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光导的二氧化钛催化涂层或器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钛涂层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微光导的二氧化钛催化涂
层或器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催化材料是指通过该材料、在光的作用下发生的光化学反应所需的一类半导体
催化剂材料,世界上能作为光催化材料的有很多,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二氧化
锆、硫化镉等多种氧化物硫化物半导体,其中二氧化钛因其氧化能力强,化学性质稳定无
毒,成为世界上最当红的纳米光触媒材料。现有的二氧化钛的制备一般选用气相氧化法:用
干燥的氧气在923K-1023K进行气相氧化或硫酸法:首先用磨细的钛铁矿和硫酸,浓度≥
80%,温度343K-353K,在不断通入空气并且搅拌的条件下反应,制得可溶性硫酸盐。
传统的催化涂层仅为100nm~100微米,涂层薄,紫外光只能辐射催化剂表面催化
材料,紫外光仅可以穿透材料厚度100nm表面以下不能得到光的激活而失能,有效利用率
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把紫外光传到到内层,使污染元贯穿通过催化板,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光导的二氧化钛催化涂层或器件制备方法,解决把紫外光传到到内
层,使污染元贯穿通过催化板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微光导的二氧化钛催化涂层或器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二
氧化钛溶胶;步骤2:制备光导玻璃纤维浆料溶液,首先准备浓度在1%~30%之间的稀硫
酸,并与双氧水按照1%~5%之间等体积混合,制备成混合液;步骤3:制备光导玻璃纤维浆
料原料:首先将玻璃短切丝和石英短切丝,然后与玻璃纤维、石英纤维、玻璃棉和石英棉混
合;步骤4:将步骤3中的混合纤维原料投入步骤2中的混合液,侵泡,打浆,离心脱水后得到
含水20%的改性光导纤维;步骤5:将二氧化钛溶胶和改性光导纤维搅拌均匀,打浆,加入发
泡剂,得到溶液;步骤6:将步骤5中的溶液喷涂于基材上,60~80℃烘干,在100~800℃煅
烧,得到多孔催化涂层;步骤7:将步骤5中的溶液倒入模具,减压干燥,高温煅烧,得到多孔
的光导催化板。传统的催化涂层仅为100nm~100微米,涂层薄,紫外光只能辐射催化剂表面
催化材料,紫外光仅可以穿透材料厚度100nm表面以下不能得到光的激活而失能。有效利用
率低。本发明利用光导纤维的作用,把紫外光传到到内层,特别是本发明得到的光催化板,
使污染元贯穿通过催化板,使污染物和催化材料接触的几率和催化几率大幅提高,效率大
幅提高,把催化剂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500%,设备体积利用率提高300~500%。
所述步骤3中的发泡剂包括硫酸铵。纯品为无色透明斜方晶系结晶,水溶液呈酸
性。不溶于醇、丙酮和氨。有吸湿性,吸湿后固结成块。加热到513℃以上完全分解成氨气、氮
气、二氧化硫及水。与碱类作用则放出氨气。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也可以使
蛋白质发生盐析,发泡剂首选。
所述步骤6中,烘干方式采用加压烘干;锻造温度采用400~500℃,在这个温度区
间内,效果最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微光导的二氧化钛催化涂层或器件制备方法,具有光导的维玻璃纤
维,可以引导紫外光到达催化剂内层,提高空间和二氧化钛催化效率;
2、本发明一种微光导的二氧化钛催化涂层或器件制备方法,具有多孔结构,可也
使污染气体贯穿通过,有利于污染物和接触,把催化剂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500%;
3、本发明一种微光导的二氧化钛催化涂层或器件制备方法,二氧化钛自支撑成膜
或器件,使二氧化钛和基材从18~20%提高到70%~90%,设备体积利用效率提高300~
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
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
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微光导的二氧化钛催化涂层或器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
制备二氧化钛溶胶;步骤2:制备光导玻璃纤维浆料溶液,首先准备浓度在12%之间的稀硫
酸,并与双氧水按照3%之间等体积混合,制备成混合液;步骤3:制备光导玻璃纤维浆料原
料:首先将玻璃短切丝和石英短切丝,然后与玻璃纤维、石英纤维、玻璃棉和石英棉混合;步
骤4:将步骤3中的混合纤维原料投入步骤2中的混合液,侵泡,打浆,离心脱水后得到含水
20%的改性光导纤维;步骤5:将二氧化钛溶胶和改性光导纤维搅拌均匀,打浆,加入发泡
剂,得到溶液;步骤6:将步骤5中的溶液喷涂于基材上,60~80℃烘干,在100~800℃煅烧,
得到多孔催化涂层;步骤7:将步骤5中的溶液倒入模具,减压干燥,高温煅烧,得到多孔的光
导催化板。所述步骤3中的发泡剂采用碳酸氢铵。所述步骤6中,烘干方式采用加压烘干;锻
造温度采用800℃。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步骤3中的发泡剂采用硫酸铵;所述步骤6中的锻造温度采用450℃。
由最终结果测试可得,实施例2中得出的涂层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
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
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