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的选矿污水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系统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的选矿污水回收处理循环利
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矿石加工过程中,需要对矿石进行清洗,以便清除掉矿石上的污泥,然而,在矿
石清洗完毕后会产生污水,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泥、颗粒杂质等,如果直接将其排放,不仅
会污染周围环境,而且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无法使得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现有对污水
处理的装置无法有效的清除污水中的颗粒杂质及污泥等,污水净化效果差,净化后的水无
法得到重新回收利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环保的选矿污水回收处
理循环利用系统。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的选矿污水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系统,所述环保的选矿污水回收处理循环
利用系统包括第一壳体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上的按压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一壳
体装置内的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下方的支撑板装置、位于所述过滤装置下方
的支撑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右侧的第二壳体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上的
挤压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内的净化装置,所述第一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位于
所述第一壳体上方的进水框,所述按压装置包括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方的第一
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上的移动杆、位于所述移动杆上方的握持杆、位于所述移动杆
下方的按压块、位于所述移动杆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移动板、位于所述
移动板下方的过滤框、位于所述过滤框下方的挤压板、位于所述过滤框左右两侧的第二弹
簧、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下方的密封框、位于所述密封框下方的密封板,所述支撑板装置包括
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右侧的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
第一定位杆右侧的第三弹簧,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连接块、位于所述连接块上方的旋转杆、设
置于所述旋转杆上端的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旋转杆上的连接环、位于所述连接环左侧的
拉线、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端的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左侧的电
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所述第二壳体装置包括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
的密封块、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方的连接管、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左侧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
第二壳体下方的排水管、设置于所述排水管上的阀门,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电缸、位于所述电
缸下方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电缸左侧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左侧的推板、位于所述推
板下方的过滤网、位于所述推板左侧的第一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下方的隔板,所述
净化装置包括斜板、位于所述斜板上方的第三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三滚轮上的刷毛、位于所
述斜板下方的顶靠板、位于所述顶靠板右侧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顶靠板左侧的第二海绵
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环保的选矿污水回收处理循
环利用系统能够充分的清除掉污水中的污泥及颗粒杂质等,污水净化效果显著,污泥及颗
粒杂质清除的彻底,净化后的污水可以得到回收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环保的选矿污水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环保的选矿污水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做出清楚完整
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环保的选矿污水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包括第一壳体装置1、
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1上的按压装置2、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1内的过滤装置3、位
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1下方的支撑板装置4、位于所述过滤装置3下方的支撑装置5、位于所
述第一壳体装置1右侧的第二壳体装置6、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6上的挤压装置7、收容
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6内的净化装置8。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壳体装置1包括第一壳体11、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上方的进
水框12。所述第一壳体1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第一壳体
11的右表面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通孔111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部相通。
所述进水框12的纵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进水框12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进水框12的下表
面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水框12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部相
通。
如图1所示,所述按压装置2包括第一横杆21、位于所述第一横杆21下方的第一支
撑杆22、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21上的移动杆23、位于所述移动杆23上方的握持杆24、位于所
述移动杆23下方的按压块26、位于所述移动杆23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25。所述第一横杆21
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21位于所述进水框12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杆22呈长
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22的下端与所述进水框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
支撑杆2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21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横杆2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
移动杆23呈长方体,所述移动杆23竖直放置,所述移动杆23贯穿所述第一横杆21的上下表
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移动杆23只能竖直上下移动。所述握持杆24呈长方体且水平
