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4251996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8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55540.0

申请日:

2012.03.06

公开号:

CN102537272A

公开日:

2012.07.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F16H48/08(2012.01)I; F16H57/023(2012.01)I

主分类号:

F16H48/08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发明人:

贾小平; 周毅; 于魁龙; 李炯; 李军; 张磊; 迟锐; 刘宇明

地址:

100072 北京市丰台区杜家坎2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包括箱体,箱体前部沿前后水平方向设有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入轴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箱体上,动力输入轴前部向前伸出箱体,动力输入轴上位于箱体内后端套装固定有第一双联齿轮,第一双联齿轮前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相啮合,第一传动齿轮套装固定在第一传动轴的前部,第一传动轴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箱体内,第一传动轴的后部套装固定有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二双联齿轮的后齿轮相啮合,第二双联齿轮能转动地套装在中后动力输出轴的前部,中后动力输出轴与动力输入轴同轴心设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性

权利要求书

1.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箱体(1)的前部沿前后水平
方向设有动力输入轴(2),动力输入轴(2)的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箱体(1)上,动力输入
轴(2)的前部向前伸出箱体(1),动力输入轴(2)上位于箱体(1)内的后端套装固定有第
一双联齿轮(3),第一双联齿轮(3)的前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4)相啮合,第一传动齿轮
(4)套装固定在第一传动轴(5)的前部,第一传动轴(5)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
所述箱体(1)内,第一传动轴(5)的后部套装固定有第二传动齿轮(6),第二传动齿轮(6)
与第二双联齿轮(7)的后齿轮相啮合,第二双联齿轮(7)能转动地套装在中后动力输出轴
(8)的前部,中后动力输出轴(8)与所述动力输入轴(2)同轴心设置,中后动力输出轴(8)
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箱体(1)上,中后动力输出轴(7)的后部向后伸出箱体(1),所述第
二双联齿轮(7)的前齿轮可与第一内齿轮(9)的后部相啮合,第一内齿轮(9)与水上驱动
主动齿轮(10)相啮合,水上驱动主动齿轮(10)套装固定在所述中后动力输出轴(8)的前
端,所述第一双联齿轮(3)的后齿轮可与第一内齿轮(9)的前部相啮合,第一内齿轮(9)
能沿前后方向在第一双联齿轮(3)的后齿轮、水上驱动主动齿轮(10)和所述第二双联齿轮
(7)的前齿轮上滑动,第一内齿轮(9)通过连杆与第一驱动油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一驱动
油缸沿前后水平方固定在所述箱体(1)的外侧壁上,所述中后动力输出轴(8)的中部能转
动地套装有第三双联齿轮(11),中后动力输出轴(8)上位于第三双联齿轮(11)的后侧套
装固定有驱动轴从动齿轮(12),驱动轴从动齿轮(12)与第二内齿轮(13)的后部相啮合,
第二内齿轮(13)的前部可与第三双联齿轮(11)的后齿轮相啮合,第二内齿轮(13)能沿
前后方向在第三双联齿轮(11)的后齿轮和所述驱动轴从动齿轮(12)上滑动,第二内齿轮
(13)通过推拉杆与第二驱动油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二驱动油缸沿前后水平方固定在所述箱
体(1)的外侧壁上;
所述第三双联齿轮(11)的前齿轮与行星架驱动齿轮(14)相啮合,行星架驱动齿轮(14)
套装固定在行星架(15)上,行星架(15)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行星架(15)
的转轴线位于前后水平方向,行星架(15)上沿前后方向并列设有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
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前伞齿轮(16)套装固定在第一前驱动轴套(17)的后端,第一前驱动轴
套(17)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箱体(1)内,第一前驱动轴套(17)的前端套
装固定有第一前齿轮(18),第一前齿轮(18)与前一齿轮(19)相啮合,前一齿轮(19)套
装固定在左前动力输出轴(20)的后端,左前动力输出轴(20)的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所述
箱体(1)上,左前动力输出轴(20)的前部向前伸出箱体(1);
所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后伞齿轮(21)套装固定在第一后驱动轴(22)的前端,第一后
驱动轴(22)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箱体(1)内,第一后驱动轴(22)与所述
第一前驱动轴套(17)同轴心设置,第一后驱动轴(22)的前端套装固定有第一后齿轮(23),
第一后齿轮(23)与后一齿轮(24)相啮合,后一齿轮(24)套装固定在左后动力输出轴(25)
的前端,左后动力输出轴(25)的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1)上,左后动力输出轴(25)
的后部向后伸出箱体(1);
所述第二差速器的第二前伞齿轮(26)套装固定在第二前驱动轴套(27)的前端,第二
前驱动轴套(27)能转动地同轴心套装在所述第一后驱动轴(22)的外面,第二前驱动轴套
(27)的后端套装固定有第二后齿轮(28),第二后齿轮(28)与后二齿轮(29)相啮合,后
二齿轮(29)套装固定在右后动力输出轴(30)的前端,右后动力输出轴(30)的中部采用
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1)上,右后动力输出轴(30)的后部向后伸出箱体(1);
所述第二差速器的第二后伞齿轮(31)套装固定在第二后驱动轴套(32)的前端,第二
后驱动轴套(32)能转动地同轴心套装在所述第二前驱动轴套(27)的外面,第二前驱动轴
套(27)的后端套装固定有第二传动齿轮(33),第二传动齿轮(33)与前二齿轮(34)相啮
合,前二齿轮(34)套装固定在右前动力输出轴(35)的后端,右前动力输出轴(35)采用
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1)上,右前动力输出轴(35)的前部向前伸出箱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驱动轴套
(17)的内孔中同轴心可前后滑动地设有轴杆(36),轴杆(36)的外端与推拉油缸的活塞杆
相连,推拉油缸安装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轴杆(36)的里端设有联锁齿轮(37),联锁
齿轮(37)的前部与前内齿轮(38)相啮合,前内齿轮(38)与所述第一前伞齿轮(16)的
后端固定相连,联锁齿轮(37)的后部可与后内齿轮(39)相啮合,后内齿轮(39)与前内
齿轮(38)同轴心设置,后内齿轮(39)与所述行星架(15)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动力输出轴
(20)由所述箱体(1)前端的左侧向前伸出箱体(1),所述右前动力输出轴(35)由箱体(1)
前端的右侧向前伸出箱体(1),所述左后动力输出轴(25)由箱体(1)后端的左侧向后伸出
箱体(1),所述右后动力输出轴(30)由箱体(1)后端的右侧向后伸出箱体(1),所述中后
动力输出轴(8)由箱体(1)的中部向后伸出箱体(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动力输出轴
(20)、所述右前动力输出轴(35)和所述左后动力输出轴(25)分别位于所述箱体(1)的
下部,所述动力输入轴(2)和所述中后动力输出轴(8)位于箱体(1)的上部。

