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风力推进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风力推进船.pdf(3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4017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9.10 C N 1 0 4 0 4 0 1 7 0 A (21)申请号 201280053825.9 (22)申请日 2012.11.02 2011-242677 2011.11.04 JP F03D 9/00(2006.01) F03B 13/26(2006.01) F03D 11/04(2006.01) (71)申请人中村拓树 地址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中村拓树 秋元博路 (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 司 72001 代理人马友鹏 李婷 (54) 发明名称 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及使用该。
2、系统的风力 推进船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应对流体力导致的翻倒力矩 且能够抑制浮体的倾斜及大型化的浮体式流体力 利用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风力推进船。本发明是 具备从风或水取出能量的组件(12)和支撑组件 (12)的浮体(13)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1), 组件(12)具有受到流体力的受风部(10)和支撑 受风部(10)的支柱(11),组件(12),其重心(15) 配置于水面下,并且,相对于浮体(13)而可沿任 意的方向摇动地被支撑。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04.30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2/078487 20。
3、12.11.02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3/065826 JA 2013.05.10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7页 附图19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7页 附图19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40170 A CN 104040170 A 1/2页 2 1. 一种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具备从风或水取出能量的组件和支撑所述组件的浮 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件具有受到流体力的受力部和支撑所述受力部的支柱, 所述组件,其重心配置于水面下,并且,相对于所述浮体而可沿任意的方向摇动地被支 。
4、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经由销接头、 万向接头、滑枕式滚珠型球面轴承以及弹性体支撑机构中的任一个而相对于所述浮体而可 摇动地被支撑。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相对于所述 浮体而可围绕所述支柱的中心轴旋转地被支撑。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利用风力作为所述流体能量的至少 一个,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力部包括在空中受到风力的受风部而构成, 所述支柱具备支撑所述受风部的上支柱和支撑配置于水面下的压载的下支柱。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柱和所述。
5、下 支柱关于所述支柱的中心轴而以刚性的状态经由轴承而可相对地同轴旋转地联接。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部包括水平 轴风车或垂直轴风车而构成。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力部包括水平轴水车或垂直轴水车而构成, 所述水平轴水车或所述垂直轴水车配置于水面下并作为压载或压载的一部分而起作 用。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 支柱经由齿轮系统而互相联接,从而保持指定的相对的旋转关系而同轴旋转,并且,相对于 所述浮体而可相对旋转地且可摇动地被支撑。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
