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滤系统.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4174723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2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40039.X

申请日:

2015.07.24

公开号:

CN106693469A

公开日:

2017.05.2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1D 24/20申请日:20150724|||公开

IPC分类号:

B01D24/20; B01D24/46

主分类号:

B01D24/20

申请人:

国统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梁家源

地址:

中国台湾高雄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韩嫚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慢滤系统,其中包括:一调节池,可容纳水;多个慢滤装置,分别具有:一连通该调节池的慢滤池、一第一排水沟及一第二排水沟;及一滤过水池,设有多个分别与多个该慢滤装置连通的第四阀门;通过设置多个慢滤装置,可达到使各慢滤装置分开进行慢滤、重力反冲洗或重力正洗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慢滤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慢滤系统包括:
一调节池(1),其能容纳水;
多个慢滤装置(2),其分别具有:
一慢滤池(3),其设有一与该调节池(1)连通的第一阀门(31),该慢滤池
底部设有一高度低于该第一阀门(31)的复合过滤层(32);该复合过滤层(32)的
底部与至少一滤管(33)连通;
一第一排水沟(4),其设有一与该慢滤池(3)连通的第二阀门(41);多个
该慢滤装置(2)的第一排水沟(4)相互连通,至少一个该第一排水沟具有一对外的
排水口;及
一第二排水沟(5),其设有一与该第一排水沟(4)连通的第三阀门(51),
该第二排水沟连通该滤管(33);及
一滤过水池(6),其设有多个分别与多个该慢滤装置(2)的第二排水沟(5)连
通的第四阀门(6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滤系统(100),其特征在于,该慢滤池(3)内设有一
挡水结构(34);该挡水结构(34)设于该第一阀门(31)周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滤系统(100),其特征在于,该慢滤池(3)内设有一
均流水沟(35);该均流水沟(35)环绕在该慢滤池(3)内的侧壁上,且该均流水沟
位于该侧壁上的高度低于该第一阀门(31)的位置,该均流水沟具有一向上的开口
(351),该均流水沟能承接从第一阀门(31)流下的水,并使水分散进入该复合过滤
层(3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滤系统(100),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过滤层(32)的
底部设有曝气管(3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滤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慢滤系统具有一慢
滤手段;该慢滤手段包括如下步骤:S11:打开该第一阀门(31)及第四阀门(61),
并关闭该第二阀门(41)及第三阀门(51);S12:向该调节池(1)输入水;该调节
池(1)内的水依序经过该第一阀门(31)、慢滤池(3)、复合过滤层(32)、滤管(33)、
第二排水沟(5)及第四阀门(61),然后流入该滤过水池(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滤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慢滤系统具有一重
力反冲洗手段;该重力反冲洗手段包括如下步骤:S21:使该滤过水池(6)内具有预
定量的水,且该滤过水池内的水的水位高于该第二阀门(41);S22:打开该第二阀门
(41)及第四阀门(61),并关闭该第一阀门(31)及第三阀门(51);S23:该滤过
水池(6)内的水依序经过该第四阀门(61)、第二排水沟(5)、滤管(33)、复合过
滤层(32)、慢滤池(3)、第二阀门(41)及第一排水沟(4),然后从该第一排水沟
(4)的排水口流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滤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慢滤系统具有一重
力正洗手段;该重力正洗手段包括如下步骤:S31:使该慢滤池(3)内具有预定量的
水;S32:打开该第三阀门(51),并关闭该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41)及第四
阀门(61);S33:该慢滤池(3)内的水依序经过该复合过滤层(32)、滤管(33)、
第二排水沟(5)、第三阀门(51)及第一排水沟(4),然后从该第一排水沟(4)的
排水口流出。

说明书

慢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慢滤系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许多慢滤装置,且各个慢滤
装置可分开进行慢滤、重力反冲洗或重力正洗工程的慢滤系统。

