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及对其实施的分层顶进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230204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84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99272.6

申请日:

2015.03.06

公开号:

CN104695315A

公开日:

2015.06.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D 1/00申请日:20150306|||公开

IPC分类号:

E01D1/00; E01D2/04; E01D21/00; E02D27/12; E02D27/48; E01D101/26(2006.01)N

主分类号:

E01D1/00

申请人: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许建新; 董国鹏; 刘杰; 鲍二良; 胡定云; 孔骁; 陈皓; 刘选斌; 陈丹阳; 马仙波; 张通; 王蓓蓓

地址:

100055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15号中铁咨询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11321

代理人:

王凝; 金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桥梁领域,具体涉及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及对其实施的分层顶进方法。该结构包括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其中,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和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通过自密实混凝土浇注;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包括:上层连续框架桥、群桩基础和隔梁,隔梁处于上层连续框架桥的孔洞中,分别与上层连续框架桥和群桩基础连接。分层顶进方法为两次架空、分层多次顶进的新型工法,解决了深基坑、多股道条件下桥梁架空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连续格构梁结 构、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其中,所述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和所述下层分离 式框架桥结构通过自密实混凝土浇注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包括:上层连续框架桥、群桩基础和隔梁,所述 隔梁处于所述上层连续框架桥的孔洞中,分别与所述上层连续框架桥和所述群 桩基础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层连续框架桥底板开有注浆孔,所述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所述下层分离式框 架桥结构之间利用注入所述注浆孔的自密实混凝土连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层连续框架桥和所述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之间距离15-30厘米,所述上层连 续格构梁结构和所述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之间利用自注浆孔压注的自密实 混凝土连接。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 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包括:三座独立的单孔框架桥;所有单孔框架桥沿桥孔的 轴向均布,相邻两个所述单孔框架桥间存在间隙。

5.  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顺铁路方向全宽52.2米,垂直铁路长度为35米, 结构全高8.5米,顶板厚度为0.6米,边墙及中墙厚度为0.6米,底板厚度为 0.7米。

6.  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分层 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既有铁路下施工架空桩,在架空桩的桩顶安装架空纵横梁,形成第一架 空体系;
将铁路旁预制的上层连续框架桥顶进所述第一架空体系内;
在所述上层连续框架桥下施工群桩基础,在所述上层连续框架桥内施工隔 梁,利用隔梁将群桩基础和所述上层连续框架桥连接形成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 用作第二架空体系;
将预制的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各单孔框架桥按设定方式依次顶进所述 第二架空体系内;
将所述上层连续框架结构和所述下层分离式框架结构利用自密实混凝土 浇筑为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分层顶进方法,其特征 在于,在所述将铁路旁预制的上层连续框架桥顶进所述第一架空体系内包括:
在铁路旁基坑内的预制底板上铺设润滑层;
在所述预制底板上架设框架钢筋,浇注混凝土形成上层连续框架桥;
利用千斤顶将所述上层连续框架桥顶进所述第一架空体系内,顶进中逐渐 拆除顶进方向中的架空桩。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分层顶进方法,其特征 在于,
所述在铁路旁基坑内的预制底板上铺设润滑层之后,所述在所述预制底板 上架设框架钢筋,浇注混凝土形成上层连续框架桥之前,所述将铁路旁预制的 上层连续框架桥顶进所述第一架空体系内还包括:在所述上层连续框架桥的底 板上预留多个桩孔;则,
所述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用作第二架空体系包括:在所述上层连续框架 桥的下方,自所述桩孔向下设置群桩基础;在所述上层连续框架桥内浇注混凝 土隔梁,以连接所述上层连续框架桥和所述群桩基础,三者形成上层连续格构 梁结构,用作第二架空体系。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分层顶进方法,其特征 在于,
所述将预制的下层分离式框架结构分离的各单孔框架桥按设定方式依次 顶进所述第二架空体系内包括:
将下层分离式框架结构中心位置的单孔框架桥顶入所述第二架空体系,二 者自密实混凝土浇筑;
自中心位置向两侧,将对应位置的单孔框架桥两两对称顶进所述第二架空 体系内,二者自密实混凝土浇筑;
待所述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完全顶进后,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所述上 层连续格构梁结构和所述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为一体的既有铁路下深基坑 框架结构。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分层顶进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自中心位置向两侧,将对应位置的单孔框架桥两两对称顶进所述 第二架空体系内,二者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包括:
采用千斤顶将对应位置的单孔框架桥顶入所述第二架空体系,拆除顶进方 向上的桩基础;
自上层格构梁结构底板预留的注浆孔向下浇注自密实混凝土。

