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095874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2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41465.7

申请日:

2012.07.02

公开号:

CN102794332A

公开日:

2012.11.2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21D 1/02申请公布日:2012112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1D 1/02申请日:20120702|||公开

IPC分类号:

B21D1/02

主分类号:

B21D1/02

申请人:

麻斌

发明人:

麻斌

地址:

545002 广西柳州市柳北区雅儒路362-1号柳报花苑4栋1单元7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属于金属板卷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滚道工作台、机架、上进料辊、下进料辊、矫直过渡凸形辊、矫直过渡凹形辊、矫直凸形辊、矫直凹形辊、上出料辊、下出料辊、四对油缸,以及进、出料辊的驱动装置。矫直辊包括放置在钢板上方的凸形辊与放置在钢板下方的凹形辊。四对升降油缸根据钢板厚度与龟背程度,分别调节上进料辊、矫直过渡凸形辊、矫直凸形辊、上出料辊的压下量,灵活有效地实现钢板龟背缺陷的矫直。本发明在钢卷矫直、剪切生产线钢板剪切阶段完成后配置,可以充分矫直钢板因多种因素,尤其是剪切因素造成的龟背缺陷,显著提高钢板的平整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包括滚道工作台(1)、机架(2)、上进
料辊(3)、下进料辊(4)、矫直过渡凸形辊(5)、矫直过渡凹形辊(6)、矫直凸形辊(7)、
矫直凹形辊(8)、上出料辊(11)、下出料辊(10)、进料辊油缸(20、17)、矫直过渡凸形辊
油缸(19、15)、矫直辊油缸(18、14)、出料辊油缸(9、13)、进料辊驱动装置(16)、出料辊
驱动装置(12),其特征是:所述矫直辊包括放置在钢板上方的矫直过渡凸形辊(5)与矫直
凸形辊(7),放置在钢板下方的矫直过渡凹形辊(6)与矫直凹形辊(8),所述油缸(20,17,
19,15,18,14,9,13)驱动上进料辊(3)、矫直过渡凸形辊(5)、矫直凸形辊(7)、上出料
辊(11)上下移动,分别调整上进料辊(3)、矫直过渡凸形辊(5)矫直凸形辊(7)、上出料
辊(11)与下进料辊(4)、矫直过渡凹形辊(6)、矫直凹形辊(8)、下出料辊(10)之间的距
离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其特征是:所述下进
料辊(4)、矫直过渡凹形辊(6)、矫直凹形辊(8)、下出料辊(10)位置固定,上进料辊(3)、
矫直过渡凸形辊(5)、矫直凸形辊(7)、上出料辊(11)分别连接在油缸(20,17,19,15,
18,14,9,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其特征是:所述上进
料辊(3)、下进料辊(4)、上出料辊(11)、下出料辊(10)附带驱动装置,矫直过渡凸形辊
(5)、矫直过渡凹形辊(6)、矫直凸形辊(7)、矫直凹形辊(8)不带驱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其特征
是:所述矫直过渡凸形辊(5)、矫直凸形辊(7)为对称凸形,矫直过渡凹形辊(6)、矫直凹
形辊(8)为对称凹形。

说明书

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板卷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
辊矫直机。

背景技术

金属板卷一般要经矫直机组矫直、剪切,才能成为可以使用的矩形板料。但在加工过程
中钢板(尤其是中、厚板)出现不同程度的龟背缺陷十分普遍。这种钢板宽度方向的圆弧变
形,一般在5-25mm/m范围,尽管在国标允许的范围,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受到很大制约,造
成资源的浪费。目前的解决方案中,基本上是在矫直机前安置一对凹凸辊或者移动式单辊,
其原理都是在进入矫直机前将钢板强行反弯,以期消除或减小钢板的龟背缺陷。但在实际应
用中效果并不理想,这些技术方案并未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根据文献报导与我们的观察,钢板龟背缺陷除钢卷冷却不均导致应力差异的因素外,剪
切时钢板的力学变化也是其形成的重要的原因(1)。剪床内置式压脚与外置式压脚,剪切后的
钢板龟背缺陷则呈现截然不同的“头部龟背”与“尾部龟背”两种形态。由此可见,现有矫
直机前安置凹凸辊或者移动式单辊的技术方案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凹凸辊或单辊在钢板宽
度方向上的压弯量不足,如国内某厂家在矫直机组上使用的凹凸辊,压弯量仅有
30mm/1800mm。在此压弯量下,钢板发生的仅仅是弹性变形,而非达到矫直作用的塑性变形(2)。
在移动式单辊方案中,除压弯量不足外,由于反弯钢板的接触点只有3个,实质上仍然是一
个简单压力矫直机的模式。而此种方式的缺点,是不能使均匀弯曲的钢板每个断面都连续地
得到矫直,因此不能保证矫直质量,只能用于局部矫直和辅助矫直(3)。现有方案中,若进一
步加大钢板的压弯量,将导致钢板宽度方向的反向曲率过大,钢板无法进入上、下辊互相平
行的矫直机辊,长度方向上的矫直也就无法完成。更重要的是,既往方案中都忽视了剪切时
钢板所发生的力学变化也是造成龟背缺陷的重要成因,剪切后直接输出,落料码堆成为加工
成品,剪切导致的龟背缺陷无法矫正,矫直钢板的平整度难以保证。