背景技术

在水处理领域中,慢滤系统是一种利用复合过滤层来净化水质的技术,其中该复
合过滤层由各种不同粗细度的砂石所组成,可拦截水中的杂质。因此,在慢滤系统中,
大多将每一平方米的输水口的输水量控制在每天一百吨以下,由此使水能缓慢的经过
复合过滤层,进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然而,由于复合过滤层顶层的细沙会逐渐堆积许多杂质,所以整体的过滤效率会
逐渐降低。在常用的慢滤系统中,大多是采用刮除顶层的细沙,然后再铺设新细沙的
换沙手段。但是该换沙手段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及人力,不符合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换沙手段的问题,业界研发出一种动力反冲洗手段,该动力反冲洗手段
大致上是利用一个例如抽水马达的动力装置将水打进复合过滤层的底部,使水从复合
过滤层的底部冲洗到复合过滤层的顶部,由此带走杂质。但是该动力反冲洗手段需要
消耗大量的动力,因此仍旧不符合经济效益。另外,常用的慢滤系统在进行动力反冲
洗前,大多需要放干整个系统内的水,非常浪费,而且放水、反冲洗、重新蓄水等过
程会浪费大量时间。

发明人有鉴于此,乃苦思细索,积极研究,加以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研究的经验,
并经不断试验及改良,终于发展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许多慢滤装置,且各个慢滤装置可分开进行慢
滤、重力反冲洗或重力正洗工程的慢滤系统。

本发明达成上述目的的结构包括:一调节池,其能容纳水;多个慢滤装置,其分
别具有:一慢滤池,其设有一与该调节池连通的第一阀门,该慢滤池底部设有一高度
低于该第一阀门的复合过滤层;该复合过滤层的底部与至少一滤管连通;一第一排水
沟,其设有一与该慢滤池连通的第二阀门;多个该慢滤装置的第一排水沟相互连通,
至少一个该第一排水沟具有一对外的排水口;及一第二排水沟,其设有一与该第一排
水沟连通的第三阀门,该第二排水沟连通该滤管;及一滤过水池,其设有多个分别与
多个该慢滤装置的第二排水沟连通的第四阀门。

较佳者,该慢滤池内设有一挡水结构;该挡水结构设于该第一阀门周围,可确保
从调节池进入的水不会直接冲击复合过滤层,且可减缓从调节池进入的水形成扰流。

较佳者,该慢滤池内设有一均流水沟;该均流水沟环绕在该慢滤池内的侧壁上,
且该均流水沟位于该侧壁上的高度低于该第一阀门的位置,该均流水沟具有一向上的
开口,该均流水沟能承接从第一阀门流下的水,并使水分散进入该复合过滤层。

较佳者,该复合过滤层的底部设有曝气管,可由此形成扰流。

较佳者,其中,所述慢滤系统具有一慢滤手段;该慢滤手段包括如下步骤:S11:
打开该第一阀门及第四阀门,并关闭该第二阀门及第三阀门;S12:向该调节池输入
水;该调节池内的水依序经过该第一阀门、慢滤池、复合过滤层、滤管、第二排水沟
及第四阀门,然后流入该滤过水池;通过该慢滤手段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较佳者,其中,所述慢滤系统具有一重力反冲洗手段;该重力反冲洗手段包括如
下步骤:S21:使该滤过水池内具有预定量的水,且该滤过水池内的水的水位高于该
第二阀门;S22:打开该第二阀门及第四阀门,并关闭该第一阀门及第三阀门;S23:
该滤过水池内的水依序经过该第四阀门、第二排水沟、滤管、复合过滤层、慢滤池、
第二阀门及第一排水沟,然后从该第一排水沟的排水口流出;通过该重力反冲洗手段
可在不用动力装置的情况下,靠着水的自然重力达到反冲洗的目的。

较佳者,其中,所述慢滤系统具有一重力正洗手段;该重力正洗手段包括如下步
骤:S31:使该慢滤池内具有预定量的水;S32:打开该第三阀门,并关闭该第一阀门、
第二阀门及第四阀门;S33:该慢滤池内的水依序经过该复合过滤层、滤管、第二排
水沟、第三阀门及第一排水沟,然后从该第一排水沟的排水口流出;通过该重力正洗
手段可在不用动力装置的情况下,靠着水的自然重力达到正洗及铺平复合过滤层的目
的。

