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的埋弧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板的埋弧焊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5810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30 C N 1 0 3 9 5 8 1 0 8 A (21)申请号 201280058067.X (22)申请日 2012.11.28 2011-260281 2011.11.29 JP B23K 9/18(2006.01) (71)申请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石神笃史 早川直哉 矢埜浩史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7 代理人李洋 苏琳琳 (54) 发明名称 钢板的埋弧焊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埋弧焊方法,以低的热输入 实现焊接部的高。
2、韧性化并能够获得深焊透,且在 焊接速度为3m/分以下的厚壁材的焊接中能够充 分获得大焊珠宽度。焊接行进方向的最前头的第 一电极的焊丝直径为3.94.1mm,在焊接行进 方向的最末端以隔着焊接线的方式在两侧配置2 根电极,并且将这2根电极的钢板的表面的焊丝 前端位置配置在垂直于焊接线的同一直线上,并 且焊丝前端位置与焊接线的距离W(mm)为5 20mm。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05.26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2/007611 2012.11.28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3/080524 JA 20。
3、13.06.06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58108 A CN 103958108 A 1/1页 2 1.一种钢板的埋弧焊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如下方式使用3根以上的电极,即、焊接行进方向的最前头的第一电极的焊丝直径 为3.94.1mm,在所述焊接行进方向的最末尾以隔着焊接线的方式在两侧配置2根电极, 并将这2根电极在所述钢板的表面的焊丝前端位置配置在垂直于所述焊接线的同一直线 上,并且所述焊丝前端位置与所述焊接线的距离W(m。
4、m)为52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弧焊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最末尾的2根电极的导电嘴的前端部中心向铅垂下方延伸的铅垂线同所述钢 板的表面相交的位置、与所述焊接线的距离M(mm)相对于所述距离W满足MW。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埋弧焊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第一电极供给直流电流,向第二电极以后的电极供给交流电流。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958108 A 1/6页 3 钢板的埋弧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钢板的埋弧焊,涉及适用于UOE钢管、螺旋钢管等大口径钢管的缝焊 的埋弧焊。 背景技术 0002 在UOE钢管、螺旋钢管等大口径钢管的缝焊中使用两个电极以。
5、上的埋弧焊(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1、2)已经普及,从提高大口径钢管的生产性的观点出发,广泛采用的是在内 表面侧用一条焊道焊接、在外表面侧用一条焊道焊接的高效的双面单层堆焊。 0003 在双面单层堆焊中,需要确保熔深以使内表面侧的焊接金属与外表面侧的焊接金 属充分融合而不产生未熔融部分,所以一般供给1000A以上的大电流进行焊接。 0004 另一方面,在大口径钢管的缝焊中,存在焊接部特别是热影响部的韧性恶化之类 的问题,为了提高焊接部的韧性而需要尽可能减少焊接热输入。然而,若减少焊接热输入, 则存在的问题是产生焊透不足的危险性提高,容易产生未熔融部分,并且容易产生咬边等 表面缺陷。 0005 因此。
