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砂藓配子体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亚砂藓配子体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1139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6.27 C N 1 0 2 5 1 1 3 9 3 A *CN102511393A* (21)申请号 201110410347.X (22)申请日 2011.12.12 A01H 4/00(2006.01) (71)申请人齐齐哈尔大学 地址 161006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文 化大街42号 (72)发明人沙伟 张梅娟 (74)专利代理机构齐齐哈尔鹤城专利事务所 23207 代理人叶仲刚 (54) 发明名称 东亚砂藓配子体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东亚砂藓配子体再生体 系建立的方法。
2、,包括以下顺序步骤:取经过适度 培养后的东亚砂藓,自顶端往下依次剪成小段进 行表面消毒,接种到常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筛选得到无菌外植体;将无菌外植体转移到常规 MS+30g/L蔗糖培养基上,诱导配子体产生原丝 体;将产生的原丝体转移到扩繁培养基上培养50 天,再将原丝体转移到诱导产生配子体的培养基 上培养70天。本发明首次建立了东亚砂藓配子体 再生体系的方法,方法简单,成本低,可在短时间 内实现大量扩繁东亚砂藓配子体的目的,保证了 后续实验的成功。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
3、5 页 1/1页 2 1.一种东亚砂藓配子体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适度培养后的东亚砂藓,自顶端往下依次剪成小段进行表面消毒,接种到培养基 上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光照时间12h,光照度3000lux,培养温度202; (2)将步骤(1)得到的无菌外植体转移到诱导配子体产生原丝体的培养基上,培养条 件:光照时间10-14h,光照度3000-6000lux,培养温度202; (3)将步骤(2)得到的原丝体转移到原丝体扩繁培养基上,培养50天,培养条件为:光 照时间12h,光照度3000 lux,培养温度15-28; (4)将步骤(3)得到的原丝体转移到诱导配。
4、子体产生的培养基上,培养70天,培养条件 为:光照时间12h,光照度3000 lux,培养温度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亚砂藓配子体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1)、(2)、(3)、(4)全部采用,或部分步骤单独采用常规MS + 0-40g/L蔗糖作为培养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亚砂藓配子体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1)、(3)、(4)全部采用,或者部分步骤单独采用改良Beneck + 0-40g/L蔗糖作为培养 基;其中的改良Beneck培养基成分为:NH 4 NO 3 200 mg/L,KH 2 PO 4 100 mg/L,MgSO 4 。
5、7H 2 O100 mg/L,FeSO 4 7H 2 O微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亚砂藓配子体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步骤(1)、(3)、(4)全部采用或者部分步骤单独采用常规MS培养基+30 g/L蔗糖 + 0.1-1.5mg/L 6-苄基氨基嘌呤作为培养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亚砂藓配子体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1)、(2)全部采用或某一步骤单独采用改良Knop + 0-40g/L蔗糖作为培养基;其中的改 良Knop培养基成分为:Ca(NO 3 ) 2 4H 2 O 1000mg/L,KH 2 PO 4 250mg/L,MgSO 4 7H 。
