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选择装置、 对象选择程序及对象选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让用户对显示图像中被三维显示的多个对象 (objects) 进行选择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 年 来, 称 为 增 强 现 实 (augmented reality) 的 技 术 受 到 关 注。 所 谓 的 增 强 现实, 是对现实世界的影像附加信息进行显示的技术。例如, 有在头戴式显示器 (head mounteddisplay) 上将现实世界的影像和虚拟的物体重叠显示的技术、 在移动电话等移动 终端的显示部上将照相机拍摄到的影像和附加信息重叠显示等的简易的技术。
当利用移动终端时, 由于预先具备 GPS、 电子罗盘、 网络连接等功能, 因此不用特意 增加特殊的器件就能够实现增强现实, 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增强现实的应用。
在这些应用中, 照相机拍摄到的图像和该图像所包含的现实世界的物体的附带信 息被重叠显示, 但存在当附带信息的数目较多时, 仅附带信息就将画面占满的问题。
因此, 利用称为标签 (tag) 的东西。该标签不是附带信息本身, 而是通知用户背后 的物体存在附带信息这一情况。若用户选择标签, 则与该标签相对应的附带信息被通知给 用户。
但是, 各标签很小, 且标签的数目增加。 因此, 当用户选择标签时, 产生各标签彼此 重叠而无法选择背后的标签或标签密集而无法容易地选择所期望的标签等问题。尤其是, 当在触摸屏式的便携终端上进行操作时, 由于与手指的大小相比画面较小, 因此难以从密 集的标签中正确地选择所期望的标签。
上述例示了在增强现实中选择标签的情况, 但当从三维显示在显示图像的多个对 象中选择指定的对象时, 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例如, 有这样一种情况, 即在数字电视上三 维显示无数的照片, 让用户从中选择指定的照片, 此时会产生同样的问题。
为此, 已知有以下技术 : 为了使用户能够容易地选择隐藏在背后的对象, 通过用户 对输入装置的按钮操作, 将沿纵深方向排列的对象依次强调显示 (highlight-displayed), 并在所期望的对象被强调显示时, 让用户进行选择操作, 从而选择该对象。
另外, 也已知以下技术 : 从用二维光标选择的画面上的位置一次性选择在纵深方 向相互重叠的多个三维对象物, 并从选择出的多个对象中选择所期望的对象 ( 例如, 专利 文献 1)。
但是, 在上述第一个技术中, 在所期望的对象被强调显示之前需要按压多个按钮, 存在在选择所期望的对象之前花费时间这一问题。 另外, 在上述第二个技术中, 存在当对象 整体隐避时难以指定位置、 或者识别出与认为在触摸屏上进行操作时已指定的位置有偏差 的位置, 导致选择错误位置的对象的问题。
专利文献 1 :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 8-77231 号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让用户从三维显示的多个对象中正确且迅速地 选择所期望的对象的技术。
本发明所提供的对象选择装置是让用户对三维显示于显示部的多个对象进行选 择的对象选择装置, 包括 : 描绘部, 基于配置在指定的纵深空间的各对象的位置, 决定各对 象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显示位置, 并在所决定的显示位置描绘各对象 ; 纵深选择部, 基于由 用户输入的纵深选择指令, 选择表示在规定所述纵深空间的纵深轴上的位置的纵深选择位 置; 以及显示判定部, 判定在所述纵深空间内, 各对象相对于所述纵深选择位置是位于前侧 还是位于里侧, 仅提取位于里侧的对象作为显示对象的对象, 其中, 所述描绘部对由所述显 示判定部提取出的显示对象的对象进行描绘。
另外, 本发明所提供的对象选择程序是用于使计算机作为让用户对三维显示于显 示部的多个对象进行选择的对象选择装置而发挥功能的对象选择程序, 可使计算机作为以 下各部而发挥功能 : 描绘部, 基于配置在指定的纵深空间的各对象的位置, 决定各对象在所 述显示部上的显示位置, 并在所决定的显示位置描绘各对象 ; 纵深选择部, 基于由用户输入 的纵深选择指令, 选择表示在规定所述纵深空间的纵深轴上的位置的纵深选择位置 ; 以及 显示判定部, 判定在所述纵深空间内, 各对象相对于所述纵深选择位置是位于前侧还是位 于里侧, 仅提取位于里侧的对象作为显示对象的对象, 其中, 所述描绘部对由所述显示判定 部提取出的显示对象的对象进行描绘。 另外, 本发明所提供的对象选择方法是用于让用户对三维显示于显示部的多个对 象进行选择的对象选择方法, 包括 : 描绘步骤, 计算机基于配置在指定的纵深空间的各对象 的位置, 决定各对象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显示位置, 并在所决定的显示位置描绘各对象 ; 纵深 选择步骤, 计算机基于由用户输入的纵深选择指令, 选择表示在规定所述纵深空间的纵深 轴上的位置的纵深选择位置 ; 以及显示判定步骤, 计算机判定在所述纵深空间内各对象相 对于所述纵深选择位置是位于前侧还是位于里侧, 仅提取位于里侧的对象作为显示对象的 对象, 其中, 在所述描绘步骤对在所述显示判定步骤提取出的显示对象的对象进行描绘。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象选择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 2 是表示对象信息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 3 是表示显示信息提取部生成的纵深空间的一例的图。
图 4 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器上显示的显示图像的一例的图, (a) 示出照 相机拍摄到的影像与标签重叠显示的显示图像, (b) 示出当从 (a) 所示的多个标签中选择 了所期望的标签时在显示器上显示的显示图像, (c) 示出 (a) 的变形例的显示图像。
