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个输墨系统和一个输水系统的胶印机,其输墨系统和输水系统各有与印版一起工作的靠版墨辊和靠版水辊并可通过至少一个中间辊互相连接。 对胶印机上确定了的作业情况来说,使输墨系统和输水系统通过一个中间辊来互相连接是一件有利的事。举例来说,如果要进行预湿润,那么靠版墨辊和靠版水辊就要采取与胶印机上印版滚筒离开的状态并通过中间辊互相连接。从水斗槽出来,通过输水系统的水斗辊而被输送的湿润液将通过一个传水辊(有时还可能有其他的辊)输送到靠版水辊上,并从后者通过中间辊输送到第一靠版墨辊(就印版滚筒转动的方向看)上并进入输墨系统内。在随后的印刷中,这样做也是有到的,这时与印版滚筒接触的靠版墨辊和靠版水辊可通过中间辊互相连接。还有人们已知的这样的胶印机,其中间辊在“冲洗”和“脱印”的作业情况下与靠版墨辊和靠版水辊接触。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乳化问题上,或在用外周仅能接受极少油墨的印版印刷而又要求印张上有较厚的油墨层,或者甚至于要在金属基底上印刷,此时使中间辊与输墨系统的连接切断,只与靠版水辊接触,是可以收到效果的。这种状态被称为“小离开”。还有一种众所周知地所谓“大离开”,这时中间辊可以用例如向侧边横移的办法转变为只与第一靠版墨辊接触。
在德国专利应用样品公报1932642号上公开了一种至少设有一个中间辊的胶印机。中间辊支承在一个可摆动的支架上,该支架通过一个杠杆装置可以用手使它摆动,因此中间辊可以在与靠版墨辊和靠版水辊离开或接触两个状态之间转换。
在德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2343935号中描述了一种胶印机上的输水系统,该系统在发生短暂的印刷中断和靠版墨辊停转时也是用这个提起的中间辊停止湿润液对输墨系统的供给、进入输水系统的量受到削减。为此中间辊只是不与靠版水辊连接但与靠版墨辊还是连接的。在进行“开印”作业时中间辊与输墨系统和输水系统都是连接的。
最后,美国专利US-PS 3911815指出一种具有一个中间辊的胶印机,该辊支承在一个可摆动的支架上,在该架上还有一个既能传送湿润液又能传送油墨的靠版辊。当摆动架处于接触状态时,靠版辊与印版滚筒一起工作,中间辊则与输水系统内的一个输水辊一起工作。当摆动架通过一个活塞/气缸单元转换到离开状态时,靠版辊仍继续与中间辊保持接触;但靠版辊和印版滚筒之间以及中间辊和输水系统辊子之间却都处于离开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制出一种胶印机,该机应能在一个多方面的而又经济的作业管理下得出完美的印刷品。特别是还应能缩短调整机器的时间。
按照本发明,这个任务是这样解决的,中间辊采用状态可变的方式设置,其相对于靠版墨辊及/或靠版水辊的位置可根据情况来决定并可自由选择调整(转换)。
由此便有可能使中间辊适应胶印机的各种作业情况,只与靠版墨辊或靠版水辊接触或在靠版墨辊与靠版水辊之间建立起连接的关系。这种关系完全独立于靠版墨辊及/或靠版水辊当时所处的状态(与印版滚筒接触还是离开)。最后,可以自由选择的变换还允许将中间辊放到某一个既不与靠版墨辊也不与靠版水辊连接的位置上。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中间辊以及有时还可能有其他辊并不受到只能处于一些固定的事前给出的位置的机械性的强制控制,这样就有可能做到一个完全自由的、根据中间辊来进行的作业管理,因此可以根据胶印机的任一种作业情况和其他有关参数来随情况进行决定,按所需要求来运用中间辊。甚至还可设想,胶印机在其他方面的作业情况保持不变时,中间辊的状态也可改变。
本发明的一种构造方式是设有至少两个用来使中间辊定位的执行器,其作用方向斜交成一角度。通过它们就可将中间辊的位置转移到当时所需的状态(在靠版墨辊和靠板水辊之间连接,或只与靠版墨辊连接,或只与靠版水辊连接,或与靠版墨辊和靠版水辊都不连接)。由于每个执行器的操作机构能在两个状态之间转换,同时两个执行器的作用方向又斜交成一角度,因此上面所提到的中间辊的四种状态,通过相应的自由的调整都是可以达到的。
