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10051211.8
2014.02.14
CN104842878A
2015.08.19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0R 1/02申请公布日:20150819|||公开
B60R1/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吴伟峰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后视镜装置,安装于车辆上以便于驾驶者观察车辆后方状况。该后视镜装置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凹透镜和安装于车辆内部的反光模组。该凹透镜相对于车体倾斜凸出设置。该反光模组包括与该凹透镜光学配合的反光镜。本发明的后视镜装置直接将凹透镜设置于车体内减小了整体车身的宽度,并将反光模组安装于车内大大提高了驾驶员观察和调节的便利性。
权利要求书1. 一种后视镜装置,安装于车辆上以便于驾驶者观察车辆后方状况,其特征在于:该后视镜装置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凹透镜和安装于车辆内部的反光模组,该凹透镜相对于车体倾斜凸出设置,该反光模组包括与该凹透镜光学配合的反光镜。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透镜为双凹的柱状透镜。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透镜包括入光面及与入光面相对的出光面,该入光面和出光面中至少一者上设置有一层反光膜。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镜为凹面镜。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镜上设置有防眩光镀膜。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模组进一步包括壳体及枢接于壳体上的固定杆,该反光镜装设于该壳体内。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镜能够绕固定杆以任意角度转动。
说明书后视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车辆光学观察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后视镜装置。 背景技术 后视镜对车辆行驶的准确、舒适及安全非常重要。传统的车辆后视镜大多位于车身外部的两侧,整体凸出于车身,驾驶员观察车后场景时视线需转动较大的角度。同时,由于后视镜凸出于车辆车身外较大距离,导致车辆车身的整体宽度增加,给行驶及泊车等操作带来不便。 目前市场上也有具外置摄像头及内置电子显示屏的车辆后视镜系统代替传统的后视镜,但是电子影像画面是通过摄像头摄取影像,摄取的影像是单一景深,所以输出到电子显示仪器上的画面也是二维的,也就是说,通过电子显示器传递到人眼的图像是平面的与双眼看到的画面并非完全相同。另外,电子系统产生故障的可能性较大,画面可能出现滞后现象,在高速行驶中,一点点的滞后时间都可能导致严重事故。因此,电子后视镜系统存在一定局限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凸出于车身尺寸较小的后视镜装置。 一种后视镜装置,安装于车辆上以便于驾驶者观察车辆后方状况。该后视镜装置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凹透镜和安装于车辆内部的反光模组。该凹透镜相对于车体倾斜凸出设置。该反光模组包括与该凹透镜光学配合的反光镜。 上述后视镜装置通过在车体上设置凹透镜将车体后侧的场景光线折射至安装于车内的反光模组,进而由反光模组反射至驾驶员的视野中。由于凹透镜凸出车体的尺寸较小,从而减小了整体车身的宽度。同时,由于反光模组安装于车内,减小了驾驶员视线转动的角度及无需驾驶员将手伸出窗外来调节视线角度,并且由于车内的光线较车外的光线暗提高了反光模组中画面的对比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后视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后视镜装置的凹透镜的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后视镜装置的反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后视镜装置的工作原理光路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后视镜装置100凹透镜10入光面11出光面12反光模组20壳体21枢接部211胶框22反光镜23固定杆24车体30连接部31内壁32入射光线40反射光线4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后视镜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后视镜装置100,安装于车辆(图未示)上,以便于驾驶者观察车辆后方状况。