐射元件的宽度,
第二辐射元件的几何形状就不限于矩形。图13中示出了第二辐射元件具有除了矩形
之外的几何形状的示例之一。图13中所示的第二辐射元件28具有第二辐射元件28
的宽度从第一辐射元件12在第一短路元件14侧上的端部逐渐减小的几何形状。图
13中所示的第二辐射元件28也满足第二辐射元件28与GND面平行并且在电源部F
附近增加第三辐射元件的宽度的要求。

(2)第二实施方式

此后,将描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

将参照图14描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结构。图1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
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2的立体图。

如图14所示,与上述平面倒F天线1类似,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2是包
括多个平面元件的金属板天线或金属膜天线。换句话说,平面倒F天线2包括接地元
件20、第一辐射元件22、第一短路元件24、第二短路元件26和第二辐射元件38。

接地元件20限定了附接到通信模块的电路板的GND面(基板的GND面)的
GND面(接地面),该通信模块容纳平面倒F天线2。

第一辐射元件22与接地元件20沿相同方向延伸,同时与接地元件20的GND
面分开。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第一辐射元件22与GND面平行。
第一辐射元件22沿长度方向的长度被设置为近似λ/4,其中λ表示与工作频率相对应
的波长,其中,第一辐射元件22在该长度谐振。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
F天线2中,从GND面到第一辐射元件12的顶端的高度的上限可能受容纳平面倒F
天线2的通信模块的壳体的尺寸限制。

第一短路元件24和第二短路元件26是使接地元件20和第一辐射元件22短路的
元件。第一短路元件24设置在平面倒F天线2的端部。第二短路元件26与第一短路
元件24分开设置。在图14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短路元件24和第二短路元件26
彼此大致平行设置。通过同轴电缆从电路板(未示出)向平面倒F天线2上施加射频
信号的电源部F例如设置在第一短路元件24处或设置在第二短路元件26处。在图
14中所示的示例中,电源部F设置在第二短路元件26处。

第二辐射元件38是与接地元件20的GND面平行设置并且相对于第一辐射元件
22沿长度方向部分地延伸的元件。进一步地,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第二辐射元件
38与第一辐射元件22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辐射元件18的宽度类似,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辐射元件
38和第一辐射元件22形成第三辐射元件,第二辐射元件38设置为在电源部F附近
实质地增加第三辐射元件的宽度。当平面倒F天线2谐振时,这产生了多个电流路径,
电流路径的数目取决于第二辐射元件38的宽度W。平面倒F天线2的谐振动作与第
一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平面倒F天线的谐振动作类似。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
F天线2中,限定了第一辐射元件22和第二辐射元件38的平面与GND面平行。因
此,增加第二辐射元件38的宽度W不会导致平面倒F天线2的高度的增加,这使整
个平面倒F天线2低剖面。

采用图14中所示的构造,还在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2中,第二辐射元件
38可以被设置为与GND面平行,并且相对于第一辐射元件22沿长度方向部分地延
伸,以在电源部F附近实质地增加第三辐射元件的宽度。因此,如同第一实施方式的
天线,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2保持低剖面并且展示出扩展的带宽。

虽然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平面倒F天线不限于上
面所讨论的实施方式。应当注意的是,在不偏离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各种修
改和变型。

平面倒F天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平面倒F天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平面倒F天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倒F天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倒F天线.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6093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0.31 C N 1 0 2 7 6 0 9 3 5 A *CN102760935A* (21)申请号 201210124809.6 (22)申请日 2012.04.25 2011-097005 2011.04.25 JP H01Q 1/36(2006.01) (71)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 (72)发明人甲斐学 二宫照尚 小原木敬祐 川角浩亮 小林克己 古泽卓二 野泽正晴 桑原昌史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127 代理人李辉 王伶 (54) 发明名称 平面倒。

2、F天线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平面倒F天线。在平面倒F天线 (1)中,第二辐射元件(18)与GND面平行设置并 且相对于第一辐射元件(12)沿长度方向部分地 延伸,以在电源部(F)附近实质地增加该第二辐 射元件(18)与所述第一辐射元件(12)形成的第 三辐射元件的宽度。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4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14 页 1/1页 2 1.一种平面倒F天线(1、2),其包括多个平面元件,所述平面倒F天线包括: 接地元件(10、20),其限定了接地。

