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的处理装置.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416504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3114734.4

申请日:

1993.12.02

公开号:

CN1092831A

公开日:

1994.09.2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D06B1/00

主分类号:

D06B1/00

申请人:

彦坂宏;

发明人:

彦坂宏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1992.12.02 JP 355279/92; 1993.03.17 JP 094785/9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卢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布的清洗装置,一个循环回路将清洗容器经线过滤器连接到泵排出口上,泵无自吸作用地用其入口与气密箱的底部连接和连通,泵被设置得低于气密箱,以便防止泵的气穴作用及在气密箱中上侧产生低真空空间。至少在该装置中设置了一个由液位保持计控制的装置及一个将布中含有的空气挤压到液体中的装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布清洗装置,包括: 一个气密箱,它具有至少一个线形地设置在其外侧的长突条,及一个在所述突条的顶端面上铣出的通向内部的吸槽; 一对前、后滚子,用于在与吸槽相切的方向上引导布沿着一个包括所述突条顶端面的平面移动;及 一个安装在支承杆上的可弹性变形件,支承件与所述气密箱外侧突条平行地伸展在所述气密箱的两侧端之间,以使可弹性变形件封闭吸槽,所述所有部件设置在一个保持在确定水平面上的清洗容器的液体中, 其中,一个循环回路将所述清洗容器经由一个线过滤器连接到一个泵的排出口上,该泵无自吸作用地用其入口与所述气密箱的底部相连接和连通,并且所述泵定位得低于气密箱,以致阻止了泵的气穴作用,并同时在气密箱中上侧产生出一个真空的空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清洗装置,其中一个管状可弹性变形件被一个支承杆支承,支承杆在其与突条顶端面平行的直径线的两端或是在这两端附近与可弹性变形件内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清洗装置,其中一种片状可弹性变形件其送布方向的后边向前倾斜地被固定在支承杆的下表面 上,并且吸槽被该片状可弹性变形件其送布方向的前边封闭。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布清洗装置,还包括: 一个通风回路将气密箱中上侧形成的真空空间连接到一个低真空源上;及 用于自动控制开阀的一个液位保持计设置在通风回路的中途,以使得气密箱中的液体水平面保持在一个可允许的范围内。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布清洗装置,其中一个被驱动的节流滚压装置用以使布在其输送速度下通过,该节流滚压装置被安装在清洗容器的液体中,以便在送布方向后侧的一个滚子和气密箱之间压紧布,使导入清洗容器的布中含有的空气被挤压到液体中。
6: 一种布清洗装置,包括: 一个气密箱,它设有高于外部大气压力的确定压力,及具有持续地在略低于与确定压力相应的饱和温度的温度下的清洗液体; 一个突条,它设置在气密箱的内侧并具有在顶端面上铣出的第一槽,用于使气密箱的内部与外部连通; 一个可弹性变形件,它安装在平行于突条并横向伸展在气密箱中的支承杆上,用来封闭第一槽;及 传送布的装置,使布在与第一槽相切的方向上延一个包括突条顶端面的平面移动, 其中,用于响应通过被抓紧在可弹性变形件及突条的顶端面 之间的被传送布流向第一槽的清洗液压力的下降,一部分流过的清洗液沸腾及蒸发,及在气密箱的外侧设置了一个从第一槽中喷出的蒸气的冷凝装置,以便使沸腾的清洗液能被再使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清洗装置,其中一个可弹性变形件被一个支承杆支承,支承杆在其与突条顶端面平行的直径线的两端或是在这两端的附近与可弹性变形件内接,以便封闭第一槽。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布清洗装置,其中用于封闭设在气密箱内的角上突条的第一槽的管状可弹性变形体,与气密箱的设有用来通过布的第二槽的侧壁相接触,该第二槽位于所述突条顶端面的附近,以使得所述管状可弹性变形件阻挡气密箱的内部和外部通过第二槽相连通。
9: 一种布软化加工装置,包括: 一个气密箱,它设有高于外部大气压力的确定压力,及具有持续地在略低于与确定压力相应的饱和温度的温度下的软化加工液; 一个突条,它设在气密箱的内侧并具有在顶端面上铣出的第一槽,用于使气密箱的内部与外部连通; 一个可弹性变形件,它安装在平行于突条并横向伸展在气密箱中的支承杆上,用来封闭第一槽;及 传送布的装置,使布在与第一槽相切的方向上延一个包括突条顶端面的平面移动, 其中,用于响应通过被抓紧在可弹性变形件及突条顶端面之间的被传送布流向第一槽的软化加工液压力的下降,一部分流过的软化加工液沸腾及蒸发,及在气密箱的外侧设置了一个从第一槽中喷出的蒸气冷凝装置,以便使沸腾的软化加工液能再被使用。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布软化加工装置,其中一个可弹性变形件构成管状,并且该管状可弹性变形件被一个支承杆支承,支承杆在其与突条顶端面平行的直径线的两端或是在这两端的附近与可弹性变形件内接,以便封闭第一槽。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布软化加工装置,其中用于封闭设在气密箱角上突条的第一槽的管状可弹性变形件,与设有用来通过布的第二槽的气密箱的侧壁相接触,该第二槽位于所述突条顶端面的附近,以使得所述管状可弹性变形件阻挡气密箱的内部与外部通过第二槽相连通。

