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充气逃生坡道以及具有可充气逃生坡道的船用救生设备.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4094740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81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28457.3

申请日:

2010.06.10

公开号:

CN102803062A

公开日:

2012.11.2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3B 27/14申请公布日:2012112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3B 27/14申请日:20100610|||公开

IPC分类号:

B63B27/14; B63C9/22

主分类号:

B63B27/14

申请人:

苏维特克公司

发明人:

纪尧姆·西蒙柏海特; 塞德瑞克·强尼; 帕斯卡尔·米考德; 马克·拉乌拉特

地址:

法国舍旺索

优先权:

2009.06.12 FR 095393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代理人:

余朦;王艳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坡道(1),其具有三个纵梁(5,6),每个纵梁(5,6)具有至少两个可充气杆(8),可充气杆(8)由侧撑杆和下撑杆的可充气杆支撑,其布置成可充气的、在充气的状态下呈多边形的、围绕着纵梁(5,6)的闭合的加固框架(11,18),加固框架(11,18)的所述杆由连接件和充气工具连接于纵梁(5,6)。

权利要求书

1.可充气的逃生坡道,其用于从船(2)向至少一个可充气的救生
筏(3)撤离人员,所述坡道(1)具有:
-三个复式纵梁(5,6),每个都具有至少两个可单独充气的、在
其长度上邻接且并列连接的纵杆(8),其中,两个下边梁(6)和一个
上中梁(5)横向于其长度彼此隔开,且在充气的状态下基本上彼此平
行,
-挠性导板(7),其用于在由坡道(1)撤离期间承载人员,所述
导板(7)连接两个下边梁(6),且在坡道(1)的整个长度上彼此连
续延伸,从其配有与船(2)相连接的连接件的入口端,延伸至其配有
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1)-筏(3)界面连接装置的出口端,
-下撑杆,其具有与两个下边梁(6)连接的、在撤离导板(7)的
下面延伸的可充气下杆(14,24),
-边撑杆,其具有与上中梁(5)和下边梁(6)相连接的可充气边
杆(12,13,19,20,27,28),以便在充气的状态下,加固坡道(1)
的结构,使之基本上与纵梁(5,6)垂直地具有总体上呈三角形的横
截面,
其特征在于,边撑杆和下撑杆的可充气杆(12,13,14,19,20,
24)布置成闭合的加固框架(11,18),其可充气,在充气的状态下呈
多边形,围绕着三个纵梁(5,6),加固框架(11,18)的所述杆由连
接件和充气工具连接于所述纵梁(5,6),所述充气工具通过所述纵梁
(5,6)进行充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撑杆和下撑
杆布置成可彼此独立地进行机械和气动充气的加固组件(9,10),其
每个都由导板(7)和纵梁(5,6)穿过,从坡道(1)的两端中的一
端到另一端由其基面彼此连接,所述加固组件(9,10)由连接件和充
气工具连接于三个纵梁(5,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每个加固组件(9,
10)是一个由彼此连接的多个可充气结构(11,18,26)组成的分隔
组件,每个可充气结构限定一个可相对于所述组件的其它隔间单独充
气的密封隔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每个加固组件(9,
10)具有至少一个可充气结构,在充气的状态下,所述可充气结构形
成一个闭合的六边形加固框架(11),所述加固框架(11)具有三个长
杆(12,13,14),构成两个边撑杆(12,13)和一个下撑杆(14),
与三个短杆(15,16,17)交替布置,构成下撑杆(14)的侧端与边
撑杆(12,13)的下端部的两个下侧接头(16,17),以及一个连接两
个边撑杆(12,13)的上端的上短撑杆(15)。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每个
加固组件(9,10)在充气的状态下,具有基部为方形或矩形的中空金
字塔柱身的一般外形,其斜棱由边撑杆的杆(12,13,19,20,27,
28)形成,限定两个基本上呈三角形的对置的侧端面、一个朝向坡道
(1)的入口端的上游端面、以及一个朝向坡道(1)的出口端的也基
本上呈三角形的对置的下游端面,上游和下游端面由三个纵梁(5,6)
和导板(7)穿过,每个加固组件(9,10)的基部由一个上游下撑杆
(14)和一个下游下撑杆(14)形成,在加固组件(9,10)充气的状
态下,其由在两个下边梁(6)和导板(7)的下面延伸的基本上呈X
形的一个撑杆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以及例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
每个加固组件(9,10)在充气的状态下,具有一个上游外六边形框架
(11)和一个下游外六边形框架(11),每个都沿其边撑杆的两个长杆
(12,13)及其三个短杆(15,16,17),分别由一个上游内多边形框
架(18)和一个下游内多边形框架(18)的对应的两个长杆(19,20)
和三个短杆(21,22,23),向组件(9,10)内构成一个独立的复式
可充气结构,每个都构成另一个独立的可充气结构,每个也都具有一
个呈U形喇叭口的下杆(24),所述下杆(24)由U的臂端连接于相
应的上游或下游内多边形框架(18)的两个下侧短杆(22,23),而每
个呈U形的下杆(24)在U的基部(25)的长度上连接于另一个内多
边形框架(18)的对应的下杆(24)的U的基部(25),以形成所述
加固组件(9,10)的基部的基本上呈X形的撑杆。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在其
两端中的每一端处,所述坡道具有两个端部加固组件(9)之一,其在
充气的状态下,比安装在两个端部加固组件(9)之间的中间加固组件
(10)更具刚性。
8.根据权利要求7以及例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
每个端部加固组件(9)比每个中间加固组件(10)具有数量更大的可
充气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以及例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端部加固组件(9)具有至少两个辅助的独立的可充气结构
(26),每个可充气结构(26)都总体上呈倒V形,由侧撑杆的两个
长杆(27,28)和上短撑杆的一个短杆(29)构成,在其长度上分别
连接在侧撑杆的两个长杆(12,13)和上游与下游外框架(11)之一
的上短撑杆的短杆(15)的外部上,以便所述至少一个端部加固组件
(9)具有至少六个独立的可充气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以及例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坡道(1)的两个相邻加固组件(9,10)
的对应的可充气结构大部分由单独的充气工具连接于所述纵梁(5,6)
的不同的可充气纵杆(8)。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坡
道(1)的出口端具有一个下游端可充气横杆(30),其由两个隔开的
区域连接在两个下边梁(6)的可充气纵杆(8)的下游端上,且由两
个可充气和弯曲的两个端部延伸段(31)在侧面向下延伸超出其与坡
道(1)的两个下边梁(6)的连接区域,可使接触区域在坡道(1)和
所述筏(3)之间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所
述连接件是活动的机械固定装置,其适于确保纵梁(5,6)的可充气
杆(8)与侧撑杆及下撑杆的可充气杆(12,13,14,19,20,24)之
间的非连续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梁(5,6)的可
充气杆(8)与侧撑杆或下撑杆的可充气杆(12,13,14,19,20,24)
的某些活动机械固定装置,同时构成所述撑杆的所述充气工具。
14.救生设备,用于船(2)的乘客和/或船员,其具有至少一个可
充气的救生筏(3),所述可充气的救生筏(3)在放气和折叠的状态下,
与相关的充气工具一起装入容器中,在放气和折叠的状态下,围绕所
述容器卷绕一个可充气的撤离坡道,所述撤离坡道的入口端由连接件
连接于船(2),所述撤离坡道的出口端由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
面连接装置(32)连接于容器中的所述筏(3),其特征在于,所述坡
道是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坡道(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和可
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32)是两个侧置组件,每个都安装在坡
道(1)的出口端的两个侧边缘之一附近,每个都具有两个公知的“三
环式”可释放连接装置,其例如进行气动或信号遥控脱扣或手动就地
脱扣,由粗缆(35)连接于坡道(1),且由另外的粗缆连接于所述筏
(3),所述另外的粗缆连接于所述三环式装置(34)的至少一个环(38)。
16.根据权利要求14和1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由
内装至少一个筏(3)及其充气工具的容器与围绕容器卷绕的坡道(1)
构成的组件,接纳在贮存和投放所述组件的座架(4)上,座架(4)
用于固定在所述船(2)的甲板上,座架(4)具有推板和翻板,所述
推板具有凹入的正面,所述正面适于在一个离船滑板(42)上推动所
述组件,并适于相对于所述船(2)的甲板凸起,所述翻板用于确保与
船(2)的甲板的边缘保持一定间距地投放和展开容器-坡道组件。

说明书

可充气逃生坡道以及具有可充气逃生坡道的船用救生设备

本发明涉及用于船上人员向至少一个可充气救生筏撤离的“海生”
可充气逃生坡道、以及船上乘客和/或船员用的救生设备,所述救生设
备包括至少一个可充气救生筏,其在放气状态下与相关的充气工具一
起折叠接纳在一个容器中,在放气和折叠的状态下,一个本发明的“海
生”可充气逃生坡道卷绕在所述容器上。

公知的有上述一般类型的“海生”可充气逃生坡道,救生设备—
—其包括这样一种可充气逃生坡道和装有至少一个可充气救生筏的容
器,以及也如上所述的相关的充气工具。

特别是,专利文献WO95/14605提出一种“海上”逃生设备,其
包括一个可充气逃生坡道,所述可充气逃生坡道由可释放的坡道-筏界
面连接装置连接于一个可充气救生筏,所述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
装置是可变形的连接装置,以使坡道和筏进行相对运动,整个逃生系
统易于在不到2分钟的短时间间隔内展开和充气,尽管其具有一个运
力很大的筏,例如,其能容纳大约一百名乘客。

在WO95/14605提出的“海上”救生设备中,用于人员从船上向
一个可充气救生筏撤离的可充气逃生坡道具有:

-三个复式纵梁,每个复式纵梁具有至少两个纵杆,所述纵杆可分
别充气,并排连接,在其长度上相邻,其中,两个下边梁和一个上中
梁与其长度呈横向地彼此隔开,在充气状态下基本上彼此平行;

-一个挠性滑道,其用于在由坡道撤离期间承载人员,所述滑道连
接两个在坡道的整个长度上其间连续延伸的下边梁,在其入口端配有
与船只连接的连接装置,在其出口端配有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
面连接装置;

