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后座力、高停止能量的弹丸。这种弹丸适用于所有口径的手提式或者叫步兵武器。 众所周知,弹丸的停止能量与它撞击目标时在最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最多的能量的能力有固有的联系。
在一定距离内,一粒弹丸的动能可用下式来表示:
Ec= (mVr2)/2
其中,m=弹丸的质量,
Vr=一定距离上的剩余弹丸速度。
因此,Ec与弹丸的质量和剩余速度的平方直接成正比。
此外,我们还知道武器发生后座现象对击中目标是不利的,因此,它对下一次射击地准确度、连发射击能力和射手的心理都有不利影响。
后座值由后座动量所确定:
Ir=Vo(m+1.75C)
其中:Vo武器的初速,
m=弹丸的质量,
C=装药量。
因此,后座动量与弹丸的质量和初速直接成正比。
从上面可以看出:要求高Ec和低Ir是根本矛盾的。
本发明指出的弹丸旨在把这个矛盾减至最低程度。
此外,本发明还旨在提供一种具有高停止能量和下列设计的子弹:即撞击软性目标时也不会发生变形和破裂。
本发明考虑使用低质量的弹丸而能获得低后座动量,同时又由于弹丸在目标内迅速释放其动能而增强了任何射距内的停止能量,而且不发生变形和破裂。
本发明中旨在实现上述优点的弹丸的特征在于它的几何形状特别是长度与口径比(l/d),最好超过3。
根据本发明而制成的弹丸的特征在于:弹丸的各组成单元的长度的比例为:头部,在1.5至3倍的口径尺寸之间;圆柱部分,在0.7至2倍的口径尺寸之间,尾部锥体部分,在0至1倍的口径尺寸之间;子弹的长度口径比l/d在3至6之间,重心位于圆柱状部分中。
由于弹丸上述设计,可以得到最佳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特征,以下以不带任何限制范围性质的实例的方式借助附图描述几个实施例。
图1.以纵剖视图的形式示出了本发明的弹丸的组成单元。
图2.也示出了本发明的弹丸的一个纵剖面图。
图3.是图2的一种变型。
如图所示,弹丸1大体上由二个单元即外壳2和核芯3构成。
外壳2呈中空,由较硬的材料如铜合金、钢或类型材料制成。
核芯3由密度低于外壳并填充有玻璃纤维或者小球或者类似单元的刚性材料如高密度塑料(比方说聚碳酸酯,聚酰胺等等)制成。
核芯3可以由一块或几块,紧密地或不紧密地构成。
这样,可以得到一种低m/s比的弹丸。
弹丸的形状应该这样,即能得到最佳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并能维持较高的达到所期望的效果所必需的剩余速度。
使弹丸的空气动力学特征最佳化能减小弹道上的速度损失,只需较少的装药量即能达到所需的速度,因而也使后座动量降低。
使用上面指定的材料来制造核芯3,可以防止弹丸在软性目标内变形。
用硬材料制成的外壳2和用比外壳2密度低的材料(即较轻的材料)制成的核芯3的组合使子弹因迅速失去稳定性而又维持显著的穿透能量(由于其速度和硬结构的缘故)而在软性目标中翻转。
下面以示例性而不是限制性的目的示出一种根据本发明的5.56mm口径的弹丸的特征:
- 质量为1.5至2g。
- l/d比:4.5+/-0.5,
- 头部4:2.5+/-0.5倍的口径尺寸。
- 圆柱型部分5:1.5+/-0.5倍的口径尺寸。
- 尾部6:0.5倍的口径+/-0.5倍的口径,在l/d的限制范围内选定。
重心7应该位于圆柱型部分5中,距与头部的接合面0至4mm。
核芯3可以由2块或多块构成,互相对准地装配好并用某种方法紧密地接合在一起。
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实例描述的实施例和附图中的图示。相反,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作许多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