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过滤含有纺织品杂质之空气的过滤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在这一类众所周知的过滤装置里,如DE-PS 14 04 894。收集装置的各部分是由按V形设置的两个垂直过滤器构成的。每个V部分连着一个V形吹管系统,它上下移动从而依靠空气清洁收集装置的有关V形部分。收集装置的每一V形部分可以用进入V形部分内部的入口处的一个层状快门关闭以防止排出为净化而流入的空气。为了清洁一个V形部分,快门关闭着,与V形部分连在一起的吹管系统就可以上下移动来吹走积存在U形部分的杂质,使它们落到U形部分的底部,并可以从那里用气体吸走。这种过滤器系统结构复杂,要用相当大的能量来进行气休清洁。在清洁V形部分时过滤空气完全无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过滤装置。这种装置构造简单,它包括一个收集装置,该装置可在过滤装置的运行中,容易且很快地使用气体进行清洁,而不需要关掉要清洁的那个部分。
按照本发明的过滤装置,上述的问题可得到解决。这种过滤含有纤维、纤维团、纤维碎片、残余纺织物等纺织品杂质之空气的过滤装置,特别是过滤由至少一台纺织机和/或至少一间纺织机房排出之空气的过滤装置,包括一个允许空气通过的固定收集装置,空气流过收集装置进行过滤,收集装置用来分离纺织物杂质,它包括多个可用气动清洁装置分别清洁的有效过滤部分,过滤装置地特征在于:气动清洁装置至少有一个可被驱动来回移动的吸尘装置,吸尘装置依靠抽吸作用至少清洁积存在收集装置的一个过滤部分的杂质,吸尘装置沿直线轨道运动,从而清洁过滤部分,吸尘装置的设计和设置有利于它在垂直于其运动方向沿过滤部分延伸,因此,过滤部分可由吸尘装置沿直线运动一次就可进行清洁。
根据本发明所说的过滤装置可以节省动力,而且在清洁收集装置的同时不必关掉清洁的那一部分。这样即使在清洁过程中,实际上收集装置的整个过滤表面都能使过滤空气通过。另一方面,本发明能使每一个单独的过滤器部分进行特别迅速的清洁,这样,整个收集装置清洁起来也就非常快,因为这种吸尘装置扩展到应要清洁的每一个部分,并只需要在一个方向做单一的直线运动以便清洁这部分。更为有利的是这一部分要大一些,采用近似矩形而有较大的宽度和长度,或者也可以按照需要做成方形或其他形状例如弓形。吸尘装置也可以随意地在各个要清洁的部分移动多次,但通常这是不必要的。
本发明的过滤器在进行气体清洁时所需要的功率和能量是很少的,每次只清洁一个部分,其他部分不必同时清洁,所以功率和能量通常是足够的。在许多情况下,用气体清洁器吸尘时,吸尘时间是整个操作时间的一部分,必要时仅是一小的部分,所以其功率与能量所需消耗是够用的。
根据本发明的收集装置的一个特别有利的特征,收集装置仅在一个周期的某时进行清理。在这段时间内收集器的各个部分按预定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清洁,在这个周期之后则较长时间不进行清洁,亦即在两个周期之间,按要求可以有一个较长的间歇。在这个间歇内不进行清洁。为此目的,可以设置一个定时装置或类似元件,用作时间编制程序,或用来改变在所过滤的上游空气和被检测的收集器下游的空气之间的压差,当这个压差达到一个预定值时,清洁周期便自动进行。清洁周期结束之后要有一个等待时间,直到由于收集器上的纺织物和其他杂质积累的结果,使压差又回复到预定数值时,另一个清洁周期又自动开始进行。
