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易开底,更具体但不是唯一的,是涉及这种类型的易开金属罐底,其用于与一金属罐体连接,并有一用一板封闭的分配口,一拉片或环固定在底上,当将拉片拉起时,能使凹痕破裂,以致能打开该板、而能得到罐中的制品。 这样的罐底是已知的,例如在GB-A-1540229中,其中,在打开之后,板保持附着在罐上,通过拉起拉片使拉片前部与板接合,并使板沿凹痕线断裂而使罐底容易打开。
GB-A1540229和其他已知的罐底凹痕线的深度是可变的,典型地,先有技术的罐底在凹痕线有一硬点或“暂停点”,以使罐可分两个阶段打开。这个暂停点通过凹痕线深度的逐渐变化而达到。一个第一阶段允许沿一深的凹痕线撕开而通气,其有一低的凹痕残余,使罐内的压力与外部压力相等,然后凹痕线变得更浅,带有一更大的凹痕残余,使开口在第一阶段不打开,但在一第二阶段必须打开。
具有一暂停点或硬点的罐底在制造和使用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可变深度凹痕线的制品要求有严密公差的工具,并缩短了工具寿命,另外,当通过沿凹痕线较深部分-在该处要撕开的金属较少-撕开凹痕线而使罐通气时,根据罐中是正压还是负压,制品可能喷出,或可能将污物吸入。
当使用一拉片在易开底的板上施加一压力时,这一压力使其沿凹痕打开,一个问题是满意地控制底的打开。已发现,当罐中为一正压时,既为一超压时,就存在底可能以一突然并且有时是猛烈的方式从罐上爆裂开的危险。相反,在为一负压和情况下,例如部分或全部真空情况下,在底被穿破的片刻,就存在底可能猛然凹入或向内破裂地危险。在每一种情况下,都可能对消费者带来问题,例如,制品的损失,飞溅,甚至有伤害的危险。
根据FR-B-1590786,在环柄下制有一通气凹痕,处于将环柄固定于底的铆钉的附近,这一系统在理论上是这样设计的;当一个人向上拉环时,通气凹痕先于主凹痕打开,在罐完全打开之前允许在罐内通气。特别是,为了实现通气凹痕的打开,环处于主凹痕的附近,这在大量的情况下导致了主凹痕先于通气凹痕打开,而使整个系统失效。毫无疑问,这种设计的高失效率的原因之一是难于控制通气切痕的阻力,这是因为切痕是在环固定点的边缘成形,在该处,铆钉成形时,受到应力的金属特性是不确定的。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罐底,其中,即使在封闭的罐中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不同,其打开也可被控制,同时保持打开的便利性,这可以用例如一马蹄形环拉片实现。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易开底,包括一主板,其形成有一个由一第一凹痕线限定的分配口;一封闭板,用于封闭分配口,其由第一凹痕线绕一主部分并由一可弯区域绕一其余部分连接于主板;和一拉片,其连接于主板,并有一覆盖封闭板的伸出部,和一用于将拉片从主板上拉起的后部。其中,封闭板或拉片的每一个或两个上包括一突起,用于与另一个接合,并且封闭板有一与突起相关的第二凹痕线,由此,拉起拉片将最先使第二凹痕线破裂。
最好,第二或通气凹痕线至少部分位于拉片伸出部下面,第二凹痕线可与第一或主凹痕线偏离,以防止撕裂,并保证通气凹痕不会扩展到主凹痕。于是,在拉片下发生最先的破裂并使容器内和大气通气使压力相等。于是,防止了容器内制品溅出容器或吸入污物,因为可使用恒定的凹痕残余厚度,并避免了低凹痕残余,所以使封闭板爆裂的内部压力也大大增加,高于容器破裂压力。
突起通常沿拉片和板的公共纵轴定位,但另一方面也可与轴线偏置,或者,如果具有多于一个突起,它们可相对于轴线对称地定位。
拉片可连接于主板大致中心,开口可从中心向主板外缘延伸。于是,后部将从中心向主板边缘一个相对点延伸。最好,拉片延伸穿过可弯区域。
最好,第一凹痕线的深度是均匀的,但深度也可是可变化的,以改善拉掉的封闭板的便利性。
一般说,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最好是饮料易开底,其可包括一作为拉片的环拉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易开底,包括一主板,用于封闭一分配口,并通过一第一凹痕线连接于底的外部;一连接于主板的拉片,其有一伸出部,覆盖至少主板突起的一部分,和一后部,用于将拉手抬离主板,和使伸出部与突起接合;第一与突起相关的第二凹痕线,由此,沿第二凹痕线发生主板的初始断裂。
最好,第二或通气凹痕线部分位于拉片下。第一或主凹痕线通常是均匀深度的,该实施例最好特别是用于食物罐。拉片例如可以是一拉环。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有两个突起位于拉片伸出部之下。各突起有一相关的凹痕线,其可以是波纹状的以防止撕裂。
