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许多年来锯齿形锁缝缝纫机主要包括一围绕大致垂直的轴旋转的形成支承的支架,支承由一横向倾斜且交替运动的机构形成,且包括二个支承部件,例如两重叠的臂,臂上连接装有针杆的两个同轴轴承,针杆可在轴承内作轴向滑移。 不管是由直接在臂体上加工的轴向开口的臂本身形成的轴承问题,还是相反地是嵌入这些开口的管套问题,针杆容易且精确的轴向滑动实际上是有一个条件所决定的,即开口的加工必须是在其整体上,所讨论的开口必须精确地成一直线。
可以理解要做到这一条件,对于加工本身和在设备安装方面同样会产生许多问题,因此缝纫机制造者不得不需要特别地改进加工精度,这样部件的加工和装配过程费用很高。
本发明正提供了锯齿形锁缝缝纫机的一种新构思和安装部件的变化形式,能避免上述的缺点。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如权利要求1至9所述。
如附图所示,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两个实施例及本发明的变化形式:
图1所示为第一实施例地正视图,其中部分剖开;
图2为沿图1Ⅱ-Ⅱ线的详细视图;
图3为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其中部分剖开;
图4为沿图3Ⅳ-Ⅳ线的视图;
图5为与图3相似的变化形式视图;
图6说明图3至图5实施例中轴向驱动针杆的装置。
在图(图1和2)中可看到锯齿形锁缝缝纫机的支架1,绕垂直轴2旋转且通过杆3的传动而摆动,如局部所示,通过一销4绕支架旋转,杆3的另一端连一驱动装置(未示),驱动该杆在两个相反方向F1和F2上交替运动。杆3轴向位移的振幅可由任何现有装置确定,例如机动缝纫机由凸轮确定,电子缝纫机通过由微处理机控制的计算机程序确定。
在传统方式中,支架1包括两重叠的臂5和6,形成一针杆7的支承部件,针杆7分别安装在由支承件5带动的轴承8及由支承件6带动的轴承9内,且可在轴承内滑动。
在传统方式中,针杆7的轴向传动是通过一电机(未示)驱动一转盘10而实施的,一连杆(也未示)带有一轴承11以装配针杆,使其与盘10连接。
在图中可看出,轴承8和9主要都由部分球体构成,最好用低摩擦系数材料,例如聚四氯乙烯,Oelrin(商标),或绕结金属,且为一轴向孔所穿通而使针杆在轴孔中可自由滑动。
轴承8和9分别嵌入由支架上的臂5和6的开口5a和6a的截头锥体侧壁形成的轴承座内。
这样轴承8或9的球面和由开口5a和6a侧壁形成的轴承座之间的接触实际上发生在该一表面的特别狭窄的环形部分和每个开口相应的截头锥体侧壁的角面部分之间。这些环形部分的宽度直接根据轴承体材料的个别弹性和在相应轴承座方向上施加于轴承体上的力而定。
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特征,缝纫机上所示的两轴承8和9通过一呈U形的弹性簧片12在其上施加推力而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簧片的自由端具有孔眼12a和12b,以使簧片能分别同轴承8和9的轴承体接触。弹簧在其中部还具有一弯曲12c,该弯曲目的在于改善弹簧的弹性特征。
如上所述的匹配,在组成部件的加工和部件安装及安装质量方面都具有许多优点。
即轴承座5a和6a的加工过程不需要使用十分精确和昂贵的机器及测量仪器,在此程度上保证表面质量十分高的水平或相对于轴承座的高精度定位准则都不再是主要的了。
实际上,如上所述的各种配合,当针杆一进入轴承5和6,它们就在组合件中自动定心。当轴承体分别嵌入支架支承件5和6的轴承座内且簧片在两个轴承体上施加推力时,整个组合件相对于支架而言是处于正确位置的。
进一步说,如上所述适配的组装可不用任何特殊工具而通过使用下述四种方法之一简单地实现,例如:
当通过任何适合的装置保持这些组装部件时,两个轴承体放在如图所示的簧片12端部;弹簧两端彼此相对地推动,使每个轴承体嵌入各自的轴承座内;松开部件时,针杆就通过一个轴承座的开口进入第一轴承,然后进到支架的支承部件之间,最后进入第二轴承。
另一种方法也是从将每个轴承放入各自的轴承座开始,然后采用弹性弹簧,两臂未端是弯曲的且分别与轴承体8和9上的壳12a和12b啮合。然后如上所述的步序首先由针杆进入一个轴承的孔内,随后在其穿过支架臂5和6之间的空间后,进入第二轴承的孔。
再一种方法也是从针杆一端穿过这些支承部件上的一个开口5a或6a而进入支承件5和6之间的空间开始;然后在第一轴承上放置杆、簧片12和第二轴承;弹簧压缩得足以使两个轴承能分别进入支承件5和6的轴承座内,且针杆在轴承内滑动并透过第二开口5a或6a。
如果弹簧两端部分是分叉的,即如果这必须与每个轴承的球体配合的每个端部包括在每个端部之间可通过针杆的两个叶片,它可以在针杆通过一个开口5a或6a时,从针杆一端进入支架支承部件5和6之间的空间开始进行所述的组件安装,然后在从轴承到轴承的相反位置上依次放上杆、第一和第二轴承。针杆的一端就进入另一开口而轴承被安放在各自的轴承座内,弹簧以予加应力位置嵌入两轴承之间,且其两端和靠住两个轴承,弹簧每端配置的叶片占据针杆每侧的位置。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缝纫机,机动缝纫机正如由微处理机控制的电子缝纫机一样好,例如:
如图3和图4所示的缝纫机主要是由电子装置,特别是由计算机化程序产生的电脉冲控制的。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已知有许多种通过由脉冲电压供电的步进电机控制缝纫机支架的缝纫运动的结构。
图3和4中所述的正是装有这种类型结构的缝纫机。
图中特别显示了一步进电机,它包括在两端盖16和17之间固定在两球轴承14和15上的一根轴13,且装有电机转子18和轴末端装有小齿轮19。如图所示的磁场结构20,在轴13左边是一堆定子叠片,右边是一定子线圈。
端盖16向右延伸到定子20之外,形成一具有截头锥体截面开口16b的突缘16a,向图示的顶端渐渐变窄且形成一轴承座;使轴承21的外球形面通过垂直弹簧22保持在该开口内,弹簧22在其上端嵌在延伸到轴承21下部的颈21a上,弹簧下端嵌在第二轴承23的上部颈23a上,与轴承21一样轴承23嵌合在开口24a形成的轴承座内,开口24a成截头锥体截面,且配置在水平臂24上。这一截面向图示的底部渐渐变窄。
所示的臂24在24b处是带齿的为一普通的环状扇形齿轮,它与小齿轮19啮合,且放置在一附加支承板26的上表面,一方面通过两个半球形凸出部24c和24d,另一方面通过球25嵌入臂半球形凹口24c和板26的半球形凹口24c内。一槽24f在靠近齿24b处延伸,保证在小齿轮19和齿之间衰减和无游隙的弹性接触(图3和4所示)。
支承板26固定在端盖17的凸缘17e上,图中只表示了端盖的一部分,但端盖的纵向边缘长度也延伸到与其右端一样长。这一支承板的固定是由螺丝(未示)穿过小孔26b且嵌入凸缘上相应的螺孔中实现的。
在一变化形式中(未示),支承板26和端盖17最好由一种构件和相同的另件形成。
一弧形开口26c,使作垂直行程和侧向运动的针杆27能得以安装和滑动在轴承21和23内。
结果,球25成为臂24的枢轴,这样臂24通过与步进电机转子18相应的角位移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绕轴旋转,而每次步进电机转子的旋转方向与臂24绕轴旋转方向相反。
据此,就有可能驱动针杆在轴承21确定的上枢点作摆动运动,且实现由针杆27带动的针28的缝纫作用。当然所述的摆动运动的振幅取决于输入步进电机电压脉冲的数量的程序以及其极性取决于各种针织的方式。
关于针杆27在轴承21和23内滑动的轴向驱动,图6所说明的是以机械方式控制的。29表示在其右端被电机(未示)驱动的轴。一盘30固定在该轴上。一轴承32的枢轴销31固定在盘30的偏心位置上。轴承32的外表面成球形且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一短连接杆33下端的互补形轴承座内。
该短连接杆的上端有一用来固定轴承34的球形轴承座,轴承34的外表面具有嵌入轴承座的互补形且在其上枢连一销35。
一弹簧36在盘37中间受压,盘固定在销35和轴承34上,该弹簧用来平衡轴承和销35之间可能存在的任何活动。销固定在针杆27上端,以便盘30在旋转过程中将针杆轴向运动传递给销。
此外,由弹簧22施加在轴承23上的力是通过弹簧传递到臂24上,臂24一方面通过该支承板上的突出部24c和24d的嵌合,另一方面通过支承板上的凹口26a及臂24上的凹口24c同时与球25嵌合,确保臂在支承板26上永远保持正确的位置,不需要插入其他夹持部件。
这样,可如图所示,所述的组合件由减少数量的部件构成,特别是可用上述参照图1和2实施例的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安装。例如,从在步进电机端盖17的凸缘17e上安装附加支承板26开始,然后当将球25嵌入臂上凹口24c和支承板26上的凹口26a所限定空间时,在使齿24b与电机轴上附加的小齿轮19接触时将臂24放在底板26上。
参照标号21和23所示的两个轴承,是固定在弹簧(如弹簧22)的两端,即将轴承颈21a,23a分别嵌入弹簧的第一端开口和弹簧的第二端开口。
整个组装件经受轴向压缩直到其长度稍小于电机端盖16延伸部16a的下表面与臂24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方式中使组装件能够通过这些部件(端盖16和臂24)之间,且轴承21和23被分别导入端盖和臂上的轴承座16b和24a内。
放松弹簧22,这样轴承就嵌入上述的轴承座内。
最后,针杆27被插入第一轴承(21或23)的开口,然后穿过弹簧22,并且最后通过在轴承内杆的轴向滑动进入第二轴承的开口。
用这种操作方法,可获得轴承21和23在其各自的轴承座中绝对准确的自动定心和针杆相对于准备安装在缝纫机机身上的所述其他安装部件的最佳位置。
在一种变化形式中(未示),图3实施例中的弹簧22可用图1和2实施例中预受力的弹性簧片代替,例如簧片可是呈V形的,其臂的端部分别靠在轴承21和23上。
图5变化形式的结构与参照图3和4所述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当下轴承保持静止时上轴承作横向位移。
变化形式中所用的功能部件与图3和4所述的部件相同:在图中出现的相应标号可用附加的*加以区别。
据此,图5变化形式的结构特征,可能形成的优点和安装方式都可相应地比照图3和4所述的特征,优点和安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