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4164507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120637.X

申请日:

2016.12.08

公开号:

CN106757486A

公开日:

2017.05.31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D01F6/94; D01F1/10; C08G18/76; C08G18/66; C08G18/48; C08G18/32; C08G18/10

主分类号:

D01F6/94

申请人:

陕西高新实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耀斌

地址: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新路枫叶大厦C502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亿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0

代理人:

康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合成树脂及塑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将5000g??PTMG,1244~1521g??MDI在8077~9489g的DMAC中反应,得到异氰酸根封端的预聚物;第二步,冷却至10~12℃时,在搅拌条件下逐渐加入2778~5073g含有104.4g????EDA,22.7~46.9g??PDA,24.3g??DEA的DMAC溶液进行扩链反应;第三步,然后加入32.0~34.0g??HN??150,64.0~68.0g??HW??245,91.4~97.1g??TSA??011,32.0~34.0g??Tinuvin622,搅拌混合均匀,并经熟化后即得的纺丝原液;第四步,将上述纺丝原液通过喷丝板干法纺丝制备成耐高温氨纶。本发明制成的耐高温氨纶,其硬段结构对耐高温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氨纶的硬段结构更加规整,微相分离程度更大。在进行高温染色定型时,耐高温性能更好。

权利要求书

1.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5000g PTMG,1244~1521g MDI在8077~9489g的DMAC中反应,得到异氰酸根封
端的预聚物;
第二步,冷却至10~12℃时,在搅拌条件下逐渐加入2778~5073g含有104.4g EDA,22.7~
46.9g PDA,24.3g DEA的DMAC溶液进行扩链反应;
第三步,然后加入32.0~34.0g HN-150,64.0~68.0g HW-245,91.4~97.1g TSA-011,
32.0~34.0g Tinuvin622,搅拌混合均匀,并经熟化后即得的纺丝原液;
第四步,将上述纺丝原液通过喷丝板干法纺丝制备成耐高温氨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纺丝原液的固含
量为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成的耐高温氨
纶线密度为33dtex。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异氰酸根封
端的预聚物的过程中,反应温度为45~50℃,反应时间为110~120min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干法纺丝在高
温甬道内进行。

说明书

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纤维工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氨纶是一种以聚氨基甲酸酯为主要成分的具有线性嵌段结构的合成纤维,具有优
异的弹性功能和承受应力,可以添加到其他纤维中以提高纺织品的弹性和柔软度,使织物
的服用效果更加舒适,提升纺织品的档次。随着氨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氨纶的性
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氨纶的耐高温性能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对未来面料轻薄化的发
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氨纶与涤纶交织的织物在130℃高温下染色才有较好的上染率,通常为了使其颜
色保持鲜艳不褪色,对面料进行2次甚至3次染色,但高温条件下会影响氨纶的性能,使其加
工织造和面料效果不够理想,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前,耐高温氨纶的开发已成为行业热
点。泰光产业在制备耐高温氨纶时,单独使用乙二胺作为扩链剂;中化国际将季铵盐蒙脱土
添加到氨纶纺丝原液中,制备耐高温氨纶;东华大学在氨纶纺丝原液中加入催化剂、交联
剂、聚烯烃、光敏剂后,采用辐照交联或紫外交联技术制备耐高温氨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

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5000g PTMG,1244~1521g MDI在8077~9489g的DMAC中反应,得到异氰酸根封
端的预聚物;

第二步,冷却至10~12℃时,在搅拌条件下逐渐加入2778~5073g含有104.4g EDA,22.7~
46.9g PDA,24.3g DEA的DMAC溶液进行扩链反应;

第三步,然后加入32.0~34.0g HN-150,64.0~68.0g HW-245,91.4~97.1g TSA-011,
32.0~34.0g Tinuvin622,搅拌混合均匀,并经熟化后即得的纺丝原液;