-下撑杆,其具有与两个下边梁连接并在撤离滑道之下延伸的可充
气下杆;以及

-侧撑杆,其具有可充气的侧杆,所述可充气的侧杆连接于上中梁
和下边梁,使之具有基本上与纵梁垂直的总体上呈三角形的横截面,
以便在充气的状态下加固坡道的结构。

在参照WO95/14605中图1、2和4至6说明的可充气撤离坡道的
实施例中,坡道在部署、展开和充气的状态下,在一个固定于船只上
的内装一个放气和折叠的筏的坡道-容器组件与所述充气的筏之间延
伸,其承载结构具有九个为圆形截面的圆柱形纵杆,每个都可单独充
气(独立于其它纵杆),分成三组连在一起,每组三个杆,从而形成三
个三重复式纵梁,每组三个相应的杆叠置成叠置件的横截面也基本上
呈三角形,三个纵杆基本上沿母线两个两个地相切,且通过胶接或通
过高频焊接沿这些母线彼此连接。在坡道充气的状态下,各组纵杆彼
此保持隔开,且由称为斜支撑的充气的侧撑杆和下撑杆予以支撑。侧
撑杆由成对粘接的可充气侧杆构成,其分别向上游和向下游倾斜,即
相对于与充气的纵杆垂直的平面分别向坡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倾斜。

在与WO95/14605为同一申请人的WO2009/026631中,也涉及具
有一般三角形横截面的海上可充气逃生坡道,WO95/14605的现有技
术示于图3和4,且参照这些附图予以说明,在所述海上可充气逃生
坡道中,由成对的倾斜的可充气杆组成的侧撑杆组件用于加固坡道的
侧边,彼此不连接,因而不能防止坡道甚至在不存在任何撤离人员附
加载重的情况下,在其本身重量的作用下导致弯曲和下陷的运动,这
构成一个主要缺陷,因为会增大螺旋坡道变形或载重时发生弯曲和/
或扭绞挤压的危险,从而使坡道不适合于安全使用的目的。

为了弥补WO95/14605、WO2009/026631的实施例的缺陷,提出
一种具有一般三角形横截面的可充气逃生坡道,其具有一个基部和两
个侧端面,其每个侧端面由一系列自锁连接的部件构成,所述部件彼
此锁定,以使坡道在使用构形充气时是直的,在其从展开和卸载位置
承载至少一个撤离人员时,坡道预应力成略微弯曲,向上隆起。自锁
部件是可充气部件,其彼此邻接,相互串联,在充气的状态下,布置
成具有一般三角形的闭合框架,处于交替倒置位置,以致一个充气的
“三角形”框架的顶端交叠排列在两个顶端之间,每个顶端属于整体
系列中直接邻接的两个“三角形”框架之一。更确切地说,每个充气
的框架是三个大边与三个小边互相交替的一个六边形框架,每个小边
连接相应的“三角形”可充气框架的两个大边,这些充气的框架限定
坡道的基本上在同一个倾斜平面上延伸的侧端面,固定支承在具有三
个可充气纵杆的上复式纵梁以及两个下单式边梁之一的外部上,每个
下单式边梁由坡道的一个单个可充气纵杆构成。

应当指出,这种具有自持式结构的可充气逃生坡道,其侧端面每
个都由一系列彼此锁定的邻接的可充气框架构成,以便当其在使用构
形充气和展开、承载撤离人员时,坡道是直的,其具有复杂的结构,
难以实施,因而成本特别高。

也是公知地,专利文献WO95/15787提出一种可充气逃生坡道(见
该文献的图7和8以及说明书的相应部分),其具有矩形横截面,具有
四个复式纵梁,每个纵梁由并置连接的两个可充气杆构成,且由构成
下撑杆和上撑杆的可充气横杆支撑,以及如同在WO95/14605中那样,
由侧撑杆支撑,侧撑杆由使下纵梁连接于上纵梁且交替地向上游和向
下游倾斜的Z字形可充气杆构成,一个导杆延伸在两个下复式纵梁之
间,位于下横撑杆的上面。

在该实施例中,可充气部件(纵梁、可选地上下侧撑杆)由一个
可充气杆构成,具有一个管状室,其限定在一个圆柱形外壁和一个圆
柱形内壁之间,其围绕中央圆柱形可充气室,以张紧杆,其刚度由在
所述环形室中延伸的一个半刚性柔性材料板予以加强。

应当指出,也在该实施例中,坡道足够的刚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可充气杆的环形室中半刚性柔性材料板的性能。因此,该可充气逃
生坡道也具有复杂的结构,难以实施,因而成本很高。

本发明旨在提出WO95/14605中公知类型的具有一般三角形横截
面的可充气逃生坡道,在快速和安全撤离方面,即在人员从船上安全
和快速撤离到至少一个可充气救生筏上方面,获得至少与公知的可充
气逃生坡道同样良好的性能,提高坡道在充气状态下的刚度或刚性,
因而在风浪引起的挠曲-扭绞和/或挤压-拉动的作用下,在船和筏的纵
摇和/或横摇的非同步运动以及船和筏的相对运动的作用下,具有抗变
形的特性,改善了所述公知的一般类型的可充气撤离坡道的结构。

本发明还旨在改进前述一般类型的坡道的结构,使所述坡道的结
构至少部分地模块化,使本发明的坡道更易于和更经济地实现工业化
生产,尤其是便于根据船只类型(客轮、尤其是海上旅游客轮、或者
渡轮),制造具有不同长度、适应需要的坡道。

本发明还旨在改进前述公知的一般类型的可充气逃生坡道,使之
与运力很大的现代救生筏的很大容纳能力(约为100人)、和/或与如
同本申请人的专利文献FR2756809中所公知的形成容纳平台的区域具
有最佳兼容性,和/或使之与逃生设备的最新研发成果具有最佳兼容
性,最新研发的逃生设备使一个可充气逃生坡道连接于具有多个可充
气救生筏的一个容器,如同本申请人的专利文献FR2912111中所公知
的,在所述逃生设备中,放了气的折叠坡道卷绕在容器上,一方面与
船相连接,另一方面连接于容器中的单个筏,或连接于容器中的一个
第一筏,以便在坡道-容器组件投放和展开之后,进行部署和按顺序或
相继充气,接着进行坡道充气,然后,打开容器,并对容器中的一个
或一个以上的筏按顺序充气。

为此,本发明提出上述一般类型的、且在WO95/14605中是公知
的可充气逃生坡道,其特征在于,可充气的侧面和下部撑杆布置成闭
合的加固框架,其可充气,在充气的状态下呈多边形,围绕三个纵梁,
加固框架的所述杆用连接件和充气工具连接于所述三个纵梁,充气工
具通过所述纵梁进行连接。

因此,作用于三个复式纵梁中任一个复式纵梁、或这种梁所具有
的纵杆中任一个纵杆的挤压/拉动和/或挠曲/扭绞作用力,输入到侧面
和下部撑杆的所述闭合的加固框架中至少一个加固框架中,且为有关
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闭合的加固框架所截留,因而分布在所述一个或多
个其它纵梁上,即其所具有的纵杆上,从而传递到坡道的其它闭合的
加固框架,以便借助于这些闭合的加固框架,作用于三个纵梁中任一
个纵梁和/或所述闭合的加固框架中任一个加固框架的作用力,分布和
分配在坡道的构架组件上,例如由这些梁和加固框架构成的组件上。

有利地,为了便于制造长度不同的本发明的坡道,为了适于应用
于不同类型的船只上,且保留例如上述的坡道的总体结构,侧面和下
部撑杆用加固组件布置,所述加固组件可彼此独立地进行机械和气动
充气,每个都由导杆和纵梁穿过,坡道的两端从一端到另一端由其基
部彼此连接,所述加固组件由连接件和充气工具连接于三个纵梁。

因此,由一些侧面和下部撑杆的可充气杆实施的闭合的加固框架
安装在所述加固组件中,其数量可选择,以根据坡道长度和所述加固
组件的单位长度实施具有一定长度的坡道。

此外,有利地,为使一个加固组件的损坏,例如杆的撕裂或穿孔,
不引起坡道的其中三个纵梁由所述损坏的加固组件支撑的区段由于所
述损坏的加固组件放气而刚度下降,每个加固组件是一个由多个彼此
连接的可充气结构组成的分隔的组件,每个可充气结构限定一个密封
隔间,其可相对于所述组件的其它隔间单独充气。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加固组件具有至少一个可充气结构,
其在充气的状态下,形成一个封闭的六边形加固框架,其具有三个长
杆,构成两个侧撑杆和一个下撑杆,交替地具有三个短杆和一个上短
撑杆,所述三个短杆在侧撑杆的下端构成下撑杆的侧端的两个下侧接
头,所述上短撑杆连接两个侧撑杆的上端。

因此,坡道的所有加固组件的闭合的六边形加固框架在一起基本
上限定一个具有六边形横截面的棱柱,因而具有六面(三大三小),其
不仅具有最靠近地包覆三个复式纵梁的优越性,当三个复式纵梁中每
个都由三个可充气纵杆叠置而成时,尤其如此,具有基本上呈三角形
的叠置件横截面,而且尤其是使坡道获得很大的刚度,其归因于面的
数量比较多。

此外,在一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每个加固组件在充气的状态下,
具有基部呈方形或矩形的金字塔柱身的一般外形,其斜棱由侧撑杆的
杆、一个上游端面和一个下游端面形成,所述侧撑杆的杆限定两个基
本上呈三角形的对置的侧端面,所述上游端面朝向坡道的入口端,所
述下游端面朝向坡道的出口端,所述上游端面和下游端面也是对置的,
且基本上呈三角形,上游和下游端面由三个纵梁和导杆穿过,每个加
固组件的基部由一个上游下撑杆和一个下游下撑杆形成,在加固组件
充气的状态下,上游下撑杆和下游下撑杆由一个基本上呈X形的撑杆
支撑,所述基本上呈X形的撑杆在两个下边梁和导杆的下面延伸。