6、述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 支柱具有这样的机构:在指定条件下,将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支柱中的一方的旋转传递至 另一方,在其他条件下,不将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支柱中的一方的旋转传递至另一方。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件具备从所述受力部的旋转取出旋转能量的旋转能量取出部, 所述上支柱和下支柱构成为互相同轴反向旋转, 所述旋转能量取出部配置成在从所述上支柱和下支柱取出旋转能量时产生的转矩互 相消除。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能量取出部是具备转子和定子的发电机, 所述发电机将所述转。
7、子连接至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支柱中的任一方,将所述定子连接 至另一方,利用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的差动而发电。 12.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力部包括升力型的垂直轴风车和阻力型的垂直轴水车而构成,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40170 A 2/2页 3 所述垂直轴风车通过所述垂直轴水车的旋转而起动。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力部包括升力型的垂直轴风车和阻力型的垂直轴水车而构成, 所述垂直轴水车经由增速装置而联接至所述垂直轴风车, 所述增速装置,在垂直轴风车的增速后的旋转速度为所述垂直轴水车的旋转速度以下 的。
8、情况下,将所述垂直轴风车的旋转传递至所述垂直轴风车,在所述垂直轴风车的增速后 的旋转速度比所述垂直轴水车的旋转速度更大的情况下,不将所述垂直轴风车的旋转传递 至所述垂直轴水车。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件具有与所述组件的自重平衡的程度的浮力,并且,相对于所述浮体而可相对 地上下运动地被支撑, 具备从所述组件和所述浮体的相对的上下运动取出能量的上下运动能量取出部。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运动能量取出部是具备平移器和定子的线性发电机, 所述线性发电机将所述平移器连接至所述组件和所述浮体中的任一方,将所。
9、述定子连 接至另一方,利用所述平移器和所述定子的差动而发电。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上下运动能量取出 部具备由滚珠丝杠、齿条和小齿轮、连杆和曲柄机构以及陀螺仪中的任一个构成的旋转力 变换机构。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部具备升 力型的垂直轴风车和升力型的垂直轴水车中的至少任一个,利用由所述旋转力变换机构得 到的旋转力而起动。 18. 一种风力推进船,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 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体是船体,所述受力部包括在空中受到风力的受风部而构成,所述支柱具备支 撑所。
10、述受风部的上支柱和支撑配置于水面下的压载的下支柱, 具备配置于水面下并大致围绕水平轴被所述受风部所受到的风力旋转的螺旋桨,利用 风力,以作为用于其旋转的能量的至少一部分。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风力推进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设置于所述压载。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风力推进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或所述下支柱作为升 力型的龙骨而起作用。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风力推进船,其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在所述船体的前后的2个所述组件, 所述2个龙骨,在受到侧风的直线前进时,以沿相同方向拥有迎角的方式旋转,在回旋 时,以前端的所述龙骨和后端的所述龙骨拥有互相反向的迎角的方式旋转。。
