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法.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4218404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7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82715.2

申请日:

2011.04.02

公开号:

CN102730845A

公开日:

2012.10.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5/08申请日:20110402|||公开

IPC分类号:

C02F5/08

主分类号:

C02F5/08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发明人:

王岽; 吴颖; 郦和生; 魏新

地址:

100728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代理人:

刘金辉;张秋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在中水生产装置的出水口,向中水中加入锌盐;b)当中水中原有总磷酸盐的浓度(以PO43-计)不足1mg/L时,向中水中加入含磷缓蚀剂;c)将处理后的中水作为补充水加入循环冷却水系统中;d)在循环冷却水中加入共聚物阻垢分散剂。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对中水管道起到很好地缓蚀作用,保障中水输送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中水中已有的磷,降低循环冷却水处理的加药量和处理成本。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法,包括:a)在中水生产装置的出水口,向中水中
加入锌盐;b)当中水中原有总磷酸盐的浓度(以PO4
计)不足1mg/L时,向中水中加入含
磷缓蚀剂;c)将处理后的中水作为补充水加入循环冷却水系统中;d)在循环冷却水中加入共聚物阻垢分散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锌盐选自硫酸锌和氯化锌,所述硫酸锌优选为七水合硫酸锌。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水中锌盐的浓度(以Zn2+计)为

0.  2-1.0mg/L。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磷缓蚀剂选自无机含磷缓蚀剂和有机含磷缓蚀剂,优选自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膦酸。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磷缓蚀剂选自磷酸二氢钠(钾)、磷酸氢二钠(钾)、磷酸钠(钾)、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羟基亚乙基二膦酸、2-膦基丁烷-1,2,4-三羧酸、2-羟基膦基乙酸、氨基三亚甲基膦酸、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和二亚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磷缓蚀剂选自磷酸二氢钠(钾)、六偏磷酸钠、羟基亚乙基二膦酸和2-膦基丁烷-1,2,4-三羧酸。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水中总磷酸盐的浓度(以
PO3-
计)为1.0-3.0mg/L。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物选自含酯基和/或含
磺酸基共聚物。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物选自丙烯酸/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酸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共聚物和马来酸/苯乙烯磺酸共聚物。所述丙烯酸酯优选自丙烯酸C1-8酯,更优选自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羟丙酯。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物阻垢分散剂在循环冷却水中的有效投加浓度为5-20mg/L。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水回用的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列世界第六,但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列全球第八十八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需求量仍在不断增加。在当今水资源短缺的环境下,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寻找一种可靠的、可以重复利用的第二水源成为当今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0003] 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在一定范围内可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其水质指标低于饮用水标准,高于污水允许排入地面水体的排放标准。中水回用在国外已实施很久,回用规模很大,已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效益。美国、日本、印度、英国、以色列等国均根据本国或地区的特点,确定了适合其国情国力的中水回用技术,使中水回用技术越来越臻于完善。近十几年来,我国也开始意识到中水回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国许多城市如深圳、北京、青岛、天津、太原等都建设了中水回用工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0004]我国工业用水量巨大,其中又以循环冷却水用量所占比例最大,且循环冷却水系统对其补充水的水质要求较其他生产过程略低。因此,将中水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新鲜水,而且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用水供需矛盾。
[0005] 中水水质与新鲜水存在一定差距,其腐蚀性要强于一般的新鲜水。在中水输送过程中,常常发生管道腐蚀的现象。管道腐蚀不仅会引起管壁变薄及穿孔漏水,缩短管道使用寿命,降低管道输水能力和增加输水能耗等,而且会导致中水水质变差,增加后续使用难度。对于输水管道的防腐,一般会采取如下措施:(1)采用非金属管材(如:钢筋混凝土管、聚氯乙烯管等);(2)对管道进行涂衬(如:水泥砂浆衬里、环氧树脂涂衬等);(3)阴极保护(如:消耗阳极材料法、外加电流法等)。目前,上述方法用于中水的输送在防腐效果、经济成本及技术成熟度上存在一定问题。特别对于已建中水管道的防腐,现今还没有一种可靠的解决对策。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法,用以综合解决中水输送过程中的管道腐蚀问题和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腐蚀问题。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法,包括:a)
在中水生产装置的出水口,向中水中加入锌盐;b)当中水中原有总磷酸盐的浓度(以
3-
PO4
计)不足1mg/L时,向中水中加入含磷缓蚀剂;c)将处理后的中水作为补充水加入循
环冷却水系统中;d)在循环冷却水中加入共聚物阻垢分散剂。
[0008] 本发明所述的锌盐选自硫酸锌和氯化锌,所述硫酸锌优选自七水合硫酸锌,向中
水中投加锌盐后,中水中锌盐的浓度(以Zn2+计)为0.2-1.0mg/L。
[0009] 本发明所述的含磷缓蚀剂选自无机含磷缓蚀剂和有机含磷缓蚀剂;优选自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膦酸;更优选自磷酸二氢钠(钾)、磷酸氢二钠(钾)、磷酸钠(钾)、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羟基亚乙基二膦酸、2-膦基丁烷-1,2,4-三羧酸、2-羟基膦基乙酸、氨基三亚甲基膦酸、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和二亚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最优选自磷酸二氢钠(钾)、六偏磷酸钠、羟基亚乙基二膦酸和2-膦基丁烷-1,2,4-三羧酸。向中水中投加
含磷缓蚀剂后,中水中总磷酸盐的浓度(以PO4
计)为1.0-3.0mg/L。
[0010]本发明所述的共聚物阻垢分散剂选自含酯基和/或含磺酸基共聚物。优选自丙烯酸/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酸酯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共聚物和马来酸/苯乙烯磺酸共聚物。所述丙烯酸酯优选自丙烯酸C1-8酯,更优选自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阻垢分散剂在循环冷却水中的有效投加浓度为5-20mg/L。
[0011]本发明的方法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可解决中水输送过程中的管道腐蚀问题,保障中水输送的安全;(2)可利用中水中已有的磷,从而降低循环冷却水处理的加药量和处理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的实施例和对比例将有助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法及其应用于中水输送管道和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缓蚀效果,但不局限其范围。
[0013] 本发明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175-2000“水处理剂缓蚀性能的测定-旋转挂片法”对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腐蚀评价试验。在对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中:试验温度为30℃;试片转速为120rpm;试验时间为72h;试片材质为20#碳钢。在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中:试验温度为45℃;试片转速为75rpm;试验时间为72h;试片材质为20#碳钢。试验用中水原水和自来水水质见表1。
[0014]表1试验用水水质
[0015]
项目
中水原水
自来水

