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pdf(8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7527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06 C N 1 0 3 9 7 5 2 7 1 A (21)申请号 201380004019.7 (22)申请日 2013.03.27 2012-081294 2012.03.30 JP 2013-065289 2013.03.27 JP G02F 1/1335(2006.01) B32B 7/02(2006.01) G02B 5/30(2006.01) G02F 1/13(2006.01) (71)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大阪府 (72)发明人由良友和 峠田彰 小盐智 中园拓矢 (74)专利代理机。
2、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岳雪兰 (54) 发明名称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57) 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准备将包括 吸收型偏光膜的两条光学层叠体带状物和包括反 射型偏光膜的一条光学层叠体带状物分别卷成卷 筒状的三个卷,从这些各个卷放出光学层叠体带 状物,在液晶显示面板的非可视侧贴合从一吸收 型偏光膜按照所需的带状物长度方向尺寸切出形 成的片材,对该吸收型偏光膜片材,将按照所需的 带状物长度方向尺寸切出的反射型偏光膜片材, 以该吸收型偏光膜片材的透射轴与反射型偏光膜 片材的透射轴彼此平行的方式贴合,进而将按照 所需的带状物长度方向尺寸形成的另一吸收型偏 光膜片材。
3、,以其透射轴与贴合在液晶显示面板的 非可视侧的吸收型偏光膜片材的透射轴正交的方 式贴合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可视侧。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05.27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3/059004 2013.03.27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3/146883 JA 2013.10.03 (51)Int.Cl. 权利要求书5页 说明书43页 附图40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5页 说明书43页 附图40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75271 A CN 1。
4、03975271 A 1/5页 2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液晶显示装置在具有长边和短边的长方形的垂直 排列模式或板内切换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可视侧至少配置吸收型偏光膜,并且在非可视侧 至少配置吸收型偏光膜和反射型偏光膜,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准备第一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第一卷、第二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第二卷和第三光学层 叠体带状物的第三卷, 所述第一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第一卷包括:具有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长边和短 边中的一边对应的宽度并且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透射轴的长条带状的第一吸 收型偏光膜,和经由粘合剂层层叠在该第一吸收型偏光膜上的第一承载膜, 所述第二光。
5、学层叠体带状物的第二卷包括:具有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长边和短 边中的另一边对应的宽度并且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透射轴的长条带状的第二 吸收型偏光膜,和经由粘合剂层层叠在该第二吸收型偏光膜上的第二承载膜, 所述第三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第三卷包括:具有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长边和短 边中的所述另一边对应的宽度并且在长度方向上具有透射轴的长条带状的反射型偏光膜, 和经由粘合剂层层叠在该反射型偏光膜上的第三承载膜;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贴合阶段,在从所述第一卷放出的所述第一光学层叠体带状物上,沿着相对于所 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按照与所述长边和短边中的所述另一边对应的第一长度方向间 隔,。
6、形成深度为从所述第一承载膜的相反侧的面至少到达所述粘合剂层的面的切入线,由 此在所述第一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切入线之间形成尺寸相当于所 述第一长度方向间隔的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材,将所述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材从所述第一 承载膜剥离,并经由从所述第一承载膜剥离所述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材而露出的所述粘合 剂层依次贴合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非可视侧的表面上; 第二贴合阶段,在从所述第三卷放出的所述第三光学层叠体带状物上,沿着相对于所 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按照与所述长边和短边中的所述一边对应的第二长度方向间隔, 形成深度为从所述第三承载膜的相反侧的面至少到达所述粘合剂层的面的切入线,由此在。
