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介质利用装置.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4101805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547615.1

申请日:

2013.11.07

公开号:

CN103968162A

公开日:

2014.08.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L 19/00申请日:20131107|||公开

IPC分类号:

F16L19/00; B21D51/16

主分类号:

F16L19/00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铃木一隆; 竹山庆; 末永卓也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13.01.29 JP 2013-01456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郭小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利用由加热装置加热的热介质的热介质利用装置,不增加制造时间即可设置能同时确保与外部配管进行连接的连接部的强度和装置内配管布置的简易性的配管。对热介质或与上述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流体所流动的内部配管的前端部进行扩大配管直径的扩管加工和缩小配管直径的缩管加工,使其加工硬化,形成与连接于外部设备的外部配管相连接的连接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热介质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介质利用装置利用由加热装置加热的热介质,所述热介质利用装置具备:
内部配管,所述热介质或与所述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流体在所述内部配管流动;和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形成在所述内部配管的前端部,与连接于所述加热装置或其他外部设备的外部配管相连接,所述连接部是通过对所述前端部进行扩大配管直径的扩管加工和缩小配管直径的缩管加工而形成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介质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被设置成所述前端部的开口向着上侧,所述连接部是通过在进行所述扩管加工而扩大了所述前端部的配管直径以后,只对进行过所述扩管加工的所述前端部的上侧的一部分进行所述缩管加工而形成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介质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是通过在进行所述扩管加工将所述内部配管的前端部的配管直径扩大13%~17%以后,进行所述缩管加工将所述内部配管的前端部的配管直径缩小13%~17%而形成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介质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是从外部空气吸热来加热所述热介质即制冷剂的热泵装置。