6、,研究同时实现在大口径钢管的缝焊中确保熔深和提高焊接部的韧性,并且 获得大焊珠宽度来防止咬边(undercut)等表面缺陷的焊接技术。 0006 例如专利文献3公开了同时采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和埋弧焊的焊接方法,在通过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确保深焊透之后,在大熔敷量的埋弧焊的1根焊炬上将2根焊丝垂直于 焊接线方向地配置并进行焊接,从而获得大焊珠宽度,实现防止咬边等表面缺陷。 0007 然而,在专利文献3公开的技术中,在焊接速度超过3m/分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增大 焊珠宽度的效果,但在以3m/分以下的焊接速度,特别是在焊接板厚超过20mm的厚壁材时, 不能充分得到增大焊珠宽度的效果。因此,需要用提高焊接电。
7、压的等方法来增大焊珠宽度, 其结果是,存在难以减少焊接热输入的问题。并且,由于同时采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和埋弧 焊,所以机器的结构变得复杂,焊接条件的管理、机器的维护所需要的负荷增大。 0008 专利文献4公开了用多电极进行高速焊接的埋弧焊方法,通过对未凝固的焊接金 属外加磁场来控制熔液,从而实现防止咬边等表面缺陷。 0009 然而,在专利文献4公开的技术中,虽然得到了增大焊珠宽度的效果,但必须导入 外加磁场的装置,所以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焊接和磁场的设定条件的管理、装置的维护所 需要的负荷增大。 0010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38266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
8、09171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266047号公报 0013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1200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以低的热输入实现焊接部的高韧性化并能够得到深焊透且 说 明 书CN 103958108 A 2/6页 4 在焊接速度为3m/分以下的厚壁材的焊接中能够充分获得大焊珠宽度的埋弧焊方法。 0015 发明者们调查利用埋弧焊对电极的配置进行各种变更而得到的焊接接头,结果发 现,在焊接行进方向的最末尾,将2根电极隔着垂直于焊接线的同一直线上的焊接线而配 置于两侧,并规定该最末尾的电极的位置和角度,从而以低的热输入实现焊接部的高韧性 化。
9、,并且得到充分的焊透,而且得到焊珠宽度较大的焊接接头。 0016 本发明根据上述知识而完成,其要旨如下所述。 0017 (1)一种钢板的埋弧焊方法,以如下方式使用3根以上的电极,即、焊接行进方向 的最前头的第一电极的焊丝直径为3.94.1mm,在上述焊接行进方向的最末尾,以隔着焊 接线的方式在两侧配置2根电极,并将这2根电极在上述钢板的表面的焊丝前端位置配置 在垂直于上述焊接线的同一直线上,并且上述焊丝前端位置与上述焊接线的距离W(mm)为 520mm。 0018 (2)上述(1)中记载的埋弧焊方法的特征在于,从上述最末尾的2根电极的导电嘴 的前端部中心向铅垂下方延伸的铅垂线同上述钢板的表面相。
10、交的位置、与上述焊接线的距 离M(mm)相对于上述距离W满足MW。 0019 (3)上述(1)或(2)中记载的埋弧焊方法的特征在于,向上述第一电极供给直流电 流,向第二电极以后的电极供给交流电流。 0020 根据本发明,减少焊接热输入的同时实现焊接部的高韧性化以及熔深的确保。并 且,在焊接速度为3m/分以下的厚壁材的焊接中,能够充分获得大焊珠宽度,所以对埋弧焊 有利,在工业上起到特别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埋弧焊方法的例子的立体图。 0022 图2是图1中的电极和钢板的侧视图。 0023 图3是表示图1中的各电极的焊丝前端和最末尾的电极的导电嘴前端中心在钢板 表面。