因此,根据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结合闭合的六边形加固框架
和具有中空金字塔柱身的一般外形的加固组件的优越性,本发明的坡
道的每个加固组件在充气的状态下,具有一个上游外六边形框架和一
个下游外六边形框架,每个都构成一个可通过一个上游内多边形框架
和一个下游内多边形框架的分别对应的两个长杆和三个短杆,沿其侧
撑杆的两个长杆及其三个短杆,向组件内独立充气的复式结构,所述
上游内多边形框架和下游内多边形框架每个都构成另一个可独立充气
的结构,每个也都具有一个呈U形喇叭口的下杆,其由U的臂端连接
于相应的上游或下游内多边形框架的两个下侧短杆,而每个呈U形的
下杆在U的基部的全长上连接于另一个内多边形框架的对应的下杆的
U的基部,以形成所述加固组件的基部的基本上呈x形的撑杆。

因此,在该特殊的实施例中,每个加固组件具有四个可彼此独立
充气的结构,即每个结构都与其它结构独立地充气,为安全起见,这
四个可充气结构中两个是六边形框架,而其它两个是这样的框架,每
个都是六边形框架之一在其一部分周边上为复式,且在基部处具有X
形撑杆的结构,支撑两个六边形框架的基部。

另外,为使坡道获得最大刚度或最需要的刚性,为了限制其由于
挤压、挠曲、扭曲、扭绞而变形,即坡道分别与船和筏连接的上部或
上游入口端和下部或下游出口端的变形,所述坡道最好在其两端的每
个端部具有两个端部加固组件之一,其在充气的状态下比安装在两个
端部加固组件之间的中间加固组件更具刚性。

为此,根据既简单又安全的结构,每个端部加固组件具有比每个
中间加固组件数量更多的可独立充气的结构。

因此,如果中间组件每个都根据上述优选实施例加以实施,具有
四个可独立充气的结构,其中两个六边形框架,至少一个端部加固组
件,最好可具有至少两个辅助的可独立充气的结构,每个都呈倒V形
总体形状,由侧撑杆的两个长杆和上短撑杆的一个短杆构成,其在其
长度上分别连接在上游和下游外框架之一的侧撑杆的两个长杆和上短
撑杆的短杆的外部上,以便所述至少一个端部加固组件具有至少六个
可独立充气的结构。

该实施方式的特别有利之处在于,端部组件如同中间组件那样,
全部具有常见的基本结构,一个中间组件只要再加两个均呈倒V形的
辅助的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以便从一个中间组件获得一个端部组件。

在这种坡道上,为安全起见,为避免可充气的纵杆之一的损坏(撕
裂或穿孔)引起一段坡道不仅由于该纵杆的放气而且还由于多个相邻
的加固组件的对应的可充气结构的放气而降低刚度,坡道的两个相邻
组件的所述对应的可充气结构大部分由单独的充气工具连接于所述纵
梁的不同的可充气纵杆。

理想地,两个乃至三个相邻的加固组件中每个加固组件的每个可
充气结构由单独的充气工具连接于纵梁的一个相关的可充气纵杆。但
是,根据合适的成本效率的综合权衡,由于梁的数量限于三个,以及
每个梁的可充气纵杆的数量也限于例如三个,因此,前述理想解决方
案的应用导致实施数量很少的可充气结构,以确保良好的安全性,或
反之,具有可独立充气的结构数量足够多的加固组件,以确保良好的
安全性,纵梁的可充气纵杆的总数不足以使之每个都确保两个或三个
相邻加固组件的仅一个加固组件的一个单个可充气结构的充气。因此,
采用的技术措施是,两个相邻加固组件的至少一大部分对应的可充气
结构,由每个可充气结构所固有的、纵梁的不同的可充气纵杆所固有
的单独的充气工具进行连接。

为了便于使坡道固定于筏,坡道的出口端最好具有下游端可充气
横杆,其由两个隔开的区域连接在两个下边梁的可充气纵杆的下游端
上,且在侧面向下延长,超出其通过两个可充气的弯曲的端部延伸段
与坡道的两个下边梁相连接的区域,可使坡道和所述筏之间的接触区
域扩大,以确保彼此的良好接触。

此外,在本发明的坡道中,连接件最好是活动的(或可拆卸的)
机械固定装置,其适于确保纵梁的可充气杆和侧撑杆与下撑杆的可充
气杆之间的非连续连接。

由活动的机械固定装置进行的这种非连续连接的优越性是,不仅
便于通过在纵梁上安装、必要时拆除所需数量的加固部件,来装配坡
道,而且便于在使梁的可充气杆可拆卸地机械固定于侧撑杆或下撑杆
的可充气杆的某些活动的机械固定装置同时构成所述撑杆的所述充气
工具时,实施侧撑杆和下撑杆的充气工具,如同两个杆彼此间的公知
的组合式活动机械固定装置和杆之一由另一杆充气的充气工具那样。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乘客和/或船员的救生设备,如上所述,公知地,
所述救生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可充气的救生筏,在放气和折叠的状态下,
与相关的充气工具一起,装入一个容器内,在放气和折叠的状态下,
围绕所述容器卷绕一个可充气的逃生坡道,其一个入口端由连接件连
接于船只,一个出口端由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连接
于容器中的一个筏,本发明的救生设备是这样的,所述坡道是如上所
述的本发明的坡道。

此外,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因为使用公知的“三环式”连
接装置——其通常用于另一种应用情况,即跳伞人员例如希望释放其
主降落伞以打开其备用降落伞时释放带负荷的降落伞的装置,所以本
发明的设备的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是两个侧置组
件,每个安装在坡道出口端的两个侧边缘之一附近,且每个都具有两
个公知的“三环式”可释放连接装置,其例如进行气动或信号遥控脱
扣或手动就地脱扣,由粗缆连接于坡道,且由另外的与所述三环式装
置的至少一个环连接的粗缆连接于所述筏。

最后,本发明的设备可以是这样的,由容器构成的组件内装至少
一个筏及其充气工具,围绕容器卷绕的坡道接纳在一个贮存座架中,
所述贮存座架固定在船的甲板上,具有已知结构,已经用于贮存和从
座架投放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坡道-容器组件。

但是,本发明的设备最好是这样的,所述坡道-容器组件接纳在贮
存和投放所述组件的座架中,座架用于固定在所述船的甲板上,座架
具有一个正面凹入的推板和一个翻板,所述推板适于在一个离船滑板
上推动所述组件,适于相对于所述船的甲板凸起,所述翻板用于确保
与船的甲板边缘保持一定间距地投放和展开容器-坡道组件。

参照附图对给出的非限制性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其它技术
措施和优越性将得到更好的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可充气逃生坡道的立体示意图,其在一艘渡轮类
型的船只和一个可充气救生筏之间展开和充气,坡道的出口端或下端
由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连接于所述救生筏,所述连
接装置在图1所示的细部VIII中示出;

图2是图1所示的可充气逃生坡道的立体示意图,其处于展开和
充气的状态,未示出滑道,以便不遮盖该坡道的可充气构架的基部结
构;

图2a、2b、2c分别是上端加固组件、一个中间加固组件和一个可
变形与可释放的坡道-筏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其涉及图2中的细部
IIa、IIb和IIc;

图3是图2所示的坡道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坡道的正视侧视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坡道沿图4中斜剖面V-V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2a所示的端部加固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例如由两个构
件或对称的半部分构件构成,在其装配之前,每个半部分构件或对称
构件由三个可独立充气的结构件组成;

图7是图2a所示的端部加固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示出其6个
可独立充气的结构件,其中,位于端部的两个是多余的,用于实施图
2所示的一个中间加固组件;

图8是图1中细部VIII的立体放大示意图,筏的上部周缘予以局
部剖切;以及

图9和10分别是图8中细部IX和X的放大示意图。

图1以立体图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可充气逃生坡道1,其在一艘
船2例如一艘渡轮和一个可充气救生筏之间处于展开和充气的构形,
也是在展开和充气的状态下,用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
置,以可释放的方式固定于坡道1的下端或出口端,所述连接装置大
体上在图1的细部VIII中示出,下面参照图8至10予以更详细的说
明,而坡道1的另一端,即其上端或入口端,连接于一个贮存与投放
座架4,所述贮存与投放座架4安装在船2上,用于贮存由处于放气
和折叠状态的坡道1与在一个容器(未示出)中也是处于放气和折叠
状态的筏3构成的整套组件,坡道1围绕所述容器卷绕,在投放前在
船2的甲板上处于贮存构形。

如图2至5放大所示,坡道1的结构包括一个构架,其具有三个
三重复式纵梁,其中一个纵梁是上梁5,其在其它两个纵梁的上面基
本上处于中央位置,所述其它两个纵梁是下边梁6,一个挠性滑道7
固定在所述下边梁6之间,且在坡道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所述挠性
滑道7用于承载由布置成滑槽的坡道1撤离的人员。

为清楚起见,为了不遮盖框架结构,滑道7仅在图5上示意地示
出。

三个三重复式纵梁5和6中每个都具有三个纵杆8,每个纵杆8
呈长圆柱体形,具有圆形横截面,可单独充气(即独立于其它纵杆8
进行充气),一个叠置在其它两个的上面,以致其两个两个地在其长度
上相切,因此,例如用一种胶合剂或通过高频焊接,用围绕每个梁的
三个杆8胶接或连接的环、套圈或挠性带这样的连接件,并排地相邻
连接,例如逐渐地、在其长度上不连续地连接,以致在充气的状态下,
每个梁5或6的横截面基本上具有等边三角形的形状。

坡道1的构架也具有多个加固组件9和10,其可彼此独立地进行
气动和机械充气,且从坡道1的入口端至出口端由其基部彼此连接,
每个加固组件9和10由连接件机械连接于纵梁5和6的纵杆8,由充
气工具从所述纵梁5和6的某些纵杆8进行充气,以致在坡道1充气
的状态下,用横杆支撑和用斜撑加固梁5和6,使之与其长度呈横向
地彼此保持隔开,例如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以使充气的坡道1的
横截面(垂直于梁5和6)基本上具有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的形
状。

这些加固组件的数量决定坡道1的长度,其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即端部加固组件9,其间安装中间加固组件10,对于全长为14.5米的
可充气坡道1来说,在所示的特殊实施例中,在两个端部加固组件9
之间,所述中间加固组件10的数量为3个。

在该实施例中,两个端部加固组件9彼此相同,如图2a所示,其
相应于图2中细部IIa的上部端部组件9,中间加固组件10也彼此相
同,如图2b所示,其相应于图2中细部IIb的坡道1中部的中间组件
10。