7、 所述第三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切入线之间形成尺寸相当于所述第 二长度方向间隔的反射型偏光膜片材,将所述反射型偏光膜片材从所述第三承载膜剥离, 并经由从所述第三承载膜剥离所述反射型偏光膜片材而露出的所述粘合剂层依次贴合在 于所述第一贴合阶段已被贴合的所述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材的表面上; 第三贴合阶段,在从所述第二卷放出的所述第二光学层叠体带状物上,沿着相对于所 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按照与所述长边和短边中的所述一边对应的所述第二长度方向间 隔,形成深度为从所述第二承载膜的相反侧的面至少到达所述粘合剂层的面的切入线,由 此在所述第二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切入线之间形。
8、成尺寸相当于所 述第二长度方向间隔的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片材,将所述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片材从所述第二 承载膜剥离,并经由从所述第二承载膜剥离所述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片材而露出的所述粘合 剂层依次贴合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可视侧的表面上; 所述第三贴合阶段在所述第一贴合阶段前,或者在所述第一贴合阶段与所述第二贴合 阶段之间,或者在所述第二贴合阶段后进行,或者与所述第二贴合阶段同时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975271 A 2/5页 3 在要准备的所述第一光学层叠体带状物上,在所述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的与所述第一承 载膜相反一侧的表面上,经。
9、由粘合剂层至少层叠有表面保护膜; 所述第二贴合阶段还包括从在所述第一贴合阶段形成于所述第一光学层叠体带状物 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切入线之间并且贴合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非可视侧的所述第 一吸收型膜片材,剥离与该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材一体形成的表面保护膜片材的阶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贴合阶段,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非可视侧的表面上,以在上下方向上所 述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材的长边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长边对准,所述第一吸收型偏 光膜片材的短边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短边对准的方式,对所述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 材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进行。
10、相对定位的阶段; 在所述第二贴合阶段,在所述第一贴合阶段已被贴合的所述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材的 表面上,以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反射型偏光膜片材的长边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长边对 准,所述反射型偏光膜片材的短边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短边对准的方式,对所述反 射型偏光膜片材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相对定位的阶段; 在所述第三贴合阶段,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可视侧的表面,以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 二吸收型偏光膜片材的长边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长边对准,所述第二吸收型偏光膜 片材的短边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短边对准的方式,对所述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片材和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相对定位的阶段。 4.根据权利要求1。
1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预先检查出要准备的所述第一光学层叠体带状物所包括的一侧或两侧形成有粘合剂 层的所述第一吸收型偏光膜内部存在的缺陷,以及所述第二光学层叠体带状物所包括的一 侧或两侧形成有粘合剂层的所述第二吸收型偏光膜内部存在的缺陷; 在所述第一贴合阶段,还包括: 在从所述第一卷放出的所述第一光学层叠体带状物上,按照所述第一长度方向间隔形 成所述切入线,由此在所述第一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切入线之间形 成尺寸相当于所述第一长度方向间隔的所述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材,并且在所述第一光学 层叠体带状物所包括的所述第一吸收型偏光膜及/或形成在所述第一吸。