说明书

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两栖车的差速分动箱通常是采用汽车的分动箱,由于缺少直接驱动喷水推进器的
动力输出轴,还需要再设置一套传动系统去拖动喷水推进器,由此导致整车的设计结构较为
复杂,故障率较高,传动效率较低,进而导致车辆的油耗较高,通过能力较低,适应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传动效率高,能耗低,可
有效提高车辆的通过能力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

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前部沿前后水平方向设有动力输
入轴,动力输入轴的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箱体上,动力输入轴的前部向前伸出箱体,动力输
入轴上位于箱体内的后端套装固定有第一双联齿轮,第一双联齿轮的前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
相啮合,第一传动齿轮套装固定在第一传动轴的前部,第一传动轴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
安装在所述箱体内,第一传动轴的后部套装固定有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二双联
齿轮的后齿轮相啮合,第二双联齿轮能转动地套装在中后动力输出轴的前部,中后动力输出
轴与所述动力输入轴同轴心设置,中后动力输出轴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箱体上,中后动力输
出轴的后部向后伸出箱体,所述第二双联齿轮的前齿轮可与第一内齿轮的后部相啮合,第一
内齿轮与水上驱动主动齿轮相啮合,水上驱动主动齿轮套装固定在所述中后动力输出轴的前
端,所述第一双联齿轮的后齿轮可与第一内齿轮的前部相啮合,第一内齿轮能沿前后方向在
第一双联齿轮的后齿轮、水上驱动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双联齿轮的前齿轮上滑动,第一内齿
轮通过连杆与第一驱动油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一驱动油缸沿前后水平方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外
侧壁上,所述中后动力输出轴的中部能转动地套装有第三双联齿轮,中后动力输出轴上位于
第三双联齿轮的后侧套装固定有驱动轴从动齿轮,驱动轴从动齿轮与第二内齿轮的后部相啮
合,第二内齿轮的前部可与第三双联齿轮的后齿轮相啮合,第二内齿轮能沿前后方向在第三
双联齿轮的后齿轮和所述驱动轴从动齿轮上滑动,第二内齿轮通过推拉杆与第二驱动油缸的
活塞杆相连,第二驱动油缸沿前后水平方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外侧壁上;

所述第三双联齿轮的前齿轮与行星架驱动齿轮相啮合,行星架驱动齿轮套装固定在行星
架上,行星架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箱体内,行星架的转轴线位于前后水平方向,行星架上沿
前后方向并列设有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前伞齿轮套装固定在第一前
驱动轴套的后端,第一前驱动轴套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箱体内,第一前驱动
轴套的前端套装固定有第一前齿轮,第一前齿轮与前一齿轮相啮合,前一齿轮套装固定在左
前动力输出轴的后端,左前动力输出轴的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上,左前动力输出轴
的前部向前伸出箱体;

所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后伞齿轮套装固定在第一后驱动轴的前端,第一后驱动轴沿前后
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箱体内,第一后驱动轴与所述第一前驱动轴套同轴心设置,第
一后驱动轴的前端套装固定有第一后齿轮,第一后齿轮与后一齿轮相啮合,后一齿轮套装固
定在左后动力输出轴的前端,左后动力输出轴的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上,左后动力
输出轴的后部向后伸出箱体;

所述第二差速器的第二前伞齿轮套装固定在第二前驱动轴套的前端,第二前驱动轴套能
转动地同轴心套装在所述第一后驱动轴的外面,第二前驱动轴套的后端套装固定有第二后齿
轮,第二后齿轮与后二齿轮相啮合,后二齿轮套装固定在右后动力输出轴的前端,右后动力
输出轴的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上,右后动力输出轴的后部向后伸出箱体;

所述第二差速器的第二后伞齿轮套装固定在第二后驱动轴套的前端,第二后驱动轴套能
转动地同轴心套装在所述第二前驱动轴套的外面,第二前驱动轴套的后端套装固定有第二传
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与前二齿轮相啮合,前二齿轮套装固定在右前动力输出轴的后端,右
前动力输出轴采用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上,右前动力输出轴的前部向前伸出箱体。

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其中所述第一前驱动轴套的内孔中同轴心可前后滑
动地设有轴杆,轴杆的外端与推拉油缸的活塞杆相连,推拉油缸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轴
杆的里端设有联锁齿轮,联锁齿轮的前部与前内齿轮相啮合,前内齿轮与所述第一前伞齿轮
的后端固定相连,联锁齿轮的后部可与后内齿轮相啮合,后内齿轮与前内齿轮同轴心设置,
后内齿轮与所述行星架固定相连。

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其中所述左前动力输出轴由所述箱体前端的左侧向
前伸出箱体,所述右前动力输出轴由箱体前端的右侧向前伸出箱体,所述左后动力输出轴由
箱体后端的左侧向后伸出箱体,所述右后动力输出轴由箱体后端的右侧向后伸出箱体,所述
中后动力输出轴由箱体的中部向后伸出箱体。

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其中所述左前动力输出轴、所述右前动力输出轴和
所述左后动力输出轴分别位于所述箱体的下部,所述动力输入轴和所述中后动力输出轴位于
箱体的上部。

