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处理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159022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9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069931.0

申请日:

2017.02.08

公开号:

CN106669278A

公开日:

2017.05.1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1D 36/04申请日:20170208|||公开

IPC分类号:

B01D36/04; C02F9/02

主分类号:

B01D36/04

申请人:

周末

发明人:

周末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北村34栋505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过滤装置、第一管道装置、第一框体装置、第二过滤装置、第二管道装置、第二框体装置及第三过滤装置,第一过滤装置包括收集框、第一过滤网、盖板、第一弹簧及握持环,第一管道装置包括第一管道、第一水泵、第一阀门、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第一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弹性板、第二过滤网、第二弹簧,第二过滤装置包括第三弹簧、第三过滤网、斜板、第四过滤网,第二管道装置包括第二管道、第二阀门、支撑杆,第二框体装置包括第二框体、排出管、第三阀门,第三过滤装置包括第四弹簧、第五过滤网、第六过滤网、第七过滤网、海绵块及第五弹簧,本发明能够对污水进行彻底有效的净化,净化效率高且快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
一过滤装置下方的第一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装置右侧的第一框体装置、收容于所
述第一框体装置内的第二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下方的第二管道装置、位于所
述第二管道装置下方的第二框体装置及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内的第三过滤装置,所述
第一过滤装置包括收集框、收容于所述收集框内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上方
的盖板、位于所述盖板下方的第一弹簧及位于所述盖板上方的握持环,所述第一管道装置
包括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水泵、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一水泵左侧的第
一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一水泵右侧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收容于所
述第一框体内的弹性板、位于所述弹性板上方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弹性板下方的第二
弹簧,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弹簧下方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第
三过滤网左侧的斜板、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下方的第四过滤网,所述第二管道装置包括第
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门、位于所述第二管道左侧的支撑杆,所述第二框
体装置包括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二框体下方的排出管、设置于所述排出管上的第三阀门,
所述第三过滤装置包括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四弹簧下方的第五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五过
滤网下方的第六过滤网、位于所述第六过滤网下方的第七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七过滤网上
方的海绵块及位于所述第七过滤网下方的第五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框呈空心的圆台状,所
述收集框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过滤网的横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一过
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收集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
方,所述盖板呈圆台状,所述盖板的侧面顶靠在所述收集框的内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
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固
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握持环呈半圆环状,所述
握持环的两端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
一通孔且与所述收集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
述收集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
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所述收集框的侧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且
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二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
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
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弹性板
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
二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弹
性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
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弹性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
三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
的下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板呈倾斜状,所述斜板的下端与所述
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板位于所述弹性板的下方,所述第三过滤网呈水平状,
所述第三过滤网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左端顶靠
在所述斜板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
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的上表面顶靠在所述
第三过滤网的下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
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设有两个,所述支撑杆呈长方体
且竖直放置,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且
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四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五通孔,所
述第二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
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呈竖直状,所述排出管的上端对准所
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
四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
的下端与所述第五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的横截面呈V字形,所述第五过滤网的
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六过滤网的侧
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与所述第六过滤网之间放置有活性
炭,所述第七过滤网的横截面呈“人”字形,所述第七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
面滑动连接,所述海绵块设有两个,所述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七过滤网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
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七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
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五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五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的下端
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七过滤网固定连接。

说明书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日益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困扰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
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废水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动物健康和生态环境造
成巨大的危害,用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不能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都
是直接将废水引入净化池净化,这种方式对废水的净化效率不高,且会掺杂较多的杂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废水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所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
置下方的第一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装置右侧的第一框体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一框
体装置内的第二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下方的第二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管
道装置下方的第二框体装置及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内的第三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
装置包括收集框、收容于所述收集框内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上方的盖板、位
于所述盖板下方的第一弹簧及位于所述盖板上方的握持环,所述第一管道装置包括第一管
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水泵、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一水泵左侧的第一支架及位
于所述第一水泵右侧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
内的弹性板、位于所述弹性板上方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弹性板下方的第二弹簧,所述第
二过滤装置包括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弹簧下方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左
侧的斜板、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下方的第四过滤网,所述第二管道装置包括第二管道、设置
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门、位于所述第二管道左侧的支撑杆,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包括
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二框体下方的排出管、设置于所述排出管上的第三阀门,所述第三过
滤装置包括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四弹簧下方的第五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五过滤网下方的
第六过滤网、位于所述第六过滤网下方的第七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七过滤网上方的海绵块
及位于所述第七过滤网下方的第五弹簧。

