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补缺新工艺.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10136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7108282.9

申请日:

1987.12.30

公开号:

CN1033960A

公开日:

1989.07.1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B29C67/10

主分类号:

B29C67/10

申请人:

国营南京无线电厂

发明人:

章风兰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3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修补塑料制品残缺处的新工艺是利用硝基清漆软化塑料等高聚物的特性,将其与老粉调拌成硝基清漆老粉粘补剂填补塑料制品残缺处。由于这粘补剂涂于塑料制品缺口处随即与塑料接触处胶溶于一体粘附力极强待干后即达到意想不到的坚固效果,扒不开扣不掉,而且没有像用腻子油漆修补木器家具所遇到的干后收缩凹陷、龟裂、脱落等现象,然后再用被修补的塑料色漆喷涂即可修补如新了。此工艺简单易行,尤其适用于对美感要求甚高的流水线上组装成的电视机、录像机、收录机塑料外壳上的修补,以减少整机的残次品报废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塑料制品补缺新工艺是属于除胶以外的一种粘合方法,对细微的划痕用砂纸磨平后喷上与塑料制品同样的色漆,本发明的特征是硝基清漆老粉粘补剂是由硝基清漆与老粉调拌成的,若硝基清漆老粉粘补剂挥发变稠时可加香蕉水稀释后再次使用,以硝基清漆粘补剂填补塑料制品的较大伤裂处而修善完好。

说明书


一种对由运输、生产装备中碰坏、摔伤、变型等缺陷的塑料制品实施修复完善的新工艺属于除胶外的一种粘合方法。

    现有的补缺工艺只限于对微小的划痕用砂纸处理后喷漆修复,若伤痕再大或缺口掉角变形的则无法修复,均以报废处理。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对有较大面积创伤、变形的塑料制品,尤其对流水线生产中已快装成整机的富有美感的塑料外壳因碰撞致伤,变形的部位实施修复,以减少损失。

    本工艺的实施方案是

    1.根据硝基清漆能软化塑料等高聚物的特性,将其与老粉调成硝基清漆老粉粘补剂,若由于挥发变稠时,则再加适量硝基漆稀释剂,一般用香蕉水调成适当浓度的粘补剂,该粘补剂能与塑料胶溶于一体,干后与塑料粘固力极强,扣不掉、扒不开,也不龟裂。

    2.将缺裂伤处以砂纸清除毛刺,再用硝基清漆老粉粘补剂填平,待干后用水磨砂纸打磨擦净即可。

    3.将修补处喷涂与原外壳相同的塑料色漆。

    4.若由于碰撞致使塑料外壳表面凹陷(仅限表面皮层并未破裂开)则经电吹风后即可恢复原状。

    本工艺的优点是操作简易、成本低,尤其是该粘补剂能软化塑料,故在嵌补后,即与塑料柔合为一体,在粘补剂干后不会出现像漆家俱等东西时所出现的收缩凹陷、卷皮现象,更不会产生龟裂、脱落现象,在刮时也不会出现把底层翻起的现象。

    该方法适用于电视机、收录机等对美感要求甚高的塑料外壳,特别是整机和组装车间的流水线上就少不了该工艺程序。实践证明通常每天生产800台收录机的车间在组装成整机后总有操作率4~5%的外壳变成残次品导致报废。这样按50元/台计算,每天损失达1500~2000元,一年地损失竟达50~60万元之多。若用此工艺,则只需一个熟练工人每天花不超过3元的材料费,每月按200元的工资开出,则一年也只支出近3400元,这种工艺对减少残次品报废率,对省工省料、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十分有益的。

塑料制品补缺新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塑料制品补缺新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塑料制品补缺新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塑料制品补缺新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制品补缺新工艺.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修补塑料制品残缺处的新工艺是利用硝基清漆软化塑料等高聚物的特性,将其与老粉调拌成硝基清漆老粉粘补剂填补塑料制品残缺处。由于这粘补剂涂于塑料制品缺口处随即与塑料接触处胶溶于一体粘附力极强待干后即达到意想不到的坚固效果,扒不开扣不掉,而且没有像用腻子油漆修补木器家具所遇到的干后收缩凹陷、龟裂、脱落等现象,然后再用被修补的塑料色漆喷涂即可修补如新了。此工艺简单易行,尤其适用于对美感要求甚高的流水线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