两种类型的加固组件9、10中每个都是一个分级组件,对于端部
加固件9来说,由六个可充气结构件构成,对于中间加固件10来说,
由四个可充气结构件构成,其彼此连接,其中每个都限定六个或四个
密封隔间之一,每个都相对于相应的加固组件9或10的其它隔间单独
充气。

现在,参照图6和7说明图2a所示的端部加固组件9的结构和实
施例,图6和7以立体图示意地示出端部组件9的两半对称的构成部
分,在图6上,在两半部分组装之前,每个构成部分由三个独立连接
的可充气结构件组成,在图7上,由相同的端部组件9的六个独立的
可充气结构件组成,其以立体分解图示出,其中,三个构成该组件的
一个半部分9a,其它三个构成该组件的另一个半部分9b,两个对称的
半部分9a和9b彼此相同,面对面布置,只需说明一个就够了。每个
半部分9a或9b具有一个可充气的结构,当加固组件9或10装配在坡
道1上时,所述可充气的结构在充气的状态下,因为朝向加固组件9
的外部而构成一个闭合的外六边形加固框架11。该封闭的六边形加固
框架11交替地相继由彼此相同的三个长杆12、13和14以及也彼此相
同的三个短杆15、16和17构成,其中,两个长杆12和13构成相向
和向上的斜侧撑杆,长杆14构成下撑杆,而短杆15构成短的上撑杆,
连接两个侧撑杆12和13的上端,短杆16构成下撑杆14的一个侧端
与一个相应的侧撑杆13的下端的一个下侧连接件,而另一个短杆17
使下撑杆14的另一侧端连接于另一个侧撑杆12的下端。

端部加固组件9的每个半部分9a或9b也具有一个独立的第二可
充气结构件,其由另一个封闭的多边形加固框架构成,因为所述另一
个多边形加固框架相对于外部六边形框架11朝内布置,所以称为内部
多边形加固框架,所述独立的第二可充气结构件具有两个长杆19和
20,其彼此相同,且相同于六边形框架11的长杆12和13,以便也构
成侧撑杆,在其上端由一个短杆21彼此连接,形成一个短上撑杆,其
相同于框架11的上撑杆15,而框架18的两个长侧撑杆19和20的下
端每个都由彼此相同、且相同于框架11的短杆16和17的两个短杆
22和23之一向下延长,以形成连接于一个下杆24的臂端的接头,所
述下杆24呈U形扩口,封闭框架18,朝向加固组件9的另一个半部
分9a或9b的框架18的呈U形扩口的下杆24,以致这两个呈U形扩
口的下杆24可沿其基部25彼此胶接,当两个半部分9a和9b由加固
框架18的两个短上撑杆一个胶接装配在另一个上时,彼此粘接。另外,
每个框架11的下连接件的短杆16和17胶接在框架18的对应的下连
接件22和23的两个短杆上,框架11的两个长侧撑杆12和13沿框架
18的两个长侧撑杆19和20进行胶接。

最后,加固组件9的每个半部分9a和9b在多边形框架11的外部,
相对于组件9的中部,具有一个独立的第三可充气结构件26,其呈倒
V形,由两个长侧撑杆27和28构成,所述两个长杆27和28彼此相
同,且相同于框架11和19的长杆12和13以及框架18的长杆20,
由与框架11和18的短上撑杆15和21相同的一个短上撑杆29彼此连
接。因此,倒V形结构件26加固由框架11和18构成的组件,从外
部加固侧撑杆12和13以及上撑杆15,在其整个长度上分别胶接倒V
形结构件26的侧撑杆27和28以及短上撑杆29。

当两个半部分9a和9b沿两个呈U形扩口的下杆24的基部25和
沿两个上撑杆21彼此连接时,两个U形下杆24构成一个X形撑杆,
其在与两个框架11的两个下撑杆14相同的平面上延伸,以便良好地
支撑如此构成的加固组件9的基部,在充气的状态下,所述加固组件
9的一般外形是一种中空金字塔形柱身,具有方形或矩形基部,其斜
棱由两个封闭的加固框架11和18的以及倒V形结构件26的侧撑杆
12、13、19、20和27、28形成。

图2b所示的每个中间加固组件10与图2a、6和7所示的端部加
固组件9的区别,仅仅在于不配置两个倒V形可充气端部结构件26。
因此,对于中间加固组件10的实施和结构来说,可以重复端部加固组
件9的实施和结构,特别是实施成面对面粘接的两个相同的和对称的
半部分,唯一的差别在于,每个半部分仅具有两个独立的可充气结构
件,其由一个封闭的六边形加固框架11和一个封闭的多边形加固框架
18构成,用于支撑中间加固组件10的基部的X形撑杆完全与加固组
件9一样加以实施。

因此,每个中间加固组件10在充气的状态下,也具有其基部为方
形或矩形的中空金字塔形柱身的一般外形,其斜棱由这样一种组件10
的两个框架11和两个框架18的侧撑杆12、13和19、20形成,如此,
具有四个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件,而每个端部加固组件9具有六个独立
的可充气结构件。

在每个加固组件9或10上,杆12、13、19和20以及必要时杆
27和28限定两个基本上呈三角形的对置的侧端面,以及当组件9和
10安装在三个纵梁5、6和导板7上且连接于纵梁5和6的纵杆8时,
限定两个也基本上呈三角形的对置的端面,一个是朝向坡道1的入口
端的上游端面,另一个是朝向该坡道1的出口端的下游端面。因此,
上游端面和下游端面是每个加固组件9和10的由坡道1的三个纵梁5
和6与导板7穿过的端面。此外,每个加固组件9或10的基部由一个
位于上游的下撑杆14和一个位于下游的下撑杆14如此形成,这两个
杆14在相应的加固组件9或10充气的状态下,由基本上呈X形的撑
杆支撑,所述X形撑杆由所述组件的两个U形扩口下杆24连接而成,
该X形撑杆在两个下边梁6和滑道7之下延伸。

因此,应理解为,在充气的状态下,两个端部加固组件9中的每
一个都比中间加固组件10中的每一个更具刚性,中间加固组件10仅
仅由其基部彼此粘接安装,彼此既不进行机械连接,也不在两个端部
组件9之间与之进行机械连接,因为每个端部组件9比每个中间加固
组件10具有数量更多的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件。

如果加固组件9和10彼此既不连接,也不通过充气工具彼此连接,
那么,相反,它们每个都由连接件连接于三个纵梁5和6的纵杆8,
以及由充气工具连接于这些梁5和6的某些纵杆8。

更确切地说,每个中间加固组件10或端部加固组件9的四个或六
个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件中每个都由充气工具连接于三个纵梁5和6所
具有的九个纵杆8中的四个或六个之一,此外,如果考虑直接相邻的
两个加固组件10或9和10的任一对,那么,这两个组件之一的大部
分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件连接于纵梁5和6的可充气杆8,其不同于这
两个组件中另一个的对应的可充气结构件由充气工具与之连接的可充
气杆。例如,如果考虑上端部加固组件9和中间加固组件10直接邻接,
那么,由这两个组件上游的两个封闭的六角形加固框架11构成的两个
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件不从同一个纵杆8充气,以避免坡道1在这两个
组件9和10处的区段由于向这两个组件的对应的两个独立的可充气结
构件或同一个组件9或10的两个可充气结构件供给充气气体的同一个
纵杆8损坏而基本上充不上气,

因此,充气的坡道1具有极佳的刚度,因为由下撑杆确保的梁5
和6的支撑具有可充气的下杆14和24,其连接于在逃生滑道7之下
延伸的两个下边梁6,且连接于与上中梁5和下边梁6连接的可充气
侧杆12、13、19、20、27和28,辅以由短杆15、21和29形成的短
上撑杆以及由短杆16、17、22和23形成的下侧连接撑杆,其与加固
组件9和10的其它杆、特别是这些组件的封闭的加固框架11和18一
起,基本上限定一个具有六边形横截面的棱柱,其中六个面(三大三
小)有助于使坡道1在充气的状态下获得很大的刚度。

坡道1的下部在其出口端具有一个可充气的下游端横杆30,其通
过该横杆30上的两个隔开的区域连接在两个下边梁6的可充气的下纵
杆8的下游端上,其在所述与坡道1的梁6的杆8的连接区域的上面,
由两个端部延伸段31在侧面向下延长,所述两个端部延伸段31可充
气且弯曲,以确保坡道1的下端与筏3之间的良好接触,可选地,使
这两个充气的端部延伸段在筏3的上浮动杆33的一部分的上面和后面
至少部分地接合。该横杆30及其端部延伸段31以及其相对于下边梁
6的位置示于图2和2c。

为了确保不同的加固组件9和10与三个梁5和6的可充气纵杆8
的连接,连接件最好是公知类型的可拆卸机械固定装置,每个可拆卸
的机械固定装置都具有一个在外部车有螺纹的管形端头,可与两个密
封接头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两个密封接头每个都固定在彼此连接的两
个可充气杆之一上。当管形端头仅仅用于在一个纵梁5或6的一个可
充气杆8与一个加固组件9或10的一个可充气杆之间确保可拆卸的不
连续的机械固定时,管形端头的中央通道密封封闭,为使加固组件9
和10固定于梁5和6的可充气杆8,不一定在两个连接的可充气杆之
间的接触区域或接触点配置这种可拆卸的机械固定装置。这种在外部
车有螺纹的管形端头固定装置非常有用,因为使管形端头的中央通道
畅通,可拆卸的机械固定装置可同时在彼此同样进行机械连接的两个
杆之间构成一种气动互连装置,以致两个杆之一可从另一个杆进行充
气。因此,构成不同的加固组件9和10的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件的不同
的杆不仅机械固定于梁5和6的杆8,而且还由这些杆8充气,杆8
本身从一个压缩混合气罐充气,所述压缩混合气由氮和二氧化碳混合
气构成,这些压缩混合气罐例如布置在安装于船2上的座架4的一个
底板之下,所述座架4用于贮存救生设备,所述救生设备包括放了气
的折叠的坡道1和筏3,所述放了气的折叠的坡道卷绕在一个容器(未
示出)上,所述筏3放气后折叠在所述容器中。