按照另一个特有的特征,每次只清洁一个部分,在这段时间内其他部分不进行清洁,因此用于清洁的抽吸空气减到最小值。假如容许杂质积聚很多,可同时清洁两个或更多的部分。要是收集器按照预定周期清洗,在这期间内收集器各个部分按照预定顺序连续清洁,这就特别有利了;尤其对那些安置在顺序中不连续清洁的部分更为有利,不过这个清洁顺序具有不同的程序,这样,用于过滤的空气在净化时更加均匀地散布到收集器上。
更为可〉氖牵恳桓霾糠侄剂幼乓桓龆懒⒌奈酒鳌G逑醋爸玫拿扛鑫酒髦皇茄刈诺ヒ坏闹毕吖旒R灾毕咦刺椿匾贫谝桓龃怪钡男谐棠凇U獯蟠蠹蚧似迩褰嘧爸玫牡脊旌颓骷慕峁埂W詈檬墙形酒靼沧霸谝桓龉餐С派匣蛑辉谥毕呱弦贫闹С帕荷希庵稚柚梦蘼鄞咏峁股匣故谴忧侠此刀继乇鸺虻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待清洁的收集装置每一部分上都带有一个单独的吸尘器来单独清洁。这些吸尘器是单独地或者成组地布设在可以作直线来回移动而彼此不影响的多个托架之上。这样每次只要移动一个托架和带一个吸尘器来清洁连在一起的收集器的一个部分。由此可以减少驱动功率而增加清洁装置的通用性,并且能把它们构成更加小而实际上相同的标准件单元,其数量随着需要而变动,形成一个标准系统。
除此之外,吸尘器的数目也可以少于要清洁的收集器各个部分的数目。更大的优点是,这个装置可以至少有一个,最好是只有一个吸尘器或一组能够一起移动的吸尘器。有这样的一组器件是最好的。单个吸尘器或吸尘器组能作立体移动以便移向收集器的不同部分去清洁它们。
由一个吸尘器清洁的过滤器的每一部分,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过滤器,或者由过滤器的一个或多个工作区构成。例如,用一个不透气的框架把过滤器的衬底夹紧。此外,用吸尘器清洁的收集装置的每一个部分亦可包括许多或者全部待清洁的过滤器的一部分。其他可能性也可想象得到。
一般来说,收集装置可以有利地由许多过滤器(最好是单独的,并且可以更换的过滤器)所组成。但在许多情况下,收集装置可以只有一个单独的过滤器。至少在仅有一个过滤器时,可将这个收集装置描述为一个过滤系统。
各个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各个具体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整个过滤装置的横剖面。
图2表示在图1中的过滤器装置沿2-2线的剖面。
图3表示在图1中的过滤装置沿3-3线的剖面。
图4表示图1-3中的过滤器装置的吸尘装置的水平局部的正面图。
图5与图6是和本发明其他设备相适应的过滤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1-4表示了一种过滤装置10,它从精纺机、编织机、针织机或其他种类纺织机器内抽出的空气中分离出如纤维、纤维屑、纺织物残渣和纤维疙瘩等纺织物杂质。亦可分离从纺织机房或房间装上空气调节设备的机房中排出的空气。
如果需要,过滤器10也可将诸如尘土那样的其他杂质,从在清洁时所流过的空气中分离出来。
以选用大容量的过滤装置10为最好,因为从纺织机器或机房抽出的空气往往很大容量,例如,可以在过滤器10不操作时,足够让一个维护人员从一个门(图未示出)进入外箱11的内膛去进行维修工作。
