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外后视镜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外后视镜对.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1188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05 C N 1 0 2 8 1 1 8 8 6 A *CN102811886A* (21)申请号 201080065579.X (22)申请日 2010.12.17 102010012316.1 2010.03.23 DE B60R 1/06(2006.01) (71)申请人戴姆勒股份公司 地址德国斯图加特 (72)发明人 W阿斯曼 F弗兰克 M弗里德里希 W穆施 V尼克尔 R施韦德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代理人吴鹏 张亚非 (54) 发明名称 车辆外后视镜对 (57) 摘要。
2、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外后视镜对(1),具有 驾驶员侧的车辆外后视镜(2)和副驾驶侧的车辆 外后视镜(3),两者分别具有镜脚(4、4)和以可 枢转的方式安装在镜脚上的镜壳(5、5),在镜壳 内设置可移动的镜玻璃。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两 个车辆外后视镜(2、3)的镜壳(5、5)对称地设 计,从而形成相同的空气入流状况,而在两个镜壳 (5、5)的后侧上分别设置包围镜玻璃的罩体(6、 6),驾驶员侧的车辆外后视镜(2)的罩体(6)与 副驾驶侧的车辆外后视镜(3)的罩体(6)不对 称。由此可以改善视野和最小化风噪。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2.09.19 (86)PCT。
3、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EP2010/007762 2010.12.17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1/116810 DE 2011.09.29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页 2 1.一种车辆外后视镜对(1),具有驾驶员侧的车辆外后视镜(2)和副驾驶侧的车辆外 后视镜(3),所述驾驶员侧的车辆外后视镜(2)和副驾驶侧的车辆外后视镜(3)分别具有镜 脚(4、4)和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镜脚上的镜壳(5、5),在所述镜壳内设置可移动。
4、 的镜玻璃,其特征在于, -两个车辆外后视镜(2、3)的所述镜壳(5、5)对称地设计,从而形成相同的空气入流 状况, -在所述两个镜壳(5、5)的后侧上分别设置包围所述镜玻璃的罩体(6、6),其中,所 述驾驶员侧的车辆外后视镜(2)的罩体(6)与所述副驾驶侧的车辆外后视镜(3)的罩体 (6)不对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外后视镜对,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员侧的罩体(6)具有不 变的厚度,而所述副驾驶侧的罩体(6)则设计为锥形。 3.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外后视镜对(1)的机动车。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11886 A 1/2页 3 车辆外后视镜对 技术领域 0001 。
5、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具有驾驶员侧和副驾驶侧车辆外 后视镜的车辆外后视镜对。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样的车辆外后视镜对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DE 8533057U1公开了一种这种类型的车辆外后视镜对,具有一个驾驶员侧车辆外 后视镜和一个副驾驶侧车辆外后视镜。每个这种车辆外后视镜具有镜脚和可枢转地连接在 镜脚上的镜壳,镜壳内设置可以调节的镜玻璃。镜脚与镜壳之间在此方面分别具有一个调 整装置,该调整装置可以将镜壳调整到两个不同的枢转位置上,从而车辆外后视镜可以用 在右侧驾驶车型和左侧驾驶车型中。驾驶员侧和副驾驶侧车辆外后视镜的对称布置虽然提 供了对称的空气入流状况以及由此更。
6、好的控制,但同时存在不可低估的视野局限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因此在于,为这种类型的车辆外后视镜对提供一种改进的或至少作 为可选方案的实施方式,其特征既在于得到改进的视野,也在于得到改进的空气入流状况。 0004 该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得以实现。有利的实施方式是从属权 利要求的主题。 0005 本发明基于这种总体设想,即驾驶员侧和副驾驶侧车辆外后视镜设计为从正视图 中观察是对称的而从俯视图中观察是不对称的。通过对称的正视图可以产生在两个车辆 后视镜上相当的并由此可容易控制的空气入流状况,而从上方观察时两个车辆外后视镜的 不对称设计则实现了更好的视野。每个车辆外后视。