3、面; 第一辐射元件(12、22),其与所述接地面分开并且沿与接地元件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方 向延伸; 第一短路元件(14、24),其使所述接地元件和所述第一辐射元件短路并且设置在所述 第一辐射元件的端部; 第二短路元件(16、26),其使所述接地元件和所述第一辐射元件短路并且与所述第一 短路元件分开设置; 电源部(F),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短路元件或所述第二短路元件处;以及 第二辐射元件(18、28、38),其与所述接地面平行设置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辐射元件沿 长度方向部分地延伸,其中,该第二辐射元件与所述第一辐射元件形成第三辐射元件,所述 第二辐射元件被设置为在所述电源部的附近实质地增加所述第三辐射元。

4、件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倒F天线,其中,所述第二辐射元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辐 射元件正交的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倒F天线,其中,所述第二辐射元件与所述第一辐射元件 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面倒F天线,其中,所述第二辐射元件沿所 述长度方向的长度在L11/4至L13/4的范围内,其中,L1表示所述第一辐射元件沿所 述长度方向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面倒F天线,其中,所述第二辐射元件是矩 形元件,该矩形元件被设置为从所述第一辐射元件的设置有所述第一短路元件的所述端部 沿所述第一辐射元件的所述长度方向延伸。 。

5、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面倒F天线,其中,所述第二辐射元件是这 样的元件,该元件被设置为使得随着所述第二辐射元件从所述第一辐射元件的设置有所述 第一短路元件的所述端部沿所述第一辐射元件的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辐射元件的 宽度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面倒F天线,该平面倒F天线还包括设置 在所述第一辐射元件和所述接地元件之间的介电块(50、51)。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60935 A 1/7页 3 平面倒 F 天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信模块中所使用的平面倒F天线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平面倒F天线已经用作了通信模块(如,移。

6、动电话、无线LAN装置等)的、安装在 电路板上的无线通信单元的天线。这些天线是采用电路板进行接地、以较低剖面设置在电 路板上的内置天线。因为平面倒F天线包括可以用低成本的金属板制造的多个平面元件并 且容易附接到电路板,所以平面倒F天线应用于各种通信模块。 0003 现有技术参考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对比文件1:日本特开专利No.2008-2634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作为平面倒F天线的一个示例,图1中示出了平面倒F天线200。 0007 平面倒F天线200包括:平面接地元件100,该平面接地元件100要设置在电路板 的GND面上;平面辐射元件120(具有长度L1和高。

7、度H),该平面辐射元件120与接地元件 100大致平行地延伸;以及平面短路元件140和160,它们使接地元件100和辐射元件120 短路。在短路元件160处设置有施加来自电路板的无线信号的电源部F。平面倒F天线200 按照文字(literally)具有倒F几何形状。 0008 图2示出了设置在电路板的GND面上的平面倒F天线200。如图2中所示,平面倒 F天线200的接地元件100附接至具有K1K2的尺寸的GND面(X-Z平面上)。如图2中 所示,平面倒F天线200可以设置在电路板的端部,以与电路板上所设置的其他组件不会干 扰。 0009 图3A和图3B示出了平面倒F天线200的电磁场模拟结果。

8、,其中,图3A示出了电 压驻波比(VSWR,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特性,而图3B示出了当天线200如图2 所示地设置在电路板上时平面倒F天线200的X-Y平面上的方向性。应当注意的是,图3A 和图3B示出了当长度L1是70mm,高度H是9mm,短路元件之间的间隔是4至5mm,各短路元 件的宽度是2mm,各天线元件的板厚度是0.4mm,并且图2中的K1K270mm时的结果。 进一步地,在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示例中,平面倒F天线200被设计为在1GHz的中心频 率工作的天线。根据图3A和图3B,清楚的是,该平面倒F天线200显示出良好的全向特性, VSWR是2时。

9、,带宽保持在大约25MHz。 0010 由于容纳天线的通信模块的壳体的尺寸局限性,平面倒F天线200的辐射元件120 相对于接地元件100的高度(图1中的高度H)无法进一步增加,这妨碍了进一步扩展天线 的带宽。 0011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持低剖面(profile)并且展示出扩 展带宽的平面倒F天线。 说 明 书CN 102760935 A 2/7页 4 发明内容 0012 提供了一种包括多个平面元件的平面倒F天线。 0013 该平面倒F天线包括: 0014 (A)接地元件,其限定了接地面; 0015 (B)第一辐射元件,其与所述接地面分开并且沿与接地元件的延伸方向相同的。