6、2 O 250mg/L, KCl 250mg/L,FeSO 4 7H 2 O 12.5m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亚砂藓配子体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2)、(3)全部采用或者某一步骤单独采用常规MS培养基 + 30 g/L蔗糖+ 0.1-1.5mg/L 2,4-二氯苯氧乙酸作为培养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亚砂藓配子体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述 步骤(3)、(4)全部采用或者某一步骤单独采用常规MS培养基 + 30 g/L蔗糖 + 0.1-1.5mg/ L 6-糖基氨基嘌呤作为培养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亚砂藓配子体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其。
7、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3)中的原丝体扩繁培养基为:常规MS培养基 + 30 g/L蔗糖 + 0 .1-1.5mg/L萘乙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亚砂藓配子体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4)中的诱导配子体产生培养基为:改良Beneck培养基 + 0.1-1.5mg/L 6-苄基氨基嘌 呤;其中改良Beneck培养基与权利要求3中的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亚砂藓配子体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4)中的诱导配子体产生培养基为:改良Beneck培养基 + 0.1-1.5mg/L 6-糖基氨基嘌 呤;其中改良Beneck培养基与权利要求3中的相同。 。
8、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511393 A 1/5页 3 东亚砂藓配子体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东亚砂藓配子体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属紫萼藓科(Grimmiace)砂藓属 (Racomitrium),生于低海拔地区的岩面、岩面薄土和沙土上。广泛分布于中国的黑龙江、吉 林、辽宁、河南、江西等南北各省,日本、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越南、澳大利亚等地 也有分布。在长期的生物进化历程中,紫萼藓科中的大多数种类在群落、茎叶以及假根结构 和生理上都产生了对旱生环境适应的特征。目前,在国外,苔。
9、藓植物中的小立碗藓已成为研 究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理想实验材料,是研究基因功能的模式植物;土生墙藓也已成为研究 耐旱藓类生理生态和抗旱机理的研究模型。而有关于紫萼藓科植物的研究报道在国内外却 少之又少。若能从该科植物中找到抗旱相关基因,对于研究其耐旱机制、培育耐旱新品种,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价值。东亚砂藓为紫萼藓科中的典型的小型耐旱藓类,久旱而 不丧失生活力,是较好的抗旱基因的资源。野外生长的材料是否来源于同一母本不能确定, 为了获得均一、优质化的材料,更好的研究其耐旱机制,建立东亚砂藓配子体的再生体系具 有重大意义,而且目前国内还没有通过组织培养成功获得东亚砂藓配子体的报道。 发明内容 0。
1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东亚砂藓配子体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实 现为苔藓植物抗旱基因的筛选提供均一材料的目的。该方法不仅操作程序简单,而且培养 成本也很低。 0004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取适度培养后的东亚砂藓,自顶端往下依次剪成小段进行表面消毒,接种到培养基 上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光照时间12h,光照度3000lux,培养温度202; (2)将步骤(1)得到的无菌外植体转移到诱导配子体产生原丝体的培养基上,培养条 件:光照时间10-14h,光照度3000-6000lux,培养温度202; (3)将步骤(2)得到的原丝体转移到原丝体扩繁培养基上,培养50天,培养。