说明书

说明书热介质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由加热装置加热的热介质来加热水箱内的水的热水器、或将由加热装置加热的热介质向地板采暖面板或散热器等输送进行制暖的制暖装置等利用热介质的热介质利用装置。本发明特别涉及热介质利用装置中与加热装置或地板采暖面板或散热器等外部设备进行连接的配管连接技术。
背景技术
在将热介质利用装置设置在设置现场的情况下,大多采用环式接头连接配管的连接部。由于环式接头利用螺母和铜管使黄铜制环压缩变形后进行密封,因此铜管必须具有大于等于黄铜制环的硬度。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加工铜管从而形成不使用黄铜的接头。另外,为了避免使用环式接头时因铜管变形导致漏水,也有对现场配管连接部使用H材料的铜管的产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5400号公报
如果使用H材料的铜管,则现场连接部的硬度虽然足够,但却不能进行弯曲加工,或者必须采取大的弯曲半径而不能同时确保连接部的强度和装置内的配管布置。因此,装置内需要弯曲的部分使用如O材料或OL材料那样的软铜管,仅在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使用H材料的铜管,利用钎焊连接两个铜管。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弯曲工序和焊接工序这样的制造设备不同的工序,存在增加了包括工序改变时间在内的制造时间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增加制造时间就可同时确保连接部的强度和 装置内的配管布置。
本发明的热介质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介质利用装置利用由加热装置加热的热介质,所述热介质利用装置具备:
内部配管,所述热介质或与所述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流体在所述内部配管流动;和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形成在所述内部配管的前端部,与连接于所述加热装置或其他外部设备的外部配管相连接,所述连接部是通过对所述前端部进行扩大配管直径的扩管加工和缩小配管直径的缩管加工而形成的。
本发明的热介质利用装置对内部配管的前端部进行扩管加工和缩管加工并使其硬化,形成连接部。因此,连接部无需使用H材料等高硬度的铜管,只用O材料或OL材料等的铜管就可以构成内部配管。因此,不需要制造设备不同的工序,因此不会增加制造时间,可以同时确保连接部的强度和装置内的配管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水采暖系统100的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热水采暖系统100的工作说明图。
图3是连接部33(图1的33a-33f)的说明图。
图4是将连接部33和外部配管64连接的环式接头60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水采暖系统100的结构图。
热水采暖系统100具有热泵装置10、热介质利用装置20、散热装置40以及淋浴器50。
热泵装置10具有压缩机11、热交换器12、膨胀阀13以及热交换器14。热介质利用装置20具有辅助加热器21、泵22、三通阀23、盘管24、水箱25、过滤器26、压力释放阀27、空气释放阀28以及膨胀 水箱29。
压缩机11、热交换器12、膨胀阀13和热交换器14依次通过配管连接,构成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热交换器12、辅助加热器21、泵22、三通阀23、水箱25内的盘管24以及过滤器26依次通过配管连接,构成水(热介质的一个例子)循环的水回路。另外,还设置采暖回路,所述采暖回路从三通阀23分支,在中途连接散热装置40,在盘管24和过滤器26之间的合流点30合流。在水箱25的下部连接供水的供给配管31,在水箱25的上部连接向淋浴器50供应热水的热水配管32。
在将热水采暖系统100设置在设置现场的情况下,与热泵装置10的热交换器12连接的配管15、16(图4的外部配管64的一个例子)分别与热介质利用装置20的连接部33a、33b连接。另外,与散热装置40连接的配管41、42(图4的外部配管64的一个例子)分别与热介质利用装置20的连接部33c、33d连接。另外,与水源连接的配管51(图4的外部配管64的一个例子)与热介质利用装置20的连接部33e连接,与淋浴器50连接的配管52(图4的外部配管64的一个例子)与热介质利用装置20的连接部33f连接。
图2是图1所示的热水采暖系统100的工作说明图。
在图2中,实线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虚线箭头表示水的流动。
在制冷剂回路中,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入热交换器12。于是,在热交换器12中,在水回路中循环的水被加热,制冷剂被冷却。被冷却了的制冷剂经过膨胀阀13而膨胀,形成气液两相后流入热交换器14。在热交换器14中,制冷剂通过外部空气被加热。被加热了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1后再次形成高温高压。
在水回路中,在热交换器12被加热的水(热水)经过辅助加热器21后被进一步加热。被加热了的热水经过泵22和三通阀23后流入盘管24。在盘管24处,水箱内的水被加热,在水回路中循环的水被冷却。被冷却的水经过过滤器26后再次流入热交换器12。
另外,经过三通阀23的水的一部分流入散热装置40。在散热装 置40中,设置了散热装置40的房间的空气被加热,在水回路中循环的水被冷却。被冷却了的水在合流点30与在盘管24中流动的水合流。
图3是连接部33(33a-33f)的说明图。
图3的(a)部分表示加工前的状态(原始状态),图3的(b)部分表示扩管加工后的状态,图3的(c)部分表示缩管加工后的状态。
连接部33被形成在构成水回路的配管或者供给配管31或热水配管32的前端部。前端部例如是从前端起100mm以内的范围。
首先,对从配管的前端起100mm以内的范围进行扩管加工,将配管直径扩大13%~17%,从图3的(a)部分所示的状态向图3的(b)部分所示的状态变化。然后,对从配管的前端起80mm以内的范围进行缩管加工,将配管直径缩小13%~17%,从图3的(b)部分所示的状态向图3的(c)部分所示的状态变化。
通过这样,从前端起80mm以内的范围成为与原始状态的配管大致相同的配管直径,进行扩管加工但不进行缩管加工的20mm的范围成为配管直径比原始状态的配管更大的膨胀部34。
由于通过进行扩管加工和缩管加工形成连接部33,因此,与原始状态相比,通过加工硬化使得硬度提高。
例如,在将配管外径为22mm的OL材料的铜管扩管到外径约为25mm、然后缩管到外径约为22mm的情况下,按照维氏硬度,原始状态的硬度为60左右,扩管后的硬度为90左右,缩管后(进行了缩管的部分)的硬度为110左右。
如果有H材料程度的硬度,就可以承受环式接头的紧固。由于H材料的硬度是104左右,所以进行了缩管的部分的硬度110高于H材料的硬度。因此,进行了缩管的部分可以承受环式接头的紧固。
图4是将连接部33与外部配管64连接的环式接头60的说明图。
在图4中,左半部分是环式接头60的主视图,右半部分是表示环式接头60的内部的图。
环式接头60具有螺母61a、61b、环62a、62b和接头本体63。
在将连接部33和外部配管64进行连接的情况下,在环62a中插 入连接部33,在另一个环62b中插入外部配管64,拧紧螺母61a、61b。于是,通过拧紧螺母61a、61b,环62a、62b发生变形,与连接部33和外部配管64紧密接合。这样,连接部33与外部配管64被连接。
另外,连接部33被设置成前端开口向着垂直上侧。因此,膨胀部34位于连接部33的下侧。
在将连接部33与外部配管64连接时,在将连接部33插入环式接头60的环62a中的状态下,即使松手,螺母61a也会挂于膨胀部34而不会掉下。即,膨胀部34成为螺母61的止动器。因此,容易进行连接作业。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水采暖系统100中,对热介质装置20的连接部33进行加工硬化地构成。因此,可以用一体的配管来构成高硬度的连接部33和可弯曲加工的部分。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就热水采暖系统100中的热介质利用装置20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的技术也可以适用于未连接散热装置40的热水系统或不具有水箱25等的采暖系统中的热介质利用装置20。
附图标记说明
100热水采暖系统,10热泵装置,11压缩机,12热交换器,13膨胀阀,14热交换器,15、16配管,20热介质利用装置,21辅助加热器,22泵,23三通阀,24盘管,25水箱,26过滤器,27压力释放阀,28空气释放阀,29膨胀阀,30合流点,31供给配管,32热水配管,33连接部,34膨胀部,40散热装置,41、42配管,50淋浴器,51、52配管,60环式接头,61螺母,62环,63接头本体,64外部配管。