7、镜在此具有镜脚和以可枢转的方式设置 在镜脚上的镜壳,镜壳内设置可以移动/调节的镜玻璃。根据本发明,两个车辆外后视镜的 镜壳对称地形成,从而得到上面提到的相同的、并由此可容易掌握的空气入流状况,其中, 两个镜壳的背面/后侧上分别设置一个包围镜玻璃的罩体,然而,在两个车辆外后视镜中 所述罩体是不同的,特别是设计为不对称的。因此,两个车辆外后视镜的空气入流面是对称 的并且进而是相当的,由此特别是可以降低迄今为止在不对称设计的车辆外后视镜中出现 的、干扰性的气流噪声以及污物聚集。在另一方面,通过不对称设计的罩体,改善了驾驶员 在副驾驶侧车辆外后视镜中的视野并由此总体上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因此,根据本发明。
8、的 车辆外后视镜对结合了从现有技术中得知的完全对称的车辆外后视镜对在空气入流方面 的优点以及从现有技术中得知的不对称的车辆外后视镜在视野方面的优点。此外,车辆外 后视镜对提供的很重要的优点是,这种车辆外后视镜对通过简单更换罩体可容易地与左侧 或右侧驾驶的车辆相配合/适配。 0006 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中,驾驶员侧的罩体具有保持不变的 厚度,而副驾驶侧的罩体则设计为锥形。锥形设计使罩体的厚度从车辆向外增加、并且驾驶 员在副驾驶侧车辆外后视镜中的视野范围由此变大。此外,根据本发明不对称设计的罩体 在视觉上并不显眼,从而可以达到对称车辆的视觉总体印象,该车辆既具有明显得到改进 说。
9、 明 书CN 102811886 A 2/2页 4 的空气入流性能,也具有明显得到改进的视野。 0007 本发明的其他重要特征和优点来自从属权利要求、附图和根据附图的相应的附图 说明。 0008 不言而喻,在不偏离本发明的框架的情况下,前面所称和后面还要介绍的特征不 仅能以各自给出的组合使用,而且也可以其他组合或单独使用。 附图说明 0009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下面的描述中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 的附图标记涉及相同或类似或功能相同的部件。其中分别示意性示出: 0010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外后视镜对的正视图; 0011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外后视镜对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
10、式 0012 根据图1和2,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外后视镜对1具有一个驾驶员侧车辆外后视镜2 以及副驾驶侧车辆外后视镜3。所述每个车辆外后视镜2、3在此具有镜脚4、4以及枢转地 设置在镜脚上的镜壳5、5,镜壳内设置未示出的可移动的镜玻璃。根据本发明,现在两个车 辆外后视镜2、2的镜壳5、5结构对称,这一点特别是如从图1所看到的那样,从而形成相 同的和由此可容易控制的空气入流状况。两个镜壳5、5的后侧上各设置一个包围镜玻璃 的罩体6、6,其中,驾驶员侧车辆外后视镜2的罩体6与副驾驶侧车辆外后视镜3的罩体 6不对称(参照图2)。两个罩体6、6的不对称设计可以使装备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外后 视镜对1的机动车。
11、的驾驶员可在副驾驶侧车辆外后视镜3中获得更好的视野,并由此更好 地掌握机动车周围的情况,由此提高行车安全性。 0013 观察图2可以发现,驾驶员侧的罩体6具有保持大致不变的厚度,而副驾驶侧的罩 体6则设计为锥形。由此产生不同的角度X和Y,其中,角度Y大于角度X。由此与使用对 称的罩体和由此角度Y等于角度X的变型方案相比,机动车的驾驶员在副驾驶侧车辆外后 视镜3中获得更好的视野。 0014 此外,通过在各车辆外后视镜2、3上设置相应的罩体6、6,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外 后视镜对1可以更容易地与左侧或右侧驾驶的机动车辆相适配。因此在右侧驾驶的机动车 辆中,罩体6必需以镜像的方式设置在根据图2称为驾驶员侧的车辆外后视镜2的镜壳5 上。因此,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外后视镜对1,由于对称的镜壳5、5,可以达到相同的入 流并由此明显减少风道内的调谐花费。对称设计的镜壳5、5也降低了特别是在不对称设 计的镜壳中会产生的噪声水平。同时,不对称设计的罩体6、6可以减少视野遮挡或特别是 镜壳部件的本身遮挡,其中,两个罩体6、6具有不同的斜边/斜切(面)。 说 明 书CN 102811886 A 1/1页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11886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