11、的位置的俯视图。 0024 图4是示意性表示坡口形状的例子的剖视图。 0025 图5是示意性表示焊接接头的例子的剖视图。 0026 图6是示意性表示焊接接头的其它例子的剖视图。 0027 图7是示意性表示焊接接头的其它例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图1是示意性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埋弧焊方法进行钢板焊接的例子的立体图,图2 是其侧视图。图3是表示图1中的各电极的焊丝在钢板表面的前端和最末尾的电极的导电 嘴前端中央在钢板表面的位置的俯视图。以下参照图1图3,对本发明的埋弧焊方法进行 说明。此外,图1图3表示使用4根电极的例子,但本发明是使用3根以上电极的埋弧焊 方法,电极不限定于4根。 00。
12、29 如图1所示,在使用4根电极的情况下,将箭头A所示的焊接行进方向的最前头的 电极作为第一电极1,将该第一电极1的焊丝12的前端位置进行的钢板5表面上的轨迹作 为焊接线6。将焊接行进方向A的第2个电极作为第二电极2,并将其配置于第一电极1的 说 明 书CN 103958108 A 3/6页 5 后方。而且在第二电极2的后方,将最末尾的2根电极以隔着焊接线6的方式配置于两侧 而作为第三电极3以及第四电极4。此外,分别将焊丝12、22、32、42一根根供给至各电极的 导电嘴11、21、31、41。 0030 首先,对第一电极进行说明。 0031 若第一电极1的焊丝12的焊丝直径超过4.1mm,则。
13、无法获得深焊透,所以使焊丝直 径在4.1mm以下。然而,在焊丝直径不足3.9mm时,如图6所示,容易产生焊透分离。因此, 第一电极1的焊丝12的焊丝直径在3.94.1mm的范围内。 0032 另外,对于向第一电极1的焊丝12供给的电流而言,为了进一步增加熔深而优选 供给直流电流。 0033 并且,第一电极1如图2所示,优选将焊丝12设定在相对于钢板5表面从垂直到 15度的范围内(:后掠角)。这样设定第一电极1的焊丝12就能从垂直于钢板5的方向 供给电弧,所以焊透加深。 0034 接下来,对第二电极进行说明。 0035 第二电极2如图3所示被设定为,焊丝22的钢板表面的前端位置23配置于焊接 线。
14、6上。焊丝22的焊丝直径、向焊丝22供给的电流的电流密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为了防止 在与其它电极间产生电弧干涉,优选向焊丝22供给交流电流。 0036 另外,第二电极2如图2所示优选为倾斜设定焊丝22,以使焊丝22的前端位于比 导电嘴21更靠焊接行进方向A的前方(即第一电极侧)。若该焊丝22与铅垂线所成的角 (以下,称为提前角)在5以上,则增大焊珠宽度的效果显著体现出来,故为优选。但是, 若第二电极2的提前角过大,则焊接不稳定,容易产生熔渣夹杂,所以提前角优选为 20以下。 0037 在使用3根电极应用本发明的情况下,不配置该第二电极2,在第一电极1的后方 将最末尾的2根电极配置于焊接线6的两侧。
15、。 0038 另外,在使用5根以上的电极应用本发明的情况下,在第二电极2的后方将第3个 以后的电极配置于焊接线6上,将最末尾的2根电极配置于焊接线6的两侧。 0039 接下来,对最末尾的电极进行说明。 0040 最末尾的第三电极3、第四电极4如图3所示被设定为,将焊丝32、42的钢板表面 的前端位置33、43配置在垂直于焊接线6的同一直线上。第三电极3的焊丝32的前端位 置33与焊接线6的距离W R ,以及第四电极4的焊丝42的前端位置43与焊接线6的距离W L 不足5mm时,无法得到增大焊珠宽度的效果。若距离W R 和距离W L 超过20mm,则第三电极3 以及第四电极4的焊接金属引起图7所。
16、示的焊珠分离,所以无法防止咬边等表面缺陷。因 此,使距离W R 和距离W L 都在520mm的范围内。虽然不需要使距离W R 与距离W L 相同,但 为了形成形状良好的焊珠并防止咬边,优选为W R W L 。 0041 另外,第三电极3、第四电极4如图2所示,优选为倾斜设定焊丝32、42,以使焊丝 32、42的前端位于比导电嘴31、41更靠焊接行进方向A的前方(即第一电极侧)。若该焊 丝32、42的提前角在20以上,则增大焊珠宽度的效果显著体现出来,故为优选。但是, 若第三电极3、第四电极4的提前角过大,则焊珠宽度的差别容易变大,所以提前角优 选在50以下。 0042 并且,第三电极3、第四电。
17、极4如图3所示被设定为,从导电嘴31、41的前端部中心 说 明 书CN 103958108 A 4/6页 6 向铅垂下方延伸的铅垂线与钢板5表面相交的位置34、44(以下,称为导电嘴的前端中心位 置)配置在垂直于焊接线6的同一直线上。钢板5表面的第三电极3的导电嘴31的前端 中心位置34与焊接线6的距离M R 、以及第四电极4的导电嘴41的前端中心位置44与焊接 线6的距离M L 分别为M R W R 、M L W L 时,第三电极3以及第四电极4的焊透如图6所示那 样分别分离地形成,所以无法防止咬边等表面缺陷。虽然不需要使距离M R 与距离M L 相同, 但为了形成形状良好的焊珠,防止咬边,。
