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扳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向扳手.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3477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23 C N 1 0 3 9 3 4 7 7 6 A (21)申请号 201310020308.8 (22)申请日 2013.01.18 B25B 13/46(2006.01) B25B 23/00(2006.01) (71)申请人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地址 310019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九堡镇九 环路35号 申请人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王暋 (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220 代理人郑立 (54) 发明名称 双向扳手 (57) 摘要 本发明的双向扳手实现了两种。
2、工作模式并可 在两种工作模式间方便地转换。在使用本发明的 双向扳手时,使用者输入的输入力矩为交替的顺 时针方向力矩或逆时针方向力矩,本发明的双向 扳手的输出端的输出力矩择一地为顺时针方向力 矩和逆时针方向力矩。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6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34776 A CN 103934776 A 1/2页 2 1.一种双向扳手,包括工作部以及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包括 主轴,所述主轴用于输出扭矩且其轴线垂直于所述手柄; 主动齿轮、从动齿。
3、轮、中间齿轮轴以及中间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中间齿轮 轴均套设在所述主轴之上,所述中间齿轮轴的轴线与所述主轴的轴线垂直,所述中间齿轮 安装在所述中间齿轮轴上,并配合在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之间传动,其中 所述手柄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所述中间齿轮轴外固设有一握持装置,当握持住所 述握持装置,转动所述手柄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时,所述主动齿轮通过所述中间齿轮带 动所述从动齿轮反向旋转; 与主动齿轮一起转动的第一棘齿面,以及与从动齿轮一起转动的第二棘齿面; 可带动所述主轴转动的第一棘爪元件和第二棘爪元件;其中 所述第一棘爪元件具有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棘齿面配合的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其中 所。
4、述第一棘爪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棘齿面发生打滑,在第二方向上则与所述第一棘齿 面接合传动,所述第二棘爪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接合传动,在第二方向上则与 所述第一棘齿面发生打滑; 所述第二棘爪元件具有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棘齿面配合的第三棘爪和第四棘爪,其中 所述第三棘爪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打滑,在第二方向上则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接 合传动,所述第四棘爪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接合传动,在第二方向上则与所述 第一棘齿面打滑; 换向开关,所述换向开关可将所述第一棘爪元件和所述第二棘爪元件设置在第一状态 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棘爪和所述第三棘爪同时分别与所述第一棘齿 面和第。
5、二棘齿面配合;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棘爪和所述第四棘爪同时分别与所述 第一棘齿面和第二棘齿面配合; 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扳手,其中,所述手柄具有环状头部,所述第一棘齿面设置 在所述环状头部的内圈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扳手,其中,所述第一棘齿面设置在所述主动齿轮的内圈 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扳手,其中,所述第二棘齿面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的内圈 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扳手,其中,所述握持装置为握持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扳手,其中,所述第一棘爪元件和/或第二棘爪元件为扇 形。 7.。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扳手,其中,所述第一棘爪元件和第二棘爪元件安装在副 轴之上,所述副轴的轴线与所述主轴平行且不与所述主轴重合,所述副轴与所述主轴相联, 可带动所述主轴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扳手,其中,所述副轴穿设在所述主轴之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扳手,其中,所述换向开关包括中心柱、第一球头柱塞和第 二球头柱塞,所述中心柱穿置于所述主轴内,所述第一球头柱塞和所述第二球头柱塞依次 固定在所述中心柱上,所述第一球头柱塞和所述第二球头柱塞分别与所述第一棘爪元件和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934776 A 2/2页 3 第二棘爪元件配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向扳手。
