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织物在进行熨烫时所采用的液态熨烫剂及其制备方法。 目前,人们穿着的衣服等织物都是由棉、毛、麻等纤维制成纱,再制成织物做成衣服。衣服在穿着的过程中常常损坏变形,在洗涤后,要用很多精力将其熨平,以便保持其原来的外观。人们在熨烫过程中,先要在被熨烫的衣服或织物上喷上水,然后再用熨斗反复的熨烫,以便达到熨平的目的。这种熨烫衣服的方法,其保持原来的外观不持久。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衣服或织物易于熨平,熨平后的外观更好,且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熨烫剂及其制备方法。
在国内外市场上及资料上均未发现同类产品,经查询专利文献,只有美国人1990年在中国申请了“使衣服易于熨平且熨平后外观更好的硅氧烷凝胶”发明专利,专利的公开号是CN1059001A,这种凝胶是溶在洗涤液或漂洗液中进行上浆的整理剂,与本发明无共同之处。因为本制剂系纤维素系列产品之一,是经雾化后附着在织物表面而且直接进行熨烫的一种整理剂。
雾化附着熨烫剂适用于各种织物在洗涤后熨烫使用,如:丝织品,纱绸、毛呢、棉织物、化纤及各种混纺制品。它是雾化后附着在织物表面,利用外界温度80℃~275℃熨烫作用下,在几秒钟使其渗透于织物内,而在纤维表面形成保护层,随着水分子受热蒸发,熨烫剂内的其它成份也都随着羧甲基纤维钠,苯甲酸的固化而固化在纤维上,达到如上所述的挺括、清香、防腐、防蛀、增加鲜艳度的目的。该熨烫剂无色、无味、无毒、对人体无刺激性。
本发明由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苯甲酸(其纯度90~99%,熔点121℃~123℃),医用酒精(95°),蒸溜水,莹光增白剂(YBL)、香料配制而成。该制剂的组份,按重量比:
羧甲酸纤维素钠 15-30
苯甲酸 7-11
蒸溜水 1200-2000
酒精 25-30
莹光增白剂 1-3
香料 0.1-0.6
雾化熨烫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1、将蒸溜水与羧甲基纤素钠(CMC)按重量比1200~2000∶15~30调解溶开同时搅拌加温30-70°经不少于24小时稳定,用100~120目纱网过滤,清除溶解后杂质,灌入调料筒内。再将95°医用酒精、苯甲酸、莹光增白剂按重量比:(25-30∶7-10∶1-3)溶解后灌入调料筒搅拌30分钟后,取样,试验能否达到粘稠度500-1000厘泊,合格后分装即可。
2、检验标准(a)PH值7-8;(b)粘稠度500-1000(厘泊)。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使用广泛,易掌握,解决了传统的熨烫方法之不足,提高了人们对熨烫的意识。
2、由于该制剂在熨烫过程中,渗入到织物内部,在纤维周围形成了保护层,提高了手感度,起到延长服装使用期限作用,减少灰尘在织物表面附着量。
3、由于它易掌握,使用方便、广泛,对于生产厂家来讲,该产品一定能够给企业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雾化附着熨烫剂的使用方法:
衣物干洗或湿洗干燥后,置于熨架上,将熨烫剂喷附在衣物表面,上敷熨烫垫布,将熨烫温度调至被熨织物所须地温度,在80℃~275℃之间任意熨烫,即可获得挺括、美观、护理、清香、且易存放之效果。
注:此剂不可放入喷气熨斗内使用,以防堵塞喷孔。
最佳实施例:
实施例1:
将基本原料羧甲基纤维素钠与蒸溜水按15kg∶1200kg加温50℃、搅拌24小时,用100目纱网过滤,然后将7kg苯甲酸、1kg莹光增白剂、0.6kg的香料,溶于25kg的医用(95°)酒精中。再将此溶液投入到上述经过过滤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与蒸溜水的混合液中,再次混合搅拌30分钟,调解完毕PH7-8;粘稠度为600-800厘泊。
实施例2:
将基本原料羧甲基纤维素钠与蒸溜水按30kg∶2000kg加温50℃、搅拌24小时,用120目纱网过滤,然后将11kg的苯甲酸、3kg莹光增白剂、0.6kg的香料、溶于30kg的医用(95°)酒精中。再将此溶液投入到上述经过过滤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与蒸溜水的混合液中,再次混合搅拌30分钟,调解完毕PH7-8;粘稠度700-1000厘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