11、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40170 A 1/17页 4 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风力推进船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能够由摇动的船舶或海上构造物使用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及使 用该系统的风力推进船。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风力发电系统,在陆地,水平轴风车正在普及。在风车先进的国家,已经在陆 地存在稳定的风力能量且适合于风车的设置的土地正在变得不足,得到稳定的风力且具有 广大的面积的海上的设置正在变得不可缺少,但目前,在至水深10m左右为止的极浅的海 岸线附近的海域,只通过与陆地同样地固定设置于海底的方法来实施。 0003 由于今后可期待海上设置的进一步的扩大,因而要。
12、求开发设置于浮体的实用的方 法。由于一般在陆地需要电力,因而有必要通过电线而将电力供给至陆地,但为了抑制该传 递过程中的损失,必须设置于陆地附近,必须必然地设置在浅海域。可作为下一代的海上风 车设置方法而期待的浮体式风力发电系统,首先,要求能够经济地设置在水深2030m左右 的浅海域的方法。 0004 风车在将风力能量转换为旋转力时,受到强的风力,这产生使风车翻倒的力矩,但 在陆地发展的水平轴风车,在支撑于空中的高位置的水平轴一点受到风力,因而在铅垂的 支柱的根部产生巨大的翻倒力矩。在水平轴风车中,安装有以风车支柱的上端附近为中心 而旋转的风车,而且,该风车必须持续改变方向,从而始终使风车正对。
13、于风,因而为了支承 前述的巨大的力矩,不能将支承支柱的拉线伸展。因此,必须尽可能地将水平轴风车的支柱 牢固地固定于地面,难以为了改变风车的方向而连同支柱一起转动,即使将转台设在地上 水平面,只要不极端地增大转台的直径,也就不能支承支柱的翻倒力矩。因此,通常,水平轴 风车的转台设在支柱上端的舱体的正下方。另一方面,作为水平轴风力发电所需要的功能, 存在着水平轴的轴承支撑系统、增速齿轮、发电机、制动器、叶片间距控制装置等必须设在 风车轴旋转的周围的设备,但是,为了避免该旋转转矩的变动和转台旋转的干涉,优选那些 设备比转台更设在风车侧,不仅这些全部的主要设备,而且甚至连润滑油系统、控制盘等的 周边设。
14、备,也设在空中的舱体。结果,水平轴风车的重心成为非常高的位置。另外,在将水 平轴风车牢固地安装于浮体的情况下,由于在支柱上端以浮体为中心的摇晃幅度增大,因 而产生过大的横G,所以,设置于舱体的设备具有必须能够耐受该横G的强度和润滑系统等 的缺点。 0005 图17是作为比较例1而示意性地示出将水平轴风车载置于浮体的情况的倾斜和 复原力的关系的图。 0006 由于一般地浮体拥有复原力,因而必须在比位于浮体附近的定倾中心(浮力线和 浮体中心线的交点)更低的位置拥有重心,但在如前所述的构成的水平轴风车200中,由于 重量设备全部位于空中的高位置,因而重心G非常高,不拥有复原力。即,如果欲将陆地型 的。
15、水平轴风车200固定并设置于浮体201,则如图17所示,由于重心G高,因而如果浮体201 稍微倾斜,则其重力F1比作用于浮体201的浮力F2更作用于外侧,因而欲使浮体201更倾 说 明 书CN 104040170 A 2/17页 5 斜的力作用。此外,如图17所示,受到在高的位置受到的风力F3所导致的巨大且变动的翻 倒力矩。 0007 即,由于浮体201不仅不拥有必要的复原力,而且还受到风力F3导致的巨大且变 动的翻倒力矩,因而具有作为浮体构造物而不成立的问题。 0008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有必要将主要设备全部设在浮体上的低位置,将维护的作 业场所与重心G一起极力降低。 0009 在水平轴风。
16、车200的情况下,如先前在陆地风车的示例中所观察到的,只要不能 排除将风车支柱202牢固地固定于浮体201的必要性,就必须将转台设置于风车支柱202 的上端,必然地,将全部的的上游设备载置于其上的舱体203,难以降低重心G。 0010 图18是作为比较例2而示意性地示出将垂直轴风车载置于浮体的情况的倾斜和 复原力的关系的图,(a)示出倾斜轻微的状态,(b)示出倾斜变大的状态,(c)示出倾斜进一 步变大的状态。 0011 相对于比较例1的水平轴风车200,如果是如图18所示的垂直轴风车300,则能够 将全部的重量设备不设在空中高处,而是设在与在陆地通常设在根基上的情况同样地设在 浮体301上,应。
17、该能够使重心G相当低。然而,如在陆地所观察到的,在支柱302本身与转子 一起旋转的垂直轴风车300的情况下,难以固定支柱302以能够耐受风力F3导致的翻倒力 矩,必须将拉线(省略图示)伸展至四方而支承支柱302的上端。这样的话,作为浮力体, 需要拥有必要的大小以上的宽广的甲板面的浮体构造物。另外,即使除了拉线的问题以外, 依据该程度的低重心化,如图18(a)所示,在风力F3等导致的浮体301的倾斜小的期间,倾 斜导致浮力中心C横向移动的移动量比重心G横向移动更大,因而复原力起作用,但如果倾 斜进一步前进,则如图18(b)所示,重心G的横向移动终究追上浮力中心C的横向移动,失 去复原力,如果是进。