12、收型偏光膜的一 侧或两侧的任一所述粘合剂层内存在所述缺陷的情况下,将在比所述缺陷靠近输送方向上 游侧要形成的所述切入线形成在从所述缺陷的位置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将在所述切入线 与所述切入线的靠近下游侧的下一个切入线之间形成的片材作为第一不良片材的阶段; 在所述第三贴合阶段,还包括: 在从所述第二卷放出的所述第二光学层叠体带状物上,按照所述第二长度方向间隔形 成所述切入线,由此在所述第二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切入线之间形 成尺寸相当于所述第二长度方向间隔的第二吸收型膜片材,并且,在所述第二光学层叠体 带状物所包括的所述第二吸收型偏光膜及/或形成在所述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的一侧或两 侧。
13、的任一所述粘合剂层内存在所述缺陷的情况下,将在比所述缺陷靠近输送方向上游侧要 形成的所述切入线形成在从所述缺陷的位置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将在所述切入线与所述 切入线的靠近下游侧的下一个切入线之间形成的片材作为第二不良片材的阶段;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975271 A 3/5页 4 在所述第一贴合阶段,还包括: 在形成有所述第一不良片材时,将所述第一不良片材不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非可视 侧贴合而排除的阶段; 在所述第三贴合阶段,还包括: 在形成有所述第二不良片材时,将所述第二不良片材不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可视侧 贴合而排除的阶段。 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液晶显示装置在具有长。
14、边和短边的长方形的垂直 排列模式或板内切换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可视侧至少配置吸收型偏光膜,并且在非可视侧 至少配置吸收型偏光膜和反射型偏光膜,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准备带有第一切入线的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第一卷、带有第二切入线的光学层叠体带 状物的第二卷和带有第三切入线的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第三卷, 所述带有第一切入线的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第一卷形成为,在包括具有与所述液晶 显示面板的所述长边和短边中的一边对应的宽度并且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透 射轴的长条带状的第一吸收型偏光膜,和经由粘合剂层层叠在该第一吸收型偏光膜上的第 一承载膜的第一光学层叠体带状物上,沿着相对于所述长度方。
15、向正交的方向,按照与所述 长边和短边中的另一边对应的第一长度方向间隔形成深度为从所述第一承载膜的相反侧 的面至少到达所述粘合剂层的面的切入线,由此在所述第一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长度方向 上相邻的所述切入线之间形成尺寸相当于所述第一长度方向间隔的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 材; 所述带有第二切入线的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第二卷形成为,在包括具有与所述液晶显 示面板的所述长边和短边中的所述另一边对应的宽度并且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 有透射轴的长条带状的第二吸收型偏光膜,和经由粘合剂层层叠在该第二吸收型偏光膜上 的第二承载膜的第二光学层叠体带状物上,沿着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按照与 所述长边和短边中的。
16、所述一边对应的第二长度方向间隔形成深度为从所述第二承载膜的 相反侧的面至少到达所述粘合剂层的面的切入线,由此在所述第二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长 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切入线之间形成尺寸相当于所述第二长度方向间隔的第二吸收型偏 光膜片材; 所述带有第三切入线的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第三卷形成为,在包括具有与所述液晶显 示面板的所述长边和短边中的所述另一边对应的宽度并且在长度方向上具有透射轴的长 条带状的反射型偏光膜,和经由粘合剂层层叠在该反射型偏光膜上的第三承载膜的第三光 学层叠体带状物上,沿着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按照与所述长边和短边中的所 述一边对应的第二长度方向间隔形成深度为从所述第三承载膜的。
17、相反侧的面至少到达所 述粘合剂层的面的切入线,由此在所述第三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切 入线之间形成尺寸相当于所述第二长度方向间隔的反射型偏光膜片材;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贴合阶段,从所述第一承载膜剥离从所述第一卷放出的所述带有第一切入线的光 学层叠体带状物所形成有的所述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材,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非可视侧 的表面上,经由从所述第一承载膜剥离所述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材而露出的所述粘合剂层 依次贴合所述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材;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975271 A 4/5页 5 第二贴合阶段,从所述第三承载膜剥离从所述第三卷放出的所述带有第三切入线的光 学层。