说明书


传统中使用一种真空脱水装置,在其中包括纺织布、编织布或类似物的布在保持真空的管形壳上设置的吸槽上滑行。但是,如果这样一种真空脱水装置被放置在一个清洗容器的液体中并清洗布时,当吸向吸槽的液体流经布时,由于纱线间的阻力小垂直通过纺织物或针织物的液体流量变大,而纵向流到纱线中的液体流量变小,不仅是布中含有的气体被吸槽吸入,而且由于为适于改变布宽将吸槽的长度作成大于布宽,未被布覆盖的吸槽部分的气体密封成为困难,由此存在着纱线内部清洗困难,清洗效率低下及需要大容量的真空泵的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清洗效率或类似性能并使采用小容量的真空泵成为可能。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布清洗装置(根据本发明地一种布的处理的一个实施例),它的结构的主要特征在于:至少在一个气密箱的外侧设有一个线性的长突条,该气密箱还具有在该突条顶端面上铣出的通向内部的吸槽,一对前、后滚子,用于在与吸槽相切的方向上引导布沿着一个包括该突条顶端面的平面移动,及一个在气密箱外侧上安装在支承杆上的可弹性变形件,支承件与该突条平行地伸展在气密箱的两侧端之间,以便封闭吸槽,以上这些部件设置在一个保持在确定水平面上的清洗容器的液体中,并还设置了一个循环回路,将该清洗容器经由一个线过滤器连接到一个泵的排出口上,该泵无自吸作用地用其入口与所述气密箱的底部相连接和连通,并且该泵定位得低于气密箱,以使得在气密箱中上侧产生出一个真空空间并同时阻止了泵的气穴作用。

    同样地,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也涉及一个布清洗装置,它的主要特征在于:在一个气密箱中,设有高于外部大气压力的确定压力及持续地提供在略低于与确定压力相应的饱和温度的温度下的清洗液体,设置了在其顶端面上铣有使其内部和外部连通的第一槽的突条,及一个用于封闭第一槽的可弹性变形件安装在平行于突条并横向地伸展在气密箱中的支承杆上,设置了传送布的装置,使布在与第一槽相切的方向上延一个包括突条顶端面的平面移动,并且用于响应通过被抓紧在可弹性变形件及突边之间的被传送布流向第一槽的清洗液压力的下降,一部分流过的清洗液沸腾及蒸发,及在气密箱外侧设置了一个从第一槽中喷出的蒸气的冷凝装置,以便使沸腾的清洗液能被再利用。

    此外,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一个布软化加工装置(根据本发明布的处理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装置,在其中将厚度薄手感硬的布加工成手感柔软的布),它的结构的主要特征在于;在一个气密箱中,设有高于外部大气压力的确定压力及持续地提供在略低于与确定压力相应的饱和温度的温度下的软化加工液体,设置了在其顶端面上铣有使其内部和外部连通的第一槽的突条,及一个用于封闭第一槽的可弹性变形件安装在平行于突条并横向地伸展在气密箱中的支承杆上,设置了传送布的装置,使布在与第一槽相切的方向上延一个包括突条顶端面的平面移动,并且用于响应通过被抓紧在可弹性变形件及突边之间的被传送布流向第一槽的软化加工液压力的下降,一部分流过的软化加工液沸腾及蒸发,及在气密箱外侧设置了一个从第一槽中喷出的蒸气的冷凝装置,以便使沸腾的软化加工液能再被利用。

    附图为: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概要的纵向剖面侧视图;

    图2:沿图1中X-X线的剖面图;

    图3:表示一个清洗容器循环回路的纵向剖面正视图;

    图4:沿图1中Y-Y线的剖面图;

    图5:图4中主要部分的一个横向截面图;

    图6:相对于图4中Z-Z剖面的剖面图;

    图7:相对于图4中W-W剖面的剖面图;

    图8:图1中箭头V方向的视图;

    图9: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主要部分的纵向剖面侧视图;

    图10:与图7相对应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1: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个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2:沿图11中X-X线的剖面图;

    图13:图11中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4: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侧视图;

    图15: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侧视图;

    图16: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一个装置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7:沿图16中X-X线的剖面图;

    图18:图16中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9: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侧视图;及

    图20: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侧视图。

    图1至8表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洗布装置)的略图,其中也可对易于伸长的布,如编织布进行清洗。标号1表示一个侧向长的及具有矩形截面的气密箱,并在气密箱1的外侧设有多个加强肋1a。在水平的气密箱1的顶面上线形地设置一彼此平行的具有斜角横面的三根突条2,在每个斜角突条2的上端面有通向气密箱内部的吸槽3,如图4中所示。