说明书

说明书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及对其实施的分层顶进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领域,具体涉及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及对其实施的 分层顶进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顶进技术在国内外已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形成中小断面的顶管技术 和大断面的盾构、TBM技术。但国外很少将顶进技术和铁路架空技术结合起 来进行施工的工程实例。国内架空顶进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 理论基础。但该技术多应用于架空长度不超过60m、基坑深度不大于20m的工 程条件下,超出该条件的工程实例则无法实施,遇到无法解决填土高度大、顶 进设备无法布设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及对其实施的分层 顶进方法,能够解决深基坑、多股道条件下桥梁架空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包括上层连 续格构梁结构、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其中,所述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和所 述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通过自密实混凝土浇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上层连 续格构梁结构包括:上层连续框架桥、群桩基础和隔梁,所述隔梁处于所述上 层连续框架桥的孔洞中,分别与所述上层连续框架桥和所述群桩基础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上层连续框架桥底板开有注浆孔,所述上 层连续格构梁结构、所述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之间利用注入所述注浆孔的自 密实混凝土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上层连续框架桥和所述下层分离式框架桥 结构之间距离15-30厘米,所述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和所述下层分离式框架桥 结构之间利用自注浆孔压注的自密实混凝土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包括:三座独立的 单孔框架桥;所有单孔框架桥沿桥孔的轴向均布,相邻两个所述单孔框架桥间 存在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顺铁路方向全宽52.2 米,垂直铁路长度为35米,结构全高8.5米,顶板厚度为0.6米,边墙及中墙 厚度为0.6米,底板厚度为0.7米。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采用所述的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 分层顶进方法,包括:在既有铁路下施工架空桩,在架空桩的桩顶安装架空纵 横梁,形成第一架空体系;将铁路旁预制的上层连续框架桥顶进所述第一架空 体系内;在所述上层连续框架桥下施工群桩基础,在所述上层连续框架桥内施 工隔梁,利用隔梁将群桩基础和所述上层连续框架桥连接形成上层连续格构梁 结构,用作第二架空体系;将预制的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各单孔框架桥按设 定方式依次顶进所述第二架空体系内;将所述上层连续框架结构和所述下层分 离式框架结构利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为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在所述将铁路旁预制的上层连续框架桥顶进所 述第一架空体系内包括:在铁路旁基坑内的预制底板上铺设润滑层;在所述预 制底板上架设框架钢筋,浇注混凝土形成上层连续框架桥;利用千斤顶将所述 上层连续框架桥顶进所述第一架空体系内,顶进中逐渐拆除顶进方向中的架空 桩。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在铁路旁基坑内的预制底板上铺设润滑层 之后,所述在所述预制底板上架设框架钢筋,浇注混凝土形成上层连续框架桥 之前,所述将铁路旁预制的上层连续框架桥顶进所述第一架空体系内还包括: 在所述上层连续框架桥的底板上预留多个桩孔;则,
所述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用作第二架空体系包括:在所述上层连续框架 桥的下方,自所述桩孔向下设置群桩基础;在所述上层连续框架桥内浇注混凝 土隔梁,以连接所述上层连续框架桥和所述群桩基础,三者形成上层连续格构 梁结构,用作第二架空体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将预制的下层分离式框架结构分离的各单 孔框架桥按设定方式依次顶进所述第二架空体系内包括:将下层分离式框架结 构中心位置的单孔框架桥顶入所述第二架空体系,二者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自 中心位置向两侧,将对应位置的单孔框架桥两两对称顶进所述第二架空体系内, 二者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待所述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完全顶进后,采用自密 实混凝土浇筑所述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和所述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为一体 的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自中心位置向两侧,将对应位置的单孔框 架桥两两对称顶进所述第二架空体系内,二者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包括:采用千 斤顶将对应位置的单孔框架桥顶入所述第二架空体系,拆除顶进方向上的桩基 础;自上层格构梁结构底板预留的注浆孔向下浇注自密实混凝土。