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地下洞室及地下洞室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171322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2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134479.1

申请日:

2017.03.08

公开号:

CN106640117A

公开日:

2017.05.1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D 9/14申请日:20170308|||公开

IPC分类号:

E21D9/14; E21D11/10; E21D20/00; E21D13/00; E21D13/02; E21D9/00

主分类号:

E21D9/14

申请人: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伟; 冯树荣; 潘江洋; 郭云强; 胡育林; 钟辉亚; 石青春

地址:

410014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香樟东路1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代理人:

卢宏;郑俊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包括位于主洞室顶部的顶拱部、在顶拱部上方两侧的岩体内沿纵向设置的施工交通洞、横跨于顶拱部上方、在岩体内开凿的辅助受力洞,辅助受力洞沿纵向设有多个,且与施工交通洞连通;辅助受力洞内浇筑充填有钢筋混凝土,每一个辅助受力洞和顶拱部之间均设有对穿预应力锚索。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地下洞室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不仅施工方便、快捷,而且在主洞室开挖之前完成主洞室顶拱部的支护加固,形成稳固的顶拱结构,取得了事先加固的效果,增加了围岩整体性,有效发挥围岩自身承载力。显著提高了洞室整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尤其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稳定性极差的超大跨度地下洞室。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包括位于主洞室(5)顶部的顶拱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
顶拱部上方两侧的岩体内沿纵向设置的施工交通洞(2)、横跨于顶拱部上方、在岩体内开凿
的辅助受力洞(1),所述辅助受力洞(1)沿纵向设有多个,且与施工交通洞(2)连通;
所述辅助受力洞(1)内浇筑充填有钢筋混凝土,每一个辅助受力洞(1)和顶拱部之间均
设有对穿预应力锚索(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交通洞(2)内浇筑
充填有钢筋混凝土,充填有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施工交通洞(2)为辅助受力洞(1)的支座;所
述施工交通洞(2)外设有伸入岩体的锚固件,对施工交通洞(2)牵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辅助受力洞(1)之
间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辅助受力洞(1)之
间连续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受力洞(1)的横断
面为拱形或直线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辅助受力洞(1)向
上设有伸入岩体的预应力锚索(6),将辅助受力洞(1)牵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辅助受力洞(1)上的
对穿预应力锚索(3)均呈辐射状布置。
8.一种地下洞室,包括主洞室(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洞室(5)的顶部为上述权利要求
1~7任一项所述的顶拱结构。
9.一种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主洞室(5)开挖施工前,在设计开挖主洞室(5)的区域上方两侧的岩体内,沿纵向
开挖施工交通洞(2);
b)以其中一侧的施工交通洞(2)为起点、另一侧的施工交通洞(2)为终点,横向开挖辅
助受力洞(1),辅助受力洞(1)沿纵向设有多个,且与施工交通洞(2)连通;在辅助受力洞(1)
内铺设钢筋或型钢结构,并用混凝土浇筑充填整个辅助受力洞(1);
c)在主洞室(5)的开挖边线以内,沿主洞室(5)顶拱部的边线、一一对应辅助受力洞
(1),横向开挖多个辅助施工洞(4);
d)在横向辅助施工洞(4)内,向上施工对穿预应力锚索(3),直至深入辅助受力洞(1)并
固定,通过对穿预应力锚索(3)反吊主洞室(5)顶拱部围岩以利于顶拱部稳定;
f)进行主洞室(5)的开挖,开挖过程中辅助施工洞(4)被破除,辅助施工洞(4)所在的区
域成为主洞室(5)的一部分;之后,进行主洞室(5)支护施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之后、步骤f)之前
还设有步骤e)在施工交通洞(2)内浇筑钢筋混凝土,使两侧的施工交通洞(2)形成辅助受力
洞(1)的支座;然后在施工交通洞(2)外设有伸入岩体的锚固件,对施工交通洞(2)牵拉。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相邻辅助受力洞
(1)之间间隔设置;
步骤c)中每一个辅助施工洞(4)位于其对应的辅助受力洞(1)正下方;
步骤d)中每一个辅助受力洞(1)上的对穿预应力锚索(3)均呈辐射状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相邻辅助受力洞
(1)之间连续设置,连续布置的辅助受力洞(1)采用跳仓施工,最后形成紧挨在一起的整体;
步骤c)中每一个辅助施工洞(4)位于其对应的辅助受力洞(1)正下方,辅助施工洞(4)
也是连续布置,同样采用跳仓施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对穿预应力锚索
(3)施工完成后,再从辅助受力洞(1)向上设置伸入岩体的预应力锚索(6),将辅助受力洞
(1)牵拉。

说明书

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地下洞室及地下洞室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地下洞室及地下洞室施
工方法,尤其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跨度地下洞室。