外箱11实际上是立方形的,它有一个进气的喷咀12和出气喷咀13,空气通过出气喷咀13进行过滤。同时还可有一个收集器14,它也可称为过滤器系统或整个的过滤器。这个过滤装置14由相当多的同等大小的过滤器15组成。
在装置14中的各个过滤器15是扁平的长方形,它们各个构成收集器的矩形过滤器部分,并能用相关的吸尘器18来单独清洁。每个过滤器15连着一个单独的吸尘器18。要净化的空气过滤器15,把纺织物杂质及任何其他杂质(例如里面的尘埃)按照其结构不同而沉积在过滤器15之上,亦即从空气中把它们过滤出来。
每个过滤器15固定在收集装置14的框架上,它可以是金属的、纺织品的以及网栅或其他透气性的过滤衬底。它带有脏垢物一边可将诸如纤维等杂质从过滤空气中分离生来,然后收集起来。
扁平的过滤器15组成收集装置14,它在平面图和水平剖面都具有手风琴样的形状。相邻的每对过滤器15形成V字形的横截面状。它在净化过程中的好处是空气以特别均匀的状态流遍过滤器的宽度和高度,因而使空气中沉积出来的杂质也可大体均匀地分布在它上面。这现象是因为:脏垢槽16由一对过滤器15形成的每个V字形所相邻的脏垢边构成,同样,干净槽16′则由过滤器15所形成的V字形中相邻的干净边构成。它们的设置,使“脏垢槽”16的空气在下游方向减少,与流入空气相适应;而“干净槽”16′也与之配合,其空气流量相应在下游方向增大。
每个过滤器15组成收集装置14的单独气体清洁部分。目前的具体设备有一比其垂直长度或高度小的宽度。但是如果需要,它可以是方形的或是比其垂直长度或高度更加宽的。在底部,每个过滤器15是气闭地安装在机箱11的底座47上面,并伸展到一个水平板48那里,在这上面的顶端是气闭地安置的。这些过滤器15之间的联结点也是气闭式的(图上未表示),亦即用框架部分去连接起来。
过滤器15可以单独更换,因此要是它们损坏了,更换新的过滤器或者必要时改变过滤器衬底的孔隙大小、网宽等等是毫无困难的。平板48构成安置在外壳11的顶部50下面的一个U面构件49的底座上,并从外壳的一个纵向边墙17向另一纵向边墙17′伸展,在它的内部有一个编程器件。
收集装置14是固定的,因此在箱子11内是不移动的,它从一个纵向边墙17差不多延伸到另一边17′,在它和进气喷咀12与出气喷咀13之间的距离,使得要净化的空气能够大致均匀地分布在收集装置上,这样就能基本上流过其全部。
要净化的空气可以用一个风扇、风箱等之类(图未示出)空气运送工具通过过滤装置10将空气吹入或者抽出。
为了自动清洁过滤器15,收集装置14带有一个自动的气动清洁装置19,这个装置包括一根直的水平管,它具有矩形横截面,两端以气密方式封闭并构成载体或支撑梁20,以抽气孔21边挨边地布设在它上面。
梁20只能垂直移动,它的两个纵向端在各个垂直的导轨22上以直线滑行。导轨呈U形截面并固定在外箱11的两个纵向侧面17,17′上。
一个可弯曲的管子23连接在中空梁20的内腔并延伸通过机箱11的垂直前壁24中的孔口到过滤装置10的外部,并且如图1中点划线图示那样由一根线接到带有负压源26的分隔器25之上。
通过分隔器25的气流速率大大小于通过过滤装置10的气流速率,因此,分隔器25可相应地小于过滤装置10。分隔器25只是用来从所吸入的空气中除掉纺织物和其它杂质。杂质密集在气流中,用吸咀21从过滤器15有脏垢的那一边吸气以便清洁它们,例如可以将分隔器25设计成自动压缩分离出来的滤过的物质例如纤维等等,并将它们装入一个或多个麻袋或收集容器内,以便进一步运送。这类分隔器是大家熟知的,无需更多阐述。