在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易开底,包括一用于封闭一分配口的主板,其通过一第一凹痕线连接于底的外部;一连接于主板的拉片,有一覆盖主板上第二凹痕线的前端,和一后部,用于将拉片抬离主板,并使前端在第一凹痕线附近与主板接合,以使第一凹痕线破裂;其中,拉片和/或主板至少部分位于拉片下的一个部分被成形,以致前端邻近第一凹痕线离主板有一第一距离,拉片邻近第二凹痕线的部分比前端离主板更近,由此,沿第二凹痕线主板发生最先破裂。
最好,该外形在拉片或主板的一或两者之上包括一突起,该突起可采用任何形式。该布置有这样的优点;由拉片传递的力先施加在第二,或通气凹痕线上,或在其附近,于是,在前端开始作用于主板上第一主凹痕线附近之前,保证通气凹痕线打开。于是,这种布置保证在主凹痕开始破裂之前,容器中的压力返回至大气压力。
下面参照附图,通过举例方式描述易开底的最佳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易开底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处于拉片安装之前;
图2是图1中沿Ⅱ-Ⅱ线的剖面,拉片已装上;
图3也是图2的剖面,拉片被抬高至通气位置;
图4也是图2的剖面,拉片被抬高至打开位置;
图5a是图1的区域V的放大平面图;
图5b是凹痕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5c是凹痕残余的曲线图;
图6是易开底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7是图6的底,处于装上拉片之前;
图8是图6的底沿Ⅷ-Ⅷ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9是易开底的第三实施例平面图;
图10是图9的底,处于装上拉片之前;
图11是图9沿Ⅺ-Ⅺ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12是图9和11拉片底侧透视图;
图13是拉片另一形式的底侧透视图;
图14是图13中拉片的顶侧透视图;
图15是易开底第四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6是图17底的平面图,处于装上拉片之前;
图17是图16沿ⅩⅦ-ⅩⅦ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18是易开底第五实施例平面图,处于装上拉片之前;
图19是图18实施例的平面图,拉片已装上;
图20是图18的底沿ⅩⅩ-ⅩⅩ线的放大剖面图。
在图1中,一易开底,典型地是一饮料罐底,具有一由外部20围绕的主板10。一分配口由一可操作封闭板30封闭,封闭板通过一可弯区域40和一主凹痕线50与主板相连、一由虚线表示的拉片60在70处连接在主板上,拉片60的一伸出部65覆盖封闭板30的一部分。
一突起80布置在封闭板30上,其部分位于拉片60下面,其相关的通气凹痕线90全部由伸出部65复盖,处于拉片60下的突起80和其相关的通气凹痕90的位置清楚地示于图2,在一饮料罐中,饮料可能是加压的,以致压力施加在罐底上,如箭头所示。
图3显示了拉片处于其通气位置,拉片60的伸出部分65支靠在突起80上。罐底已沿通气凹痕90破裂,允许气体通过伸出部65下面的通气口95从罐中释放。进一步抬起拉片,使其处于如图4所示的打开位置。施加在封闭板30上超出使罐通气所需的力使主凹痕线50逐渐破裂,如图中55处所示,直至封闭板30仅通过可弯区域40连接在主板10上。于是,通过形成的开口可从罐中分配饮料或其他制品。
在图5a中,主凹痕线50的深度是均匀的。实际深度根据所用材料将是变化的,但对于例如0.245mm厚的铝罐底一般是大约0.11mm(4.5thou)。在以前的铝罐底中,残余凹痕(图5b中的R)从A处的0.11mm(4.5thou)变化至在B处用于通气的大约0.15mm(6thou)的一个暂停点,至在C处的0.095mm(3.75thon),由于从由作用在封闭板50的伸出部65形成的支点的距离,在C处用于使凹痕破裂的力更大。图5c中示出了本发明和先有技术底壁残余深度的分布图。
已令人惊奇地发现,使用凹痕残余少于主凹痕线50的分离的通气凹痕线90能使凹痕线50为一恒定深度。这就大大减少了工具成本,并避免了要求一个凹痕线改变深度的暂停点。于是,要求允许一个更宽的制造公差范围。
也已发现,一个恒定深度的凹痕线50能减少凹痕残余,这就减轻了开启负载。然而,主凹痕线50的凹痕残余要大于通气凹痕线90的凹痕残余,这一点是重要的,以使能沿通气凹痕线90先进行通气。
现在参见图6至8,其中显示了一易开型食品罐的“全开口”底100。在该实施例中,一主凹痕线150跨接罐底周边。底的边缘-在这里是圆的-有一接缝卷边110,用于将底固定到罐体上。这里没有示出罐体,但其具有相应的形状和尺寸。为了使其不靠其他工具的帮助而容易打开,罐底包括一绕底周边的主凹痕线150,其是圆的并在卷边110附近与卷边同心,还包括一环拉片160,在该实施例中,显然没有如上面图1至4中饮料罐底那样的可弯区域,而是主凹痕150使罐能完全打开。
