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顶调速隔段布顶方案.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413279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1101462.4

申请日:

1991.03.06

公开号:

CN1064652A

公开日:

1992.09.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1994.11.2|||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B61K7/00; B61J3/02

主分类号:

B61K7/00; B61J3/02

申请人:

杨恩久;

发明人:

杨恩久

地址:

132001吉林省吉林市新兴街4号吉林铁路科研所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用于铁路驼峰编组场溜放车辆目的制动的减速顶调速隔段布顶方案,是把线路纵断面设计为陡坡、次陡坡、缓坡;陡坡、次陡坡、缓坡和停车区,并根据需要可在停车区以前再增加几组陡坡、次陡坡、缓坡区段,在前一组的次陡坡和下一组的陡坡之间的缓坡中不布置减速顶,顶与顶之间至少出现一段不布减速顶的缓坡段间隔。采用此方案可降低股道纵断面高差度,减少减速顶用量,节省工程和维修费用,延长控制距离,确保溜放车辆安全连挂。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减速顶调速隔段布顶方案,包含有将线路纵断面设计成陡坡AB[2]、次陡坡BC[3]、缓坡CD[4]、停车区D[5],并安装有若干个减速顶[1],其特征在于:在停车区D[5]前,再增加若干组陡坡EF[6]、次陡坡FH[7]、缓坡HD[8]的区段,在前一组次陡坡BC[3]和下一组陡坡EF[6]之间的缓坡CE[4]不布置减速顶[1]。 2、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减速顶调速隔段布顶方案,其特征在于:缓坡CE[4],HD[8]的坡度范围为0-15‰下坡度,坡长值最小为大型车的外轴距,最大不超过200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顶调速隔段布顶方案,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组以后(包括第二组)区段的陡坡EF[6]或次陡坡FH[7]可根据需要密集布置若干个减速顶[1],使之形成一个微调减速顶群。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铁路编组场上线路中用于调速的减速顶布顶方案的发明创造。

    目前国内外采用减速顶调速方法是把线路纵断面设计为如图1所示:陡坡AB、次陡坡BC、缓坡CD三个坡段和停车区D,并在陡坡和次陡坡上布置一定数量的减速顶,在停车区前的缓坡段CD不布减速顶,在减速顶的布置上是连续的,中间不出现不布顶的坡段间隔。此种方法的缺点是要求线路纵断面平均坡度较陡,线路的始端与停车点高差较大,设计、改造工程量大,减速顶使用数量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减速顶的调速方法存在的问题,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优化设计线路纵断面,合理配置减速顶,确保溜放车辆自动调速,安全连挂。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方法完成的:把线路纵断面设计成陡坡、次陡坡、缓坡;陡坡、次陡坡、缓坡、停车区,并根据需要可在停车区以前再增加几组陡坡、次陡坡、缓坡的区段。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是在陡坡,次陡坡上布置一定数量的减速顶,缓坡地区段不布置减速顶,这样在布置减速顶时,中间至少多出现一个不布置减速顶的缓坡段间隔。

    本发明由于在同样长的一条线路,同样调速条件下,在减速顶连续调速控制区段(停车区以前)中,出现两个以上不布置减速顶的缓坡段,因此,使用减速顶的数量大为减少,降低股道纵断面高差度,节省工程和维修费用、延长控制距离,确保溜放车辆自动调速,安全连挂。

    下面结合说明书实施例子进一步加以说明:说明书附图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子示意图。其中图1是现有的铁路编组场上减速顶布顶方案纵断面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设计的减速顶布顶方案纵断面的示意图。从图2中看到线路纵断面设计成陡坡AB[2],次陡坡BC[3],缓坡CE[4],陡坡EF[6],次陡坡FH[7],缓坡HD[8],停车区D[5]。在陡坡AB[2]和陡坡EF[6],次陡坡BC[3]和次陡坡FH[7]布置减速顶[1],缓坡CE[4]和缓坡HD[8]不布置减速顶[1]。

    当溜放易行车辆经过第一段陡坡AB[2],次陡坡BC[3]后,在减速顶[1]的制动下,速度降为低于减速顶[1]的临界速度,在缓坡CE[4]上继续走行,在到达第二个陡坡EF[6]前走行速度有可能超出减速顶[1]的临界速度,这样溜放车辆经过第二段陡坡EF[6],次陡坡FH[7]时,在减速顶[1]的制动下速度又降为低于减速顶[1]的临界速度,直至停车区D[5]。后面溜放车辆亦如此走行,直至安全连挂。溜放的难行车辆在走行中过不了缓坡CE[4]时,依靠后面易行车辆的惯力与之串挂后继续走行,直至安全连挂。

    在本发明的减速顶调速隔段布顶方案中,将第一组缓坡CE[4]的坡度范围为0-15‰下坡度,坡长值最小为大型车的外轴距,最大不超过200米。在第二组以后(包括第二组)区段的陡坡EF[6]或次陡坡FH[7],可根据需要密集布置若干个减速顶[1],使之形成一个微调减速顶群。

减速顶调速隔段布顶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减速顶调速隔段布顶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减速顶调速隔段布顶方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减速顶调速隔段布顶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速顶调速隔段布顶方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用于铁路驼峰编组场溜放车辆目的制动的减速顶调速隔段布顶方案,是把线路纵断面设计为陡坡、次陡坡、缓坡;陡坡、次陡坡、缓坡和停车区,并根据需要可在停车区以前再增加几组陡坡、次陡坡、缓坡区段,在前一组的次陡坡和下一组的陡坡之间的缓坡中不布置减速顶,顶与顶之间至少出现一段不布减速顶的缓坡段间隔。采用此方案可降低股道纵断面高差度,减少减速顶用量,节省工程和维修费用,延长控制距离,确保溜放车辆安全连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铁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