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接地线夹.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4295121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9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62655.X

申请日:

2011.11.16

公开号:

CN102509912A

公开日:

2012.06.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1R 11/1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国网浙江江山市供电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国家电网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24199 浙江省江山市双塔街道鹿溪北路256号变更后权利人: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86号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江山市电力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国网浙江江山市供电公司 江山市电力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登记生效日:20150128|||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H01R 11/1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江山供电局变更后:国网浙江江山市供电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324100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江城北路4号变更后:324199 浙江省江山市双塔街道鹿溪北路256号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江山市电力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后:江山市电力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11/14申请日:20111116|||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1/14; H01R4/28

主分类号:

H01R11/14

申请人:

江山供电局; 江山市电力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王建成; 季孝共; 祝双亮; 刘鹏; 郑华彪

地址:

324100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江城北路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代理人:

应圣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电力接地线夹,包括静衔铁、动衔铁和旋转杆,动衔铁经臂杆铰轴与控制臂的前端相铰接,控制臂的后端经铰轴铰接在静衔铁的后端;所述旋转杆旋置在支架螺孔上,该旋转杆的下端面相对于控制臂的受力工作面具有抵压或分离两种工作状态,所述控制臂的受力工作面为一个凹形弧面。由于本发明电力接地线夹的控制臂受力工作面为一个宽大的凹形弧面,因此,不管旋转杆的下端面是处于垂直还是倾斜状态,控制臂的受力工作面都能很好地接纳旋转杆下端面的抵压力,并保持面接触传递给动衔铁,确保牢固的短路连接;再者,旋转杆与支架采用万向球体式连接、将旋转杆的下端面设计成凸形弧面后,使本接地线夹的操作方便性、连接可靠性等明显得到大幅度提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力接地线夹, 包括静衔铁 (83) 、 动衔铁 (84) 和旋转杆 (80) , 动衔铁 (84) 经臂 杆铰轴 (822) 与控制臂 (82) 的前端相铰接, 控制臂 (82) 的后端经铰轴 (811) 铰接在静衔铁 (83) 的后端 ; 所述旋转杆 (80) 旋置在支架 (81) 螺孔上, 该旋转杆 (80) 的下端面相对于控 制臂 (82) 的受力工作面 (823) 具有抵压或分离两种工作状态, 其特征是 : 所述控制臂 (82) 的受力工作面 (823) 为一个凹形弧面。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电力接地线夹, 其特征是 : 所述支架 (81) 螺孔的外壁为一 个球体 (803) , 该球体 (803) 活动式容置在一个位于控制臂 (82) 受力工作面 (823) 上方的球 座 (805) 内。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电力接地线夹, 其特征是 : 所述旋转杆 (80) 的下端面形状 与所述控制臂 (82) 的受力工作面 (823) 的凹形弧面相匹配为凸形弧面。4: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所述的一种电力接地线夹, 其特征是 : 所述控制臂 (82) 的前 端铰接在动衔铁 (84) 的中部。