    标号4表示用抗热及耐磨的合成树脂如氟树脂(商用名Teflon)制成的可弹性变形件,它是管状的,其外径约为18mm,内径约为15mm,该可弹性变形件4具有用以从外侧封闭吸槽3的足够长度,如图4至6中所示,一个由不锈钢或类似物做的长带板状的支承杆5放置在每个管状可弹性变形件4的内部,并且支承杆5的两端略微从管形弹性变形件中伸出。

    标号6表示分别焊接在带状支承杆5两端的并在相同中心线上的螺杆,螺杆6及支承杆的端部被插在板7,7的螺杆及支承杆安装孔8中,板7,7分别地从气密箱1两端向上伸出,以及用螺母9,10分别地用螺纹与每个螺杆6啮合与固定,由此从图6中可见,在与封闭吸槽3的管状可弹性变形件4的斜角突条顶端面平行的直径线D-D的附近,在送布方向上带状支承杆5的前、后侧分别与管状可弹性变形件相内接。

    因此,被大的张力拉在两端板7,7之间的支承杆5可以使管状可弹性变形件4围着布C的厚度产生向上、向下的位移,但阻止可弹性变形件相对突条2向前、向后移动。

    图1中标号11表示清洗容器,其中的液位L利用溢流通道12保持在近于恒定的水平上,气密箱1经由短管13被固定及保持在清洗容器11的底板上(参见图3),这些短管13各自连接在气密箱1的底部,每个短管13的下端连接到与一个无自吸作用的离心泵(螺旋泵)的入口15a相连接的吸入管16相连接。标号17表示将管13及管14连接到清洗容器底板上、下侧的一个螺杆及一个螺母。

    离心泵的排出口15a通过一个管18连接到一个线过滤器19的入口上,线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管20连接到横向悬置在清洗容器11底部一侧上的一个多孔管21上。该多孔管在其管壁上设有多个透孔,用以将过滤后的水液输送到气密箱1的下侧,以及一个输送来自蒸气源22的低压蒸气的蒸气喷管23插在多孔管内几乎整个长度上,并且在蒸气喷管的四周钻有多个用蒸气直接加热过滤器的蒸气喷孔。

    当清洗液体必须保持于约90℃的热水状态时,用多个间接加热的蒸气管24插入到清洗容器11另一侧的近乎容器的整个宽度上,由此防止清洗液的温度降低,当然清洗容器的外侧用绝热材料裹住。此外,为了补偿从清洗容器的溢流通道溢走的液体量,自然,如图1中所示地,线过滤器19或管路15与清洗容器11之间的循环回路的中途连接了一个预定压力清洗液的输入管25。

    标号26,27表示一对设有相对中心线O-O横向对称的左旋螺线L及右旋螺线R的双螺旋线或类似线的前、后螺旋滚子,如图8中所示,以使得以中心线O-O的布的宽度B等同地向其左侧及向共右侧展宽,这两个螺旋滚子26,27可旋转地被安装在清洗容器的两个侧壁上,并按图8或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驱动以使得其圆周速度大于由拉布滚动装置(未示出)通过导滚28牵动布C的送布速度,因而依次经过两个螺旋滚子26,27的布C其宽度B被使劲地展宽在包含设在气密箱1顶面上的三根突条2的顶端面的一个平面中,由此阻止了布的纵向伸长。

    在安装于机架29上的清洗容器11及泵15之间,气密箱中的液面A相对于泵15入口处的高度H被调整得使在泵的驱动状态下,不产生气穴现象并在气密箱1的上侧具有一个绝对压力为每平方厘米0.9kg或最好小于约0.7-0.8kg的真空空间。也即,由于高度为H的液柱的重力作用在泵入口15a处产生了防止气穴的压力及在气密箱1的上侧产生了一个低真空的空间。

    因此,如果从过滤器19的清洗液供给管25事先注入到泵15及清洗容器11之间的循环回路中的清洗液被从蒸气喷管23及间接加热蒸气管24中喷出的蒸气加热到预定温度,及泵15已被驱动并在气密箱的上侧产生出低真空的空间,则由于真空吸力可弹性变形件4经由布C被吸在突条2顶端面上,并且在布的横向侧曝露着的吸槽部分被由该吸槽吸下的可弹性变形件4封闭住,由此防止了由吸槽的曝露部分吸入液体。

    如果螺旋滚子26,27为上述地被驱动以及布C以预定速度沿箭头方向移动,则在清洗容器11中上部的清洗液纵向地沿着被突条2的顶端面及由吸槽3的真空吸力吸向该面的可弹性变形件轻微抓住的布C流动,并被吸入到气密箱1中,但是被突条张开的突条2顶端面上沿送布方向上的布宽可能会变小。并且因为清洗液是从在突条2及可弹性变形件4之间的布的输入侧及输出侧的任何前、后侧被吸入的,甚至当气密箱1的内部保持于低真空以便接收热的清洗水时,在纵向上流过布的清洗液速度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增加好几倍。