18、叠体带状物所形成有的所述反射型偏光膜片材,在所述第一贴合阶段已被贴合的所述 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材的表面上,经由从所述第三承载膜剥离所述反射型偏光膜片材而露 出的所述粘合剂层依次贴合所述反射型偏光膜片材; 第三贴合阶段,从所述第二承载膜剥离从所述第二卷放出的所述带有第二切入线的光 学层叠体带状物所形成有的所述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片材,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可视侧的 表面上,经由从所述第二承载膜剥离所述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片材而露出的所述粘合剂层依 次贴合所述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片材; 所述第三贴合阶段在所述第一贴合阶段前,或者所述第一贴合阶段与所述第二贴合阶 段之间,或者所述第二贴合阶段后进行,或者与所述第二。
19、贴合阶段同时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要准备的所述带有第一切入线的光学层叠体带状物中,在所述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 材的与所述第一承载膜相反一侧的表面上,经由粘合剂层至少层叠有表面保护膜片材; 所述第二贴合阶段还包括从在所述第一贴合阶段已被贴合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非 可视侧的所述第一吸收型膜片材剥离所述表面保护膜片材的阶段。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贴合阶段,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非可视侧的表面上,以在上下方向上所 述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材的长边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长边对准,所述第一吸收型偏。
20、 光膜片材的短边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短边对准的方式,对所述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 材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相对定位的阶段; 在所述第二贴合阶段,在所述第一贴合阶段已被贴合的所述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材的 表面上,以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反射型偏光膜片材的长边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长边对 准,所述反射型偏光膜片材的短边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短边对准的方式,对所述反 射型偏光膜片材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相对定位的阶段; 在所述第三贴合阶段,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可视侧的表面,以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 二吸收型偏光膜片材的长边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长边对准,所述第二吸收型偏光膜 片材的短边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
21、所述短边对准的方式,对所述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片材和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相对定位的阶段。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 要准备的所述带有第一及第二切入线的光学层叠体带状物除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承载 膜上经由粘合剂层层叠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片材之外,还包括第一及/或第二 不良片材, 在预先检查形成所述第一及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片材前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吸收型偏光 膜及/或所述第一及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的形成在一侧或两侧的任一所述粘合剂层的内在 的缺陷,在检查出所述缺陷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缺陷,在比所述缺陷靠近输送方向上游侧的 自所述缺陷的位置离开规定距离。
22、的位置形成另一切入线,所述第一及/或第二不良片材是 在该另一切入线与该另一切入线的靠近下游侧的下一个切入线之间形成的片材;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975271 A 5/5页 6 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贴合阶段形成有所述第一不良片材时,将所述第一不良片材不与所述液晶 显示面板的非可视侧贴合而排除的阶段; 在所述第三贴合阶段形成有所述第二不良片材时,将所述第二不良片材不与所述液晶 显示面板的可视侧贴合而排除的阶段。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975271 A 1/43页 7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制造在具有长边和短边。
23、 的长方形液晶显示面板的可视侧至少配置吸收型偏光膜,而在非可视侧至少配置吸收型偏 光膜和反射型偏光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TN(扭曲向列)模式、VA(垂直排列)模式或IPS(板内切 换)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在使用TN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分别贴合在液晶显示 面板的两面的偏光片由沿相对于其偏光膜的延伸方向成45的方向被裁切的偏光膜片材 构成。液晶显示面板的两面的偏光片配置为彼此的延伸方向处于正交的关系,即处于正交 尼科尔关系。因此,通常使用将被冲裁成长边或短边相对于延伸方向朝45方向或135 方向的长方形偏光膜片材与其他膜部件重叠而构成的光学膜层叠。
