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绳式扬声装置中的拉绳机构.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409905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3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8102465

申请日:

1988.04.29

公开号:

CN88102465A

公开日:

1988.11.1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审定||||||公开

IPC分类号:

G11B3/38

主分类号:

G11B3/38

申请人:

株式会社阿真

发明人:

小池荣师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1987.04.30 JP 65,575/198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代理人:

蔡民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拉绳式扬声装置中的拉绳机构使用一个拉绳支承件,可向上和向下做弹性运动,该机构位于拉绳出孔的附近位置,使得拉绳从出孔通过拉绳支承装置到卷线筒的路径按照曲柄形状拐弯且拐角不大于直角,其中卷线筒用于拉绳的卷紧和放松。

权利要求书

1: 拉绳式扬声装置中的拉绳机构包括: 一个转盘,由垂直安装于壳体上的轴支承,能够旋转且可沿着前述的轴做轴向运动;一只扬声喇叭,固定安装于壳体内;一个唱盘。与转盘整体安装且至少有一个螺旋状的记录纹道。一个放音始点和一个终点;一个唱头臂。可沿唱盘面摆动;一个携带于唱头臂的拾音头。与扬声喇叭的锥头连接,并带有一个与拾音头面对的放音唱针,所说的唱针能与唱盘保持接触;一根唱针作用力弹簧,弹性地支承转盘并通过转盘给放音唱针施压唱针作用力;一根恒定扭矩弹簧,保证转盘朝着预确定的旋转方向运动;一根回复弹簧,确保唱头臂到达放音的始点位置;一个卷线筒,由中心轴支承,与转盘和唱盘在轴向和旋转方向构成一体;一个拉绳出孔,开在壳体的侧面上。其位置低于唱盘上表面;一根拉绳。它的一端系于卷线筒。另一端通过拉绳出孔伸出壳体外;一个拉绳支承装置,用于支承拉绳,支承装置的位置在卷线筒和拉绳出孔之间且高于装置唱盘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拉绳支承装置仅在向上和向下的方向上做弹性运动,并位于拉绳出孔附近,使得拉绳从出孔通过拉绳支承装置到卷线筒的路径能按曲柄形状拐弯。拐角不大于直角。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绳式扬声装置中的拉绳机构,其中仅在向上和向下的方向上做弹性运动的构件由塑料注模制造,且与壳盖以这种方式构成一体:即该件的弹性可用于所说的弹性运动。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拉绳式扬声装置中的一种拉绳机构。其中,绳带与一根恒定扭矩弹簧连在一起,拉绳时所产生的能量随即贮存于恒定扭矩弹簧,随后贮存的能量用于记录下来的声音的再现。

    与此有关的一项现有技术,是美国专利U·S4004815公布的一项发明,对应于日本实用新型公告58(1983)-28408,概要示于附图5和6。

    该装置包括中心轴2,竖直支承于壳体1;套于轴2上的旋转件3由唱针作用力弹簧4弹性地支承,该旋转件可沿该轴作轴向移动;恒定扭矩弹簧5装在旋转件3的侧面,给旋转件3在旋转方向上旋转提供能量。中心轴上还装有转盘6和卷线盘7,它们与旋转件3一起旋转。

    装置上还装有拉绳8,它的一端系于卷线盘7,另一端通过拉出孔或窗口16和弹簧9伸出壳体外。出孔16位于转盘6之下,而弹簧9的作用是支承绳带,使得拉绳8在没有受拉和非拉紧状态时不至于碰到转盘6。

    该装置还带有一个可旋转的唱头臂14,紧靠在喇叭型扬音筒10的锥头11上,喇叭10固定在壳体1上,唱头臂14按这样的方式支承:即在转盘6的唱针作用力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扬声唱针12能够与唱盘13保持接触;回复弹簧15可让唱头臂14回到放音的始点。该装置还配有调速器18调节唱盘13的旋转速度。