COD/(mg/L)
22
/

Ca2+/(mg/L)
236.6
188.5

总硬度/(mg/L)
351.0
303.2

总碱度/(mg/L)
239.1
217.4

Cl-/(mg/L)
95.8
41.46

2-
SO4/(mg/L)
116.1
78.7

电导率/(μS/cm)
1004
675


pH
7.86
7.44

总磷/(mg/L)
0.69
0

正磷/(mg/L)
0.58
0

Zn2+/(mg/L)
0.16
0

[0016] 注:Ca2+、总碱度、总硬度均以CaCO
计;总磷、正磷均以PO3-计。
[0017]实施例1
[0018]向中水原水中加入磷酸二氢钾和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别为2.88mg/L和0.85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磷酸二氢钾和七水合硫酸锌的中水在pH=7.5±0.1的条件下浓缩5倍,加入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丙烯酸羟丙酯的质量比为4∶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1dL/g)20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19]实施例2
[0020]向中水原水中加入磷酸氢二钠和氯化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别为
1.95mg/L和0.43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磷酸氢二钠和氯化锌的中水在pH=7.8±0.1的条件下浓缩4倍,加入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比为5∶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8dL/g)12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21]实施例3
[0022]向中水原水中加入磷酸钠和氯化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别为
1.37mg/L和0.55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磷酸钠和氯化锌的中水在pH=7.5±0.1的条件下浓缩5倍,加入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比为7∶2∶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87dL/g)14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23]实施例4
[0024]向中水原水中加入六偏磷酸钠和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别为1.86mg/L和0.53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三聚磷酸钠和七水合硫酸锌的中水在pH=7.9±0.1的条件下浓缩4倍,加入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丙烯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85dL/g)15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25]实施例5
[0026]向中水原水中加入三聚磷酸钠和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别为2.05mg/L和0.92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六偏磷酸钠和七水合硫酸锌的中水在pH=7.6±0.1的条件下浓缩5倍,加入丙烯酸/丙烯酸乙酯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丙烯酸乙酯与2’-丙烯酰胺-2-甲
基丙磺酸的质量比为5∶3∶2,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83dL/g)12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27]实施例6
[0028]向中水原水中加入羟基亚乙基二膦酸和氯化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别为2.63mg/L和0.48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羟基亚乙基二膦酸和氯化锌的中水在pH=7.7±0.1的条件下浓缩5倍,加入丙烯酸/丙烯酸甲酯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比为6∶2∶2,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80dL/g)18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29]实施例7
[0030]向中水原水中加入2-膦基丁烷-1,2,4-三羧酸和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别为2.20mg/L和0.63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2-膦基丁烷-1,2,4-三羧酸和七水合硫酸锌的中水在pH=8.2±0.1的条件下浓缩
4倍,加入马来酸/苯乙烯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马来酸与苯乙烯磺酸的质量比为4∶1,
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6dL/g)11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31]实施例8
[0032]向中水原水中加入2-羟基膦基乙酸和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别为1.79mg/L和0.55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2-羟基膦基乙酸和七水合硫酸锌的中水在pH=8.5±0.1的条件下浓缩3倍,加入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丙烯酸乙酯的质量比为3∶1,30℃时的极限粘数为
0.078dL/g)12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33]实施例9
[0034]向中水原水中加入氨基三亚甲基膦酸和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别为2.78mg/L和0.58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氨基三亚甲基膦酸和七水合硫酸锌的中水在pH=9.0±0.1的条件下浓缩2倍,加入丙烯酸
/丙烯酸羟丙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与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比为6∶3∶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7dL/g)5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35]实施例10
[0036]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和氯化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别为1.50mg/L和0.30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和氯化锌的中水在pH=8.0±0.1的条件下浓缩4倍,加入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比为4∶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9dL/g)8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37]实施例11
[0038]向中水原水中加入二亚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和氯化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别为1.13mg/L和0.25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二