7、,其中,所述第一球头柱塞和所述第二球头柱塞内设 置有弹簧。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934776 A 1/7页 4 双向扳手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手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扳手。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螺丝批、力矩扳手之类手动工具的使用中,手在转动方向上的运动有一定的 限度,不会是沿着一个方向持续进行的。这类工具中,手柄的转动轴与主轴同轴,使用时一 般是这样的:首先,用手朝着某个希望的方向转动手柄(例如拧紧或松开一个螺钉),然后, 将手反向旋转,使该工具重新定位以便进入下一循环。在上述循环的第二部分,手的反向旋 转可以是放开手柄后再重新握住,也可以是在工具中配有棘齿面机构等单。
8、向装置,使手柄 反转时主轴不动,还可以是将该工具与螺钉脱离后再插入。但无论如何,手的反向旋转都不 会带来紧固件的有效运动,因此成为被浪费的动作。 0003 美国专利US5931062公开了一种机械转换器,包括一个主轴;以及安装在主轴上 的两个驱动元件,每个驱动元件与主轴之间都插入有一个单向离合器,且主轴上的这两个 单向离合器与主轴的接合方向相同,使得当任一个驱动元件向该方向旋转时,主轴都会被 拖动向一个方向转动,而当驱动元件向反方向旋转时,相对主轴是空转;还包括一个沿主轴 轴线配置的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与一个选定的驱动元件接合;还包括一个转换机构,该转 换机构与两个驱动元件同时相联,迫使该两个。
9、驱动元件总是反向旋转,以使一个驱动元件 拖动主轴转动,另一个驱动元件空转,使得不管驱动部件向哪个方向旋转,主轴都一直向一 个方向旋转,从而把旋转装置(例如手柄)的正反转都转换为主轴的单向转动。该机械转换 器能够有效利用旋转装置的任意方向的转动,也即,不论手柄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 动,主轴都朝向一个方向转动,从而大大提高了手的运动效率,节约了操作时间。 0004 然而,该发明的转换装置只能使主轴朝着一个方向转动,这并不适应主轴在两个 方向上转动的需要,例如,作为力矩扳手应用时需要拧紧或松开紧固件,而安装该发明的转 换装置的力矩扳手无论是按对常规扳手的拧紧紧固件的操作还是松开紧固件的操作得到 。
10、的结果都是拧紧紧固件(或者松开紧固件)。如果期望在安装该发明的转换装置的力矩扳手 能够实现拧紧紧固件以及松开紧固件的操作,可以考虑的解决方式只能是在该力矩扳手的 主轴的两端(即工作部的两端)皆设置输出端,其中一端用于拧紧紧固件的操作,另一端用 于松开紧固件的操作。而这样的设计是累赘的,使用时由于需要注意选择适合要求的输出 端,也极不方便。 0005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可以方便地切换主轴转动方向的双向扳 手。 发明内容 0006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向扳手, 实现方便地切换力矩扳手的主轴转动方向。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
11、一种双向扳手,包括工作部以及手柄,所述工作部 说 明 书CN 103934776 A 2/7页 5 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用于输出扭矩且其轴线垂直于所述手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中间齿 轮轴以及中间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中间齿轮轴均套设在所述主轴之上,所述中 间齿轮轴的轴线与所述主轴的轴线垂直,所述中间齿轮安装在所述中间齿轮轴上,并配合 在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之间传动,其中所述手柄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所述中 间齿轮轴外固设有一握持装置,当握持住所述握持装置,转动所述手柄带动所述主动齿轮 转动时,所述主动齿轮通过所述中间齿轮带动所述从动齿轮反向旋转;与主动齿轮一起转 动的第一棘齿面,。
12、以及与从动齿轮一起转动的第二棘齿面;可带动所述主轴转动的第一棘 爪元件和第二棘爪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棘爪元件具有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棘齿面配合的第 一棘爪和第二棘爪,其中所述第一棘爪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棘齿面发生打滑,在第二 方向上则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接合传动,所述第二棘爪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接合 传动,在第二方向上则与所述第一棘齿面发生打滑;所述第二棘爪元件具有选择性地与所 述第二棘齿面配合的第三棘爪和第四棘爪,其中所述第三棘爪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棘 齿面打滑,在第二方向上则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接合传动,所述第四棘爪在第一方向上与所 述第一棘齿面接合传动,在第二方向上则与所述第一棘齿面打滑。