图 5 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图像的一例。
图 6 是表示使滑动条滑动时的纵深空间的图。
图 7 是表示显示有微调整操作部的显示画面的图。
图 8 中 (a) 是表示用户的触摸位置的图, (b) 示出同时显示多个关联信息时的画 面图。
图 9 是表示选择部在纵深空间中设定的小区域的图。
图 10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象选择装置显示标签为止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 11 是表示与用户选择的标签相对应的关联信息被显示在显示器上为止的处理 的流程图。
图 12 中 (a)、 (b) 是表示显示有选择操作部的显示图像的图。
图 13 是表示图 12 的采用了选择操作部时的纵深空间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对象选择装置。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 施方式所涉及的对象选择装置的结构的图。在以下的说明中, 例举将该对象选择装置应用 于例如智能移动电话 (smart phone) 等具有触摸屏的移动电话的情况进行说明。
本对象选择装置包括传感部 11、 输入 / 状态变化检测部 12、 位置取得部 13、 方 位取得部 14、 对象信息数据库 15、 显示信息提取部 16、 输入部 17、 纵深选择部 (depth selector)18、 显示判定部 19、 对象选择部 20、 关联信息取得部 21、 描绘部 22、 图形帧存储器 (graphicsframe memory)23、 影像输入部 24、 影像帧存储器 25、 合成显示部 26、 显示器 27 及 照相机 28。
在图 1 中, 输入 / 状态变化检测部 12 至合成显示部 26 的各块, 通过执行用于使计 算机作为对象选择装置而发挥功能的对象选择程序来实现。该对象选择程序可以存储在 DVD-ROM、 CD-ROM 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提供给用户, 也可以通过用户从网络连接的 服务器下载而提供给用户。
传感器 11 包括 GPS 传感器 111、 方位传感器 112 及触摸屏 113。GPS 传感器 111 通 过取得从 GPS 卫星发送的导航数据, 周期性地检测对象选择装置的当前位置, 周期性地取 得表示检测出的当前位置的位置信息。 在此, 作为位置信息, 例如包含对象选择装置的纬度 及经度。
方位传感器 112 例如采用电子罗盘, 周期性地检测对象选择装置的当前的方位, 周期性地取得表示检测出的方位的方位信息。 在此, 作为方位信息, 例如能够采用从对象选 择装置的当前位置以指定的方向 ( 例如向北的方向 ) 为基准方向时对象选择装置相对于基 准方向的方向。此外, 作为对象选择装置的方向, 例如能够采用向北的方向与显示器 27 的 显示画面的垂直方向所成的角度。
输入 / 状态变化检测部 12 检测用户的操作指令的输入或对象选择装置的状态变 化。具体而言, 输入 / 状态变化检测部 12 在用户触摸了触摸屏 113 时, 判定用户输入了操 作指令, 并将操作指令输入通知输出至输入部 17。
作为状态变化, 例如包含对象选择装置的位置变化及方位变化。输入 / 状态变化 检测部 12 在从 GPS 传感器 111 周期性输出的位置信息发生了变化时, 判定对象选择装置的 位置发生变化, 并将状态变化通知输出至位置取得部 13。
另外, 输入 / 状态变化检测部 12 在从方位传感器 112 周期性输出的方位信息发生 了变化时, 判定对象选择装置的方位发生变化, 并将状态变化通知通知至方位取得部 14。
位置取得部 13 取得由 GPS 传感器 111 检测出的位置信息。具体而言, 位置取得部 13 在由输入 / 状态变化检测部 12 输出了状态变化通知时, 取得由 GPS 传感器 111 检测出的 位置信息, 并保存取得的位置信息。每当携带对象选择装置的用户移动从而由 GPS 传感器 111 检测新的位置信息, 就逐次更新位置取得部 13 保存的位置信息。方位取得部 14 取得由方位传感器 112 检测出的方位信息。具体而言, 方位取得部 14 在由输入 / 状态变化检测部 12 输出了状态变化通知时, 取得由方位传感器 112 检测出的 方位信息, 并保存取得的方位信息。每当携带对象选择装置的用户改变方位从而对象选择 装置的方向发生变更, 就逐次更新方位取得部 14 保存的方位信息。
对象信息数据库 15 是保存实际对象的信息的数据库。在此, 所谓的实际对象是指 由照相机 28 拍摄的、 并包含于显示在显示器 27 上的影像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 例如楼房等 建筑物、 入驻建筑物的店铺及设置于店铺内的特定的物体等。但是, 并不限定于此, 可根据 对象的抽象度或粒度 (granularity) 采用各种各样的物体, 有时也指整条街。
图 2 是表示对象信息数据库 15 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对象信息数据库 15 采用对一个实际对象分配一个记录的关系数据库 (relational database), 例如包含纬度、 经度及关联信息这些字段 (field)。
即, 对象信息数据库 15 将纬度、 经度及关联信息与各实际对象分别关联起来加以 存储。在此, 纬度及经度表示预先测定出的各实际对象在地球上的二维位置信息即纬度及 经度。此外, 在图 2 的例子中, 由于只包含纬度及经度, 所以只能通过二维的位置指定各实 际对象。因此, 较为理想的是, 让对象信息数据库 15 除了包含纬度及经度以外, 还包含表示 各实际对象的距地面的高度的高度。由此, 能够三维确定各实际对象的位置。 关联信息是用于说明实际对象的内容的信息, 例如, 当实际对象为店铺时, 该关联 信息相当于该店铺的地址、 电话号码及优惠券等店铺信息。另外, 当实际对象为店铺时, 作 为该关联信息也可以包含表示店铺的评价等口碑信息。