18、一步的倾斜,则如图18(c)所示,欲使浮体进一步倾斜的力起作用。即, 如果超过某种程度的倾斜角度,则存在失去复原力而翻倒的问题。这是由于这样的情况而 发生的现象:在重心G位于浮体301上的情况下,如果倾斜变大,则重心G横向移动,但浮体 中心C为了不从浮体向外超出而赶超重心G的横向移动,这是只要在浮体301的没水部以 下不存在重心G,就不可避免的问题。 0012 图19是作为比较例3而示意性地示出将垂直轴风车相对于浮体而不可倾斜运动 地支撑并设有水中压载的情况的倾斜和复原力的关系的图。 0013 在一般的游艇的情况下,在水中设置压载,实现无论如何倾斜,都具有复原力的构 造。应用这样的游艇的构造,。
19、考虑作为这样的垂直轴风车400:如图19所示,将支柱403相 对于浮体401而不可倾斜运动地支撑,并且,在水中设置压载402。垂直轴风车400由于重 心G比位于浮体401的附近的倾斜运动的旋转中心(浮力中心C)更低而能够实现,但在该 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对将支柱403向浮体401安装的安装部401a施加过大的应力,因而仅 以此支承是不现实的,能够通过将支承支柱403的被称为前拉杆、侧拉杆的线(省略图示) 与陆地的垂直轴风车的拉线同样地伸展至三方至四方而初步实现。另外,在将该构造保持 原样地应用于系留于海上而运营的风力发电系统的情况下,由于浮体401与支柱403一起 大大地倾斜,因而对作业员而言危。
20、险,受到浮体401的倾斜的影响的系留系统的负担也尤 其在浅滩变得过大。 0014 作为解决这样的浮体的复原力不足的方法,到此为止探讨了各种方法。例如,提出 说 明 书CN 104040170 A 3/17页 6 了设置多个水平轴风车并将它们全部设置于一体的巨大的浮体的方法、设置多个水平轴风 车并将分别支撑它们的浮体刚性地结合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利用纵长地延伸 至水面下深处的圆筒形的被称为帆桅的浮体来得到稳定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由被称为预应力钢筋的金属管等将浮体向着海底拉伸而稳定的被称为TLP的方法(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3)等。 0015 可是,与能够通过该系统而从风力。
21、回收的能量的量比较,浮体构造物均为大规模, 因而具有过度花费建造成本、设置成本的缺点,在经济上难以成立。另外,如果任一个方法 均考虑巨大的构造物的摇晃导致的吃水变化、纵长的构造物的吃水、纵向拉伸的预应力钢 筋的几何学的可动范围等,则是需要某种程度的水深的概念,具有不倾向于如前所述地接 近需要电力的陆地的浅滩的设置的缺点。 001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62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4879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0303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7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状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应对流体力导致的翻倒。
22、力 矩且能够抑制浮体的倾斜及大型化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风力推进船。 0018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具备从风或水取出能量的组件和支撑所述组件的浮体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 系统,所述组件具有受到流体力的受力部和支撑所述受力部的支柱,所述组件,其重心配置 于水面下,并且,相对于所述浮体而可沿任意的方向摇动地被支撑。 0019 依据本发明,由于组件,其重心配置于水面下,并且,相对于所述浮体而可沿任意 的方向摇动地被支撑,因而组件如果受到流体力,则沿任意的方向倾斜,但施加于位于水面 下的重心的重力产生欲使倾斜以摇动轴的支撑部为中心而返回的复原力。该复原力随着倾 斜变大而变大,不消失,。
23、因而组件自身能够对抗组件的翻倒力矩。因此,浮体不必负担翻倒 力矩,从而不必设置拉线,因而能够使浮体小型化。另外,由于组件相对于浮体而可摇动地 被支撑,因而组件的倾斜不传递至浮体。 0020 此外,作为受力部,考虑利用受到风的帆、固定翼、水平型或垂直型风车、受到潮流 力的潮流力帆、龙骨、水平型或垂直型水车等。 0021 另外,也可以作为这样的构成:所述组件经由销接头、万向接头、滑枕式滚珠型球 面轴承以及弹性体支撑机构中的任一个而相对于所述浮体而可摇动地被支撑。 0022 依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将容许摇动且同时大重量的组件简便、可靠地支撑于浮体。 0023 另外,也可以作为这样的构成:所述组件相对于。