13、;换向开关,所述换向开 关可将所述第一棘爪元件和所述第二棘爪元件设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 态下,所述第一棘爪和所述第三棘爪同时分别与所述第一棘齿面和第二棘齿面配合;在所 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棘爪和所述第四棘爪同时分别与所述第一棘齿面和第二棘齿面配 合;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 0008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具有环状头部,所述第一棘齿面设置在所述环状 头部的内圈上。 0009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棘齿面设置在所述主动齿轮的内圈上。 0010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棘齿面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的内圈上。 0011 在进。
14、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握持装置为握持环。 0012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棘爪元件和/或第二棘爪元件为扇形。 0013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棘爪元件和第二棘爪元件安装在副轴之上,所述 副轴的轴线与所述主轴平行且不与所述主轴重合,所述副轴与所述主轴相联,可带动所述 主轴转动。 0014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副轴穿设在所述主轴之中。 0015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换向开关包括中心柱、第一球头柱塞和第二球头柱塞, 所述中心柱穿置于所述主轴内,所述第一球头柱塞和所述第二球头柱塞依次固定在所述中 心柱上,所述第一球头柱塞和所述第二球头柱塞分别与所述第一棘爪元件和第二棘爪元件 配合。 。
15、0016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球头柱塞和所述第二球头柱塞内设置有弹簧。 0017 本发明的双向扳手实现了两种工作模式并可在两种工作模式间方便地转换。在使 用本发明的双向扳手时,使用者输入的输入力矩为交替的顺时针方向力矩或逆时针方向力 矩,本发明的双向扳手的输出端的输出力矩择一地为顺时针方向力矩和逆时针方向力矩。 0018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 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说 明 书CN 103934776 A 3/7页 6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的双向扳手的主视图。 0020 图2是图1所示的双向扳手的截面图。 00。
16、21 图3显示了本发明的双向扳手内的传动装置。 0022 图4显示了本发明的双向扳手内的换向装置。 0023 图5显示了安装了第一棘爪元件和第二棘爪元件的主轴。 0024 图6是图5中的第一棘爪元件的正视图。 0025 图7显示了本发明的双向扳手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时,第一棘爪元件与第一棘齿 面之间的配合。 0026 图8显示了用于改变本发明的双向扳手的工作模式的转钮。 0027 图9显示了本发明的双向扳手内的限位装置。 0028 图10是图9所示的限位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双向扳手包括手柄20和工作部 10,手柄20纵向延伸并通过其。
17、环状的头部21(参见图3)套接在工作部10之上。工作部10 内部设有主轴100、外部设有握持环102。主轴100的一端为延伸至工作部10和手柄20的 头部21之外的输出端101。输出端101可以通过安装不同的套筒以配置成适用于操作外角 螺丝等各种紧固件的构形。 0030 本发明的双向扳手包括传动装置和与其联接的换向装置,来自手柄20的输入力 矩通过传动装置被传送到工作部10的主轴100,并通过换向装置选择性地使输出端101输 出的输出力矩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例如,工作部 10的输入力矩为顺时针方向力矩或逆时针方向力矩,输出端101输出的输出力矩为顺时针 方向。
18、力矩;或者,工作部10的输入力矩为顺时针方向力矩或逆时针方向力矩,输出端101输 出的输出力矩为逆时针方向力矩。 0031 本发明的双向扳手的传动装置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棘齿面311、主动齿轮 312、第二棘齿面321、从动齿轮322、中间齿轮轴330、中间齿轮331及332。其中,第一棘齿 面311和主动齿轮312相连且同轴,本实施例中,第一棘齿面311固设于手柄20的环状的 头部21的内圈,主动齿轮312固定连接于手柄20的头部21,这样当手柄20转动时,其头 部21会带动主动齿轮312同时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棘齿面311也可设置在主动齿 轮312的内圈;第二棘齿面321设置在。