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在使用时,转动的动力输入轴会带着第一双联齿轮一
起转动,第一双联齿轮的前齿轮会推动第一传动齿轮转动,第一传动齿轮带着第一传动轴转
动,第一传动轴后部的第二传动齿轮也随之一起转动,第二传动齿轮则推动第二双联齿轮的
后齿轮,让第二双联齿轮转动,当第一内齿轮在第一驱动油缸的驱动下向前运动,第一内齿
轮的内齿同时与第一双联齿轮的后齿轮和水上驱动主动齿轮相啮合时,第一双联齿轮的后齿
轮通过第一内齿轮驱动水上驱动主动齿轮,水上驱动主动齿轮带动中后动力输出轴转动,当
第一内齿轮在第一驱动油缸的驱动下向后运动,第一内齿轮的内齿同时与第二双联齿轮的前
齿轮和水上驱动主动齿轮相啮合时,带动水上驱动主动齿轮转动,水上驱动主动齿轮带动中
后动力输出轴转动。当使用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的四驱两栖汽车需要在水中行
驶时,可让第二驱动油缸推动第二内齿轮向后运动,让第二内齿轮与第三双联齿轮的后齿轮
脱离啮合,中后动力输出轴向外输出动力。当使用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的四驱
两栖汽车需要在陆地上行驶时,可让第二驱动油缸推动第二内齿轮向前运动,让第二内齿轮
与第三双联齿轮的后齿轮相啮合,中后动力输出轴上的驱动轴从动齿轮通过第二内齿轮推动
第三双联齿轮的后齿轮转动,第三双联齿轮的前齿轮则会推动行星架驱动齿轮转动,行星架
驱动齿轮则驱动行星架环绕第一前驱动轴套、第一后驱动轴的轴心转动,并让第一差速器的
第一前伞齿轮、第一后伞齿轮和第二差速器的第二前伞齿轮、第二后伞齿轮共同转动,第一
前伞齿轮通过第一前驱动轴套、第一前齿轮和前一齿轮驱动左前动力输出轴转动,第一后伞
齿轮通过第一后驱动轴、第一后齿轮和后一齿轮驱动左后动力输出轴转动,第二前伞齿轮通
过第二前驱动轴套、第二后齿轮和后二齿轮驱动右后动力输出轴转动,第二后伞齿轮通过第
二后驱动轴套、第二传动齿轮和前二齿轮驱动右前动力输出轴转动,再通过相关传动系统,
即可让使用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的四驱两栖汽车在陆地上运动。因此,本发明
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具有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传动效率高,能耗低,可
有效提高车辆的通过能力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包括箱体1,箱体1的前部沿前后水
平方向设有动力输入轴2,动力输入轴2的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箱体1上,动力输入轴2的
前部向前伸出箱体1,动力输入轴2上位于箱体1内的后端套装固定有第一双联齿轮3,第一
双联齿轮3的前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4相啮合,第一传动齿轮4套装固定在第一传动轴5的
前部,第一传动轴5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箱体1内,第一传动轴5的后部套装固
定有第二传动齿轮6,第二传动齿轮6与第二双联齿轮7的后齿轮相啮合,第二双联齿轮7
能转动地套装在中后动力输出轴8的前部,中后动力输出轴8与动力输入轴2同轴心设置,
中后动力输出轴8能转动地安装在箱体1上,中后动力输出轴7的后部向后伸出箱体1,第
二双联齿轮7的前齿轮可与第一内齿轮9的后部相啮合,第一内齿轮9与水上驱动主动齿轮
10相啮合,水上驱动主动齿轮10套装固定在中后动力输出轴8的前端,第一双联齿轮3的
后齿轮可与第一内齿轮9的前部相啮合,第一内齿轮9能沿前后方向在第一双联齿轮3的后
齿轮、水上驱动主动齿轮10和第二双联齿轮7的前齿轮上滑动,第一内齿轮9通过连杆与第
一驱动油缸(图中未画出)的活塞杆相连,第一驱动油缸沿前后水平方固定在箱体1的外侧
壁上,中后动力输出轴8的中部能转动地套装有第三双联齿轮11,中后动力输出轴8上位于
第三双联齿轮11的后侧套装固定有驱动轴从动齿轮12,驱动轴从动齿轮12与第二内齿轮13
的后部相啮合,第二内齿轮13的前部可与第三双联齿轮11的后齿轮相啮合,第二内齿轮13
能沿前后方向在第三双联齿轮11的后齿轮和驱动轴从动齿轮12上滑动,第二内齿轮13通过
推拉杆与第二驱动油缸(图中未画出)的活塞杆相连,第二驱动油缸沿前后水平方固定在箱
体1的外侧壁上;

上述第一双联齿轮3的后齿轮、水上驱动主动齿轮10和第二双联齿轮7的前齿轮为模数、
齿数、分度圆直径等设计参数都相同的齿轮,第三双联齿轮11的后齿轮和驱动轴从动齿轮
12为模数、齿数、分度圆直径等设计参数都相同的齿轮;

第三双联齿轮11的前齿轮与行星架驱动齿轮14相啮合,行星架驱动齿轮14套装固定在
行星架15上,行星架15能转动地设置在箱体1内,行星架15的转轴线位于前后水平方向,
行星架15上沿前后方向并列设有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前伞齿轮16
套装固定在第一前驱动轴套17的后端,第一前驱动轴套17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
箱体1内,第一前驱动轴套17的前端套装固定有第一前齿轮18,第一前齿轮18与前一齿轮
19相啮合,前一齿轮19套装固定在左前动力输出轴20的后端,左前动力输出轴20的中部
采用轴承安装在箱体1上,左前动力输出轴20的前部向前伸出箱体1;

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后伞齿轮21套装固定在第一后驱动轴22的前端,第一后驱动轴22沿
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箱体1内,第一后驱动轴22与第一前驱动轴套17同轴心设置,
第一后驱动轴22的前端套装固定有第一后齿轮23,第一后齿轮23与后一齿轮24相啮合,
后一齿轮24套装固定在左后动力输出轴25的前端,左后动力输出轴25的中部采用轴承安装
在箱体1上,左后动力输出轴25的后部向后伸出箱体1;

