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Y轴上减弱和在Z轴上加强的中柱隔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Y轴上减弱和在Z轴上加强的中柱隔板.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6414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2.18 C N 1 0 4 3 6 4 1 4 2 A (21)申请号 201380018713.4 (22)申请日 2013.03.21 1253100 2012.04.04 FR B62D 25/20(2006.01) B62D 25/02(2006.01) B62D 21/15(2006.01) (71)申请人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地址法国韦利济维拉库布莱 (72)发明人 G布坎 (74)专利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王琼 (54) 发明名称 在Y轴上减弱和在Z轴上加强的中柱隔板 。
2、(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车身(1)的中柱 (3)底部的隔板(14)。所述隔板包括具有U形水 平截面的金属型材。所述金属型材设置有纵向壁 (16)和彼此相对的两个横向壁(17)。每个横向壁 (17)钻有至少两对重叠的孔(19、20)。所述孔对 通过连续中央材料带(22)隔开,所述连续中央材 料带从横向壁(17)的下边缘(23)延伸到上边缘 (24)。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09.30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FR2013/050612 2013.03.21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3/150209 。
3、FR 2013.10.10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64142 A CN 104364142 A 1/1页 2 1.一种机动车辆车身(1)的中柱(3)底部的隔板(14),其包括具有U形水平截面的金 属型材,所述金属型材设置有纵向壁(16)和彼此相对的两个横向壁(17),其特征在于,每 个横向壁(17)钻有至少两对重叠的孔(19、20),所述至少两对重叠的孔通过连续中央材料 带(22)隔开,所述连续中央材料带从横向壁(17)的下。
4、边缘(23)延伸到上边缘(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14),其特征在于,位于纵向壁(16)旁侧的所述孔(19) 沿横向方向伸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板(14),其特征在于,与纵向壁(16)相对的所述孔 (20)沿竖直方向伸长。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板(14),其特征在于,每个横向壁(17)的下边 缘(23)具有与中央材料带(22)垂直的角形弯折部(25)。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板(14),其特征在于,每个横向壁(17)的上边 缘(24)具有与中央材料带(22)垂直的角形弯折部(26)。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板(14),其。
5、特征在于,每个横向壁(17)包括与 纵向壁(16)相对的设置有角形弯折部(27)的内边缘(21),所述角形弯折部钻有用于固定 在纵梁(4)上的螺钉(29)通过的孔(28)。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用钢板实施为 单件。 8.一种机动车辆的车身(2),其包括:纵梁(4)、中央横梁(8)和被装配在纵梁(4)上与 中央横梁(8)相垂直的中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还包括夹置在中柱(3)和纵梁(4) 之间的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板(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2),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4)的形式为U形横截面的 型材,所述纵梁包括:。
