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采摘机.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208295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2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10614.1

申请日:

2014.11.03

公开号:

CN104303707A

公开日:

2015.01.2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01D 46/04申请日:20141103授权公告日:20160511终止日期:20161103|||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D 46/04申请日:20141103|||公开

IPC分类号:

A01D46/04

主分类号:

A01D46/04

申请人:

盛伯康; 梁宏亮

发明人:

盛伯康; 梁宏亮

地址:

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人民西路41号20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代理人:

胡龙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名茶采摘机,属于农业采摘工具,现有采茶机不能采摘名茶,本发明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采摘导入口和名茶导出口,壳体内设有采摘机构,采摘机构包括第一模拟采摘手和第二模拟采摘手,第一模拟采摘手位于采摘导入口处,在动力驱动下第二模拟采摘手依次向第一模拟采摘手靠拢、随同第一模拟采摘手做摘取动作、从第一模拟采摘手上扫过。本发明通过设置相互配合动作的第一模拟采摘手、第二模拟采摘手模仿人工采摘的动作,工作时有选择的仅采摘名茶,老叶、枝条等不会采摘,由此保证采摘来的名茶品质,不会混入老叶、枝条等降低名茶的价值。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名茶采摘机,包括壳体(01),所述壳体(01)上设有采摘导入口(11)和名茶导出口(12),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01)内设有采摘机构,所述采摘机构包括第一模拟采摘手(02)和第二模拟采摘手(03),所述第一模拟采摘手(02)位于所述的采摘导入口(11)处,在动力(04)驱动下所述的第二模拟采摘手(03)依次向所述第一模拟采摘手(02)靠拢、随同所述第一模拟采摘手(02)做摘取动作、从所述第一模拟采摘手(02)上扫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名茶采摘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模拟采摘手(02)可翘动的设置,所述的动力(04)驱使一触发件(05)推抵所述的第一模拟采摘手(02)翘动实现摘取动作。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名茶采摘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模拟采摘手(02)通过销轴(22)装配在所述的壳体(01)内。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名茶采摘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模拟采摘手(02)上设有由所述的触发件(05)推抵的弯曲部(21)。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名茶采摘机,其特征是:所述的触发件(05)为随所述第二模拟采摘手(03)同步动作的滚轮。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名茶采摘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模拟采摘手(03)呈柔性。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名茶采摘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模拟采摘手(03)呈毛刷状。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名茶采摘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模拟采摘手(03)装配在一由所述的动力(04)驱动的转轴(06)上。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名茶采摘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模拟采摘手(03)为2-4个。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名茶采摘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01)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模拟采摘手(02)后侧的梳理件(07)。

