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婴儿床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儿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婴儿床。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约有7万个婴幼儿意外伤害是因为跌落引起的,而这其中的63%是家中
发生的伤害。意外跌落伤是婴幼儿直至儿童期常见的意外伤害,占全部意外的36%以上,且
多发生在0至6岁的儿童,绝大多数坠床意外都是在家长视线离开孩子的几分钟内发生,基
本上坠床跌落均发生在没有安装护栏的普通家用床边。
现有儿童专用床均固定安装有护栏,虽然起到了保护作用,但单独的儿童专用床
占用了家庭空间,特别是一些住房面积紧张的家庭尤其不能接受,且孩子长大后身高大于
儿童床长度便无法使用,造成了浪费。另外,单独的儿童床安置婴幼儿后,家长照顾婴幼儿
就需要围绕在儿童床旁边。
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来说,夜晚家长反复起床到儿童床边将婴幼儿抱出来哺乳
影响睡眠质量、距离家长睡眠位置较远婴幼儿的照顾等等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所以,大多
数家庭都让儿童与家长同睡一张成年人的床,既方便夜晚哺乳,又方便查看儿童的其他情
况,如是否需要换尿布、是否呛奶导致危险、是否被子蒙头导致窒息危险等等。而现有成年
人的床均没有预先安装护栏,又造成儿童有意外坠床的危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化婴儿床,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自动化婴儿床,包括滑道、海绵防撞圈、滑动挡板、底座和驱动滚轮,所述底座
边沿具有滑道,所述滑道内设置有滑动挡板,所述滑动挡板由若干短板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而成,所述滑道内侧设置有海绵防撞圈,所述海绵防撞圈与底座固连,所述驱动滚轮设置在
滑道内,所述驱动滚轮连接有伺服电机;
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包括电源、输入接
口、CPU和输出接口,所述输入接口、CPU和输出接口依次连接,所述电源分别与输入接口、
CPU和输出接口连接,用于供电;所述PLC控制器通过输出接口连接有伺服电机,用于发送控
制指令到伺服电机。
优选的,所述滑动挡板端部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支架。
优选的,所述滑动挡板具有通风槽。
优选的,所述海绵防撞圈高度是滑动挡板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底座两端为圆弧形。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化婴儿床,结构巧妙,使用方便,能够对婴儿进行有效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把手,2、滑道,3、支架,4、海绵防撞圈,5、滑动挡板,6、底座,7、通风槽,8、驱
动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一种自动化婴儿床,包括滑道、海绵防撞圈、
滑动挡板、底座和驱动滚轮,所述底座边沿具有滑道,所述滑道内设置有滑动挡板,所述滑
动挡板由若干短板之间通过铰链连接而成,所述滑道内侧设置有海绵防撞圈,所述海绵防
撞圈与底座固连,所述驱动滚轮设置在滑道内,所述驱动滚轮连接有伺服电机;
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包括电源、输入接
口、CPU和输出接口,所述输入接口、CPU和输出接口依次连接,所述电源分别与输入接口、
CPU和输出接口连接,用于供电;所述PLC控制器通过输出接口连接有伺服电机,用于发送控
制指令到伺服电机。
所述滑动挡板端部设置有把手。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滑动挡板具有通
风槽。所述海绵防撞圈高度是滑动挡板的一半。所述底座两端为圆弧形。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化婴儿床,结构巧妙,使用方便,能够对婴儿进行有
效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
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
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
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