11、条件为:光 照时间12h,光照度3000 lux,培养温度15-28; (4)将步骤(3)得到的原丝体转移到诱导配子体产生的培养基上,培养70天,培养条件 为:光照时间12h,光照度3000 lux,培养温度202。 0005 上述步骤(1)、(2)、(3)、(4)可以全部采用,或部分步骤单独采用常规MS + 0-40g/ L蔗糖作为培养基。 0006 上述步骤(1)、(3)、(4)可以全部采用,或者部分步骤单独采用改良Beneck + 0-40g/L蔗糖作为培养基。 0007 上述步骤(1)、(3)、(4)可以全部采用或者部分步骤单独采用常规MS培养基+30 g/L蔗糖 + 0.1-1.5m。
12、g/L 6-苄基氨基嘌呤作为培养基。 说 明 书CN 102511393 A 2/5页 4 0008 上述步骤(1)、(2)可以全部采用或某一步骤单独采用改良Knop + 0-40g/L蔗糖 作为培养基。 0009 上述步骤(2)、(3)可以全部采用或者某一步骤单独采用常规MS培养基 + 30 g/L 蔗糖+ 0.1-1.5mg/L 2,4-二氯苯氧乙酸作为培养基。 0010 上述步骤(3)、(4)可以全部采用或者某一步骤单独采用常规MS培养基 + 30 g/L 蔗糖 + 0.1-1.5mg/L 6-糖基氨基嘌呤作为培养基。 0011 上述步骤(3)中的原丝体扩繁培养基还可以为:常规MS培养基。
13、 + 30 g/L蔗糖 + 0.1-1.5mg/L萘乙酸。 0012 上述步骤(4)中的诱导配子体产生培养基还可以为:改良Beneck培养基 + 0.1-1.5mg/L 6-苄基氨基嘌呤。 0013 上述步骤(4)中的诱导配子体产生培养基还可以为:改良Beneck培养基 + 0.1-1.5mg/L 6-糖基氨基嘌呤。 0014 上述的常规MS培养基成分为:KNO 3 1900mg/L,NH 4 NO 3 1650 mg/L,MgSO 4 7H 2 O 370mg/L,KH 2 PO 4 170 mg/L,CaCl 2 2H 2 O 440 mg/L,MnSO 4 4H 2 O 22.30 mg。
14、/L,ZnSO 4 7H 2 O 8.6 mg/L,H 3 BO 3 6.2 mg/L,KI 0.83 mg/L,Na 2 MoO 4 2H 2 O 0.25 mg/L,CuSO 4 5H 2 O 0.025 mg/L,CoCl 2 6H 2 O 0.025 mg/L,Na 2 -EDTA 37.25 mg/L,FeSO 4 7H 2 O 27.85 mg/L,甘氨酸2.0 mg/L,盐酸硫胺素0.4mg/L,盐酸吡哆醇0.5mg/L,烟酸0.4mg/L,肌醇100mg/L。 0015 上述的改良Knop培养基成分为:Ca(NO 3 ) 2 4H 2 O 1000mg/L,KH 2 PO 4 。
15、250mg/L, MgSO 4 7H 2 O 250mg/L,KCl 250mg/L,FeSO 4 7H 2 O 12.5mg/L。 0016 上述的改良Knop培养基成分为:Ca(NO 3 ) 2 4H 2 O 1000mg/L,KH 2 PO 4 250mg/L, MgSO 4 7H 2 O 250mg/L,KCl 250mg/L,FeSO 4 7H 2 O 12.5mg/L。 0017 本发明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成本低,可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量扩繁东亚砂藓配子体 的目的,保证了后续实验的成功。通过本方法能够获得遗传特性相同的材料,用于抗旱基因 的筛选,为研究苔藓植物抗旱分子机理奠定基础。因而。
16、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实施例1 取培养一段时间后的东亚砂藓,自顶端往下依次剪成0.5-1cm的小段,用2%洗洁精溶 液浸泡10min后,用0.02%的升汞处理45s,进行表面消毒;消毒后接种到常规MS + 0-40 g/L蔗糖、改良Beneck + 0-40 g/L蔗糖、改良Knop + 0-40 g/L蔗糖培养基上,分别进行培 养,培养条件为:光照时间12h,光照度3000lux,培养温度202。 0019 培养结果如下: 改良Beneck + 0-40 g/L蔗糖、改良Knop + 0-40 g/L蔗糖这几种培养基上,配子体染 菌率特别高,主要是青霉和根霉,在此基础。
17、上加大消毒液的浓度和消毒时间,也得到同样结 果,若消毒时间和浓度太高则配子体基本死亡,故以改良Beneck、Knop为基础的无机盐培 养基不适合东亚砂藓无菌配子体的筛选。对于常规培养基MS而言,MS培养基 + 0-40 g/ L蔗糖上染菌率低,含有40g/L蔗糖的培养基上配子体开始褐化,其余情况对配子体生长影 响不大。故最终选择常规MS培养基 + 30 g/L蔗糖作为无菌外植体筛选的最佳培养基。 0020 实施例2 说 明 书CN 102511393 A 3/5页 5 将实例1筛选得到的无菌外植体转移到诱导配子体产生原丝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20天左右,培养条件为:光照时间12h,光照度300。