说明书

说明书名茶采摘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采摘工具,具体是一种名茶采摘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采茶机多为剪刀式结构,通过剪切的方式采茶,采来的茶叶中包含老叶、枝条等,难以分级,仅适用于采取大宗茶,而名茶仍要人工采摘。全国有约4000万茶农,其中约60%种植绿茶,绿茶价值的60%由名茶体现,采茶人工缺口很大,仅浙江1年的缺口约有60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采茶机不能采摘名茶的缺陷,提供一种名茶采摘机。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名茶采摘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采摘导入口和名茶导出口,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内设有采摘机构,所述采摘机构包括第一模拟采摘手和第二模拟采摘手,所述第一模拟采摘手位于所述的采摘导入口处,在动力驱动下所述的第二模拟采摘手依次向所述第一模拟采摘手靠拢、随同所述第一模拟采摘手做摘取动作、从所述第一模拟采摘手上扫过。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模拟采摘手可翘动的设置,所述的动力驱使一触发件推抵所述的第一模拟采摘手翘动实现摘取动作。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模拟采摘手通过销轴装配在所述的壳体内。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模拟采摘手上设有由所述的触发件推抵的弯曲部。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触发件为随所述第二模拟采摘手同步动作的滚轮。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二模拟采摘手呈柔性。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二模拟采摘手呈毛刷状。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二模拟采摘手装配在一由所述的动力驱动的转轴上。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二模拟采摘手为2-4个。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模拟采摘手后侧的梳理件。
本发明通过设置相互配合动作的第一模拟采摘手、第二模拟采摘手模仿人工采摘的动作,工作时有选择的仅采摘名茶,老叶、枝条等不会采摘,由此保证采摘来的名茶品质,不会混入老叶、枝条等降低名茶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第二模拟采摘手动作过程中的另一位置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模拟采摘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01-壳体
11-采摘导入口,
12-名茶导出口;
02-第一模拟采摘手
21-弯曲部,
22-销轴;
03-第二模拟采摘手;
04-动力;
05-触发件;
06-转轴;
07-梳理件;
08-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名茶采摘机,如图1-3所示,其包括壳体01,其呈横置的圆筒状,利于下文述及的第二模拟采摘手03转动循环动作,壳体01上设有采摘导入口11和名茶导出口12,采摘导入口11如图1、2所示是沿壳体的横向延伸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开孔,名茶导出口12则可以位于壳体的适当部位,图示位于壳体的一端,壳体01内设有采摘机构,采摘机构包括第一模拟采摘手02和第二模拟采摘手03,第一模拟采摘手02位于采摘导入口11处,在动力04(如电机,其装配在壳体的一端,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需求装配在其它位置,电机还可以包括变速装置)驱动下第二模拟采摘手03依次向第一模拟采摘手02靠拢、随同第一模拟采摘手02做摘取动作、从第一模拟采摘手02上扫过。
具体的摘取动作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第一模拟采摘手02可翘动的设置,如通过销轴22装配在壳体01内,动力04驱使一触发件05推抵第一模拟采摘手02翘动实现摘取动作。第一模拟采摘手02上设有由触发件05推抵的弯曲部21(参见图4、5),该弯曲部21位于第一模拟采摘手02的两端可以避免干涉第二模拟采摘手,该弯曲部21的形状确定了触发件05推抵时实现摘取动作的动作快慢,触发件05相对于第二模拟采摘手03的位置关系确定了触发件05推抵第一模拟采摘手02的时机(即第二模拟采摘手03靠拢到第一模拟采摘手02的过程中触发件05推抵第一模拟采摘手02的早晚)。触发件05为随第二模拟采摘手03同步动作的滚轮,该滚轮也可通过其它结构如推杆替换,为使触发件05随第二模拟采摘手03同步动作,可同样的在下文述及的转轴06上装配支撑杆,在支撑杆的端部装配滚轮。
为了选择性的采摘,仅采摘名茶,不采摘老叶、枝条,第二模拟采摘手03呈柔性以可随第一模拟采摘手02的形状变形。尤其是,第二模拟采摘手03呈毛刷状。
为了实现连续、循环的工作,第二模拟采摘手装配在一由动力驱动的转轴上,具体的,可在转轴上装配支架,将作为第二模拟采摘手的毛刷装配在支架上。通过转轴06带着第二模拟采摘手03转动实现循环工作。为提高效率,第二模拟采摘手03为2-4个。
为了将采摘来的名茶及时从名茶导出口导出,壳体01内设有位于第一模拟采摘手02后侧的梳理件07,优选的,该梳理件也可以为毛刷。
为了便于提携,在壳体01上设有把手08。
依据上述方案的名茶采摘机,采摘时提携把手08,启动动力04,令采摘导入口11朝向待采名茶并不断的变换位置;在动力驱动下,第二模拟采摘手03向第一模拟采摘手02靠拢时将名茶连同一些老叶、枝条归拢向第一模拟采摘手02并将它们夹持在第一模拟采摘手02和第二模拟采摘手03之间,紧接着,作为触发件05的滚轮推动第一模拟采摘手02上的弯曲部21令第一模拟采摘手02翘动实现摘取动作(参见图2),由于老叶、枝条较名茶具有更强的韧性和强度,摘取动作不能将老叶、枝条从茶树上拉断而从第一模拟采摘手02和第二模拟采摘手03之间脱出,而名茶则因韧性差、强度小,轻易的被从茶树上摘取下来;之后,第二模拟采摘手03如同扫帚一样从第一模拟采摘手02上扫过,将采摘的名茶扫向第一模拟采摘手02后侧,最终如通过倾斜机器等动作将名茶从名茶导出口12导出至连接在名茶导出口上的布袋内或者通过连接在名茶导出口上的真空管由真空泵吸至背负在身上的收集篓内。由此,转轴06不断旋转,各个第二模拟采摘手03逐个循环的与第一模拟采摘手02配合实现采摘,提高采摘效率。在具有梳理件07时,梳理件07可以将附着在第二模拟采摘手03上的名茶梳理下来及时导出,并可将被枝条、老叶等扰乱的作为第二模拟采摘手的毛刷梳理整齐(参见图1)。
上文对本发明的第一模拟采摘手、第二模拟采摘手的结构、作用及其配合的动作关系予以充分具体的说明,在实施时可以根据需求选用等同的结构形式替代。

名茶采摘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名茶采摘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名茶采摘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茶采摘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茶采摘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0370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28 C N 1 0 4 3 0 3 7 0 7 A (21)申请号 201410610614.1 (22)申请日 2014.11.03 A01D 46/04(2006.01) (71)申请人盛伯康 地址 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人民西路 41号201 申请人梁宏亮 (72)发明人盛伯康 梁宏亮 (74)专利代理机构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33206 代理人胡龙祥 (54) 发明名称 名茶采摘机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名茶采摘机,属于农业采 摘工具,现有采茶机不能采摘名茶,本发明包。