    虽然在该实施例中是对管形结构的及以变形的横截面被拉伸在气密箱1的两端板7之间的可弹性变形件4进行说明的,但由于有时该管状可弹性变形件4因和布的摩擦会相对于支承杆5转动,因而采用一种可弹性变形片的形式,如图10中所示,在送布方向上它的后边可以向前倾斜地被固定到支承杆105的下表面上,支承杆如上所述地用螺杆6拉伸在两侧端板7之间,由此吸槽3的顶端可以被该片状可弹性变形件104其送布方向上的前边封闭。在图10中,与图7中相应的部件具有相同的标号。

    在上述结构中,不仅被导入到清洗容器11中的布C中含有的空气被吸入到气密箱1中并被与清洗液分离开来,而且使气密箱中的清洗液气化。因此,既然在气密箱中的液体相对于泵入口处的液面高度H在布被洗后会降低,则在起始状态时该液面高度H必须相应于待洗布的长度加高。然而,这样作不能使气密箱内部低真空保持在近似恒定值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图2或图1的实施例中设置了一个通风回路,它包括:利用水平管30,31分别与气密箱的上、下侧相连接和连通的、用于水平面检测的垂直管32,及一个将垂直管32的上端部分连接到低真空源33的管34,在管34的中途插有由线圈操作的常闭式阀35及止回阀36,以及在垂直杆32的上方闭合部分安装了一个三电极式的液位维持计37,线圈操作阀35是由液位维持计37自动控制的,以便使气密箱1中的液位维持在可允许的变化范围E内。

    因此,如果当气密箱1中的液面A从图示高度状态下降并达到液位维持计37中第一电极37a的下端时,线圈操作阀35开通并且气密箱中上方的空气或蒸气被低真空源33吸走,由此使气密箱上空间中的低真空维持到近似恒定,以及如果当气密箱中的液面上升并达到液位维持计中第二电极37b的下端时,线圈操作阀35关闭,如图中所示。

    不但是设置了一个由液位维持计控制的通风装置,用于由低真空源33吸走气密箱1中上方的空气或类似气体,并在同时还设置了一个节流滚压装置(碾压辊),它包括一对上、下节流辊38,39,它们安装在清洗液中用以驱动布C使其在输送速度下通过,以便使在送布方向后侧的导滚126与气密箱1之间的布C在上、下侧上被压着,如图9中所示,因此导入清洗容器中布内所含空气被挤到液体中,由此在气密箱1中所存的空气量可被减少,或是可用装设节流滚压装置来取代设置通风装置。此外,在图9中用标号127表示在送布方向前侧的导布滚,并且在图9中,与图1中相应的部件使用相同的标号。

    在该第一个发明装置中,因为泵的防止气穴作用及低真空形成作用是在气密箱中的液面相对于泵入口处的液压头的作用下同时地进行的,利用可通过布吸下可弹性变形件的吸槽的低真空吸力使纵向流经布的清洗水液速率与现有技术中的相比可提高数倍,在高温中或类似条件中的清洗能力被改善了,此外泵的驱动功率能被显著地降低。例如,在使用需要功率约为15KW的真空泵的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地,可用驱动功率为1.5KW的螺旋泵代替该真空泵并且清洗能力可被显著的改善。并且当设置了在气密箱中上侧的一个通风装置及用于将导入到清洗容器中的布内空气挤压到液体中的节流滚压装置中的一个或两者时,对此的响应是,由于气密箱中的压头使流过布的液流速率的变化能被防止。

    图11表示本发明第二个装置(洗布装置)的主要部分。在图11中,一个气密箱51包括三个从它的壁板51a伸向内侧并相互平行的突条52,53,54,第一槽55穿过壁板并通到每个突条的顶端面上,一对前、后的第二槽56,56设置在气密箱的前、后侧壁51b,51b上,以使得布C能延一个包括每个突条的上端面的平面在与第一槽55相切的方向上被滚子带动,并且一个清洗液供给口57连接在气密箱一侧的一个端板51c上。第一及第二槽55,56在延突条的方向上具有差不多相同的长度。

    标号58,59,60表示安装在三根支承杆61上的可弹性变形件,而三根支承杆在气密箱中分别平行于突条52,53,54横向地延伸;由此封闭各自相应的第一槽55,并且所示的可弹性变形件58,59,60各自由耐热及耐磨的合成树脂如氟树脂(商品名:Teflon)作成管状,其外径约为18mm而内径约为15mm,其长度作成比两端板51c,51c之间的距离小一些,每个管状可弹性变形件支承在具有矩形横截面或另外变形横截面的刚性长支承杆61上,该矩形横截面在与突条顶端面平行的直径线两端或是在这两端附近与可弹性变形件相接。

    因而如图12中所示,螺杆62被焊接在每个支承杆的两端上并各自在同一中心线上,并且螺杆62及支承杆的端部分别插在气密箱51两端板51c中的螺杆及支承板安装孔63中,以及一个锁紧螺母机构65经过一个密封垫圈64与每个螺杆用螺纹啮合及固定,每个支承件61被大的拉伸力伸展在两端板51c,51c之间,使其不能被转动,由此管状可弹性变形件58,59,60允许布C通过,并能在宽度B中上、下位移以响应布的厚度,但是可阻止该可弹性变形件在整个长度上相对突条52,53,54在向前及向后的方向上产生位移。