24、体片材。 0003 与之相对,在使用当前成为主流的VA模式或IPS模式作为液晶显示面板的构成 中,偏光膜片材是通过沿相对于延伸方向正交或平行的方向裁切而形成的。这样形成的偏 光膜片材以吸收轴彼此正交的方式即以处于正交尼科尔关系的方式贴合在液晶显示面板 的两面上。因此,在使用VA模式或IPS模式的构成中,在长条带状的承载膜上按照液晶显 示面板的尺寸裁切包括长条带状偏光膜的长条带状光学膜层叠体,由此在该承载膜上形成 多个光学膜层叠体片材,将这些多个光学膜层叠体片材以支撑在长条承载膜上的状态送入 与液晶显示面板贴合的贴合站,在贴合站将这些光学膜层叠体片材从承载膜剥离,依次贴 合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两面上。
25、。这些多个光学膜层叠体片材包括所谓的吸收型偏光膜片材。 0004 在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中,依次贴合在液晶显示面板上的多个光学膜 层叠体片材以支撑在长条带状剥离膜即承载膜上的状态,被送入贴合站,在该贴合站从该 承载膜被剥离,连续地贴合在液晶显示面板上。这些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是连续贴合 的贴合装置,为了与预先准备按照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制作的多个光学膜层叠体片材,并 将这些多个光学膜层叠体片材逐片贴合在各个液晶显示面板上而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非 连续贴合系统区别,在以下的说明中称之为“连续贴合”或“卷到面板(roll to panel)”系 统即“RTP”系统。 0005 在日本特许第4。
26、307510号(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451924号(专利文献2)及 日本特许第4669070号(专利文献3)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两面以透 射轴彼此正交的方式贴合偏光膜片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装置。在这些专利文献 的图1和图2中作为具体例被图示的制造系统,具有在直线状的路径上沿长度方向分开配 置的第一贴合站和第二贴合站,并且在该直线状路径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朝向该路径放 出包括偏光膜的长条带状的第一光学膜层叠体和第二光学膜层叠体的放出线。另外,在第 一贴合站设有沿与该路径正交的方向送入长方形面板部件的面板部件搬入线和将两面贴 合有包括偏光膜的光学膜层叠体片材的面板部。
27、件,从第二贴合站向与该路径正交的方向送 出的搬出线。而且,在第一贴合站与第二贴合站之间设有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在包括面板 说 明 书CN 103975271 A 2/43页 8 部件的平面内将以支撑在承载膜上的状态单面贴合有第一光学膜层叠体片材的该面板部 件旋转90。 0006 在日本特开2009-122641号公报(专利文献4)和日本特开2005-37417号公报 (专利文献5)中,还公开了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两面以透射轴彼此正交的方式贴合偏光膜片 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装置。例如,专利文献4的图7或专利文献5的图6和图7 所示的系统包括彼此正交的两条路径。在该两条路径中的第一路径上,矩形。
28、液晶显示面板 以长边为前端被连续地输送。在该第一路径内,在偏光膜上层叠其他光学膜而构成的长条 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按照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对应的尺寸被裁切而形成的光学膜层叠 体片材,被贴合在沿该路径被输送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一面上。一面上贴合有光学膜层叠体 片材的该液晶显示面板被正反面反转而被移送到与该第一路径正交的第二路径上。在第二 路径上,液晶显示面板以短边为前端被连续地输送,具有与上述光学膜层叠体片材相同结 构的光学膜层叠体片材被贴合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另一面上。 0007 在上述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贴合装置均为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两面上,利用两次贴 合工序,以透射轴彼此正交的方式依次贴合两片偏光膜片材。
29、。 0008 与之相对,日本特开2009-271516号公报(专利文献6)公开了利用三次贴合工 序,将光学部件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上的贴合装置。如专利文献6的图3所示,在这里公开 了在能够构成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光学显示单元上依次贴合第一、第二、第三光学部件的贴 合装置。这些第一、第二、第三光学部件是例如偏光片和用于从两面保护该偏光片的一对偏 光片保护膜。 0009 在专利文献6中,对于第一、第二、第三光学部件,还记载了与上述不同的组合。第 一、第二、第三光学部件分别制造为具有光学部件、层叠在该光学部件上的粘合剂层、离型 膜的层叠体带状物,该层叠体带状物以卷成卷筒状的原料卷的形态准备。在该贴合装置中。
30、, 设有用于将光学显示单元向一个方向输送的输送路径,沿该输送路径,在该路径的上部设 有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光学部件的放出线,从自放出线放出的层叠体带状物剥离离型膜, 接着,利用粘合剂层将各个光学部件通过三个阶段工序依次贴合在光学显示单元上。在这 里通过三个阶段工序贴合的第一、第二、第三光学部件经过层叠而构成能够实现所需的光 学功能的光学膜层叠体。 0010 一方面,近年来,作为内置电池的高性能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等在市场 上普遍流通。这些移动终端被称为平板电脑,在大多数情况下,作为光学显示装置使用中 型或小型的液晶显示装置。而且,开发出了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反射型偏光膜的液晶显 示装置。
