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处理电镀污水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综合处理电镀污水的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4988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1.02 C N 1 0 2 8 4 9 8 8 1 A *CN102849881A* (21)申请号 201210371051.6 (22)申请日 2012.09.28 C02F 9/08(2006.01) C02F 1/32(2006.01) C02F 1/44(2006.01) C02F 1/70(2006.01) C02F 1/52(2006.01) C02F 1/56(2006.01) C02F 103/16(2006.01) (71)申请人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 地址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西延。
2、路61号 (72)发明人皇甫惠君 王燕 王军 党璐 邱利平 (74)专利代理机构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代理人李中群 (54) 发明名称 一种综合处理电镀污水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处理电镀污水的方法, 其步骤包括:在电镀后排出的含铬电镀废水中加 酸调节pH至23,加还原剂反应将六价铬为三 价铬,在还原后的水液内加碱调节pH至89,之 后再分别加入絮凝剂和助凝剂,使其混凝沉淀,气 浮后,进行光催化反应,使水液过超滤膜,将含光 催化剂的浓水与经光催化处理的水分开,含光催 化剂的浓水返回上一步骤重复使用,经光催化处 理过的水再经过反渗透膜过滤,最后回用至电镀 配液或。
3、漂洗槽。本发明针对电镀污水的特性,通过 将化学法、物理法、光催化法以及膜法等方法有机 结合的综合工艺对电镀污水进行处理,具有工艺 先进合理、运行成本低、应用效果好、可有效降低 值COD等优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1页 2 1.一种综合处理电镀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电镀后排出的含铬电 镀废水中加入酸液,调节pH至23,再加还原剂反应1525min,还原剂与酸调节水中六 价铬离子的质量比例为351,还原六价铬为三价铬,在还原后。
4、的处理水内加入碱液调 节pH至89,之后再分别向碱调节水液中加入絮凝剂和助凝剂,使其混凝沉淀,3%絮凝剂 溶液、0.3%助凝剂溶液与碱调节水液的质量比例分别为1(712)10 3 和1(16 35)10 3 ,气浮后,向混凝沉淀液内加入光催化剂,光催化剂与混凝沉淀液的质量比例为 1480012000,在375nm光照下,按300L/h的速率鼓入空气,反应2040min,再经过 超滤,将含光催化剂的浓水与经光催化处理过的水分开,含光催化剂的浓水返回上一步骤 重复使用,经光催化处理过的水再经过反渗透膜过滤,回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综合处理电镀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酸液为2.8%的 硫。
5、酸溶液或4.1%的盐酸溶液,所说的还原剂为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钠,所说的碱液为5%的 氢氧化钠溶液或3%的氢氧化钙溶液,所说的絮凝剂为3%的PAC溶液,所说的助凝剂为0.3 的PAM溶液,所说的光催化剂为二氧化钛、氧化锌或氧化钨。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49881 A 1/3页 3 一种综合处理电镀污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工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降解电镀污水中化学需氧量 (COD)值的综合处理电镀污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电镀是对基体表面进行装饰、防护以及获得某些特殊性能的一种表面工程技术。 现代社会中,电镀已经成为机械、电子、仪器、仪表、轻工、航空。
6、航天、军工等诸多行业和领域 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电镀行业的污染严重,其生产过程中 产生大量含镍、铬、氰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给环境带来危害,电镀废水的排放,也 造成了水资源及大量贵重金属资源的流失。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境内的电镀企业已 达到2万多家,其每年向环境排放的废水多达4亿吨,约占国内废水排放总量的10%,占工业 废水排放总量的20%。 0003 虽然我国迄今已有约70%80%的电镀企业建立了污染控制系统,但其中的许多 设施由于多方面原因尚未能正常运转。电镀生产过程中主要消耗铬酸、氰化钠、三酸(硫 酸、硝酸、盐酸)等化学药剂,还消耗铜、镍和锌等有色金。
7、属,而且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有 的仅为10%左右。电镀废水的排放一方面严重污染了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造成 资源的极大浪费。 0004 目前,国内大多企业对电镀废水的治理多采用物理和化学的处理方法,如离子交 换法、物理化学法等。这些方法虽然对处理废水有明显效果,但是也存在较多的弊端,如 离子交换法再生时排出的酸碱和重金属污染物成为二次污染,采用物理化学法处理电镀废 水,因为添加各种化学药剂和产生大量含重金属离子的污泥,也造成了二次污染。在国外, 目前最先进的电镀废水处理技术是膜分离技术,该技术也是当今公认的最先进的化工分离 技术,主要被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在电镀领域国外业已取得很大成效。。
