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至少一个梳栉的经编机和用于这种经编机的可更换元件.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23329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69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05533.X

申请日:

1995.05.26

公开号:

CN1126256A

公开日:

1996.07.1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D04B 27/32申请日:19950526授权公告日:20000503终止日期:20140526|||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D04B27/32

主分类号:

D04B27/32

申请人:

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K·米斯塔; H·J·赫内

地址:

联邦德国奥伯斯豪森

优先权:

1994.05.28 DE P4418714.9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崔幼平;林道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带至少一个梳栉(1)的经编机,具有很多的支承块(11),它们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装在梳栉(1)上。所说的支承各自带有一个压电挠曲换能器(9)构成的组(17),导纱针被换能器作用产生一个针距的位移。接到挠曲换能器(9)上的控制线带有插入触头(37),以便和控制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相连接。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将导纱针、挠曲传感器或控制线快速地更换。

权利要求书

1: 带至少有一个梳栉的经编机,其中并列布置的条形压电挠 曲换能器在其一端都带有导纱针,而另一端装在夹持装置中并与 控制线相连接,由控制装置发出的电压信号由此控制线传送,此 信号使导纱针作一个经纱针距的移动,该经编机特征在于:夹持 装置由很多的支承块(11)组成,它们以可拆卸的方式和梳栉(1) 相连接,每个支承块都和一挠曲换能器(9)组成的组(17)安装在 一起,从挠曲换能器出来的导线(26、27)是用插入式触头(38、39) 和控制装置(42)相连接,以便使这种连接可以拆开。
2: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为:换能器组(17) 的全部控制线(26、27;126,127)的插入式触头(38、39)汇合在一 起形成一个多路插头(37)。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为:每一个挠曲 换能器(9)装有一根有二根或三根导线的扁平带线缆(25、125), 所说的扁平带线缆的导线构成控制线(26,27;126,127)。
4: 如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为:每根电线在 每根扁平带线缆(25)的末端处与插入式触头(38,39)相连接,并 用合成材料注塑成形加工出一个头部(54),此头部以可拆卸的方 式装在多路插头(37)的外壳(57)中。
5: 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为:外壳(57)有平 行的沟槽(58),其中插入了装在头部(54)上的板条(55),并靠固 定铁丝(59)将它固定。
6: 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为:一 个换能器组(17)的全部控制线(26、27)用一个套管(34)将其结合 在一起,形成一根电缆(35)。
7: 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为:套管(34)是一 个织物的或针织物的套管。
8: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为:控 制装置(42)是支承在一个固定的机器部件(41)上,针座(8)只能 作行程方向的运动,而梳栉(1)能作轴向移动,并还能绕枢轴向针 前垫纱或针背垫纱位置的摆动,固定在梳栉(1)和控制装置的控 制线(26,27;126,127)至少要有允许作这种运动的一段长度。
9: 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为: 控制线(25;125)的长度能使梳栉(1)从其支承上取下的,而不用 拆下插入式触头(38,39)。
10: 如权利要求1到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为: 电缆(35)靠锁紧装置(36)与梳栉(1)和/或与多路插头(37)相固 定。
11: 如权利要求3到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 为:从梳栉(1)到控制装置(42)之间的控制线和电缆(135)有一个 360°的圈(61)。
12: 如权利要求1到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 为:支承块(11)有平行的沟槽(15),挠曲换能器(9)以换能器组 (17)的形式安装并固定在该沟槽内。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为:挠曲换能器(9) 靠施加粘接剂或合成材料(16)与沟槽(15)固定在一起。
14: 如权利要求12和13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为:沟槽(15) 在开口端变宽。
15: 如权利要求1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为: 支承块(11)具有向前敞开的沟槽(15),并以它的背面部分与梳栉 (1)的纵向槽(10)相嵌合,由压板(12)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梳 栉(1)的安装位置。
16: 如权利要求1到15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为: 挠曲换能器带有一个条形载体(18;118),条形载体的两侧带有由 压电材料构成的作用层(19,20;119,120),作用层有一个内电极 和一个外电极(21至24;118,122,124)。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为:载体(18)由绝 缘材料构成,两个外电极(22,24)是接地的,两个内电极(21,23) 分别和一根控制线(26,27)相连接。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为:载体(118)由导 电材料构成,并同时用作内电极,此载体和它的外电极(122,124) 分别和一根控制线(126,127)相连接。
19: 如权利要求1到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 为:导纱针(6,106)由壁段(31;243,245)所夹持,这两个壁段又从 两侧夹紧载体(18)的自由段。
20: 如权利要求1到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为: 作用层(19,20;119,120)与载体(18;118)和/或与电极(21到24; 118,122,124)之间的连接以及控制线(26,27;126,127)和/或与 载体(18;118)及两个侧壁部分(31;243,245)之间的连接是粘接 连接。
21: 如权利要求1到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 为:条形挠曲换能器(209)的自由端装有针夹持器(231),还以可 拆卸的方式装有导纱针(206)。
22: 如权利要求1到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经编机的可 更换元件,其特征为:一个条形压电挠曲换能器(9),一根导纱针 连接在它的一端,在它另一端连到挠曲换能器的电极(21到24; 118,122,124)上的控制线(26,27;126,127),和连在控制线的远 离电极的一端插入式触头(38,39)。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可更换元件,其特征为:挠曲换能 器(9)的构成的组(17)是安装在一个支承块(11)中,而且全部控 制线(26,27;126,127)是和一个多路插头(37)相连接。