本发明慢滤系统可达到使各慢滤装置分开进行慢滤、重力反冲洗或重力正洗的技
术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进行慢滤工程时的水流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进行重力反冲洗工程时的水流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进行重力正洗工程时的水流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慢滤装置内设有曝气管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 慢滤系统

1 调节池

2 慢滤装置

3 慢滤池

31 第一阀门

32 复合过滤层

33 滤管

34 挡水结构

35 均流水沟

351 开口

36 曝气管

4 第一排水沟

41 第二阀门

5 第二排水沟

51 第三阀门

6 滤过水池

61 第四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内容、目的及其达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现
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慢滤系统100包括:一调节池1,可容纳水;多个慢滤装置
2,分别具有:一连通该调节池1的慢滤池3、一第一排水沟4及一第二排水沟5;及
一滤过水池6,设有多个分别与多个该慢滤装置2的第二排水沟5连通的第四阀门61;
通过设置多个慢滤装置,可达到使各慢滤装置可分开进行慢滤、重力反冲洗或重力正
洗的目的。下文将详细说明。

调节池1可容纳水,其对外连接一例如抽水马达等供水结构(图中未示),由此
取得待处理的原液。此外,调节池1可连通多个慢滤装置2,例如二十组以上的慢滤
装置2,由此调节用水状态,因此就算是某些慢滤装置2在进行例如重力反冲洗或重
力正洗等工程时,对供水结构造成的影响也很低,甚至不会造成影响,故而可节省操
控供水结构的成本。

如图1~图2所示,各慢滤装置2分别具有:一慢滤池3,设有一与调节池1连通
的第一阀门31,且其底部设有一高度低于该第一阀门31的复合过滤层32;该复合过
滤层32的底部与至少一滤管33连通;一第一排水沟4,设有一与该慢滤池3连通的
第二阀门41;多个该慢滤装置2的第一排水沟4相互连通,且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排
水沟4具有一对外的排水口;及一第二排水沟5,设有一与该第一排水沟4连通的第
三阀门51,且其连通该滤管33;各慢滤装置2均可进行慢滤、重力反冲洗或重力正
洗等工程,并且可分别分开进行不同的工程,现说明如下。

各慢滤装置2的慢滤池3都分别设有一与调节池1连通的第一阀门31,因此能
使各慢滤装置2的慢滤池3分别使用调节池中的水。在慢滤池的底部设有一高度低于
第一阀门31的复合过滤层32,由此过滤水中的杂质。

复合过滤层32的底部与至少一滤管33连通,而滤管33连通第二排水沟5。

第一排水沟4设有一与慢滤池3连通的第二阀门41。前述的多个慢滤装置2的
第一排水沟4是相互连通,且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排水沟4具有一对外的排水口(图中
未示),由此将重力反冲洗、重力正洗用完的水排出。第一排水沟4的排水口可设于
第一排水沟4的底部,由此排干第一排水沟4中的水。

第二排水沟5设有一与第一排水沟4连通的第三阀门51,且其连通滤管33,可
与调节池1、慢滤池3、第一排水沟4、滤过水池6共同配合而进行慢滤、重力反冲
洗或重力正洗等工程。现逐一说明如下。

如图3所示,慢滤系统100具有慢滤手段。为方便示意水流状态,以下省略图
3~图5中的复合过滤层的示意符号。慢滤手段包括如下步骤:S11:打开该第一阀门
31及第四阀门61,并关闭该第二阀门41及第三阀门51;S12:向该调节池1输入水;
该调节池1内的水依序经过该第一阀门31、慢滤池3、复合过滤层32、滤管33、第
二排水沟5及第四阀门61,然后流入滤过水池6;通过慢滤手段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
的。

在利用慢滤手段进行慢滤工程时,调节池1、慢滤池3及滤过水池6内的水的水
位相同,因此可通过向调节池1输入水或是从滤过水池6抽出水来使调节池1内的水
经由慢滤池3流入滤过水池6。