    该装置工作方式如下。

    恒定扭矩弹簧5绕着旋转件3卷紧,则旋转件3预备旋转。

    旋转件3旋转时,转盘6和录音唱盘13跟着一起旋转。当这些部件旋转速度过快时,通过调速器18调节旋转速度。

    在旋转过程中,唱头臂14随着唱针12移动到唱盘13地中心。唱针12的运动将声音传到锥头11,从而通过扬声器喇叭10进行机械放大。唱针保持与唱盘13接触,而唱头臂保持与喇叭锥头接触。

    当恒定扭矩弹簧5完全恢复原始自由状态,再拉动拉绳8,给恒定扭矩弹簧5供给能量进行下一次放音。然而,在拉动过程中拉绳8必然被向下倾斜拉直到低于转盘6的平面,从而使唱盘13向下移动脱离唱针12的尖端。由于唱头臂14与唱针12一起运动到放音的终点,这是通过唱针12和唱盘13之间的摩擦作用导致的,一旦两部之间上述的摩擦力消失,将导致唱头臂14和唱针回到放音的始点,从而该装置预备下一次放音。其它有关的现有技术如已审定的日本专利公开昭58(1983)-46778和美国专利号第428000(已放弃),对应于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昭59(1984)-19275,以及美国专利4,547,873。

    在那些现有技术的装置中,为了重复上述的操作,拉绳必须紧紧地绕到位在唱盘上的卷线盘上,否则,当最后的放音结束时,拉绳将从卷线盘上脱开,所以难以给恒定扭矩弹簧供给能量进行下一次放音;或者,绳带自身缠绕到装置上其它不希望的部分,从而不便拉出拉绳,有时候甚至不可能给恒定扭矩弹簧供给旋转能量。

    这种问题可以通过加宽卷线盘的上边缘而得以解决,然而当唱头臂到达放音结束点附近某位置时,如盘边缘的卷线盘会靠到唱头臂上。这将必须加大唱盘的半径,以保证达到与现有技术的装置已达到的相同的放音时间长度。然而这种修正方法难以减少此装置的整体尺寸。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先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根据本发明,拉绳机构按这样的方式进行构造:在壳体内装有一个支承拉绳的装置,该装置做有支承拉绳的结构,可沿中心轴方向做弹性往复运动;拉绳机构位于拉绳出口位置附近且高于放音唱盘上表面的平面,使得通过该孔拉出的拉绳沿着规定的路径,在每一个转折点象曲柄一样几乎成直角拐弯。由于拉绳被导引,象曲柄的样子急度拐弯而通过绳带支承装置和绳带导向孔,另外拉绳支承装置允许拉绳仅以向上和向下的方向运动而不作水平方向运动,当拉绳按导向的偏折路径运动时,将有足够的阻力作用其上,因而受拉的拉绳被施以适当的张力。结果,拉绳可以紧紧地绕到卷线盘上而不会有任何松弛。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在拉绳缠绕卷线盘时能够给拉绳施加适当的摩擦阻力,从而给拉绳以适当的张力,因此不用担心拉绳会松弛地缠绕到转盘上的卷线盘。

    此外,由于在拉绳受拉时,拉绳支承件也被拉低,因此唱盘被拉下而脱离唱针,从而允许唱头臂移到放音的始点位置。当该装置开始放音时,拉绳支承装置将提高拉绳位置,从而防止拉绳碰到唱盘。

    依据现有技术的装置,当要求放音装置尺寸较小时,毫无疑问要减小卷线盘尺寸,因而若拉绳松弛地缠绕,则造成拉绳易于偏离规定的路线;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由于拉绳受到适当张力作用,当它缠绕卷线盘时,拉绳能紧紧缠绕而几乎不会脱离要求的路径,因而本发明能够使装置的整体尺寸大大减小。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的剖面图,图2是该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副机架的俯视图,图4是图3Ⅳ-Ⅳ截面的剖面图,图5是现有技术装置的主视剖面图,图6是现有技术装置的俯视图。