背景技术

常规的地下洞室的断面跨度一般不超过40米,对地下洞室顶拱的加固,常规措施
为洞室开挖后,再采用多种支护的支护型式。

超大断面洞室的跨度往往达到60-70米。常规支护措施由于存在开挖出渣工期与
支护施工周期,掌子面爆破形成洞室后一直到支护施工完成,这期间需要一段时间,从而造
成洞室顶拱在一段时间内无支护,存在工程安全隐患。

对于洞室围岩条件差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超大断面洞室,常常由于洞室围岩条件
差导致洞室顶拱不能开挖成型,开挖后就随之坍塌,无法形成常规的洞室。即便是可以开挖
成型的地质条件,由于超大断面洞室的跨度过大,采用常规支护形式,也会导致洞室顶拱围
岩不稳定。

上述问题在受多种条件所限,布置在地质条件复杂、围岩条件较差地层中的超大
跨度地下洞室中尤为突出。

另外,对本案中所提到的方向词汇进行定义,在本领域中,技术人员通常认定纵向
是沿着地下洞室纵深的方向;横向是地下洞室横断面的方向,垂直于地下洞室轴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安全稳固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配套的地下
洞室及地下洞室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包括位于主洞室顶部的
顶拱部,还包括在顶拱部上方两侧的岩体内沿纵向设置的施工交通洞、横跨于顶拱部上方、
在岩体内开凿的辅助受力洞,所述辅助受力洞沿纵向设有多个,且与施工交通洞连通;

所述辅助受力洞内浇筑充填有钢筋混凝土,每一个辅助受力洞和顶拱部之间均设有对
穿预应力锚索。

上述方案中,辅助受力洞浇筑钢筋混凝土之后形成受力梁,通过对穿预应力锚索
反吊主洞室顶拱部围岩,从而保证顶拱部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施工交通洞内浇筑充填有钢筋混凝土,充填有钢筋混凝土的实心
施工交通洞为辅助受力洞的支座;所述施工交通洞外设有伸入岩体的锚固件,对施工交通
洞牵拉。

施工交通洞形成受力支座,能够进一步增加辅助受力洞承受载荷的能力。锚固件
为锚杆或锚索,通过锚杆或锚索对施工交通洞形成牵拉,能够增加施工交通洞的承载能力。

辅助受力洞的布置方式有多种,如,所述相邻辅助受力洞之间间隔设置。

或者,所述相邻辅助受力洞之间连续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受力洞的横断面为拱形或直线型。优选为拱形,拱形结构承受
力更大。

进一步的,每一个辅助受力洞向上设有伸入岩体的预应力锚索,将辅助受力洞牵
拉。

优选的,每一个辅助受力洞上的对穿预应力锚索均呈辐射状布置。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地下洞室,包括主洞室,所述主洞室的顶部为上述方案所
述的顶拱结构。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主洞室开挖施工前,在设计开挖主洞室的区域上方两侧的岩体内,沿纵向开挖施
工交通洞;

b)以其中一侧的施工交通洞为起点、另一侧的施工交通洞为终点,横向开挖辅助受力
洞,辅助受力洞沿纵向设有多个,且与施工交通洞连通;在辅助受力洞内铺设钢筋或型钢结
构,并用混凝土浇筑充填整个辅助受力洞;

c)在主洞室的开挖边线以内,沿主洞室顶拱部的边线、一一对应辅助受力洞,横向开挖
多个辅助施工洞;

d)在横向辅助施工洞内,向上施工对穿预应力锚索,直至深入辅助受力洞并固定,通过
对穿预应力锚索反吊主洞室顶拱部围岩以利于顶拱部稳定;

f)进行主洞室的开挖,开挖过程中辅助施工洞被破除,辅助施工洞所在的区域成为主
洞室的一部分;之后,进行主洞室支护施工。

上述施工过程中,施工交通洞采用锚杆或锚索支护。

进一步的,在步骤d)之后、步骤f)之前还设有步骤e)在施工交通洞内浇筑钢筋混
凝土,使两侧的施工交通洞形成辅助受力洞的支座;然后在施工交通洞外设有伸入岩体的
锚固件,对施工交通洞牵拉。

进一步的,辅助受力洞的布置形式可根据洞室跨度、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后确定,一
种具体的方案中:

步骤b)中相邻辅助受力洞之间间隔设置;

步骤c)中每一个辅助施工洞位于其对应的辅助受力洞正下方;

步骤d)中每一个辅助受力洞上的对穿预应力锚索均呈辐射状布置。

另一种具体的方案中:

步骤b)中相邻辅助受力洞之间连续设置,连续布置的辅助受力洞采用跳仓施工,最后
形成紧挨在一起的整体;