关于本发明的救生设备,其使至少一个可充气的救生筏连接于一
个可充气的逃生坡道,其与下述文献中已经述及的救生设备的区别基
本上仅仅在于坡道1本身的结构,WO95/14605中的图1和2示出展
开和充气的救生设备,该文献的图3示出展开和充气的过程,本申请
人的FR2912111中的图6示出处于贮存构形的救生设备,其图7示出
展开和充气的过程,最后,该文献的图8示出其处于使用构形。

但是,如果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1-筏3界面连接装置可以是现
有技术中类似的救生设备中使用的连接装置,那么,本发明提出采用
与公知的连接装置不同的连接装置,其在坡道-筏界面可变形和可释放
的连接作用方面,应用公知类型的“三环式”可释放连接装置,其用
标号32示意地示于图2和2c,以及示于与图1中细部VIII相应的图
8。

所述装置32是两个侧置组件,其中每个都安装在可充气的下游端
横杆30的朝向筏3、更确切地说是朝向筏3的上浮动杆33(图8和9
上为局部剖面图)上部的端面上,所述两个装置32中每个都安装在杆
30的位于坡道1出口端的两个侧边缘附近的两个区域之一上,基本上
位于横杆30连接于下边梁6的下游端的部位。

如图9所详示的那样,在筏3的上浮动杆33的剖切部分处,连接
装置32为复式,具有两个三环式机构34,每个都由一条带子35连接
于一个承带板36,所述承带板36是一个固定在横杆30的一个相应侧
面部分上的刚性板,具有带子通道。该板36不一定配置,但优选地,
用于坡道1与运力很大的筏3相连接的情况。为了与运力小的筏进行
可释放和可变形的连接,两个机构34的带子35可直接固定在杆30
上。每个机构34具有一个称为“三环式升降器”的组件37,其中一
个大环或钩环38由一条带子(未示出)连接于筏3,该带子例如形成
筏3的上杆33的圈,用于在其另一端固定于同一装置32的另一个三
环式机构34的大环或钩环38。连接于筏3的每个钩环38用于在带子
35的一个带扣的端部接纳一个中等环39,向带子35翻折的该中等环
39本身由一个小环40穿过,所述小环40由与带子35连接的另一个
带扣保持,其本身带有一个小带扣,其穿过也与带子35连接的一个小
板,以致该小带扣在小板上面凸起的部分由一个保持件穿过,所述保
持件例如是一个称为“信号闸刀”的信号释放系统41,其可通过一个
遥控装置释放小带扣,小带扣的释放引起小环40释放,小环40可脱
离中等环39,按次序,中等环39可脱离钩环38,从而确保装置32
处筏3相对于坡道1的释放。

显然,另一个三环式机构相同,也进行遥控,由另一个信号释放
系统41使之释放。在其它实施例中,遥控释放可由一个气动执行机构
确保,根据另一实施例,可由位于筏3中的一个操作人员手动进行释
放。

可以如同现有技术中的救生设备那样,使坡道1由其上端连接于
安装在船2上的贮存座架4。

但是,优选地,本发明的救生设备具有由一个容器构成的组件的
一个贮存和释放座架4,所述容器内装至少一个筏3及其充气工具,
坡道1卷绕在该容器上。该座架4可具有一个正面凹入的推板,用于
将坡道-筏容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推到一个滑板42上所述滑板42在覆
盖坡道1的充气罐的座架4的底板上滑动,该滑板42相对于船2的甲
板超出、凸起,以便在一个翻板使坡道-筏容器组件放到滑板42上之
后,开始展开坡道1的上端部分,以相对于船2的甲板边缘具有一定
间距地释放所述坡道-筏容器组件。因此,后者展开然后充气,与部件
既无相互影响也无钩住的危险,在船2的船体上也不会由于贮存和释
放座架4而表面高低不平。

为了增大由坡道1撤离的流量,最好使滑道7细分成两条相邻的
通路(见图5),其由一个挠性隔板7c分隔,所述挠性隔板7c在坡道
1的整个长度上承受滑道7的中部,且悬置于上部5。该实施例适用于
运载乘客数量多的船只。

可充气逃生坡道以及具有可充气逃生坡道的船用救生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可充气逃生坡道以及具有可充气逃生坡道的船用救生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可充气逃生坡道以及具有可充气逃生坡道的船用救生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充气逃生坡道以及具有可充气逃生坡道的船用救生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充气逃生坡道以及具有可充气逃生坡道的船用救生设备.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0306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1.28 C N 1 0 2 8 0 3 0 6 2 A *CN102803062A* (21)申请号 201080028457.3 (22)申请日 2010.06.10 0953938 2009.06.12 FR B63B 27/14(2006.01) B63C 9/22(2006.01) (71)申请人苏维特克公司 地址法国舍旺索 (72)发明人纪尧姆西蒙柏海特 塞德瑞克强尼 帕斯卡尔米考德 马克拉乌拉特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代理人余朦 王艳春 (54) 发。

2、明名称 可充气逃生坡道以及具有可充气逃生坡道的 船用救生设备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坡道(1),其具有三个纵梁(5, 6),每个纵梁(5,6)具有至少两个可充气杆(8), 可充气杆(8)由侧撑杆和下撑杆的可充气杆支 撑,其布置成可充气的、在充气的状态下呈多边 形的、围绕着纵梁(5,6)的闭合的加固框架(11, 18),加固框架(11,18)的所述杆由连接件和充气 工具连接于纵梁(5,6)。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1.12.23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FR2010/051166 2010.06.10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

3、10/142922 FR 2010.12.16 (51)Int.Cl.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5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10 页 附图 5 页 1/3页 2 1.可充气的逃生坡道,其用于从船(2)向至少一个可充气的救生筏(3)撤离人员,所述 坡道(1)具有: -三个复式纵梁(5,6),每个都具有至少两个可单独充气的、在其长度上邻接且并列连 接的纵杆(8),其中,两个下边梁(6)和一个上中梁(5)横向于其长度彼此隔开,且在充气的 状态下基本上彼此平行, -挠性导板(7),其用于在由坡道(1)撤离期间承载人员,所述导板。

4、(7)连接两个下边 梁(6),且在坡道(1)的整个长度上彼此连续延伸,从其配有与船(2)相连接的连接件的入 口端,延伸至其配有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1)-筏(3)界面连接装置的出口端, -下撑杆,其具有与两个下边梁(6)连接的、在撤离导板(7)的下面延伸的可充气下杆 (14,24), -边撑杆,其具有与上中梁(5)和下边梁(6)相连接的可充气边杆(12,13,19,20,27, 28),以便在充气的状态下,加固坡道(1)的结构,使之基本上与纵梁(5,6)垂直地具有总体 上呈三角形的横截面, 其特征在于,边撑杆和下撑杆的可充气杆(12,13,14,19,20,24)布置成闭合的加固框 架(11,。

5、18),其可充气,在充气的状态下呈多边形,围绕着三个纵梁(5,6),加固框架(11, 18)的所述杆由连接件和充气工具连接于所述纵梁(5,6),所述充气工具通过所述纵梁(5, 6)进行充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撑杆和下撑杆布置成可彼此独立 地进行机械和气动充气的加固组件(9,10),其每个都由导板(7)和纵梁(5,6)穿过,从坡道 (1)的两端中的一端到另一端由其基面彼此连接,所述加固组件(9,10)由连接件和充气工 具连接于三个纵梁(5,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每个加固组件(9,10)是一个由彼此连接 的多个可充气结构(11,18,26。

6、)组成的分隔组件,每个可充气结构限定一个可相对于所述 组件的其它隔间单独充气的密封隔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每个加固组件(9,10)具有至少一个可充 气结构,在充气的状态下,所述可充气结构形成一个闭合的六边形加固框架(11),所述加固 框架(11)具有三个长杆(12,13,14),构成两个边撑杆(12,13)和一个下撑杆(14),与三个 短杆(15,16,17)交替布置,构成下撑杆(14)的侧端与边撑杆(12,13)的下端部的两个下 侧接头(16,17),以及一个连接两个边撑杆(12,13)的上端的上短撑杆(15)。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

7、,每个加固组件(9,10)在充 气的状态下,具有基部为方形或矩形的中空金字塔柱身的一般外形,其斜棱由边撑杆的杆 (12,13,19,20,27,28)形成,限定两个基本上呈三角形的对置的侧端面、一个朝向坡道(1) 的入口端的上游端面、以及一个朝向坡道(1)的出口端的也基本上呈三角形的对置的下游 端面,上游和下游端面由三个纵梁(5,6)和导板(7)穿过,每个加固组件(9,10)的基部由 一个上游下撑杆(14)和一个下游下撑杆(14)形成,在加固组件(9,10)充气的状态下,其 由在两个下边梁(6)和导板(7)的下面延伸的基本上呈X形的一个撑杆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以及例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坡道。

8、,其特征在于,每个加固组件(9, 10)在充气的状态下,具有一个上游外六边形框架(11)和一个下游外六边形框架(11),每 个都沿其边撑杆的两个长杆(12,13)及其三个短杆(15,16,17),分别由一个上游内多边形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03062 A 2/3页 3 框架(18)和一个下游内多边形框架(18)的对应的两个长杆(19,20)和三个短杆(21,22, 23),向组件(9,10)内构成一个独立的复式可充气结构,每个都构成另一个独立的可充气 结构,每个也都具有一个呈U形喇叭口的下杆(24),所述下杆(24)由U的臂端连接于相应 的上游或下游内多边形框架(18)的两个下侧短。

9、杆(22,23),而每个呈U形的下杆(24)在 U的基部(25)的长度上连接于另一个内多边形框架(18)的对应的下杆(24)的U的基部 (25),以形成所述加固组件(9,10)的基部的基本上呈X形的撑杆。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在其两端中的每一端处,所 述坡道具有两个端部加固组件(9)之一,其在充气的状态下,比安装在两个端部加固组件 (9)之间的中间加固组件(10)更具刚性。 8.根据权利要求7以及例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每个端部加固组件 (9)比每个中间加固组件(10)具有数量更大的可充气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以及例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坡道,其。