亚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和氯化锌的中水在pH=7.7±0.1的条件下浓缩5倍,加入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烯丙基磺酸钠的质量比为3∶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86dL/g)10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
2。
[0039]实施例12
[0040]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质量比为1∶2的磷酸二氢钾和羟基亚乙基二膦酸,使水中的总磷酸盐浓度为1.64mg/L。再向中水原水中加入氯化锌,使水中的锌盐浓度为0.56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磷酸二氢钾、羟基亚乙基二膦酸和氯化锌的中水在pH=7.6±0.1的条件下浓缩5倍,加入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丙烯酸羟丙酯的质量比为4∶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5dL/g)14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41]实施例13
[0042]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质量比为1∶1的磷酸二氢钠和六偏磷酸钠,使水中的总磷酸盐浓度为2.31mg/L。再向中水原水中加入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锌盐浓度为0.82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磷酸二氢钠、六偏磷酸钠和七水合硫酸锌的中水在pH=7.8±0.1的条件下浓缩3倍,加入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比为7∶2∶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88dL/g)12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43]实施例14
[0044]向中水原水中加入质量比为3∶1的2-羟基膦基乙酸和2-膦基丁烷-1,2,4-三羧酸,使水中的总磷酸盐浓度为1.36mg/L。再向中水原水中加入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锌盐浓度为0.38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2-羟基膦基乙酸、
2-膦基丁烷-1,2,4-三羧酸和七水合硫酸锌的中水在pH=7.9±0.1的条件下浓缩4倍,加入马来酸/苯乙烯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马来酸与苯乙烯磺酸的质量比为3∶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91dL/g)11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45]实施例15
[0046]向中水原水中加入二亚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和氯化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别为2.04mg/L和0.62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二亚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和氯化锌的中水在pH=8.2±0.1的条件下浓缩5倍,加入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丙烯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2dL/g)6mg/L,再加入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比为4∶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7dL/g)6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47]实施例16
[0048]向中水原水中加入六偏磷酸钠和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别为1.43mg/L和0.59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六偏磷酸钠和七水合硫酸锌的中水在pH=7.5±0.1的条件下浓缩4倍,加入丙烯酸/丙烯酸乙酯
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丙烯酸乙酯的质量比为3∶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2dL/g)9mg/L,再加入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烯丙基磺酸钠的质量比为4∶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8dL/g)3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49] 实施例17
[0050]向中水原水中加入质量比为2∶1的磷酸二氢钠和2-羟基膦基乙酸,使水中的总磷酸盐浓度为1.59mg/L。再向中水原水中加入氯化锌,使水中的锌盐浓度为0.47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磷酸二氢钠、2-羟基膦基乙酸和氯化锌的中水在pH=8.0±0.1的条件下浓缩4倍,加入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丙烯酸羟丙酯的质量比为4∶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81dL/g)12mg/L,再加入马来酸/苯乙烯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马来酸与苯乙烯磺酸的质量比为4∶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86dL/g)3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
2。
[0051] 对比例1
[0052] 在不添加水处理药剂的条件下,以中水原水进行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结果见表2。
[0053] 对比例2
[0054]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磷酸二氢钠,使水中的总磷酸盐浓度为1.78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结果见表2。
[0055] 对比例3
[0056]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磷酸二氢钠,使水中的总磷酸盐浓度为2.75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结果见表2。
[0057] 对比例4
[0058]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锌盐浓度为0.55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结果见表2。
[0059] 对比例5
[0060] 在不添加水处理药剂的条件下,以自来水进行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结果见表
2。
[0061] 表2腐蚀评价试验结果
[0062]
[0063]
[0064]从表2可以看出,中水原水(对比例1)的腐蚀性较强。通过添加本发明提供的锌盐和含磷缓蚀剂(实施例1-17),可以大幅降低其对碳钢的腐蚀速率,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有效缓解中水对其输送管道腐蚀。一般情况下,中水的总磷酸盐浓度不超过3.0mg/L,锌盐浓度则很低。对比例2和3模拟中水中总磷酸盐浓度较高的条件进行试验,对比例
4模拟中水中仅投加锌盐的条件进行试验,其腐蚀速率虽较对比例1有所降低,但与本发明的效果还有很大差距。同时,本发明的效果也要优于对比例5中以自来水为试验对象的腐蚀结果。另外,表2的试验结果还表明,加有本发明所述的锌盐和含磷缓蚀剂的中水作为补充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后,只需再加入共聚物阻垢分散剂,即可在相应的pH值和浓缩倍数下保持较低的腐蚀速率,完全满足循环冷却水处理的要求。本发明充分利用了中水中原有的磷,从而降低了水处理剂的加入量。