另外, 当实际对象为建筑物时, 可以采用建造该建筑物的年月日、 建筑师的名字等 作为关联信息。 另外, 当实际对象为建筑物时, 也可以包含该建筑物中所包括的店铺的店铺 信息、 到该店铺信息的链接信息等。此外, 对象信息数据库 15 可以预先保持在对象选择装 置的内部, 也可以保持在经由网络而连接的服务器上。
返回图 1, 显示信息提取部 16 根据由位置取得部 13 取得的最新的位置信息及由方 位取得部 14 取得的最新的方位信息, 生成图 3 所示的纵深空间, 通过在生成的纵深空间标 绘存储在对象信息数据库 15 的实际对象 RO, 从而提取作为显示对象的实际对象 RO。
图 3 是表示显示信息提取部 16 生成的纵深空间的一例的图。如图 3 所示, 纵深空 间是由纵深轴 Z 规定的二维空间, 该纵深轴 Z 表示显示在显示器 27 上的显示图像的纵深方 向。
显示信息提取部 16 如下所述设定纵深空间。首先, 若通过位置取得部 13 更新对 象选择装置的当前的位置信息, 则显示信息提取部 16 将表示更新后的当前位置信息的纬 度及经度作为当前位置 O 设定在二维空间内。在此, 二维空间例如是由与纬度相对应的 M 轴和与经度相对应的 N 轴这两个正交的轴所规定的二维的虚拟空间。另外, N 轴与方位传 感器 112 检测的向北的方向相对应。
接着, 显示信息提取部 16 以当前位置 O 为起点, 朝着方位取得部 14 保存的方位 信息所表示的方位设定纵深轴 Z。假设方位信息为例如以向北的方向为基准顺时针方向旋 转 θ1, 则纵深轴 Z 被设定为相对于 N 轴为 θ1 的角度。以下, 将远离 (away from) 当前位 置 O 的方向记述为里侧 (rearward side), 将朝向 (toward) 当前位置 O 的方向记述为前侧 (forward side)。
接着, 显示信息提取部 16 通过纵深轴 Z 将指定的内角 θ 两等分, 并且设定穿过当 前位置 O 的两条方位边界 L1、 L2。在此, 作为内角 θ, 例如采用根据照相机 28 的拍摄范围 而预先设定的角度, 例如采用照相机 28 的水平方向的视角。
接着, 显示信息提取部 16 将存储于对象信息数据库 15 的各实际对象 RO 中位于由 方位边界 L1、 L2 包围的区域内的实际对象标绘在纵深空间内。此时, 显示信息提取部 16 根 据存储于对象信息数据库的实际对象的纬度及经度, 提取位于由方位边界 L1、 L2 包围的区 域内的实际对象, 并将提取出的各实际对象标绘在纵深空间。
此外, 也可以预先将存储于对象信息数据库 15 的各实际对象 RO 设定在二维空间 内, 此时, 显示信息提取部 16 能够省去标绘实际对象 RO 的处理。
接着, 显示信息提取部 16 在从当前位置 O 离开了距离 Zmin 的位置设定近侧边界 L3。在此, 近侧边界 L3 是以当前位置 O 为中心的半径为 Zmin 的圆周中由方位边界 L1、 L2 夹着的曲线。
另外, 显示信息提取部 16 在从当前位置 O 离开了距离 Zmax 的位置设定远侧边界 L4。在此, 远侧边界 L4 是以当前位置 O 为中心的半径为 Zmax 的圆周中由方位边界 L1、 L2 夹着的曲线。 在显示器 27 上, 通过标签 T1 显示标绘在由方位边界 L1、 L2、 近侧边界 L3 及远侧 边界 L4 包围的显示区域 GD 内的实际对象 RO。
图 4 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在显示器 27 上的显示图像的一例的图, (a) 示出 由照相机 28 拍摄到的影像与标签 T1 重叠显示的显示图像, (b) 示出当从 (a) 所示的多个 标签 T1 中选择了所期望的标签时显示在显示器 27 上的显示图像, (c) 示出 (a) 的变形例 的显示图像。关于图 4(c), 将在后面阐述。
图 4(a)、 (b) 所示的标签 T1 是用于通知用户显示在背后的实际对象存在附带的信 息的较小的圆状的图像, 相当于对象的一例。此外, 作为标签 T1 的形状不限定于圆状, 能够 采用矩形状、 多边形等各种各样的形状。
若用户从图 4(a) 所示的标签 T1 中选择任一个标签 T1, 则如图 4(b) 所示, 所选择 的标签 T1 的关联信息被显示在显示器 27 上。
如图 3 所示, 若在显示器 27 上显示距当前位置 O 无限远的实际对象的标签 T1, 则 在显示器 27 上显示的标签 T1 的数目庞大。另外, 由于也显示用户目视不到的位于远方的 实际对象的标签 T1, 因此这些标签 T1 妨碍位于用户附近的本来应该显示的标签 T1 的显示。
为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 对标签 T1 的显示设置限制, 以便不显示相对于当前位置 O 位于比远侧边界 L4 更远的实际对象的标签 T1。
另外, 即使显示离当前位置 O 非常近的实际对象的标签 T1, 也存在这些标签 T1 占 据显示图像并成为妨碍的可能性。为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 对标签 T1 的显示设置限制, 以便 不显示相对于当前位置 O 位于比近侧边界 L3 更近前侧的实际对象的标签 T1。
返回图 1, 输入部 17 在由输入 / 状态变化检测部 12 输出了操作指令输入通知时, 取得用户所触摸的显示图像上的坐标数据。 在此, 作为坐标数据, 采用包含显示图像的垂直 方向的坐标和水平方向的坐标的二维坐标数据。
另外, 输入部 17 基于所取得的坐标数据, 判定用户输入的操作指令是用于选择纵 深的纵深选择指令还是用于选择标签 T1 的标签选择指令。
图 5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图像的一例。在图 5 的例子中, 右侧 显示有滑动操作部 SP。滑动操作部 SP 包含框体 WK 和由框体 WK 包围的滑动条 BR。用户通 过使滑动条 BR 滑动来输入纵深选择指令。
因此, 输入部 17 当取得的坐标数据位于滑动条 BR 的区域内时, 判定用户输入了纵 深选择指令。另一方面, 输入部 17 当取得的坐标数据位于任一标签 T1 的区域内时, 判定用 户输入了对象选择指令。
