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器具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例如在车身等的固定部件上固定后组合灯等的被固定部
件的固定器具,该固定器具是预先在被固定部件上设置销等的固定部,通过使
固定器具的操作片倾转,从而能够使固定部的拉入量增加。
背景技术
现有周知的灯的安装构造为通过销固定车身和灯座(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的0008段落以及图1图7及图8)。
上述现有的销具备脚部和凸缘(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的0013段落及图3)。
将上述现有的销的脚部插入到固定于车身的安装孔中的卡夹上而固定(参
照专利文献1的0018段落及0019段落以及图7)。
接着,将上述现有的销的凸缘插入固定在灯座上的卡定框中而固定(参照
专利文献1的0020段落及图8)。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087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灯的安装构造中,存在难以将灯无松动地安装在车身
上的问题。
即,由于现有的灯的安装构造是将销插入卡夹中的构造,因此为了增加销
的保持力,必须想办法加大卡夹侧的结合余量等,但如果加大结合余量,则会
使销的插入力增加,有可能会使组装时的作业性低下。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其目的
在于,预先在被固定部件上设置销等固定部,通过使固定器具的操作片倾转,
能够使固定部的拉入量增加。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各目的而提出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特征如下。
第一,一种固定器具,用于通过固定部(例如销)将被固定部件(例如销)
相对于固定部件固定,该固定部件具有设于所述被固定部件上的所述固定部
(例如销)能够插入的安装孔。
第二,固定器具具备如下结构。
(1)主体部
主体部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能够保持穿通安装孔而突出的固定部(例如
销)。
(2)操作片
操作片以能倾倒的方式安装在主体部上,用于在倾倒时通过从安装孔拉入
固定部(例如销),使被固定部件相对于固定部件贴紧。
(3)锁定机构(例如配合片及被配合部)
锁定机构(例如配合片及被配合部)位于主体部与操作片之间,维持操作
片的倾倒状态。
本发明还可以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固定部(例如销)具备圆柱状的躯干部。
第二,保持部具备能卡扣在躯干部上的弹性卡定片。
这样,能够使固定部的圆柱状的躯干部卡扣在主体部的弹性卡定片上,简
便地安装。
本发明还可以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弹性卡定片在与躯干部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并至少形成
一对。
第二,在一对弹性卡定片之间设有可从垂直方向的一个方向接入躯干部的
敞开部。
这样,使固定部的躯干部贯通敞开部而滑动,能够简便地安装在主体部的
弹性卡定片上。
本发明还可以具备如下特征。
即,锁定机构由设于主体部或操作片的任一方(例如主体部)上的配合片
及设于另一方(例如操作片)上的被配合部构成。
另外,虽然是在主体部上设置配合部、在操作片上设置被配合部,但并不
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主体部上设置被配合部、在操作片上设置配合部。
这样,能够使锁定机构简便。
本发明还可以具备如下特征。
即,在操作片上设有在倾倒状态下封闭敞开部的封闭壁。
这样,通过使操作片倾倒来封闭敞开部,能够防止固定部的躯干部从敞开
部脱落。
本发明还可以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操作片具有与固定部件抵接的凸轮斜面。
第二,凸轮斜面形成为,从倾倒之前的直立状态向所述倾倒状态倾倒时,
距支点(例如轴孔的轴中心)的距离增加。
这样,通过操作片的凸轮斜面的作用,能够使固定部的拉入量逐渐增加。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由于本发明如上述那样构成,因此通过在被固定部件上预先设置销等的固