说明书


带至少一个梳栉的经编机和用于 这种经编机的可更换元件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至少一个梳栉的经编机,其中并列布置的条形压电挠曲换能器在其一端都带有导纱针,而另一端由夹持装置进行固定并连接到控制线上,由控制装置发出的电压信号能通过控制线传送,此信号使导纱针产生一个经纱针距的移动,本发明还涉及这种经编机的一个可更换元件。

    在已知的这种类型的经编机(DE-PS 4226899)上,梳栉包括一个连续的支承装置,板形载体的末端例如用粘接的方法固定在支承装置的槽中。每个载体都是压电挠曲换能器的一部分,它的外电极上连有一根控制线,而导电的载体被接地。控制线是沿着梳栉布置,并且控制线的另一端和控制装置相连接,控制装置仅仅是用示意图表示出。

    但是,当例如由于磨损需要更换一个导纱针或例如由于损坏需要更换一个挠曲换能器时,就会遇到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挠曲换能器与支承装置之间的机械连接就必须首先在装好的机器上拆开,然后再将其恢复。此外,控制线与电极之间的焊点首先要断开,然后再连接上,这个部位很难接近。在修理过程中,邻近的挠曲换能器有一同被损坏地危险。

    本发明的目的是生产一种引言提到的经编机,它的挠曲换能器和/或导纱针的更换过程是相当简单的。

    按本发明,这个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支承装置由许多支承块构成、这些支承块和梳栉是以可拆卸的方式相固定,每一支承块都装上一组换能器,而且连到挠曲换能器上的控制线与控制装置以插头插入的方式相连接,目的是使控制线与控制装置的连接能够脱开。

    采用这样的结构就能以很简便的方法,从经编机上将一个支承块拆下,将插头从对应的接头上取下,然后取下一组挠曲换能器和与之相连的导纱针,再以同样简便的方式用相同的一组元件换上。拆下的组件就能在完全和经编机脱开的情况下进行修理。因此停机的时间是很短的。拆下的组装件能从各个方向接近,因此比去过去采用的结构更容易修理。挠曲换能器、导纱针、控制线和连接的插头形成一个单元,如果脱开胶粘连接或是松开机械锁紧装置,将挠曲换能器和支承块之间的连接分开,就可以取出所要更换的单元。这个单元可以用替换单元来更换。此外,挠曲换能器的电极和控制线之间的连接处很容易接近,因而就可以将挠曲换能器和控制线重新连接。

    换能器组的所有控制线的插入式触头汇合到一个多路插头上。采用多路插头能使整个组装件很快地与控制装置脱开。

    这里推荐:给每一个挠曲换能器配置一个带两根或三根导线的扁平带线缆,扁平带线缆的导线构成控制线。有两根或三根导线并行布置的扁平带线缆能配置在条状挠曲换能器的延段长线上,从而能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布置,并和挠曲换能器相连接。