此外, 即使取得的坐标数据未位于任一标签 T1 的区域内, 但只要标签 T1 位于离表 示坐标数据的位置一定距离的范围内时, 输入部 17 也判定用户输入了对象选择指令。
并且, 输入部 17 当判定用户输入了纵深选择指令时, 根据对触摸屏 113 的触摸开 始时的坐标数据和触摸结束时的坐标数据来确定滑动条 BR 的滑动量的变化量, 通过将所 确定的变化量与触摸开始时的滑动量相加来确定滑动条 BR 的滑动量 ( 全长 x), 并将所确定 的滑动量输出至纵深选择部 18。另一方面, 输入部 17 当判定用户输入了对象选择指令时, 将取得的坐标数据输出至对象选择部 20。
此外, 在图 1 的例子中, 作为输入设备采用了触摸屏 113, 但也可以取而代之, 只要 是鼠标或红外线指示器 (infrared pointer) 等能够指定显示图像的特定位置的定点设备, 可以采用任意输入设备。 另外, 作为输入设备, 可以采用如远程操作电视机的遥控器那样、 与对象选择装置 分开设置的设备。
纵深选择部 18 基于由用户输入的纵深选择指令, 选择表示纵深轴 Z 上的位置的纵 深选择位置。具体而言, 纵深选择部 18 将滑动操作部 SP 的滑动条 BR 的滑动量作为纵深选 择指令受理, 使纵深选择位置与滑动量联动地发生变化。
图 6 是表示滑动条 BR 滑动时的纵深空间的图。纵深选择部 18 根据表示图 5 所示 的滑动条 BR 的滑动量的全长 x, 在图 6 所示的纵深轴 Z 上的位置设定纵深选择位置 Zs。 即, 当全长 x 为 0 时, 纵深选择部 18 将纵深选择位置 Zs 设定在 Zmin 的位置, 即设定在近侧边 界 L3。另外, 若滑动条 BR 滑动到上侧使全长 x 增大, 则纵深选择部 18 与此相应地使纵深选 择位置 Zs 沿着纵深轴 Z 向里侧移动。另外, 若滑动条 BR 的全长 x 达到 Xmax, 则纵深选择部 18 将纵深选择位置 Zs 设定在 Zmax 的位置, 即设定在远侧边界 L4。
另外, 若滑动条 BR 向下侧滑动使全长 x 减少, 则纵深选择部 18 与此相应地使纵深 选择位置 Zs 沿着纵深轴 Z 向前侧移动。
具体而言, 纵深选择部 18 按照以下的公式 (1) 计算纵深选择位置 Zs。
Zs = (Zmax-Zmin) * ((x/Xmax)2)+Zmin (1)
如公式 (1) 所示, 将 (x/Xmax) 这一项乘方。因此, 随着滑动条 BR 的全长 x 增大, 纵深选择位置 Zs 相对于全长 x 的变化率的变化率将增大。
由此, 全长 x 越短, 纵深选择位置 Zs 的选择的分辨率越高, 全长 x 越长, 纵深选择 位置 Zs 的分辨率越低。其结果, 用户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前侧的标签 T1 的显示与不显示的 调整。
此外, 若用户使滑动条 BR 的位置上下移动, 则纵深选择部 18 指示描绘部 22 与此 相应地更新显示器 27 的显示画面, 并使滑动条 BR 滑动显示。
另外, 若用户操作对滑动条 BR 的全长 x 进行微调整的微调整操作部 DP, 则使全长
x 随之滑动, 纵深选择部 18 可以与此联动地设定纵深选择位置 Zs。
图 7 是表示显示有微调整操作部 DP 的显示画面的图。如图 7 所示, 微调整操作部 DP 显示在滑动操作部 SP 的例如右侧, 一部分从显示画面的表面露出, 并以模拟了与显示画 面平行的方向为旋转轴而旋转的旋转刻度盘的显示形态来显示。
若用户触摸微调整操作部 DP 的显示区域并使手指向上侧或下侧移动, 则纵深选 择部 18 根据该手指的移动量 FL1 离散地决定微调整操作部 DP 的旋转量, 以与所决定的旋 转量相应的变化量 Δx 使滑动条 BR 的全长 x 向上侧或下侧滑动, 并以所决定的旋转量使微 调整操作部 DP 旋转显示。
在此, 纵深选择部 18 让滑动条 BR 滑动显示, 使相对于用户操作微调整操作部 DP 时的手指的移动量 FL1 的全长 x 的变化量 Δx1 小于相对于用户直接操作滑动条 BR 时的手 指的移动量 FL1 的全长 x 的变化量 Δx2。
即, 若设手指的移动量为 FL1, 当直接操作滑动条 BR 时, 滑动条 BR 的全长 x 的变化 量 Δx1 例如成为 FL1, 但当操作微调整操作部 DP 时, 变化量 Δx2 例如成为 α·Δx1。其 中, α 满足 0 < α < 1。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 α 例如采用 1/5, 但不限定于此, 也可以采 用 1/3、 1/4、 1/6 等值。
此外, 微调整操作部 DP 并非必须是刻度盘式, 也可以采用旋转量根据手指的移动 量 FL1 被连续决定的旋转体。此时, 用户能够更精细地调节纵深选择位置 Zs。
对于不熟悉触摸屏 113 操作的用户来说, 直接操作滑动条 BR 并不容易。为此, 设 置微调整操作部 DP, 使滑动条 BR 与旋转操作联动地滑动。
返回图 1, 显示判定部 19 判定在纵深空间内各实际对象 RO 相对于纵深选择位置 Zs 是位于前侧还是位于里侧, 将位于里侧的实际对象 RO 作为标签 T1 被显示的显示对象的 实际对象 RO 来提取。
由此, 若用户使图 7 所示的滑动条 BR 向上侧滑动、 或通过向上侧旋转微调整操作 部 DP 而使滑动条 BR 向上侧滑动, 则与此相应从显示在前侧的标签 T1 起依次地成为非显 示, 从而减少显示的标签 T1 的数目。
另一方面, 若使滑动条 BR 向垂直方向的下侧滑动、 或通过向下侧旋转微调整操作 部 DP 而使滑动条 BR 向下侧滑动, 则与此相应从里侧向前侧显示的标签 T1 的数目依次增 加。
其结果, 被显示在跟前的标签 T1 妨碍而未被显示的标签 T1 或未怎么露出的标签 T1 大幅露出, 使用户能够容易进行这些标签 T1 的选择操作。
在此, 显示判定部 19 可以让描绘部 22 将位于图 6 所示的纵深选择位置 Zs 的前侧、 且位于由方位边界 L1、 L2 包围的区域的实际对象 RO 的标签 T1 以半透明显示的方式进行描 绘。此时, 描绘部 22 可以利用例如 α 混合等方法以指定的透射率合成标签 T1 和由照相机 28 拍摄到的影像数据。
返回图 1, 若由输入部 17 判定输入了对象选择指令并输出触摸位置的坐标数据, 对象选择部 20 从显示对象的标签 T1 中确定用户选择的标签 T1。