最好至少有一个执行器用活塞杆/气缸单元构成。两个执行器都这样做是比较好的。但另一种替代方案也是可能的,即只有一个执行器设有活塞/气缸单元,另一个则由弹簧构成。该弹簧最好是一个压缩弹簧,特别是螺旋压缩弹簧。该方案是一种节约型,具有较少的中间辊的位置变化。
如同已提到过的,由于靠版墨辊和靠版水辊相对于印版(装有印版的印版滚筒)的状态最好也能安装得可以自由转换,而按照本发明中间辊的状态是可以自由转换的,因此中间辊的多数状态能够随着当时存在的情况进行转换,达到完善的作业管理。
此外中间辊及/或靠版墨辊及/或靠版水辊之间的定位可用手动方式也可用控制机的一个程序来完成。特别是中间辊及/或靠版墨辊及/或靠版水辊之间的定位还可以用遥控方式(例如从印刷机控制台)来完成。因此印刷工能够根据当时存在的情况将中间辊转换到相应的状态。此外胶印机还可能发生“惰走”情况,印刷辊自己在转,但是不印刷。其他还可想到的情况如:机器正在为印刷而运行,正处于即将开始印刷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相应的辊子布上了油墨或没有;机器处于继续印刷的情况;存在着一个需要冲洗的情况,等等。通过中间辊状态的自由转换,还可以使个别状态间歇地或重复地出现。这不仅可由印刷工手动完成还可用程序控制方式来完成。特别是有可能和一个程控的油墨调节遥控装置联结起来。还可以把胶印机上自动测量油墨厚度装置以及查明油墨需量、自动供墨预调整用的程序都编在一起。在每一种上面所说的情况下都有可能不仅对目前的情况进行分析并相应地转换中间辊的状态,而且控制机还把经过情况及/或未来将发生的作业情况都进行了考虑,以便为了完善的作业管理使中间辊及/或靠版墨辊及/或靠版水辊转换到适当的状态。
本发明还进一步涉及一种设有输墨系统和输水系统的胶印机的作业方法,其时输墨系统和输水系统各自具有和印版一起工作的靠版墨辊和靠版水辊,并可通过至少一个中间辊连接起来,此外中间辊的安排使它对靠版墨辊及/或靠版水辊的状态可以随着情况决定并可自由选择。中间辊根据情况决定的状态,如前所述,与胶印机当时存在的情况及/或以前的情况及/或未来将发生的作业情况都有关系。
现借助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为胶印机的辊子布置图,
图2为在另一个状态下的图1的胶印机辊子布置图,
图3为设在胶印机上输水系统和输墨系统之间的可通过执行器自由变换位置的中间辊。
图1为一台没有详细画出的胶印机的辊子布置图,设有输墨系统1和输水系统2。输墨系统1有一墨斗槽3和一油墨量调节装置。在调节油墨量时墨斗辊4可从墨斗槽3中取墨。有一传墨辊5与墨斗辊4以及一个被驱动的摩擦滚筒6一起传墨。此外输墨系统1和输水系统2还有可以驱动的摩擦滚筒7,8,9,10,六个支撑辊和传墨辊11至16,以及九个橡皮辊17至25。输水系统2有一充满湿润液27的水斗槽26,有一水斗辊28以其圆截面上的弓形部分浸在湿润液27内。水斗辊28与一传水辊29一起传水。此外还有一个橡皮辊30和一个中间辊31。
通过上述的辊子布置,不仅可将油墨还可将湿润液传送到印版32上。印版32是一块绷紧在印版滚筒33上的版(图上未画出)。油墨和湿润液是由橡皮辊18,20,23,25和30从输墨系统1或输水系统2传送到印版上的。橡皮辊18,20,23和25将被称为靠版墨辊34,而设在输水系统2内的橡皮辊30将被称为靠版水辊35。那些与中间辊31一起作用的靠版墨辊(就印版滚筒23的转动方向看)成为第一靠版墨辊。
通过一个图上未画出的控制机,靠版墨辊34和靠版水辊35可从离开印版滚筒33的状态转移到与印版滚筒33接触的状态(图2)。靠版墨辊34或靠版水辊35的状态取决于胶印机的作业情况。
上面提到的中间辊31按照本发明可以具有下列各种不同的状态:与第一靠版墨辊34和靠版水辊35连接,只与第一靠版墨辊34连接,只与靠版水辊35连接,以及与第一靠版墨辊34和靠版水辊35都处于离开状态。但不管是哪一种状态,都与靠版墨辊34及/或靠版水辊35的状态无关。中间辊31与靠版墨辊34和靠版水辊35都接触的状态见图2。图1中画出的是与两者都离开的状态。另外两种状态(只与第一靠版墨辊34或只与靠版水辊35接触的状态)为了简化起见,在图中就没有另外画出。