热介质利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热介质利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热介质利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介质利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介质利用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816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06 C N 1 0 3 9 6 8 1 6 2 A (21)申请号 201310547615.1 (22)申请日 2013.11.07 2013-014567 2013.01.29 JP F16L 19/00(2006.01) B21D 51/16(2006.01) (71)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东京 (72)发明人铃木一隆 竹山庆 末永卓也 (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郭小军 (54) 发明名称 热介质利用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

2、利用由加热装置加热的 热介质的热介质利用装置,不增加制造时间即可 设置能同时确保与外部配管进行连接的连接部的 强度和装置内配管布置的简易性的配管。对热介 质或与上述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流体所流动的内 部配管的前端部进行扩大配管直径的扩管加工和 缩小配管直径的缩管加工,使其加工硬化,形成与 连接于外部设备的外部配管相连接的连接部。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8162 A CN 103968162 A 1/1页 。

3、2 1.一种热介质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介质利用装置利用由加热装置加热的热 介质,所述热介质利用装置具备: 内部配管,所述热介质或与所述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流体在所述内部配管流动;和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形成在所述内部配管的前端部,与连接于所述加热装置或其他外 部设备的外部配管相连接,所述连接部是通过对所述前端部进行扩大配管直径的扩管加工 和缩小配管直径的缩管加工而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介质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被设置成所述前 端部的开口向着上侧,所述连接部是通过在进行所述扩管加工而扩大了所述前端部的配管 直径以后,只对进行过所述扩管加工的所述前端部的上侧的一部分进行。

4、所述缩管加工而形 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介质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是通过在进行所 述扩管加工将所述内部配管的前端部的配管直径扩大13%17%以后,进行所述缩管加工 将所述内部配管的前端部的配管直径缩小13%17%而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介质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是从外部空气 吸热来加热所述热介质即制冷剂的热泵装置。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968162 A 1/4页 3 热介质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利用由加热装置加热的热介质来加热水箱内的水的热水器、或将由加 热装置加热的热介质向地板采暖面板或散热器等输送进行制暖的制暖装置。

5、等利用热介质 的热介质利用装置。本发明特别涉及热介质利用装置中与加热装置或地板采暖面板或散热 器等外部设备进行连接的配管连接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在将热介质利用装置设置在设置现场的情况下,大多采用环式接头连接配管的连 接部。由于环式接头利用螺母和铜管使黄铜制环压缩变形后进行密封,因此铜管必须具有 大于等于黄铜制环的硬度。 0003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加工铜管从而形成不使用黄铜的接头。另外,为了避 免使用环式接头时因铜管变形导致漏水,也有对现场配管连接部使用H材料的铜管的产 品。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5400号公报 0005 如果使用H材料的铜管,则现场连接部的。