当利用触摸屏 113 作为输入设备时, 用户识别的触摸位置和装置识别的触摸位置 可能有偏差。因此, 当在触摸位置的附近显示多个标签 T1 时, 可能会选中与用户要选择的 标签 T1 不同的标签 T1。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象选择装置中, 由于能够使在比用户要选择的标签 T1 更靠前面显示的标签 T1 为非显示, 因此在显示于触摸位置的周边的标签 T1 中用户要选择 的标签 T1 显示在最前面的可能性大。
为此, 对象选择部 20 将在离触摸位置一定距离的范围内显示在最前面的标签 T1 确定为用户选择的标签 T1。
图 8(a) 是表示用户的触摸位置的图, 图 8(b) 示出同时显示有多个关联信息时的 画面图。在图 8(a) 中, PQx 表示用户触摸到的触摸位置。此时, 对象选择部 20 将位于离触 摸位置 PQx 一定距离 d 的范围内的标签 T1_1、 T1_2、 T1_3、 T1_4 中位于最前面的 T1_1 确定 为用户选择的标签。在此, 对象选择部 20 可以将与标签 T1_1 至 T1_4 相对应的实际对象 RO 在纵深空间中的位置与当前位置 O 之间的距离最短的标签 T1 确定为最跟前的标签 T1。
这样, 对象选择部 20 基本上将离触摸位置一定距离 d 内的标签 T1 中最前面的标 签 T1 确定为用户选择的标签 T1, 但是, 如果在用户要选择的标签 T1 的附近显示有多个标签 T1 时, 有时用户不知道触摸哪个位置才能够选择所期望的标签 T1。
为此, 对象选择部 20 在与触摸位置相对应的纵深空间的位置设定小区域 RD, 并将 位于所设定的小区域 RD 内的全部实际对象 RO 的关联信息显示在显示器 27 上。 图 9 是表示对象选择部 20 在纵深空间中设定的小区域 RD 的图。首先, 对象选择 部 20 确定与判定为位于最前面的标签 T1 相对应的实际对象 RO 在纵深空间的位置。在图 9 中, 设实际对象 RO_f 为该实际对象 RO。然后, 对象选择部 20 求出在图 8(a) 中触摸位置 PQx 从左端将显示图像的下边内分的内分比 (m ∶ n)。接着, 对象选择部 20 在图 9 所示的 纵深空间中, 将以当前位置 O 为中心且以实际对象 RO_f 与当前位置 O 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 圆周设定为等距离曲线 Lx。
接着, 将以方位边界 Z1 为基准按 m ∶ n 内分等距离曲线 Lx 的点作为与触摸位置 PQx 相对应的纵深空间的位置 Px 求出。
接着, 设定从当前位置 O 穿过位置 Px 的直线 L6。然后, 设定穿过当前位置 O 的两 条直线 L7、 L8, 使指定的角度 θ3 被直线 L6 两等分。接着, 将以使位置 Px 沿着直线 L6 向 里侧挪动了 Δz 后的位置与当前位置 O 之间的距离为半径并以当前位置 O 为中心的圆周设 定为等距离曲线 L9。由此, 由等距离曲线 Lx、 L9 和直线 L7、 L8 包围的区域被设定为小区域 RD。
此外, 作为角度 θ3 及 Δz, 例如能够采用基于假定的由用户识别的触摸位置与触 摸屏 113 识别的触摸位置的偏差而预先规定的值。
并且, 在对象选择部 20 将包含在设定的小区域 RD 中的实际对象 RO 通知给关联信 息取得部 21 后, 关联信息取得部 21 从对象信息数据库 15 提取被通知的实际对象 RO 的关 联信息, 并让描绘部 22 描绘提取出的关联信息。
由此, 在显示器 27 上显示如图 8(b) 所示的显示图像。在图 8(b) 的例子中, 在小 区域 RD 中包含有四个实际对象 RO, 因此显示四个实际对象 RO 的关联信息。
在此, 在图 8(b) 中, 作为显示的关联信息, 仅显示存储于对象信息数据库 15 的关 联信息中实际对象 RO 的名称等一部分信息。并且, 也可以在用户触摸触摸屏 113 而选择了 任一个实际对象 RO 后, 显示该实际对象 RO 的详细的关联信息。由此, 谋求一次显示多个关 联信息时的显示空间的节约, 从而能够显示更多的关联信息。另外, 当显示器 27 的显示区
域无法容纳一次显示的关联信息时, 可以将这些关联信息进行滚动显示。
返回图 1, 关联信息取得部 21 从对象信息数据库 15 提取由对象选择部 20 判定为 用户进行了选择的标签 T1 的关联信息, 并让描绘部 22 显示提取出的关联信息。此外, 如上 所述, 当在小区域 RD 中包含有多个实际对象 RO 时, 从对象信息数据库 15 提取这些多个实 际对象 RO 的关联信息, 并让描绘部 22 显示提取出的多个关联信息。
描绘部 22 决定由显示判定部 19 提取出的显示对象的实际对象 RO 在显示图像中 的显示位置, 并在所决定的显示位置描绘标签 T1。
在此, 描绘部 22 可以根据在纵深空间中当前位置 O 与作为显示对象的实际对象 RO 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决定标签 T1 的显示位置。具体而言, 可以如下所述那样决定显示位置。
首先, 如图 6 所示, 将处在以当前位置 O 为中心且通过实际对象 RO_1 的圆周上并 由方位边界 L1、 L2 包围的曲线设定为等距离曲线 L5。接着, 求出当前位置 O 与实际对象 RO_1 之间的距离 Zo。
接着, 如图 7 所示, 在显示图像中设定与距离 Zo 相应的矩形区域 SQ1。在此, 矩形 区域 SQ1 的中心例如位于显示图像的中心 OG, 并且具有与显示图像的形状相似的形状。此 外, 矩形区域 SQ1 的尺寸为以根据距离 Zo 预先规定的比例尺缩小后的尺寸。在此, 比例尺 与距离 Zo 之间的关系如下 : 随着距离 Zo 增长比例尺增大, 随着距离 Zo 减短比例尺减少, 当 距离 Zo 为 0 时比例尺为 1。 接着, 求出图 6 所示的实际对象 RO_1 内分等距离曲线 L5 的内分比。在此, 设以方 位边界 L1 为基准, 实际对象 RO_1 按 m ∶ n 内分等距离曲线 L5。
接着, 求出按 m ∶ n 内分图 7 所示的显示图像的下边的点 Q1, 将求出的 Q1 在显示 图像中的水平方向的坐标作为实际对象 RO_1 的标签 T1 在显示位置 P1 的水平方向的坐标 H1 而求出。
