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食品防腐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或食料的一般保存,尤其是用于肉食品中的杀菌作用的保鲜剂及制备方法。
多年来对肉类食品,防腐和保鲜是一对矛盾着的难题。给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带来了无限困惑。就目前所知,发达国家用、电、磁、射线或高温等手段来处理,但均不理想,矛盾尚难解决。即防腐不能保鲜,保鲜不能防腐。目前我国肉食品采用苯甲酸纳是化学处理的办法,保鲜效果不明显。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防腐和保鲜是一对矛盾着的难题,提供一种即无毒、无味、无负作用的,又生产工艺简单,节省能源的用于肉类食品中的杀菌作用的防腐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速发明的目的,具体的解决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防腐保鲜剂,含有甲组份和乙组份,甲组份含有黄芪、桔红、红花、茯苓、白芷、贯众、芡实、莲翘,其重量配比依次为:(2~3)∶(4~5)∶(0.4~0.6)∶(72~80)∶(3~5)∶(4~5)∶(2~3)∶(2~3);乙组份有丁香和沙噀,其重量配比为1∶1。
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
A、制备提纯物质:乙组份丁香和沙噀,经漂洗、烘干后用乙醇95%浸泡10~15天后,拿出其成份,即提纯物质;
B、制备保鲜剂产品:
a)精选、漂洗、干燥、粉碎、搅拌:将精选的甲组份黄芪、桔红、红花、茯苓、白芷、贯众、芡实、莲翘,其重量配比依次为:(2~3)∶(4~5)∶(0.6~0.4)∶(72~80)∶(5~3)∶(4~5)∶(2~3)∶(2~3),用清水清洗三次,然后自然或烘干机干燥,再将干燥的甲组份用粉碎机粉碎,经160~200目过筛;
b)混合、再搅拌、成品:甲组份经粉碎过筛后,在其加入提纯物质,即过筛的甲组份与乙组份的提纯物质的重量配比为1000∶1,然后进行混合、再搅拌,最后形成产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是采用传统中医理论,采用天然中草药材加工合成而制成地防腐添加剂,经对酱油、大酱、盐水等产品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防腐保鲜剂对黄霉菌、白霉菌有很强的杀伤力,并能保持产品中的营养成份并增加产品的鲜味,使产品感观透明,改变了传统的用高温灭菌的工艺,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产品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增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2、本发明选用名贵中药,即天然物质,无负作用。经有关专家论证,辽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检验,认为其产品原料均为"既为食品又是药品"的食品,安全毒理证明产品属于无毒物质,卫生指标检验符和企业标准Q/LQ2.01-1996(参见下表)。市场上销售的其它的防腐剂制成的香肠,须在特定温度下保存(即3℃~7℃)七天。而本保鲜剂,由于含有数种氨基酸,如钙、铜、锌、铁等微量元素,其化学成份的经络合的作用,能抑制多种霉菌、病毒、真菌、细菌。因此,耐受常温储存,特别适用于三文治、塑封香肠、肉制品、罐头等。该保鲜剂只为投各产品总量的1/1000~2/1000。
表1:抑菌圈大小测定,条件(PH7.0),单位ψmm菌名 本发明(保鲜剂)苯甲酸钠(10%) 对照大肠埃希氏杆菌 5.0金黄色葡萄球菌 11.0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 10.0短密青霉 6.5食用酵母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表2:抑菌率测定(%)菌名 本发明(保鲜剂) 苯甲酸钠5.00% 1.00% 0.5% 5.00%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短密青霉黑色曲霉 99.50 30.00 - 99.93 50.00 <50.00 99.99 70.82 66.67 77.39 76.52 92.82 96.26 97.60 97.40 87.50 40.29 66.10
根据表1~2的测定结果,证明该防腐保鲜剂在条件为(PH7.0)的食品中其抑菌效果优于苯甲酸钠。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最佳实施方式:
先制备提纯物质:将乙组份丁香和沙噀,其重量配比为1∶1,漂洗、干燥后,用乙醇95%浸泡10~15天后,拿出其成份,即提纯物质。
再制备保鲜剂:精选的甲组份有黄芪13g、桔红24g、红花3g、茯苓380g、白芷12g、贯众23g、芡实14g、莲翘15g后,用清水洗三次,然后自然或干燥机干燥,再将干燥的甲组份物料放入粉碎机中粉碎,粉碎后经160~200目过筛;经过筛的甲组份物料加入丁香和沙巽的提纯物质,即过筛的甲组份与提纯物质的重量配比为1000∶1,然后进行混合、再搅拌,最后形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