31、。其理由着眼于以下优点:反射型偏光膜具有通过将反射或吸收的光切换为透射光 而使显示画面的辉度提高的功能,并且从有效利用充电到电池中的电能的观点出发是有利 的。在这些中型或小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一般包括大小在510英 寸(120250mm)左右的液晶(LC)单元,在该液晶(LC)单元的可视侧配置有彩色滤光片 (CF),而在非可视侧配置有薄膜晶体管(TFT),其厚度在0.5mm左右,重量在1540g左右。 与此相对,即使是小型的TV用LC单元,尺寸也有18英寸(450mm),在大型TV用LC单元的 情况下,尺寸超过60英寸(1500mm)。与平板电脑的液晶单元相比,TV用LC单元。
32、的厚度在 三倍以上的1.4mm,重量为3003500g。 0011 在平板电脑中所使用的这些中型或小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中,要求具有在 说 明 书CN 103975271 A 3/43页 9 TV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中不能要求的处理能力。例如,在液晶显示面板与包括贴合 在该液晶面板两面的偏光膜的光学膜层叠体片材的贴合精度、贴合速度,减轻处理的容易 度或难度,无尘室中尽量减少污染的措施,死区最小化,使所使用的长条带状光学膜层叠体 的处理容易化的处理台的维持适当的水平等方面,要求与TV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 不同的功能。此外,在使用反射型偏光膜的情况下,要求连续地执行在贴合于液晶显示面板。
33、 的非可视侧的吸收型偏光膜片材的面上,以吸收型偏光膜片材的透射轴与反射型偏光膜片 材的透射轴彼此平行的方式重叠贴合反射型偏光膜片材的工序。 0012 反射型偏光膜也被称作辉度提高膜。该反射型偏光膜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作为一般 的偏光膜的吸收型偏光膜不同。美国专利6113811号说明书(专利文献7)及日本特表平 9-507308号公报(专利文献8)公开了反射型偏光膜的制造及功能。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 的技术,下面对反射型偏光膜的制造及功能进行简要说明。 0013 反射型偏光膜通过以下工序制造:通过延伸而呈现强双折射性的高双折射材料与 通过延伸而几乎不呈现双折射性的零双折射材料交替重叠而构成的多个层在相。
34、等的温度 同时挤出,将挤出后的多层体沿与挤出方向正交的横向延伸三倍到五倍左右。通常,形成由 一百层以上的交替层构成的多层体,通过延伸将其减薄到邻接的层之间产生光学干涉的干 涉厚度,从而成为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反射型偏光膜中,挤出方向即长 度方向成为透射轴,而延伸方向即横向成为反射轴。即,对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当于反射轴 的吸收轴而在横向上具有透射轴的长度方向单轴延伸的吸收型偏光膜而言,透射轴的方向 与延伸方向处于相反的关系。 0014 对反射型偏光膜的功能说明如下:入射到反射型偏光膜的光中,相当于入射光量 的约50的沿透射轴的光成分透射,相当于剩余的约50的光成分被交替配置的折射。
35、率 不同的邻接的层的界面反射。该反射光在相邻的界面再次反射,相当于其中约25的光成 分沿透射轴通过。这样,在使用反射型偏光膜的构成中,作为透射与反射反复的结果,从光 利用效率来看,所利用的光不是通过反射型偏光膜的光的50,而是接近100。虽然该反 射型偏光膜非常昂贵,但是由于其提高辉度的效果显著,因此近年来趋于普遍使用。 0015 这样,反射型偏光膜与一般通过PVA单层膜形成的吸收型偏光膜相比在结构和功 能上完全不同。在将该反射型偏光膜与吸收型偏光膜组合而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 由于这些反射型偏光膜的结构及功能与吸收型偏光膜不同,所以在包括向液晶显示面板贴 合的贴合工序的制造工序中伴随着一。
36、定的限制。例如,在贴合吸收型偏光膜彼此时,由于延 伸方向与吸收轴或透射轴的关系相同,因此如专利文献1至5所示,以连续的工序将它们依 次贴合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两面上不存在任何问题。然而,如果想要在吸收型偏光膜上以各 自的透射轴一致的方式贴合反射型偏光膜,由于这些膜的透射轴与延伸方向处于相反的关 系,因此连续地贴合这些是困难的。 0016 因此,在吸收型偏光膜上贴合反射型偏光膜而制造两层结构层叠体的长条带状物 的情况下,从各个卷放出分别包括吸收型偏光膜和反射型偏光膜的两个长条带状的光学膜 层叠体,利用粘合剂在彼此正交的方向上重叠贴合各个光学膜层叠体,从而形成两层结构 层叠体,对该两层结构层叠体进行裁。
37、切,形成矩形母片材。 0017 在日本特开2010-32900号公报(专利文献9)或日本特开平11-231129号公报 (专利文献10)中,公开了由以如上所述方式形成的矩形多层结构的光学膜层叠体构成的 说 明 书CN 103975271 A 4/43页 10 母片材的制造方法,以及按照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对该母片材进行冲裁或裁切而制造贴合 在液晶显示面板上的多个光学膜层叠体片材的方法。通过使用在这些专利文献中记载的方 法,预先准备将反射型偏光膜片材与吸收型偏光膜片材重叠的两层结构的多个光学膜层叠 体片材,将其应用在液晶显示面板上贴合的制造工序中。在这种情况下,在制造液晶显示装 置的贴合装置中,必。
38、须预先准备多个两层结构的光学膜层叠体片材。 0018 现有技术文献 0019 专利文献 0020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307510号公报 0021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451924号公报 0022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4669070号公报 0023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122641号公报 0024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37417号公报 0025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9-271516号公报 0026 专利文献7:美国专利第6113811号说明书 0027 专利文献8:(日本)特表平9-507308号公报 0028 专利文献9:(日本)特。
