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血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产品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血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产品。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类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
类。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和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主要是糖分
解代谢障碍,产生大量中间代谢产物,如酮体等,中间代谢产物引起许多严重的急性、慢性
合并症,这些合并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是造成糖尿病高病死率和高致残
率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表明,其对总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已居慢性非传染
性疾病的第三位。作为一种多病因的综合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规范的治疗,如果控
制不好,会引发多种类型并发症,包括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肾功能衰竭、失明、截止等病变,
且无法治愈。
糖尿病需要长期治疗,现有的比较常用的降糖药物还是以西药为主,根据不同的
糖尿病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注射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等,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
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但西药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和不良反应。如双胍类降糖药常见不良反应包括:①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
降、腹痛、腹泻,发生率可达20%;②头痛、头晕、金属味;③乳酸性酸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
应用降糖灵,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降糖片引起酸中
毒的机会较少。
相对于西药,中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较
大进展,然而,这些组合物基本上都是有多种天然中草药经过简单的炮制和提取而成,成分
复杂、使用不便,而且难以进行深入的结构、药效和机制的研究,也不利于药物质量的质量
控制。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组成简单且降糖效果显著的中药制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血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产品。该降血糖组合
物由两种原料制得,且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效果好于茴香油单剂或葡萄籽油单剂。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血糖组合物,包括茴香油和葡萄籽油。
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
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具有散寒止
痛、理气和胃的功效。小茴香油由小茴香的果实经水蒸气蒸馏而得,用于提制茴香脑,配制
牙膏香精以及药物、饮料、食品的增香剂等。
葡萄籽油是葡萄籽经压榨法得到的植物油脂。葡萄籽油有两种非常重要的元素,
亚麻油酸和原花色素。亚麻油酸可以抵抗自由基,抗老化,帮助吸收维生素C和E,强化循环
系统的弹性,降低紫外线的伤害,保护肌肤中的胶原蛋白,改善静脉肿胀与水肿,预防黑色
素沉淀。原花色素有保护血管弹性,保护肌肤免于紫外线的荼毒,预防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的破坏,使肌肤保持应有的弹性及张力,避免皮肤下垂及皱纹产生。渗透力强,清爽不油腻,
极易被皮肤吸收,任何肤质均适用。
本发明降血糖组合物中的茴香油可抑制醛糖还原酶和α-葡萄糖苷酶,葡萄籽油含
有丰富的亚油酸,具有很好的降血脂作用,辅助降血糖,从而达到更好的降血糖作用。本发
明将茴香油和葡萄籽油配伍使用,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效果好于茴香油单剂或葡萄籽
油单剂。并且,茴香油与葡萄籽油可药食两用,无副作用。
作为优选,茴香油与葡萄籽油的重量比为1:(1~50)。
优选地,茴香油与葡萄籽油的重量比为1:(5~20)。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茴香油与葡萄籽油的重量比为1:1。
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茴香油与葡萄籽油的重量比为1:5。
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茴香油与葡萄籽油的重量比为1:10。
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茴香油与葡萄籽油的重量比为1∶20。
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茴香油与葡萄籽油的重量比为1∶50。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茴香油为小茴香经水蒸气蒸馏得到;葡萄籽油为葡萄