24、所述浮体而可围绕所述支柱的中 心轴旋转地被支撑。 0024 依据这样的构成,在受力部为需要旋转的类型的情况下,能够依然一体地组成整 个组件而容许旋转。 0025 另外,也可以作为这样的构成:是利用风力作为所述流体能量的至少一个的浮体 式流体力利用系统,所述受力部包括在空中受到风力的受风部而构成,所述支柱具备支撑 说 明 书CN 104040170 A 4/17页 7 所述受风部的上支柱和支撑配置于水面下的压载的下支柱。 0026 依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受力部包括在空中受到风力的受风部而构成,所述支柱具 备支撑所述受风部的上支柱和支撑配置于水面下的压载的下支柱而构成,因而能够由配置 成贯通浮体的支。
25、柱支撑受风部和压载,同时,将整个组件相对于浮体而可摇动地且可旋转 地支撑。 0027 此外,在例如受风部为固定翼的情况下,必须对照风向而改变受力部的方向,但如 果预先以在水中取得平衡的压载作为圆柱状或球状(相对于支柱的旋转轴而旋转对称的 形状),则能够一体地构成在空中保持受力部的上支柱和在水中保持压载的下支柱。 0028 另外,也可以作为这样的构成: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支柱关于所述支柱的中心轴 而以刚性的状态经由轴承而可相对地同轴旋转地联接。 0029 依据所涉及的构成,由于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支柱关于所述支柱的中心轴而以刚 性的状态经由轴承而可相对地同轴旋转地联接,因而能够构成为,即使上支柱和受。
26、力部旋 转,下支柱和压载也不旋转。因此,例如,能够防止下支柱和压载将浮游物卷入。另外,例如, 即使在将固定翼设在水面上并将龙骨和压载设在水面下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各个部件保持 为最佳的角度。 0030 另外,优选,所述受力部包括水平轴风车或垂直轴风车而构成。 0031 依据所涉及的构成,由于即使在由水平轴风车或垂直轴风车构成受力部的情况 下,也将组件的重心配置于水面下,并且,将包括这些风车的整个组件相对于浮体而可摇动 地支撑,因而能够对抗翻倒力矩,并且,能够抑制浮体的倾斜或大型化。 0032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受力部包括水平轴水车或垂直轴水车而构成,所述水平 轴水车或所述垂直轴水车配置于水。
27、面下并作为压载或压载的一部分而起作用。 0033 依据所涉及的构成,由于即使在由水平轴水车或垂直轴水车构成受力部的情况 下,也将组件的重心配置于水面下,并且,将包括这些水车的整个组件相对于浮体而可摇动 地支撑,因而能够对抗翻倒力矩,并且,能够抑制浮体的倾斜或大型化。 0034 另外,由于水平轴水车或垂直轴水车作为压载或压载的一部分而起作用,因而不 必另外设置压载,能够谋求构造的简化。而且,能够作为在支柱的上下设置风车和水车的构 成。 0035 另外,也可以作为这样的构成: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支柱经由齿轮系统而互相联 接,从而保持指定的相对的旋转关系而同轴旋转,并且,相对于所述浮体而可相对旋转地且。
28、 可摇动地被支撑。 0036 依据这样的构成,由于通过将上支柱和下支柱经由齿轮系统而互相联接,使得两 者保持指定的相对的旋转关系而同轴旋转,因而能够作为这样的构成:在设计潮流流速和 设计风速不同的情况下,使风车和水车以各自的效率良好的转速旋转,同时,取出两方的能 量。例如,如果构成为,受风部作为垂直轴风车而构成,压载部作为垂直轴水车而构成,轴线 依然刚性地将上支柱和下支柱经由轴承和行星齿轮系统或差动齿轮系统而联接,在下支柱 和垂直轴水车旋转1次的期间,上支柱和受风部旋转多次,那么,能够效率良好地取出两方 的能量。 0037 另外,也可以作为这样的构成: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支柱具有这样的机构:在指。
29、 定条件下,将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支柱中的一方的旋转传递至另一方,在其他条件下,不将 说 明 书CN 104040170 A 5/17页 8 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支柱中的一方的旋转传递至另一方。 0038 依据这样的构成,通过将例如棘轮齿轮、离合器、粘液耦合器、转矩限制器等装入 上支柱与下支柱之间,从而能够将相互旋转断开、使旋转的传递单向通行、防止过度旋转、 锁定相互旋转。 0039 另外,也可以作为这样的构成:所述组件具备从所述受力部的旋转取出旋转能量 的旋转能量取出部,所述上支柱和下支柱构成为互相同轴反向旋转,所述旋转能量取出部 配置成在从所述上支柱和下支柱取出旋转能量时产生的转矩互相消除。 。
30、0040 依据这样的构成,由于上支柱和下支柱构成为互相同轴反向旋转,旋转能量取出 部以在取出能量时产生的转矩互相消除的方式安装,因而能够抑制浮体的旋转或浮体的系 留系统的负担。 0041 如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则例如,在水车从上方观看时例如顺时针地旋转时,如果 将其能量取出至浮体,则产生欲使浮体也顺时针地转动的转矩。同样地,风车的垂直轴旋转 也在自此取出能量时产生欲使浮体一起旋转的转矩。在这些情况下,浮体旋转,其系留系统 被扭转,取决于情况而卷绕于浮体侧面,张力提高,产生对抗所述转矩的反向转矩,至平衡 为止,浮体的旋转不停止,系留系统的构成要素产生过大的弯曲或疲劳、磨损。于是,如果像 本发明那。
