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及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4167546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897260.2

申请日:

2016.10.14

公开号:

CN106638646A

公开日:

2017.05.1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23/00申请日:20161014|||公开

IPC分类号:

E02D23/00; E02D23/08

主分类号:

E02D23/00

申请人:

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潘金龙; 殷树芳; 周顺

地址:

310024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创意路2号凤凰创意大厦A3-529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代理人:

尉伟敏;张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及施工方法,解决传统的沉井采用一次下沉、井底封底的结构,下沉过程调节难度大,且封底施工复杂,施工质量容易受到井底环境影响的问题。本结构包括埋设在地面以下的外壳和内胆,所述外壳为上下开口的直筒状,内胆为筒状,内胆侧壁与外壳内壁形状一致且留有间隙,内胆顶部开放、底部设有底板,外壳和内胆之间的间隙注浆固结形成固结层。施工时采用外壳先下沉、内胆后下沉,然后进行固结的施工方式。本发明沉井外壳筒壁比普通沉井下沉壁薄,有利于控制下沉,沉井内壳底部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预留泥浆孔后下沉,下沉到底后,内外壳之间注浆固结,防止泥浆中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保证质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在地面以下的外壳和内胆,所述外壳
为上下开口的直筒状,内胆为筒状,内胆侧壁与外壳内壁形状一致且留有间隙,内胆顶部开
放、底部设有底板,外壳和内胆之间的间隙注浆固结形成固结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底板上设有
泥浆孔,所述泥浆孔采用混凝土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底面与外壳
的底面平齐,所述内胆的顶面与外壳的顶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部
设有刃脚。
5.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外壳下沉至设计标高;
b、内胆在外壳内部进行下沉至设计标高,底板上预留泥浆孔供外壳内侧的积水流入内
胆;
c、外壳和内胆之间进行注浆固结;
d、封闭内胆底板的泥浆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注
浆固结前进行抽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封
闭内胆底板前进行抽水。

说明书

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沉井施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沉井二次封底
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沉井是井筒状的结构物,它是以井内挖土,依靠自身重力克服井壁摩阻力后下沉
到设计标高,然后经过混凝土封底并填塞井孔,使其成为桥梁墩台或其它结构物的基础。一
般在施工大型桥墩的基坑,污水泵站,大型设备基础,人防掩蔽所,盾构拼装井,地下车道与
车站水工基础施工围护装置时使用。

传统的沉井均为一次下沉式,如中国专利局2013年10月09日公开的CN 03343544A
号专利,名称为一种大型沉井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旋喷桩施工、沉井制作,沉井下沉、封
底等施工步骤。上述方法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是一次下沉式,采用井筒下沉后封底结构。该结
构施工时井壁较厚,下沉控制难度大,不易调节,封底时,需要施工人员深入井底进行捆扎
钢筋,在淤泥中施工难度大,且浇筑混凝土时如果井底有积水,容易影响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沉井采用一次下沉、井底封底的结构,下沉过程调
节难度大,且封底施工复杂,施工质量容易受到井底环境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沉井二次封
底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包括埋设
在地面以下的外壳和内胆,所述外壳为上下开口的直筒状,内胆为筒状,内胆侧壁与外壳内
壁形状一致且留有间隙,内胆顶部开放、底部设有底板,外壳和内胆之间的间隙注浆固结形
成固结层。外壳先下沉到位后,在外壳内部进行内胆下沉施工,将沉井分两部分下沉。沉井
外壳筒壁比普通沉井下沉壁薄,有利于下沉过程中的控制,沉井内壳底部绑扎钢筋,现将混
凝土的底板浇筑完成然后下沉,下沉到底后,内外壳之间注浆固结,避免了泥浆中绑扎钢
筋、浇筑混凝土,保证工程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内胆的底板上设有泥浆孔,所述泥浆孔采用混凝土封闭。底板预留
泥浆孔下沉,下沉过程中井内的水能通过泥浆孔,减少下沉阻力。

作为优选,所述内胆的底面与外壳的底面平齐,所述内胆的顶面与外壳的顶面平
齐。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刃脚。

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外壳下沉至设计标高;

b、内胆在外壳内部进行下沉至设计标高,底板上预留泥浆孔供外壳内侧的积水流入内
胆;

c、外壳和内胆之间进行注浆固结;

d、封闭内胆底板的泥浆孔。

作为优选,步骤c中注浆固结前进行抽水。

作为优选,步骤d中封闭内胆底板前进行抽水。

本发明沉井外壳筒壁比普通沉井下沉壁薄,有利于控制下沉,沉井内壳底部绑扎
钢筋,浇筑混凝土,预留泥浆孔后下沉,下沉到底后,内外壳之间注浆固结,防止泥浆中绑扎
钢筋、浇筑混凝土,保证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沉井二次封底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外壳下沉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外壳下沉到底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内胆下沉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内胆下沉到底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刃脚,3、内胆,4、底板,5、泥浆孔,6、固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如图1所示。本装置包括埋设在地面以下的外壳1
和内胆3,所述外壳为上下开口的直筒状,外壳的底部设有刃脚2。内胆为筒状,内胆外侧壁
与外壳内壁形状一致且留有间隙,内胆顶部开放、底部设有底板4,底板上设有泥浆孔,泥浆
孔5在内胆下沉到底后封闭。外壳和内胆之间的间隙注浆固结形成固结层6。

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的施工方法,如图2-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a、外壳下沉至设计标高;

b、内胆在外壳内部进行下沉至设计标高,底板上预留泥浆孔供外壳内侧的积水流入内
胆;

c、外壳和内胆之间进行注浆固结;

d、封闭内胆底板的泥浆孔。

步骤c中注浆固结前进行抽水。步骤d中封闭内胆底板前进行抽水。

沉井外壳筒壁比普通沉井下沉壁薄,有利于下沉过程中的控制,沉井内壳底部绑
扎钢筋,现将混凝土的底板浇筑完成然后下沉,下沉到底后,内外壳之间注浆固结,避免了
泥浆中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保证工程质量。

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及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及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及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及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及施工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及施工方法,解决传统的沉井采用一次下沉、井底封底的结构,下沉过程调节难度大,且封底施工复杂,施工质量容易受到井底环境影响的问题。本结构包括埋设在地面以下的外壳和内胆,所述外壳为上下开口的直筒状,内胆为筒状,内胆侧壁与外壳内壁形状一致且留有间隙,内胆顶部开放、底部设有底板,外壳和内胆之间的间隙注浆固结形成固结层。施工时采用外壳先下沉、内胆后下沉,然后进行固结的施工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