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413802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1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8107215.X

申请日:

1988.10.13

公开号:

CN1041741A

公开日:

1990.05.0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审定||||||公开

IPC分类号:

C02F1/20; B01D53/14

主分类号:

C02F1/20; B01D53/14

申请人:

广州氮肥厂; 华南理工大学

发明人:

姚思湄; 陈焕钦; 许炳树; 李应高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车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盛佩珍;罗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造气洗涤废水和气化气洗涤废水等废水量大而含氰浓度低的废液处理方法,本法的特点是:选用二座旋流板塔为除氰塔,使废水中的氰被空气吹脱出来进入气相,然后再采用二座旋流板塔为吸收塔,用含铁碱溶液来吸收除氰塔引出来的含氰化氢的气流并使其转化为黄血盐。经本发明工艺流程处理的废水可作循环水重复使用,实现了水的闭路循环,根治了含氰废水的公害,所获得的副产品黄血盐可作化工原料。

权利要求书

1: 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脱氰、吸收等主要步骤,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①第一除氰塔顶部喷淋而下的含氰废水与由除氰塔底部进入的空气在塔内成逆向接触,以把上述废水中的氰吹脱出来进入气相,从而产生出含氰化氢气流; ②第一除氰塔排出的脱氰废水引入第二除氰塔,再次脱氰; ③从第一、二除氰塔顶部出来的含氰化氢气流进入吸收塔底部与由吸收塔顶部喷淋而下的含铁混合碱溶液在吸收塔内成逆流接触,以充分吸收上述气流中的氰化氢,并使其产生出黄血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除氰塔和吸收塔所采用的气液比均为1∶4(升:米 3 )。
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吸收氰化氢气体的含铁混合碱溶液最佳配方为6摩尔的K 2 CO 3 或Na 2 CO 3 和2摩尔Fe(OH) 2 的混合溶液。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为处理中性或酸性含氰废水所用的一种除氰方法,本法是特别适用于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造气洗涤废水和煤化气洗涤废水等废水量大而含氰浓度低的废液处理并回收氰化物的工艺过程。

    已知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有许多种。综述文献大致上可分为三种途径,可达到净化废水量大而含氰浓度低的废液之目的。第一种方法为化学沉淀与氧化分解法,即加化学药品和微生物菌体,目的是使其产生沉淀的氰化物或将氰降解为无害的物质。由于煤造气废水含氰浓度低,有机物少而水量大,需要加入大量的化学药品和微生物发酵物才有效,因此操作费用大。第二种方法为曝气法,即使废水中的氰由液相转移到气相,缺点是流程长,停留时间长,虽然废水可重复利用,但没有解决氰对环境污染的问题。第三种方法为氧化塘法,从造气车间出来的废水流入沉淀池除煤灰,再流入容积庞大的氧化塘,使其曝气自然氧化和缓慢蒸发,悬浮物进一步沉淀而使废水得到净化。该法需占地面积很大的氧化塘且也没有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国内外也有一些报道,其中诸如蒸汽汽提法较行之有效,它针对酸性含氰废水易挥发出氢氰酸的特点,用蒸汽汽提的方法从高浓度含氰废液中回收稀氢氰酸,然后再用铁与碳酸钠(钾)吸收、制取黄血盐。然而采用蒸汽汽提法处理废水量大而含氰浓度低的废液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上述工艺方法已在化工部化肥司调查组所作的“合成氨和氨加工污水处理情况调查报告”(1985年)等文献中得到了充分地描述。然而,经广东省国际联机检索中心检索以及大量的手检,对适用于处理废水量大而含氰浓度低的废液的方法,均未发现任何有关的报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设备简单、操作费用少、能治理含氰废水对环境污染而又能回收氰化物的工艺方法,经济而有效地解决我国数以千计的煤造气合成氨厂和煤化气厂的含氰废水的治理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水除氰而又能回收氰化物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选用二座旋流板塔为除氰塔,在除氰塔内废水中的氰被空气吹脱出来进入气相,然后再采用二座旋流板塔为吸收塔,用含铁碱液来吸收含氰化氢的气流并使其转化为黄血盐。此方法包括:

    (一)第一除氰塔顶部喷淋而下的含氰废水与由除氰塔底部进入的空气在塔内成逆向接触,以把上述废水中的氰吹脱出来进入气相,从而产生出含氰化氢气流;

    (二)将第一除氰塔排出的脱氰废水引入第二除氰塔,再次脱氰;

    (三)从第一、二除氰塔顶部出来的含氰化氢气流进入吸收塔底部与由吸收塔顶部喷淋而下的含铁混合碱溶液在吸收塔内成逆流接触,以充分吸收上述气流中的氰化氢,并使其产生出黄血盐(K4Fe(CN)6·3H2O);

    (四)含铁混合碱溶液注入吸收塔内循环使用,直至该溶液饱和。

    本发明提供的如上所述的流程,除氰塔和吸收塔所采用的气液比均为1∶4(升:米3)。

    本发明所用的关键设备为除氰塔和吸收塔,两者最好均选用旋流板塔。

    本发明吸收氰化氢气流的含铁混合碱溶液的最佳配方为6摩尔的K2CO3或Na2CO3和2摩尔Fe(OH)2的混合溶液。

    为了使本发明能更好地被了解,现在,参照附图,叙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此仅仅是作为例子而举出的。

    附图给出了含氰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1、2为除氰塔;3、4为吸收塔;5为污水池;6、9、13、16均为泵;7为转子流量计;8为缓冲贮罐;10为贮水池;11、14为鼓风机;12、15为贮槽;178为浓缩釜;18为离心机。

    本实验的设备规模为每小时处理含氰废水4吨,除氰塔1、2直径均为400毫米,高均为3200毫米;吸收塔3、4直径均为300毫米,高均为2600毫米。

    含氰废水首先流入污水池5,在污水池5中停留10分钟或10分钟以上,由泵6经转子流量计7进入除氰塔1顶部,由塔顶部喷淋而下与由除氰塔1底部进入的空气成逆流接触,以把上述废水中的氰吹脱出来进入气相,进行一级脱氰,产生出含氰化氢气流。一级脱氰后的废水引入缓冲贮槽8,由泵9打到除氰塔2的顶部喷淋而下与由除氰塔2底部进入的空气再次相遇,从而再次脱氰。经两次脱氰后的废水含氰量降至2.4mg/L以下以后,引入贮水池10并在此降温至30℃以下,再作为造气工序的循环水重复使用。

    从除氰塔1和2顶部出来的含氰化氢气流分别被鼓风机11、14鼓入吸收塔3和4的底部与吸收塔3和4顶部喷淋而下的含铁混合碱溶液(即为6摩尔的K2CO3和2摩尔Fe(OH)2的溶液)成逆流接触以充分吸收上述气流中的氰化氢。

    含铁混合碱液分别在贮槽12、15中配置,再由泵13、16使之在吸收塔3和4中循环使用,直至该溶液饱和并转变生成黄血盐,这时将该饱和溶液放入浓缩釜17内蒸浓,从而产生黄血盐结晶,经离心机18过滤得到副产品黄血盐。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处理含氰废水,除氰效率高达80~92%,除硫效率达91~98%,(根据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检验报告书提供的数据计算)。

    2.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经本发明工艺流程处理的煤造气洗涤废水脱氰,脱硫后可作为造气工序的循环水重复使用,实现了水的闭路循环,没有含氰废水排出,因此根治了含氰废水的公害。

    3.推荐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特别适用于处理废水量大含氰浓度低的煤造气洗涤废水,它不但实现了上述洗涤废水的闭路循环,彻底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能从废水中回收氰并获得副产品黄血盐,经计算该副产品黄血盐的价值抵偿操作费用后还有余。

    由上述可见,该发明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造气洗涤废水和气化气洗涤废水等废水量大而含氰浓度低的废液处理方法,本法的特点是:选用二座旋流板塔为除氰塔,使废水中的氰被空气吹脱出来进入气相,然后再采用二座旋流板塔为吸收塔,用含铁碱溶液来吸收除氰塔引出来的含氰化氢的气流并使其转化为黄血盐。经本发明工艺流程处理的废水可作循环水重复使用,实现了水的闭路循环,根治了含氰废水的公害,所获得的副产品黄血盐可作化工原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