    它的优点是每根扁平带线缆的末端的每一根导线和一个插入式触头相连,并用合成材料注塑成形加工出一个头部,此头部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装在多路插头的壳体中。这一方法也可以使多路插头作为单个的单元被拆下。这样,就容易修理和对单元进行更换。

    特别是,壳体有很多的平行槽,使头部带有的板条嵌入其中,用一根卡紧铁丝锁住,这样,这就形成了一种使用十分方便、运行可靠的结构。

    一个换能器的所有控制线汇合在一个套管内,形成一根电缆,这是非常有好处的。套筒保证每根控制线或扁平带线缆压紧在一起。这样的方法防止了单根控制线和小的纱线相碰撞。此外,振动也减小了。

    套管最好是织物套管或者针织物套管,这样使它能比例如有机硅树脂套管更方便地套上。此外,可以用更轻的材料。

    在一个择优的实施例中,控制装置是支承在固定的机器部件上,织针针座只能在行程方向上运动,而梳栉能同时作轴向移动和绕枢轴朝针前垫纱位置和针背垫纱位置转动,这样控制线至少要有一定长度,以便进行这样的运动。由于梳栉不需要用综丝或类似的东西与控制装置相连接,而是用电气控制线与之相连,可以使带有可调的针的梳栉进行全程摆动,并可以使用一个不作摆动运动的织针针座。必须注意从梳栉到控制装置之间的控制线要有足够的长度,以保证不使过高的张力作用在控制线上。

    特别是,控制线路应有这样的长度,即要把梳栉从它的支承上取下时,插入式的触头不用脱开。因而,就能在不拆除其余的零件情况下,取下一个梳栉,例如为了能更容易地接近处在它后面的机器零件。

    靠一个锁紧装置将电缆固定到梳栉上和/或多路插头上是合适的,它消除了控制线端部连接处的拉紧力。

    在从梳栉到控制装置的控制线和电缆上圈成一个360°的圈也是有好处的,它使得控制线和电缆末端上的弯曲载荷保持很小,这样能增加使用寿命。360°的圈同时补偿了梳栉摆动引起的电缆夹紧点处的间距的相当大的变动,也补偿了轴向位移。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承块有平行的槽,其中布置有成组的挠曲换能器。挠曲换能器能很容易用纯机械方法或其它方法布置在槽中。

    特别是,挠曲换能器可以靠施加一种粘接剂或合成材料而与槽相固定。这些填充物同时起到阻尼振动的作用。

    如果这些槽在开口端变宽,并在那里也放上填充物,则该处的导纱针弯曲载荷会减小。

    支承块有向前开口的槽,支承块的后面部分与梳栉的纵向槽相啮合,并由一块可拆下的、固定在梳栉上的压板将它们压紧在安装位置上,这样做是有利的。这样支承块就能可靠地安装在固定位置上,而且又能很容易的从梳栉上拆下。

    值得推荐的是:挠曲换能器都有一个条形的载件,在它的两侧有一个压电材料构成的作用层,作用层带一个内电极及一个外电极。这种对称的设计结构导致了十分对称的工作特性。如果一个作用层受激,则导纱针就靠在梳栉上的左止动面上,如果另一个作用层受激,则导纱针就靠在右止动面上。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使载体由绝缘材料构成,两个外电极接地而两个内电极分别和一根控制线相连接。这样产生了高可靠性的接触,因为电压只存在于挠曲换能器的内侧。

    进一步择优的可能性基于这样的方案:载体由导电材料构成,它同时成为内电极,而载体和两个外电极各自和一根控制线相连接。内电极就不再需要有其它的层。

    之后,可方便地把导纱针用两个壁段固定,这两个壁段从两面夹紧载体自由端,导纱针的固定方式因而也是对称的。这些壁段在挠曲换能器作用层的延长线上伸展。因而挠曲换能器在全长上能有一致的厚度。

    如果作用层与载体之间和/或电极与控制线之间以及/或载体与壁段之间用粘接式连接,则十分简便。一个具有粘接层的载体能够例如以简便的方法贴到作用层上和壁段上。粘接连接增加了电极和控制线之间的电路连接的强度。

    导纱针夹持器以可拆卸的方式,在条形挠曲换能器的自由端;与导纱针相连接,这具有特殊的优点。采用这样的方法,当某一根导纱针磨损或是因为其它原因损坏时,它能够容易地被更换。