18、优选M R M L 。 0043 第三电极3、第四电极4的焊丝32、42的焊丝直径不需要相同,但为了形成形状良 好的焊珠,防止咬边,优选使用焊丝直径相同的焊丝。 0044 另外,为了防止向焊丝32、42供给的电流在电极间产生电弧的干涉,优选使用交 流电流。若焊丝32、42的电压在3842V的范围内,则增大焊珠宽度的效果显著发挥,故 为优选。 0045 以上对使用4根电极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电极数不限定于4根,能够应 用于使用3根以上的电极的埋弧焊,特别是在使用35根电极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显著的 效果。另外对于6根电极以上的情况,焊接热输入过大而导致焊接热影响部的韧性恶化,故 并非优选。 。
19、0046 此外,这里所谓的垂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允许15左右的自由度。 0047 另外,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各种板厚、坡口形状,也能够应用于各种焊接速度的单面 焊接以及双面焊接,特别是,如果应用于焊接速度在3m/分以下那样焊接厚钢板(板厚超过 20mm)的情况下,则能够获得深焊透和大焊珠宽度并且能够实现减少焊接热输入,所以在提 高热影响部的韧性以及防止咬边方面很有效。 0048 实施例 0049 如图4所示,在板厚T为18.0mm、25.4mm、38.1mm的钢板5上使坡口角度为 60、70、80,坡口深度D为8mm、10mm、17mm而进行坡口加工后,使用4根电极进行埋弧 焊,制作图5所示的。
20、焊接接头。表1表示坡口形状,表2表示焊接条件,表3表示电极的配 置,表4表示焊接电流的设定。 0050 表1 0051 0052 表2 0053 说 明 书CN 103958108 A 5/6页 7 0054 #1#4分别表示第一电极第四电极. 0055 表3 0056 0057 #1#4分别表示第一电极弟四电极 0058 极间距离表示沿焊接线的距离 0059 电极角度用正敷表示提前角.用负数表示后掠角 0060 距离焊接线的距离用正数表示焊接进行方向左侧。用负数表示焊接进行方向右侧 0061 焊接线一焊丝之间的距离表示在钢板的表层测定的从焊接线到焊丝前端的距离 0062 焊接线一导电嘴之间的。
21、距离表示在钢板的表层测定的从焊接线到导电嘴前端的 中心位置的距离 0063 表4 说 明 书CN 103958108 A 6/6页 8 0064 0065 目视观察得到的焊接接头的焊珠外观,进一步观察焊珠固定部的剖面并测定熔深 H(mm)、焊珠宽度B(mm)。其结果如表5所示。 0066 表5 0067 0068 如表5所示,在本申请发明的发明例中,能够确保焊透深度,焊珠宽度比以往有所 增加。特别是在标号l、2、10中得到了美观的焊珠外表。比较例的标号5的最末尾的2根 电极的焊丝前端位置与焊接线的距离为4mm,所以焊珠宽度很小。标号6的最末尾的2根电 极的焊丝前端位置与焊接线的距离w为22mm。
22、,所以产生图7所示的焊珠分离。标号7的第 一电极的焊丝直径为3.2mm,所以产生图7所示的焊珠分离。标号8的第一电极的焊丝直径 为4.8mm,所以焊透很小。标号9、11的最末尾的2根电极的焊丝前端位置与焊接线的距离 w为Omm,所以焊珠宽度很小。 0069 附图标记的说明 0070 l第一电极;11第一电极的导电嘴;12第一电极的焊丝;13第一电极的焊 丝的前端位置;2第二电极;2l第二电极的导电嘴;22第二电极的焊丝;23第二电 极的焊丝的前端位置;3第三电极;3l第三电极的导电嘴;32第三电极的焊丝;33 第三电极的焊丝的前端位置;34第三电极的导电嘴的前端中心位置;4第四电极;4l 第四电极的导电嘴;42第四电极的焊丝;43第四电极的焊丝的前端位置;44第四电 极的导电嘴的前端中心位置;5钢板;6焊接线。 说 明 书CN 103958108 A 1/2页 9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58108 A 2/2页 10 图4 图5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58108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