所述收集框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收集框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过滤
网的横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收集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盖板呈圆台状,所述盖板的侧面顶靠在所
述收集框的内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
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
固定连接,所述握持环呈半圆环状,所述握持环的两端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收集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收集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
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所述收集框的
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
第二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
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弹性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弹性板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
第二过滤网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弹性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
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弹性
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
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斜板呈倾斜状,所述斜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板位于所述
弹性板的下方,所述第三过滤网呈水平状,所述第三过滤网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
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左端顶靠在所述斜板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
第四过滤网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的上表面顶靠在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下表面上。

所述第二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支撑杆设有两个,所述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
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
第四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第
二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
出管呈竖直状,所述排出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
接。

所述第四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
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五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
滤网的横截面呈V字形,所述第五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
六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六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
过滤网与所述第六过滤网之间放置有活性炭,所述第七过滤网的横截面呈“人”字形,所述
第七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海绵块设有两个,所述海绵块
位于所述第七过滤网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七过滤网的上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海绵块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五弹簧设有两个,所
述第五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
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七过滤网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废水处理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污水进行彻底有效的净化,净化
效率高且快速,使得净化后的污水可以排放到大自然中,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环境起
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可以经过多重过滤,保证过滤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废水处理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过滤装置1、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下
方的第一管道装置2、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装置2右侧的第一框体装置3、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
装置3内的第二过滤装置4、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3下方的第二管道装置5、位于所述第二
管道装置5下方的第二框体装置6及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6内的第三过滤装置7。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包括收集框11、收容于所述收集框11内的第一过
滤网12、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12上方的盖板13、位于所述盖板13下方的第一弹簧14及位于
所述盖板13上方的握持环15。所述收集框11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收集框11的横截面呈凹
字形,所述收集框11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通孔111呈圆形且与所述收集框
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过滤网12的横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一过滤网12的下表面
与所述收集框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12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1的上方,使得
进入到所述第一通孔111内的水需要经过第一过滤网12的过滤。所述盖板13呈圆台状,所述
盖板13的侧面顶靠在所述收集框11的内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从而可以将所述盖板13取
出。所述第一弹簧14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14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14的下端与所述第
一过滤网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4的上端与所述盖板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
述盖板1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握持环15呈半圆环状,所述握持环15的两端与所述盖板13的
上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管道装置2包括第一管道21、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21上的第
一水泵22、第一阀门23、位于所述第一水泵22左侧的第一支架24及位于所述第一水泵22右
侧的第二支架25。所述第一管道2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收集框11的下表
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21的内部与所述收集框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水泵22与电源
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4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4的一端与所述收集框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2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泵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5呈L型,所述第二支
架25的上端与所述收集框11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框体装置3包括第一框体31、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31内的弹
性板32、位于所述弹性板32上方的第二过滤网33、位于所述弹性板32下方的第二弹簧34。所
述第一框体3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框体31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二通
孔31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通孔312,所述第二通孔311及第三通孔312呈圆形且与所述第
一框体3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管道2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311且与所述第一框体31