按照本发明,中间辊31的位置可按情况决定,即,可以按照当时存在的或要求的胶印机的作业情况自由选择地调整或转换。中间辊31的定位既可用手动也可按照控制机的程序来完成。在不便从印刷机操作台遥控的情况下采用手动控制较为有利。这种中间辊31可以自由控制的性能使印刷工有可能根据情况对油墨和湿润液的分配施加影响,他可以将中间辊31从“持续不变的状态”转换到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某一个他所要求的状态,然后再转回去;还可以重复操作。上面提到的程序控制也同样适用,这时控制用的计算机可把作为中间辊31状态判定数据的事先确定的作业情况一起考虑进去。还可以设想,根据已经存储在印刷机控制程序中的即将发生的作业情况,来决定中间辊目前应处的状态。
图3画出在中间辊31的范围内胶印机一部分辊子的布置情况。作为横跨辊的中间辊31被支承在一个U形的支架36上。中间辊31的支承部位被安排在一个构筑在支架36上的桥形区37上,从该桥形区37伸出第一臂38和第二臂39。在图3所画出的状态中,中间辊31是与第一靠版墨辊34和靠版水辊35接触,而第一靠版墨辊34和靠版水辊35又与印版滚筒33接触,两臂38和39的长轴都与水平线成一α的角度。α角最好在20°到40°的范围内,特别是30°。两臂38和39相互保持平行。
在第一臂38的自由端41为一孔与枢轴的连接42,成为一个在臂38和第一执行器44之间的铰接连接。第一执行器44是由活塞/气缸气动单元构成的。连杆43的作用方向是在垂直方向,即它与水平线40成直角。活塞/气缸单元45在其与活塞杆43相反对的一端有一凸缘板47,该板47通过一根小轴48可以转动地装在胶印机的机架上。
另外一种可用的办法是将气缸46固定地装在机架上,并将孔和枢轴的连接42改为长孔和枢轴的连接(图上未画出)。
在安装胶印机时连杆43可用一个锁紧螺母49(螺栓,螺孔,锁紧螺母)来固定。
在U形支架36第二臂39的端部设有一个带有锁紧螺母49'的调节装置,使第二执行器51另一个活塞杆50有可能在长度方向调节。第二执行器51也是由活塞/气缸气动单元构成的。与第一臂38和活塞杆43之间的铰接连接不同,在第二臂39和活塞杆50之间设有铰接连接。这时是这样安排的,活塞杆50同心地与第二臂39的长度延伸部分成为一体。活塞杆43和50的作用方向之间形成一个β角。第二执行器51的气缸53在其与活塞杆50相反对的一端设有一个凸缘板54,该板54用一小轴55可以转动地装在胶印机的机架上。执行器44和51通过图上未画出的压力软管与一气动控制装置连接,该装置既可由胶印机操作台手动操作也可用一控制用的计算机进行程序控制。
图3的安排具有以下的工作原理:
每一执行器44,51可具有两个状态,即其活塞杆或是缩进去或是伸出来。在图3中活塞杆43和50都是在伸出的状态,因此中间辊31与第一靠版墨辊34和靠版水辊35接触。如果中间辊31要处于图1中那样与第一靠版墨辊34和靠版水辊35都离开的状态,那么这两个活塞杆43,50都应通过所属执行器44,51相应地移动到缩进的状态。
从图3所指出的状态出发,还可以转移到中间辊31只是与第一靠版墨辊34接触或只是与靠版水辊35接触。下面这些状态都可以独立地实现,即靠版墨辊34及/或靠版水辊35可处于任一种与印版滚筒33相对的状态(接触状态或离开状态)。要使靠版墨辊34和中间辊31接触,必要条件是第一执行器44的活塞杆43要处于缩进的状态而第二执行器51的活塞杆50要处于伸出的状态。而在另一方面要使中间辊31转移到只与靠版水辊35接触,第一执行器44的活塞杆43要处于伸出的状态,而第二执行器51的活塞杆50要处于缩进的状态。
总之,通过相应的执行器44,51的动作,中间辊31的状态是可以自由选择地加以调整的。
因此按照本发明,对于胶印机各种不同的作业情况(例如开印,脱印,预湿润,冲洗),总是可以通过手动或一个控制程序使中间辊31达到的需的位置。
在一没有画出的节约式方案中,两个执行器44,51之一也可改用一弹簧来替代,这个弹簧最好用压缩弹簧,特别是选用螺旋型的压缩弹簧。当然这样做时,中间辊31就不可能全部实现上面提到过的四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