第二差速器的第二前伞齿轮26套装固定在第二前驱动轴套27的前端,第二前驱动轴套
27能转动地同轴心套装在第一后驱动轴22的外面,第二前驱动轴套27的后端套装固定有第
二后齿轮28,第二后齿轮28与后二齿轮29相啮合,后二齿轮29套装固定在右后动力输出
轴30的前端,右后动力输出轴30的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箱体1上,右后动力输出轴30的后
部向后伸出箱体1;

第二差速器的第二后伞齿轮31套装固定在第二后驱动轴套32的前端,第二后驱动轴套
32能转动地同轴心套装在第二前驱动轴套27的外面,第二前驱动轴套27的后端套装固定有
第二传动齿轮33,第二传动齿轮33与前二齿轮34相啮合,前二齿轮34套装固定在右前动
力输出轴35的后端,右前动力输出轴35采用轴承安装在箱体1上,右前动力输出轴35的前
部向前伸出箱体1。

上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前伞齿轮16、第一后伞齿轮21和第二差速器的第二前伞齿轮26、
的第二后伞齿轮31为模数、齿数、分度圆直径等设计参数都相同的伞齿轮;

上述第一前驱动轴套17的内孔中同轴心可前后滑动地设有轴杆36,轴杆36的外端与推
拉油缸(图中未画出)的活塞杆相连,推拉油缸安装在箱体1上,轴杆36的里端设有联锁齿
轮37,联锁齿轮37的前部与前内齿轮38相啮合,前内齿轮38与第一前伞齿轮16的后端固
定相连,联锁齿轮37的后部可与后内齿轮39相啮合,后内齿轮39与前内齿轮38同轴心设
置,后内齿轮39与行星架15固定相连。在使用时,如果不需要第一差速器出现差速,则可
让推拉油缸向后推动联锁齿轮37,让联锁齿轮37同时与前内齿轮38和后内齿轮39相啮合,
第一差速器就不会出现差速。

上述前内齿轮38和后内齿轮39为模数、齿数、分度圆直径等设计参数都相同的内齿轮。

上述左前动力输出轴20由箱体1前端的左侧向前伸出箱体1,右前动力输出轴35由箱
体1前端的右侧向前伸出箱体1,左后动力输出轴25由箱体1后端的左侧向后伸出箱体1,
右后动力输出轴30由箱体1后端的右侧向后伸出箱体1,中后动力输出轴8由箱体1的中部
向后伸出箱体1。

上述左前动力输出轴20、右前动力输出轴35和左后动力输出轴25分别位于箱体1的下
部,动力输入轴2和中后动力输出轴8位于箱体1的上部。

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在使用时,转动的动力输入轴2会带着第一双联齿轮
3一起转动,第一双联齿轮3的前齿轮会推动第一传动齿轮4转动,第一传动齿轮4带着第
一传动轴5转动,第一传动轴5后部的第二传动齿轮6也随之一起转动,第二传动齿轮6则
推动第二双联齿轮7的后齿轮,让第二双联齿轮7转动,当第一内齿轮9在第一驱动油缸的
驱动下向前运动,第一内齿轮9的内齿同时与第一双联齿轮3的后齿轮和水上驱动主动齿轮
10相啮合时,第二双联齿轮7会在中后动力输出轴8上空转,不驱动任何部件,而第一双联
齿轮3的后齿轮则通过第一内齿轮9驱动水上驱动主动齿轮10,水上驱动主动齿轮10带动
中后动力输出轴8转动,从而得到一个输出传动比,当第一内齿轮9在第一驱动油缸的驱动
下向后运动,第一内齿轮9的内齿同时与第二双联齿轮7的前齿轮和水上驱动主动齿轮10相
啮合时,带动水上驱动主动齿轮10转动,水上驱动主动齿轮10带动中后动力输出轴8转动,
从而得到另一个输出传动比。

当使用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的四驱两栖汽车需要在水中行驶时,可让第二
驱动油缸推动第二内齿轮13向后运动,让第二内齿轮13与第三双联齿轮11的后齿轮脱离啮
合,第三双联齿轮11不再转动,只有中后动力输出轴8向外输出动力。

当使用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的四驱两栖汽车需要在陆地上行驶时,可让第
二驱动油缸推动第二内齿轮13向前运动,让第二内齿轮13与第三双联齿轮11的后齿轮相啮
合,中后动力输出轴8上的驱动轴从动齿轮12通过第二内齿轮13推动第三双联齿轮11的后
齿轮转动,第三双联齿轮11的前齿轮则会推动行星架驱动齿轮14转动,行星架驱动齿轮14
则驱动行星架15环绕第一前驱动轴套17、第一后驱动轴22的轴心转动,并让第一差速器的
第一前伞齿轮16、第一后伞齿轮21和第二差速器的第二前伞齿轮26、第二后伞齿轮31共同
转动,第一前伞齿轮16通过第一前驱动轴套17、第一前齿轮18和前一齿轮19驱动左前动
力输出轴20转动,第一后伞齿轮21通过第一后驱动轴22、第一后齿轮23和后一齿轮24驱
动左后动力输出轴25转动,第二前伞齿轮26通过第二前驱动轴套27、第二后齿轮28和后
二齿轮29驱动右后动力输出轴30转动,第二后伞齿轮31通过第二后驱动轴套32、第二传
动齿轮33和前二齿轮34驱动右前动力输出轴35转动,再通过相关传动系统,即可让使用本
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的四驱两栖汽车在陆地上运动。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
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的
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3727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04 C N 1 0 2 5 3 7 2 7 2 A *CN102537272A* (21)申请号 201210055540.0 (22)申请日 2012.03.06 F16H 48/08(2012.01) F16H 57/023(2012.01) (71)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地址 100072 北京市丰台区杜家坎21号 (72)发明人贾小平 周毅 于魁龙 李炯 李军 张磊 迟锐 刘宇明 (54) 发明名称 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 (57) 摘要 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包括箱体,箱体前 部沿。