籽经压榨法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降血糖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A:将小茴香粉碎后经水蒸气蒸馏得到茴香油;
将葡萄籽粉碎后采用压榨法得到葡萄籽油;
步骤B:将茴香油与葡萄籽油混合,得到降血糖组合物。
作为优选,步骤A具体为:
将小茴香粉碎后,加水浸泡,然后加热蒸馏,得到茴香油;
将葡萄籽粉碎后,经过软化、轧坯、蒸炒、压榨,得到葡萄籽油。
作为优选,以g/mL计,小茴香与水的重量比为1:(1~40);
优选地,以g/mL计,小茴香与水的重量比为1:(15~25);
更优选地,以g/mL计,小茴香与水的重量比为1∶20。
作为优选,浸泡的时间为0~2.0h;
优选地,浸泡的时间为0.5~1.5h;
更优选地,浸泡的时间为1.0h。
作为优选,加热蒸馏的时间为0.5~8h;
优选地,加热蒸馏的时间为2~4h;
更优选地,加热蒸馏的时间为3h。
作为优选,软化的温度为60~70℃,软化后水分控制在10%~15%;
作为优选,轧坯后坯的厚度控制在0.4~0.5mm。
作为优选,蒸炒后控制料坯水分在8%~10%。
作为优选,压榨时料坯温度控制在105~110℃。
作为优选,压榨时料坯厚度控制在5~6mm。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降血糖组合物在制备降血糖药物或具有预防高血糖功能的保
健食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药物,包括本发明的降血糖组合物。
作为优选,该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作为优选,该药物的剂型为颗粒剂、胶囊剂、口服剂或糖浆剂。但本发明药物剂型
并非限定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认可的剂型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保健食品,包括本发明的降血糖组合物。
作为优选,该保健食品还包括食品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作为优选,该保健食品的剂型为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片剂、粉剂、膏剂、糖浆剂
或乳剂。但本发明保健食品剂型并非限定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认可的剂型均在本发明保
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血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产品。该降血糖组合物包括茴香
油和葡萄籽油。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茴香油和葡萄籽油配伍使用,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效果好于茴香
油单剂或葡萄籽油单剂;
2、茴香油与葡萄籽油可药食两用,无副作用;
3、本发明组合物组成简单,便于进行深入的结构、药效和机制的研究,也利于药物
质量的质量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血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产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
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
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
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
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提供的降血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产品中所用原料或辅料均可由市场
购得。其中,本发明对所有原料的来源并没有特殊的限制,为市售或自制均可;以下实施例
中,茴香油为小茴香经水蒸气蒸馏得到,葡萄籽油为葡萄籽经压榨得到。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降血糖组合物的制备
将茴香粉碎后,按照茴香粉末与水1g:20ml的比例加水浸泡1.0h,然后置于水蒸气
蒸馏装置中,加热蒸馏至馏出水分中不含有油滴为止,大约蒸馏时间为3h,得到茴香油。
将葡萄籽经筛选粉碎后,加热水润湿,加热,软化温度控制在60~70℃,软化后水
分控制在10~15%;轧坯,厚度控制在0.4~0.5mm;蒸炒坯,控制料坯水分在8~10%;压榨,
料坯温度控制在105~110℃,料坯厚度控制在5~6mm,最终得到葡萄籽油。
将1重量份的茴香油与1重量份的葡萄籽油混合,得到降血糖组合物。
实施例2 降血糖组合物的制备
将1重量份实施例1中得到的茴香油与5重量份实施例1中得到的葡萄籽油混合,得
到降血糖组合物。
实施例3 降血糖组合物的制备
将1重量份实施例1中得到的茴香油与10重量份实施例1中得到的葡萄籽油混合,
得到降血糖组合物。
实施例4 降血糖组合物的制备
将1重量份实施例1中得到的茴香油与20重量份实施例1中得到的葡萄籽油混合,
得到降血糖组合物。
实施例5 降血糖组合物的制备
将1重量份实施例1中得到的茴香油与50重量份实施例1中得到的葡萄籽油混合,
得到降血糖组合物。
实施例6 降血糖组合物具有降血糖功能的药效实验
1.实验目的
建立地塞米松诱导的高血糖大鼠模型,初探本发明降血糖组合物对高血糖大鼠的
影响。
2.实验材料
2.1药物及主要试剂
(1)主要试剂
采用上述实施例3中获得的降血糖组合物;葡萄糖,安徽丰原淮海制药有限公司;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
(2)实验动物
SD大鼠,雄性,SPF级,体重(150±20)g,由湖北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3)主要仪器
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血糖仪:Sure Step Plus System,Johnson Company;酶
标仪:美国Bio-Rad公司;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仪器总厂;超低温冷冻冰箱,美国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电子分析天平,BS124S,德国Startorius公司;超纯水机,