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21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支架
2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板3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
弹性板32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板32的前后表面与所述第
一框体3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弹性板32的右端可以向下弯曲,所述弹性板32采用
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弹性板32可以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二过滤网3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
所述第二过滤网3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33的下
表面与所述弹性板32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4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34的下
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4的上端与所述弹性板32的下表面
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过滤装置4包括第三弹簧41、位于所述第三弹簧41下方的第
三过滤网42、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42左侧的斜板43、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42下方的第四过
滤网44。所述第三弹簧41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弹簧41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41的上端与所
述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41的下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42的上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斜板43呈倾斜状,所述斜板4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斜板43位于所述弹性板42的下方,所述斜板43的前后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42呈水平状,所述第三过滤网42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
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42的左端顶靠在所述斜板43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
所述斜板43对所述第三过滤网4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四过滤网4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
所述第四过滤网4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44的上
表面顶靠在所述第三过滤网42的下表面上且对所述第三过滤网42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管道装置5包括第二管道51、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51上的第
二阀门52、位于所述第二管道51左侧的支撑杆53。所述第二管道5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
孔312且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51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31
的内部相通。所述支撑杆53设有两个,所述支撑杆5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支撑杆53的
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框体装置6包括第二框体61、位于所述第二框体61下方的排
出管62、设置于所述排出管62上的第三阀门63。所述第二框体6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竖直放
置,所述第二框体61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四通孔61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五通孔612,
所述第四通孔611及第五通孔612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51
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611且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51的
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内部相通,所述支撑杆5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上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排出管62呈竖直状,所述排出管62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612且与所述第二框
体6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62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内部相通。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过滤装置7包括第四弹簧71、位于所述第四弹簧71下方的第
五过滤网72、位于所述第五过滤网72下方的第六过滤网73、位于所述第六过滤网73下方的
第七过滤网74、位于所述第七过滤网74上方的海绵块75及位于所述第七过滤网74下方的第
五弹簧76。所述第四弹簧71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弹簧71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71的上端与
所述第二框体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71的下端与所述第五过滤网72固定连
接。所述第五过滤网72的横截面呈V字形,所述第五过滤网72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内
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五过滤网72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六过滤网73呈弯曲状,所述第
六过滤网73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72与所述第六过
滤网73之间放置有活性炭。所述第七过滤网74的横截面呈“人”字形,所述第七过滤网74的
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七过滤网74可以在所述第二框体61
内上下移动。所述海绵块75设有两个,所述海绵块75位于所述第七过滤网74上方的左右两
侧,所述海绵块75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七过滤网7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75的侧面
与所述第二框体7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五弹簧76设有两个,所述第五弹簧76呈竖直
状,所述第五弹簧7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76的上端
与所述第七过滤网74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七过滤网74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废水处理装置使用时,首先握住握持环15将盖板13拔出,
然后往所述收集框11内倒入废水,废水倒入完毕后使得盖板13重新盖在所述收集框11上,
所述第一弹簧14使得所述盖板13稳定的盖在收集框11上。然后进入到所述收集框11内的废
水经过第一过滤网12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一管道21内,所述第一过滤网12可以过滤掉废
水中的固体杂质。由于第一阀门23关闭,使得废水无法穿过第一管道21进入到所述第一框
体31内,此时收集框11内的废水可以进行沉淀,使得废水中的固体杂质可以沉淀在所述的
一过滤网12上。待沉淀一段时间内后,打开第一阀门23,且启动第一水泵22,使得沉淀后的
水经过第一管道21进入到所述第一框体31内,然后集中在所述弹性板32上。沉淀后的废水
经过第二过滤网33的过滤后流动到所述斜板43的右侧,当弹性板32上的水量较大且水压较
大时,所述弹性板32的右端会向下弯曲,使得弹性板32上的废水经过第二过滤网33的下方
流动到弹性板32的右端且流动到斜板43的右侧,从而可以对水流进行减压,对第二过滤网
33起到保护作用。然后进入到斜板43右侧的废水经过第三过滤网42的过滤后进入到其下
方,然后部分废水经过第四过滤网44的过滤后集中到第四过滤网44的右侧。然后废水进入
到所述第二管道51内。打开第二阀门52,使得第二管道51内的废水进入到所述第二框体61
内。然后经过第五过滤网72的过滤后进入到其下方且与活性炭接触,所述第四弹簧71对所
述第五过滤网72起到支撑及缓冲作用。活性炭对废水进行过滤后,废水经过第六过滤网73
的过滤与海绵块75接触,海绵块75可以对废水进行彻底的过滤,然后废水经过第七过滤网
76的过滤后进入到其下方,所述第五弹簧对所述第七过滤网76及海绵块75起到支撑及缓冲
作用,防止对海绵块75及第七过滤网76造成损坏。然后废水经过第五通孔612进入到所述排
出管62内,打开第三阀门63使其排出。至此,本发明废水处理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废水处理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过滤装置、第一管道装置、第一框体装置、第二过滤装置、第二管道装置、第二框体装置及第三过滤装置,第一过滤装置包括收集框、第一过滤网、盖板、第一弹簧及握持环,第一管道装置包括第一管道、第一水泵、第一阀门、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第一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弹性板、第二过滤网、第二弹簧,第二过滤装置包括第三弹簧、第三过滤网、斜板、第四过滤网,第二管道装置包括第二管道、第二阀门、支撑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