接着, 当对象信息数据库 15 中存储有实际对象 RO_1 的高度时, 将该高度 h 以与距 离 Zo 相应的比例尺缩小从而求出高度 h′, 并将从矩形区域 SQ1 的下边起在垂直方向上离 开了高度 h′的显示图像的垂直方向的坐标作为显示位置 P1 的垂直方向的坐标 V1 而求出。 此外, 当未存储实际对象 RO_1 的高度时, 可以在穿过坐标 H1 的垂直方向的直线上恰当的位 置显示标签 T1。
接着, 以与距离 Zo 相应的比例尺缩小标签 T1 的面积, 并将缩小后的标签 T1 显示 在显示位置 P1。纵深选择部 18( 应为描绘部 22) 对标签 T1 成为显示对象的各实际对象 RO 进行上述的处理, 来决定显示位置。
返回图 1, 描绘部 22 根据来自纵深选择部 18 的描绘请求将滑动操作部 SP 及微调 整操作部 DP 描绘在图形帧存储器 23。另外, 描绘部 22 根据来自关联信息取得部 21 的描绘 请求将关联信息描绘在图形帧存储器 23。
图形帧存储器 23 是保存由描绘部 22 描绘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 影像输入部 24 取 得由照相机 28 以指定的帧频拍摄到的现实世界的影像数据, 并依次写入影像帧存储器 25。 影像帧存储器 25 是临时保存从影像输入部 24 以指定的帧频输出的影像数据的存储器。
合成显示部 26 将由影像帧存储器 25 保存的影像数据和保存于图形帧存储器 23 的图像数据重叠, 生成实际显示在显示器 27 上的显示图像。在此, 合成显示部 26 将保存于 图形帧存储器 23 的图像数据重叠在比保存于影像帧存储器 25 的影像数据更靠跟前的位
置。由此, 标签 T1、 滑动操作部 SP 及微调整操作部 DP 显示在比现实世界的影像更靠前侧。 显示器 27 采用表面上粘贴有触摸屏 113 的例如液晶面板或有机 EL 面板等构成, 显示由合 成显示部 26 合成的显示图像。照相机 28 以指定的帧频取得现实世界的影像数据并输出至 影像输入部 24。
图 10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象选择装置显示标签 T1 为止的处理的流程 图。首先, 输入 / 状态变化检测部 12 检测用户的操作指令的输入或对象选择装置的状态变 化 ( 步骤 S1)。在此, 操作指令的输入是用户触摸了触摸屏 113, 作为状态变化, 包括对象选 择装置的位置的变化及方位的变化。
接着, 当输入 / 状态变化检测部 12 检测出对象选择装置的位置的变化时 ( 在步骤 S2 为 “是” ), 位置取得部 13 从 GPS 传感器 111 取得位置信息 ( 步骤 S3)。
另一方面, 当输入 / 状态变化检测部 12 检测出对象选择装置的方位的变化时 ( 在 步骤 S2 为 “否” 且在步骤 S4 为 “是” ), 方位取得部 14 从方位传感器 112 取得方位信息 ( 步 骤 S5)。
接着, 显示信息提取部 16 利用对象选择装置的最新的位置信息及方位信息, 生成 纵深空间, 并将位于显示区域 GD 内的实际对象 RO 作为成为显示对象的实际对象 RO 来提取 ( 步骤 S6)。 另一方面, 当输入部 17 判定由用户输入了纵深选择指令时 ( 在步骤 S4 为 “否” 且 在步骤 S 中为 “是” ), 纵深选择部 18 根据由用户操作的滑动条 BR 的全长 x, 设定纵深选择 位置 Zs( 步骤 S8)。
接着, 显示判定部 19 从由显示信息提取部 16 提取的显示对象的实际对象 RO 中, 提取位于比由纵深选择部 18 设定的纵深选择位置 Zs 更里侧的实际对象 RO 作为显示对象 的实际对象 RO( 步骤 S9)。
接着, 描绘部 22 根据在纵深空间当前位置 O 与实际对象 RO 之间的位置关系决定 标签 T1 的显示位置 ( 步骤 S10)。
接着, 描绘部 22 在所决定的显示位置描绘显示对象的实际对象 RO 的标签 T1( 步 骤 S11)。接着, 合成显示部 26 以使图形帧存储器 23 保存的图像数据重叠在保存于影像帧 存储器 25 的影像数据的上侧的方式合成图像数据及影像数据, 从而生成显示图像并显示 在显示器 27 上 ( 步骤 S12)。
图 11 是表示与用户选择的标签 T1 相对应的关联信息被显示在显示器 27 上为止 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 输入 / 状态变化检测部 12 检测由用户输入了操作指令 ( 步骤 S21)。接着, 若输入部 17 判定来自用户的操作指令是标签选择指令 ( 在步骤 S22 为 “是” ), 则对象选择 部 20 如图 8(a) 所示, 提取在离触摸位置 PQx 的距离为 d 以内的标签中位于最前面的标签 T1_1( 步骤 S23)。
另一方面, 若输入部 17 判定来自用户的操作指令不是标签选择指令 ( 在步骤 S22 为 “否” ), 使处理返回到步骤 S21。
接着, 对象选择部 20 如图 9 所示, 在与标签 T1_1 相对应的实际对象 RO_f 在纵深 空间中的位置设定小区域 RD, 并提取包含在设定的小区域 RD 中的实际对象 RO( 步骤 S24)。
接着, 关联信息取得部 21 从对象信息数据库 15 取得提取出的实际对象 RO 的关联
信息 ( 步骤 S25)。接着, 描绘部 22 将由关联信息取得部 21 取得的关联信息描绘在图形帧 存储器 23( 步骤 S26)。
此时, 当对象选择部 20 提取了多个实际对象 RO 时, 如图 8(b) 那样描绘多个实际 对象 RO 的关联信息。
接着, 合成显示部 26 以图形帧存储器 23 保存的图像数据显示在影像帧存储器 25 保存的影像数据的上侧的方式合成图像数据及影像数据, 并显示在显示器 27 上 ( 步骤 S27)。
此外, 当对象选择部 20 提取了多个实际对象 RO 时, 也可以仅将离纵深选择部 18 设定的纵深选择位置 Zs 最近的一个实际对象 RO 的关联信息显示在显示器 27 上。
另外, 也可以将用于让用户从图 8(b) 所示的多个关联信息中选择一个关联信息 的图像显示在显示器 27 上, 并将用户所选择的一个关联信息显示在显示器 27 上。
另外, 也可以在显示关联信息时, 合成显示部 26 不合成保存于影像帧存储器 25 的影像数据, 仅利用保存于图形帧存储器 23 的图像数据生成显示图像, 并显示在显示器 27 上。