Mill-Q Ⅱ,Milipore,Bedford,MA,USA;大鼠代谢笼,苏州市冯氏实验动物设备有限公司;
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3.试验方法
3.1模型建立和药物干预
大鼠饲养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级屏障动物实验室。动物日常护理
及实验条件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标准》。
普通维持料适应饲养大鼠3~5天,禁食3~4小时,取尾血,测定空腹即给葡萄糖前
(0小时)血糖值,给2.5g/kgBW葡萄糖后测定0.5、2小时血糖值,作为该批次动物基础值。
模型建立:以0、0.5小时血糖水平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3个样品组
(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2个单剂组(洋葱油单剂组和葡萄籽油单剂组),每组15
只。各组给予维持料饲养1周后,模型对照组、3个样品组和2个单剂组更换高热能饲料,喂饲
2周后,模型对照组、3个样品组和2个单剂组在高热能饲料基础上分别给予地塞米松0.8mg/
kgBW腹腔注射(0.008%地塞米松注射量1ml/100g体重),每日1次,连续10天。
预防性给药: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3个样品组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的降血糖组
合物,给药剂量依次为330.0mg/kg.d、165.0mg/kg.d、82.5mg/kg.d,茴香油和葡萄籽油单剂
量组给药剂量均为165.0mg/kg,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42天。
3.2样本收集及指标检测
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血样):实验结束后,各组动物禁食3~4小时,尾静脉取血用于
测定空腹血糖,15~20分钟后各组经口给予葡萄糖2.5g/kgBW,分别于0.5h和2h时尾静脉取
血,用于测定糖耐量。
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脂、HbAlc水平(血样):糖耐量试验完成后,眼眶静脉取血,
分离血清于-80℃冰箱保存。
肝糖元、肌糖元、胰岛B细胞细胞凋亡率(组织):糖耐量试验完成后,迅速取出肝脏
和胰脏,肝脏用0.15MKCI-EDTA溶液洗后-80℃保存,流式细胞仪检测胰岛B细胞细胞凋亡
率。
采用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生化指标,结果以mean±SD表示,采用SPSS统计软件
(12.0),对结果进行ANOVA分析。
4.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各组大鼠生化指标水平变化见表1~表3。
表1不同组别大鼠糖耐量比较
注:#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5,##表示p<0.01;*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05,**表示p
<0.05;△表示与茴香油单剂量组比较p<0.05,△△表示p<0.01;▲表示与葡萄籽油单剂量组比
较p<0.05,▲▲表示p<0.01。
表1试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和糖负荷0.5、2.0h后较正常组比较,
与同时间点正常饮食组大鼠血糖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模型组葡
萄糖曲线下面积相对比正常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观察空腹血糖,低、中、高剂量组和单剂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降低,但空腹血糖和
糖负荷0.5h、2.0h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剂量组
与模型组比较,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均有所降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和糖负荷
0.5、2.0h后与茴香油单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葡萄籽油单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p<0.05)。茴香油和葡萄籽油组合物给药组效果优于单剂组。
表2不同组别大鼠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HbAlc比较
注:#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5,##表示p<0.01;*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05,**表示p
<0.05;△表示与茴香油单剂量组比较p<0.05,△△表示p<0.01;▲表示与葡萄籽油单剂量组比
较p<0.05,▲▲表示p<0.01。
表2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HbAlc与空白组比较均具有
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造模成功。
各样品组大鼠的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HbAlc与模型组比较,各指标均有改
善,低、中、高剂量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组的胆固醇、甘油三酯、
胰岛素、HbAlc与茴香油单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葡萄籽油单剂比较有显著性意
义(p<0.05)。茴香油和葡萄籽油组合物给药组效果优于单剂组。
表3不同组别大鼠肝糖原、肌糖原、胰岛β细胞凋亡率的比较
组别
例数