吸咀21紧挨着安装在面对收集装置24的梁20的垂直纵边上,其构成要能使它们射入脏垢槽16和它们的垂直纵向壁29、29′,在过滤器15上延伸一个短距离横过它们的宽度,几乎远到脏垢槽的下游端。吸咀21是各个相同的。每个吸咀21是空心的和它的内部由一垂直纵向中间隔板51分为两个分隔室27,27′。因此每个隔板29,29′伸到面层过滤器的宽度。
靠近每个咀管21的每一垂直纵向隔板25,25′的底部安装一抽气喷咀伸展到几乎超过隔板29,29′的长度并稍微喷过它一些。有一个抽气口30,可采用狭长的连续的矩形隙缝的形状。它安装在离相邻过滤器15的脏垢端约0.5-2.5cm之处以便清洁它。据此,每个咀管41形成两个结合在一个构造单元上的抽气装置18,并用隔板墙51彼此气闭地分隔,每个装置用来抽气并清洁相邻的过滤器15。
每个水平抽气口30扩大到超过或几乎超过过滤器15的滤气面的水平宽度,因此抽气口30在过滤器15的滤气面的水平宽度,因此抽气口30在过滤装置运行时能抽出经过过滤器15脏垢端宽度所收集的全部杂质,抽气口无需作水平移动。每个抽气口的垂直内高度不大(0.5-2.5cm)而它的长度相当于连带的过滤器15的过滤面宽度,还要大得多(例如:20-100cm)必要时也可小一些或大一些,因而抽气口30为了全部清洁连在一起的过滤器15,只要向过滤器15垂直直线移动一次,即垂直向过滤面移动。过滤器的垂直高度或长度较大,例如可以是1到3米,这随过滤装置的容量而定,但也以小一些或大一些。
每个抽吸装置18包括各个抽气咀管21的纵向通道。要由它清洁的过滤器15往往对着它安装。它由于在延伸横似?5过滤面宽度的狭长区域上同时抽气,就可以清洁过滤器,这样用空气来清洁这部分(即过滤器15)的过滤面作平行于过滤器15的纵向单一直线运动。
当过滤装置10运行时,梁20的内膛31可以持久地接到负压源26,或者只是在清洁周期时接上,以便在内膛31产生一个负压源。一个气道或气口32从内膛31延伸到每个抽气咀管21的每个室27,27′。每个气口32一般是由连在一起的关断工具-目前采用可在枢轴上转动的瓣片33来闭合。但抽气口总是打开的。
每个瓣片33与其它瓣片无关,它从闭合转到开启然后再转动回来。这是用伺服马达40或只是用同它连在一起的小空气马达来驱动的。
图3中,除一个单独瓣片外,所有关断瓣片33都表示在关断位置。
因此在所选的具体设备中,每个抽气咀管21形成两个抽气工具18去清洁邻近抽气咀管21的两个过滤器15。这两个抽气工具可以用瓣片33独立地打开或闭合,为的是发挥抽气效果。
梁20悬在由链轮34导引的滚动的链条上。链轮34在靠近外机箱11的顶盖上可转动地安装。又由轴33和链轮固定连接,并用一可逆的齿轮马达来驱动,使它可在上升或下降的方向随意转动梁20和后面咀管21。
平衡锤28挂在远离梁20的链条37的未端,去平衡永久装在梁20上的抽气咀管的重量,使马达只需要较小的功率。平衡锤也可毫无困难地安放在过滤装置脏垢空间的外面,因而没有杂质能沉积在它们上面。
自动编程器件31是用来调节瓣片33的伺服马达40的,需要的话,也可以用来开关马达36。
装置39可以是纯粹时间控制的,也可以安装一个气压传感器在过滤装置10的脏垢室41和清洁室42里面,当达到一个足够除掉过滤器15所堆积的杂质的预定压差时,清洁周期的编程控制过程自动进行。
编程装置39能非常优越地控制每一个清洁周期,其过程如下:
梁20是由马达36经过相当于过滤器数目的许多连续冲程来驱动的。这些冲程的范围就是这些抽气孔30沿着过滤器15的垂直长度而引导的每一个冲程。但最好是在每一单独冲程(向上或向下)时只有一个抽气口30在工作,其他抽气口31都关闭而处于不工作状态。其好处在于负压源26只供一个单独抽气口30之用,需要较小的抽气功率,同时,隔离器25也可以做得相应地小。