    本发明还涉及经编机的可更换元件,其特征是一个条形压电挠曲换能器,在其一端连接有导纱针,在另一端有控制线连接到挠曲换能器的电极上,并在控制线的远离电极的一端有插入式触头。

    此外,可更换的元件的优点是:一组挠曲换能器安装在支承件上,而且所有的控制线是连接到一个多路插头上。

    下面将参照一个图示的、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表示按发明设计的一个梳栉的侧向局部截面图,

    图2表示这一梳栉的正视图,

    图3表示支承块的平面图,

    图4表示挠曲换能器的连接部分的平面图,

    图5表示图4所示的挠曲换能器的纵向截面图,

    图6表示一个改动后的挠曲换能器的平面图,

    图7表示图6所示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8表示电缆的横截面图,

    图9表示导纱针部分,

    图10表示图9中A-A线处的截面图,

    图11表示一根扁平带线缆末端的平面图,

    图12表示多路头插头的截面图,和

    图13表示电缆的另一种布置特征。

    梳栉1装在摆动连杆2上,能绕轴心3转动(箭头4),它还能作经向移动(箭头5)。导纱针6装在梳栉1上,因而能穿过针座8的织针7之间的间隙摆动,针座8只能作行程方向的运动,完成针前垫纱和针背垫纱。导纱针6的间距为织针7的针距的2倍,而且导纱针能在压电挠曲换能器9的帮助下,作一个针距的位移。

    经编机的其它梳栉没有画出。为了能生产凝集型织物,至少还要有一个梳栉,这时导纱针的间距等于一个织针的针距,但导纱针不能单独地移动,和/或需要一个与图示梳栉相当的梳栉,它的挠曲换能器与挠曲换能器错移一个针距。

    梳栉1有纵向槽10,支承块11以它的背面部分与它相嵌合。这些支承块由压板12压紧在固定位置上,并由与螺孔4相配合的螺钉13将其固定在梳栉1上。

    在槽10中紧挨地布置着的很多支承块11带有多条沟槽15,沟槽15是向前敞开,并在前端拓宽,而且每条槽都装有一个压电挠曲换能器9,由粘接填料16将其固定,填料同时还起到阻尼振动的作用。在沟槽的拓宽部分的粘接填料还防止了挠曲换能器的过渡受载。当要将挠曲换能器取出进行修理或更换时,粘接填料可以被溶化去掉,例如用丙酮溶化。在此实施例中,14个挠曲换能器9组成一个换能器组17,它装在共用的支承块11上。

    在图4和图5所示的装置中,挠曲换能器9有一个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条形载体18,例如玻璃纤维增强的合成材料构成的载体,在它的两侧带有由压电材料做成的作用层19和20。作用层19具有一个内电极21和外电极22,作用层20具有一个内电极23和一个外电极24。一根扁平带线缆的两根导线形成控制线26和27,它在位置28和29处用粘接剂、钎焊或焊接的方法与电极23与21相连接,这两个电极从作用层19和20之间伸出。两个外电极22和24接地方式是这样的:导电材料制成的支承块11与沟槽15中的外电极接触,因而外电极是处于机架的接地电势。

    导纱针6最好是以可拆卸的方式装在导纱针夹持器30上,导纱针夹持器固定在载体18的自由端上。导纱针6的止动面31处在梳栉1的下端,止动面确定了导纱针的左和右的终点位置。

    如果一个电压信号,特别是一个短脉冲信号,沿着控制线26输入,作用层19就受到一个电场作用。挠曲换能器9弯向左面,直到导纱针6靠在止动面块31的右侧面上位置。这一状态在没有进一步的电压供给之前一直保持着,因为作用层具有内电极和外电极,起到保持电压的电容器作用。如果接着有一个电压沿着控制线27输入,挠曲换能器9就弯向右面,直到导纱针6靠在止动块31的左侧面上。