    为了使从清洗液供给口57提供清洗液到气密箱51的通道截面积作得尽可能小及使泵的容量减小,将设在气密箱51前、后角的分别封闭突条52,54中第一槽55的管状可弹性变形件58,60与形成一对前、后第二槽56,56的气密箱两侧壁51b相接触,而前、后第二槽与突条52,54的顶端面相邻近,如图12中所示,与箱端壁51b紧密接触并安装在两端壁51c上的圆柱形止挡部分51d中的管状可弹性变形件58,60也可以封闭该前、后第二槽56。此外,标号67表示在圆柱形止挡部分51d上钻出的透孔,用来使每个管状可弹性变形件的内部和外部彼此连通。

    具有高于外部大气压力的确定压力的清洗液在略低于相应于该压力的饱和温度的温度下被持续地从清洗液供给口57提供到气密箱51中,如果布C被滚子带动沿着包括每个突条顶端面的一个平面行进时,例如是在图13中箭头F的方向上行进,则由于在可弹性变形件59上、下侧间形成的压力差-因为第一槽55是通向外部大气的,被传送的布在可弹性变形件59及突条53的顶端面间被抓紧。然而,至于清洗液体,则如图13所示,被送到抓紧布的部分并在该部分中被流向第一槽,因为在布被抓紧的部分中液体阻力形成的压力迅速下降,因而使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也迅速下降,在高于100℃的温度下流到纱线抓紧部分中每根纱线内部的清洗液猛烈地沸腾,由于一部分清洗液的蒸发产生的体积膨胀及由于高于100℃或更高的温度下产生的热固定,使得布被松散地处理,布中的每根纱线被清洗液及蒸气的混合液分离到纤维,并且因为纤维间的间隙的增加,所以布被抓紧部分被很好地清洗,这点也同样适用于另外的布被抓紧部分。

    于是,从每个第一槽55喷出的清洗液和蒸气的混合液由设在气密箱51对面的冷凝装置68液化,以便使清洗液能够再使用。因为该冷凝装置68仅液化用于再使用的蒸气,使用表面式冷凝器是合适的。

    图14及图15表示气密箱51的各个安装例。

    在图14中,两个如上所述的气密箱51背靠背地固定成一体,并安装在一对具有热保持装置的前、后清洗容器70,71之间的隔板72的上侧,依次在箭头F的方向上经过一个平滑滚子73,一个驱动滚子74,一个驱动滚子75及一个平滑滚子76的被滚子带动的布的前、后垂直部分,如上所述地分别通过每个气密箱51,并且在隔板72上设有用来封闭其中布通行口72a的上、下橡胶密封板77,以及在清洗容器71上连接有一个溢流管69,以使得清洗容器71中液体水平面A2变得略低于清洗容器70中的液体水平面A1,并且在每个气密箱的壁板51a的所有槽55及与它对立的清洗容器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中安装了一个具有多个冷却管78的表面式冷凝装置68。虽然未在图中示出,在两个清洗容器70,71的上端开口部分当然要用热保持盖封闭。

    清洗容器70的下端出口70a连接在一个离心泵(螺旋泵)79的入口79a上,该泵无自吸作用并布置在出口70a的下方,该泵79的排出口依次经由一个清洗液加热器80及一个线过滤器81连接到在清洗容器70一侧的气密箱清洗液供给口57上。在清洗容器71的下端出口71a与气密箱清洗液供给口57之间也设置了类似的利用离心泵的清洗液循环回路,与清洗容器70的情况相类似,该清洗液循环回路也依次设置了清洗液加热器及线过滤器,两个清洗容器70,71和泵的入口的液面之间的压头差的值选得足以阻止泵的气穴作用。

    作为线过滤器,可采用任何过滤器,只要它能除去清洗液中的毛絮,而所示的加热器80作成在压力下从管83将蒸气喷到清洗液室82中的喷射器形式,并且在压力下从管83喷出的蒸气量及泵79的转速需被调整,由此使气密箱51中的液体压力及液体温度总能如上所述地被维持。

    例如,如果气密箱51中的液压被调整为每平方厘米1.2kg的表计低压并且该液压被维持在约103℃上(饱和温度约为104℃),由于清洗液及从第一槽55喷出的蒸气的混合液温度变成约99-100℃,它被冷凝装置68液化,由此使清洗容器中的液温可维持在约98℃上,故不产生沸腾。当布C为薄布时,当然在气密箱中的液压可调整为每平方厘米1.1kg的表计压力。

    在每个清洗容器70,71内的冷凝装置68中,所需压力的清洗液作为冷却剂流经冷却管78,而每个冷凝装置68排放的液体由管84输送到相应的清洗容器侧的泵入口79a,由此使每个清洗容器的溢流液体流量得到补偿。