各个抽气喷咀30是由打开连在一起的瓣片33来开启的,这样就由负压源26把空气吸入,为的是抽吸各个过滤器15对着喷咀30的过滤器面。杂质连同抽吸它们的空气在一起被抽起通过喷咀30进入抽吸咀管的各个室27或27′,再通过各个室的各个口32进入梁20的内膛,并通过各个口室的各个口32进入梁20的内膛,并通过软管23和线53返回到分离器25,在这里把杂质集中并从空气中除掉。
因为吸尘口30同时对各个过滤器15过滤面的整个宽度进行吸气,过滤面可以很大,例如0.5-5cm2,或甚至大些或小些,大的矩形过滤面可以由梁20的单一往上或往下的冲程来完全清洁,它们是沿收集装置的透气带垂直延伸的。在冲程进行后,由程序器39控制的附属伺服马达40关上瓣片33,其后各自的吸尘器18再关掉。别的关闭瓣片33可以由程序器39控制的附属伺服马达自动打开。在梁20的下一个冲程(往下或往上)时,另一个过滤器15就以同样的方法由附带的吸尘器18来全部清洁,在此时空气由负压源26抽进抽气口30,并吸出积累在各个过滤器15内的杂质和把它们运送到纤维分离器25去。在冲程结束时,各自的瓣片33再次关上,而另一个关闭瓣片为下一个冲程再打开。这样在梁20的每一冲程中,清洁装置就清洁一个过滤器15的脏垢端。一个清洁周期包含与过滤器15数目相应的梁20的许多冲程最为有利,全部瓣片33按预定顺序去开和闭。最好是在每一冲程时只有一个瓣片33打开而其他瓣片则相应关合。最有利的是瓣片33开合的次序可以做到同咀管21连在一起的两个瓣片33不在互相之后立即打开,宁可有一个大致等于半个周期的时间间隔,这是有别于其它装置的优点,就是即使在过滤器15进行清洁时,待净化的空气更为均匀地分布在收集装置14上,这样就有下列重要优点:
由套管17底部形成的脏垢槽16的底部45会沉积杂质,因此槽底也要清洁。最好是如图1和4那样,抽气口放在或靠近抽气咀管21的垂直纵向边29,29′的底饲饩涂梢杂删坠?1的抽气口30通过气动来完成这个工作。当梁20在或靠近它的最低位置时,由打开了的抽气口30也能使沉降在各个污垢槽16的整个底部的纺织物杂质抽吸进抽气口30,这样通过气动来清洁底部,因此它不需要各个咀管21的两个抽气口30都工作。如果抽气口30在最大范围的间隔时间内交错地打开,各个污垢槽16的底部45就可以在同一周期内连续分别地通过气动来清洁两次,大约有半个周期的间隔时间,这比每个周期实际上只清洁一次的更为有利。
假如过滤器按在收集装置内并排安放的顺序编号,即目前的由1到14,要是这些过滤器按下列顺序清洁就特别有利:先连续清洁奇数号(1,3,5……),随着清洁偶数号(2,4,6……)反之亦可。
如上所述,设计一个负压源26用于在任何时候只开通一个瓣片33的情况是特别有好处的。如果需要,可以同时打开两个或更多个瓣片,甚至在每钟情况下都可以同时打开两个或三个瓣片,这样会大大缩短过滤器15的每次清洁周期。一般来说无需如此,由于在清洁过程中,即使不是打开好几个瓣片,而只是仅仅打开一个瓣片33,清洁装置19的清洁周期也是很短的。
另一个优越性是:收集装置在每次清洁周期中都是完全起作用的。在特定时间里,过滤器15由于空气来回移动而起着净化清洁作用。它清洁的范围只除去被相连的喷咀33所抽吸的若干狭窄区域。(而这点完全可以勿略不计)。
