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具燃烧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烧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灶具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有大气式灶具燃烧器的一次空气系数一般为0.4-0.7,预混的空气达不到完全
燃烧器需要的空气量,加上各种因素,需要一定的二次空气系数补充,并且,为了降低CO的
排放,二次空气系数补充应尽可能的充分。目前,灶具燃烧器补充空气的方式多种多样,一
般有侧进气和下进气的方式,侧进风的方式即在混气室的侧部开侧向进风口,外部空气通
过该侧向进风口进行二次空气补充,下进气的方式即在基座底座开下进风口,灶具下方的
空气通过该下进风口进行二次空气补充。其中,虽然下进风的方式具有进气阻力小,进气量
大的优点,但是,现有下进气的燃烧器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存在难清洁的问题,因为溢
液容易直接流到灶具的内部,甚至橱柜内部,使灶具和橱柜不易清洁,且灶具内部存有溢液
后留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由于下进气的燃烧器开孔都比较大,二次空气直接进入内环
和外环通道,空气补充不精确,二次空气过量反而会导致效率下降。综上所述,有待对现有
灶具燃烧器的下进风结构作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下进风的二次空
气补充效果好的灶具燃烧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灶具燃烧器,包括基座、混气
室、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所述混气室设于基座上方并具有环形通道,所述内环火盖和外环
火盖设于混气室上方并分别位于所述环形通道的内、外两侧,所述基座的底部具有与所述
环形通道相连通的纵向二次空气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上部盖设
在所述外环火盖上并与外环火盖之间留有外环进气间隙,所述分流板的下部形成伸入所述
环形通道内并将环形通道分隔成外侧通道和内侧通道的二次空气分流部,所述纵向二次空
气孔通过外侧通道与外环进气间隙相连通而构成外环二次空气通道,所述二次空气分流部
与内环火盖之间留有内环进气间隙,所述纵向二次空气孔通过内侧通道与内环进气间隙相
连通而构成内环二次空气通道。
二次空气分流部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的二次空气分流部包括环形外壁、
环形内壁和设于环形外壁与环形内壁之间的底板,所述环形外壁与环形通道的外侧壁之间
形成所述的外侧通道,所述环形内壁与环形通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的内侧通道。采用
上述结构后,分流板的底部可以形成一个凹形的承液区,可以承接一部分的溢液和杂质。
为了对分流后的内环二次空气起到更好地导向作用,所述环形内壁具有自下而上
斜向内延伸的倾斜壁和自倾斜壁的顶部竖直向上延伸的竖直壁,所述竖直壁与所述内环火
盖的外侧壁之间留有所述的内环进气间隙。通过倾斜壁的导向后,内环二次空气可以更集
中地补充到内环火上,补充效果更好。
为了使外环二次空气补充效果更好,所述分流板的上部自所述环形外壁的顶部向
上延伸呈喇叭口部,所述喇叭口部的形状与所述外环火盖上表面的形状相适配,并且,所述
喇叭口部与外环火盖之间形成所述的外环进气间隙。
为了防止溢液流到外环火盖上,所述喇叭口部的外侧部具有向外周水平延伸的环
形凸缘,并且,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外环火盖的外径。
为了便于安装和定位分流板,在所述外环火盖的上表面上成型有限位槽,在所述
环形凸缘的底部成型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凸块。
为了对分流板更好地定位,所述限位槽至少有三个并沿着外环火盖的周向间隔均
匀分布,对应地,所述限位凸块至少有三个并在沿着所述环形凸缘的圆向间隔均匀分布。
为了使内环二次空气补充效果更好,在所述混气室的侧部开有与所述环形通道相
连通的径向二次空气孔,在所述分流板的环形外壁上开有与径向二次空气孔相对应的通
孔,所述通孔与对应的径向二次空气孔径向贯通。这样,二次空气通过径向二次空气孔和通
孔可以补充到内环火,使内环火燃烧更为充分,并且,通孔与径向二次空气孔径向连通后,
还可以向外导流一部分的溢液,利于保持燃烧器内部的清洁。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径向二次空气孔至少有三个并沿着所述混气室的周向间隔均