10、方 向延伸; 0016 (C)第一短路元件,其使所述接地元件和所述第一辐射元件短路并且设置在所述 第一辐射元件的端部; 0017 (D)第二短路元件,其使所述接地元件和所述第一辐射元件短路并且与所述第一 短路元件分开设置; 0018 (E)电源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短路元件或所述第二短路元件处;以及 0019 (F)第二辐射元件,其与所述接地面平行设置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辐射元件沿长 度方向部分地延伸,其中,该第二辐射元件与所述第一辐射元件形成第三辐射元件,所述第 二辐射元件设置为在所述电源部附近实质地增加所述第三辐射元件的宽度。 0020 发明效果 0021 所公开的平面倒F天线保持低剖面并且展。

11、示出扩展的带宽。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示出了平面倒F天线的示例的立体图; 0023 图2是示出了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图1中所示的平面倒F天线的图; 0024 图3A和图3B是示出了如图2中所示的平面倒F天线的特性的示例的图; 0025 图4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立体图; 0026 图5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设置在电路板上时的图; 0027 图6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示例性附接的图; 0028 图7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附接到通信模块的壳体时的示例的 图; 0029 图8A和图8B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优选附接的图; 0030 。

12、图9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工作的图; 0031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特性的示例的图; 0032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特性的示例的图; 0033 图12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变型例的图; 0034 图13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变型例的图;以及 0035 图14是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1)第一实施方式 0037 (1-1)平面倒F天线的结构 0038 首先,将参照图4和图5描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结构。图4是示出 说 明 书CN 10。

13、2760935 A 3/7页 5 了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平面倒F天 线1设置在通信模块的电路板上时的图。 0039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是包括多个平面元件的金属板天线或 金属膜天线。换句话说,平面倒F天线1包括接地元件10、第一辐射元件12、第一短路元件 14、第二短路元件16和第二辐射元件18。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金属板的材料优 选地是金属,诸如例如铜、和铜-镍-锌合金(铜、锌和镍合金)。 0040 接地元件10限定了要附接到通信模块的电路板的GND面(基板的GND面)的接 地(GND)面(接地面),该通信模块要容纳平面。

14、倒F天线1。沿长度方向的接地元件10可 以具有任意长度,只要该长度不从附接天线的电路板的GND面的区域突出即可。例如,为了 将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接地元件10如图5所示地附接在具有K1K2的尺寸的 GND面上(X-Z平面上),接地元件10沿长度方向的长度等于或小于K1。如图5所示,平面 倒F天线1可以附接在电路板的基板的GND面的端部,以与电路板上所设置的其他组件不 发生干扰。但是,附接平面倒F天线1的位置不限于图5中所示的具体示例。 0041 第一辐射元件12与接地元件10沿相同方向延伸,同时与接地元件10的GND面分 开。第一辐射元件12沿长度方向的长度L1被设置为近似/4(L1/。

15、4),其中表示 与工作频率相对应的波长,其中,第一辐射元件12在该长度谐振。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 的平面倒F天线1中,第一辐射元件12顶端的高度是H,并且高度H的上限可以由容纳平面 倒F天线1的通信模块的壳体的尺寸来限制。 0042 第一短路元件14和第二短路元件16是使接地元件10和第一辐射元件12短路的 元件。第一短路元件14设置在平面倒F天线1的端部。第二短路元件16与第一短路元件 14分开设置。在图4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短路元件14和第二短路元件16彼此大致平行 地设置。通过同轴电缆从电路板(未示出)向平面倒F天线1上施加射频信号的电源部F 例如设置在第一短路元件14处或者设置在第二。

16、短路元件16处。在图4中所示的示例中, 电源部F设置在第二短路元件16处。 0043 第二辐射元件18是与接地元件10的GND面平行设置并且相对于第一辐射元件12 沿长度方向部分地延伸的元件。换句话说,关系:L2L1成立,其中,L2表示第二辐射元件 18沿第一辐射元件12(具有长度L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进一步地,在图4中所示的示例 中,第二辐射元件18设置在与第一辐射元件12正交的平面上。 0044 在图4中,第一辐射元件12和第二辐射元件18形成了第三辐射元件,用W表示第 二辐射元件18的宽度。第二辐射元件18设置为在电源部F附近实质地增加该第三辐射元 件的宽度。如后面要描述的,当平面倒F。