2、前后水平方向设有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入轴 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箱体上,动力输入轴前部向 前伸出箱体,动力输入轴上位于箱体内后端套装 固定有第一双联齿轮,第一双联齿轮前齿轮与第 一传动齿轮相啮合,第一传动齿轮套装固定在第 一传动轴的前部,第一传动轴沿前后水平方向能 转动地安装在箱体内,第一传动轴的后部套装固 定有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二双联齿 轮的后齿轮相啮合,第二双联齿轮能转动地套装 在中后动力输出轴的前部,中后动力输出轴与动 力输入轴同轴心设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 紧凑,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传动效率高,能耗低, 可有效提高车辆的通过能力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 分动箱。 (51)Int.C。

3、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1 页 1/2页 2 1.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箱体(1)的前部沿前后水平 方向设有动力输入轴(2),动力输入轴(2)的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箱体(1)上,动力输入轴 (2)的前部向前伸出箱体(1),动力输入轴(2)上位于箱体(1)内的后端套装固定有第一双 联齿轮(3),第一双联齿轮(3)的前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4)相啮合,第一传动齿轮(4)套 装固定在第一传动轴(5)的前部,第一传动轴(5)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

4、箱 体(1)内,第一传动轴(5)的后部套装固定有第二传动齿轮(6),第二传动齿轮(6)与第二 双联齿轮(7)的后齿轮相啮合,第二双联齿轮(7)能转动地套装在中后动力输出轴(8)的 前部,中后动力输出轴(8)与所述动力输入轴(2)同轴心设置,中后动力输出轴(8)能转动 地安装在所述箱体(1)上,中后动力输出轴(7)的后部向后伸出箱体(1),所述第二双联齿 轮(7)的前齿轮可与第一内齿轮(9)的后部相啮合,第一内齿轮(9)与水上驱动主动齿轮 (10)相啮合,水上驱动主动齿轮(10)套装固定在所述中后动力输出轴(8)的前端,所述第 一双联齿轮(3)的后齿轮可与第一内齿轮(9)的前部相啮合,第一内齿轮。

5、(9)能沿前后方 向在第一双联齿轮(3)的后齿轮、水上驱动主动齿轮(10)和所述第二双联齿轮(7)的前齿 轮上滑动,第一内齿轮(9)通过连杆与第一驱动油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一驱动油缸沿前后 水平方固定在所述箱体(1)的外侧壁上,所述中后动力输出轴(8)的中部能转动地套装有 第三双联齿轮(11),中后动力输出轴(8)上位于第三双联齿轮(11)的后侧套装固定有驱 动轴从动齿轮(12),驱动轴从动齿轮(12)与第二内齿轮(13)的后部相啮合,第二内齿轮 (13)的前部可与第三双联齿轮(11)的后齿轮相啮合,第二内齿轮(13)能沿前后方向在第 三双联齿轮(11)的后齿轮和所述驱动轴从动齿轮(12)上滑动。

6、,第二内齿轮(13)通过推拉 杆与第二驱动油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二驱动油缸沿前后水平方固定在所述箱体(1)的外侧 壁上; 所述第三双联齿轮(11)的前齿轮与行星架驱动齿轮(14)相啮合,行星架驱动齿轮 (14)套装固定在行星架(15)上,行星架(15)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行星架(15) 的转轴线位于前后水平方向,行星架(15)上沿前后方向并列设有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 器,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前伞齿轮(16)套装固定在第一前驱动轴套(17)的后端,第一前驱动 轴套(17)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箱体(1)内,第一前驱动轴套(17)的前端 套装固定有第一前齿轮(18),第一前齿轮(1。

7、8)与前一齿轮(19)相啮合,前一齿轮(19)套 装固定在左前动力输出轴(20)的后端,左前动力输出轴(20)的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所述 箱体(1)上,左前动力输出轴(20)的前部向前伸出箱体(1); 所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后伞齿轮(21)套装固定在第一后驱动轴(22)的前端,第一后 驱动轴(22)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箱体(1)内,第一后驱动轴(22)与所述 第一前驱动轴套(17)同轴心设置,第一后驱动轴(22)的前端套装固定有第一后齿轮(23), 第一后齿轮(23)与后一齿轮(24)相啮合,后一齿轮(24)套装固定在左后动力输出轴(25) 的前端,左后动力输出轴(25)的中部采用轴承。

8、安装在所述箱体(1)上,左后动力输出轴 (25)的后部向后伸出箱体(1); 所述第二差速器的第二前伞齿轮(26)套装固定在第二前驱动轴套(27)的前端,第二 前驱动轴套(27)能转动地同轴心套装在所述第一后驱动轴(22)的外面,第二前驱动轴套 (27)的后端套装固定有第二后齿轮(28),第二后齿轮(28)与后二齿轮(29)相啮合,后二 齿轮(29)套装固定在右后动力输出轴(30)的前端,右后动力输出轴(30)的中部采用轴承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537272 A 2/2页 3 安装在所述箱体(1)上,右后动力输出轴(30)的后部向后伸出箱体(1); 所述第二差速器的第二后伞齿轮(31)。

9、套装固定在第二后驱动轴套(32)的前端,第二 后驱动轴套(32)能转动地同轴心套装在所述第二前驱动轴套(27)的外面,第二前驱动轴 套(27)的后端套装固定有第二传动齿轮(33),第二传动齿轮(33)与前二齿轮(34)相啮 合,前二齿轮(34)套装固定在右前动力输出轴(35)的后端,右前动力输出轴(35)采用轴 承安装在所述箱体(1)上,右前动力输出轴(35)的前部向前伸出箱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驱动轴 套(17)的内孔中同轴心可前后滑动地设有轴杆(36),轴杆(36)的外端与推拉油缸的活塞 杆相连,推拉油缸安装在所述箱体(1)上,所。

10、述轴杆(36)的里端设有联锁齿轮(37),联锁 齿轮(37)的前部与前内齿轮(38)相啮合,前内齿轮(38)与所述第一前伞齿轮(16)的后 端固定相连,联锁齿轮(37)的后部可与后内齿轮(39)相啮合,后内齿轮(39)与前内齿轮 (38)同轴心设置,后内齿轮(39)与所述行星架(15)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动力输出 轴(20)由所述箱体(1)前端的左侧向前伸出箱体(1),所述右前动力输出轴(35)由箱体 (1)前端的右侧向前伸出箱体(1),所述左后动力输出轴(25)由箱体(1)后端的左侧向后 伸出箱体(1),所述右后动力输出轴(30)由。