39、开2010-32900号公报 0029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平11-231129号公报 0030 专利文献11:(日本)特许第4551477号公报 0031 专利文献12:(日本)特许第4377961号公报 0032 专利文献13:(日本)特许第4361103号公报 0033 专利文献14:(日本)特许第43779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34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35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准备将三个不同的光学层叠体带状物分别 卷成卷筒状的三个卷,从这些各个卷分别放出光学层叠体带状物并且按照所需的长度方向 尺寸进行切断,对长方形的VA模式或IPS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依。
40、次或同时贴合通过切断而 得到的光学层叠体膜片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另一个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对贴合 在长方形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非可视侧的吸收型偏光膜片材,重叠贴合使构成为多层结 构的长条带状膜沿宽度方向延伸而制成的在长度方向上具有透射轴的反射型偏光膜片材 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0036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对具有长边和短边的长方形的所述液 晶显示面板,准备三条不同的光学层叠体带状物即包括吸收型偏光膜的两条光学层叠体带 状物和包括反射型偏光膜的一条光学层叠体带状物分别卷成卷筒状的三个卷,从各个卷放 出光学层叠体带状物,从一条吸收型偏光膜按照与液晶显示面板的长边和短边。
41、中的任一边 对应的所需的带状物长度方向尺寸切出而形成片材,将该片材贴合在在液晶显示面板的非 可视侧,对贴合在非可视侧的该吸收型偏光膜片材,将同样地按照上述所需的带状物长度 方向尺寸切出的反射型偏光膜片材,以该吸收型偏光膜片材的透射轴与反射型偏光膜片材 的透射轴彼此平行的方式重叠贴合,并且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可视侧,以透射轴与贴合在所 说 明 书CN 103975271 A 10 5/43页 11 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非可视侧的吸收型偏光膜片材的透射轴正交的方式贴合与所述液晶显 示面板的长边和短边中的另一边对应的形成为所需的带状物长度方向尺寸的另一个吸收 型偏光膜片材,将这样的工序连续地进行的液晶显示装。
42、置的制造方法。 0037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38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准备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三 卷,第一卷和第二卷分别将具有与VA模式或IPS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长边对应的宽度和 与短边对应的宽度且包括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透射轴的吸收型偏光膜的光学 层叠体带状物卷成卷筒状而成,第三卷将具有与液晶显示面板的长边和短边中的一边对应 的宽度且包括在长度方向上具有透射轴的反射型偏光膜的光学层叠体带状物卷成卷筒状 而成,从该第一卷和第二卷中的具有与液晶显示面板的长边和短边中的所述一边对应的宽 度的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卷放出该光学层叠体带状物,按照与液晶显示面。
43、板的长边和短边 中的另一边对应的第一长度方向间隔,在放出的该光学层叠体带状物上沿与该长度方向正 交的横向形成切入线,由此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条切入线之间形成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 材,并且从该第一卷和第二卷中具有与液晶显示面板的长边和短边中的所述另一边对应的 宽度的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卷放出该光学层叠体带状物,按照与液晶显示面板的长边和短 边中的所述一边对应的第二长度方向间隔,在放出的该光学层叠体带状物上沿与该长度方 向正交的横向形成切入线,由此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条切入线之间形成第二吸收型偏光 膜片材,以使彼此的透射轴正交的方式在依次输送来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非可视侧的表面依 次贴合该第一吸收型偏光膜。
44、片材,而在可视侧的表面依次贴合该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片材, 从第三卷放出光学层叠体带状物,按照所述第二长度方向间隔,在放出的该光学层叠体带 状物上沿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横向形成切入线,由此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条切入线之间 形成反射型偏光膜片材,以使彼此透射轴平行的方式在液晶显示面板的非可视侧的表面上 贴合的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材的与液晶显示面板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重叠贴合该反射型 偏光膜片材。 0039 为此所准备的第一卷可以是包括具有与液晶显示面板的长边和短边中的一边例 如长边对应的宽度并且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透射轴的长条带状的第一吸收型 偏光膜,和在该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的一表面上经由粘合剂层层。