第四步,将上述纺丝原液通过喷丝板干法纺丝制备成耐高温氨纶。

所述的纺丝原液的固含量为35%。

所述的制成的耐高温氨纶线密度为33dtex。

所述的制备异氰酸根封端的预聚物的过程中,反应温度为45~50℃,反应时间为
110~120min 。

所述的内干法纺丝在高温甬道内进行。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制成的耐高温氨纶,其硬段结构对耐高温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氨纶的硬段结
构更加规整,微相分离程度更大。在进行高温染色定型时,耐高温性能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实施例1

第一步,将5000g PTMG,1244g MDI在8077g的DMAC中反应,得到异氰酸根封端的预聚
物;

第二步,冷却至10℃时,在搅拌条件下逐渐加入2778g含有104.4g EDA,22.7g PDA,
24.3g DEA的DMAC溶液进行扩链反应;

第三步,然后加入32.0g HN-150,64.0g HW-245,91.4g TSA-011,32.0g Tinuvin622,
搅拌混合均匀,并经熟化后即得的纺丝原液;

第四步,将上述纺丝原液通过喷丝板干法纺丝制备成耐高温氨纶。

其中,所述的纺丝原液的固含量为35%。所述的制成的耐高温氨纶线密度为
33dtex。所述的制备异氰酸根封端的预聚物的过程中,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10min
。所述的内干法纺丝在高温甬道内进行。

实施例2

第一步,将5000g PTMG, 1521g MDI在9489g的DMAC中反应,得到异氰酸根封端的预聚
物;

第二步,冷却至12℃时,在搅拌条件下逐渐加入5073g含有104.4g EDA, 46.9g PDA,
24.3g DEA的DMAC溶液进行扩链反应;

第三步,然后加入34.0g HN-150, 68.0g HW-245, 97.1g TSA-011, 34.0g
Tinuvin622,搅拌混合均匀,并经熟化后即得的纺丝原液;

第四步,将上述纺丝原液通过喷丝板干法纺丝制备成耐高温氨纶。

其中,所述的纺丝原液的固含量为35%。所述的制成的耐高温氨纶线密度为
33dtex。所述的制备异氰酸根封端的预聚物的过程中,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20min
。所述的内干法纺丝在高温甬道内进行。

其中,PTMG为聚四亚甲基醚二醇,MDI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DMAC为N,
N’-二甲基乙酰胺,EDA为乙二胺,PDA为1,2-丙二丙二胺,DEA为二乙胺。

实施例3

第一步,将5000g PTMG, 1521g MDI在9489g的DMAC中反应,得到异氰酸根封端的预聚
物;

第二步,冷却至12℃时,在搅拌条件下逐渐加入5073g含有104.4g EDA, 46.9g PDA,
24.3g DEA的DMAC溶液进行扩链反应;

第三步,然后加入34.0g HN-150, 68.0g HW-245, 97.1g TSA-011, 34.0g
Tinuvin622,搅拌混合均匀,并经熟化后即得的纺丝原液;

第四步,将上述纺丝原液通过喷丝板干法纺丝制备成耐高温氨纶。

其中,所述的纺丝原液的固含量为35%。所述的制成的耐高温氨纶线密度为
33dtex。所述的制备异氰酸根封端的预聚物的过程中,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20min
。所述的内干法纺丝在高温甬道内进行。

其中,PTMG为聚四亚甲基醚二醇,MDI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DMAC为N,
N’-二甲基乙酰胺,EDA为乙二胺,PDA为1,2-丙二丙二胺,DEA为二乙胺。

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合成树脂及塑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耐高温氨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将5000g?PTMG,12441521g?MDI在80779489g的DMAC中反应,得到异氰酸根封端的预聚物;第二步,冷却至1012时,在搅拌条件下逐渐加入27785073g含有104.4g?EDA,22.746.9g?PDA,24.3g?DEA的DMAC溶液进行扩链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或纺丝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