步骤c)中每一个辅助施工洞位于其对应的辅助受力洞正下方,辅助施工洞也是连续布
置,同样采用跳仓施工。

进一步的,步骤d)中对穿预应力锚索施工完成后,再从辅助受力洞向上设置伸入
岩体的预应力锚索,将辅助受力洞牵拉。

本发明不仅施工方便、快捷,而且在主洞室开挖之前完成主洞室顶拱部的支护加
固,形成稳固的顶拱结构,取得了事先加固的效果,增加了围岩整体性,有效发挥围岩自身
承载力。相比于常规施工技术,显著提高了洞室整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尤其适用
于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稳定性极差的超大跨度地下洞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地下洞室横剖面图。

图2为实施例1地下洞室纵剖面图。

图3为实施例2地下洞室横剖面图。

图4为实施例2地下洞室纵剖面图。

图中:1—辅助受力洞,2—施工交通洞,3、6—预应力锚索,4—辅助施工洞,5—主
洞室,8-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包括位于主洞室5顶部的顶拱部、在顶拱部上
方两侧的岩体内沿纵向设置的施工交通洞2、横跨于顶拱部上方、在岩体内开凿的辅助受力
洞1。

所述辅助受力洞1沿纵向间隔设有多个,且与施工交通洞2连通。

所述辅助受力洞1内浇筑充填有钢筋混凝土,每一个辅助受力洞1和顶拱部之间均
设有呈辐射状布置的对穿预应力锚索3。每一个辅助受力洞1呈辐射状向上设有伸入岩体的
预应力锚索6,将辅助受力洞1牵拉。

所述施工交通洞2内浇筑充填有钢筋混凝土,充填有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施工交通
洞2为辅助受力洞1的支座。所述施工交通洞2外设有伸入岩体的锚杆8,对施工交通洞2牵
拉。

所述辅助受力洞1的横断面为拱形。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地下洞室,包括主洞室5,所述主洞室5的顶部为上述顶拱结
构。

与此同时,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主洞室5开挖施工前,在设计开挖主洞室5的区域上方两侧的岩体内,沿纵向开挖
施工交通洞2,施工交通洞2外设有伸入岩体的锚杆8,对施工交通洞2牵拉。施工交通洞2的
长度大于或等于主洞室长度。

b)以其中一侧的施工交通洞2为起点、另一侧的施工交通洞2为终点,横向开挖辅
助受力洞1,辅助受力洞1沿纵向间隔设有多个,且与施工交通洞2连通;在辅助受力洞1内铺
设钢筋或型钢结构,并用混凝土浇筑充填整个辅助受力洞1。

c)在主洞室5的开挖边线以内,沿主洞室5顶拱部的边线、一一对应辅助受力洞1,
横向开挖多个辅助施工洞4;每一个辅助施工洞4位于其对应的辅助受力洞1正下方。

d)在横向辅助施工洞4内,呈辐射状向上施工对穿预应力锚索3,直至深入辅助受
力洞1并固定,通过对穿预应力锚索3反吊主洞室5顶拱部围岩以利于顶拱部稳定。对穿预应
力锚索3施工完成后,再从辅助受力洞1向上设置伸入岩体的预应力锚索6,将辅助受力洞1
牵拉。

e)在施工交通洞2内浇筑钢筋混凝土,使两侧的施工交通洞2形成辅助受力洞1的
支座。

f)进行主洞室5的开挖,开挖过程中辅助施工洞4被破除,辅助施工洞4所在的区域
成为主洞室5的一部分。之后,进行主洞室5支护施工。

上述步骤方法中,辅助受力洞1的断面尺寸根据其承受的荷载以及主洞室5跨度等
条件计算和施工交通需要综合确定。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重复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围岩条件极差的超大断
面主洞室,相邻辅助受力洞1之间连续设置。

其施工方法中存在如下不同:

步骤b)中相邻辅助受力洞1之间连续设置,连续布置的辅助受力洞1采用跳仓施工,最
后形成紧挨在一起的整体。

步骤c)中每一个辅助施工洞4位于其对应的辅助受力洞1正下方,辅助施工洞4也
是连续布置,同样采用跳仓施工。

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地下洞室及地下洞室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地下洞室及地下洞室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地下洞室及地下洞室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地下洞室及地下洞室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地下洞室及地下洞室施工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包括位于主洞室顶部的顶拱部、在顶拱部上方两侧的岩体内沿纵向设置的施工交通洞、横跨于顶拱部上方、在岩体内开凿的辅助受力洞,辅助受力洞沿纵向设有多个,且与施工交通洞连通;辅助受力洞内浇筑充填有钢筋混凝土,每一个辅助受力洞和顶拱部之间均设有对穿预应力锚索。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地下洞室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不仅施工方便、快捷,而且在主洞室开挖之前完成主洞室顶拱部的支护加固,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