    图1到图4表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图中,序号1表示壳体,它包括底盘1b,壳盖1a罩在底盘1b上,还装有副机架17,放于底盘1b和壳盖1a之间。

    壳体1为塑料注模体,在壳盖1a的上表面开有一系列的沟槽。壳盖1a纵向每一端做有一对与之对应的接合凸台1d,用于联接壳盖1a和底盘1b。

    在壳盖1a顶板的内面附有扬声喇叭10,它的锥头11竖直向下。

    底盘1b上做有朝上的轴承1e和1f,凸轴1g,同心地围绕轴承的柱面体1h;还设有一对锁紧件1i,用于联接前述的联接凸台以及与轴承1e同心的螺旋弹簧安放槽1j,所有这些均可通过塑料注模方法与底盘做成整体。

    副机架17装有朝下的轴承21和24,它们分别位于轴承1e和1f的正上方。

    件2是一个竖直装配的轴,下端由轴承1e支承而上端由轴承21支承。旋转件3套在轴2上并可轴向运动。旋转件3的下面有一个环状卷筒3a和一个在卷筒3a内的圆筒件3b,两者做成整体,与轴2同心。

    卷筒3a在轴2的方向上被切成槽(未图示)。旋转件3由螺旋形唱针作用力弹簧4弹性支承,螺旋弹簧4装入底盘1上的螺旋弹簧安放槽1j内。

    件5是一根恒定扭矩弹簧,插入并支承于竖直向上的凸轴1g。恒定扭矩弹簧5的作用是给旋转件3绕旋转方向运动提供能量。恒定扭矩弹簧的一个纵向端部固定于圆筒件3b,且按前述的切槽伸出,使得恒定扭矩弹簧5绕在卷筒3a上,弯曲的方向应使其弹力可驱动旋转件。

    恒定扭矩弹簧按前述方式绕卷筒3a上,使得它在松解方向作用卷筒3a,旋转件3和恒定扭矩弹簧5要直接联接在卷筒3a上。此外,转盘6和卷线盘7绕轴2轴向安装,这样他们与旋转件3构成一体。

    唱盘13上至少带有一条记录纹道,放音位置的始点和终点都要位于唱盘13上,且与转盘6构成整体。拉绳出孔16位于底盘1b的侧面,位置低于唱盘13上表面的平面,唱盘13由唱针作用力弹簧4支承位于该弹簧4之上。8是一根拉绳,它的一端系到卷线盘7的侧面上,而另一端被导向通过拉出出孔16伸出壳体之外。图3中,序号14表示一个唱头臂,端部分有一只拾音头,放音唱针12朝下安装。唱头臂14装在凸块27处,使拾音头部分能够做摆动运动。在唱头臂14前端的拾音部分背面与扬声喇叭10的锥头接触,而唱针12的尖端使得它在图2中的唱针作用力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保持与唱盘13上表面接触。此外,唱头臂14的背面宽度较大,使得放音过程中使其以一恒定的压力与锥面11保持接触。序号15表示一根回复弹簧,它的作用是保证唱头臂14正常回到放音的始点位置。

    回复弹簧15的中间部分绕在前述的凸块27上,保证唱头臂14到达放音的始点位置;回复弹簧15的一端支于唱头臂14的凸块22上,而它的另一端支于唱头臂14的凸块26上。

    凸块23布置于副机架17上,它的作用是保证唱头臂14停止在放音的始点位置。

    回复弹簧15的弹力稍小于由唱针作用力弹簧4作用使放音唱针12和唱盘13上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但只要前述的摩擦力消失时它可以立即将唱头臂移到放音的始点位置。图1中,18是一个调速器,它的作用是调节转盘6的旋转速度。