6、硬度虽然足够,但却不能进行弯曲加工, 或者必须采取大的弯曲半径而不能同时确保连接部的强度和装置内的配管布置。因此,装 置内需要弯曲的部分使用如O材料或OL材料那样的软铜管,仅在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的连 接部使用H材料的铜管,利用钎焊连接两个铜管。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弯曲工序和焊接工序 这样的制造设备不同的工序,存在增加了包括工序改变时间在内的制造时间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增加制造时间就可同时确保连接部的强度和装置内的配管 布置。 0007 本发明的热介质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介质利用装置利用由加热装置加 热的热介质,所述热介质利用装置具备: 0008 内部配管,。

7、所述热介质或与所述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流体在所述内部配管流动; 和 0009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形成在所述内部配管的前端部,与连接于所述加热装置或其 他外部设备的外部配管相连接,所述连接部是通过对所述前端部进行扩大配管直径的扩管 加工和缩小配管直径的缩管加工而形成的。 0010 本发明的热介质利用装置对内部配管的前端部进行扩管加工和缩管加工并使其 硬化,形成连接部。因此,连接部无需使用H材料等高硬度的铜管,只用O材料或OL材料等 的铜管就可以构成内部配管。因此,不需要制造设备不同的工序,因此不会增加制造时间, 可以同时确保连接部的强度和装置内的配管布置。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CN 1039681。

8、62 A 2/4页 4 0011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水采暖系统100的结构图。 0012 图2是图1所示的热水采暖系统100的工作说明图。 0013 图3是连接部33(图1的33a-33f)的说明图。 0014 图4是将连接部33和外部配管64连接的环式接头60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第一实施方式 0016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水采暖系统100的结构图。 0017 热水采暖系统100具有热泵装置10、热介质利用装置20、散热装置40以及淋浴器 50。 0018 热泵装置10具有压缩机11、热交换器12、膨胀阀13以及热交换器14。热介质利 用装置20具有辅助加热器21、泵22。

9、、三通阀23、盘管24、水箱25、过滤器26、压力释放阀 27、空气释放阀28以及膨胀水箱29。 0019 压缩机11、热交换器12、膨胀阀13和热交换器14依次通过配管连接,构成制冷剂 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热交换器12、辅助加热器21、泵22、三通阀23、水箱25内的盘管24以 及过滤器26依次通过配管连接,构成水(热介质的一个例子)循环的水回路。另外,还设置 采暖回路,所述采暖回路从三通阀23分支,在中途连接散热装置40,在盘管24和过滤器26 之间的合流点30合流。在水箱25的下部连接供水的供给配管31,在水箱25的上部连接向 淋浴器50供应热水的热水配管32。 0020 在将热水采暖系统。

10、100设置在设置现场的情况下,与热泵装置10的热交换器12 连接的配管15、16(图4的外部配管64的一个例子)分别与热介质利用装置20的连接部 33a、33b连接。另外,与散热装置40连接的配管41、42(图4的外部配管64的一个例子) 分别与热介质利用装置20的连接部33c、33d连接。另外,与水源连接的配管51(图4的外 部配管64的一个例子)与热介质利用装置20的连接部33e连接,与淋浴器50连接的配管 52(图4的外部配管64的一个例子)与热介质利用装置20的连接部33f连接。 0021 图2是图1所示的热水采暖系统100的工作说明图。 0022 在图2中,实线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

11、虚线箭头表示水的流动。 0023 在制冷剂回路中,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入热交换器12。于是, 在热交换器12中,在水回路中循环的水被加热,制冷剂被冷却。被冷却了的制冷剂经过膨 胀阀13而膨胀,形成气液两相后流入热交换器14。在热交换器14中,制冷剂通过外部空气 被加热。被加热了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1后再次形成高温高压。 0024 在水回路中,在热交换器12被加热的水(热水)经过辅助加热器21后被进一步加 热。被加热了的热水经过泵22和三通阀23后流入盘管24。在盘管24处,水箱内的水被加 热,在水回路中循环的水被冷却。被冷却的水经过过滤器26后再次流入热交换器12。 0025。