由于各个咀管21永远是和各个过滤器15保持一定距离,只有在打开与之相关的瓣片33而接通之后,吸入的空气才可以将过滤表面拉向抽气孔口30(正规地说,过滤器上的过滤面应该是稍为柔软可动而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东西,这样吸入气流才能流入气孔30,并轻轻地推动过滤面向着吸尘孔,从而进一步改善吸尘喷咀的清洁效应)。咀管21不会影响收集装置14的过滤作用。这样,在特定时间内,除了和接通的抽气口30相对的那个狭窄区域外,清洁气流可以经常流遍收集装置14的整个过滤面。
过滤装置10结构简单而且价廉。清洁装置19的驱动装置也非常简易因为梁20和咀管21仅作直线垂直的冲程运动,它还可减轻重量。清洁装置19也可极为简易地由编程器19来控制,因为只需要去控制瓣片33的伺服马达40,必要时则去控制驱动马达36即可。过滤装置10是靠得住和易于维护的。当需要的时候,过滤器15可以很容易更换。
过滤器15的气动清洁功能非常有效。由于每个过滤器15的过滤表面通过和它相关的吸尘口30的作用,可以同时在整个阔度面积上吸尘,这样,各个过滤器15通过粱20一次向上或向下的冲程,立即就可以迅速而彻底地清洁整个矩形的过滤面。
负压源26的抽气消耗量不大,由抽气孔口30到负压源26之间的气流通过不必复杂地密封以避免漏气。这里没有漏气的危险,因为负压源26必须吸入空气、消耗空气,所以在过滤器进行清洁时,不会有空气进入。
假如关闭瓣片33设置如图示,在关闭状态时,它们会提供一种特别简易的密封作用,因为梁20的内腔31里,负气压会将这些瓣片推向梁20内的开孔32的密封边缘。
梁20和咀管21的垂直高度比过滤器15的垂直高度要小。
不采用在每个吸尘装置18上布设吸尘孔或吸尘隙缝的安排,如果需要而采用一排或多排的吸尘孔或吸尘喷咀的装置,这些孔口和吸气喷咀可以布设在咀管21的各个纵向内壁29,或29′里面。上述两种方法的工艺清洁效果是相同的。然而在每排中设一个单一的吸尘裂缝或者许多延长的吸尘裂缝则尤为有好处,因为这样的裂缝可以容易地将一团团的纺织物杂质(如屑片之类)吸入去,而一个圆形的吸尘孔则有可能被团团的纺织屑片堵塞以致无法抽气。
最低限度要有一个观察瓣片,最好是透明的,它可以设置在梁20上面来观察何时打开。
另一个优点就是收集装置可以设计为不同于图示过滤器15的手风琴式结构,因为抽气咀管21的形状可以按照需要采取任何形状,也可以采用过滤器的平面弧度。例如,过滤器可以是和抽气咀管的运动方向成直角的横截面上的一种拱形结构。再者,收集装置如果是在与吸尘器的冲程成直角的横截面上做成波形,则对清洁更为有利。上述波纹结构最好采用类似手风琴那样或者由正弦曲线梯形、长方形或其它波纹形状来构成。与此相应,吸尘咀管要伸到最后的污垢槽或者最低限度要将吸尘器设计为可以从一个污垢槽移动另一个污垢槽。
过滤装置的清洁周期无需有间歇地分段,可以是一个周期连接另一个;另一可能是由梁20缓慢地向上和向下作不间断移动,在每次冲程当中轮流开启关闭的瓣片33,或在梁20的每一冲程之后,在下一冲程之前有一个可变的不工作时间。
气动清洁过程需要极小能量。
图5示出一个过滤器装置10的一个实施例,它包括一个矩形机箱11,内有一相似于图1-4的收集器14,但本实施例只有一个六部分的整体,每部分由扁平的过滤器15构成,它们布设成三个“V”的平面图中,形成三个脏垢槽。与图1-4的设备比较,过滤器15由一个清洁器19来清洁,这个清洁器包括在中空支撑架20′上放置的一个单独的吸气咀21。这咀管具有图1-4的咀管21的相同设计。但它还包括一隔板,将其分成两个吸尘装置18,每个有一个筒舱27,27′,两个出口孔引至支撑架20′的内腔,它们可由关闭的瓣片33通过伺服马达40进行单独地打开或关闭。