参考文献:

(1)程永固.中厚板“龟背”缺陷的成因分析.河南冶金,2011,19(6):25-26

(2)崔甫.矫直原理与矫直机械(第2版).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1-2

(3)连家创.矫直理论与卷取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矫直钢板龟背缺陷的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以解
决钢板符合国家标准,不符合用户要求的现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滚道工作台、机架、上下进料辊、矫直过渡凸形辊、矫直过
渡凹形辊、矫直凸形辊、矫直凹形辊、上下出料辊、四对升降油缸、进料辊与出料辊驱动装
置。下进料辊、矫直过渡凹形辊、矫直凹形辊、下出料辊位于钢板下方且位置固定,上进料
辊、矫直过渡凸形辊、矫直凸形辊、上出料辊位于钢板上方且与油缸相连。油缸运动时,可
调节上进料辊、矫直过渡凸形辊、矫直凸形辊、上出料辊的压下量。矫直辊由两组不同曲率
的凹凸辊组成,矫直过渡凸形辊与矫直过渡凹形辊引导钢板初步反弯,矫直凸形辊与矫直凹
形辊根据“矫枉必须过正”的矫直原理,将龟背缺陷的钢板进一步反弯,当钢板压弯量与的
弹复量相等时,钢板龟背缺陷得到矫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配置在钢卷矫直、剪切生产线剪切完成后期,无论何种原因
造成的钢板龟背缺陷,通过滚道工作台可方便的观察到缺陷的状态与程度,并据此调节矫直
过渡凸形辊、矫直凸形辊对钢板的压弯量,充分矫直钢板的龟背缺陷,提高钢板的平整度,
并能与矫直机组顺畅连接,进行流水线式连续作业。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的结构示意图。从附图所示可以看
出,本发明由滚道工作台1、机架2、上进料辊3、下进料辊4、矫直过渡凸形辊5、矫直过渡
凹形辊6、矫直凸形辊7、矫直凹形辊8、上出料辊n、下出料辊10、进料辊油缸20与17、
矫直过渡凸形辊油缸19与15、矫直凸形辊油缸18与14、出料辊油缸9与13、进料辊驱动装
置16与出料辊驱动装置12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矫直机组将钢卷通过开卷、矫直、剪切后,钢板通过滚道工作台1进入本发明的上进料
辊3与下进料辊4之间,根据钢板厚度与龟背程度启动进料辊油缸20与17、矫直过渡辊油缸
19与15,将上进料辊3与矫直过渡凸形辊5调节至合适位置。在进料辊驱动装置16的带动下,
钢板被送入矫直过渡凸形辊5、矫直过渡凹形辊6初步强行反弯,然后进入矫直凸形辊7、矫
直凹形辊8。此时根据龟背的矫直情况,启动矫直凸形辊油缸18与14,调整矫直凸形辊7的
上下位置,将钢板进一步反弯,直至找出合适的压弯量,钢板龟背缺陷得到矫直,平整度达
到要求。钢板板尾脱离上进料辊3、下进料辊4后,由上出料辊11、下出料辊10在出料辊驱
动装置12的带动下送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用于正上料矫直机组的配置与实施方式。在采取反上料的矫直
机组,则将凹凸辊位置调换安装(即凸形辊在下、凹形辊在上)同样达到预期的效果。此种
变化与其他未经过创造性设计进行的改进,应同样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9433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1.28 C N 1 0 2 7 9 4 3 3 2 A *CN102794332A* (21)申请号 201210241465.7 (22)申请日 2012.07.02 B21D 1/02(2006.01) (71)申请人麻斌 地址 545002 广西柳州市柳北区雅儒路 362-1号柳报花苑4栋1单元701室 (72)发明人麻斌 (54) 发明名称 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 凹凸辊矫直机,属于金属板卷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包括滚道工作台、机架、上进。