一种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3084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0.17 C N 1 0 2 7 3 0 8 4 5 A *CN102730845A* (21)申请号 201110082715.2 (22)申请日 2011.04.02 C02F 5/08(2006.01) (71)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728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 22号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 工研究院 (72)发明人王岽 吴颖 郦和生 魏新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代理人刘金辉 张秋林 (54) 发明名称 一种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法。

2、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a)在中水生产装置的出水口,向 中水中加入锌盐;b)当中水中原有总磷酸盐的浓 度(以PO 4 3- 计)不足1mg/L时,向中水中加入含磷 缓蚀剂;c)将处理后的中水作为补充水加入循环 冷却水系统中;d)在循环冷却水中加入共聚物阻 垢分散剂。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对中水 管道起到很好地缓蚀作用,保障中水输送的安全; 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中水中已有的磷,降低循环 冷却水处理的加药量和处理成本。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3、 页 说明书 7 页 1/1页 2 1.一种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法,包括:a)在中水生产装置的出水口,向中水中 加入锌盐;b)当中水中原有总磷酸盐的浓度(以PO 4 3- 计)不足1mg/L时,向中水中加入含 磷缓蚀剂;c)将处理后的中水作为补充水加入循环冷却水系统中;d)在循环冷却水中加入 共聚物阻垢分散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锌盐选自硫酸锌和氯化锌,所述硫酸 锌优选为七水合硫酸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水中锌盐的浓度(以Zn 2+ 计)为 0.2-1.0mg/L。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磷缓蚀剂选自无。