17、天线1谐振时,这产生了多个电流路径,电流路径 的数量取决于第二辐射元件18的宽度W。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中,限定 第一辐射元件12的面和GND面彼此正交,而限定第二辐射元件18的面和GND面彼此平行。 因此,增加第二辐射元件18的宽度W不会导致平面倒F天线1的高度H的增加,这使整个 平面倒F天线1低剖面。 0045 (1-2)平面倒F天线与基板的附接 0046 下面,将参照图6至图8B描述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示例性附接。 0047 图6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示例性附接的图。如图5所示,当 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附接到通信模块的基板的GND面时,由于第一辐。

18、射元件12不 说 明 书CN 102760935 A 4/7页 6 够坚硬,无法维持图4中所示的平面倒F天线1的几何形状。为了维持几何形状,如图6所 示,介电块50可以插在接地元件10和第二辐射元件18之间,而第一辐射元件12可以与 介电块50接触或者附接到介电块50。在图6中所示的示例性附接中,介电块50的底部用 粘合剂等附接到基板的GND面。介电块50的材料可以是例如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的塑料。 0048 另选地,在确保维持平面倒F天线1的几何形状的同时,可以借助于附接螺钉来简 化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附。

19、接。此后,将参照图7、图8A和图8B来描述使用附接 螺钉如何将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附接到通信模块的基板的示例。图7示出了附接 到通信模块的壳体C的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图8A是示出了用于获得图7中所示 的结构的附接的分解图,而图8B是示出了当从图8A中的箭头A观看时平面倒F天线1和 介电块51的指示图(arrow view)。在图7、图8A和图8B中,平面倒F天线1设置在通信 模块的电路板的基板的GND面的端部。在图8A和图8B中,通过将前侧壳体C1和后侧壳体 C2耦接到一起来组装通信模块的壳体C。 0049 如图7所示,作为该附接的准备工作,介电块51插在接地元件10和第二辐射元。

20、件 18之间。进一步地,如图8B所示,使介电块51与第一辐射元件12的一侧接触。这使得第 一辐射元件12能够维持图4中所示的几何形状。如图8A和图8B所示,平面倒F天线1和 基板的GND面各设置有两个螺钉孔,附接螺钉拧入这两个螺钉孔。如图8B中的指示图A中 所示,这两个螺钉孔设置在平面倒F天线1的接地元件10中,使得第二辐射元件18和介电 块51分开,由此防止附接螺钉的头部与第二辐射元件18和介电块51干扰。该附接采用附 接螺钉,使得能够将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容易地附接到基板的GND面,同时维持本 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几何形状。 0050 (1-3)平面倒F天线的工作 0051 下。

21、面,将参照图9描述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工作。图9是示出了本实 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工作的图。 0052 如果没有第二辐射元件18,则第一辐射元件12沿长度方向的长度L1将是 /4(L1/4),并且与常规平面倒F天线类似,平面倒F天线1将在由确定的谐振频 率处谐振。在该情况下,谐振模式是电流在电源部F附近最大并且在第一辐射元件12的端 部降到零。相反,在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中,设置第二辐射元件18,使得在电源部 F附近实质地增加第三辐射元件的宽度。由此,如图9所示,产生了多个电流路径,该电流路 径的数目取决于第二辐射元件18的宽度。在图9中,这些多个电流由三个虚拟电流J1、J2 。

22、和J3表示。多个电流在第一辐射元件12的未设置有第二辐射元件18的区域中合并。由 于第二辐射元件18与GND面平行设置,所以对于第二辐射元件18上流动的多个电流,第二 辐射元件18和GND面之间的电容是不变的。由此,多个电流(图9中的电流J1、J2和J3) 被认为是对相同电源部F的信号进行操作的等效电流。由于如图9所示,在平面倒F天线 1工作的同时,等效的多个电流具有不同的电流路径,所以可以认为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 天线1等效地具有取决于多个辐射元件的长度的多个谐振点。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 F天线1可以以扩展带宽工作。 0053 (1-4)平面倒F天线的特性 0054 下面,将参照图10A。