10、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端部加固组 件(9)具有至少两个辅助的独立的可充气结构(26),每个可充气结构(26)都总体上呈倒V 形,由侧撑杆的两个长杆(27,28)和上短撑杆的一个短杆(29)构成,在其长度上分别连接 在侧撑杆的两个长杆(12,13)和上游与下游外框架(11)之一的上短撑杆的短杆(15)的外 部上,以便所述至少一个端部加固组件(9)具有至少六个独立的可充气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以及例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坡道,其特 征在于,坡道(1)的两个相邻加固组件(9,10)的对应的可充气结构大部分由单独的充气工 具连接于所述纵梁(5,6)的不同的可充气纵杆(8)。 11。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坡道(1)的出口端具有一 个下游端可充气横杆(30),其由两个隔开的区域连接在两个下边梁(6)的可充气纵杆(8) 的下游端上,且由两个可充气和弯曲的两个端部延伸段(31)在侧面向下延伸超出其与坡 道(1)的两个下边梁(6)的连接区域,可使接触区域在坡道(1)和所述筏(3)之间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是活动的机 械固定装置,其适于确保纵梁(5,6)的可充气杆(8)与侧撑杆及下撑杆的可充气杆(12,13, 14,19,20,24)之间的非连续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

12、,梁(5,6)的可充气杆(8)与侧撑杆或下 撑杆的可充气杆(12,13,14,19,20,24)的某些活动机械固定装置,同时构成所述撑杆的所 述充气工具。 14.救生设备,用于船(2)的乘客和/或船员,其具有至少一个可充气的救生筏(3),所 述可充气的救生筏(3)在放气和折叠的状态下,与相关的充气工具一起装入容器中,在放 气和折叠的状态下,围绕所述容器卷绕一个可充气的撤离坡道,所述撤离坡道的入口端由 连接件连接于船(2),所述撤离坡道的出口端由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 (32)连接于容器中的所述筏(3),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是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3中任 一项所述的坡道(1)。 1。

13、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 接装置(32)是两个侧置组件,每个都安装在坡道(1)的出口端的两个侧边缘之一附近,每 个都具有两个公知的“三环式”可释放连接装置,其例如进行气动或信号遥控脱扣或手动就 地脱扣,由粗缆(35)连接于坡道(1),且由另外的粗缆连接于所述筏(3),所述另外的粗缆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03062 A 3/3页 4 连接于所述三环式装置(34)的至少一个环(38)。 16.根据权利要求14和1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由内装至少一个筏(3) 及其充气工具的容器与围绕容器卷绕的坡道(1)构成的组件,接纳在贮。

14、存和投放所述组件 的座架(4)上,座架(4)用于固定在所述船(2)的甲板上,座架(4)具有推板和翻板,所述 推板具有凹入的正面,所述正面适于在一个离船滑板(42)上推动所述组件,并适于相对于 所述船(2)的甲板凸起,所述翻板用于确保与船(2)的甲板的边缘保持一定间距地投放和 展开容器-坡道组件。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03062 A 1/10页 5 可充气逃生坡道以及具有可充气逃生坡道的船用救生设备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船上人员向至少一个可充气救生筏撤离的“海生”可充气逃生坡 道、以及船上乘客和/或船员用的救生设备,所述救生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可充气救生筏,其 在放气状态下与相关的充。

15、气工具一起折叠接纳在一个容器中,在放气和折叠的状态下,一 个本发明的“海生”可充气逃生坡道卷绕在所述容器上。 0002 公知的有上述一般类型的“海生”可充气逃生坡道,救生设备其包括这样一 种可充气逃生坡道和装有至少一个可充气救生筏的容器,以及也如上所述的相关的充气工 具。 0003 特别是,专利文献WO95/14605提出一种“海上”逃生设备,其包括一个可充气逃生 坡道,所述可充气逃生坡道由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连接于一个可充气救生筏, 所述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是可变形的连接装置,以使坡道和筏进行相对运动, 整个逃生系统易于在不到2分钟的短时间间隔内展开和充气,尽管其具有一个运力。

16、很大的 筏,例如,其能容纳大约一百名乘客。 0004 在WO95/14605提出的“海上”救生设备中,用于人员从船上向一个可充气救生筏 撤离的可充气逃生坡道具有: 0005 -三个复式纵梁,每个复式纵梁具有至少两个纵杆,所述纵杆可分别充气,并排连 接,在其长度上相邻,其中,两个下边梁和一个上中梁与其长度呈横向地彼此隔开,在充气 状态下基本上彼此平行; 0006 -一个挠性滑道,其用于在由坡道撤离期间承载人员,所述滑道连接两个在坡道的 整个长度上其间连续延伸的下边梁,在其入口端配有与船只连接的连接装置,在其出口端 配有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 0007 -下撑杆,其具有与两个下边梁。

17、连接并在撤离滑道之下延伸的可充气下杆;以及 0008 -侧撑杆,其具有可充气的侧杆,所述可充气的侧杆连接于上中梁和下边梁,使之 具有基本上与纵梁垂直的总体上呈三角形的横截面,以便在充气的状态下加固坡道的结 构。 0009 在参照WO95/14605中图1、2和4至6说明的可充气撤离坡道的实施例中,坡道在 部署、展开和充气的状态下,在一个固定于船只上的内装一个放气和折叠的筏的坡道-容 器组件与所述充气的筏之间延伸,其承载结构具有九个为圆形截面的圆柱形纵杆,每个都 可单独充气(独立于其它纵杆),分成三组连在一起,每组三个杆,从而形成三个三重复式 纵梁,每组三个相应的杆叠置成叠置件的横截面也基本上呈。

18、三角形,三个纵杆基本上沿母 线两个两个地相切,且通过胶接或通过高频焊接沿这些母线彼此连接。在坡道充气的状态 下,各组纵杆彼此保持隔开,且由称为斜支撑的充气的侧撑杆和下撑杆予以支撑。侧撑杆由 成对粘接的可充气侧杆构成,其分别向上游和向下游倾斜,即相对于与充气的纵杆垂直的 平面分别向坡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倾斜。 0010 在与WO95/14605为同一申请人的WO2009/026631中,也涉及具有一般三角形横 截面的海上可充气逃生坡道,WO95/14605的现有技术示于图3和4,且参照这些附图予以 说明,在所述海上可充气逃生坡道中,由成对的倾斜的可充气杆组成的侧撑杆组件用于加 说 明 书CN 10。

19、2803062 A 2/10页 6 固坡道的侧边,彼此不连接,因而不能防止坡道甚至在不存在任何撤离人员附加载重的情 况下,在其本身重量的作用下导致弯曲和下陷的运动,这构成一个主要缺陷,因为会增大螺 旋坡道变形或载重时发生弯曲和/或扭绞挤压的危险,从而使坡道不适合于安全使用的目 的。 0011 为了弥补WO95/14605、WO2009/026631的实施例的缺陷,提出一种具有一般三角 形横截面的可充气逃生坡道,其具有一个基部和两个侧端面,其每个侧端面由一系列自锁 连接的部件构成,所述部件彼此锁定,以使坡道在使用构形充气时是直的,在其从展开和卸 载位置承载至少一个撤离人员时,坡道预应力成略微弯曲。

20、,向上隆起。自锁部件是可充气部 件,其彼此邻接,相互串联,在充气的状态下,布置成具有一般三角形的闭合框架,处于交替 倒置位置,以致一个充气的“三角形”框架的顶端交叠排列在两个顶端之间,每个顶端属于 整体系列中直接邻接的两个“三角形”框架之一。更确切地说,每个充气的框架是三个大边 与三个小边互相交替的一个六边形框架,每个小边连接相应的“三角形”可充气框架的两个 大边,这些充气的框架限定坡道的基本上在同一个倾斜平面上延伸的侧端面,固定支承在 具有三个可充气纵杆的上复式纵梁以及两个下单式边梁之一的外部上,每个下单式边梁由 坡道的一个单个可充气纵杆构成。 0012 应当指出,这种具有自持式结构的可充气。

21、逃生坡道,其侧端面每个都由一系列彼 此锁定的邻接的可充气框架构成,以便当其在使用构形充气和展开、承载撤离人员时,坡道 是直的,其具有复杂的结构,难以实施,因而成本特别高。 0013 也是公知地,专利文献WO95/15787提出一种可充气逃生坡道(见该文献的图 7和8以及说明书的相应部分),其具有矩形横截面,具有四个复式纵梁,每个纵梁由并 置连接的两个可充气杆构成,且由构成下撑杆和上撑杆的可充气横杆支撑,以及如同在 WO95/14605中那样,由侧撑杆支撑,侧撑杆由使下纵梁连接于上纵梁且交替地向上游和向 下游倾斜的Z字形可充气杆构成,一个导杆延伸在两个下复式纵梁之间,位于下横撑杆的 上面。 00。

22、14 在该实施例中,可充气部件(纵梁、可选地上下侧撑杆)由一个可充气杆构成,具 有一个管状室,其限定在一个圆柱形外壁和一个圆柱形内壁之间,其围绕中央圆柱形可充 气室,以张紧杆,其刚度由在所述环形室中延伸的一个半刚性柔性材料板予以加强。 0015 应当指出,也在该实施例中,坡道足够的刚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充气杆的环 形室中半刚性柔性材料板的性能。因此,该可充气逃生坡道也具有复杂的结构,难以实施, 因而成本很高。 0016 本发明旨在提出WO95/14605中公知类型的具有一般三角形横截面的可充气逃生 坡道,在快速和安全撤离方面,即在人员从船上安全和快速撤离到至少一个可充气救生筏 上方面,获得至。

23、少与公知的可充气逃生坡道同样良好的性能,提高坡道在充气状态下的刚 度或刚性,因而在风浪引起的挠曲-扭绞和/或挤压-拉动的作用下,在船和筏的纵摇和/ 或横摇的非同步运动以及船和筏的相对运动的作用下,具有抗变形的特性,改善了所述公 知的一般类型的可充气撤离坡道的结构。 0017 本发明还旨在改进前述一般类型的坡道的结构,使所述坡道的结构至少部分地模 块化,使本发明的坡道更易于和更经济地实现工业化生产,尤其是便于根据船只类型(客 轮、尤其是海上旅游客轮、或者渡轮),制造具有不同长度、适应需要的坡道。 说 明 书CN 102803062 A 3/10页 7 0018 本发明还旨在改进前述公知的一般类型。