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及对其实施的分 层顶进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基于基坑深、股道数目多、架空范围大的状况, 设置分体式双层结构,将传统成熟的单次架空顶进工法调整为两次架空、分层 多次顶进的施工方法。下层采用分离式框架桥,用于满足总干渠输水要求,上 层采用连续框架桥,用于承担施工过程中第二次架空作用和减少下层填土重量 的作用。整体解决了填土高度大、顶进设备无法布设的难题。工程规模减小, 充分将永久的第二次架空体系和临时的第一架空体系结合设置,大量减少临时 工程;满足不中断铁路运输要求下,将施工过程中铁路运输慢行时间压缩了约 60%,不但降低了工程本身的造价,而且减少了铁路慢行时间,减少了铁路运 输的损失,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论述,显然,在结合附图进行描述 的技术方案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 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 及其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立体模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分层顶进方法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 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需要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 有其它实施例,都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考虑到铁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股道数目多、架空范围大、基坑深度大于20 米的困难情况,传统架空和顶进方法难以解决填土高度大、顶进设备无法布设 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及对其实施的分层顶 进方法。
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包括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下层分离式框架 桥结构;其中,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和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通过自密实混凝 土浇注为一体结构;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包括:上层连续框架桥、群桩基础和 隔梁,隔梁处于上层连续框架桥的孔洞中,将上层连续框架桥和群桩基础连接 起来。
对该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实施的分层顶进方法,包括:在既有铁路 下施工架空桩,在架空桩的桩顶安装架空纵横梁,形成第一架空体系;将铁路 旁预制的上层连续框架桥顶进第一架空体系内;在上层连续框架桥下施工群桩 基础,在上层连续框架桥内施工隔梁,利用隔梁将群桩基础和上层连续框架桥 连接形成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用作第二架空体系;将预制的下层分离式框架 桥结构各单孔框架桥按设定方式依次顶进第二架空体系内;将上层连续框架结 构和下层分离式框架结构利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为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 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基于基坑深、股道数目多、架空范围大的状况,设置分 体式双层结构,将传统成熟的单次架空顶进工法调整为两次架空、分层多次顶 进的施工方法。下层采用分离式框架桥,用于满足总干渠输水要求,上层采用 连续框架桥,用于承担施工过程中第二次架空作用和减少下层填土重量的作用。 整体解决了填土高度大、顶进设备无法布设的难题。工程规模减小,充分将永 久的第二次架空体系和临时的第一架空体系结合设置,大量减少临时工程;满 足不中断铁路运输要求下,将施工过程中铁路运输慢行时间压缩了约60%,不 但降低了工程本身的造价,而且减少了铁路慢行时间,减少了铁路运输的损失,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接下来,将对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及其分层顶进方法进行详细的描 述:
在如下描述中主要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焦枝线平顶山西铁路暗渠工程 为施工背景。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焦枝线平顶山西铁路暗渠工程河南省宝丰县境内,为 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下穿焦枝铁路平顶山西车站站场而设。总干 渠在SH(3)25+625.5(总干渠桩号)处与焦枝铁路相交,交角为90°。相交处 焦枝铁路为4股道,分别为焦枝上行、焦枝下行、牵出线、煤专线。国铁I级 干线,电气化无缝线路铁路为路堤,较地面高约6~7m。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设计要求:1、下穿铁路工程处设计流量为 320m3/s,加大设计流量为380m3/s,过水断面宽度≥27m,断面高度≥7.8m。2、 由于总干渠全线采用无压自流方式输水,要求进口处渠底高程为122.858,出 口处渠底高程为122.843。既有轨底距离总干渠渠底高差为20.05m。3、为保证 总干渠养护检修需要,建议下穿铁路结构采用暗渠形式,暗渠进出口设置检修 闸室。