31、样,设定例如风车和水车的翼的行进方向或将反向旋转齿轮系统介入设置于上支 柱和下支柱之间,使得例如设有垂直轴水车的下支柱和设有垂直轴风车的上支柱一定反向 旋转,则转矩互相抵销,能够消除或减少问题。 0042 另外,也可以作为这样的构成:所述旋转能量取出部是具备转子和定子的发电机, 所述发电机将所述转子连接至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支柱中的任一方,将所述定子连接至另 一方,利用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的差动而发电。 0043 依据这样的构成,在欲将旋转能量变换成电力而取出的情况下,如果构成为,将转 子连接至上支柱和下支柱中的任一方,并且,将定子连接至另一方,通过差动而发电,则使 转矩抵消,并且,成为相对高的转。
32、速,例如减少发电机的极数,能够使用更小型的发电机。 0044 另外,也可以作为这样的构成:所述受力部包括升力型的垂直轴风车和阻力型的 垂直轴水车而构成,所述垂直轴风车通过所述垂直轴水车的旋转而起动。 0045 依据这样的构成,一般能够由起动性良好的阻力型的垂直轴水车使缺乏自起动性 的升力型的垂直轴风车起动。另外,由于垂直轴水车设在水面下,因而与垂直轴风车碰撞的 风流不紊乱,能够抑制风车的旋转效率的下降。 0046 如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则一般而言,垂直轴风车的以大流士型为代表的升力型 的风车的效率良好,另外,具有无论是来自哪个风向的风,都不必进行任何调整的优点,但 是,具有如果在初动时不施加旋。
33、转,则不能自起动的缺点。作为解决该问题的风车,还存 在着添加根据上风和下风等的位置而改变迎角的连杆机构而使自起动成为可能的回转 (gyromill)型风车,但由于需要根据风向、旋转速度和风速的关系的调整,而且,机构搭载 于手够不着的位置,因而具有在海上难以维护的缺点。不仅以大流士型作为主转子,而且将 效率低但起动特性良好的萨沃纽斯型等的风车组合而设置在大流士型风车的内侧,对自起 动力不足进行补充的方式也实用化,但萨沃纽斯型风车具有使与大流士型风车碰撞的风流 紊乱而降低效率的缺点。在本发明中,能够例如将大流士型用于风车,将萨沃纽斯型用于水 面下的潮流力而将萨沃纽斯型风车起动。如果这样地构成,则萨。
34、沃纽斯型水车不使与大流 说 明 书CN 104040170 A 6/17页 9 士型风车碰撞的流体流紊乱。 0047 另外,也可以作为这样的构成:所述受力部包括升力型的垂直轴风车和阻力型的 垂直轴水车而构成,所述垂直轴水车经由增速装置而联接至所述垂直轴风车,所述增速装 置,在垂直轴风车的增速后的旋转速度为所述垂直轴水车的旋转速度以下的情况下,将所 述垂直轴风车的旋转传递至所述垂直轴风车,在所述垂直轴风车的增速后的旋转速度比所 述垂直轴水车的旋转速度更大的情况下,不将所述垂直轴风车的旋转传递至所述垂直轴水 车。 0048 依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在垂直轴风车的增速后的旋转速度为垂直轴水车的旋转速 度。
35、以下的情况下,垂直轴水车的旋转传递至垂直轴风车,因而能够提高升力型的垂直轴风 车的起动性。另外,在垂直轴风车的增速后的旋转速度比垂直轴水车的旋转速度更大的情 况下,垂直轴风车的旋转不传递至垂直轴水车,因而垂直轴水车不成为阻力。 0049 如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则一般而言,潮流的设计速度比风的设计风速慢得多,而 且,在萨沃纽斯型转子中,转子的最大径部的周速为与流体速度相同的程度,效率良好,与 此相对的是,大流士型转子的周速为风速的46倍左右,效率良好,因而萨沃纽斯型水车的 轴旋转可以增速而传递至大流士型风车的轴旋转,另外,在风速提高的情况下,风车轴的旋 转可以使旋转的传递断开或成为单向通行,使得。
36、水车不成为制动器。此外,潮流流速一般相 当慢,但由于水拥有接近空气的800倍的比重,因而如果将与设置在空中的起动用萨沃纽 斯风车相同程度的大小的起动用萨沃纽斯水车设置在水中,那么,能够将空中的萨沃纽斯 型风车起动。这样的构成在拥有以下等特征的包括日本近海的海域特别有用:虽然潮流的 流速慢,但是在比较多的时间内流动,如果刮风,则风速快,但大多停止,风向不为一定。 0050 另外,也可以作为这样的构成:所述组件具有与所述组件的自重平衡的程度的浮 力,并且,相对于所述浮体而可相对地上下运动地被支撑,具备从所述组件和所述浮体的相 对的上下运动取出能量的上下运动能量取出部。 0051 依据这样的构成,由。
37、于组件具有与组件的自重平衡的程度的浮力,并且,相对于浮 体而可相对地上下运动地被动支撑,因而如果作用于两者的浮力由于波浪而变动,则由于 对波浪的各自的浮体的追随性的差而相对地上下运动。而且,由上下运动能量取出部从浮 体和组件的相对的上下运动取出能量(波浪能量)。 0052 此外,由于组件的比较重量大,另外,水面贯通部比较细,因而吃水变动导致的浮 力变化比较少,在长的周期内上下摇晃,另一方面,由于浮体的比较重量轻,而且,水面贯通 部大,因而良好地追随波浪,因此,在波浪中产生相对的上下运动。 0053 另外,也可以作为这样的构成:所述上下运动能量取出部是具备平移器和定子的 线性发电机,所述线性发电。