正如图1-3所示的设备中,支撑架20′由一个软性管(图未表示),和附加空气传送装置以及一个纤维分离器的内部连接到负压形成,在过滤器10工作过程中,负压源可以连续工作。
支撑架20′和吸尘喷咀21,必要时可由一个在立体空间中移动的驱动和引导装置来使它通入三个脏垢槽中的任一个。在每个收起的位置,支撑架20′在每一冲程中可随着各个过滤器15的冲程而被驱动,在此过程中,过滤器15通过吸尘装置18而在整个高度与宽度范围内进行气动清洁。如前所述,与冲程相平行而测量到的支撑架20′和咀管21的高度,比起在同一方向所测量到过滤器15的高度或长度来说要小。所以咀管21不会影响对面过滤器15的操作(即使在它被清洁时也是如此)。
过滤器10的操作如下:将一个滑杆46布设在过滤器10里面的一根直固定导杆44之上。这样按照图中双箭头B的方向来回地作水平移动。将导臂54直线地引导在垂直的具有燕尾形导槽的引导件55中的滑杆46之上。支撑架20′按照双箭头C的方向在水面上导向直臂54之上。
支撑架20′的垂直冲程运动与自动清洁过滤器15的平面成直角地去自动清洁过滤器15。结果,采用一个伺服马达(图未示),便使在垂直的导槽55之中的水平面导臂54作垂直地运动,这样引起各个吸尘咀管21的运动。为了达到将咀管21从一个脏垢槽16移向另一个脏垢槽16以达到清洁一个或与它们相连的过滤器15的目的,通过电动机对支撑架20′作水平面驱动,以与双箭头C相平行的方向,把喷咀30从各个脏垢槽中移出来。其后,由马达以平行于双箭头B的方向,将滑板或拖板46移动下一个脏垢槽,这样,咀管21对着第二个脏垢槽16并由支撑架20′作水平面移动进行移动。从而在至少一个或者两个垂直冲程,而打开相应的瓣片33的情况下对各个过滤器15进行清洁。咀管21也可以自动地驱动驱动到第三个脏垢槽16去清洗与它相关的各个过滤器15。
象前面一样,清洁装置19可以由一个编程序器件和/或一个定时器件之类来控制。在这个实施例中,收集装置14是固定地安置在外箱11之中,它可以很快地、有效率地和自动地以要求的方式用很少空气来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可以是连续地或周期性地自动通过清洁器19。
设计各个咀管21的吸尘孔30可以吸入相当大块的纺织品碎片(纤维的剩余物之类)而不会有堵塞的危险是毫无困难的。
图6显示了过滤器10的一部分,它与以往设备的主要区别在于固定在外层机箱11的收集装置14几乎是扁平的。它可以可垂直地或水平地平放,甚至上水平面有一定的角度放置,它包括一个或几个过滤器并排地或按其他方式来放置。并带有一个气动清洁装置19,该装置19包括与收集器14有小距离的支撑梁,其结构和图1-4的相似,且只能作直线冲程驱动。然而不能在梁上布设三角形的吸气咀管。然而在对着过滤器15的其侧边上,在并排地以一条直线上布设的喷咀30′上开出吸气孔。每个吸气孔30都可吸入收集器14的透气过滤表面上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可以伸展到表面的高度。每个吸气孔30只能由它带着的关闭装置,即前述的关闭瓣片33,从梁20的内腔里关闭起来。并连接由单独的伺服马达(图未示出)起动的负压源。用一根可弯曲的吸气管33如图1中的实施例把梁20的内腔31连接到进一步的管路和一个分离器以及分离器(图中未示)的前面或后面的负压源。