8、如日本、意大利和 德国等国的大多数电镀企业都是采用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并回收镍、铜、三价铬和水 资源的。国内的电镀行业对膜分离技术是从2000年起开始探索应用,由于电镀污水的成分 复杂,处理很难达标,尤其化学需氧量(COD)难以降解,会对膜造成很大的损害,致使使用 成本升高,故其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提供一种工艺先进合理、运 行成本低、应用效果好、可有效降低值COD的综合处理电镀污水的方法。 0006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而提供的综合处理电镀污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电 镀后排出的含铬电镀废水中加入酸液(硫酸溶液或盐。
9、酸溶液),调节pH至23,再加还原 剂反应1525min,还原剂与酸调节水中六价铬离子的质量比例为351,还原六价铬 为三价铬,在还原后的处理水内加入碱液(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调节pH至8 9,之后再分别向碱调节水液中加入絮凝剂和助凝剂,使其混凝沉淀,3%絮凝剂溶液、0.3% 说 明 书CN 102849881 A 2/3页 4 助凝剂溶液与碱调节水液的质量比例分别为1(712)10 3 和1(1635)10 3 , 气浮后,向混凝沉淀液内加入光催化剂,光催化剂与混凝沉淀液的质量比例为14800 12000,在375nm光照下,按300L/h的速率鼓入空气,反应2040min,再经过超。
10、滤,将含光 催化剂的浓水与经光催化处理过的水分开,含光催化剂的浓水返回上一步骤重复使用,经 光催化处理过的水再经过反渗透膜过滤,回用(至电镀配液或漂洗槽)。 0007 在上述工艺步骤中,所说的酸液为2.8%的硫酸溶液或4.1%的盐酸溶液,所说的还 原剂为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钠,所说的碱液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或3%的氢氧化钙溶液,所 说的絮凝剂为3%的PAC(聚合氯化铝)溶液,所说的助凝剂为0.3%的PAM(聚丙烯酰胺) 溶液,所说的光催化剂为二氧化钛(TiO 2 )、氧化锌(ZnO)或氧化钨(WO 3 )。 0008 本发明针对电镀污水的特性,采用非生物降解新工艺,即通过一种将化学法、物理 法、。
11、光催化法以及膜法等方法有机结合的综合工艺对电镀污水进行处理,其中光催化法和 物理法的有机结合可有效的降解电镀污水中COD(可使COD的去除率提高到80%90%),解 决了以往电镀污水中COD去除较难的问题,同时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可重复使用,降低了使 用成本,同时由于整个除污过程属于闭路循环,再通过膜法的引入可大大提高水质,使处理 后水质达到电镀清洗及配液使用的水质标准,整个过程无排出水,降低了污染,提高了电镀 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率(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附图说明 0009 附图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
12、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 的实施例。 0011 实施例1 0012 取100kg含铬水样(Cr 6+ =30mg/L),加2.8%硫酸溶液调节pH至23,加焦亚硫 酸钠12g反应20min,加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9,加3%的絮凝剂PAC(聚合氯化 铝)溶液10g和0.3%的助凝剂PAM(聚丙烯酰胺)溶液4g,混凝沉淀,气浮,在375nm光照 下加入光催化剂二氧化钛15g,鼓入空气,反应0.5h,经过超滤,进入反渗透膜过滤,取处理 后的水进行检测。 0013 经过沉淀气浮后,检测COD值为113,经光催化反应和反渗透过滤后,COD值降为 46,处理结束后Cr 6+ 未检出。 0014 实施。
13、例2 0015 取100kg含铬水样(Cr 6+ =40mg/L),加2.8%硫酸溶液调节pH至23,加亚硫酸 钠16g反应20min后,加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9,加3%的絮凝剂PAC(聚合氯化 铝)溶液14g和0.3%的助凝剂PAM(聚丙烯酰胺)溶液6g,混凝沉淀,气浮,在375nm光照 下加入光催化剂二氧化钛18g,鼓入空气,反应0.5h,经过超滤,进入反渗透膜过滤,取处理 后的水进行检测。 0016 经过沉淀气浮后,检测COD值为125,经光催化反应和反渗透过滤后,COD值降为 50,处理结束后Cr 6+ 未检出。 说 明 书CN 102849881 A 3/3页 5 0017 。
14、实施例3 0018 取100kg含铬水样(Cr 6+ =20mg/L),加2.8%硫酸溶液调节pH至23,加亚硫酸 钠8g反应20min,加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9,加3%的絮凝剂PAC(聚合氯化铝) 溶液8.5g和0.3%的助凝剂PAM(聚丙烯酰胺)溶液3g,混凝沉淀,气浮,在375nm光照下加 入光催化剂二氧化钛12g,鼓入空气,反应0.5h,经过超滤,进入反渗透膜过滤,取处理后的 水进行检测。 0019 经过沉淀气浮后,检测COD值为108,经光催化反应和反渗透过滤后,COD值降为 38,处理结束后Cr 6+ 未检出。 说 明 书CN 102849881 A 1/1页 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9881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