18、0lux,培养温度202。 0021 制备诱导配子体产生原丝体的培养基,配方组成为以下3种: 常规MS培养基 + 30 g/L蔗糖; 常规MS培养基 + 30 g/L蔗糖 + 0.1-1.5mg/L 6-苄基氨基嘌呤; 常规MS培养基 + 30 g/L蔗糖 + 0.1-1.5mg/L 2,4-二氯苯氧乙酸。 0022 常规MS培养基成分为:KNO 3 1900mg/L,NH 4 NO 3 1650 mg/L,MgSO 4 7H 2 O 370mg/L, KH 2 PO 4 170 mg/L,CaCl 2 2H 2 O 440 mg/L,MnSO 4 4H 2 O 22.30 mg/L,ZnSO。
19、 4 7H 2 O 8.6 mg/ L,H 3 BO 3 6.2 mg/L,KI 0.83 mg/L,Na 2 MoO 4 2H 2 O 0.25 mg/L,CuSO 4 5H 2 O 0.025 mg/L, CoCl 2 6H 2 O 0.025 mg/L,Na 2 -EDTA 37.25 mg/L,FeSO 4 7H 2 O 27.85 mg/L,甘氨酸2.0 mg/ L,盐酸硫胺素0.4mg/L,盐酸吡哆醇0.5mg/L,烟酸0.4mg/L,肌醇100mg/L 结果如下: 常规MS + 30 g/L蔗糖培养基中,90%的配子体在刀切处会产生大量鲜绿色原丝体, 向四周呈匍匐状生长,接近为圆。
20、形,平均直径为0.94cm,平均长度为0.66cm。 0023 常规MS + 30 g/L蔗糖 + 0.1-1.5mg/L 6-苄基氨基嘌呤培养基中,在刀切处 会产生很多量的鲜绿色原丝体,向四周呈匍匐状生长,接近为圆形,浓度为1.5mg/L时长势 最好,平均直径为0.81cm,平均长度为0.54cm;在部分叶腋处会产生新的芽体,随着6-苄基 氨基嘌呤浓度的增加产生新芽体数量增加,但总体来说量较少,长势较弱。 0024 常规MS + 30 g/L蔗糖 + 0.1-1.5mg/L 2,4-二氯苯氧乙酸培养基中,在刀切 处会产生大量鲜绿色原丝体,向四周呈匍匐状生长,接近为圆形,浓度为1.0mg/L时。
21、长势最 好,平均直径为0.96cm,平均长度为0.71cm。 0025 比较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常规MS培养基中不添加激素也能诱导配子体产生原丝 体,长势较好;添加不同浓度6-苄基氨基嘌呤的培养基中虽也能诱导形成原丝体,但长势 并不如常规MS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2,4-二氯苯氧乙酸的培养基中也能诱导形成原丝体, 长势与常规MS培养基中的差不多,但最终确定常规MS + 30 g/L蔗糖培养基为诱导配子体 产生原丝体的最佳培养基。 0026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筛选得到的无菌外植体转移到诱导配子体产生原丝体的常规MS + 30 g/L 蔗糖培养基上,按照以下4种培养条件进行培养: 培养温度202,光。
22、照强度3000 lux,光照时间10h; 培养温度202,光照强度3000 lux,光照时间12h; 培养温度202,光照强度3000 lux,光照时间14h; 培养温度202,光照强度6000 lux,光照时间12h。 0027 结果如下: 在这4种培养条件下,接种在常规MS + 30 g/L蔗糖培养基上的无菌外植体所产生的 原丝体在平均直径、平均长度上差别不大,说明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对诱导配子体产生原丝 体影响很小。故最终确定诱导配子体产生原丝体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02,光 照强度3000 lux,光照时间12h。 0028 实施例4 说 明 书CN 102511393 A 4/5。
23、页 6 将实施例2、3得到的原丝体转移到原丝体扩繁培养基上进行培养50天左右,培养条件 为:光照时间12h,光照度3000lux,培养温度(20-26)2。 0029 制备原丝体扩繁培养的培养基,配方组成为以下7种: 改良Knop培养基 + 0、30 g/L蔗糖; 改良Beneck培养基 + 0、30 g/L蔗糖; 常规MS培养基 + 30 g/L蔗糖; 常规MS培养基 + 30 g/L蔗糖 + 1.5mg/L 6-苄基氨基嘌呤; 常规MS培养基 + 30 g/L蔗糖 + 1.0mg/L 2,4-二氯苯氧乙酸; 常规MS培养基 + 30 g/L蔗糖 + 0.1-1.5mg/L 6-糖基氨基嘌呤。
24、; 常规MS培养基 + 30 g/L蔗糖 + 0.1-1.5mg/L萘乙酸。 0030 结果如下: 改良Knop培养基上原丝体生长缓慢,一段时间后开始发黄、逐渐褐变死亡,故其不 适合于原丝体的生长。 0031 改良Beneck培养基上原丝体成团生长,生长较快,颜色鲜绿,培养50天左右, 平均直径为1.71cm。 0032 常规MS + 30 g/L蔗糖培养基上原丝体生长旺盛,较快,颜色鲜绿,培养50天 左右,平均直径为2.38cm。若培养时间过长,原丝体慢慢变黄,继代培养发现会长出鲜绿的 新鲜原丝体。 0033 常规MS + 30 g/L蔗糖 + 1.5mg/L 6-苄基氨基嘌呤培养基上,原丝。