根据总干渠设计和现场情况,本工程采用采用架空既有铁路,顶进框架结 构的方案可以满足工程要求,但由于本工程存在股道数目多、架空范围大、基 坑深度大于20m等困难条件,在以上条件下进行架空顶进施工在国内外尚无先 例,属于行业内空白,采用常规的结构和工法无法实现。
基于上述施工环境,发明人经过多次研究,确立了核心的施工思想:利用 不同高度的两次架空来克服架空支点无法设置的难关,利用分层结构和多次顶 进工序来解决填土高度大、顶进设备无法布设的难题。
基于上述思想,发明人设计出具体的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如图1 所示,其包括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上层采用连续框 架桥1、群桩基础5、隔梁搭建第二次架空体系,以承担施工过程中第二次架 空作用和减少下层填土重量;下层用于满足总干渠输水要求。二者分别顶进, 然后压住自密实混凝土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体结构。
其中,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包括:上层连续框架桥、群桩基础和隔梁,其 中,三者在最后的成品中为一体结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逐渐浇筑而成。 具体为,上层连续框架桥为提前在铁路旁预先浇筑,浇筑前,在上层连续框架 桥底板预留一些桩孔,用于群桩基础浇筑;同时预留众多注浆孔,在顶进下层 分离式框架桥结构时,用于浇注自密实混凝土将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与上层 连续格构梁结构连接在一起。上层连续框架桥首先被顶进到铁路下方的第一架 空体系内,然后,利用桩孔,进行人工挖孔,从桩孔浇注混凝土形成群桩基础, 然后,在上层连续框架桥中构建钢筋框架浇注成隔梁,充满上层连续框架桥的 孔洞,隔梁和上层连续框架桥、群桩基础相连,形成新的、一体的支架结构, 用作第二架空体系。
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为分离式的结构,在顶进时也是逐渐分次顶进,然 后采用自密实混凝土逐渐分次浇注连接,即每次顶进的结构与上层连续格构梁 结构用自密实混凝土自注浆孔浇注连接为一个整体。
针对上述的施工环境,该上层连续框架桥为6孔6-8米的连续框架桥,下 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分左、中、右三个孔洞框架桥。
对上述确定的分体式双层结构确定结构的孔跨、净高等主要参数。根据工 法细化后的四种工况进行建模计算。采用midas GTS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计算 结构模型分为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群桩基础5三大部分。模型中结构体和群 桩基础5均采用实体单元模拟,结构的边界和桩基底部约束采用只能受压(受 拉自动脱离)的曲线弹簧,而桩基侧部曲面采用点弹簧进行三向约束,弹簧强 度系数根据地基系数确定。
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为6-8米连续框架桥。
其中,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的连续框架桥顺铁路方向全宽52.2米,垂直铁 路长度为35米,结构全高8.5米,顶板厚度为0.6米,边墙及中墙厚度为0.6 米,底板厚度为0.7米。上层的连续框架桥的底板开挖φ1.5m挖孔桩(不含护 壁)群桩基础5。
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为3-9米分离式框架桥,具体包括:中孔框架桥3、 左孔框架桥4、右孔框架桥2。
为了顺利顶进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避免与上层连续格构梁的底板接触, 阻碍顶进,上层连续格构梁的底板(也可以理解为上层连续框架桥的底板)和 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5-30厘米,待顶进后,再 自注浆孔浇注自密实混凝土将二者的距离填实,称为一体化结构。
另外,由于上述实施环境中铁路较宽,顶进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时所需 动力较大,且顶进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中将下层分离式框 架桥结构中每个单孔框架桥均分成多段,相邻段之间设置中部千斤顶推进器。 待所有单孔框架桥到达预设位置后,采用混凝土浇注将相连两段单孔框架桥连 接在一起。
下面针对上述的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进行现场环境施工,如图2所 示:
步骤101,在既有铁路下施工架空桩,再架空桩的桩顶安装架空纵横梁, 形成第一架空体系;
具体为:在轨道间人工挖出Φ1.5m,深度为24米的挖孔桩,5排54个桩。 线路采用吊轨纵横梁法进行加固,横梁一端担于挖孔桩上,另一端担于架空桩 沿上,利用I100大型工字钢作为架空纵梁、I56工字钢作为架空横梁、Φ1.5m 人工挖孔桩作为架空支点,三者共同形成立体受力体系,作为第一架空体系。
步骤102,预制上层连续框架桥;
本步骤可以与步骤101同时进行。具体操作为:在铁路旁挖基坑;将预制 底板置入基坑内;在预制底板的上表面铺设润滑层;上层连续框架桥钢筋安装 每米片排架,预留一些桩孔和众多注浆孔,一次浇筑完成;对连续框架桥进行 防水处理;在顶进端安装带有斜率的钢板刃角;在推动端的附近搭上工字钢梁, 筑气垫石后背。