如图4所示,由于慢滤工程会使复合过滤层32逐渐累积杂质,因此有必要在预
定时间后进行清理,为此,慢滤系统100可具有重力反冲洗手段。重力反冲洗手段包
括如下步骤:S21:使滤过水池6具有预定量的水,且其内的水的水位高于第二阀门
41;S22:打开该第二阀门41及第四阀门61,并关闭该第一阀门31及第三阀门51;
S23:该滤过水池6内的水依序经过该第四阀门61、第二排水沟5、滤管33、复合过
滤层32、慢滤池3、第二阀门41及第一排水沟4,然后从该第一排水沟4的排水口
流出。

由于滤过水池6内的水的水位高于第二阀门41,所以在打开该第二阀门41及第
四阀门61,并关闭该第一阀门31及第三阀门51的情况,可通过水的自然重力让滤
过水池6内的水依序经过该第四阀门61、第二排水沟5、滤管33、复合过滤层32、
慢滤池3、第二阀门41及第一排水沟4,然后从该第一排水沟4的排水口流出。因此,
通过该重力反冲洗手段可在不用动力装置的情况下,靠着水的自然重力达到反冲洗的
目的。

另外,由于在某些慢滤装置2进行反冲洗工程时,其它的慢滤装置2依然可以进
行过滤工程,因此可持续输水到滤过水池6内。在此情况下,在进行前述的重力反冲
洗工程时,可不需要额外供水到滤过水池6中,可减少成本。

如图5所示,由于在进行反冲洗工程过后,可能会有残余的杂质,或是有复合过
滤层32表层分布不均的情况产生,为此,慢滤系统100可具有重力正洗手段。该重
力正洗手段包括如下步骤:S31:使该慢滤池3具有预定量的水;S32:打开该第三阀
门51,并关闭该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41及第四阀门61;S33:该慢滤池3内的水
依序经过该复合过滤层32、滤管33、第二排水沟5、第三阀门51及第一排水沟4,
然后从该第一排水沟4的排水口流出;通过该重力正洗手段可在不用动力装置的情况
下,靠着水的自然重力达到正洗及铺平复合过滤层的目的。

如图2所示,前述的慢滤池3内可进一步设有一挡水结构34。挡水结构34设于
第一阀门31周围,特别是设置在第一阀门31的底部及前端,因此可确保从调节池进
入的水不会直接冲击复合过滤层,且可减缓从调节池进入的水形成扰流。当然,在挡
水结构34与第一阀门31之间具有可供水流进慢滤池3的开口。

前述的慢滤池3内还可进一步设有一均流水沟35。均流水沟35可环绕在慢滤池
内的侧壁上,且位于高度低于第一阀门的位置,其具有一向上的开口351,可承接从
第一阀门流下的水,并使水分散进入复合过滤层,由此确保复合过滤层能被充分均匀
的使用。

如图6所示,前述的慢滤池3内还可再进一步设有一曝气管36,由此在进行例
如重力反冲洗工程、重力正洗工程时,形成扰流,使得附着在复合过滤层上的杂质较
容易脱落。

前述的复合过滤层32可由各种不同粗细度的砂石所组成,其采用由上至下逐渐
加大粗细度的砂石。例如采用由上至下依序为0号滤砂、1号滤砂、1/4"(1/4英寸)
碎石、3/4"(3/4英寸)碎石所组成的复合过滤层。在此结构下,滤管33可埋设在3/4"
碎石之中,而曝气管36可埋设在1/4"碎石之中。

前述的调节池1、慢滤池3及滤过水池6为主要蓄水结构,然而其结构大小可依
照使用需求而设定,例如可以一组调节池1及滤过水池6搭配二十组具有蓄水量约2
吨的慢滤池3的慢滤装置2。

以上为本案所举的实施例,仅为便于说明而设,当不能以此限制本案的意义,即
凡是依所列权利要求所为的各种变换设计,均应包含在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慢滤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慢滤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慢滤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滤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滤系统.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一种慢滤系统,其中包括:一调节池,可容纳水;多个慢滤装置,分别具有:一连通该调节池的慢滤池、一第一排水沟及一第二排水沟;及一滤过水池,设有多个分别与多个该慢滤装置连通的第四阀门;通过设置多个慢滤装置,可达到使各慢滤装置分开进行慢滤、重力反冲洗或重力正洗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