19、从动齿轮322的内圈。第一棘齿面311和第二棘齿 面321的齿面与主轴100的外周面相对;主动齿轮312和从动齿轮322是面齿轮,主动齿轮 312和从动齿轮322的齿面彼此相对。第一棘齿面311、第二棘齿面321、主动齿轮312和从 动齿轮322皆同轴且其中心轴线与主轴100的中心轴线重合。 0032 中间齿轮轴330与握持环102固定相连。中间齿轮331、332安装在中间齿轮轴330 上,中间齿轮轴330与主轴100垂直。中间齿轮331、332配合在主动齿轮312和从动齿轮 322之间,它们的齿分别与主动齿轮312和从动齿轮322的齿面上的齿接合传动,当握持环 102固定,亦即中间齿轮轴33。
20、0固定不动时,主动齿轮312转动时会通过中间齿轮331、332 带动从动齿轮322与其反向旋转。本实施例中,中间齿轮331、332皆为锥齿轮。 说 明 书CN 103934776 A 4/7页 7 0033 本发明的双向扳手的换向装置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由中心柱220、第一球头柱 塞221和第二球头柱塞222构成的换向开关以及第一棘爪元件211和第二棘爪元件212。 其中,中心柱220安装于主轴100内,第一球头柱塞221和第二球头柱塞222依次固定在中 心柱220上,第一球头柱塞221和第二球头柱塞222的球头部分的活动方向与主轴110垂 直,优选地,在第一球头柱塞221和第二球头柱塞22。
21、2内配合有弹簧等弹性元件。第一棘爪 元件211和第二棘爪元件212通过副轴210安装在主轴100上,如图5所示,副轴210平行 于主轴100但其中心轴线不重合于主轴100的中心轴线,第一棘爪元件211和第二棘爪元 件212可以绕副轴210转动。 0034 第一棘爪元件211和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结构相似,皆包括第一扇形棘爪、第二扇 形棘爪和两者之间的扇形中间部分。以第一棘爪元件211为例,图6显示了第一棘爪元件 211的顶视图(即沿主轴100向输出端101的方向),从图6中可以看出,第一棘爪元件211 包括第一扇形棘爪2111、第二扇形棘爪2112和两者之间的扇形中间部分2110。第一扇形棘 。
22、爪2111的扇形齿面、扇形中间部分2110的扇形面和第二扇形棘爪2112的扇形齿面构成了 第一棘爪元件211的第一表面。第一棘爪元件211还具有第二表面,这是一个异形面,在本 实施例中,其包括一个凹部2113,凹部2113具有第一侧壁2114和第二侧壁2115。第一侧 壁2114和第二侧壁2115皆主轴100的方向延伸。第一棘爪元件211中具有与副轴210配 合的过孔2101,副轴210穿过过孔2101将第一棘爪元件211安装在主轴100上(如图5所 示)。本实施例中,过孔2101设置在第一棘爪元件211的扇形中间部分2110,较佳地,设置 在第一棘爪元件211的重心处。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结。
23、构与第一棘爪元件211相似,在此 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其厚度(即沿主轴100延伸的长度)小于第一棘爪元件211的厚度,但 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厚度也可与第一棘爪元件211的厚度相等,或者大于第一棘爪元件211 的厚度。 0035 第一棘爪元件211和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一表面分别与第一棘齿面311和第二 棘齿面321的齿面相对,具体地,第一棘爪元件211的扇形棘爪(包括第一扇形棘爪2111和 第二扇形棘爪2112)的齿与第一棘齿面311的齿相对,第二棘爪元件212的扇形棘爪(包括 第一扇形棘爪和第二扇形棘爪)的齿与第二棘齿面321的齿相对。第一棘爪元件211和第 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二表面分别。
24、与中心柱220的表面相对,具体地,第一棘爪元件211的第 二表面与第一球头柱塞221的球头部分相对,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二表面和第二球头柱 塞222的球头部分相对。通过旋转中心柱220,可以使第一球头柱塞221的球头部分接触第 一棘爪元件211的凹部2113的第一侧壁2114,同时使第二球头柱塞222的球头部分接触第 二棘爪元件212的凹部的第一侧壁,此时本发明的双向扳手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或者,使 第一球头柱塞221的球头部分接触第一棘爪元件211的凹部2113的第二侧壁2115,同时使 第二球头柱塞222的球头部分接触第二棘爪元件212的凹部的第二侧壁,此时本发明的双 向扳手处于第二种工。
25、作模式。 0036 当本发明的双向扳手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时,如图7所示,第一棘爪元件211的第 一扇形棘爪2111的齿与第一棘齿面311的齿接触,同样,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一扇形棘 爪的齿与第二棘齿面321的齿接触。当手柄20的头部21带动第一棘齿面311转动,当在 第一扇形棘爪2111处的第一棘齿面311的齿的运动方向为从第一扇形部分2111指向第二 扇形部分2112时,即如图7所示的第一棘齿面311顺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一球头柱塞221 说 明 书CN 103934776 A 5/7页 8 的球头部分接触的是第一棘爪元件211的凹部2113的第一侧壁2114,第一棘齿面311不能 带动第一。