12、 另外,经过三通阀23的水的一部分流入散热装置40。在散热装置40中,设置了散 热装置40的房间的空气被加热,在水回路中循环的水被冷却。被冷却了的水在合流点30 与在盘管24中流动的水合流。 0026 图3是连接部33(33a-33f)的说明图。 0027 图3的(a)部分表示加工前的状态(原始状态),图3的(b)部分表示扩管加工后的 说 明 书CN 103968162 A 3/4页 5 状态,图3的(c)部分表示缩管加工后的状态。 0028 连接部33被形成在构成水回路的配管或者供给配管31或热水配管32的前端部。 前端部例如是从前端起100mm以内的范围。 0029 首先,对从配管的前端起。

13、100mm以内的范围进行扩管加工,将配管直径扩大13% 17%,从图3的(a)部分所示的状态向图3的(b)部分所示的状态变化。然后,对从配管的前 端起80mm以内的范围进行缩管加工,将配管直径缩小13%17%,从图3的(b)部分所示的 状态向图3的(c)部分所示的状态变化。 0030 通过这样,从前端起80mm以内的范围成为与原始状态的配管大致相同的配管直 径,进行扩管加工但不进行缩管加工的20mm的范围成为配管直径比原始状态的配管更大 的膨胀部34。 0031 由于通过进行扩管加工和缩管加工形成连接部33,因此,与原始状态相比,通过加 工硬化使得硬度提高。 0032 例如,在将配管外径为22。

14、mm的OL材料的铜管扩管到外径约为25mm、然后缩管到 外径约为22mm的情况下,按照维氏硬度,原始状态的硬度为60左右,扩管后的硬度为90左 右,缩管后(进行了缩管的部分)的硬度为110左右。 0033 如果有H材料程度的硬度,就可以承受环式接头的紧固。由于H材料的硬度是104 左右,所以进行了缩管的部分的硬度110高于H材料的硬度。因此,进行了缩管的部分可以 承受环式接头的紧固。 0034 图4是将连接部33与外部配管64连接的环式接头60的说明图。 0035 在图4中,左半部分是环式接头60的主视图,右半部分是表示环式接头60的内部 的图。 0036 环式接头60具有螺母61a、61b、。

15、环62a、62b和接头本体63。 0037 在将连接部33和外部配管64进行连接的情况下,在环62a中插入连接部33,在另 一个环62b中插入外部配管64,拧紧螺母61a、61b。于是,通过拧紧螺母61a、61b,环62a、 62b发生变形,与连接部33和外部配管64紧密接合。这样,连接部33与外部配管64被连 接。 0038 另外,连接部33被设置成前端开口向着垂直上侧。因此,膨胀部34位于连接部33 的下侧。 0039 在将连接部33与外部配管64连接时,在将连接部33插入环式接头60的环62a 中的状态下,即使松手,螺母61a也会挂于膨胀部34而不会掉下。即,膨胀部34成为螺母 61的止。

16、动器。因此,容易进行连接作业。 0040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水采暖系统100中,对热介质装置20的连接部33 进行加工硬化地构成。因此,可以用一体的配管来构成高硬度的连接部33和可弯曲加工的 部分。 0041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就热水采暖系统100中的热介质利用装置20进行了说明。 但是,上述的技术也可以适用于未连接散热装置40的热水系统或不具有水箱25等的采暖 系统中的热介质利用装置20。 0042 附图标记说明 0043 100热水采暖系统,10热泵装置,11压缩机,12热交换器,13膨胀阀,14热交换器, 说 明 书CN 103968162 A 4/4页 6 15、16配管,。

17、20热介质利用装置,21辅助加热器,22泵,23三通阀,24盘管,25水箱,26过滤 器,27压力释放阀,28空气释放阀,29膨胀阀,30合流点,31供给配管,32热水配管,33连 接部,34膨胀部,40散热装置,41、42配管,50淋浴器,51、52配管,60环式接头,61螺母,62 环,63接头本体,64外部配管。 说 明 书CN 103968162 A 1/4页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68162 A 2/4页 8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68162 A 3/4页 9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68162 A 4/4页 10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68162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