定部,使固定器具的操作片倾动,从而能够使固定部的拉入量增加。
即,根据本发明,无需增加销的插入力便能够提高销的保持力,能够将后
组合灯等被固定部件无松动地固定在车身等的固定部件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安装有销且操作片为直立状态的固定器具的立体图。
图2与图1对应,是固定器具的俯视图。
图3与图1对应,是固定器具的侧视图。
图4与图1对应,是固定器具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沿着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3的B-B线的剖视图。
图8是安装有销且操作片为倾倒状态的固定器具的立体图。
图9与图8对应,是固定器具的俯视图。
图10与图8对应,是固定器具的侧视图。
图11与图8对应,是固定器具的主视图。
图12是沿着图9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3是沿着图10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4是沿着图10的E-E线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固定器具10)
图1中,10为固定器具,该固定器具10用于将后组合灯等的被固定部件
(无图示)固定在车身等的固定部件20上。
另外,作为固定部件20例示了车身,作为被固定部件例示了后组合灯,
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被固定部件上竖立设有作为固定部的销30。
与此相对,如图6及图7所示,在固定部件20上设有在表背面贯通且可
插入销30的安装孔21。
如图4及图6所示,销30大致具备比安装孔21直径大的底部31和从该
底部31的上表面延伸成圆柱状且可插入安装孔21的躯干部32。
虽然未图示,但底部31固定在被固定部件(未图示)上。
躯干部32以将底部31固定在被固定部件(未图示)上的状态,如图4
及图6所示,从固定部件20的背面侧插入安装孔21,从固定部件20的表面
突出。具体地说,在躯干部32上设置有:位于其高度的中途且中间变细的缩
颈部33;以及在缩颈部33的上侧且位于躯干部32的前端部,前端较细形状
的前端部34。.
如图1、图8、图10及图12所示,固定器具10安装在固定部件20的表
面,通过从安装孔21拉入从安装孔21突出的销30的躯干部32,使销30的
底部31紧贴固定部件20的背面,通过销30使被固定部件(未图示)固定于
固定部件20。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固定器具10大致具备如下的部件。
另外,关于接下来的(1)及(2),将在后文叙述。
(1)主体部40
(2)操作片50
另外,固定器具10的部件并不限定于上述(1)及(2)。
(主体部40)
如图1所示,主体部40可保持穿通安装孔21而突出的销30的躯干部32。
主体部40由具有适度的弹性和刚性的合成树脂一体形成。
具体为,如图1所示,主体部40大致具备如下的各部。
另外,关于接下来的(1)及(2),将在后文叙述。
(1)框体60
(2)弹性卡定片70
另外,主体部40的各部并不限定于上述(1)及(2)。
(框体60)
如图1所示,框体60具有供销30的躯干部32嵌入的前面敞开的保持部
61,形成“コ”字形。
具体地说,框体60上具备位于里侧的基体部62及从该基体部62的两端
部向前方延伸的一对臂部63,在由基体部62和一对臂部63三方包围的内侧
形成保持部61。
如图6及图7所示,在基体部62及一对臂部63的内侧面设有嵌入销30
的缩颈部33中的爪部64、65。爪部64、65形成斜面向下方的截面直角三角
形,上表面大致为水平。
如图7所示,在一对臂部63的外侧面设有一对突出轴66,该一对突出轴
66用于以能倾倒的方式支撑后述的操作片50。
另外,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一对臂部63的前端部设有向上方延伸的
配合片67。配合片67被从臂部63的上端部形成的狭缝切开,下端部成为铰
链。在配合片67的前端部的外侧面设有向外突出的配合爪68。
(弹性卡定片70)
如图1所示,弹性卡定片70以销30的躯干部32能通过的方式封闭框体
60的保持部61的敞开前面。
具体地说,弹性卡定片70形成为折回到一对臂部63的前端部的V字形。
一对弹性卡定片70位于保持部61的敞开前面,配置成朝向该敞开前面打开的
大致“ハ”字形或V字形。在两个弹性卡定片70的相对间隔内设有向保持部
