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合股线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和装置,藉助它能在一道工序中从开松的纤维材料直接在纺纱之后来生产最终的合股线。
这种联合的或整体化的纺制合股线方法在DD-78 710和JA-4-240 226A1中已有所知。在此方法中用两个相邻设置在一锭子转杯中的自由端纺纱杯来生产各自的单纱,紧接着在锭子转杯旋转的情况下把单纱引导到一位于锭子转杯轴延伸线上的中心点上,随后作为加工完毕的合股线通过一卷绕机构卷绕在一筒子卷装上。
上述两个文献包括有关把开松的纤维材料输送到纺纱装置的一般提示,即纤维到纺纱装置的输送应藉特别的气动方法来实现,一般是通过在转杯腔室中所产生的负压来实现的,如在DE 2615 505 Al中对一单独地纺纱杯所述,但并未指明在方法和结构上的具体解决办法。
本发明的任务是以下述内容为基础的:即对前面所提到的那种方法和装置在方法上和结构上提供把开松的纤维材料输送到纺纱装置区域内的措施。
为了解决此任务,可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在结构方面可采用权利要求5的特征来解决所提出的任务。
从属权利要求2和3以及权利要求6~14涉及了其他的一些特征。
本发明可根据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表示按本发明装置的轴向剖面图。
图2大致以对比的图示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变形实施例。
按照图1,在作为图中别无另外表示的纺纱捻线机的一部分的锭轨1上装有一固定的圆筒外壳2,它具有一个上部外壳2.1和一个下部外壳2.2,中间有一隔墙2.3。下部外壳2.2的下端由筒底3所封闭。在中间隔墙2.3和筒底3的开口中设有轴承4和5用来支承锭子转杯6的一根空心轴7。空心轴7上装有一筒体8,其中藉助轴承9以两个相同的轴相邻地设置两个可旋转的自由端纺纱杯10形式的纺纱装置。筒体8的上端由端盖11所封闭,它的上面在纺纱杯10的轴的延伸线上设有单纱的拉出通道12,它在图1和图2中仅表示出其中之一,以便说明,如果不用两个纺纱杯10也可采用更多的纺纱杯,例如以角距离120°设置的三个纺纱杯。端盖11对在简体8的上部容纳着纺纱杯10的负压腔室20进行限位,该负压腔室通过空心轴7接到一图中未表示的负压源。
在锭子转杯6的端盖11的外圆周上设有一环状通道11.1,它在径向的外侧是由上部外壳2.1来限位的。为了对纺纱杯端盖11的外圆周与上部外壳2.1的内壁之间的环状通道11.1进行密封起见,设置了缝隙式密封或迷宫式密封13和13′,它在锭子转杯与上部外壳2.1之间的缝隙的圆周方向具有反向的螺纹线,并且相对于环状通道具有逆向的螺距。
上部外壳2.1至少设有一个通入环状通道11.1的纤维材料喂入口15,它接到一图中未表示的纤维材料开松装置,以便按箭头f1的方向把经开松的纤维材料送入环状通道11.1。从环状通道11.1有一纤维材料喂入通道14通到各纺纱杯10之内。
锭子转杯6可由一电动机,例如通过示意表示的电动机定子部分16.1和其转子部分16.2按箭头f2的方向进行驱动。
相对于与锭子转杯6的旋转方向相反的纺纱杯10的驱动同样是藉电动机,例如通过电动机定子部分17与在纺纱杯中同它面对面设置的相应的转子部分来实现的。电能的输送可用通常的方式,例如通过滑环来实现。
当锭子转杯6在旋转中和纺纱杯10在相反方向旋转的过程中,在负压腔室20内所建立的负压的影响下,开松的纤维材料沿着环状通道和通过纤维材料喂入通道14而输入纺纱杯10内,并在每一纺纱杯10的区域内生产出单纱“a”。这些单纱向上通过单纱拉出通道12而抽出并一同引导到一形成中心点的中心环孔或导纱环孔18以形成一合股线“b”,它由一如在倍捻锭子中通常所用的牵拉机构卷绕到一合股线筒子上。
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锭子转杯106的端盖111的上部区域内具有一环状通道111.1。因此,通过环状缝隙111.2喂入的纤维在离心力作用下向环状通道111.1的外壁靠近,并在这里保持整齐地排列,然后藉锭子空心轴107和负压腔室120内所建立的负压流通过环状通道和纤维材料喂入通道114而喂入纺纱杯110。
从纺纱杯110引出的单纱拉出通道112是相对于锭子转杯轴向上而向里倾斜的,并通过端盖111而汇入位于端盖111中央的、两根单纱所共用的抽出通道125,它有一小段距离被环被通道111.1所包围。在抽出通道125上装有一中央环孔或导纱环孔118。纤维材料喂入通道114从环状通道111.1出发向下和向内倾斜,并通过其出口114.1而注入纺纱装置110中。
在图2中所示锭子的其他结构元件与图1相一致,因此在这里不再单独说明。
在图1和2的实施方式中,环状通道11.1或111.1对喂入的纤维具有一缓冲或中间存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