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刷类制品,特别是涉及一种附加有电子装置的牙刷。 牙病是一种常见病、多见病,防治牙病的主要方法是洁齿。为了保持牙齿的清洁,使牙齿不受细菌的侵袭,各种附加有电子装置的牙刷相继问世。中国专利局1989年5月10日公告了一种“直流电保健牙刷”的实用新型专利。该实用新型专利利用直流电对电解质(药物牙膏)进行电解,使药物牙膏中的药物离子附着到牙齿的表面,强化药物对牙齿疾病的治疗作用。但是该实用新型只能强化药物对牙病的治疗作用,提高所用药物的疗效,而不能强化牙齿洁齿作用。
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改进型电子牙齿,旨在强化牙齿的洁齿作用。提高牙齿的洁齿效率,充分发挥牙刷的洁齿防病的主要作用。
本发明专利实现上述目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子强化洁齿牙刷,包括由刷柄、带刷毛且与刷柄相联的刷头、设在刷柄内的电池、从刷柄内延伸至刷毛根部地电极、设在刷柄外且与电池负极相联的导电板组成的带直流电源的牙刷,其特征是刷柄内还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布设有振荡电路,振荡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极相联。
由于本发明专利将振荡电路的输出端与延伸至刷毛根部的电极相联,因此在刷牙过程中,刷头和牙齿的齿面之间便形成一个强弱变化的电场。在此电场中,人体口腔中的电解质被电离,带负电荷的离子向刷头运动,带正电荷的离子向齿面运动,形成离子流随着电场力的强弱变化,带正电荷的离子流不断地冲击齿面,使牙斑、细菌与牙齿的结合力减弱,有利于刷毛在来回刷动中将它清除。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一个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专利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利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刷头,2-刷柄,3-电路板,4-电池,5-导电板,6-刷柄尾稍,7-刷毛,8-电极;
图2为图1所示优选实施方案的电原理图;图中虚线框内所示电路为振荡电路将此振荡电路称为(9);图中代号R1~R4为电阻,V1为晶体管,DT为压电陶瓷片,LED为发光二极管;图中编号名称与图1中对应编号的名称相同;图中电阻R1和电路IC构成振源电路。
图3为图2中电路IC的内部电路原理图。
实施例
为了减小体积、便于装配,将图3所示电路中的所有元件使用贴片元件封装成一块标准八脚双列直线式集成电路IC。
参见图3,由反相器F1和F2、电阻R、电容C以及外接电阻R1(参见图2)构成振荡频率为500KHZ的多谐振荡器;该多诣振荡器与五级十分频器依次联结构成振源电路;其中第二级,第三级和第五级除十分频器的输出端分别引出一根输出引线,并分别给予编号为7脚、6脚(5脚和6脚为同一结点)和8脚。参见图3,4脚和1脚为直流电源输入端;2脚和3脚是外接电阻R1用的。参见图3,每一级除十分频器都由四片J-K触发器构成。
参见图2,振源电路中的电路IC的6脚和5脚的结点与晶体管V1的基极之间串一只限流电阻R4构成振荡电路(9);该振荡电路(9)中的晶体管V1的集电极与电池(4)的正极相联;发射极与电极(8)相联;电路IC的7脚与电池(4)的正极之间跨一只压电陶瓷片DT;电路IC的8脚与电池(4)的正极跨接有由阻R3和发光二极管LED串联构成的指示电路。
参见图2,电路IC通电后,6脚输出500HZ的脉动信号,通过晶体管V1放大后加到电极(8)和人体之间,在刷头(1)和齿面之间形成一个强弱不断变化的电场,该电场的强弱变化频率亦为500HZ。晶体管V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上并联的电阻R2是用来改变电场强弱变化幅度的。参见图2,电路IC通电后,其7脚输出5KHZ的脉冲信号,使压电陶片DT发声;其8脚输出5HZ的脉冲信号,使发光二极管LED闪烁发光。这样使用者在刷牙的过程中,压电陶瓷片DT可发出悦耳的蜂鸣声,同时发光二极管LED闪闪发光,既可以方便聋哑人和盲人使用,也可增加少年儿童的新鲜感。
本发明专利的机械结构,可参照图1按公知方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