肌糖原(mg/g)
肝糖原(mg/g)
胰岛β细胞凋亡率
空白组
15
1.002±0.168
14.928±1.048
1.12±0.12
模型组
15
0.618±0.106##
7.881±0.437##
8.65±0.11##
低剂量组
15
0.851±0.082*
12.967±0.468*△▲
2.06±1.75*△▲
中剂量组
15
0.893±0.067*△▲
13.321±0.191*△▲
1.45±0.16*△▲
高剂量组
15
0.910±0.048*△▲
13.590±0.580*△▲
1.29±0.19*△▲
茴香油单剂
15
0.830±0.102*
12.289±0.203*
2.39±0.02*
葡萄籽油单
15
0.824±0.072*
11.658±1.408*
2.40±0.13*
注:#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5,##表示p<0.01;*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05,**表示p
<0.05;△表示与茴香油单剂量组比较p<0.05,△△表示p<0.01;▲表示与葡萄籽油单剂量组比
较p<0.05,▲▲表示p<0.01。
表3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糖原、肌糖原、胰岛细胞凋亡数量与空白组比较均有
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造模成功。
各样品组大鼠肌糖原、肝糖原均有明显增加,胰岛β细胞凋亡率均有下降,与模型
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中、高剂量组的肝糖原、肌糖原、胰岛细胞凋亡数量与
茴香油单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葡萄籽油单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茴
香油和葡萄籽油组合物给药组效果优于单剂组。
5.实验小结
(1)针对地塞米松引起的高血糖模型大鼠,茴香油与葡萄籽油组合物各剂量组均
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2)中、高剂量组对糖脂代谢紊乱大鼠的辅助降血糖效果更好,组间比较无显著性
差异。
实施例7 降血糖组合物具有降血糖功能的药效实验
参照实施例6的动物实验方法,分别用实施例1、2、4、5的降血糖组合物替代实施例
3的降血糖组合物进行实验。
样品组给药剂量均为165.0mg/kg.d。
实验结束后,各组大鼠生化指标水平变化见表4~表6。
表4不同比例组合物大鼠糖耐量比较
注:#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5,##表示p<0.01;*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05,**表示p
<0.05;△表示与茴香油单剂量组比较p<0.05,△△表示p<0.01;▲表示与葡萄籽油单剂量组比
较p<0.05,▲▲表示p<0.01。
表4结果显示,观察空腹血糖,各样品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糖负荷0.5h和2h后,各样品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各
样品曲线下面积,样品组与模型组均有所下降。实施例1、2、4、5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和糖负荷
0.5、2.0h后与茴香油单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葡萄籽油单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p<0.05)。茴香油和葡萄籽油组合物给药组效果优于单剂组。
表5不同组别大鼠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HbAlc比较
注:#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5,##表示p<0.01;*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05,**表示p
<0.05;△表示与茴香油单剂量组比较p<0.05,△△表示p<0.01;▲表示与葡萄籽油单剂量组比
较p<0.05,▲▲表示p<0.01。
表5结果显示:各样品组大鼠的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HbAlc与模型组比较,差
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实施例组大鼠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HbAlc与茴香油单
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葡萄籽油单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6不同组别大鼠肝糖原、肌糖原、胰岛β细胞凋亡率的比较
注:剂#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5,##表示p<0.01;*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05,**表
示p<0.05;△表示与茴香油单剂量组比较p<0.05,△△表示p<0.01;▲表示与葡萄籽油单剂量组
比较p<0.05,▲▲表示p<0.01。
表6结果提示,各样品组大鼠肝糖原、肌糖原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各样品组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率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实
施例组大鼠肝糖原、肌糖原、胰岛β细胞凋亡率与茴香油单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与葡萄籽油单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结果表明不同配比茴香油和葡萄籽油组合物均表现出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