2、料辊、下进料辊、矫直 过渡凸形辊、矫直过渡凹形辊、矫直凸形辊、矫直 凹形辊、上出料辊、下出料辊、四对油缸,以及进、 出料辊的驱动装置。矫直辊包括放置在钢板上方 的凸形辊与放置在钢板下方的凹形辊。四对升降 油缸根据钢板厚度与龟背程度,分别调节上进料 辊、矫直过渡凸形辊、矫直凸形辊、上出料辊的压 下量,灵活有效地实现钢板龟背缺陷的矫直。本发 明在钢卷矫直、剪切生产线钢板剪切阶段完成后 配置,可以充分矫直钢板因多种因素,尤其是剪切 因素造成的龟背缺陷,显著提高钢板的平整度。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

3、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页 2 1.一种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包括滚道工作台(1)、机架(2)、上 进料辊(3)、下进料辊(4)、矫直过渡凸形辊(5)、矫直过渡凹形辊(6)、矫直凸形辊(7)、矫 直凹形辊(8)、上出料辊(11)、下出料辊(10)、进料辊油缸(20、17)、矫直过渡凸形辊油缸 (19、15)、矫直辊油缸(18、14)、出料辊油缸(9、13)、进料辊驱动装置(16)、出料辊驱动装 置(12),其特征是:所述矫直辊包括放置在钢板上方的矫直过渡凸形辊(5)与矫直凸形辊 (7),放置在钢板下方的矫直过渡凹形辊(6)与矫直凹形辊(8),所述油缸(。

4、20,17,19,15, 18,14,9,13)驱动上进料辊(3)、矫直过渡凸形辊(5)、矫直凸形辊(7)、上出料辊(11)上下 移动,分别调整上进料辊(3)、矫直过渡凸形辊(5)矫直凸形辊(7)、上出料辊(11)与下进 料辊(4)、矫直过渡凹形辊(6)、矫直凹形辊(8)、下出料辊(10)之间的距离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其特征是:所述下 进料辊(4)、矫直过渡凹形辊(6)、矫直凹形辊(8)、下出料辊(10)位置固定,上进料辊(3)、 矫直过渡凸形辊(5)、矫直凸形辊(7)、上出料辊(11)分别连接在油缸(20,17,19,15,18, 14,9,1。

5、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其特征是:所述上 进料辊(3)、下进料辊(4)、上出料辊(11)、下出料辊(10)附带驱动装置,矫直过渡凸形辊 (5)、矫直过渡凹形辊(6)、矫直凸形辊(7)、矫直凹形辊(8)不带驱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其特 征是:所述矫直过渡凸形辊(5)、矫直凸形辊(7)为对称凸形,矫直过渡凹形辊(6)、矫直凹 形辊(8)为对称凹形。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94332 A 1/2页 3 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金属板卷加工设备技。

6、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 良凹凸辊矫直机。 背景技术 0002 金属板卷一般要经矫直机组矫直、剪切,才能成为可以使用的矩形板料。但在加工 过程中钢板(尤其是中、厚板)出现不同程度的龟背缺陷十分普遍。这种钢板宽度方向的圆 弧变形,一般在5-25mm/m范围,尽管在国标允许的范围,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受到很大制约, 造成资源的浪费。目前的解决方案中,基本上是在矫直机前安置一对凹凸辊或者移动式单 辊,其原理都是在进入矫直机前将钢板强行反弯,以期消除或减小钢板的龟背缺陷。但在实 际应用中效果并不理想,这些技术方案并未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0003 根据文献报导与我们的观察,钢板龟背缺。

7、陷除钢卷冷却不均导致应力差异的因素 外,剪切时钢板的力学变化也是其形成的重要的原因(1)。剪床内置式压脚与外置式压脚, 剪切后的钢板龟背缺陷则呈现截然不同的“头部龟背”与“尾部龟背”两种形态。由此可见, 现有矫直机前安置凹凸辊或者移动式单辊的技术方案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凹凸辊或单辊 在钢板宽度方向上的压弯量不足,如国内某厂家在矫直机组上使用的凹凸辊,压弯量仅有 30mm/1800mm。在此压弯量下,钢板发生的仅仅是弹性变形,而非达到矫直作用的塑性变形 (2)。在移动式单辊方案中,除压弯量不足外,由于反弯钢板的接触点只有3个,实质上仍然 是一个简单压力矫直机的模式。而此种方式的缺点,是不能使均匀。