上层连续框架桥顺铁路方向全宽52.2米,垂直铁路长度为35米,结构全 高8.5米,顶板厚度为0.6米,边墙及中墙厚度为0.6米,底板厚度为0.7米。
步骤103,顶进预制的上层连续框架桥至预设位置;
待第一架空体系施工完毕后,利用千斤顶,顶进上层连续框架桥至预设位 置;采用千斤顶顶进,每次顶进1米,顶进过程中拆除顶进路程上的架空桩。
步骤104,利用上层连续框架桥底板预留桩孔挖孔群桩基础;
上层的连续框架桥的底板人工开挖48个φ1.5m挖孔桩(不含护壁)群桩 基础。
步骤105,在上层连续框架桥的孔洞中施工横向隔梁,将桩基与上层连续 框架桥连为一体,形成第二架空体系;
待群桩基础施工完毕后在桩顶的上层连续框架桥的孔洞施工隔梁,利用隔 梁将群桩基础和上层结构浇筑为整体。此时群桩基础、隔梁、上层结构共同形 成立体结构体系,作为第二次架空体系。
步骤106,预制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
在第二次架空工程施工同时,在铁路外进行深基坑开挖,构建底面滑板; 在滑板的上表面涂覆润滑层;为提高施工效率,顶进采用中继间顶进,每个位 置的框架桥都分多段(本实施例分2段),两段间设置千斤顶,两端同时顶进。 基坑预制下层3-9.0m分离式框架桥。在本实施例中,下层分离式框架结构包 括:中孔框架桥、左孔框架桥、右孔框架桥。
步骤107,将预制的下层分离式框架结构的各分离部分按设定方式依次顶 进第二架空体系内;
具体操作中要保持受力均匀、对称。首先顶进中间位置的中孔框架桥的两 段同时顶进;到达预定位置后,利用注浆孔向下浇注自密实混凝土,将上下层 连接,构成新的支点;然后同时顶进左孔框架桥、右孔框架桥,顶进方式与中 孔框架桥相似,拆除顶进方向上的桩基;利用注浆孔向下浇注自密实混凝土, 将上下层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分别顶进下层东孔、西孔框架桥时,需在顶进过程中拆除 受影响的桩基,其它桩基和下层中孔框架桥作为上层格构梁基础,格构梁、中 孔框架和桩基形成整体架空体系,共同承受铁路荷载。
步骤108,将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和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通过混凝土压 注为双层框架桥结构,以承受铁路荷载。
步骤109,修建其他附属工程。
目前国外顶进技术多用于中小断面顶管工程,国内铁路行业将顶进技术和 架空技术结合起来广泛应用于城市中小型立交下穿既有铁路的工程中。经过国 内近十几年的发展,架空顶进技术已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目前该技术局限 于架空长度不超过60m,基坑深度不大于20m的工程条件,超出该条件的工程 实例目前极为罕见。本技术创新在于将单层结构调整为分体式双层结构;将成 熟的单次架空顶进工法升级为两次架空、分层多次顶进的新型工法,解决了南 水北调中线穿越焦枝铁路平顶山西车站的工程难题。
通过研究,确定并验证了结构设计和结构受力体系动态模型、结构计算理 论。证明在深挖方(高填方)、多股道条件下采用两次架空、分层多次顶进新 型工法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填补了国内外工程行业在该条件下架空顶进施工工 法的空白,并为今后推广该工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确立分体式双层结构 和两次架空、分层多次顶进的新型工法满足了架空长度86m,基坑深度22m的 工程要求。
解决了本工程外部条件复杂、既有铁路股道多、运输繁忙、工程规模巨大、 地质条件复杂、基坑深度大的一系列工程难题。技术成果在满足总干渠通水和 不中断铁路运输的要求下,工程规模减小;设计中充分将永久结构和临时结构 结合设置,大量减少了临时工程;分体式双层结构的采用使下层结构的施工对 铁路运输没有影响,将施工过程中铁路运输慢行时间压缩了约60%;不但降低 了工程本身的造价,而且减少了铁路慢行时间从而减少了铁路运输的损失,具 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提供的各种实施例可根据需要以任意方式相互组合,通过这种组合 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显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 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如果对本发明的这些改动和变型是在本发明的权利 要求及其等同方案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将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及对其实施的分层顶进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及对其实施的分层顶进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及对其实施的分层顶进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及对其实施的分层顶进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及对其实施的分层顶进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桥梁领域,具体涉及既有铁路下深基坑框架结构及对其实施的分层顶进方法。该结构包括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其中,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和下层分离式框架桥结构通过自密实混凝土浇注;上层连续格构梁结构包括:上层连续框架桥、群桩基础和隔梁,隔梁处于上层连续框架桥的孔洞中,分别与上层连续框架桥和群桩基础连接。分层顶进方法为两次架空、分层多次顶进的新型工法,解决了深基坑、多股道条件下桥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