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燃气远红外家用灶燃烧器.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414932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42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1102502.2

申请日:

1991.04.17

公开号:

CN1066115A

公开日:

1992.11.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0.10.18|||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F24C3/08; F23D14/14

主分类号:

F24C3/08; F23D14/14

申请人:

董衡;

发明人:

董衡

地址:

16100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建设办电台街1-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一种燃烧器壳体内含1—3个引射器,由一个燃气阀控制的1—3个环形燃烧区。燃烧器壳体与微孔陶瓷板装配间隙充填石棉绳并用金属环封口,消除了把微孔陶瓷板胶粘死在燃烧器壳体上受热震所引起的间隙断裂及燃气回火。锅支架上增加金属环,正面用平底锅,反面用弧底锅,防止了微孔陶瓷板遇水炸裂而发生的燃气回火。燃烧器燃烧所需空气全部预混,即a1≥1有不污染的特点,适用于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和沼气及有污染的大气式燃气家用灶燃烧器更换新代。

权利要求书

1: 种多功能燃气远红外家用灶燃烧器含有燃烧器壳体(1)引射器(2)、燃烧器壳体(1)与微孔陶瓷板装配工艺(3)、防水箱支架(7)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一个燃烧器壳体内含有1-3个引射器,其燃气预混室的壁平行于微孔陶瓷板装配工艺(3)的基表面,并有镶抗热震石棉绳(4)和封口金属环(5)的V形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特征在于:其燃烧器壳体(1)与微孔陶瓷板装配工艺(3)间隙的充填剂是抗热震的石棉绳(4)并用金属环(5)封口。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特征在于:其防水锅支架(7)上有金属环,正面用平底锅,反面用弧底锅。

说明书


在现有技术中,燃气远红外加热过程,一般都以燃烧器为辐射单体,诸如液化石油气、天燃气、煤气和沼气,从燃烧器的引射器喷入时,由于产生负压作用而将空气抽吸进去,混合后送到燃烧器壳体内在微孔陶瓷板表面达到均匀,充分与稳定的燃烧。

    实践证明,燃气远红外燃烧器节约能源30-40%,提高效率22%以上并具有不污染的特点。在工业上已应用于纺织脱水、印染预烘、电泳树脂漆干燥和有机物固化等方面,并开始在生活领域中应用和发展。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342480多燃烧区红外线燃气灶和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43323U热量可调远红外线煤气灶就是应用的范例。

    这两项专利的主要特征在于:有两个引射器和两个燃气预混室,由一个燃气阀控制,其大火区和小火区热量可调。这是和工业用燃烧器的区别。查国外专利尚无此发明。

    这两项专利的缺点在于:其燃烧器壳体与微孔陶瓷板是用太白粉掺水玻璃胶粘死在燃烧器壳体上的。受热震,即由于两种物质热胀和冷却系数的不平衡,致使粘固的间隙断裂,受水腐蚀区将会使断裂的间隙扩大,以致发生燃气回火。因微孔瓷板耐急冷急性:600℃速放20℃水中一次不炸裂。实际上燃烧器微孔陶瓷板表面温度高达850-900℃遇水必将炸裂,或腐蚀出漏洞而发生燃气回火。因此需要更换微孔陶瓷板已成为燃气远红外家用灶的琐事。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342480多燃烧区红外线燃气灶就没有防水锅支架。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433230热量可调远红外线煤气灶虽有防水锅支架,但比较繁琐,实施专利也较为困难因此也就伤失了工业实用性。

    在中国市场上常见到的一种裸壳红外线燃气家用灶,只有一个引射器和一个燃气预混室。这和工业用的燃烧器相近似。所不同的地方是:工业用的燃烧器是长条型的,使用的微孔陶瓷板的规格为45×65×12毫米或90×120×12毫米,组成一排排组装式地燃烧器,调节热负荷,增减辐射器单体。而家用红外线燃气灶是园型的,使用的微孔陶瓷板的规格为R85×12毫米4块拼。调节热负荷(俗称大、中、小火)用燃气阀控制。当燃气速度小于燃烧速度时,便发生燃气回火。为了防止燃气回火,便延长了引射器的颈部。由于并存了CN2034248U和CN2043323U两项中国专利的缺点,也就无法完善和发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1、为了扩大燃烧器热负荷的调节功能,将提出两种方法:

    A、在两个引射器和两个燃气预混室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引射器和一个燃气预混室,并在双引射器燃气阀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气路,改进一下阀蕊的工艺设计,即可以由大火区变中火区和小火区,亦可以由小火区再变中火区和大火区,如附图1-3所示。

    B、在两个引射器和两个燃气预混室的基础上改变一下双引射的燃气阀的气路串联,即可以由外环火区变内外环大火区和内环小火区。亦可以由内环小火区再变内外环大火区和外环火区,如附图4-7所示。