45、叠的第一承载膜的形态,或 者是在该第一承载膜的基础上,在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的另一表面上经由粘合剂层进一步层 叠表面保护膜的形态。 0040 所准备的第二卷可以是包括具有与液晶显示面板的长边和短边中的另一边例如 短边对应的宽度并且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透射轴的长条带状的第二吸收型偏 光膜,和在该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的一表面上经由粘合剂层层叠的第二承载膜的形态,或者 是在该第二承载膜的基础上,在该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的另一表面上经由粘合剂层进一步层 叠表面保护膜的形态。 0041 所准备的第三卷可以是包括具有与液晶显示面板的长边和短边中的另一边例如 短边对应的宽度并且在长度方向上具有透射轴的长条带状的。
46、反射型偏光膜,和在该反射型 偏光膜的一表面上经由粘合剂层层叠的第三承载膜的形态,或者是在该第三承载膜的基础 上,在反射型偏光膜的另一表面上经由粘合剂层进一步层叠表面保护膜的形态。 0042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在一体地形成有表面保护膜片 说 明 书CN 103975271 A 11 6/43页 12 材的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材上重叠贴合反射型偏光膜片材的阶段,还可以包括从第一吸收 型偏光膜片材剥离所述表面保护膜片材的阶段。 0043 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液晶显示面板上将 第一及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片材和反射型偏光膜片材相对定位,使得在上下方向。
47、上,使所述 液晶显示面板的长边和短边、第一及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片材的长边和短边、反射型偏光膜 片材的长边和短边对准的各个阶段。 0044 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可以检查在所准备的第一 及第二卷中的在一侧或两侧形成有粘合剂层的第一及第二吸收型偏光膜内部存在的缺陷。 在使用这样的卷的情况下,该方法在第一吸收型偏光膜片材的贴合阶段,包括在第一光学 层叠体带状物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切入线之间形成第一吸收型膜片材,另一方面,将在比 该缺陷靠近输送方向上游侧要形成的切入线形成在从该缺陷的位置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 将在该切入线与该切入线的靠近下游侧的下一个切入线之间形成的片材作为第一不。
48、良片 材的阶段,在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片材的贴合阶段,包括在第二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长度方 向上相邻的切入线之间形成第二吸收型膜片材,另一方面,将在比该缺陷靠近输送方向上 游侧要形成的切入线形成在从该缺陷的位置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将在该切入线与该切入 线的靠近下游侧的下一个切入线之间形成的片材作为第二不良片材的阶段,在该第一吸收 型偏光膜片材的贴合阶段中,还可以包括在形成有第一不良片材时,将第一不良片材不与 液晶显示面板的非可视侧贴合而排除的阶段,在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片材的贴合阶段中,还 可以包括在形成有第二不良片材时,将第二不良片材不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可视侧贴合而排 除的阶段。 0045 本发明其他实。
49、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准备包括带有第一切入线的光 学层叠体带状物的第一卷、带有第二切入线的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第二卷和带有第三切入 线的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第三卷的三个不同的卷, 0046 所述带有第一切入线的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第一卷包括在具有与VA模式或IPS 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长边对应的宽度的第一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长度方向上,形成在相 邻的切入线之间的尺寸相当于与液晶显示面板的短边对应的第一长度方向间隔的第一吸 收型偏光膜片材, 0047 所述带有第二切入线的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第二卷包括在具有与所述液晶显示 面板的短边对应的宽度的第二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长度方向上,形成在相邻的切入线之间 的尺寸相当于与液晶显示面板的长边对应的第二长度方向间隔的第二吸收型偏光膜片材, 0048 所述带有第三切入线的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第三卷包括在具有与所述液晶显示 面板的短边对应的宽度的第三光学层叠体带状物的长度方向上,形成在相邻的切入线之间 的尺寸相当于与液晶显示面板的长边对应的第二长度方向间隔的反射型偏光膜片材; 0049 使用所准备的三个卷,在依次输送来的所述液晶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