24、的可充气逃生坡道,使之与运力很大的现 代救生筏的很大容纳能力(约为100人)、和/或与如同本申请人的专利文献FR2756809中 所公知的形成容纳平台的区域具有最佳兼容性,和/或使之与逃生设备的最新研发成果具 有最佳兼容性,最新研发的逃生设备使一个可充气逃生坡道连接于具有多个可充气救生筏 的一个容器,如同本申请人的专利文献FR2912111中所公知的,在所述逃生设备中,放了气 的折叠坡道卷绕在容器上,一方面与船相连接,另一方面连接于容器中的单个筏,或连接于 容器中的一个第一筏,以便在坡道-容器组件投放和展开之后,进行部署和按顺序或相继 充气,接着进行坡道充气,然后,打开容器,并对容器中的一个或。

25、一个以上的筏按顺序充气。 0019 为此,本发明提出上述一般类型的、且在WO95/14605中是公知的可充气逃生坡 道,其特征在于,可充气的侧面和下部撑杆布置成闭合的加固框架,其可充气,在充气的状 态下呈多边形,围绕三个纵梁,加固框架的所述杆用连接件和充气工具连接于所述三个纵 梁,充气工具通过所述纵梁进行连接。 0020 因此,作用于三个复式纵梁中任一个复式纵梁、或这种梁所具有的纵杆中任一个 纵杆的挤压/拉动和/或挠曲/扭绞作用力,输入到侧面和下部撑杆的所述闭合的加固框 架中至少一个加固框架中,且为有关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闭合的加固框架所截留,因而分布 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其它纵梁上,即其所具有的纵杆。

26、上,从而传递到坡道的其它闭合的加固 框架,以便借助于这些闭合的加固框架,作用于三个纵梁中任一个纵梁和/或所述闭合的 加固框架中任一个加固框架的作用力,分布和分配在坡道的构架组件上,例如由这些梁和 加固框架构成的组件上。 0021 有利地,为了便于制造长度不同的本发明的坡道,为了适于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船 只上,且保留例如上述的坡道的总体结构,侧面和下部撑杆用加固组件布置,所述加固组件 可彼此独立地进行机械和气动充气,每个都由导杆和纵梁穿过,坡道的两端从一端到另一 端由其基部彼此连接,所述加固组件由连接件和充气工具连接于三个纵梁。 0022 因此,由一些侧面和下部撑杆的可充气杆实施的闭合的加固框架安。

27、装在所述加固 组件中,其数量可选择,以根据坡道长度和所述加固组件的单位长度实施具有一定长度的 坡道。 0023 此外,有利地,为使一个加固组件的损坏,例如杆的撕裂或穿孔,不引起坡道的其 中三个纵梁由所述损坏的加固组件支撑的区段由于所述损坏的加固组件放气而刚度下降, 每个加固组件是一个由多个彼此连接的可充气结构组成的分隔的组件,每个可充气结构限 定一个密封隔间,其可相对于所述组件的其它隔间单独充气。 0024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加固组件具有至少一个可充气结构,其在充气的状态 下,形成一个封闭的六边形加固框架,其具有三个长杆,构成两个侧撑杆和一个下撑杆,交 替地具有三个短杆和一个上短撑杆,所。

28、述三个短杆在侧撑杆的下端构成下撑杆的侧端的两 个下侧接头,所述上短撑杆连接两个侧撑杆的上端。 0025 因此,坡道的所有加固组件的闭合的六边形加固框架在一起基本上限定一个具有 六边形横截面的棱柱,因而具有六面(三大三小),其不仅具有最靠近地包覆三个复式纵梁 的优越性,当三个复式纵梁中每个都由三个可充气纵杆叠置而成时,尤其如此,具有基本上 呈三角形的叠置件横截面,而且尤其是使坡道获得很大的刚度,其归因于面的数量比较多。 0026 此外,在一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每个加固组件在充气的状态下,具有基部呈方形 说 明 书CN 102803062 A 4/10页 8 或矩形的金字塔柱身的一般外形,其斜棱由。

29、侧撑杆的杆、一个上游端面和一个下游端面形 成,所述侧撑杆的杆限定两个基本上呈三角形的对置的侧端面,所述上游端面朝向坡道的 入口端,所述下游端面朝向坡道的出口端,所述上游端面和下游端面也是对置的,且基本上 呈三角形,上游和下游端面由三个纵梁和导杆穿过,每个加固组件的基部由一个上游下撑 杆和一个下游下撑杆形成,在加固组件充气的状态下,上游下撑杆和下游下撑杆由一个基 本上呈X形的撑杆支撑,所述基本上呈X形的撑杆在两个下边梁和导杆的下面延伸。 0027 因此,根据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结合闭合的六边形加固框架和具有中空金字 塔柱身的一般外形的加固组件的优越性,本发明的坡道的每个加固组件在充气的状态下,。

30、 具有一个上游外六边形框架和一个下游外六边形框架,每个都构成一个可通过一个上游内 多边形框架和一个下游内多边形框架的分别对应的两个长杆和三个短杆,沿其侧撑杆的两 个长杆及其三个短杆,向组件内独立充气的复式结构,所述上游内多边形框架和下游内多 边形框架每个都构成另一个可独立充气的结构,每个也都具有一个呈U形喇叭口的下杆, 其由U的臂端连接于相应的上游或下游内多边形框架的两个下侧短杆,而每个呈U形的下 杆在U的基部的全长上连接于另一个内多边形框架的对应的下杆的U的基部,以形成所述 加固组件的基部的基本上呈x形的撑杆。 0028 因此,在该特殊的实施例中,每个加固组件具有四个可彼此独立充气的结构,即。

31、每 个结构都与其它结构独立地充气,为安全起见,这四个可充气结构中两个是六边形框架,而 其它两个是这样的框架,每个都是六边形框架之一在其一部分周边上为复式,且在基部处 具有X形撑杆的结构,支撑两个六边形框架的基部。 0029 另外,为使坡道获得最大刚度或最需要的刚性,为了限制其由于挤压、挠曲、扭曲、 扭绞而变形,即坡道分别与船和筏连接的上部或上游入口端和下部或下游出口端的变形, 所述坡道最好在其两端的每个端部具有两个端部加固组件之一,其在充气的状态下比安装 在两个端部加固组件之间的中间加固组件更具刚性。 0030 为此,根据既简单又安全的结构,每个端部加固组件具有比每个中间加固组件数 量更多的可。

32、独立充气的结构。 0031 因此,如果中间组件每个都根据上述优选实施例加以实施,具有四个可独立充气 的结构,其中两个六边形框架,至少一个端部加固组件,最好可具有至少两个辅助的可独立 充气的结构,每个都呈倒V形总体形状,由侧撑杆的两个长杆和上短撑杆的一个短杆构成, 其在其长度上分别连接在上游和下游外框架之一的侧撑杆的两个长杆和上短撑杆的短杆 的外部上,以便所述至少一个端部加固组件具有至少六个可独立充气的结构。 0032 该实施方式的特别有利之处在于,端部组件如同中间组件那样,全部具有常见的 基本结构,一个中间组件只要再加两个均呈倒V形的辅助的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以便从一 个中间组件获得一个端部组件。

33、。 0033 在这种坡道上,为安全起见,为避免可充气的纵杆之一的损坏(撕裂或穿孔)引起 一段坡道不仅由于该纵杆的放气而且还由于多个相邻的加固组件的对应的可充气结构的 放气而降低刚度,坡道的两个相邻组件的所述对应的可充气结构大部分由单独的充气工具 连接于所述纵梁的不同的可充气纵杆。 0034 理想地,两个乃至三个相邻的加固组件中每个加固组件的每个可充气结构由单独 的充气工具连接于纵梁的一个相关的可充气纵杆。但是,根据合适的成本效率的综合权衡, 说 明 书CN 102803062 A 5/10页 9 由于梁的数量限于三个,以及每个梁的可充气纵杆的数量也限于例如三个,因此,前述理想 解决方案的应用导。

34、致实施数量很少的可充气结构,以确保良好的安全性,或反之,具有可独 立充气的结构数量足够多的加固组件,以确保良好的安全性,纵梁的可充气纵杆的总数不 足以使之每个都确保两个或三个相邻加固组件的仅一个加固组件的一个单个可充气结构 的充气。因此,采用的技术措施是,两个相邻加固组件的至少一大部分对应的可充气结构, 由每个可充气结构所固有的、纵梁的不同的可充气纵杆所固有的单独的充气工具进行连 接。 0035 为了便于使坡道固定于筏,坡道的出口端最好具有下游端可充气横杆,其由两个 隔开的区域连接在两个下边梁的可充气纵杆的下游端上,且在侧面向下延长,超出其通过 两个可充气的弯曲的端部延伸段与坡道的两个下边梁相。

35、连接的区域,可使坡道和所述筏之 间的接触区域扩大,以确保彼此的良好接触。 0036 此外,在本发明的坡道中,连接件最好是活动的(或可拆卸的)机械固定装置,其 适于确保纵梁的可充气杆和侧撑杆与下撑杆的可充气杆之间的非连续连接。 0037 由活动的机械固定装置进行的这种非连续连接的优越性是,不仅便于通过在纵梁 上安装、必要时拆除所需数量的加固部件,来装配坡道,而且便于在使梁的可充气杆可拆卸 地机械固定于侧撑杆或下撑杆的可充气杆的某些活动的机械固定装置同时构成所述撑杆 的所述充气工具时,实施侧撑杆和下撑杆的充气工具,如同两个杆彼此间的公知的组合式 活动机械固定装置和杆之一由另一杆充气的充气工具那样。。

36、 0038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乘客和/或船员的救生设备,如上所述,公知地,所述救生设备 包括至少一个可充气的救生筏,在放气和折叠的状态下,与相关的充气工具一起,装入一个 容器内,在放气和折叠的状态下,围绕所述容器卷绕一个可充气的逃生坡道,其一个入口端 由连接件连接于船只,一个出口端由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连接于容器 中的一个筏,本发明的救生设备是这样的,所述坡道是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坡道。 0039 此外,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因为使用公知的“三环式”连接装置其通常 用于另一种应用情况,即跳伞人员例如希望释放其主降落伞以打开其备用降落伞时释放带 负荷的降落伞的装置,所以本发明的设备。