    由图13可清楚地看到,因为在被传动布C面向第一槽55的背面部分上流向第一槽的清洗液及蒸气的流动速率比在与管状可弹性变形体相接触的布正面部分上的流动速率大,因此在图14的装置中,会出现布的背面部分比其正面部分清洗得更好。

    为了防止这个情况,如图15所示,将两个气密箱51,51连接在与图14中清洗客器相似的两个清洗容器85,86的内壁上,使得该内壁与第一槽55彼此相对立,并将一个冷凝装置87放置在两个气密箱51,51之间;再将图14中的装置与图15中的装置相串联连接,由此使布C依次通过这两个装置。在这情况下,对每个清洗容器侧的泵入口各提供一半的冷凝器87的通过流量。在图15中,与图14中相对应的部件使用相同的标号。

    在这个本发明的第二装置中,具有高于外部大气压力的确定压力的、及温度低于与该确定压力相应的饱和温度的清洗液流到在可弹性变形件及突条顶端面之间抓紧被传送布的部分中,并从第一槽排放到外部大气中,由此使流经被抓紧的布部分的清洗液被蒸发。

    因此,不但可以由于清洗液的蒸发产生的体积膨胀及由于在高于100℃或更高温度下产生的热固定,使布能被松散地处理,并且利用清洗液与蒸气的混合液可使布的清洗效率能被显著地改善。

    这就是,使用具有约为1公升/kg体积的、表计压力为0.5kgf/cm2的热水。当该热水的温度为105℃时,该热水不会沸腾、但是当热水在泵的作用下流到纤维中时,在纤维中热水的压力下降,当其下降到汽化压力或更低时,热水便蒸发并猛烈地膨胀。因此,流经各个纤维间的间隙中的热水猛烈地膨胀,由此使纤维间的间隙也猛烈扩宽,并产生了水温为100℃的热幅射固定(熨烫现象),所以布可以被处理成有柔软的手感。同时由于纤维间的间隙被猛然扩宽了,热水容易通过,由此改善了清洗效果。

    例如,当泵流量被设为100公斤/分钟及表计压力设为0.5kgf/cm2时,被加热到105℃的热水仍处于热水状态,因为105℃的温度低于沸点。如果热水流入到纤维中,则压力下降。由于沸点随着压力的下降而下降,当105℃变得大于沸点时,热水具有的热能作为蒸发热并且一些热水沸腾,它的体积在纤维中猛烈地膨胀。这里如果在沸腾后热水的温度变成99.12℃,则作为蒸发热消耗的热量为:105°×100公升/分钟-99.12℃×100公升/分钟=588℃·公升/分钟=588千卡/分钟。另一方面,因为绝对压力为1kgf/cm2的干饱和蒸汽的焓为638.5千卡/kg,而饱和水的焓为99.1千卡/kg,因此每一公斤的蒸发热为:638.5-99.1=539.4(千卡)。因此,由此可得出:有588÷539..4=1.09(kg)的热水在每分钟被蒸发了。这些蒸气的体积为:1673×1.09=1823.5(公升),因为在100℃时蒸气的体积为1673公升/kg。因而,热水与蒸气的混合体的体积为:100-1.09+1823.5=1922.41(公升)。这就是说,100公升的热水被转变成1922.41公升的热水与蒸气的混合体,其体积变成大约19倍。

    同时,泵具有:15m的压头长度,30公升/分钟的流量及1.5KW的功率,尽管其功率小但它可如上所述地产生大的效果。

    并且,当可弹性变形件作成管状及具有变形横截面的支承杆在其与突条顶端面平行的直径线的两端或是在这两端附近内接地插入到可弹性变形件中时,不仅可以处理布宽B的量变化,并且因为利用气密箱的内部及外部压力差使布能近于均匀地被推压在突条的顶端面上,使布的整个宽度上能被均匀地清洗。

    此外,当使用管状可弹性变形件在气密箱的角上阻挡通行布的第二槽时,不仅利用由气密箱内部及外部的压力差产生的使管状可弹性变形件压在气密箱角上的推力能保证第二槽的封闭,而且可以增加第一槽的槽数,由此,与此增加相应地能使清洗能力改善。

    图16表示本发明第三个装置(布软化加工装置)。在图16中一个气密箱51包括三个从它的壁板51a伸向内侧并相互平行的突条52,53,54,第一槽55穿过壁板并通到每个突条的顶端面上,一对前、后的第二槽56,56设置在气密箱的前、后侧壁51b,51b上,以使得布C能延一个包括每个突条的上端面的平面在与第一槽55相切的方向上被滚子带动,并且一个软化加工液供给口57连接在气密箱一侧的一个端板51c上。第一及第二槽55,56在延突条的方向上具有差不多相同的长度。

    标号58,59,60表示安装在三根支承杆61上的可弹性变形件,而三根支承杆在气密箱中分别平行于突条52,53,54横向地伸延;由此封闭各自相应的第一槽55,并且所示的可弹性变形件58,59,60各自由耐热及耐磨的合成树脂如氟树脂(商品名:Teflon)作成管状,其外径约为18mm而内径约为15mm,其长度作成比两端板51c,51c之间的距离小一些,每个管状可弹性变形件支承在具有矩形横截面或另外变形横截面的刚性长支承杆61上,该矩形横截面在与突条顶端面平行的直径线两端或是在这两端附近与可弹性变形件相接。