8、弯曲的钢板每个断面都 连续地得到矫直,因此不能保证矫直质量,只能用于局部矫直和辅助矫直(3)。现有方案中, 若进一步加大钢板的压弯量,将导致钢板宽度方向的反向曲率过大,钢板无法进入上、下辊 互相平行的矫直机辊,长度方向上的矫直也就无法完成。更重要的是,既往方案中都忽视了 剪切时钢板所发生的力学变化也是造成龟背缺陷的重要成因,剪切后直接输出,落料码堆 成为加工成品,剪切导致的龟背缺陷无法矫正,矫直钢板的平整度难以保证。 0004 参考文献: 0005 (1)程永固.中厚板“龟背”缺陷的成因分析.河南冶金,2011,19(6):25-26 0006 (2)崔甫.矫直原理与矫直机械(第2版).冶金工。

9、业出版社,2007:1-2 0007 (3)连家创.矫直理论与卷取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7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矫直钢板龟背缺陷的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 机,以解决钢板符合国家标准,不符合用户要求的现象。 0009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滚道工作台、机架、上下进料辊、矫直过渡凸形辊、矫直 过渡凹形辊、矫直凸形辊、矫直凹形辊、上下出料辊、四对升降油缸、进料辊与出料辊驱动装 置。下进料辊、矫直过渡凹形辊、矫直凹形辊、下出料辊位于钢板下方且位置固定,上进料 辊、矫直过渡凸形辊、矫直凸形辊、上出料辊位于钢板上方且与油缸相连。油缸运动时,可调 说 明 书CN 。

10、102794332 A 2/2页 4 节上进料辊、矫直过渡凸形辊、矫直凸形辊、上出料辊的压下量。矫直辊由两组不同曲率的 凹凸辊组成,矫直过渡凸形辊与矫直过渡凹形辊引导钢板初步反弯,矫直凸形辊与矫直凹 形辊根据“矫枉必须过正”的矫直原理,将龟背缺陷的钢板进一步反弯,当钢板压弯量与的 弹复量相等时,钢板龟背缺陷得到矫直。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配置在钢卷矫直、剪切生产线剪切完成后期,无论何种 原因造成的钢板龟背缺陷,通过滚道工作台可方便的观察到缺陷的状态与程度,并据此调 节矫直过渡凸形辊、矫直凸形辊对钢板的压弯量,充分矫直钢板的龟背缺陷,提高钢板的平 整度,并能与矫直机组顺畅连接,进行。

11、流水线式连续作业。 附图说明 0011 附图为本发明钢板龟背缺陷后置式改良凹凸辊矫直机的结构示意图。从附图所示 可以看出,本发明由滚道工作台1、机架2、上进料辊3、下进料辊4、矫直过渡凸形辊5、矫直 过渡凹形辊6、矫直凸形辊7、矫直凹形辊8、上出料辊n、下出料辊10、进料辊油缸20与17、 矫直过渡凸形辊油缸19与15、矫直凸形辊油缸18与14、出料辊油缸9与13、进料辊驱动装 置16与出料辊驱动装置12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矫直机组将钢卷通过开卷、矫直、剪切后,钢板通过滚道工作台1进入本发明的上 进料辊3与下进料辊4之间,根据钢板厚度与龟背程度启动进料辊油缸20与17、矫直过渡 辊。

12、油缸19与15,将上进料辊3与矫直过渡凸形辊5调节至合适位置。在进料辊驱动装置 16的带动下,钢板被送入矫直过渡凸形辊5、矫直过渡凹形辊6初步强行反弯,然后进入矫 直凸形辊7、矫直凹形辊8。此时根据龟背的矫直情况,启动矫直凸形辊油缸18与14,调整 矫直凸形辊7的上下位置,将钢板进一步反弯,直至找出合适的压弯量,钢板龟背缺陷得到 矫直,平整度达到要求。钢板板尾脱离上进料辊3、下进料辊4后,由上出料辊11、下出料辊 10在出料辊驱动装置12的带动下送出。 0013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用于正上料矫直机组的配置与实施方式。在采取反上料 的矫直机组,则将凹凸辊位置调换安装(即凸形辊在下、凹形辊在上)同样达到预期的效 果。此种变化与其他未经过创造性设计进行的改进,应同样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CN 102794332 A 1/1页 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94332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基本上无切削的金属机械加工;金属冲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