6、纵向内壁(5)、在所述内壁(5)的两侧分别基本上水平延伸的下壁(6) 和上壁(7),通过拧紧螺钉将所述隔板(14)固定在纵梁(4)的内壁(5)上,通过焊接将所述 隔板(14)固定在纵梁(4)的下壁(6)和上壁(7)上。 10.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身(2)的机动车辆。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364142 A 1/4页 3 在 Y 轴上减弱和在 Z 轴上加强的中柱隔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领域,更明确地说,涉及机动车辆车身的加强,以使其对于冲 击,尤其是侧向冲击变得更加坚固。 背景技术 0002 具有两排座椅的机动车辆的车身通常在两排座椅之间(即在前排座椅的后。
7、面)包 括中央横梁,中央横梁连接限定车身底板的纵梁,且还包括称为立柱B的一对中立柱或中 柱,联结于与中央横梁相垂直的纵梁上。 0003 每个中柱是中空的,以能够容纳如安全带卷轴或,例如用于车门玻璃升降器或后 侧车门门槛照明设备的电缆。 0004 中柱的主要功能在于,在车辆遭遇侧向冲击或翻转的情况下保证削减作用力。为 了改善中柱的抗力性能而基本不增加质量,参照例如法国专利FR 2946607已知用加强方 法使其局部变硬。 0005 尽管已知使车身变硬不足以保护车厢内的乘客,但是最好允许一些构件设定的变 形,以吸收一部分冲击能量,同时构成朝向按尺寸加工的结构构件特定的作用力的通道,用 于抵抗变形。。
8、 发明内容 0006 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辆的车身,在中柱和纵梁之间的联结部处设置确保 对于冲击的部分吸收的构件。 0007 第二目的在于在该联结部处定义特定的作用力通道。 0008 第三目的在于对于相等质量的车身改善其抗冲击性能,或通过减轻车身来维持该 性能。 0009 第四目的在于改善中柱的横向可压缩性,同时局部增加其沿竖直方向的硬度。 0010 首先提供一种机动车辆车身的中柱底部的隔板,其包括具有U形水平截面的金属 型材,所述金属型材设置有纵向壁和彼此相对的两个横向壁,其特征在于,每个横向壁钻有 至少两对重叠的孔,所述孔通过连续中央材料带隔开,所述连续中央材料带从横向壁的下 边缘延。
9、伸到上边缘。 0011 夹置在机动车辆车身的中柱和纵梁之间垂直于中央横梁放置的这种隔板具有以 下优点,在侧向冲击时,由于两对孔构成脆弱区域,这种隔板提供了良好的横向可压缩性, 这能够吸收一部分冲击能量,同时呈现良好的竖直向硬度,由于存在中央材料带,其限制了 纵梁的变形且还增加了它的抗冲击性。 0012 可设计单独或组合的各种补充特征: 0013 -位于纵向壁旁侧的所述孔沿横向方向伸长; 0014 -与纵向壁相对的所述孔沿竖直方向伸长; 0015 -每个横向壁的下边缘具有与中央材料带垂直的角形弯折部; 说 明 书CN 104364142 A 2/4页 4 0016 -每个横向壁的上边缘具有与中央。
10、材料带垂直的角形弯折部; 0017 -每个横向壁包括与纵向壁相对的设置有角形弯折部的内边缘,所述角形弯折部 钻有用于固定在纵梁上的螺钉通过的孔; 0018 -隔板用钢板实施为单件。 0019 其次,提供一种机动车辆的车身,其包括:纵梁、中央横梁和被装配在纵梁上与中 央横梁相垂直的中柱,所述车身还包括夹置在中柱和纵梁之间的如上所述的隔板。 0020 所述纵梁的形式为U形横截面的型材,所述纵梁包括:纵向内壁、在所述内壁的两 侧分别基本上水平延伸的下壁和上壁,通过拧紧螺钉将所述隔板固定在纵梁的内壁上,通 过焊接将所述隔板固定在纵梁的下壁和上壁上。 0021 再次,提供一种包括这种车身的机动车辆。 附。
11、图说明 0022 参照附图,通过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明 显,其中: 0023 -图1为从外侧局部示出了机动车辆车身的透视图,以在中柱和中央横梁之间的 联结部的邻近处为中心; 0024 -图2为局部示出了从内部观察的图1的车身的透视图; 0025 -图3为示出了中柱底部的隔板的详细透视图; 0026 -图4为示出了图1和2的车身的局部剖面图; 0027 -图5为示出了车身的不同构件,尤其是中柱、纵梁和隔板的组装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图1、2、4和5局部示出特定机动车辆,如轿车的车身1,轿车包括由加强中央结构 2分隔开的两排座椅。该结构2包括将纵梁4。
12、连接到侧纵梁(未示出)的中柱3,鉴于大多 数现代车辆的柔和线条,所述侧纵梁可被一体化在车辆挡风玻璃窗洞的框架上。 0029 相对车身1定义的正交坐标轴XYZ包括两两垂直的三条轴线,即: 0030 -X轴,定义纵向,水平方向,与车辆移动的大体方向相一致, 0031 -Y轴,定义横向,水平方向,与X轴一起定义水平的XY平面, 0032 -Z轴,定义与水平的XY平面相垂直的竖直方向。 0033 如从图1可见的,优选通过钢板冲压制成的中柱3,在其下部具有T形的扩大轮廓, 以连接在纵梁4上。 0034 纵梁4的形式为开口中空金属(优选为钢)型材并且具有向车辆外侧开口的U形 轮廓横截面(沿平面YZ)。更明。