    2、为了防止把微孔陶瓷板胶粘死在燃烧器壳体上受热震所引起的间隙断裂和发生的燃气回火而提出的装配工艺是:即在燃烧器壳体与微孔陶瓷板装配间隙充填抗热震的耐火材料石棉绳,并用金属环封口。

    3、为了防止微孔陶瓷板遇水炸裂或腐蚀出漏洞发生的燃气回火而提出的方法是:在其锅支架上增加金属环,其正面用平底锅,反而用弧底锅,具有同等防水功能。

    4、本发明的燃烧器壳体与微孔陶瓷板装配工艺和锅支架上增加金属环正面用平底锅、反面用弧底的防水方法,还可以在双引射器、双火区、单引射器单火区燃气远红外线家用灶上应用,如图8-10所示。

    5、本发明燃烧器的燃气燃烧所需空气全部预混,即a1≥=1,燃气在燃烧过程不需要二次空气,燃烧热强度高,几乎不存在化学未被完全燃烧,因此具有不污染的特点。适用于液化石油气、天燃气、煤气和沼气及燃气燃烧所需空气部分预混,即0<a1<1,燃气在燃烧过程仍靠二次空气,并有污染的大气式燃气家用灶燃烧器的更新换代。

    本发明的构成:

    1、本发明由燃烧的壳体(1)和引射器(2)相连接的燃气预混室的壁平行于微孔陶瓷板(3)装配工艺的基表面,在其壁上并有镶抗热震带石棉绳(4)和封口金属环(5)的V型槽。

    2、微孔陶瓷板(3)的底基表面必须平行,在其周园直径上并有12∶4锥度,允许向微孔陶瓷板(3)表面缩小。

    3、微孔陶瓷板(3)与燃烧器壳体(1)装配间隙充填剂和抗热震带是耐火材料石棉绳(4)并用封口金属环(5)封口,应保证微孔陶瓷板(3)在燃烧器壳体(1)上不脱落,各燃气预混室之间不流通燃气。

    4、燃烧器壳体(1)与微孔陶瓷板(3)装配后与燃气阀(6)相连接,然后再把正面用平底锅,反面用弧底锅的防水锅支架(7)平放在燃烧器上,旋转燃气阀(6)的旋扭,通气,并用电子打火器(8)点火,实现多功能燃气远红外线家用燃烧器的燃烧。

    本发明的优点:

    1、燃烧器的调节功能多、规格多,可根据社会需求配套选用。其短颈的能镶装在金属壳体内发展外向型经济;长颈裸壳的投放城乡市场,用户使用有安全感。

    2、燃烧器壳体与微孔陶瓷板折装方便,属于人为的破损也易于更换,防止了把微孔陶瓷板胶粘死在燃烧器壳体上受热震所引起的间隙断裂及燃气火。

    3、防水锅支架的功能多。其正面用平底锅,反面用弧底锅,消除了微孔陶瓷板遇水炸裂或腐蚀出漏洞而发生的燃气回火。

    4、燃烧器的热强度高,节约能源30-40%,提高效率22%以上,并具有不污染的特点。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1、燃烧器壳体(1)与引射器(2)相连接的燃气预混室金属铸造成型。通过机械加工应达到燃气预混室的壁平行于微孔陶瓷板(3)的装配基表面。在其壁上并有镶抗热震石棉绳(4)和封口金属环(5)的V型槽。

    2、防水锅支架(7)金属铸造成型或用耐热板剪切、冲压、组装焊接成型。通过机械加工,应达到锅中溢出的水不能流落到微孔陶瓷板表面上为宜。

    参考文献

    1、上海能源研究所编《实用节能技术》上海出版社(1984)

    2、付忠诚等编著《燃气燃烧新装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3、《燃烧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编《燃烧科学与技术》第二辑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

    4、《技术鉴定证书》齐铁陶(1979)

    5、《测试报告》天津大学(1984)

多功能燃气远红外家用灶燃烧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多功能燃气远红外家用灶燃烧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多功能燃气远红外家用灶燃烧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功能燃气远红外家用灶燃烧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功能燃气远红外家用灶燃烧器.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一种燃烧器壳体内含13个引射器,由一个燃气阀控制的13个环形燃烧区。燃烧器壳体与微孔陶瓷板装配间隙充填石棉绳并用金属环封口,消除了把微孔陶瓷板胶粘死在燃烧器壳体上受热震所引起的间隙断裂及燃气回火。锅支架上增加金属环,正面用平底锅,反面用弧底锅,防止了微孔陶瓷板遇水炸裂而发生的燃气回火。燃烧器燃烧所需空气全部预混,即a11有不污染的特点,适用于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和沼气及有污染的大气式燃气家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