38、机将所述平移器连接至所述组件和所述浮体中的任一方,将所 述定子连接至另一方,利用所述平移器和所述定子的差动而发电。 0054 依据这样的构成,由于上下运动能量取出部是具备平移器和定子的线性发电机, 线性发电机将平移器连接至组件和浮体中的任一方,将定子连接至另一方,因而能够从组 件和浮体的相对的上下运动直接发电。 0055 另外,也可以作为这样的构成:上下运动能量取出部具备由滚珠丝杠、齿条和小齿 轮、连杆和曲柄机构以及陀螺仪中的任一个构成的旋转力变换机构。 0056 依据这样的构成,由于由滚珠丝杠、齿条和小齿轮、连杆和曲柄机构或陀螺仪等旋 说 明 书CN 104040170 A 7/17页 10。
39、 转力变换机构将上下运动变换为旋转,因而能够将上下运动能量用于效率更佳的旋转型的 发电机的发电。 0057 另外,也可以作为这样的构成:所述受力部具备升力型的垂直轴型风车和升力型 的垂直轴水车中的至少任一个,利用由所述旋转力变换机构得到的旋转力而起动。 0058 依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将由旋转力变换机构得到的旋转力传递至大流士型风车和 大流士型水车并用于这些机构的起动,而且,能够将风力能量和潮流力能量收集而由旋转 型发电机发电。 0059 另外,本发明是使用前述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的风力推进船,所述浮体是船 体,所述受力部包括在空中受到风力的受风部而构成,所述支柱具备支撑所述受风部的上 支柱和。
40、支撑配置于水面下的压载的下支柱,具备配置于水面下并大致围绕水平轴被所述受 风部所受到的风力旋转的螺旋桨。 0060 依据这样的构成,能够由大致围绕水平轴被受风部所受到的风力旋转的螺旋桨推 进船体。此时,由受风部和支柱构成的组件相对于船体而可摇动地构成,而且,组件的重心 配置于水面下,因而能够作为即使设置拥有越是得到充分的推力就越大的受力部的风车, 也拥有充分的复原力的安全的风力推进船,并且,能够抑制船体的倾斜和大型化。 0061 此外,优选,组件在航行中由约束组件的摇动方向的约束装置约束,从而仅能够沿 船体的摇晃方向摇动。 0062 另外,也可以作为这样的构成:所述风力推进船的螺旋桨设置于所述。
41、压载。 0063 依据这样的构成,例如,能够构成为,将垂直轴风车的旋转增速并传递至在压载内 贯通至下方的轴,由设在压载内的伞齿轮变换为水平轴旋转,将设置于此的螺旋桨旋转并 推进。 0064 另外,可以构成为,所述压载或所述下支柱作为升力型的龙骨而起作用。 0065 依据这样的构成,由于所述压载或所述下支柱作为升力型的龙骨而起作用,因而 能够通过下支柱的旋转而调整龙骨的迎角。 0066 如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则受到大的风力能量而推进的船,在受到侧风而前进时, 被风按压而滑动至下风侧并同时前进。在游艇中也是如此,在高性能游艇的情况下,如果存 在侧滑速度,则由于与前进速度合成的合成速度在水中的龙骨形。
42、成迎角,因而通过在龙骨 产生将游艇向上风侧按压的升力,从而保持平衡,但由于成为存在某种程度的侧滑而初始 平衡的构成,因而不可避免船体阻力与侧滑相应地增加。在本发明中,由于能够由可旋转地 被支撑的压载龙骨系统对龙骨赋予迎角,从而即使不产生侧滑,也在龙骨产生向上风按压 的升力,因而船体能够依然向着前进方向直线前进,能够减少船体阻力。 0067 另外,也可以作为这样的构成:具备配置在所述船体的前后的2个所述组件,所述 2个龙骨,在受到侧风的直线前进时,以沿相同方向拥有迎角的方式旋转,在回旋时,以前端 的所述龙骨和后端的所述龙骨拥有互相反向的迎角的方式旋转。 0068 依据这样的构成,由于2个龙骨在受。
43、到侧风的直线前进时,以沿相同方向拥有迎 角的方式旋转,在回旋时,以前端的所述龙骨和后端的所述龙骨拥有互相反向的迎角的方 式旋转,因而能够作为废除舵且阻力少的高性能的风力推进船。 0069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依据本发明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由于将在水中拥有重心的组 说 明 书CN 104040170 A 10 8/17页 11 件可摇动地支撑于浮体,因而具有这样的效果:能够应对巨大的且变动的流体力导致的翻 倒力矩,即使空中的受力部受到大的力而倾斜,浮体也不倾斜,始终保持浮体的复原力,而 且,安全地实现用于检查等的作业员的进入。 0070 另外,具有这样的效果:在空中或水中的受力部暴露。
44、于过大的流体速度的情况下, 能够使受力部自然地倾斜而释放流体力,但即使在该情况下,浮体也不倾斜,保持复原力。 0071 另外,依据本发明,由于不必设置拉线,因而能够抑制浮体的大型化。另外,无论是 水平轴风车还是垂直轴风车,都能够在浮体上设置齿轮箱、转台、发电机等主要设备的大部 分,使检查、维护变得容易,而且,能够极力减少在设置时或运转期间所需要的高处起重机 作业。 0072 另外,由于实现即使在未被系留的状态下,也具有独立稳定性的系统,因而能够在 靠岸处完成组装之后拖航,能够大幅地削减设置成本。而且,具有能够利用该特性来实现这 样的高效率且大型的风力推进船的效果:设有受到足够的程度的浮力以作为。