2、括壳 体,壳体上设有采摘导入口和名茶导出口,壳体内 设有采摘机构,采摘机构包括第一模拟采摘手和 第二模拟采摘手,第一模拟采摘手位于采摘导入 口处,在动力驱动下第二模拟采摘手依次向第一 模拟采摘手靠拢、随同第一模拟采摘手做摘取动 作、从第一模拟采摘手上扫过。本发明通过设置相 互配合动作的第一模拟采摘手、第二模拟采摘手 模仿人工采摘的动作,工作时有选择的仅采摘名 茶,老叶、枝条等不会采摘,由此保证采摘来的名 茶品质,不会混入老叶、枝条等降低名茶的价值。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

3、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03707 A CN 104303707 A 1/1页 2 1.名茶采摘机,包括壳体(01),所述壳体(01)上设有采摘导入口(11)和名茶导出 口(12),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01)内设有采摘机构,所述采摘机构包括第一模拟采摘手 (02)和第二模拟采摘手(03),所述第一模拟采摘手(02)位于所述的采摘导入口(11)处, 在动力(04)驱动下所述的第二模拟采摘手(03)依次向所述第一模拟采摘手(02)靠拢、随 同所述第一模拟采摘手(02)做摘取动作、从所述第一模拟采摘手(02)上扫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名茶采摘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

4、模拟采摘手(02)可翘动 的设置,所述的动力(04)驱使一触发件(05)推抵所述的第一模拟采摘手(02)翘动实现摘 取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名茶采摘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模拟采摘手(02)通过销 轴(22)装配在所述的壳体(0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名茶采摘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模拟采摘手(02)上设有 由所述的触发件(05)推抵的弯曲部(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名茶采摘机,其特征是:所述的触发件(05)为随所述第二模 拟采摘手(03)同步动作的滚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名茶采摘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模拟采摘手(03)呈柔 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

5、的名茶采摘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模拟采摘手(03)呈毛刷 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名茶采摘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模拟采摘手 (03)装配在一由所述的动力(04)驱动的转轴(06)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名茶采摘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模拟采摘手(03)为2-4 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名茶采摘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01)内设有位于所述 第一模拟采摘手(02)后侧的梳理件(07)。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303707 A 1/3页 3 名茶采摘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采摘工具,具体是一种名茶采摘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采茶机多。

6、为剪刀式结构,通过剪切的方式采茶,采来的茶叶中包含老叶、枝 条等,难以分级,仅适用于采取大宗茶,而名茶仍要人工采摘。全国有约4000万茶农,其中 约60%种植绿茶,绿茶价值的60%由名茶体现,采茶人工缺口很大,仅浙江1年的缺口约有 60万。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采茶机不能采摘名茶的 缺陷,提供一种名茶采摘机。 0004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名茶采摘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采摘导入 口和名茶导出口,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内设有采摘机构,所述采摘机构包括第一模拟采 摘手和第二模拟采摘手,所述第一模拟采摘手位于所述的采摘导入口处,在动力驱动下所。

7、 述的第二模拟采摘手依次向所述第一模拟采摘手靠拢、随同所述第一模拟采摘手做摘取动 作、从所述第一模拟采摘手上扫过。 0005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模拟采摘手可翘动的设置,所述的动力驱使一触 发件推抵所述的第一模拟采摘手翘动实现摘取动作。 0006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模拟采摘手通过销轴装配在所述的壳体内。 0007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模拟采摘手上设有由所述的触发件推抵的弯曲 部。 0008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触发件为随所述第二模拟采摘手同步动作的滚轮。 0009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二模拟采摘手呈柔性。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 第二模拟采摘手呈毛刷状。 0。

8、010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二模拟采摘手装配在一由所述的动力驱动的转轴 上。 0011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二模拟采摘手为2-4个。 0012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模拟采摘手后侧的梳理件。 0013 本发明通过设置相互配合动作的第一模拟采摘手、第二模拟采摘手模仿人工采摘 的动作,工作时有选择的仅采摘名茶,老叶、枝条等不会采摘,由此保证采摘来的名茶品质, 不会混入老叶、枝条等降低名茶的价值。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第二模拟采摘手动作过程中的另一位置示意图; 说 明 书CN 104303707 A 2/3页 4 图3。