23、至图11B描述具有可变长度L1和L2(参见图4)的本实施方式 说 明 书CN 102760935 A 5/7页 7 的平面倒F天线1的特性的示例。图10A示出了当第二辐射元件18的长度L2变化时(当 VSWR2时)平面倒F天线1的带宽BW,而图10B示出了在天线谐振的同时,第一辐射元 件12的长度L1和第二辐射元件18的长度L2之间的关系。图11A和图11B示出了平面倒 F天线1的电磁场模拟结果,其中图11A示出了VSWR特性,而图11B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平 面倒F天线1在X-Y平面上的方向性。应当注意的是,图10A至图11B示出了当在图4中, 高度H是9mm,短路元件之间的间隔是4至5mm,。

24、各短路元件的宽度是2mm,各天线元件的板 厚度是0.4mm,并且图5中的K1K270mm时的结果。进一步地,在图10A至图11B所示 的示例中,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被设计为在1GHz的中心频率(工作频率)工作的 天线。 0055 图10A和图10B示出了未插入有介电块的情况以及介电块(相对介电常数r是 3)插在接地元件10和第二辐射元件18之间的情况。进一步地,图10A和图10B示出了第 二辐射元件18的宽度W是5mm和10mm的情况。 0056 图10B示出了在存在空气的情况下,平面倒F天线1在与工作频率(在1GHz, 300mm)的四分之一相对应的大约70mm的长度L1谐振。当插入介。

25、电块(相对介电常 数r是3)时,由于介电缩短波长,减小了有效天线长度,由此平面倒F天线1在大约54mm 的长度L1谐振。 0057 参照图10A,在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中,与不设置第二辐射元件18的情况 相比(图10B中,L20),尽管带宽取决于第二辐射元件18的尺寸(长度L2和宽度W), 但仍显著增加了天线的带宽。例如,当宽度W是10mm并且长度L2是40mm时,在存在空气 的情况下,天线带宽增加40(从25MHz到35MHz)。 0058 图10A还示出了当第二辐射元件18的长度L2过大时,降低了天线带宽的增加。例 如,当存在空气并且宽度W是10mm时,在0L2(mm)40的范围中,。

26、带宽BW随着L2单调 增加。在L2(mm)40达到峰值之后,在L2(mm)40的范围中,带宽BW随着L2减小。 0059 这是因为如果L2过长,会减少在图9中所示的平面倒F天线1工作的过程中的等 效的多个电流的产生,并且特征接近平面倒F天线在辐射元件在辐射元件的整个长度上较 宽的情况下的特性。当辐射元件在辐射元件的整个长度上较宽时,不产生与不同电流路径 有关的多个谐振模式。认为即使长度L2过长(如果不是L2L1),仍然获得等效的多个电 流的效果。但是,在第一辐射元件12的顶端附近谐振过程中的电流接近零,并且等效的多 个电流未有效分布,因此限制了它们的效果。 0060 因此,通过设置第二辐射元件。

27、18可以增加带宽,并且为了使该增加最大,第二辐 射元件18的长度L2优选地在近似从L11/4至L13/4的范围中。 0061 进一步参照图10A,天线带宽还随着第二辐射元件18的宽度W增加。但是,第二辐 射元件18宽度W的过度增大可能造成沿与第一辐射元件12垂直的方向的不希望的谐振。 换句话说,当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多带工作是不期望的时,第二辐射元件18宽 度W的过度增大可能对于天线的工作造成不期望的效果。进一步地,具有过度增大的宽度 W的第二辐射元件18可能与容纳天线的通信模块的基板上的组件干扰。由于上述原因,第 二辐射元件18优选地具有近似/15(在1GHz,大约20mm)以下的宽。

28、度。 0062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在存在空气、宽度W是5mm并且长度L2是40mm的条件下, 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的特性的示例。如图11A所示,在VSWR是2时,带宽是大约 说 明 书CN 102760935 A 6/7页 8 31MHz,这表示与图3中所示的情况相比,扩展了带宽。进一步地,图11B示出了与图3中所 示的特性类似,该平面倒F天线1具有良好的全向特性。 0063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中,第二辐射元件18与GND面平行设 置并且相对于第一辐射元件12沿长度方向部分地延伸,以在电源部F附近实质地增加第三 辐射元件的宽度。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1保。

29、持低剖面并且展示出扩展的带宽。 0064 (1-5)变型例 0065 除了图4中所示的构造以外,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修改为各种构造。 0066 例如,根据容纳平面倒F天线1的通信模块的壳体的尺寸限制,可以适当地修改平 面倒F天线1。例如,如图12所示,如果沿第一辐射元件12的长度方向壳体的尺寸有限,则 可以折叠第一辐射元件12的端部,以限定折叠部12a,以允许将天线容纳在具有有限尺寸 的通信模块的壳体内,同时确保一定的天线有效长度。 0067 而且,尽管图4中第二辐射元件是矩形的,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第二辐射元件与 GND面平行设置并且延伸以在电源部F附近实质性地增加第三辐射元件的宽。