11、箱体(1)后端的右侧向后伸出箱体(1),所述中 后动力输出轴(8)由箱体(1)的中部向后伸出箱体(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动力输出 轴(20)、所述右前动力输出轴(35)和所述左后动力输出轴(25)分别位于所述箱体(1)的 下部,所述动力输入轴(2)和所述中后动力输出轴(8)位于箱体(1)的上部。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537272 A 1/5页 4 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两栖车的差速分动箱通常是采用汽车的分动箱,由于缺少直接驱动喷水推 进器的动力。

12、输出轴,还需要再设置一套传动系统去拖动喷水推进器,由此导致整车的设计 结构较为复杂,故障率较高,传动效率较低,进而导致车辆的油耗较高,通过能力较低,适应 性较差。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传动效率高,能耗低, 可有效提高车辆的通过能力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 0004 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前部沿前后水平方向设有 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入轴的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箱体上,动力输入轴的前部向前伸出箱体, 动力输入轴上位于箱体内的后端套装固定有第一双联齿轮,第一双联齿轮的前齿轮与第一 传动齿轮相啮合,第一传动齿轮套装固定在第一传。

13、动轴的前部,第一传动轴沿前后水平方 向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箱体内,第一传动轴的后部套装固定有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 轮与第二双联齿轮的后齿轮相啮合,第二双联齿轮能转动地套装在中后动力输出轴的前 部,中后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动力输入轴同轴心设置,中后动力输出轴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 箱体上,中后动力输出轴的后部向后伸出箱体,所述第二双联齿轮的前齿轮可与第一内齿 轮的后部相啮合,第一内齿轮与水上驱动主动齿轮相啮合,水上驱动主动齿轮套装固定在 所述中后动力输出轴的前端,所述第一双联齿轮的后齿轮可与第一内齿轮的前部相啮合, 第一内齿轮能沿前后方向在第一双联齿轮的后齿轮、水上驱动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双联齿 轮的前。

14、齿轮上滑动,第一内齿轮通过连杆与第一驱动油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一驱动油缸沿 前后水平方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外侧壁上,所述中后动力输出轴的中部能转动地套装有第三 双联齿轮,中后动力输出轴上位于第三双联齿轮的后侧套装固定有驱动轴从动齿轮,驱动 轴从动齿轮与第二内齿轮的后部相啮合,第二内齿轮的前部可与第三双联齿轮的后齿轮相 啮合,第二内齿轮能沿前后方向在第三双联齿轮的后齿轮和所述驱动轴从动齿轮上滑动, 第二内齿轮通过推拉杆与第二驱动油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二驱动油缸沿前后水平方固定在 所述箱体的外侧壁上; 0005 所述第三双联齿轮的前齿轮与行星架驱动齿轮相啮合,行星架驱动齿轮套装固定 在行星架上,行星架能转。

15、动地设置在所述箱体内,行星架的转轴线位于前后水平方向,行星 架上沿前后方向并列设有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前伞齿轮套装固定 在第一前驱动轴套的后端,第一前驱动轴套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箱体内, 第一前驱动轴套的前端套装固定有第一前齿轮,第一前齿轮与前一齿轮相啮合,前一齿轮 套装固定在左前动力输出轴的后端,左前动力输出轴的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上, 说 明 书CN 102537272 A 2/5页 5 左前动力输出轴的前部向前伸出箱体; 0006 所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后伞齿轮套装固定在第一后驱动轴的前端,第一后驱动轴 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箱体内,第一后驱。

16、动轴与所述第一前驱动轴套同轴心 设置,第一后驱动轴的前端套装固定有第一后齿轮,第一后齿轮与后一齿轮相啮合,后一齿 轮套装固定在左后动力输出轴的前端,左后动力输出轴的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 上,左后动力输出轴的后部向后伸出箱体; 0007 所述第二差速器的第二前伞齿轮套装固定在第二前驱动轴套的前端,第二前驱动 轴套能转动地同轴心套装在所述第一后驱动轴的外面,第二前驱动轴套的后端套装固定有 第二后齿轮,第二后齿轮与后二齿轮相啮合,后二齿轮套装固定在右后动力输出轴的前端, 右后动力输出轴的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上,右后动力输出轴的后部向后伸出箱 体; 0008 所述第二差速器的第二后伞齿轮套。

17、装固定在第二后驱动轴套的前端,第二后驱动 轴套能转动地同轴心套装在所述第二前驱动轴套的外面,第二前驱动轴套的后端套装固定 有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与前二齿轮相啮合,前二齿轮套装固定在右前动力输出轴 的后端,右前动力输出轴采用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上,右前动力输出轴的前部向前伸出箱 体。 0009 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其中所述第一前驱动轴套的内孔中同轴心可 前后滑动地设有轴杆,轴杆的外端与推拉油缸的活塞杆相连,推拉油缸安装在所述箱体上, 所述轴杆的里端设有联锁齿轮,联锁齿轮的前部与前内齿轮相啮合,前内齿轮与所述第一 前伞齿轮的后端固定相连,联锁齿轮的后部可与后内齿轮相啮合,后内齿轮与。

18、前内齿轮同 轴心设置,后内齿轮与所述行星架固定相连。 0010 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其中所述左前动力输出轴由所述箱体前端的 左侧向前伸出箱体,所述右前动力输出轴由箱体前端的右侧向前伸出箱体,所述左后动力 输出轴由箱体后端的左侧向后伸出箱体,所述右后动力输出轴由箱体后端的右侧向后伸出 箱体,所述中后动力输出轴由箱体的中部向后伸出箱体。 0011 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其中所述左前动力输出轴、所述右前动力输 出轴和所述左后动力输出轴分别位于所述箱体的下部,所述动力输入轴和所述中后动力输 出轴位于箱体的上部。 0012 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在使用时,转动的动力输入轴会。