说明书


电力接地线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安全用具, 尤其是一种用于挂接短路接地线的电力接地线夹。
     【技术背景】 在电力设备和线路的检修中, 短路接地线是不可缺少的安全工具, 使用短路接地线的 目的是为了泄放残余电荷, 防止突然来电所产生的危险电压和电弧, 或邻近带电设备和线 路产生的感应电压, 避免人员触电死亡或严重灼伤, 以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目前, 用 于短路接地线线夹的种类很多, 图 1 所示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 它由静衔铁 10、 动衔铁 20 和旋转杆 60, 以及固定片 50、 支架 70 等构成, 支架 70 和旋转杆座 602 为整体件。静衔铁 10 和动衔铁 20 之间的相对面用于电力设备接地部位的固定, 使之与固定座 102 上的接地线实 现良好的短路状态。为实现对动衔铁 20 的控制, 动衔铁 20 经铰轴 201 铰接在控制臂 30 的 前部, 控制臂 30 的后部由另一根铰轴铰接在静衔铁 10 的后部。作业时, 下旋旋转杆 60, 使 旋转杆 60 的下端面 604 抵压在控制臂 30 的上平面。与旋转杆 60 相匹配, 在控制臂 30 的 后部底面与静衔铁 10 后部表面之间设有一压簧, 以便旋转杆 60 的下端面 604 脱离静衔铁 10 后, 该压簧能顶起控制臂 30, 以及与之相铰接的动衔铁 20。这种结构的接地线夹在实际 应用中存在如下问题 : 受安装环境、 位置等因素影响, 旋转杆 60 的下端面 604 与控制臂 30 后部的上平面之间的抵压状态可靠性差, 特别是当旋转杆 60 需要处于倾斜状态时, 不能很 好地确保通过控制臂 30、 动衔铁 20 和静衔铁 10 对导线或母排实现可靠有效的抵压, 存在严 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电力接地线夹, 该接地线夹除具有结构简 单、 操作方便外, 尤其具有可靠性高的优点, 即使需要旋转杆处于倾斜状态时, 也能确保短 路接地线的可靠连接, 从而消除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 这种接地线夹包括静衔铁、 动衔铁 和旋转杆, 动衔铁经臂杆铰轴与控制臂的前端相铰接, 控制臂的后端经铰轴铰接在静衔铁 的后端 ; 所述旋转杆旋置在支架螺孔上, 该旋转杆的下端面相对于控制臂的受力工作面具 有抵压或分离两种工作状态, 其特征是 : 所述控制臂的受力工作面为一个凹形弧面。
     作为优选, 所述支架螺孔的外壁为一个球体, 该球体活动式容置在一个位于控制 臂受力工作面上方的球座内。
     作为优选, 所述旋转杆的下端面形状与所述控制臂的受力工作面的凹形弧面相匹 配为凸形弧面。
     作为优选, 所述控制臂的前端铰接在动衔铁的中部。
     有益效果 : 与现有技术相比, 由于本发明电力接地线夹控制臂的受力工作面为一 个宽大的凹形弧面, 因此, 不管旋转杆的下端面是处于垂直或者是倾斜状态, 控制臂的受力 工作面都能很好地接纳旋转杆下端面的抵压力, 使现有技术控制臂受力工作面与旋转杆下 端面的点接触改为面接触, 并传递给动衔铁, 确保了触面的可靠连接。再者, 将现有蝶形旋 钮式调整、 固定旋转杆的方式, 改成万向球体式连接, 以及将旋转杆的下端面设计成凸形弧
     面, 使其与所述控制臂受力工作面的凹形弧面相匹配后, 使得本接地线夹的操作方便性、 连 接可靠性等明显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 1 为现有技术一种电力接地线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 3 为图 2 的 K 向结构示意图。
     图l中: 静衔铁 10, 横槽 101, 固定座 102, 动衔铁 20, 铰轴 201, 控制臂 30, 蝶形旋 钮 40, 螺孔 401, 连接片 50, 旋转杆 60, 螺纹段 601, 旋转杆座 602, 固定销 603, 下端面 604, 支架 70, 螺栓 701。
     图 2、 图3中: 旋转杆 80, 螺纹段 801, 旋转杆座 802, 固定销 8021, 球体 803, 固定环 片 804, 球座 805, 支架 81, 铰轴 811, 支架内腔 812, 控制臂 82, 臂连接杆 821, 臂杆铰轴 822, 受力工作面 823, 静衔铁 83, 动衔铁 84, 动衔铁抵压面 841, 固定座 85。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 2, 并结合图 3。 本实施例的电力接地线夹主要由静衔铁 83、 动衔铁 84 和旋转杆 80 构成, 旋转杆 80 经其下部的螺纹段 801 旋置在旋转杆座 802 的螺纹通孔内。旋转杆座 802 包括上部的筒形段和下部的球体 803, 筒形段的壁上设有固定销 8021, 固定销 8021 为 现有技术构件, 它左右分体不与旋转杆 80 发生关系, 只用于操作棒 (电力专业安全工具) 的 安装连接。所述球体 803 容置在一个位于控制臂 82 受力工作面 823 上方的球座 805 内, 所 述球座 805 由支架 81 顶部的水平圈和其上部的固定环片 804 构成, 固定环片 804 分两片, 以方便球体 803 安装, 水平圈和固定环片 804 的内壁形状与球体 803 相匹配, 起到限止球体 803 轴向位移、 但不妨碍球体 803 径向转动的作用。
     球体 803 的下方即为控制臂 82, 控制臂 82 分上部的工作体及下部的连接体, 工作 体为一个具有宽大受力工作面 823 的凹形弧面体, 旋转杆 80 的下端面为凸形弧面, 它与凹 形弧面 823 相匹配使之受力更加均匀, 并使两者始终保持可靠的面接触。所述连接体为一 个弓形的臂连接杆 821, 臂连接杆 821 的前端经臂杆铰轴 822 与动衔铁 84 相铰接, 最好是铰 接在动衔铁 84 的中部, 以达到最好的平稳性, 控制臂 82 的后端经铰轴 811 铰接在静衔铁 83 的后端, 即支架 81 上。实际上, 支架 81、 静衔铁 83, 以及上述的水平圈可以是一个整体结构 件。另外, 在控制臂 80 的后部底面与静衔铁 83 后部表面之间和现有技术一样, 也设有一压 簧。由于此结构为现有技术, 因此不再展开赘述。
     下面结合附图再说明一下本接地线夹的工作原理 : 操作人员必须使用合格的绝缘 操作棒操作该线夹, 首先将操作棒插在线夹上端的旋转杆 80 上, 并使操作棒的固定凹槽卡 在固定销 8021 上, 然后再逆时针旋转操作棒的旋转把手使旋转杆 80 上旋, 与此同时, 动衔 铁 84 在支架内腔 812 压簧张力的作用下向旋转杆 80 上旋的方向移动, 带动动衔铁 84 脱离 静衔铁 83, 使动衔铁抵压面 841 与静衔铁 83 相应的接触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 此时因为 球体 803 可在球座 805 内做径向转动, 使得接地线夹能自动适应因设备环境因素引起的操 作困难的问题, 所以操作人员不用花费过多精力去调整接地线夹的方向和位置, 而只要使 接地的部位置于动衔铁 84 和静衔铁 83 的上述间隙中, 然后顺时针转动操作棒的把手直到 动衔铁 84 和静衔铁 83 将接地部位固定牢固, 即可顺利实现接地线夹的安装。如需拆除接 地线夹, 只需要将操作棒插入旋转杆 80 并固定, 然后逆时针旋转操作棒的旋转把手就能使动衔铁 84 和静衔铁 83 松开, 再将线夹从接地部位取下即可。