放置,所述移动杆23的上端与所述握持杆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握持杆24的设置方便
使用者握住。所述按压块26呈长方体,所述按压块26向下可以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所
述移动杆23的下端与所述挤压块2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5设有两个,所述第
一弹簧25的下端与所述按压块2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21固定
连接,从而对所述按压块26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装置3包括移动板31、位于所述移动板31下方的过滤框32、位
于所述过滤框32下方的挤压板33、位于所述过滤框32左右两侧的第二弹簧34、位于所述第
二弹簧34下方的密封框36、位于所述密封框36下方的密封板35。所述移动板31呈长方体且
水平放置,所述移动板31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移动板31
可以在所述第一壳体11内上下移动,所述移动板3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311,
所述第二通孔311呈方形。所述过滤框32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过滤框32的上下表面相通,
所述过滤框32的上表面与所述移动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框32位于所述第二通
孔311的下方。所述挤压板3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过滤框32的下表面与所述挤压板33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板31下方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二弹簧34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34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第二弹簧34的下端与所述密封框3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框36呈空心的长方体,
所述密封框36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密封框36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且与所述第一壳体
1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密封框36可以在所述第一壳体11内上下移动,所述密封框36的
右表面设有第三通孔361,所述第三通孔361呈圆形,所述第三通孔36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
111的上方,当所述密封框36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三通孔361与所述第一通孔111可以相通。
所述密封板3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密封框36的下表面与所述密封板35的上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密封板35的上表面顶靠在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下表面上,所述密封框36及密封板
35的设置可以对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下端起到有效的密封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装置4包括支撑板41、位于所述支撑板41上方的第一支架
42、位于所述第一支架42右侧的第一定位杆44、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44右侧的第三弹簧43。
所述支撑板4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板41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下方。所述第一
支架42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4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侧面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4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44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架42固定
连接。所述第三弹簧43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43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31固定连接,所述第
三弹簧43的上端与所述密封板3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密封板35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5包括连接块51、位于所述连接块51上方的旋转杆52、设
置于所述旋转杆52上端的第一滚轮53、设置于所述旋转杆52上的连接环54、位于所述连接
环54左侧的拉线59、第二支撑杆55、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55上端的第二滚轮56、位于所述
第二支撑杆55左侧的电机57、设置于所述电机57上的输出轴58。所述连接块51呈长方体,所
述连接块51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52呈长方体,所述旋
转杆52上设有位于其上端的第一凹槽及位于其下端的第二凹槽,所述连接块51收容于所述
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旋转杆52枢轴连接,使得所述旋转杆52可以围绕所述连接块51旋转。
所述第一滚轮53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53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旋转杆52枢轴
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53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一滚轮53顶靠在所述密封
板35的下表面上,对所述密封板35起到支撑作用。所述连接环54呈弯曲状,所述连接环54的
两端与所述旋转杆5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5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
支撑杆55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55的上端设有第三凹
槽。所述第二滚轮56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56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支撑
杆55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56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旋转。所述电机57与电源(未图
示)电性连接,为所述电机57提供电能,所述电机57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所述电
机57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电机57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
位杆44的右端与所述电机57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58呈圆柱体,所述输出轴58的一端与所
述电机57连接,使得所述电机57可以带动所述输出轴58旋转。所述拉线59的左端与所述输
出轴58固定连接,所述拉线59的右端与所述连接环54固定连接,所述拉线59顶靠在所述第
二滚轮56上。所述电机57为伺服电机,方便控制所述输出轴58的转速及转向。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壳体装置6包括第二壳体61、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61上的密
封块、位于所述第二壳体61上方的连接管63、位于所述第二壳体61左侧的第二支架64、位于
所述第二壳体61下方的排水管65、设置于所述排水管65上的阀门66。所述第二壳体61呈空
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壳体61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四通孔611、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五通
孔612、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六通孔613,所述第四通孔611、第五通孔612及第六通孔613呈圆