4、机含磷缓 蚀剂和有机含磷缓蚀剂,优选自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膦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磷缓蚀剂选自磷酸二氢钠(钾)、 磷酸氢二钠(钾)、磷酸钠(钾)、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羟基亚乙基二膦酸、2-膦基丁 烷-1,2,4-三羧酸、2-羟基膦基乙酸、氨基三亚甲基膦酸、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和二亚乙基 三胺五亚甲基膦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磷缓蚀剂选自磷酸二氢钠(钾)、六 偏磷酸钠、羟基亚乙基二膦酸和2-膦基丁烷-1,2,4-三羧酸。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水中总磷酸盐的浓度(以 PO 4 3- 计)为1.0-3.0m。

5、g/L。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物选自含酯基和/或含 磺酸基共聚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物选自丙烯酸/丙烯酸酯共聚物、 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酸酯/2-丙烯酰胺-2-甲基 丙磺酸共聚物、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共聚物和马来酸/苯乙烯磺酸共聚物。所述丙烯酸 酯优选自丙烯酸C 1-8 酯,更优选自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羟丙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物阻垢分散剂在循环 冷却水中的有效投加浓度为5-20mg/L。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30845 A。

6、 1/7页 3 一种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水回用的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列世界第六,但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 之一,列全球第八十八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需求量仍在不断增 加。在当今水资源短缺的环境下,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寻找一种可靠的、可以重 复利用的第二水源成为当今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0003 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在一定范围内 可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其水质指标低于饮用水标准,高于污水允许排入地面。

7、水体的排放 标准。中水回用在国外已实施很久,回用规模很大,已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效益。美国、日本、 印度、英国、以色列等国均根据本国或地区的特点,确定了适合其国情国力的中水回用技 术,使中水回用技术越来越臻于完善。近十几年来,我国也开始意识到中水回用的重要性和 紧迫性。全国许多城市如深圳、北京、青岛、天津、太原等都建设了中水回用工程,并取得了 显著的效果。 0004 我国工业用水量巨大,其中又以循环冷却水用量所占比例最大,且循环冷却水系 统对其补充水的水质要求较其他生产过程略低。因此,将中水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不仅 可以节约大量的新鲜水,而且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用水供需矛盾。 0005 中水水质与新。

8、鲜水存在一定差距,其腐蚀性要强于一般的新鲜水。在中水输送过 程中,常常发生管道腐蚀的现象。管道腐蚀不仅会引起管壁变薄及穿孔漏水,缩短管道使 用寿命,降低管道输水能力和增加输水能耗等,而且会导致中水水质变差,增加后续使用难 度。对于输水管道的防腐,一般会采取如下措施:(1)采用非金属管材(如:钢筋混凝土管、 聚氯乙烯管等);(2)对管道进行涂衬(如:水泥砂浆衬里、环氧树脂涂衬等);(3)阴极保 护(如:消耗阳极材料法、外加电流法等)。目前,上述方法用于中水的输送在防腐效果、经 济成本及技术成熟度上存在一定问题。特别对于已建中水管道的防腐,现今还没有一种可 靠的解决对策。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

9、明涉及一种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法,用以综合解决中水输送过程中的 管道腐蚀问题和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腐蚀问题。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方法,包括:a) 在中水生产装置的出水口,向中水中加入锌盐;b)当中水中原有总磷酸盐的浓度(以 PO 4 3- 计)不足1mg/L时,向中水中加入含磷缓蚀剂;c)将处理后的中水作为补充水加入循 环冷却水系统中;d)在循环冷却水中加入共聚物阻垢分散剂。 0008 本发明所述的锌盐选自硫酸锌和氯化锌,所述硫酸锌优选自七水合硫酸锌,向中 说 明 书CN 102730845 A 2/7页 4 水中投加锌盐后,。