电力接地线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力接地线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力接地线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接地线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接地线夹.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0991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6.20 C N 1 0 2 5 0 9 9 1 2 A *CN102509912A* (21)申请号 201110362655.X (22)申请日 2011.11.16 H01R 11/14(2006.01) H01R 4/28(2006.01) (71)申请人江山供电局 地址 324100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江城北路 4号 申请人江山市电力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72)发明人王建成 季孝共 祝双亮 刘鹏 郑华彪 (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33221 代理人应圣义 (54) 发明名称 电。

2、力接地线夹 (57) 摘要 一种电力接地线夹,包括静衔铁、动衔铁和旋 转杆,动衔铁经臂杆铰轴与控制臂的前端相铰接, 控制臂的后端经铰轴铰接在静衔铁的后端;所述 旋转杆旋置在支架螺孔上,该旋转杆的下端面相 对于控制臂的受力工作面具有抵压或分离两种工 作状态,所述控制臂的受力工作面为一个凹形弧 面。由于本发明电力接地线夹的控制臂受力工作 面为一个宽大的凹形弧面,因此,不管旋转杆的下 端面是处于垂直还是倾斜状态,控制臂的受力工 作面都能很好地接纳旋转杆下端面的抵压力,并 保持面接触传递给动衔铁,确保牢固的短路连接; 再者,旋转杆与支架采用万向球体式连接、将旋转 杆的下端面设计成凸形弧面后,使本接地线。