9、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模拟采摘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01-壳体 11-采摘导入口, 12-名茶导出口; 02-第一模拟采摘手 21-弯曲部, 22-销轴; 03-第二模拟采摘手; 04-动力; 05-触发件; 06-转轴; 07-梳理件; 08-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6 本发明的名茶采摘机,如图1-3所示,其包括壳体01,其呈横置的圆筒状,利于下 文述及的第二模拟采摘手03转动循环动作,壳体01上设有采摘导入口11和名茶导出口 12,采摘导入口11如图1、2所示是沿壳体的横向延伸的具有一定。

10、宽度的开孔,名茶导出口 12则可以位于壳体的适当部位,图示位于壳体的一端,壳体01内设有采摘机构,采摘机构 包括第一模拟采摘手02和第二模拟采摘手03,第一模拟采摘手02位于采摘导入口11处, 在动力04(如电机,其装配在壳体的一端,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需求装配在其它位置,电机 还可以包括变速装置)驱动下第二模拟采摘手03依次向第一模拟采摘手02靠拢、随同第一 模拟采摘手02做摘取动作、从第一模拟采摘手02上扫过。 0017 具体的摘取动作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第一模拟采摘手02可翘动的设置,如通过 销轴22装配在壳体01内,动力04驱使一触发件05推抵第一模拟采摘手02翘动实现摘取 动作。第一模。

11、拟采摘手02上设有由触发件05推抵的弯曲部21(参见图4、5),该弯曲部21 位于第一模拟采摘手02的两端可以避免干涉第二模拟采摘手,该弯曲部21的形状确定了 触发件05推抵时实现摘取动作的动作快慢,触发件05相对于第二模拟采摘手03的位置关 系确定了触发件05推抵第一模拟采摘手02的时机(即第二模拟采摘手03靠拢到第一模 拟采摘手02的过程中触发件05推抵第一模拟采摘手02的早晚)。触发件05为随第二模 拟采摘手03同步动作的滚轮,该滚轮也可通过其它结构如推杆替换,为使触发件05随第二 模拟采摘手03同步动作,可同样的在下文述及的转轴06上装配支撑杆,在支撑杆的端部装 配滚轮。 0018 为。

12、了选择性的采摘,仅采摘名茶,不采摘老叶、枝条,第二模拟采摘手03呈柔性以 可随第一模拟采摘手02的形状变形。尤其是,第二模拟采摘手03呈毛刷状。 说 明 书CN 104303707 A 3/3页 5 0019 为了实现连续、循环的工作,第二模拟采摘手装配在一由动力驱动的转轴上,具体 的,可在转轴上装配支架,将作为第二模拟采摘手的毛刷装配在支架上。通过转轴06带着 第二模拟采摘手03转动实现循环工作。为提高效率,第二模拟采摘手03为2-4个。 0020 为了将采摘来的名茶及时从名茶导出口导出,壳体01内设有位于第一模拟采摘 手02后侧的梳理件07,优选的,该梳理件也可以为毛刷。 0021 为了便。

13、于提携,在壳体01上设有把手08。 0022 依据上述方案的名茶采摘机,采摘时提携把手08,启动动力04,令采摘导入口11 朝向待采名茶并不断的变换位置;在动力驱动下,第二模拟采摘手03向第一模拟采摘手02 靠拢时将名茶连同一些老叶、枝条归拢向第一模拟采摘手02并将它们夹持在第一模拟采 摘手02和第二模拟采摘手03之间,紧接着,作为触发件05的滚轮推动第一模拟采摘手02 上的弯曲部21令第一模拟采摘手02翘动实现摘取动作(参见图2),由于老叶、枝条较名茶 具有更强的韧性和强度,摘取动作不能将老叶、枝条从茶树上拉断而从第一模拟采摘手02 和第二模拟采摘手03之间脱出,而名茶则因韧性差、强度小,轻。

14、易的被从茶树上摘取下来; 之后,第二模拟采摘手03如同扫帚一样从第一模拟采摘手02上扫过,将采摘的名茶扫向第 一模拟采摘手02后侧,最终如通过倾斜机器等动作将名茶从名茶导出口12导出至连接在 名茶导出口上的布袋内或者通过连接在名茶导出口上的真空管由真空泵吸至背负在身上 的收集篓内。由此,转轴06不断旋转,各个第二模拟采摘手03逐个循环的与第一模拟采摘 手02配合实现采摘,提高采摘效率。在具有梳理件07时,梳理件07可以将附着在第二模 拟采摘手03上的名茶梳理下来及时导出,并可将被枝条、老叶等扰乱的作为第二模拟采摘 手的毛刷梳理整齐(参见图1)。 0023 上文对本发明的第一模拟采摘手、第二模拟采摘手的结构、作用及其配合的动作 关系予以充分具体的说明,在实施时可以根据需求选用等同的结构形式替代。 说 明 书CN 104303707 A 1/2页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03707 A 2/2页 7 图3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03707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