10、中水中锌盐的浓度(以Zn 2+ 计)为0.2-1.0mg/L。 0009 本发明所述的含磷缓蚀剂选自无机含磷缓蚀剂和有机含磷缓蚀剂;优选自磷酸 盐、聚磷酸盐和有机膦酸;更优选自磷酸二氢钠(钾)、磷酸氢二钠(钾)、磷酸钠(钾)、六 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羟基亚乙基二膦酸、2-膦基丁烷-1,2,4-三羧酸、2-羟基膦基乙酸、 氨基三亚甲基膦酸、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和二亚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最优选自磷酸二 氢钠(钾)、六偏磷酸钠、羟基亚乙基二膦酸和2-膦基丁烷-1,2,4-三羧酸。向中水中投加 含磷缓蚀剂后,中水中总磷酸盐的浓度(以PO 4 3- 计)为1.0-3.0mg/L。 0010 本发明所述。

11、的共聚物阻垢分散剂选自含酯基和/或含磺酸基共聚物。优选自丙 烯酸/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酸酯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共聚物和马来酸/苯乙烯磺 酸共聚物。所述丙烯酸酯优选自丙烯酸C 1-8 酯,更优选自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 羟丙酯。共聚物阻垢分散剂在循环冷却水中的有效投加浓度为5-20mg/L。 0011 本发明的方法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可解决中水输送过程中的管道 腐蚀问题,保障中水输送的安全;(2)可利用中水中已有的磷,从而降低循环冷却水处理的 加药量和处理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

12、2 下面的实施例和对比例将有助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 方法及其应用于中水输送管道和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缓蚀效果,但不局限其范围。 0013 本发明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175-2000“水处理剂缓蚀性能的测 定-旋转挂片法”对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腐蚀评价试验。在对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 试验中:试验温度为30;试片转速为120rpm;试验时间为72h;试片材质为20 # 碳钢。在 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中:试验温度为45;试片转速为75rpm;试验时间为72h; 试片材质为20#碳钢。试验用中水原水和自来水水质见表1。 0014 表1试验用水水质 001。

13、5 项目 中水原水 自来水 COD/(mg/L) 22 / Ca 2+ /(mg/L) 236.6 188.5 总硬度/(mg/L) 351.0 303.2 总碱度/(mg/L) 239.1 217.4 Cl - /(mg/L) 95.8 41.46 SO 4 2- /(mg/L) 116.1 78.7 电导率/(S/cm) 1004 675 说 明 书CN 102730845 A 3/7页 5 pH 7.86 7.44 总磷/(mg/L) 0.69 0 正磷/(mg/L) 0.58 0 Zn 2+ /(mg/L) 0.16 0 0016 注:Ca 2+ 、总碱度、总硬度均以CaCO 3 计;。

14、总磷、正磷均以PO 4 3- 计。 0017 实施例1 0018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磷酸二氢钾和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 别为2.88mg/L和0.85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磷酸二氢钾 和七水合硫酸锌的中水在pH7.50.1的条件下浓缩5倍,加入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 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丙烯酸羟丙酯的质量比为4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1dL/ g)20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19 实施例2 0020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磷酸氢二钠和氯化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别为 1.95mg/L和0。

15、.43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磷酸氢二钠和氯 化锌的中水在pH7.80.1的条件下浓缩4倍,加入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 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比为51,30时的 极限粘数为0.068dL/g)12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 表2。 0021 实施例3 0022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磷酸钠和氯化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别为 1.37mg/L和0.55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磷酸钠和氯化 锌的中水在pH7.50.1的条件下浓缩5倍,加入丙烯酸/丙烯酸羟。

16、丙酯/2-丙烯酰 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 酸的质量比为72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87dL/g)14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 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23 实施例4 0024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六偏磷酸钠和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 别为1.86mg/L和0.53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三聚磷酸 钠和七水合硫酸锌的中水在pH7.90.1的条件下浓缩4倍,加入丙烯酸/丙烯酸甲酯 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丙烯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85dL/ g。