61的里面变窄且可接入销30的躯干部32的敞开部71。
(操作片50)
如图1、图8、图10及图12所示,操作片50可倾倒地安装在主体部40
上,通过在倾倒时从安装孔21拉入销30的躯干部32,使被固定部件(未图
示)通过销30相对于固定部件20贴紧。操作片50由具有适度的刚性的合成
树脂一体形成。
具体地说,如图1~3所示,操作片50形成前面敞开的箱形,具备封闭后
面的后壁51、从该后壁51的两端部向前方延伸的一对侧壁52、以及位于高度
的中途的封闭壁53。
如图7所示,在侧壁52上设有支撑主体部40的突轴66使其可旋转的轴
孔54。
如图3及图10所示,在侧壁52的下侧的前方的角部设有与固定部件20
的表面抵接的凸轮斜面55。凸轮斜面55以轴孔54的轴心为中心形成R形,
在图3中,以向上方增加距轴心的距离的方式形成。
即:如图3所示,在假定从轴心至下方的端面为止的距离为“a”、从轴心
至侧面的端面为止的距离为“b”的场合,设定为“a<b”的关系。
因此,如图10所示,在使操作片50以主体部40的突出轴66为中心倾倒
时,所述“b”侧的凸轮斜面55与固定部件20的上表面抵接。此时,操作片
50的轴孔54的位置上升,通过嵌入该轴孔54中的突轴66,主体部40从固定
部件20的上面上升。通过主体部40的上升,销30的躯干部32被从安装孔
21拉入。
另外,如图3所示,在侧壁52上,在轴孔54的斜上方设有嵌入主体部
40的配合片67前端部的配合爪68的孔状的被配合部56(参照图14及图15)。
在操作片50倾倒时,被配合部56与配合爪68配合,如图14及图15所示,
通过该配合爪68嵌入,使操作片50锁定为倾倒状态。被配合部56与具有配
合爪68的配合片67协作,构成锁定机构。另外,作为锁定机构例示了被配合
部56和配合片67,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主体部40上设置孔状的被配
合部,在操作片50上设置凸状的配合片。
并且,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侧壁52的内侧面上设有主体部40的配合
片67的前端部的配合爪67嵌入的阶梯部57。阶梯部57是在操作片50直立
的状态下使配合爪68嵌入的构件,由此使操作片50保持为直立状态。
(使用方法)
接下来,对用于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固定器具10将被固定部件(未图示)
固定在固定部件20上的固定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虽然未图示,但将竖立设置在被固定部件上的销30从固定部件20
的背侧与安装孔21一致地插入。
插入销30后,如图6及图7所示,其躯干部32从安装孔21突出。
接下来,在使操作片50直立的状态下,使两个弹性卡定片70的敞开部
71与从安装孔21突出的销30的躯干部32一致地插入。此时,固定器具10
以在固定部件20的表面上滑动的方式插入。
当使固定器具10滑动时,销30的躯干部32与两个弹性卡定片70抵接。
在此,若使固定器具10进一步滑动,则两个弹性卡定片70被销30的躯干部
32推压,向外弯曲。
通过使固定器具10滑动,销30的躯干部32通过敞开部71,如图6及图
7所示,嵌入保持部61。
销30嵌入保持部61后,两个弹性卡定片70复原,敞开部71变窄,因此
销30不易从敞开部71脱落。
另外,销30嵌入保持部61后,如图6及图7所示,爪部64、65嵌入销
30的缩颈部33。由此,阻止销30的躯干部32从保持部61脱落到下方。
接下来,如图8所示,使操作片50倾倒。操作片50倾倒后,凸轮斜面
55与固定部件20的上表面抵接,由此,操作片50的轴孔54的位置上升,通
过嵌入该轴孔54中的突轴66,主体部40从固定部件20的上表面上升。
主体部40上升后,嵌入销30的缩颈部33中的爪部64、65也上升,销
30的躯干部32从安装孔21被拉入。
由此,销30的底部31贴紧固定部件20的背面,被固定部件(未图示)
通过销30相对于固定部件20固定。
使操作片50倾倒后,如图14及图15所示,配合片67前端部的配合爪
68嵌入孔状的被配合部56,将操作片50锁定为倾倒状态。
另外,虽省略了说明,但也能够通过与上述顺序相反的顺序,将被固定部
件(无图示)从固定部件20卸下。
在此,引用2009年6月2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出愿第2009-151033号的说
明书、权利要求、附图及摘要的全部内容,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而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