另外, 在上述说明中, 如图 7 所示, 让用户利用滑动条 BR 选择纵深选择位置 Zs, 但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也可以让用户利用图 12 所示的选择操作部 KP 选择纵深选择位置 Zs。
图 12(a)、 (b) 是表示显示有选择操作部 KP 的显示图像的图。当采用选择操作部 KP 时, 通过划分纵深轴 Z 将纵深空间划分成多个纵深区域。图 13 是表示图 12 的采用了选 择操作部 KP 时的纵深空间的图。
如图 13 所示, 纵深空间通过划分纵深轴 Z 而被划分成七个纵深区域 OD1 至 OD7。 具体而言, 通过将显示区域 GD 以当前位置 O 为中心同心圆状地划分成七个区域, 纵深空间 被设定成七个纵深区域 OD1 至 OD7。在此, 纵深区域 OD1 至 OD7 的各区域的宽度可以被设定 成随着远离当前位置 O 而减小, 也可以相同。
如图 12(a) 所示, 选择操作部 KP 包括与纵深区域 OD1 至 OD7 相对应的、 分颜色而 排列的多个选择区域 DD1 至 DD7。在此, 由于存在七个纵深区域 OD1 至 OD7, 因此存在七个 选择区域 DD1 至 DD7。
用户通过触摸触摸屏 113, 选择选择区域 DD1 至 DD7 中的任一个选择区域输入纵深 操作指令。 以下, 当不区分纵深区域 OD1 至 OD7 时将它们记述为纵深区域 OD, 当不区分选择 区域 DD1 至 DD7 时将它们记述为选择区域 DD。另外, 纵深区域 OD 的个数及选择区域 DD 的 个数不限定于七个, 可以采用两个以上六个以下、 或八个以上的恰当的个数。
描绘部 22 对各实际对象 RO 赋予与其所属的纵深区域 OD 相对应的选择区域 DD 的 颜色相同的颜色来描绘各实际对象 RO 的标签 T1。
例如, 如果对选择区域 DD1 至 DD7 赋予第一至第七颜色, 则描绘部 22 以对位于纵 深区域 OD1 的实际对象 RO 的标签 T1 赋予第一颜色、 对位于纵深区域 OD2 的实际对象 RO 的 标签 T1 赋予第二颜色等方式对各标签 T1 赋予颜色。
然后, 如果用户触摸了例如选择区域 DD3, 则纵深选择部 18 将与选择区域 DD3 相对 应的纵深区域 OD3 的前侧的边界线在纵深轴 Z 上的位置作为纵深选择位置 Zs 来选择。
然后, 显示判定部 19 将位于比纵深选择位置 Zs 更靠里侧的实际对象 RO 作为显示 对象的实际对象 RO 来提取, 并让描绘部 22 描绘提取到的实际对象 RO 的标签 T1。因此, 当由用户触摸了选择区域 DD3 时, 在图 12(a) 中, 以第一及第二颜色显示的标签 T1 不显示, 以 第三至第七颜色显示的标签 T1 被显示。
此外, 作为第一颜色至第七颜色, 较为理想的是, 采用颜色随着从第一颜色向第七 颜色而逐渐变化的渐变的颜色。
在上述说明中, 采用了在包含在照相机 28 拍摄到的影像数据中的实际对象 RO 上 重叠标签 T1 来进行显示的形态, 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 在三维显示图标或文件夹的 计算机或 AV 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中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此时, 对包括在上述说明中所使用的图标或文件夹的对象进行与上述的实际对象 RO 同样的处理, 如图 4(c) 所示, 可以代替标签 T1 将对象 OB 进行三维显示。由图 4(c) 的 例子可知, 对象 OB 的面积从前侧的对象 OB 向里侧的对象 OB 而逐渐减小, 对象 OB 被三维显 示。
此时, 若在纵深空间标绘各对象 OB 的位置, 并根据滑动条 BR 的滑动量设定纵深选 择位置 Zs, 则显示判定部 19 可以将比纵深选择位置 Zs 更靠里侧的对象 OB 作为显示对象的 对象 OB 来提取, 并让描绘部 22 进行描绘。
另外, 如图 12(b) 所示, 与图 12(a) 同样, 也可以利用与各对象 OB 所属的纵深区域 OD 相对应的颜色来显示各对象 OB。 此时, 若触摸选择操作部 KP 中的任一选择区域 DD, 则可 以将与所触摸的选择区域 DD 相对应的纵深区域 OD 的前侧的边界线在纵深轴 Z 上的位置设 定为纵深选择位置 Zs, 显示判定部 19 将比纵深选择位置 Zs 更靠里侧的对象 OB 作为显示对 象的对象 OB 来提取, 并让描绘部 22 进行描绘。
另外, 也可以让图 12(a)、 (b) 所示的选择操作部 KP 包含滑动条 BR。此时, 若用户 将滑动条 BR 的顶端定位在所期望的选择区域 DD, 则比与该选择区域 DD 相对应的纵深区域 OD 更靠里侧的标签 T1 或对象 OB 被描绘在显示器 27 上。
另外, 在上述说明中, 示出了以智能移动电话构成对象选择装置的例子, 但不限定 于此, 也可以应用于头戴式显示器。
另外, 在上述说明中, 示出了让显示器 27 显示滑动操作部 SP、 选择操作部 KP 及微 调整操作部 DP 的形态, 但不限定于此, 也可以是作为物理性的输入设备的结构。
另外, 在上述说明中, 示出了让显示器 27 显示滑动操作部 SP、 选择操作部 KP 及微 调整操作部 DP 的形态, 但不限定于此, 当对象选择装置是具备例如加速度传感器那样的检 测设备本身的倾斜的功能的移动终端时, 也可以基于该终端的倾斜的变化的方向以及变化 的量进行纵深选择指令。 此时, 例如, 将便携终端向跟前或向里倾斜相当于使滑动操作部 SP 的滑动条 BR 上下滑动, 倾斜的变化的量相当于滑动条 BR 的滑动量。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归纳如下。