37、的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是两 个侧置组件,每个安装在坡道出口端的两个侧边缘之一附近,且每个都具有两个公知的“三 环式”可释放连接装置,其例如进行气动或信号遥控脱扣或手动就地脱扣,由粗缆连接于坡 道,且由另外的与所述三环式装置的至少一个环连接的粗缆连接于所述筏。 0040 最后,本发明的设备可以是这样的,由容器构成的组件内装至少一个筏及其充气 工具,围绕容器卷绕的坡道接纳在一个贮存座架中,所述贮存座架固定在船的甲板上,具有 已知结构,已经用于贮存和从座架投放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坡道-容器组件。 0041 但是,本发明的设备最好是这样的,所述坡道-容器组件接纳在贮存和投放所述 组件的座架。

38、中,座架用于固定在所述船的甲板上,座架具有一个正面凹入的推板和一个翻 板,所述推板适于在一个离船滑板上推动所述组件,适于相对于所述船的甲板凸起,所述翻 板用于确保与船的甲板边缘保持一定间距地投放和展开容器-坡道组件。 0042 参照附图对给出的非限制性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措施和优越性将 得到更好的理解,在附图中: 0043 图1是本发明的可充气逃生坡道的立体示意图,其在一艘渡轮类型的船只和一个 说 明 书CN 102803062 A 6/10页 10 可充气救生筏之间展开和充气,坡道的出口端或下端由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 接装置连接于所述救生筏,所述连接装置在图1所示的细部。

39、VIII中示出; 0044 图2是图1所示的可充气逃生坡道的立体示意图,其处于展开和充气的状态,未示 出滑道,以便不遮盖该坡道的可充气构架的基部结构; 0045 图2a、2b、2c分别是上端加固组件、一个中间加固组件和一个可变形与可释放的 坡道-筏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其涉及图2中的细部IIa、IIb和IIc; 0046 图3是图2所示的坡道的平面示意图; 0047 图4是图2所示的坡道的正视侧视示意图; 0048 图5是图2所示的坡道沿图4中斜剖面V-V的横剖面示意图; 0049 图6是图2a所示的端部加固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例如由两个构件或对称的半 部分构件构成,在其装配之前,每个半部分构。

40、件或对称构件由三个可独立充气的结构件组 成; 0050 图7是图2a所示的端部加固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示出其6个可独立充气的结 构件,其中,位于端部的两个是多余的,用于实施图2所示的一个中间加固组件; 0051 图8是图1中细部VIII的立体放大示意图,筏的上部周缘予以局部剖切;以及 0052 图9和10分别是图8中细部IX和X的放大示意图。 0053 图1以立体图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可充气逃生坡道1,其在一艘船2例如一艘渡 轮和一个可充气救生筏之间处于展开和充气的构形,也是在展开和充气的状态下,用可变 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以可释放的方式固定于坡道1的下端或出口端,所述 连接装置。

41、大体上在图1的细部VIII中示出,下面参照图8至10予以更详细的说明,而坡道 1的另一端,即其上端或入口端,连接于一个贮存与投放座架4,所述贮存与投放座架4安装 在船2上,用于贮存由处于放气和折叠状态的坡道1与在一个容器(未示出)中也是处于 放气和折叠状态的筏3构成的整套组件,坡道1围绕所述容器卷绕,在投放前在船2的甲板 上处于贮存构形。 0054 如图2至5放大所示,坡道1的结构包括一个构架,其具有三个三重复式纵梁,其 中一个纵梁是上梁5,其在其它两个纵梁的上面基本上处于中央位置,所述其它两个纵梁是 下边梁6,一个挠性滑道7固定在所述下边梁6之间,且在坡道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所述挠 性滑道7。

42、用于承载由布置成滑槽的坡道1撤离的人员。 0055 为清楚起见,为了不遮盖框架结构,滑道7仅在图5上示意地示出。 0056 三个三重复式纵梁5和6中每个都具有三个纵杆8,每个纵杆8呈长圆柱体形,具 有圆形横截面,可单独充气(即独立于其它纵杆8进行充气),一个叠置在其它两个的上 面,以致其两个两个地在其长度上相切,因此,例如用一种胶合剂或通过高频焊接,用围绕 每个梁的三个杆8胶接或连接的环、套圈或挠性带这样的连接件,并排地相邻连接,例如逐 渐地、在其长度上不连续地连接,以致在充气的状态下,每个梁5或6的横截面基本上具有 等边三角形的形状。 0057 坡道1的构架也具有多个加固组件9和10,其可彼。

43、此独立地进行气动和机械充气, 且从坡道1的入口端至出口端由其基部彼此连接,每个加固组件9和10由连接件机械连接 于纵梁5和6的纵杆8,由充气工具从所述纵梁5和6的某些纵杆8进行充气,以致在坡道 1充气的状态下,用横杆支撑和用斜撑加固梁5和6,使之与其长度呈横向地彼此保持隔开, 说 明 书CN 102803062 A 10 7/10页 11 例如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以使充气的坡道1的横截面(垂直于梁5和6)基本上具有等 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的形状。 0058 这些加固组件的数量决定坡道1的长度,其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端部加固组件 9,其间安装中间加固组件10,对于全长为14.5米的可充气坡道1。

44、来说,在所示的特殊实施 例中,在两个端部加固组件9之间,所述中间加固组件10的数量为3个。 0059 在该实施例中,两个端部加固组件9彼此相同,如图2a所示,其相应于图2中细部 IIa的上部端部组件9,中间加固组件10也彼此相同,如图2b所示,其相应于图2中细部 IIb的坡道1中部的中间组件10。 0060 两种类型的加固组件9、10中每个都是一个分级组件,对于端部加固件9来说,由 六个可充气结构件构成,对于中间加固件10来说,由四个可充气结构件构成,其彼此连接, 其中每个都限定六个或四个密封隔间之一,每个都相对于相应的加固组件9或10的其它隔 间单独充气。 0061 现在,参照图6和7说明图。

45、2a所示的端部加固组件9的结构和实施例,图6和7 以立体图示意地示出端部组件9的两半对称的构成部分,在图6上,在两半部分组装之前, 每个构成部分由三个独立连接的可充气结构件组成,在图7上,由相同的端部组件9的六个 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件组成,其以立体分解图示出,其中,三个构成该组件的一个半部分9a, 其它三个构成该组件的另一个半部分9b,两个对称的半部分9a和9b彼此相同,面对面布 置,只需说明一个就够了。每个半部分9a或9b具有一个可充气的结构,当加固组件9或10 装配在坡道1上时,所述可充气的结构在充气的状态下,因为朝向加固组件9的外部而构成 一个闭合的外六边形加固框架11。该封闭的六边形加固。

46、框架11交替地相继由彼此相同的 三个长杆12、13和14以及也彼此相同的三个短杆15、16和17构成,其中,两个长杆12和 13构成相向和向上的斜侧撑杆,长杆14构成下撑杆,而短杆15构成短的上撑杆,连接两个 侧撑杆12和13的上端,短杆16构成下撑杆14的一个侧端与一个相应的侧撑杆13的下端 的一个下侧连接件,而另一个短杆17使下撑杆14的另一侧端连接于另一个侧撑杆12的下 端。 0062 端部加固组件9的每个半部分9a或9b也具有一个独立的第二可充气结构件,其 由另一个封闭的多边形加固框架构成,因为所述另一个多边形加固框架相对于外部六边形 框架11朝内布置,所以称为内部多边形加固框架,所述。

47、独立的第二可充气结构件具有两个 长杆19和20,其彼此相同,且相同于六边形框架11的长杆12和13,以便也构成侧撑杆,在 其上端由一个短杆21彼此连接,形成一个短上撑杆,其相同于框架11的上撑杆15,而框架 18的两个长侧撑杆19和20的下端每个都由彼此相同、且相同于框架11的短杆16和17的 两个短杆22和23之一向下延长,以形成连接于一个下杆24的臂端的接头,所述下杆24呈 U形扩口,封闭框架18,朝向加固组件9的另一个半部分9a或9b的框架18的呈U形扩口 的下杆24,以致这两个呈U形扩口的下杆24可沿其基部25彼此胶接,当两个半部分9a和 9b由加固框架18的两个短上撑杆一个胶接装配在。

48、另一个上时,彼此粘接。另外,每个框架 11的下连接件的短杆16和17胶接在框架18的对应的下连接件22和23的两个短杆上,框 架11的两个长侧撑杆12和13沿框架18的两个长侧撑杆19和20进行胶接。 0063 最后,加固组件9的每个半部分9a和9b在多边形框架11的外部,相对于组件9 的中部,具有一个独立的第三可充气结构件26,其呈倒V形,由两个长侧撑杆27和28构成, 说 明 书CN 102803062 A 11 8/10页 12 所述两个长杆27和28彼此相同,且相同于框架11和19的长杆12和13以及框架18的长 杆20,由与框架11和18的短上撑杆15和21相同的一个短上撑杆29彼此。

49、连接。因此,倒 V形结构件26加固由框架11和18构成的组件,从外部加固侧撑杆12和13以及上撑杆15, 在其整个长度上分别胶接倒V形结构件26的侧撑杆27和28以及短上撑杆29。 0064 当两个半部分9a和9b沿两个呈U形扩口的下杆24的基部25和沿两个上撑杆21 彼此连接时,两个U形下杆24构成一个X形撑杆,其在与两个框架11的两个下撑杆14相 同的平面上延伸,以便良好地支撑如此构成的加固组件9的基部,在充气的状态下,所述加 固组件9的一般外形是一种中空金字塔形柱身,具有方形或矩形基部,其斜棱由两个封闭 的加固框架11和18的以及倒V形结构件26的侧撑杆12、13、19、20和27、28形成。 0065 图2b所示的每个中间加固组件10与图2a、6和7所示的端部加固组件9的区别, 仅仅在于不配置两个倒V形可充气端部结构件26。因此,对于中间加固组件10的实施和结 构来说,可以重复端部加固组件9的实施和结构,特别是实施成面对面粘接的两个相同的 和对称的半部分,唯一的差别在于,每个半部分仅具有两个独立的可充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船舶或其他水上船只;与船有关的设备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