26、棘爪元件211随其一起转动,即第一扇形棘爪2111的齿与第一棘齿面311的齿不 接合传动;而当在第一扇形棘爪2111处的第一棘齿面311的齿的运动方向为从第二扇形部 分2112指向第一扇形部分2111时,即如图7所示的第一棘齿面311逆时针转动时,由于第 一球头柱塞221的球工作部分接触第一棘爪元件211的凹部2113的第一侧壁2114,第一棘 齿面311能带动第一棘爪元件211随其一起转动,即第一扇形棘爪2111的齿与第一棘齿面 311的齿接合传动。而第一棘爪元件211的转动通过副轴210传递至主轴100,从而带动主 轴100转动。 0037 同时,当在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一扇形棘爪处的第。
27、二棘齿面321的齿的运动方 向为从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一扇形部分指向第二扇形部分时,即第二棘齿面321顺时针 转动时,由于第二球头柱塞222的球工作部分接触的是第二棘爪元件212的凹部的第一侧 壁,第二棘齿面321不能带动第二棘爪元件212随其一起转动,即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一 扇形棘爪的齿与第二棘齿面321的齿不接合传动;而当在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一扇形棘 爪处的第二棘齿面321的齿的运动方向为从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二扇形部分指向第一扇 形部分时,即第二棘齿面321逆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二球头柱塞222的球工作部分接触第二 棘爪元件212的凹部的第一侧壁,第二棘齿面321能带动第二棘爪。
28、元件212随其一起转动, 即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一扇形棘爪的齿与第二棘齿面321的齿接合传动。而第二棘爪元 件212的转动通过副轴210传递至主轴100,从而带动主轴100转动。 0038 由于前述的中间齿轮331、332和主动齿轮312和从动齿轮322的传动,当握持环 102固定不动时,第二棘齿面321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棘齿面311相反。由此可知,在本发明 的双向扳手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当自工作部10的输入力矩为顺时针力矩,其使第一棘齿 面311顺时针转动,第二棘齿面321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一棘爪元件211与第一棘齿面311 不联接,第二棘爪元件212与第二棘齿面321联接,由此,第二棘爪元。
29、件212使主轴100逆时 针转动,输出力矩为逆时针力矩;当自工作部10的输入力矩为逆时针力矩,其使第一棘齿 面311逆时针转动,第二棘齿面321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一棘爪元件211与第一棘齿面311 联接,第二棘爪元件212与第二棘齿面321不联接,由此,第一棘爪元件211使主轴100逆 时针转动,输出力矩为逆时针力矩。 0039 当本发明的双向扳手处于第二种工作模式时,第一棘爪元件211的第二扇形棘爪 2112的齿与第一棘齿面311的齿接触,同样,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二扇形棘爪的齿与第二 棘齿面321的齿接触。当来自工作部10的输入力矩使第一棘齿面311转动,当在第二扇形 棘爪2112处的第。
30、一棘齿面311的齿的运动方向为从第一扇形部分2111指向第二扇形部分 2112时,即第一棘齿面311顺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一球头柱塞221的球头部分接触第一棘爪 元件211的凹部2113的第二侧壁2115,第一棘齿面311能带动第一棘爪元件211随其一起 转动,即第二扇形棘爪2112的齿与第一棘齿面311的齿接合传动;而第一棘爪元件211的 转动通过副轴210传递至主轴100,从而带动主轴100转动。而当在第二扇形棘爪2112处 的第一棘齿面311的齿的运动方向为从第二扇形部分2112指向第一扇形部分2111时,即 第一棘齿面311逆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一球头柱塞221的球头部分接触的是第一棘爪元。
31、件 211的凹部2113的第二侧壁2115,第一棘齿面311不能带动第一棘爪元件211随其一起转 动,即第二扇形棘爪2112的齿与第一棘齿面311的齿不接合传动。 说 明 书CN 103934776 A 6/7页 9 0040 同时,当在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二扇形棘爪处的第二棘齿面321的齿的运动方 向为从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一扇形部分指向第二扇形部分时,即第二棘齿面321顺时针 转动时,由于第二球头柱塞222的球头部分接触第二棘爪元件212的凹部的第二侧壁,第二 棘齿面321能带动第二棘爪元件212随其一起转动,即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二扇形棘爪 的齿与第二棘齿面321的齿接合传动;而第。