45、推进力的主力 的受力设备,即使受到侧风,也不摇晃,也不侧滑,能够直线前进。 附图说明 0073 图1是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示意性地示出将垂直轴风 车可摇动地支撑于浮体的情况下的倾斜和复原力的关系的图。 0074 图2是放大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组件和浮体的联接部的截面图。(a)示出正立时 的状态,(b)示出倾斜时的状态。 0075 图3是示出可摇动地支撑第1实施方式的组件的支撑构造的图,(a)是截面图,(b) 是立体图,(c)是分解立体图。 0076 图4是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示意性地示出将水平轴风 车可摇动地支撑于浮体的情况的图,(a)示出正立时的状态。
46、,(b)示出倾斜时的状态。 0077 图5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的平面图,(a)示出旋转前 的状态,(b)示出旋转后的状态。 0078 图6是放大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组件和浮体的联接部的截面图,(a)示出正立时 的状态,(b)示出倾斜时的状态。 0079 图7是对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示意性地示出将垂直轴风 车和垂直轴水车可摇动地支撑于浮体的情况的图,(a)是正立时的侧面图,(b)是正立时的 平面图,(c)是水车的截面图。 0080 图8是放大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组件和浮体的联接部的截面图,(a)示出正立时 的状态,(b)示出倾斜时的状态。 0081 图9是对。
47、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示意性地示出强风对策时 的状态的侧面图。 0082 图10是对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示意性地示出将通过上 下运动而起动的垂直型水车可摇动地支撑于浮体的情况的侧面图,(a)示出正立时,(b)示 出倾斜时。 0083 图11是放大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组件和浮体的联接部的截面图,(a)示出正立时 的状态,(b)示出倾斜时的状态。 说 明 书CN 104040170 A 11 9/17页 12 0084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力推进船的图,(a)示出侧面图, (b)示出正立时的截面图,(c)示出倾斜时的截面图。 0085 图1。
48、3是对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力推进船示意性地示出搭载有2个垂直轴风 车的情况的图,(a)示出侧面图,(b)示出平面图。 0086 图14是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力推进船的截面图,(a)示出正立时的状态,(b) 示出倾斜时的状态。 0087 图15是放大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组件和船体的联接部的截面图。 0088 图16是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力推进船的底面图,(a)示出受到侧风的直线前 进时的龙骨的状态,(b)示出回旋时的龙骨的状态。 0089 图17是作为比较例1而示意性地示出将水平轴风车载置于浮体的情况下的倾斜 和复原力的关系的图。 0090 图18是作为比较例2而示意性地示出将垂直轴风车载置。
49、于浮体的情况下的倾斜 和复原力的关系的图,(a)示出倾斜轻微的状态,(b)示出倾斜变大的状态,(c)示出倾斜进 一步变大的状态。 0091 图19是作为比较例3而示意性地示出将垂直轴风车相对于浮体而不可倾斜运动 地支撑且设有水中压载的情况下的倾斜和复原力的关系的图。 0092 具体实施方式 0093 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浮体式流体力利用系统1,如图1所示,具有组件12和浮体13, 组件12由配置于空中而受到风的受风部10和支承该受风部10的支柱11构成,浮体13可 摇动地支撑组件。组件12在支柱11的下端部具备用于将组件12的重心15配置于水面下 的压载14。此外,浮体13由系绳13a联接至图中未显示的锚。 0094 作为在浮体13可摇动地支撑组件12的支撑构造,考虑销接头、万向接头、球面支 撑、弹性体支撑等。以下,以采用弹性体支撑构造的情况为例,参照图2、图3并同时进行说 明。 0095 如图2所示,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