形且与所述第二壳体61的内部相通。所述密封块呈圆柱体,所述密封块收容于所述第六通
孔613内且与所述第二壳体6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63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612且与所
述第二壳体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连接管63的内部与所述第二壳体61的内部相
通,所述连接管63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第二支架64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6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64
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41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65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611且与所述第
二壳体6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水管65的内部与所述第二壳体61的内部相通。所
述阀门66用于控制所述排水管65内水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挤压装置7包括电缸71、位于所述电缸71下方的第三支架、位于所
述电缸71左侧的推动杆72、位于所述推动杆72左侧的推板73、位于所述推板73下方的过滤
网74、位于所述推板73左侧的第一海绵块75、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75下方的隔板76。所述电
缸7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所述电缸71提供电能,所述电缸7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
方便控制所述电缸71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电缸71固定连接,所述第
三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72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
所述推动杆72的右端与所述电缸71连接,使得所述电缸71可以带动所述推动杆72左右移
动,所述推动杆72贯穿所述密封块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推动杆72只能左
右移动,所述推动杆72的左端与所述推板73固定连接。所述隔板76呈长方体,所述隔板76的
侧面与所述第二壳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76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七通
孔。所述推板7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推板7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61的内表面滑
动连接。所述过滤网7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过滤网74的上端与所述推板73的下端固
定连接,所述过滤网74的下表面与所述隔板76的上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一海绵块75呈长
方体,所述第一海绵块75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
75的下表面与所述隔板76的上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一海绵块75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
6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一海绵块75位于所述第五通孔612的下方,所述推板73及过滤
网74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海绵块7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净化装置8包括斜板81、位于所述斜板81上方的第三滚轮82、设置
于所述第三滚轮82上的刷毛、位于所述斜板81下方的顶靠板84、位于所述顶靠板84右侧的
第四弹簧85、位于所述顶靠板84左侧的第二海绵块86。所述斜板81呈倾斜状,所述斜板81的
上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板81位于所述第七通孔的下方,所述斜
板81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弯曲变形。所述第三滚轮82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82与
所述第二壳体6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滚轮82可以在所述第二壳体61内旋转,所述第三
滚轮82与电机(未图示)连接,带动所述第三滚轮82旋转。所述刷毛设有若干个,所述刷毛均
匀分布在所述第三滚轮82上,所述刷毛与所述第三滚轮82固定连接。所述顶靠板84的上端
与所述斜板8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85的左端与所述顶靠板84固定连接,所述第
四弹簧85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85处于被压缩状态,
所述第四弹簧85向左推动所述顶靠板84。所述第二海绵块86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海绵块86
的下表面及其左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靠板84及斜板81的左端
顶靠在所述第二海绵块86的右表面上。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环保的选矿污水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系统使用时,首先打开
电机57的开关,使得所述输出轴58旋转,然后拉线59向左拉动所述连接环54,使得所述旋转
杆52围绕所述连接块51逆时针旋转,所述第一滚轮53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密封板35及密封
框36向上移动,直至所述密封板35顶靠在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下表面上。然后将选矿污水倒
入到所述进水框12内,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一壳体11内,进入到第一壳体11内的污水首先穿
过所述第二通孔311进入到所述过滤框32内,然后经过过滤框32的过滤进入到所述密封框
36内,且处于密封板35的上方。然后污水在所述密封框32内沉淀,待沉淀一段时间后,使用
者握住握持杆24向下移动,所述按压块26随之向下移动,所述按压块26穿过第二通孔311进
入到过滤框32内,且按压在所述挤压板33上,使得挤压板33向下移动,所述第二弹簧34被压
缩,所述第一弹簧34被拉伸,由于挤压块26向下移动且浸没在污水中,使得沉淀后的水面上
升,进而可以将沉淀后上层的水挤出。所述挤压板33向下移动直至顶靠在沉淀后底层的污
泥、颗粒杂质上,然后挤压板33继续向下移动,使得所述密封框36、密封板35向下移动,此时
所述电机57使得所述输出轴58反向旋转,直至所述第三通孔361与所述第一通孔111处于同
一高度,此时所述第三通孔311与所述第一通孔111相通,然后密封框36内的沉淀后的污水
经过第三通孔361、第一通孔111进入到所述连接管63内,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二壳体61内,由
于挤压块26浸没在污水中,使得上层沉淀后的干净的水向上流动,进而可以有利于密封框
36内沉淀后的大部分进入到第三通孔361内,同时过滤框32可以对污水进行初步的过滤,过
滤掉污水中体积较大的杂质。然后打开电缸71的开关,使得所述推动杆72向左移动,进而使
得所述推板73向左移动,所述过滤网74随之向左移动,从而可以将第一海绵块75被压缩,压
缩后的第一海绵块75可以对沉淀后的水进行充分的过滤,清除掉其中剩余的颗粒杂质。然
后再经过过滤网74的过滤后穿过第七通孔进入到隔板76的下方,此时打开与第三滚轮82连
接的电机,使得所述第三滚轮82逆时针旋转,所述刷毛随之旋转。穿过第七通孔的水流动到
所述斜板81上,且向左下方流动,旋转的刷毛可以与斜板81上流动的水接触,进而对斜板81
上方流动的水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然后沉淀过滤后的水流动到所述第二海绵块86上方,
且经过第二海绵块86的过滤进入到第二海绵块86的右侧,最后打开阀门66,使得净化后的
水从排水管65排出,当斜板81上方的水较多且水压较大时,所述斜板81的下端向下移动,所
述斜板81弯曲变形,所述顶靠板84向右移动,所述第四弹簧85被压缩,斜板81上方部分净化
后的水从顶靠板84与第二海绵块86之间的间隙流动到第二海绵块86的右侧,以便提高净化
的效果。排出的水环保无污染,可以得到回收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至此,本
发明环保的选矿污水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系统使用过程描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