19、带着第一双联 齿轮一起转动,第一双联齿轮的前齿轮会推动第一传动齿轮转动,第一传动齿轮带着第一 传动轴转动,第一传动轴后部的第二传动齿轮也随之一起转动,第二传动齿轮则推动第二 双联齿轮的后齿轮,让第二双联齿轮转动,当第一内齿轮在第一驱动油缸的驱动下向前运 动,第一内齿轮的内齿同时与第一双联齿轮的后齿轮和水上驱动主动齿轮相啮合时,第一 双联齿轮的后齿轮通过第一内齿轮驱动水上驱动主动齿轮,水上驱动主动齿轮带动中后动 力输出轴转动,当第一内齿轮在第一驱动油缸的驱动下向后运动,第一内齿轮的内齿同时 与第二双联齿轮的前齿轮和水上驱动主动齿轮相啮合时,带动水上驱动主动齿轮转动,水 上驱动主动齿轮带动中后动力。

20、输出轴转动。当使用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的四 驱两栖汽车需要在水中行驶时,可让第二驱动油缸推动第二内齿轮向后运动,让第二内齿 轮与第三双联齿轮的后齿轮脱离啮合,中后动力输出轴向外输出动力。当使用本发明的四 说 明 书CN 102537272 A 3/5页 6 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的四驱两栖汽车需要在陆地上行驶时,可让第二驱动油缸推动第二 内齿轮向前运动,让第二内齿轮与第三双联齿轮的后齿轮相啮合,中后动力输出轴上的驱 动轴从动齿轮通过第二内齿轮推动第三双联齿轮的后齿轮转动,第三双联齿轮的前齿轮则 会推动行星架驱动齿轮转动,行星架驱动齿轮则驱动行星架环绕第一前驱动轴套、第一后 驱动轴的轴心。

21、转动,并让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前伞齿轮、第一后伞齿轮和第二差速器的第二 前伞齿轮、第二后伞齿轮共同转动,第一前伞齿轮通过第一前驱动轴套、第一前齿轮和前一 齿轮驱动左前动力输出轴转动,第一后伞齿轮通过第一后驱动轴、第一后齿轮和后一齿轮 驱动左后动力输出轴转动,第二前伞齿轮通过第二前驱动轴套、第二后齿轮和后二齿轮驱 动右后动力输出轴转动,第二后伞齿轮通过第二后驱动轴套、第二传动齿轮和前二齿轮驱 动右前动力输出轴转动,再通过相关传动系统,即可让使用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 动箱的四驱两栖汽车在陆地上运动。因此,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具有结构紧 凑,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传动效率高,能耗低,可有效。

22、提高车辆的通过能力的特点。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包括箱体1,箱体1的前部沿前后 水平方向设有动力输入轴2,动力输入轴2的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箱体1上,动力输入轴2 的前部向前伸出箱体1,动力输入轴2上位于箱体1内的后端套装固定有第一双联齿轮3, 第一双联齿轮3的前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4相啮合,第一传动齿轮4套装固定在第一传动 轴5的前部,第一传动轴5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箱体1内,第一传动轴5的后部 套。

23、装固定有第二传动齿轮6,第二传动齿轮6与第二双联齿轮7的后齿轮相啮合,第二双联 齿轮7能转动地套装在中后动力输出轴8的前部,中后动力输出轴8与动力输入轴2同轴 心设置,中后动力输出轴8能转动地安装在箱体1上,中后动力输出轴7的后部向后伸出箱 体1,第二双联齿轮7的前齿轮可与第一内齿轮9的后部相啮合,第一内齿轮9与水上驱动 主动齿轮10相啮合,水上驱动主动齿轮10套装固定在中后动力输出轴8的前端,第一双联 齿轮3的后齿轮可与第一内齿轮9的前部相啮合,第一内齿轮9能沿前后方向在第一双联 齿轮3的后齿轮、水上驱动主动齿轮10和第二双联齿轮7的前齿轮上滑动,第一内齿轮9 通过连杆与第一驱动油缸(图中未。

24、画出)的活塞杆相连,第一驱动油缸沿前后水平方固定 在箱体1的外侧壁上,中后动力输出轴8的中部能转动地套装有第三双联齿轮11,中后动 力输出轴8上位于第三双联齿轮11的后侧套装固定有驱动轴从动齿轮12,驱动轴从动齿 轮12与第二内齿轮13的后部相啮合,第二内齿轮13的前部可与第三双联齿轮11的后齿 轮相啮合,第二内齿轮13能沿前后方向在第三双联齿轮11的后齿轮和驱动轴从动齿轮12 上滑动,第二内齿轮13通过推拉杆与第二驱动油缸(图中未画出)的活塞杆相连,第二驱 动油缸沿前后水平方固定在箱体1的外侧壁上; 0016 上述第一双联齿轮3的后齿轮、水上驱动主动齿轮10和第二双联齿轮7的前齿轮 为模数、。

25、齿数、分度圆直径等设计参数都相同的齿轮,第三双联齿轮11的后齿轮和驱动轴 说 明 书CN 102537272 A 4/5页 7 从动齿轮12为模数、齿数、分度圆直径等设计参数都相同的齿轮; 0017 第三双联齿轮11的前齿轮与行星架驱动齿轮14相啮合,行星架驱动齿轮14套装 固定在行星架15上,行星架15能转动地设置在箱体1内,行星架15的转轴线位于前后水 平方向,行星架15上沿前后方向并列设有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前 伞齿轮16套装固定在第一前驱动轴套17的后端,第一前驱动轴套17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 动地安装在箱体1内,第一前驱动轴套17的前端套装固定有第一前齿轮18,第一。

26、前齿轮18 与前一齿轮19相啮合,前一齿轮19套装固定在左前动力输出轴20的后端,左前动力输出 轴20的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箱体1上,左前动力输出轴20的前部向前伸出箱体1; 0018 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后伞齿轮21套装固定在第一后驱动轴22的前端,第一后驱动 轴22沿前后水平方向能转动地安装在箱体1内,第一后驱动轴22与第一前驱动轴套17同 轴心设置,第一后驱动轴22的前端套装固定有第一后齿轮23,第一后齿轮23与后一齿轮 24相啮合,后一齿轮24套装固定在左后动力输出轴25的前端,左后动力输出轴25的中部 采用轴承安装在箱体1上,左后动力输出轴25的后部向后伸出箱体1; 0019 第二差速器的。