    调速器18由轴承1f和24来支承,通过弹性带25的作用与转盘6相联。

    如果转盘旋转速度大于预确定值,则调速器18径向向外运动而与圆柱体1h的内侧面接触,结果导致调速器18和圆柱体1h之间产生摩擦,从而调节旋转速度。序号19表示一个支承装置,它与副机架整体制造。该支承装置的自由顶端带有一个带孔的拉绳支承件20,拉绳8可通过它伸出来。

    由于该支承装置做成一种悬臂扁平弹簧,有较大的宽度而厚度很小,故能绕着它的固定部分弹性弯曲,而在横向(宽度方向)几乎不会变形。此外,支承装置19与副机架17邻接,由于从支承装置19的固定根部到拉绳支承圆筒件20之间的距离与支承件20的横向宽度相比足够长,尽管拉绳支承装置19的根部变形程度可能较小,但拉绳支承件20向上和向下运动的移动距离仍然足够大。

    此外,拉绳支承件20安装在拉绳出孔16的附近,位置高于唱盘13上表面的平面,所以拉绳8按照一路径拐弯,其拐角不大于直角。

    下面根据本发明来解释本装置的操作。

    如果本装置的恒定扭矩弹簧5已绕在旋转件3上,则旋转件在恒定扭矩弹簧5释放力的作用下开始旋转。旋转件3的旋转带动相应的转盘6,放音唱盘13和卷线盘7一起旋转,而这些件的旋转速度通过调速器18的作用,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调节。然后,放音唱针12沿着唱盘13的记录纹道作相对运动,由此将再现的振动传到锥头11而通过扬声喇叭10进行机械放大。在放音的同时,拉绳8绕到卷线盘7上。由于拉绳8必须通过拉绳支承件20和出孔16,沿着象曲柄形状一样的路径运动,因而拉绳与这些相关件之间(即拉绳支承件20和拉绳出孔16)产生适当的摩擦力。此外,由于拉绳支承件20可弹性向上和向下运动,向上运动过程中拉绳支承件受张力,该力的作用将拉绳8上提,且在卷线筒7和出孔16之间产生力使拉绳上提。结果,拉绳8在卷线筒7和拉绳支承件20之间作用以适当的张力,因此拉绳能够以拉直状态绕到卷线筒上。拉绳8在恒定扭矩弹簧5完全松弛状态下全部缠在卷线筒7上,向外拉动拉绳使恒定扭矩弹簧5绕旋转件3上紧以进行下一次放音。当拉绳象上述那样受拉时,被拉的拉绳8克服拉绳支承件20的弹性,从而将支承件拉低。

    由于拉绳支承装置19上带有拉绳支承件20并做成悬臂梁,它的自由顶端可以变形,因而哪怕只施以微小的力拉绳支承件20将向下移动。

    此外,拉绳8拉直且向出孔倾斜,出孔的位置低于放音唱盘13上表面的平面,从而下压与卷线盘7连成一体并受弹性支承的唱盘13。

    然后唱盘13下降,导致放音唱针12脱离唱盘13的上表面,从而携带放音唱针的唱头臂14得以返回到放音的始点位置。当操作者拉绳后放开拉绳,拉绳支承件20将在拉绳支承装置19的弹力作用下而上抬,这样拉绳的路径将变得象曲柄形状一样。此外,由拉绳8松开的唱盘13由唱针作用力弹簧4的弹力作用而向上移动,从而使放音唱针12保持与唱盘13的上表面接触。

拉绳式扬声装置中的拉绳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拉绳式扬声装置中的拉绳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拉绳式扬声装置中的拉绳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拉绳式扬声装置中的拉绳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绳式扬声装置中的拉绳机构.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拉绳式扬声装置中的拉绳机构使用一个拉绳支承件,可向上和向下做弹性运动,该机构位于拉绳出孔的附近位置,使得拉绳从出孔通过拉绳支承装置到卷线筒的路径按照曲柄形状拐弯且拐角不大于直角,其中卷线筒用于拉绳的卷紧和放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信息存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