17、)15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25 实施例5 0026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三聚磷酸钠和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 别为2.05mg/L和0.92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六偏磷酸 钠和七水合硫酸锌的中水在pH7.60.1的条件下浓缩5倍,加入丙烯酸/丙烯酸乙酯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丙烯酸乙酯与2-丙烯酰胺-2-甲 说 明 书CN 102730845 A 4/7页 6 基丙磺酸的质量比为532,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83dL/g)12mg/L,以此进行循环冷 却水系统腐蚀。

18、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27 实施例6 0028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羟基亚乙基二膦酸和氯化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 别为2.63mg/L和0.48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羟基亚乙 基二膦酸和氯化锌的中水在pH7.70.1的条件下浓缩5倍,加入丙烯酸/丙烯酸甲酯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与2-丙烯酰胺-2-甲 基丙磺酸的质量比为622,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80dL/g)18mg/L,以此进行循环冷 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29 实施例7 0030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2-膦基丁烷-1,。

19、2,4-三羧酸和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总磷酸 盐和锌盐浓度分别为2.20mg/L和0.63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 加有2-膦基丁烷-1,2,4-三羧酸和七水合硫酸锌的中水在pH8.20.1的条件下浓缩 4倍,加入马来酸/苯乙烯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马来酸与苯乙烯磺酸的质量比为41, 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6dL/g)11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 验结果见表2。 0031 实施例8 0032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2-羟基膦基乙酸和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 浓度分别为1.79mg/L和0.55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

20、验。将上述加有2-羟 基膦基乙酸和七水合硫酸锌的中水在pH8.50.1的条件下浓缩3倍,加入丙烯酸/丙 烯酸乙酯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丙烯酸乙酯的质量比为31,30时的极限粘数为 0.078dL/g)12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33 实施例9 0034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氨基三亚甲基膦酸和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 浓度分别为2.78mg/L和0.58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氨 基三亚甲基膦酸和七水合硫酸锌的中水在pH9.00.1的条件下浓缩2倍,加入丙烯酸 /丙烯酸羟丙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

21、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与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比为63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7dL/g)5mg/ 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35 实施例10 0036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和氯化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 分别为1.50mg/L和0.30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乙二胺四 亚甲基膦酸和氯化锌的中水在pH8.00.1的条件下浓缩4倍,加入丙烯酸/2-丙烯 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比 为4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9dL/g。

22、)8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 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37 实施例11 0038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二亚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和氯化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 盐浓度分别为1.13mg/L和0.25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二 说 明 书CN 102730845 A 5/7页 7 亚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和氯化锌的中水在pH7.70.1的条件下浓缩5倍,加入丙烯 酸/烯丙基磺酸钠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烯丙基磺酸钠的质量比为31,30时的极 限粘数为0.086dL/g)10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 2。 0039。

23、 实施例12 0040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质量比为12的磷酸二氢钾和羟基亚乙基二膦酸,使水中的 总磷酸盐浓度为1.64mg/L。再向中水原水中加入氯化锌,使水中的锌盐浓度为0.56mg/L。 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磷酸二氢钾、羟基亚乙基二膦酸和氯化 锌的中水在pH7.60.1的条件下浓缩5倍,加入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共聚 物中丙烯酸与丙烯酸羟丙酯的质量比为4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5dL/g)14mg/L,以 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41 实施例13 0042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质量比为11的磷酸二氢钠和六偏磷酸钠,使水中的总。

24、磷酸 盐浓度为2.31mg/L。再向中水原水中加入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锌盐浓度为0.82mg/L。 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磷酸二氢钠、六偏磷酸钠和七水合硫酸 锌的中水在pH7.80.1的条件下浓缩3倍,加入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 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比为721,30时 的极限粘数为0.088dL/g)12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 见表2。 0043 实施例14 0044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质量比为31的2-羟基膦基乙酸和2-膦基丁烷-1,2,4-三 羧酸,使水中的总磷酸盐浓度为1.36m。