32、二棘爪元件212的转动通过副轴210传递至主 轴100,从而带动主轴100转动。而当在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二扇形棘爪处的第二棘齿 面321的齿的运动方向为从第二棘爪元件212的第二扇形部分指向第一扇形部分时,即第 二棘齿面321逆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二球头柱塞222的球工作部分接触的是第二棘爪元件 212的凹部的第二侧壁,第二棘齿面321不能带动第二棘爪元件212随其一起转动,即第二 棘爪元件212的第二扇形棘爪的齿与第二棘齿面321的齿不接合传动。 0041 由于前述的中间齿轮331、332和主动齿轮312和从动齿轮322的传动,当握持环 102固定不动时,第二棘齿面321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棘。
33、齿面311相反。由此可知,在本发明 的双向扳手处于第二种工作模式,当自工作部10的输入力矩为顺时针力矩,其使第一棘齿 面311顺时针转动,第二棘齿面321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一棘爪元件211与第一棘齿面311 联接,第二棘爪元件212与第二棘齿面321不联接,由此,第一棘爪元件211使主轴100顺时 针转动,输出力矩为顺时针力矩;当自工作部10的输入力矩为逆时针力矩,其使第一棘齿 面311逆时针转动,第二棘齿面321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一棘爪元件211与第一棘齿面311 不联接,第二棘爪元件212与第二棘齿面321联接,由此,第二棘爪元件212使主轴100顺 时针转动,输出力矩为顺时针力矩。 00。
34、42 如前所述地,通过旋转中心柱220,可以使本发明的双向扳手第一种工作模式和第 二种工作模式之间切换、选择。为了使用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中心柱220的 第一端部设置了转钮223,通过使中心柱220的两个耳部(如图8中的耳部2201)嵌入转钮 223实现中心柱220与转钮223之间的配合。这样,通过转动转钮223,可以使中心柱220 旋转。本实施例中的转钮223上设置有两条凸出于转钮223的表面的脊部,如脊部2231,使 用时可以通过对包括脊部2231的两条脊部施加旋转力矩以转动转钮223。 0043 本发明的双向扳手还包括限位装置,其使本发明的双向扳手保持在选定的工作模 式直到。
35、使用者切换到其他的工作模式。如图9和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限位装置包括一个 设置在输出端101和中心柱220的第二端部之间的弹珠400,以及在中心柱220的第二端部 的弹珠400配合的槽,具体地为第一槽410和第二槽420。第一槽410和第二槽420彼此平 行延伸且两者之间由光滑的脊隔开。 0044 当弹珠400在第一槽410内时,第一球头柱塞221和第二球头柱塞222的球工作 部分保持其与第一棘爪元件211和第二棘爪元件212的凹部的第一侧壁的接触,即本发明 的双向扳手被保持在第一种工作模式;当弹珠400在第二槽420内时,第一球头柱塞221和 第二球头柱塞222的球工作部分保持其与第一棘爪。
36、元件211和第二棘爪元件212的凹部的 第二侧壁的接触,即本发明的双向扳手被保持在第二种工作模式。当转动转钮223,使中心 柱220旋转,并使弹珠400从第一槽410进入第二槽420时,本发明的双向扳手从第一种工 作模式进入第二种工作模式;当转动转钮223,使中心柱220旋转,并使弹珠400从第二槽 420进入第一槽410时,本发明的双向扳手从第二种工作模式进入第一种工作模式。 0045 本实施例中,中间齿轮轴330与握持环102固定连接,中间齿轮轴330相对于握持 说 明 书CN 103934776 A 7/7页 10 环102固定,由此当工作部20相对于握持环102转动时,中间齿轮331、。
37、332使从动齿轮322 的转动方向与主动齿轮312的转动方向相反。在使用中,为了使中间齿轮331、332工作,以 保证第二棘齿面321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棘齿面311相反,使用者可以通过握持握持环102 的方式使中间齿轮轴330定位,从而中间齿轮331、332在主动齿轮312的带动下发生旋转, 进而带动从动齿轮322旋转,从而使第二棘齿面321与第一棘齿面311反向地旋转。需要 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定位中间齿轮轴330,而使中 间齿轮331、332工作。 0046 另外,如前所述地,本发明的双向扳手的输出端101可以通过安装不同的套筒以 配置成适用于操作外角螺丝等。
38、各种紧固件的构形,此时,本发明的双向扳手的限位装置中 的弹珠400还可以用于对安装于输出端101的各个套筒进行卡位。 0047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 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 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 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CN 103934776 A 10 1/6页 11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34776 A 11 2/6页 1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34776 A 12 3/6页 1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34776 A 13 4/6页 14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34776 A 14 5/6页 15 图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34776 A 15 6/6页 16 图9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934776 A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