    因而如图17中所示,螺杆62被焊接在每个支承杆61的两端上并各自在同一中心线上,并且螺杆62及支承杆61的端部分别插在气密箱51两端板51c中的螺杆62及支承板安装孔63中,以及一个锁紧螺母机构65经过一个密封垫圈64与每个螺杆用螺纹啮合及固定,每个支承杆61被大的拉伸力伸展在两端板51c,51c之间,使其不能被转动,由此管状可弹性变型件58,59,60允许布C通过,并能在宽度B中上、下位移以响应布的厚度,但是可以阻止该可弹性变形件在整个长度上相对突条52,53,54在向前及向后方向上产生位移。

    为了使软化加工液供给口57提供软化加工液到气密箱51的通道截面积作得尽可能小及使泵的容量减小,将设在气密箱51前、后角的分别封闭突条52,54中第一槽55的管状可弹性变形件58,60与形成一对前、后第二槽56,56的气密箱两侧壁51b相接触,而前、后第二槽与突条52,54的顶端面相邻近,如图17中所示,与箱端壁51b紧密接触并安装在两端壁51c上的圆柱形止挡部分51d中的管状可弹性变形件58,60也可以封闭该前、后第二槽56。此外,标号67表示在圆柱形止挡部分51d上钻出的透孔,用来使每个管状可弹性变形件的内部和外部彼此连通。

    具有高于外部大气压力的确定压力的软化加工液在略低于相应于该压力的饱和温度的温度下被持续地从软化加工液供给口57提供到气密箱51中,如果布C被滚子带动沿着包括每个突条顶端面的一个平面行进时,例如是图18中箭头F的方向上行进,则由于在可弹性变形件59上、下侧间形成的压力差-因为第一槽55是通向外部大气的,被传送的布在可弹性变形件59及突条53的顶端面间被抓紧。然而,至于软化加工液体,则如图18所示,被送到抓紧布的部分并在该部分中被流向第一槽,因为在布被抓紧的部分中液体阻力形成的压力迅速下降,因而使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也迅速下降,在高于100℃的温度下流到纱线抓紧部分中每根纱线内部的软化加工液猛烈地沸腾,由于一部分软化加工液的蒸发产生的体积膨胀及由于高于100℃或更高的温度下产生的热固定,使得布被松散地处理。

    于是,从每个第一槽55喷出的软化加工液和蒸气的混合液由设在气密箱51对面的冷凝装置68液化,以便使软化加工液能够再使用。因为冷凝装置68仅液化用于再使用的蒸气,使用表面式冷凝器是合适的。

    图19及图20表示气密箱51各个安装的例子。

    在图19中,两个如上所述的气密箱51背靠背地固定成一体,并安装在一对具有热保持装置的前、后软化加工容器70,71之间的隔板72的上侧,依次在箭头方向上经过一个平滑滚子73,一个驱动滚子74,一个驱动滚子75及一个平滑滚子76的被滚子带动的布的前、后垂直部分,如上所述地分别通过每个气密箱51,并且在隔板72上设有用来封闭其中布通行口72a的上、下橡胶密封板77,以及在软化加工容器71上连接有一个溢流管69,以使得软化加工容器71中液体水平面A2变得略低于软化加工容器70中的液体水平面A1,并且在每个气密箱的壁板51a的所有槽55及与它对立的软化加工容器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中安装了一个具有多个冷却管78的表面式冷凝装置68。虽然未在图中示出,在两个清洗容器70,71的上端开口部分当然要用热保持盖封闭。

    软化加工容器70下端出口70a连接在一个离心泵(螺旋泵)79的入口79a上,该泵无自吸作用并布置在出口70a的下方,该泵79的排出口依次经由一个软化加工加热器80及一个线过滤器81连接到软化加工容器70一侧的气密箱软化加工液供给口57上。在软化加工容器71下端出口71a与气密箱软化加工液供给口57之间也设置了类似的利用离心泵的软化加工液循环回路,与软化加工容器70的情况类似地,该软化处理液循环回路也依次设置了软化加工液加热器及线过滤器,两个软化加工容器70,71和泵的入口的液面之间的压头差的值选得足以阻止泵的气穴作用。

    作为线过滤器81可采用任何过滤器,只要它能除去软化加工液中的毛絮,而所示的加热器80作成在压力下从管83将蒸气喷到软化加工液室82中的喷射器形式,并且在压力下从管83喷出的蒸气量及泵79的转速需被调整,由此使气密箱51中的液体压力及液体温度总能如上所述地被维持。