车辆包括车体30,后视镜装置100包括设置在车体30上的凹透镜10及安装于车辆内部的反光模组20。该车体30包括与凹透镜10相连接的连接部31,该连接部31由车体30部分向外延伸并与车体30成一定的角度,其厚度远离车体30逐渐变薄。该连接部31包括一内壁32,该内壁32为平面或者曲面,但不限于此。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凹透镜10为双凹的柱状透镜,包括入光面11及与入光面11相对的出光面12。该入光面11和该出光面12呈轴对称。该入光面11和该出光面12为凹的抛物线的柱面,但不限于此。凹透镜10的入光面11和出光面12中至少一者上设置有一层透明的反光膜(图未示),其可反射和过滤强光束,降低光线亮度,减弱外来强光的亮度,消减驾驶员的炫目现象。 凹透镜10设置在车体30上且相对于车体30向车外凸出,其可位于靠近驾驶员的位置,或者位于靠近副驾驶员的位置。较佳的,凹透镜10的一端位于车体30内,另一端以一预定的角度向车外延伸,并与车体30的连接部31连接。为了不遮档光线由出光面12射向反光模组20,该连接部31的内壁32与凹透镜10的出光面12的夹角为直角或者钝角。同时,该凹透镜10的入光面11朝向车外,而该凹透镜10的出光面12朝向车内。该入光面11和该出光面12与车体30成一预定的夹角。可以理解,凹透镜10也可以设置于靠近驾驶员侧面的车门挡风玻璃(图未示)上,该车门挡风玻璃固定安装在车体30上,该凹透镜10与该车门挡风玻璃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3,反光模组20包括壳体21、罩设于壳体21上的胶框22、装设于胶框22内的反光镜23及连接于壳体21上的固定杆24。该壳体21包括凹设于壳体21内的枢接部211。该枢接部211成中空的球形,该固定杆24的一端与该枢接部211相枢接。该反光镜23为凹面镜,且其上设有防眩光镀膜(图未示),进一步消减驾驶员的炫目现象。该反光模组20通过固定杆24将其安装于车内并靠近车体30设有凹透镜10的一侧,且该反光模组20的反光镜23与凹透镜10的出光面12(参阅图2)光学配合。同时,通过转动壳体21可以任意调整该反光镜23的角度。 请参阅图1和图3,后视镜装置100安装时,首先将凹透镜10设置于车体30上,再将反光模组20安装于车内并靠近车体30设有凹透镜10的一侧,使反光镜23与凹透镜10相对应,完成本发明后视镜装置100的安装过程。 请参阅图4,本发明后视镜装置100的工作原理:可见的广角度的入射光线40经凹透镜10的折射和发散作用后投射至车内的相应的反光镜23上,经反光镜23成为反射光线41并反射至驾驶员视野中,使驾驶员能够看到车辆后方的场景。并且,由于反光镜23可以任意转动,从而使光线相对于反光镜23的入射角可以改变,进而可以任意改变反射光线41的方向进入驾驶员的视野中,这会给驾驶过程带来便利。同时,由于反光镜23位于车内,通过反光镜23反射的明亮的车体30后侧的场景光线与车内的较暗的光线形成对比,从而使画面更加鲜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光模组20包括可以任意调节角度的壳体21及装设于壳体21内的反光镜23,但不限于此,反光模组20也可以是一个设置于驾驶员前方的反光镜23或者与驾驶员前方的挡风玻璃为一体的反光镜23,并不影响入射光线40经凹透镜10的折射和发散作用后经反光模组20成为反射光线41,并反射至驾驶员视野中,使驾驶员能够看到车辆后方的场景,同时,也不影响驾驶员观察车辆前方的路况。 上述后视镜装置通过在车体上设置凹透镜将车体后侧的场景光线折射至安装于车内的反光模组,进而由反光模组反射至驾驶员的视野中。由于凹透镜凸出车体的距离较小,从而减小了整个车体的宽度。同时,由于反光模组安装于车内,减小了驾驶员视线转动的角度及无需驾驶员将手伸出窗外来调节视线角度,并且由于车内的光线较车外的光线暗提高了反光模组中画面的对比度。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后视镜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视镜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后视镜装置,安装于车辆上以便于驾驶者观察车辆后方状况。该后视镜装置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凹透镜和安装于车辆内部的反光模组。该凹透镜相对于车体倾斜凸出设置。该反光模组包括与该凹透镜光学配合的反光镜。本发明的后视镜装置直接将凹透镜设置于车体内减小了整体车身的宽度,并将反光模组安装于车内大大提高了驾驶员观察和调节的便利性。。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