30、度,第二辐射 元件的几何形状就不限于矩形。图13中示出了第二辐射元件具有除了矩形之外的几何形 状的示例之一。图13中所示的第二辐射元件28具有第二辐射元件28的宽度从第一辐射 元件12在第一短路元件14侧上的端部逐渐减小的几何形状。图13中所示的第二辐射元 件28也满足第二辐射元件28与GND面平行并且在电源部F附近增加第三辐射元件的宽度 的要求。 0068 (2)第二实施方式 0069 此后,将描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 0070 将参照图14描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的结构。图1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 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2的立体图。 0071 如图14所示,与上述平面倒F天线1类。

31、似,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2是包括 多个平面元件的金属板天线或金属膜天线。换句话说,平面倒F天线2包括接地元件20、第 一辐射元件22、第一短路元件24、第二短路元件26和第二辐射元件38。 0072 接地元件20限定了附接到通信模块的电路板的GND面(基板的GND面)的GND 面(接地面),该通信模块容纳平面倒F天线2。 0073 第一辐射元件22与接地元件20沿相同方向延伸,同时与接地元件20的GND面分 开。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第一辐射元件22与GND面平行。第一辐射元 件22沿长度方向的长度被设置为近似/4,其中表示与工作频率相对应的波长,其中, 第一辐射元件22在该。

32、长度谐振。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2中,从GND面 到第一辐射元件12的顶端的高度的上限可能受容纳平面倒F天线2的通信模块的壳体的 尺寸限制。 0074 第一短路元件24和第二短路元件26是使接地元件20和第一辐射元件22短路的 元件。第一短路元件24设置在平面倒F天线2的端部。第二短路元件26与第一短路元件 24分开设置。在图14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短路元件24和第二短路元件26彼此大致平行 设置。通过同轴电缆从电路板(未示出)向平面倒F天线2上施加射频信号的电源部F例 如设置在第一短路元件24处或设置在第二短路元件26处。在图14中所示的示例中,电源 部F设置在第二短路元件26。

33、处。 说 明 书CN 102760935 A 7/7页 9 0075 第二辐射元件38是与接地元件20的GND面平行设置并且相对于第一辐射元件22 沿长度方向部分地延伸的元件。进一步地,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第二辐射元件38与第一 辐射元件22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0076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辐射元件18的宽度类似,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辐射元件 38和第一辐射元件22形成第三辐射元件,第二辐射元件38设置为在电源部F附近实质地 增加第三辐射元件的宽度。当平面倒F天线2谐振时,这产生了多个电流路径,电流路径的 数目取决于第二辐射元件38的宽度W。平面倒F天线2的谐振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描 述的平。

34、面倒F天线的谐振动作类似。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2中,限定了第一 辐射元件22和第二辐射元件38的平面与GND面平行。因此,增加第二辐射元件38的宽度 W不会导致平面倒F天线2的高度的增加,这使整个平面倒F天线2低剖面。 0077 采用图14中所示的构造,还在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倒F天线2中,第二辐射元件38 可以被设置为与GND面平行,并且相对于第一辐射元件22沿长度方向部分地延伸,以在电 源部F附近实质地增加第三辐射元件的宽度。因此,如同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本实施方式 的平面倒F天线2保持低剖面并且展示出扩展的带宽。 0078 虽然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平面倒。

35、F天线不限于上 面所讨论的实施方式。应当注意的是,在不偏离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各种修改和变 型。 说 明 书CN 102760935 A 1/14页 10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0935 A 10 2/14页 1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0935 A 11 3/14页 12 图3A 图3B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0935 A 12 4/14页 1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0935 A 13 5/14页 1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0935 A 14 6/14页 1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

36、60935 A 15 7/14页 1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0935 A 16 8/14页 17 图8A 图8B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0935 A 17 9/14页 1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0935 A 18 10/14页 19 图10A 图10B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0935 A 19 11/14页 20 图11A 图11B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0935 A 20 12/14页 21 图1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0935 A 21 13/14页 22 图1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0935 A 22 14/14页 23 图1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0935 A 2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