(1) 本发明所提供的对象选择装置是让用户对三维显示于显示部的多个对象进行 选择的对象选择装置, 包括 : 描绘部, 基于配置在指定的纵深空间的各对象的位置, 决定各 对象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显示位置, 并在所决定的显示位置描绘各对象 ; 纵深选择部, 基于由 用户输入的纵深选择指令, 选择表示在规定所述纵深空间的纵深轴上的位置的纵深选择位 置; 以及显示判定部, 判定在所述纵深空间内各对象相对于所述纵深选择位置是位于前侧 还是位于里侧, 仅提取位于里侧的对象作为显示对象的对象, 其中, 所述描绘部对由所述显 示判定部提取出的显示对象的对象进行描绘。另外, 本发明所提供的对象选择程序是用于使计算机作为让用户对三维显示于显 示部的多个对象进行选择的对象选择装置而发挥功能的对象选择程序, 使计算机作为以下 各部而发挥功能 : 描绘部, 基于配置在指定的纵深空间的各对象的位置, 决定各对象在所述 显示部上的显示位置, 并在所决定的显示位置描绘各对象 ; 纵深选择部, 基于由用户输入的 纵深选择指令选择表示在规定所述纵深空间的纵深轴上的位置的纵深选择位置 ; 以及显 示判定部, 判定在所述纵深空间内各对象相对于所述纵深选择位置是位于前侧还是位于里 侧, 仅提取位于里侧的对象作为显示对象的对象, 其中, 所述描绘部对由所述显示判定部提 取出的显示对象的对象进行描绘。
另外, 本发明所提供的对象选择方法是用于让用户对三维显示于显示部的多个对 象进行选择的对象选择方法, 包括 : 描绘步骤, 计算机基于配置在指定的纵深空间的各对象 的位置, 决定各对象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显示位置, 并在所决定的显示位置描绘各对象 ; 纵深 选择步骤, 计算机基于由用户输入的纵深选择指令, 选择表示在规定所述纵深空间的纵深 轴上的位置的纵深选择位置 ; 以及显示判定步骤, 计算机判定在所述纵深空间内各对象相 对于所述纵深选择位置是位于前侧还是位于里侧, 仅提取位于里侧的对象作为显示对象的 对象, 其中, 在所述描绘步骤对在所述显示判定步骤提取出的显示对象的对象进行描绘。 根据这些结构, 在由表示显示图像的纵深方向的纵深轴规定的纵深空间配置各对 象。各对象被描绘在显示图像的与纵深空间中被配置的位置相对应的显示位置, 并被三维 显示在显示图像上。
若由用户输入了纵深选择指令, 则基于该纵深选择指令选择纵深选择位置。判定 各对象相对于纵深选择位置是位于前侧还是位于里侧, 并在显示图像上仅描绘位于里侧的 对象。
即, 若用户选择了纵深选择位置, 则能够使位于比该纵深选择位置更靠前侧的对 象不显示。 因此, 通过不显示位于跟前的对象, 可以使因位于前侧的对象的存在而仅显示少 许的对象或完全未显示的对象得以大幅露出, 从而用户能够容易并且迅速地选择该对象。
(2) 较为理想的是, 上述结构还包括基于来自用户的操作向指定方向滑动的滑动 操作部, 所述纵深选择部将所述滑动操作部的滑动量作为所述纵深选择指令来受理, 使所 述纵深选择位置与所述滑动量联动地发生变化。
根据该结构, 若用户增大滑动操作部的滑动量, 则前侧的对象与此联动地逐渐变 得不显示, 因此能够通过简便的操作选择设为不显示的对象。
(3) 较为理想的是, 上述结构还包括基于来自用户的操作对所述滑动操作部的滑 动量进行微调整的微调整操作部, 所述滑动量被设定成, 使在用户操作所述微调整操作部 时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变化量小于在用户操作所述滑动操作部时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变 化量。
根据该结构, 由于用户能够对滑动操作部的滑动量进行微调整, 因此能够更正确 地调节滑动操作部的滑动量。 由此, 用户能够使所期望的对象可靠地露出, 从而能够可靠地 选择该对象。另外, 可实现直接操作滑动操作部, 对滑动操作部的滑动量进行粗调整, 然后 利用微调整操作部对滑动操作部的滑动量进行微调整这一操作方式, 从而能够迅速并且正 确地调整滑动量。另外, 即使是不熟悉滑动操作部的操作的用户, 通过操作微调整操作部, 也能够容易地将滑动操作部的滑动量调节为所期望的滑动量。
(4) 在上述结构中, 较为理想的是, 所述微调整操作部采用旋转刻度盘, 所述纵深 选择部使所述纵深选择位置与通过所述旋转刻度盘旋转而滑动的所述滑动操作部的滑动 量联动地发生变化。
根据该结构, 用户能够与旋转刻度盘的操作联动地将碍事的对象设成不显示。
(5) 在上述结构中, 较为理想的是, 所述纵深选择部使所述纵深选择位置相对于所 述滑动量的变化率的变化率随着所述滑动量增大而增大。
根据该结构, 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用户关注度较高的跟前的对象的显示和不显示的 调整。
(6) 在上述结构中, 较为理想的是, 所述纵深空间通过划分所述纵深轴而被划分成 多个纵深区域, 上述结构还包括选择操作部, 该选择操作部具有与各纵深区域相对应的分 颜色排列的多个选择区域, 并受理所述纵深选择指令, 所述描绘部对各对象赋予与各对象 所属的纵深区域相对应的所述选择区域的颜色相同的颜色来进行描绘, 所述纵深选择部将 与用户所选择的所述选择区域相对应的纵深区域的前侧的边界线在所述纵深轴上的位置 作为所述纵深选择位置进行选择。
根据该结构, 若选择与对所期望的对象所附的颜色相同颜色的选择区域, 则将显 示于比该对象更靠前侧的不同颜色的对象设为不显示, 因此能够以颜色为指标容易使所期 望的对象露出。 (7) 在上述结构中, 较为理想的是, 所述显示部采用触摸屏, 上述结构还包括选择 位于距用户触摸的显示图像上的触摸位置为一定的区域内的所述显示对象的对象中被显 示于最前面的对象的对象选择部。
认为用户调整纵深选择位置使所期望的对象在显示图像上显示在最前面。因此, 即使触摸位置偏离了所期望的对象, 用户也能够选中所期望的对象。
(8) 在上述结构中, 较为理想的是, 所述对象选择部将位于离与所述触摸位置相对 应的所述纵深空间的位置一定距离的范围内的所述显示对象的对象作为候选的对象来提 取。
根据该结构, 当在用户触摸的触摸位置周围存在多个对象时, 提取这些多个对象 作为候选的对象。 因此, 能够让用户从作为候选而提取的对象中可靠地选择所期望的对象。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对象选择装置在容易从三维显示的多个对象中选择指定的对象 的情况下是有用的, 在具有三维描绘功能的便携设备、 数字 AV 设备等中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