在目前情况下由吸气片30所形成的每个喷咀30′组成吸尘设置18,它可由所连带的关闭瓣片来关闭。各吸气孔30成排地分布在和梁20相平行的纵向上,并且使它们相互充分闭合,从而彻底清洁收集装置14的过滤器。当负压源接通时,每个吸尘孔30去清洁它所对着的收集器上的过滤表面的分段15。吸尘孔带着的瓣片33则打开,梁20则至少对着分段15的高度范围向上进行一个冲程。各个分段15可非常邻近,甚至互相重叠或者由气闭板之类东西相隔开。
为了减少用于气动清洁收集器14的吸气量,各个瓣片33不同时打开,但负压源最好是很弱,以及在一个时间内打开一个,最多两个或几个合用的瓣片33来进行有效的清洁。如上所述,在一个清洁周期中,由一个编号器件(图未示出)按照给定顺序来打开或关闭各个瓣片33。清洁周期可以是有间歇的,也可以是没有间歇的,亦即可采用定时控制,或者依靠过滤器10的脏垢室41与清洁室42之间的压差来控制。其他可能性也是可想象的。
如果在梁20的一个冲程中只打开一个瓣片33。装置14的过滤表面的清洁周期将要求梁20相当于瓣片33的数目进行多次向上和向下的移动。如前所述,如果瓣片33根据它们在每一排中的位置被编号,那么首先依次打开各个奇数瓣片33,接着打开各个偶数瓣片,并按同样顺序来关闭它们。各个瓣片33的开关顺序也可按另一方式-按各个瓣片进入各排中的顺序来打开与关闭。
装置10也是节能的、可靠的而又非常有效。使用很少空气可迅速且有效地对过滤器15进行气功清洁。装置10的结构非常简单,仅需要一个独立的扁平收集装置。
将收集装置14垂直地放置,通常是特别有利。然而也可采用其他排列-水平地排列或与水平成一角度的排列等等,按需要而定。
在图1-4的实施例中,全部吸气咀管21是放在同一个支撑梁20之上。也可用另一种方式,在许多情况下,一个单独的吸气装置18可以附带着一个过滤器15,而每一吸气咀管21可如图5所示固定在一个单独的中空支撑架20′之上,它可以象梁20那样直线移动,而与其他各支撑架无关。在那种情况下,每个吸尘喷咀21可以独立地移动而不受其他咀管21的影响。这样仅仅附带相应的两个过滤器的喷咀管21需要移动去进行清洁,其他咀管21无需工作。单个咀管21的来回移动可通过一个单冲程驱动装置或类似装置进行,如采用由固定在咀管21或支架的螺纹主轴结合螺帽来驱动它反向转动。咀管21的螺纹主轴由马达单独地逐个驱动。也可以为所有独立移动的吸尘咀管提供一个单一驱动装置,它可自动地有选择接合从而作来回移动。在此情况下,两个吸尘装置布设在每个支撑梁上。如果需要,一个或多于两个吸尘装置(例如各设一对吸尘咀管21)可布设在各个梁上。
图5的过滤器也可以变型,它有一个由两个过滤器组成的单一V状排列。同样地单一的吸尘咀管21用来清洁收集器的两个过滤器,支架20′按直线来回地移动,咀管总是停在它所喷射的单一脏垢槽里,如上述,将咀管21分成27、27′两个舱,以便分别地清洁两个过滤器15,而使负压源的吸尘功率在最低限度。
如果需要,吸尘咀管41(图1-5)可有一单独吸尘装置,假如去掉隔板51,咀管仅附带一个溢流孔32并带有一可以开与关的瓣片33。然而这样所需的吸尘气流量则相应地大于前述将吸尘咀管分为两个吸尘具18所需的空气。在此情况下,收集器的每个V状区的过滤区域将形成一个单一的过滤部分,几乎一直延伸到收集器的整个高度范围。在图1-4的实施例中,在咀管21的变型中收集装置14仅有七个部分,每部分由两个过滤器15组成,且每一部分附带着一个构成一个单一的吸尘装置的吸尘喷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