3、夹的 操作方便性、连接可靠性等明显得到大幅度提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1页 2 1.一种电力接地线夹,包括静衔铁(83)、动衔铁(84)和旋转杆(80),动衔铁(84)经臂 杆铰轴(822)与控制臂(82)的前端相铰接,控制臂(82)的后端经铰轴(811)铰接在静衔铁 (83)的后端;所述旋转杆(80)旋置在支架(81)螺孔上,该旋转杆(80)的下端面相对于控 制臂(82)的受力工作面(823)具有抵压或分离两种工作状态,其特征是:所述控。

4、制臂(82) 的受力工作面(823)为一个凹形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接地线夹,其特征是:所述支架(81)螺孔的外壁为一 个球体(803),该球体(803)活动式容置在一个位于控制臂(82)受力工作面(823)上方的球 座(805)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接地线夹,其特征是:所述旋转杆(80)的下端面形状 与所述控制臂(82)的受力工作面(823)的凹形弧面相匹配为凸形弧面。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电力接地线夹,其特征是:所述控制臂(82)的前 端铰接在动衔铁(84)的中部。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509912 A 1/3页 3 电力接地线夹 00。

5、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安全用具,尤其是一种用于挂接短路接地线的电力接地线夹。 0002 【技术背景】 在电力设备和线路的检修中,短路接地线是不可缺少的安全工具,使用短路接地线的 目的是为了泄放残余电荷,防止突然来电所产生的危险电压和电弧,或邻近带电设备和线 路产生的感应电压,避免人员触电死亡或严重灼伤,以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目前,用 于短路接地线线夹的种类很多,图1所示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它由静衔铁10、动衔铁20 和旋转杆60,以及固定片50、支架70等构成,支架70和旋转杆座602为整体件。静衔铁10 和动衔铁20之间的相对面用于电力设备接地部位的固定,使之与固定座1。

6、02上的接地线实 现良好的短路状态。为实现对动衔铁20的控制,动衔铁20经铰轴201铰接在控制臂30的 前部,控制臂30的后部由另一根铰轴铰接在静衔铁10的后部。作业时,下旋旋转杆60,使 旋转杆60的下端面604抵压在控制臂30的上平面。与旋转杆60相匹配,在控制臂30的 后部底面与静衔铁10后部表面之间设有一压簧,以便旋转杆60的下端面604脱离静衔铁 10后,该压簧能顶起控制臂30,以及与之相铰接的动衔铁20。这种结构的接地线夹在实际 应用中存在如下问题:受安装环境、位置等因素影响,旋转杆60的下端面604与控制臂30 后部的上平面之间的抵压状态可靠性差,特别是当旋转杆60需要处于倾斜状。

7、态时,不能很 好地确保通过控制臂30、动衔铁20和静衔铁10对导线或母排实现可靠有效的抵压,存在严 重的安全隐患。 0003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电力接地线夹,该接地线夹除具有结构简 单、操作方便外,尤其具有可靠性高的优点,即使需要旋转杆处于倾斜状态时,也能确保短 路接地线的可靠连接,从而消除安全隐患。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这种接地线夹包括静衔铁、动衔铁 和旋转杆,动衔铁经臂杆铰轴与控制臂的前端相铰接,控制臂的后端经铰轴铰接在静衔铁 的后端;所述旋转杆旋置在支架螺孔上,该旋转杆的下端面相对于控制臂的受力工作面具 有抵压或分离两种工。

8、作状态,其特征是:所述控制臂的受力工作面为一个凹形弧面。 0005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螺孔的外壁为一个球体,该球体活动式容置在一个位于控制 臂受力工作面上方的球座内。 0006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杆的下端面形状与所述控制臂的受力工作面的凹形弧面相匹 配为凸形弧面。 0007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臂的前端铰接在动衔铁的中部。 0008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电力接地线夹控制臂的受力工作面为一 个宽大的凹形弧面,因此,不管旋转杆的下端面是处于垂直或者是倾斜状态,控制臂的受力 工作面都能很好地接纳旋转杆下端面的抵压力,使现有技术控制臂受力工作面与旋转杆下 端面的点接触改为面接触,并传递给。