    例如,如果气密箱51中的液压被调整为每平方厘米1.2kg的表计低压并且该液压被维持在约103℃上(饱和温度约为104℃),由于软化加工液及从第一槽55喷出的蒸气的混合液温度变成约99-100℃,它被冷凝装置68液化,由此使软化加工容器中的液温可以维持在98℃上,故不产生沸腾。当布C为薄布时,当然在气密箱中的液压可调整为每平方厘米1.1kg的表计压力。

    在每个软化加工容器70,71内的冷凝装置68中,所需压力的软化加工液作为冷却剂流过冷却管78,而每个冷凝装置68排放的液体由管84输送到相应的软化加工容器侧的泵入口79a,由此使每个软化加工容器的溢流液体流量得到补偿。

    由图18可清楚地看到,因为在被传动布C面向第一槽55的背面部分上流向第一槽的清洗液及蒸气的流动速率比在与管状可弹性变形件相接触的布正面部分上流动速率大,因此在图19的装置中,会出现布的背面部分比正面部分软化得更好。

    为了防止这个情况,如图20所示,将两个气密箱51,52连接在与图19中软化加工容器相似的两个软化加工容器85,86的内壁上,使得该内壁与第一槽55彼此对立,并将一个冷凝装置87放置在两个气密箱51,52之间;再将图19中的装置与图20中的装置相串联连接,由此使布C依次通过这两个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对每个软化加工容器侧的泵入口各提供一半的冷凝器87的通过流量。在图20中,与图19中相对应的部件使用相同的标号。

    在这个本发明的第三个装置中,具有高于外部大气压力的确定压力的、及温度低于与该确定压力相应的饱和温度的软化加工液流到在可弹性变形件及突条顶端面之间,抓紧被传送布的部分,并从第一槽排放到外部大气中,由此使流经被抓紧的布部分的软化加工液被蒸发。因此,可以由于软化加工液的蒸发产生的体积膨胀及由于在高于100℃或更高温下产生的热固定,使布能被松散地处理。

    这就是,使用具有约为1公升/kg体积的、表计压力为0.5kgf/cm2的热水。当该热水的温度为105℃时,该热水不会沸腾,但是当热水在泵的作用下流到纤维中时,在纤维中热水的压力下降,当其下降到汽化压力或更低时,热水便蒸发并猛烈地膨胀。因此,流经各个纤维间的间隙中的热水猛烈地膨胀,由此使纤维间的间隙也猛烈扩宽,并产生了水温为100℃的热幅射固定(熨烫现象),所以布可以被处理得有柔软的手感。

    例如,当泵流量被设为100公升/分钟及表计压力设为0.5kgf/cm2时,被加热到105℃的热水仍处于热水状态,因为105℃的温度低于沸点。如果热水流入到纤维中,则压力下降。由于沸点随着压力的下降而下降,当105℃变得大于沸点时,热水具有的热能作为蒸发热并且一些热水沸腾,它的体积在纤维中猛烈地膨胀。这里如果在沸腾后热水的温度变成99.12℃,则作为蒸发热消耗的热量为105℃×100公升/分钟-99.12°×100公升/分钟=588℃公升/分钟=588千卡/分钟。另一方面,因为绝对压力为1kgf/cm2的干饱和蒸汽的焓为638.5千卡/kg,而饱和水的焓为99.1千卡/kg,因此每一公斤的蒸发热为:638.5-99.1=539.4(千卡)。因此,由此可得到:有588÷539.4=1.09(kg)的热水在每分钟被蒸发了。这些蒸气的体积为:1673×1.09=1823.5(公升),因为在100℃蒸气的体积为1673公斤/kg。因而,热水与蒸气的温和体的体积为:100-1.09+1823.5=1922.41(公升)。这就是说,100公升的热水被转变成1922.41公升的热水与蒸气的混合体,其体积变成大约19倍。

    同时,泵具有:15m的压头长度,300公升/分钟的流量及1.5KW的功率,尽管其功率小但它可如上所述地产生大的功效。

    并且,当可弹性变形件作成管状及具有变形截面的支承杆在其与突条顶端面平行的直径线的两端或是在这两端附近内接地插入到可弹性变形件中时,不仅可以处理布宽B的量变化,并且因为利用气密箱的内部及外部压力差使布能近似均匀地被推压在突条的顶端面上,使布在整个宽度上均能被均匀地软化处理。

    此外,当使用管状可弹性变形件在气密箱的角上阻挡通行布的第二槽时,不仅利用由气密箱内部及外部的压力差产生的使管状可弹性变形件压在气密箱角上的推力能保证第二槽的封闭,而且可以增加第一槽的槽数,由此,与该增加相应地能使软化处理能力改善。

    此外,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第一装置的布清洗装置也可直接地用作布软化加工装置。

布的处理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布的处理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布的处理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布的处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的处理装置.pdf(4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布的清洗装置,一个循环回路将清洗容器经线过滤器连接到泵排出口上,泵无自吸作用地用其入口与气密箱的底部连接和连通,泵被设置得低于气密箱,以便防止泵的气穴作用及在气密箱中上侧产生低真空空间。至少在该装置中设置了一个由液位保持计控制的装置及一个将布中含有的空气挤压到液体中的装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