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领域,系处理废水的一种新方法。 混凝法是处理废水的一种常用手段。现有工艺路线为废水先经助凝剂助凝,然后加入混凝剂,经一个混合和一个反应阶段即进入固液分离单元。这种常规方法可以认为是单级混凝法,需要投加大量混凝剂,污泥生成量也大,运行费用偏高。
1982年美国专利No4,312,758,1983年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 174283以及1984年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 169594都是单级混凝法处理废水的方法,主要特点是另外投加新型药剂,从而有助于特定污染物的去除。
1985年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 78691报导了废水经上述常规处理后,再加粉状活性炭进行吸附反应作为深度处理的方法,可以认为是两步法处理。
上述两种类型的专利,不减少原混凝剂投量,通过添加特种物质的手段去除特定的污染物,使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从常规法的25.0~51.6%提高到80.4%,色度去除率从23.6~53.9%提高到89.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究出一种新的废水处理方法,和已知技术相比既有相当高的化学耗氧量(COD)和色度去除率、提高废水处理效果、消除环境污染,又节省混凝剂用量,降低运行费用。
本发明提出的两级混凝法处理废水方法,其主要工艺路线是,在废水中首先投加助凝剂或PH调节剂并混合;其次投加混凝剂,经过混合和反应两个阶段后,再次投加混凝剂,再经过混合和反应两个阶段,最后进行固液分离。
两次投加的混凝剂为同种混凝剂,可以是硫酸亚铁、碱式氯化铝、硫酸铝等常用药剂。
混凝剂第一次投加量为总量的1/3~2/3,第二次投加剩余量。
混凝后期可投加高分子絮凝剂,强化沉淀效果。
与现有常规工艺相比,本工艺路线增加了一级混合和一级反应阶段,称之为两级混凝法,并未投加特别的物质,只是将常用的同种混凝剂分两次投加,从而提高了混凝剂的利用率。对于不同水质的废水,使用本法可在化学耗氧量(COD)和色度去除率提高的前提下,特别是色度去除率效果更为显著,节省混凝剂20~30%,且污泥量少、密实,脱水性能有所改善,因而又可降低污泥处理费用。
此外,本工艺无需采用特殊的装置,所增加的设备费用很低,若新建废水处理设施可直接根据本工艺路线及参数进行设计和施工;对于已建成的设施,经简单改造后便可使用本发明。
附图用于描述本发明所提出地主要流程,原水1进入混合槽2,投加助凝剂或PH调节剂3,混合;在混合槽4内投加混凝剂5,混合;在反应槽6内反应;在混合槽7内投加混凝剂8,混合;在反应槽9内投加高分子絮凝剂10,反应;在沉淀池11内固液分离,上清液12外排,污泥13送处置工序。5和8是同一种混凝剂,投加高分子絮凝剂可省略。
下面通过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例1.某工业废水,主要含表面活性剂、染料、化学助剂、有机高分子物质等,混凝剂选择为硫酸铝,结果见表1
实例2.某工业废水,经生化处理后出水,主要含溶解性有机物,色度;混凝剂选择为硫酸铝,结果见表2。
实例3.某工业废水主要含胶体悬浮状态有机物,混凝剂选择为硫酸亚铁,助凝剂为消石灰,结果见表3
实例4.某含油工业废水,混凝剂选择为碱式氯化铝,结果见表4
实例5.某针织漂染废水处理工程采用了本发明方法,混凝剂选为硫酸亚铁,二次总投量250mg/l;助凝剂为消石灰,在混凝开始前加入,投量200~250mg/l。处理结果见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