9、动衔铁,确保了触面的可靠连接。再者,将现有蝶形旋 钮式调整、固定旋转杆的方式,改成万向球体式连接,以及将旋转杆的下端面设计成凸形弧 说 明 书CN 102509912 A 2/3页 4 面,使其与所述控制臂受力工作面的凹形弧面相匹配后,使得本接地线夹的操作方便性、连 接可靠性等明显得到提高。 0009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电力接地线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 图3为图2的K向结构示意图。 0012 图l中:静衔铁10,横槽101,固定座102,动衔铁20,铰轴201,控制臂30,蝶形旋 钮40,螺孔401,连接片50,旋转杆6。

10、0,螺纹段601,旋转杆座602,固定销603,下端面604, 支架70,螺栓701。 0013 图2、图3中:旋转杆80,螺纹段801,旋转杆座802,固定销8021,球体803,固定环 片804,球座805,支架81,铰轴811,支架内腔812,控制臂82,臂连接杆821,臂杆铰轴822, 受力工作面823,静衔铁83,动衔铁84,动衔铁抵压面841,固定座85。 0014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并结合图3。本实施例的电力接地线夹主要由静衔铁83、动衔铁84和旋转杆 80构成,旋转杆80经其下部的螺纹段801旋置在旋转杆座802的螺纹通孔内。旋转杆座 802包括上部的筒形段和下部的球。

11、体803,筒形段的壁上设有固定销8021,固定销8021为 现有技术构件,它左右分体不与旋转杆80发生关系,只用于操作棒(电力专业安全工具)的 安装连接。所述球体803容置在一个位于控制臂82受力工作面823上方的球座805内,所 述球座805由支架81顶部的水平圈和其上部的固定环片804构成,固定环片804分两片, 以方便球体803安装,水平圈和固定环片804的内壁形状与球体803相匹配,起到限止球体 803轴向位移、但不妨碍球体803径向转动的作用。 0015 球体803的下方即为控制臂82,控制臂82分上部的工作体及下部的连接体,工作 体为一个具有宽大受力工作面823的凹形弧面体,旋转杆。

12、80的下端面为凸形弧面,它与凹 形弧面823相匹配使之受力更加均匀,并使两者始终保持可靠的面接触。所述连接体为一 个弓形的臂连接杆821,臂连接杆821的前端经臂杆铰轴822与动衔铁84相铰接,最好是铰 接在动衔铁84的中部,以达到最好的平稳性,控制臂82的后端经铰轴811铰接在静衔铁83 的后端,即支架81上。实际上,支架81、静衔铁83,以及上述的水平圈可以是一个整体结构 件。另外,在控制臂80的后部底面与静衔铁83后部表面之间和现有技术一样,也设有一压 簧。由于此结构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再展开赘述。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再说明一下本接地线夹的工作原理:操作人员必须使用合格的绝缘 操作棒操。

13、作该线夹,首先将操作棒插在线夹上端的旋转杆80上,并使操作棒的固定凹槽卡 在固定销8021上,然后再逆时针旋转操作棒的旋转把手使旋转杆80上旋,与此同时,动衔 铁84在支架内腔812压簧张力的作用下向旋转杆80上旋的方向移动,带动动衔铁84脱离 静衔铁83,使动衔铁抵压面841与静衔铁83相应的接触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此时因为 球体803可在球座805内做径向转动,使得接地线夹能自动适应因设备环境因素引起的操 作困难的问题,所以操作人员不用花费过多精力去调整接地线夹的方向和位置,而只要使 接地的部位置于动衔铁84和静衔铁83的上述间隙中,然后顺时针转动操作棒的把手直到 动衔铁84和静衔铁83将接地部位固定牢固,即可顺利实现接地线夹的安装。如需拆除接 地线夹,只需要将操作棒插入旋转杆80并固定,然后逆时针旋转操作棒的旋转把手就能使 说 明 书CN 102509912 A 3/3页 5 动衔铁84和静衔铁83松开,再将线夹从接地部位取下即可。 说 明 书CN 102509912 A 1/3页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09912 A 2/3页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09912 A 3/3页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09912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