    在图6和图7所示的装置中,挠曲换能器109具有一个由导电材料例如碳素纤维增强的合成材料做成的载体118。两个作用层各自只支承了一个外电极122和124,因为载体本身同时起到内电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扁平带线缆125有三根导线,即二根控制线126和127与一根地线132。两根控制线在位置128和129处与外电极124和122相连接,而接地线132是在位置133处和载体118相连接。在这种结构情况下支承块11由绝缘合成材料构成。向外电极122或124提供一个电压信号时,挠曲换能器109将向左或向右弯曲。

    与支承块11相联的所有扁平带线缆25和所有的控制线26,27组成一个线束,并由织物或针织物套管34包裹住,成为一个多芯的电缆35。从图2可以清楚看到扁平带线缆沿着纵向在梳栉1的范围内伸展。多路插头沿垂直于图面的方向延伸。这意味着插头37中是扁平带线缆是转过了90°的。自由长度使电缆随着梳栉的运动而弯曲。

    电缆35被夹紧装置36固定在梳栉上。电缆35的另一端固定在多路插头37中。多路插头对每根控制线26、27有插头销38,39。这些插头销是焊在控制线的末端并用注塑成形加工成一个插头单元。插头单元在多路插头的盒体中被相互并列地固定,但它们仍然能够再被拆下。多路插头插入多路插座40中,多路插座是装在固定的机器部件41上,并形成为控制装置42的一部分。控控制装置42有常用的导纱针存储器,它根据主轴旋转角度,发出电压信号,其目的是使挠曲换能器9产生动作。

    如果需要挠曲换能器9或导纱针6的部位更换元件,那么,在多路插头37从多路插座40中拔掉后,卸下两个螺钉13,并打开夹紧装置36,就可取出带有挠曲换能器9、导纱针6和电缆35的支承块11。这一结构元件能立即用相对应的替换元件换上,因而停机时间是非常短。之后就能在机外进行修理。这一作法其它的优点是,去掉粘接物16之后,挠曲换能器9就能取出,因而,在机器运行过程中位于沟槽15中并得到很好保护的连接点28、29能容易地接近,以便进行修理。

    在图9和图10所示的装置中,放在梳栉201上的导纱针206是与它们的针轴231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件。这一结构有三块板243、244、245,它们是焊接或钎接在一起。外侧板243和245在挠曲换能器209的载体218的端部伸出。中间板244形成导纱针206。

    图9和图10又表示出,纱线251穿过导纱针的孔252,并由装在梳栉201上的板253进行导向。这样的板53也已在图1中表示出。它是在它的上部由螺钉54与梳栉1的螺孔55拧紧后而被固定住。

    扁平线缆25的自由端上有插头销38和39,由合成材料注塑成形在此自由端加工出一个头部54。在这个头部上有一个板条55和孔56(图11)。多路插头37有一个带很多沟槽58的外壳57。头部54的板条55推入这些槽中,并由钢丝59穿过头部54的孔56和外壳57的孔60,而嵌合固定。用这样的方法就能将单个的扁平带线缆25取出,由替换元件(图12)将其更换。

    参照图13,夹紧装置36和多路插头37之间的电缆135有一个360°的圈61。这个圈使电缆135在纵向以及横向能轻易变形,而对两端不会造成过份的弯曲力。

    从所说的具体装置是可以有多种变化,而不离开本发明的基本思想。例如,支承块11和挠曲换能器可以用有不同的方法固定在一起,譬如从外面放一个盖子用夹紧的方法固定住或是用其它的机械锁定装置固定住。组成挠曲换能器组的换能器的数量是根据实际的要求而定,并不受限于14个。梳栉1也能和通常的提花梳栉中常用的可摆动的织针针座一起使用,它本身只作轴向的移动。

带至少一个梳栉的经编机和用于这种经编机的可更换元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带至少一个梳栉的经编机和用于这种经编机的可更换元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带至少一个梳栉的经编机和用于这种经编机的可更换元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带至少一个梳栉的经编机和用于这种经编机的可更换元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至少一个梳栉的经编机和用于这种经编机的可更换元件.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带至少一个梳栉(1)的经编机,具有很多的支承块(11),它们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装在梳栉(1)上。所说的支承各自带有一个压电挠曲换能器(9)构成的组(17),导纱针被换能器作用产生一个针距的位移。接到挠曲换能器(9)上的控制线带有插入触头(37),以便和控制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相连接。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将导纱针、挠曲传感器或控制线快速地更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