25、体生长稍 慢,颜色鲜绿,50天左右平均直径为1.85cm,但能分化出大量小的芽体,生长50天左右芽体 数量增加。 0034 常规MS + 30 g/L蔗糖 + 1.0mg/L 2,4-二氯苯氧乙酸培养基上,原丝体成团 生长,生长较快,颜色鲜绿,培养50天左右,平均直径为2.96cm。当培养时间过长时,原丝体 也会慢慢变黄,继代培养会长出鲜绿的新鲜原丝体。 0035 常规MS + 30 g/L蔗糖 + 0.1-1.5mg/L 6-糖基氨基嘌呤培养基上,原丝体长 势与添加6-苄基氨基嘌呤的培养基上差不多,在浓度为1.5mg/L时分化出的芽体数量非常 多。 0036 常规MS + 30 g/L蔗糖 。
26、+ 0.1-1.5mg/L萘乙酸培养基上,培养20天左右发现 原丝体顶端变为红黄色,长势较慢,继续培养慢慢褐化死亡。 0037 比较以上结果发现,在常规MS +30 g/L蔗糖培养基上,添加激素种类对原丝体生 长有一定的影响,当2,4-二氯苯氧乙酸为1.0mg/L有助于原丝体的生长,故最终将常规MS + 30 g/L蔗糖 + 1.0mg/L 2,4-二氯苯氧乙酸培养基作为原丝体扩繁培养的最佳培养基。 0038 实施例5 实施例2、3得到的原丝体转移到原丝体扩繁培养基常规MS基 + 30g/L蔗糖 + 1.0mg/ L 2,4-二氯苯氧乙酸上,按照以下4种培养条件进行培养: 培养温度172,光照。
27、强度3000 lux,光照时间12h; 培养温度202,光照强度3000 lux,光照时间12h; 培养温度232,光照强度3000 lux,光照时间12h; 培养温度262,光照强度3000 lux,光照时间12h。 说 明 书CN 102511393 A 5/5页 7 0039 结果如下: 在这4种培养条件下,当温度为262时,原丝体团从外围开始褐化,生长处于停滞 状态,培养一段时间基本死亡;当温度为232时,原丝体团小部分开始从外围褐化,部 分进行正常生长,但是缓慢,培养50天后平均直径为1.98cm;当温度为202时,原丝体 无褐化现象,长势较好,培养50天后平均直径为2.96cm;当。
28、温度为172时,原丝体无褐 化现象,生长缓慢,培养50天后平均直径为2.22cm。可见,温度对原丝体的生长影响较大, 高温不适合于东亚砂藓原丝体的生长。故最终确定培养温度202,光照强度3000lux, 光照时间12h为其最佳培养条件。 0040 实施例6 将实施例4、5得到的原丝体转移到诱导配子体产生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条件 为:光照时间12h,光照度3000 lux,培养温度202。 0041 制备诱导原丝体产生配子体的培养基,配方组成为以下6种: 改良Beneck培养基 + 0-30g/L蔗糖; 常规MS培养基 + 0、30g/L蔗糖; 改良Beneck培养基 + 0.1-1.5mg。
29、/L 6-苄基氨基嘌呤; 改良Beneck培养基 + 0.1-1.5mg/L 6-糖基氨基嘌呤; 常规MS培养基 + 0.1-1.5mg/L 6-苄基氨基嘌呤; 常规MS培养基 + 0.1-1.5mg/L 6-糖基氨基嘌呤。 0042 结果如下: 改良Beneck培养基上原丝体经过30天左右的时间能分化出小的芽体,芽体继续生 长40天左右能长成平均长度为2.15cm的配子体。配子体在部分叶腋处会继续分化出新的 配子体,最终成簇生长,较粗壮。在Beneck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的蔗糖发现,原丝体只进 行营养生殖。分析可能原因是在无机盐培养基中蔗糖对芽体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0043 在添加30g/L。
30、蔗糖蔗糖和不添加蔗糖的常规MS培养基中,原丝体一直保持营 养生殖,经过大约6个月的生长,部分能分化出小的芽体,将芽体继代培养,约20天左右能 长成配子体,生长周期较长。 0044 在添加激素的MS和Beneck培养基中,大约60天后6-BA和KT能诱导原丝体 分化出小的芽体(浓度为1.5mg/L时所产生的芽体最多),将芽体继代培养,约20天左右能 长成平均长度为2.10cm配子体,但所长配子体与不添加激素的Beneck培养基上生长的配 子体相比较细弱。 0045 比较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不添加任何激素和蔗糖的改良Beneck培养基在短时间 内就能诱导处较长较粗壮的配子体,故最终将改良Beneck培养基作为诱导原丝体产生配 子体的最佳培养基。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02,光照强度3000 lux,光照时间 12h。 说 明 书CN 102511393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