27、第二前伞齿轮26套装固定在第二前驱动轴套27的前端,第二前驱 动轴套27能转动地同轴心套装在第一后驱动轴22的外面,第二前驱动轴套27的后端套装 固定有第二后齿轮28,第二后齿轮28与后二齿轮29相啮合,后二齿轮29套装固定在右后 动力输出轴30的前端,右后动力输出轴30的中部采用轴承安装在箱体1上,右后动力输出 轴30的后部向后伸出箱体1; 0020 第二差速器的第二后伞齿轮31套装固定在第二后驱动轴套32的前端,第二后驱 动轴套32能转动地同轴心套装在第二前驱动轴套27的外面,第二前驱动轴套27的后端套 装固定有第二传动齿轮33,第二传动齿轮33与前二齿轮34相啮合,前二齿轮34套装固定 。

28、在右前动力输出轴35的后端,右前动力输出轴35采用轴承安装在箱体1上,右前动力输出 轴35的前部向前伸出箱体1。 0021 上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前伞齿轮16、第一后伞齿轮21和第二差速器的第二前伞 齿轮26、的第二后伞齿轮31为模数、齿数、分度圆直径等设计参数都相同的伞齿轮; 0022 上述第一前驱动轴套17的内孔中同轴心可前后滑动地设有轴杆36,轴杆36的外 端与推拉油缸(图中未画出)的活塞杆相连,推拉油缸安装在箱体1上,轴杆36的里端设 有联锁齿轮37,联锁齿轮37的前部与前内齿轮38相啮合,前内齿轮38与第一前伞齿轮16 的后端固定相连,联锁齿轮37的后部可与后内齿轮39相啮合,后内齿轮。

29、39与前内齿轮38 同轴心设置,后内齿轮39与行星架15固定相连。在使用时,如果不需要第一差速器出现差 速,则可让推拉油缸向后推动联锁齿轮37,让联锁齿轮37同时与前内齿轮38和后内齿轮 39相啮合,第一差速器就不会出现差速。 0023 上述前内齿轮38和后内齿轮39为模数、齿数、分度圆直径等设计参数都相同的内 齿轮。 0024 上述左前动力输出轴20由箱体1前端的左侧向前伸出箱体1,右前动力输出轴35 由箱体1前端的右侧向前伸出箱体1,左后动力输出轴25由箱体1后端的左侧向后伸出箱 体1,右后动力输出轴30由箱体1后端的右侧向后伸出箱体1,中后动力输出轴8由箱体1 的中部向后伸出箱体1。 0。

30、025 上述左前动力输出轴20、右前动力输出轴35和左后动力输出轴25分别位于箱体 说 明 书CN 102537272 A 5/5页 8 1的下部,动力输入轴2和中后动力输出轴8位于箱体1的上部。 0026 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在使用时,转动的动力输入轴2会带着第一双 联齿轮3一起转动,第一双联齿轮3的前齿轮会推动第一传动齿轮4转动,第一传动齿轮4 带着第一传动轴5转动,第一传动轴5后部的第二传动齿轮6也随之一起转动,第二传动齿 轮6则推动第二双联齿轮7的后齿轮,让第二双联齿轮7转动,当第一内齿轮9在第一驱动 油缸的驱动下向前运动,第一内齿轮9的内齿同时与第一双联齿轮3的后齿轮和水上。

31、驱动 主动齿轮10相啮合时,第二双联齿轮7会在中后动力输出轴8上空转,不驱动任何部件,而 第一双联齿轮3的后齿轮则通过第一内齿轮9驱动水上驱动主动齿轮10,水上驱动主动齿 轮10带动中后动力输出轴8转动,从而得到一个输出传动比,当第一内齿轮9在第一驱动 油缸的驱动下向后运动,第一内齿轮9的内齿同时与第二双联齿轮7的前齿轮和水上驱动 主动齿轮10相啮合时,带动水上驱动主动齿轮10转动,水上驱动主动齿轮10带动中后动 力输出轴8转动,从而得到另一个输出传动比。 0027 当使用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的四驱两栖汽车需要在水中行驶时,可 让第二驱动油缸推动第二内齿轮13向后运动,让第二内齿轮1。

32、3与第三双联齿轮11的后齿 轮脱离啮合,第三双联齿轮11不再转动,只有中后动力输出轴8向外输出动力。 0028 当使用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的四驱两栖汽车需要在陆地上行驶时, 可让第二驱动油缸推动第二内齿轮13向前运动,让第二内齿轮13与第三双联齿轮11的后 齿轮相啮合,中后动力输出轴8上的驱动轴从动齿轮12通过第二内齿轮13推动第三双联 齿轮11的后齿轮转动,第三双联齿轮11的前齿轮则会推动行星架驱动齿轮14转动,行星 架驱动齿轮14则驱动行星架15环绕第一前驱动轴套17、第一后驱动轴22的轴心转动,并 让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前伞齿轮16、第一后伞齿轮21和第二差速器的第二前伞齿轮26、。

33、第二 后伞齿轮31共同转动,第一前伞齿轮16通过第一前驱动轴套17、第一前齿轮18和前一齿 轮19驱动左前动力输出轴20转动,第一后伞齿轮21通过第一后驱动轴22、第一后齿轮23 和后一齿轮24驱动左后动力输出轴25转动,第二前伞齿轮26通过第二前驱动轴套27、第 二后齿轮28和后二齿轮29驱动右后动力输出轴30转动,第二后伞齿轮31通过第二后驱 动轴套32、第二传动齿轮33和前二齿轮34驱动右前动力输出轴35转动,再通过相关传动 系统,即可让使用本发明的四驱两栖车用差速分动箱的四驱两栖汽车在陆地上运动。 0029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 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技术方 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CN 102537272 A 1/1页 9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37272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