拉片160-是已知的普通形式-具有一前端165,拉片通过一铆钉固定于底的主板130。拉片以这种方法被固定,以使前端165能作用于主板130上的主凹痕150附近,以进行凹痕的最初开启。通过主板130的冲压件171形成一铆钉头170。冲压件与拉片上的孔162接合并形成一个桩。拉片160也包括一马蹄部分161,其以已知方式环绕铆钉头,以便于在开启的片刻拉环离开主板作90°转动。另一个凹痕线190或通气凹痕形成于主板上位于拉片之下。
底的拉片160和/或主板130被成形,以使前端165对着凹痕150,离主板有一距离e被定位。拉片在通气凹痕190附近的一另一部分比其前端更靠近主板,并甚至可以与主板相接触。如图8所示,这结构能由主板130上几乎能接触拉环内侧面的突起180的形状实现。
在图6至8的例子中,罐底有一单一通气凹痕190,其相对于拉片对称轴横向布置(与图8截面一致)。通气凹痕离拉片固定点,既离冲压件171为一预定距离。通过对通气凹痕提供一离冲压件-也是离冷锻铆钉170的较远距离,可使通气凹痕保持在这样一个位置,使其金属在铆钉成形时不变形。于是,这个位置保证了在固定拉片时通气凹痕的特性不改变。
形成于主板130上的突起180位于板面上大致为圆形,并有一圆形轮廓。另一方面,通气凹痕自一弧形部分,其接近于突起边缘(看图7)。为了使拉环能固定而与凸起部不相干涉,拉片有两个不同深度的圆盘,其同心于将拉片固定于主板上的点,既同心于形成铆钉的孔162。突起180位于较浅的外盘163下,而铆钉装在较深的内盘164中心。
当将拉环抬起时,由于突起180而使通气凹痕190被首先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前端离开主板有一距离e,至凹痕不承受任何压力,所以,这一结构保证了通气凹痕先于主凹痕破裂,以使主凹痕破裂之前,罐内压力是处于大气压力。
在图9至12中,与图6至8中相同的部件给予相同标号,并不再进行描述。在本实施例中,突起形成于环拉片160上。如上所述,拉片包括两个有两不同深度的同心圆盘163,164,而突起形成于较浅的外盘上。突起181在通气凹痕190附近几乎接触底的主板130。
在该例中,在环拉片160的外盘上形成有两个另外的突起182。这两个突起与突起181成120℃布置,能使拉片能更好地靠着主板而被贴合,于是,便于铆钉在主板上成形。
图13和14示出了环拉片的另一实施例,其中拉片仅有一单一圆盘165,凸起部是一平行于拉片对称轴延伸的杆166。小杆通常由单一圆盘165底部所限定,并有两个圆盘段167,其在杆165两侧成90°的节段延伸。当拉片固定于易开底主板上时,拉片通过圆盘底部未被压下的所有部分贴在板上,杆166在板与通气凹痕190之间延伸的整个径向距离上与壁接触。
在图15至17的实施例中,在易开底主板上具有两个突起和两上相关的通气凹痕。两个突起位于环拉片对称轴两侧,对着拉片的外卷边(看图15)。如前面的实施例一样,前端离底的主板有一距离,当将拉片从主板上抬起时,两个通气凹痕先于主切痕而破裂,当拉片的下卷边接触两突起时,拉片的抬升在两突起上施加一个向下的力,如图7中实施例一样,各通气凹痕有一靠近其相关突起的弧形部分。
在该实施例中,拉片中心仅有一固定铆钉的单一圆盘。
图18至20包括一与图15至17相似的实施例,其中,本发明应用于一个全开口的底,例如通常用于封闭食用罐的底。在该例中,如同图6到17的其他实施例的全开口底,整个主板形成封闭部130,凹痕线150连续地环绕由外部120围绕的封闭部。于是,容器底完全打开,既是一跨接易开底外部120的全开口。食物罐常被充以热的食品,并被封闭,以致在冷却时形成一大的真空,这在通气时能引起底向内爆裂。在图6到20的实施例中,在全开口主凹痕打开之前打开一或多个通气凹痕,就克服了这一问题。
在图18至20中,两个突起180从凹痕线150缩进,位于拉片或拉环160边缘下面。拉片通常通过一铆钉在170处连接于封闭部130。通常使用两个突起来平衡开启所要求的力。波状的凹痕线190部分地位于拉环160之下,并与凹痕150偏离,以防止其被撕裂或扩展至凹痕150。其位置与饮料罐相比不太重要,这是因为在食物罐中有一真空,它能导致外部物质-例如灰尘-进入罐中,而不会使食品喷出来。所以,其在拉片下的通气不象饮料罐那样重要,饮料罐如不通气,饮料就会喷溅使用者。显然,通气凹痕在拉片下的位置是最佳的,然而,可以是任何在罐中有正压(即过压)危险的位置,这对于饮料罐和食品罐是都可能存在的。
突起180同心于凹痕线150处于相同的中心半径上,并围绕拉片160的纵轴对称。使一或两个相关的凹痕线190破裂,以前面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进行通气。如所述实施例一样,在主凹痕线150破裂之前进行通气。当将拉片进一步抬起时凹痕线150才破裂。通过环拉片160的伸出部或前端165的压力使凹痕线150破裂。
可以理解,上面仅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作了描述,但可进行变化而不脱离后面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