匀分布,对应地,所述的通孔至少有三个并沿着所述环形外壁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灶具燃烧器通过设置分流板后,将混气室
的环形通道分隔成外侧通道和内侧通道,基座上的纵向二次空气孔通过外侧通道与外环进
气间隙相连通而构成外环二次空气通道,纵向二次空气孔通过内侧通道与内环进气间隙相
连通而构成内环二次空气通道,使得纵向二次空气孔内的二次空气分流后一部分补充到内
环火,另一部分补充到外环火,二次空气补充效果好,使得燃烧器燃烧更为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灶具燃烧器包括基座1、混气室2、内环火盖3、外环
火盖4和分流板5。其中,基座1、混气室2、内环火盖3和外环火盖4结构与现有燃烧器相同,其
具体结构如下:基座1的底部具有与环形通道21相连通的纵向二次空气孔11,混气室2设于
基座1上方并具有环形通道21,在混气室2的侧部开有与环形通道21相连通的径向二次空气
孔22,径向二次空气孔22有四个并沿着混气室2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内环火盖3和外环火
盖4设于混气室2上方并分别位于环形通道21的内、外两侧。
分流板5用来对纵向二次空气孔11补充的二次空气进行分流。具体地,分流板5的
上部盖设在外环火盖4上并与外环火盖之间留有外环进气间隙6,分流板5的下部形成伸入
环形通道21内的二次空气分流部51,该二次空气分流部51将环形通道21分隔成外侧通道
211和内侧通道212;纵向二次空气孔11通过外侧通道211与外环进气间隙6相连通而构成外
环二次空气通道,二次空气分流部51与内环火盖3之间留有内环进气间隙7,纵向二次空气
孔11通过内侧通道212与内环进气间隙7相连通而构成内环二次空气通道。
本实施例中的分流板5的二次空气分流部51包括环形外壁511、环形内壁512和设
于环形外壁与环形内壁之间的底板513,其中,环形外壁511与环形通道21的外侧壁之间形
成外侧通道211,环形内壁512与环形通道2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内侧通道212。并且,环形外
壁511、环形内壁512和底板513共同在分流板的底部可以形成一个凹形的承液区,燃烧器工
作时,该承液区可以承接一部分的溢液和杂质,对避免溢液和杂质流入灶具和橱柜内部有
一定作用。
另外,二次空气分流部51的环形内壁512具有自下而上斜向内延伸的倾斜壁5121
和自倾斜壁的顶部竖直向上延伸的竖直壁5122,竖直壁5122与内环火盖3的外侧壁之间留
有内环进气间隙7。倾斜壁5121可以对二次空气起导向作用,使内环二次空气可以更集中地
补充到内环火上,补充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的分流板5的上部自环形外壁511的顶部向上延伸呈喇叭口部52。该喇
叭口部52的形状与外环火盖4上表面的形状相适配,并且,喇叭口部52与外环火盖4之间形
成外环进气间隙6。喇叭口部52可以对二次空气起导向作用,使外环二次空气可以更集中地
补充到外环火上,补充效果更好。另外,为了防止溢液流到外环火盖4上,喇叭口部52的外侧
部具有向外周水平延伸的环形凸缘521,并且,环形凸缘521的外径大于外环火盖4的外径。
并且,为了对分流板5进行限位,本实施例中,在外环火盖4的上表面上成型有限位槽41,限
位槽41有四个并沿着外环火盖4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在环形凸缘521的底部成型有与限位
槽41相配合的限位凸块522,限位凸块522有四个并在沿着环形凸缘521的圆向间隔均匀分
布。安装分流板5时,将限位凸块522卡入限位槽41即可,安装非常方便。
本实施例的燃烧器采用下进风与侧进风相结合,即除了基座1上的纵向二次空气
孔11外,在混气室2的侧部开有四个沿着混气室2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径向二次空气孔22,
径向二次空气孔22与环形通道21相连通。在分流板5的环形外壁511上开有四个并沿着环形
外壁511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的通孔,且通孔53与对应的径向二次空气孔22径向贯通。这
样,二次空气还可以通过径向二次空气孔22进行侧向进气,并通过分流板5的通孔53补充到
内环火,使内环火燃烧更为充分,并且,通孔53与径向二次空气孔22径向连通后,还可以向
外导流一部分的溢液,利于保持燃烧器内部的清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改型或改进,这些均被视为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