13、确地说,纵梁4包括:纵向并且竖直(即平行于平面XZ)的 内壁5,以及在内壁5两侧在基本纵向并且水平(平行于平面XY)的方向上延伸的下壁6和 上壁7。 0035 中央结构2还包括中央横梁8,中央横梁8从一个纵梁4延伸到另一个纵梁且还形 成力撑杆,其限制了侧向冲击情况下车厢的变形性。 0036 尤其如在图1和2上可见的,中央横梁8借助固定在横梁8上邻近与纵梁4的联 结部的托板10支承前座椅(未示出)的滑轨9。 说 明 书CN 104364142 A 3/4页 5 0037 立柱3为车辆内侧的中空件,且在纵梁的上方限定凹槽11,所述凹槽适于容纳安 全带的卷轴12,借助固定在纵梁4上的角形件13将卷轴。
14、12装配在纵梁4上。 0038 中央结构2还包括中柱底部的隔板14(图1和2上的虚线),隔板14被接收在中 空容纳件15中,中空容纳件15的外侧通过中柱3的接合限界,内侧通过纵梁4并且及垂直 于中央横梁8限界。 0039 所述隔板14设置有U形水平截面的金属型材(或者如所示示例中由U形水平截面 的金属型材构成),隔板14包括:纵向壁16(沿平面XZ)和两个相对的横向壁17(沿YZ)。 该型材例如用钢板制成单件,通过切割、弯折和/或冲压实现。 0040 根据附图所示(尤其从图3可见)的特别实施例,纵向壁16被切割出具有减轻隔 板14作用的孔18。 0041 而且,如在图3中明显可见,每个横向壁1。
15、7在横向壁17的内边缘21一侧被钻有 至少两对相重叠的孔,即位于纵向壁16的旁侧的一对外孔19,和与纵向壁16相对的一对内 孔20,其在。 0042 这两对孔19、20被连续中央材料带22分开,连续中央材料带22从横向壁17的下 边缘23延伸到上边缘24。 0043 根据附图所示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外孔19沿横向方向(即沿Y方向)伸长,而 内孔20沿竖直方向(即沿Z方向)伸长。 0044 如图3所示,每个横向壁17的下边缘23和上边缘24分别具有与中央材料带22 相垂直的下角形弯折部25和上角形弯折部26。 0045 另外,每个横向壁17在其内边缘21上包括钻有孔28的内角形弯折部27,所述孔。
16、 用于通过固定到纵梁4上的螺钉29,下面将进行描述。 0046 下面描述(参照图5)实现加强中央结构2的装配。 0047 假定横梁8、导轨9、托板10、卷轴12和角形件13被预装配和固定在纵梁4上,首 先将孔28定位在对应的孔30的轴线上使得将隔板14与纵梁4垂直安置,孔30形成在纵 梁4的内壁5上。 0048 然后通过穿过孔28、30的螺钉29及拴在螺钉29上的螺母31来将隔板14固定在 纵梁4上。为了加强该固定,优选将下和上角形弯折部25、26分别焊接(例如通过电焊) 在纵梁4的下壁6和上壁7上来使其完善。 0049 这样隔板14被固定在纵梁4上,将中柱3装配在纵梁4上使得覆盖隔板14,隔。
17、板 14最终被夹置在中柱3和纵梁4之间,与中央横梁8垂直。 0050 该加强中央结构2呈现了如下优点。 0051 第一,形成在隔板14的横向壁17中的孔19、20能够减轻隔板14,有益于车身1的 整体质量。 0052 第二,两对孔19、20构成了脆弱区域,给予隔板14在受到侧向冲击时良好的横向 (沿Y轴)可压缩性,隔板14通过压缩来吸收一部分冲击能量。 0053 第三,中央材料带22给予隔板14良好的竖直(沿Z轴)硬度,这限制了其竖直向 的可压缩性。隔板14被嵌入在纵梁4中,与纵梁形状互配,因此隔板构成了纵梁的加强件 且为纵梁提供了抵抗竖直向压缩的良好强度。 0054 对于加强中央结构2由此获。
18、得,首先在冲击开始时更好的侧向冲击能量吸收能 说 明 书CN 104364142 A 4/4页 6 力,其次获得在冲击结束时将力转移到设计用于抵御压缩和/或弯曲力的结构件(主要是 横梁8)的良好能力,有益于保护车厢和乘客的安全。 说 明 书CN 104364142 A 1/5页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64142 A 2/5页 8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64142 A 3/5页 9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64142 A 4/5页 10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64142 A 10 5/5页 11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64142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