25、g/L。再向中水原水中加入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锌 盐浓度为0.38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2-羟基膦基乙酸、 2-膦基丁烷-1,2,4-三羧酸和七水合硫酸锌的中水在pH7.90.1的条件下浓缩4倍, 加入马来酸/苯乙烯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马来酸与苯乙烯磺酸的质量比为31,30时 的极限粘数为0.091dL/g)11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 见表2。 0045 实施例15 0046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二亚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和氯化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 盐浓度分别为2.04mg/L和0.62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

26、验。将上述加有二 亚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和氯化锌的中水在pH8.20.1的条件下浓缩5倍,加入丙烯 酸/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丙烯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1,30时的极限 粘数为0.072dL/g)6mg/L,再加入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 丙烯酸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质量比为4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7dL/ g)6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47 实施例16 0048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六偏磷酸钠和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总磷酸盐和锌盐浓度分 别为1.43mg/L和0.59mg/L,以此进行中水管道输。

27、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六偏磷酸 钠和七水合硫酸锌的中水在pH7.50.1的条件下浓缩4倍,加入丙烯酸/丙烯酸乙酯 说 明 书CN 102730845 A 6/7页 8 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丙烯酸乙酯的质量比为3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2dL/ g)9mg/L,再加入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烯丙基磺酸钠的质量比 为4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8dL/g)3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 两次试验结果见表2。 0049 实施例17 0050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质量比为21的磷酸二氢钠和2-羟基膦基乙酸,使水中的总 磷酸盐浓度为1.59mg/L。再。

28、向中水原水中加入氯化锌,使水中的锌盐浓度为0.47mg/L。以 此进行中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将上述加有磷酸二氢钠、2-羟基膦基乙酸和氯化锌的 中水在pH8.00.1的条件下浓缩4倍,加入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共聚物中 丙烯酸与丙烯酸羟丙酯的质量比为4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81dL/g)12mg/L,再加入 马来酸/苯乙烯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马来酸与苯乙烯磺酸的质量比为41,30时的极 限粘数为0.086dL/g)3mg/L,以此进行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评价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见表 2。 0051 对比例1 0052 在不添加水处理药剂的条件下,以中水原水进行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结。

29、果见 表2。 0053 对比例2 0054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磷酸二氢钠,使水中的总磷酸盐浓度为1.78mg/L,以此进行中 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结果见表2。 0055 对比例3 0056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磷酸二氢钠,使水中的总磷酸盐浓度为2.75mg/L,以此进行中 水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结果见表2。 0057 对比例4 0058 向中水原水中加入七水合硫酸锌,使水中的锌盐浓度为0.55mg/L,以此进行中水 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结果见表2。 0059 对比例5 0060 在不添加水处理药剂的条件下,以自来水进行管道输送腐蚀评价试验,结果见表 2。 0061 表2腐蚀评价试验结果 说 。

30、明 书CN 102730845 A 7/7页 9 0062 0063 0064 从表2可以看出,中水原水(对比例1)的腐蚀性较强。通过添加本发明提供的锌 盐和含磷缓蚀剂(实施例1-17),可以大幅降低其对碳钢的腐蚀速率,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方 法能够有效缓解中水对其输送管道腐蚀。一般情况下,中水的总磷酸盐浓度不超过3.0mg/ L,锌盐浓度则很低。对比例2和3模拟中水中总磷酸盐浓度较高的条件进行试验,对比例 4模拟中水中仅投加锌盐的条件进行试验,其腐蚀速率虽较对比例1有所降低,但与本发明 的效果还有很大差距。同时,本发明的效果也要优于对比例5中以自来水为试验对象的腐 蚀结果。另外,表2的试验结果还表明,加有本发明所述的锌盐和含磷缓蚀剂的中水作为补 充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后,只需再加入共聚物阻垢分散剂,即可在相应的pH值和浓缩 倍数下保持较低的腐蚀速率,完全满足循环冷却水处理的要求。本发明充分利用了中水中 原有的磷,从而降低了水处理剂的加入量。 说 明 书CN 102730845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