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4080773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84 大小:5.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25845.5

申请日:

2014.08.26

公开号:

CN104468030A

公开日:

2015.03.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L1/00申请日:20140826|||公开

IPC分类号:

H04L1/00

主分类号:

H04L1/00

申请人: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丹丹; 权威; 张戬; 李秉肇

地址:

200121上海市浦东新区新金桥路22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5

代理人:

王仲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用于在不同处理时延的场景共存的情况下,解决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冲突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RTT长度;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往返传输时间RTT长度;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RTT长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往返传输时间RTT长度;传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TT标识所对应的RTT长度;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所述RTT标识,所述RTT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RTT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四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RTT长度;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对第五控制消息进行RNTI解扰,并根据对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的RNTI解扰的方式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RTT长度;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RTT长度;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所述第七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8.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资源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RTT长度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资源,所述用户设备使用不同的所述资源与所述基站相互传输不同RTT长度对应的数据;所述传输单元具体用于: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资源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数据传输为反馈信息的传输,则在计算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RTT标识指示的RTT长度,增加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量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或在物理层信令消息中设置。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则所述用户设备 确定所述反馈的频域资源满足以下公式,其中,所述为端口0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所述为端口1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当使用PDCCH进行传输时,满足公式一和公式二:公式一:nPUCCH(1,p~0)=nCCE+NPUCCH(1)+offset;]]>公式二:nPUCCH(1,p~1)=nCCE+1+NPUCCH(1)+offset;]]>所述nCCE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CCH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CCE位置,所述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频域起始位置,所述offset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offset为整数;当使用EPDCCH,且为分布式传输时,满足公式三和公式四:公式三:nPUCCH(1,p~0)=nECCE,q+ΔARO+NPUCCH,q(e1)+offset;]]>公式四:nPUCCH(1,p~1)=nECCE,q+1+ΔARO+NPUCCH,q(e1)+offset;]]>或者,当使用EPDCCH,且为集中式传输时,满足公式五和公式六:公式五:公式六:所述nECCE,q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增强下行物理控制信道EPDCCH所使用的EPDCCH-PRB-set q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CCE位置,所述为高层信令配置的参数,ΔARQ为物理层控制信令通知的参数,是EPDCCH-PRB-set q中每个PRB的CCE个数,n'由天线端口决定,所述offset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offset为整数。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上行数据的下行反馈,则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反馈的资源满足公式七和八,其中,所述为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的组号,所述为所述组号对应的组内的正交序列号;所述公式七为:nPHICHgroup=(IPRB_RA+nDMRS)modNPHICHgroup+IPHICHNPHICHgroup+Ngroup1;]]>所述公式八为:所述nDMRS为通过最近的PDCCH上的上行DCI中指示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域的循环移位映射;所述为PHICH的扩频因子;所述IPRB_RA为对于第一个码字为上行DCI所指示的PUSCH的最低PRB index;对于第二个码字为上行DCI所指示的PUSCH的最低PRB index+1;所述为PHICH的group数目;所述Ngroup1为偏移量。13.  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RTT长度;长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数据传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基站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所述长度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传输时间间隔TTI标识所对应的TTI长度;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为包括有TTI标识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TTI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所述长度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TTI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TTI长度;接收所述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TTI长度相对应;所述长度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五控制消息进行RNTI解扰,并根据对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的RNTI解扰的方式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17.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TTI长度;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TTI长度;所述长度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所述第七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18.  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19.  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TTI长度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20.  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接收单元还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TTI的配置参数,所述TTI的配置参数包括:DCI的加扰方式,TTI的长度类型的指示信息,TTI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SRS配置参数,使用TTI时DM-RS配置信息,使用TTI时SR配置信息,使用TTI时反馈资源的配置信息,以及使用TTI时反馈规则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PDCCH资源位置信息,使用TTI时传输块大小TBS表格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的资源调度粒度信息,以及使用TTI时EPDCCH资源位置信息中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21.  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规则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TTI长度确定所述数据的收发规则,其中,不同的TTI长度对应不同的收发规则;所述收发规则包括:业务数据以及反馈信息在接收或发送时对应的资源,数据传输的时序关系;所述数据传输单元还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后的收发规则收发所述数据。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缓存清空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上一次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HARQ缓存器清空,再执行所述根据确定后的收发规则收发所述数据的步骤。23.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反馈资源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传输所述反馈信息的反馈资源,其中,不同TTI长度对应的反馈信息使用不同的反馈资源,所述反馈资源存在于每一个与所述反馈资源对应的TTI长度中;所述反馈资源包括:PHICH信道资源,传输数据所使用的PRB编号,传输数据的帧号或子帧号。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第一编码单元,用于使用确定后的TTI长度对应的反馈资源,向所述基站反馈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所述CQI在每个所述TTI中单独编码,或者对每个子帧中所包含的TTI进行联合编码。25.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第二编码单元,用于使用确定后的TTI长度对应的反馈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所述上行反馈信息在每个所述TTI中单独编码,或者对每个子帧中所包含的TTI进行联合编码。26.  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广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第二TTI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和前导preamble码;所述第二TTI为 一种TTI长度,所述TTI长度包括:第一TTI和第二TTI,所述第一TTI大于所述第二TTI;接入单元,用于若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二TTI,则使用第二TTI对应的RACH资源和preamble码进行随机接入。27.  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RTT长度,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29.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二控制消息和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往返传输时间RTT标识所对应的RTT长度;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RTT标识,所述RTT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30.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四控制消息和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RTT长度;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RTT长度相对应。31.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六控制消息和第七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RTT长度;第七控制消息为通过不同的控制信道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RTT长度。32.  根据权利要求27至31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33.  根据权利要求27至31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34.  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35.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36.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二控制消息和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TTI标识所对应的TTI长度;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TTI标识,所述TTI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37.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四控制消息和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TTI长度;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TTI长度相对应。38.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六控制消息和第七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RTT长度;第七控制消息为通过不同的控制信道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TTI长度。39.  根据权利要求34至38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40.  根据权利要求34至38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TTI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41.  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广播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使得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广播消息中的TTI长度以及自身的TTI能力,使用相应的RACH资源和preamble码进行随机接入;所述广播消息包括:第二TTI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和preamble码;所述第二TTI为一种TTI长度,所述TTI长度包括:第一TTI和第二TTI,所述第一TTI大于所述第二TTI。4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RTT长度;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往返传输时间RTT长度;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43.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RTT长度,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44.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TT标识所对应的RTT长度;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所述RTT标识,所述RTT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RTT长度,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45.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四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RTT长度;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 RTT长度,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对第五控制消息进行RNTI解扰,并根据对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的RNTI解扰的方式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46.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RTT长度;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RTT长度;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RTT长度,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接收所述第七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47.  根据权利要求42至4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48.  根据权利要求42至4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49.  根据权利要求42至4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之前,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资源,所述用户设备使用不同的所述资源与所述基站相互传输不同RTT长度对应的数据;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资源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50.  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数据传输为反馈信息的传输,则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资源,包括:在计算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RTT标识指示的 RTT长度,增加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51.  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量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或在物理层信令消息中设置。52.  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则所述在计算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RTT标识指示的RTT长度,增加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具体为: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反馈的频域资源满足以下公式,其中,所述为端口0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所述为端口1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当使用PDCCH进行传输时,满足公式一和公式二:公式一:nPUCCH(1,p~0)=nCCE+NPUCCH(1)+offset;]]>公式二:nPUCCH(1,p~1)=nCCE+1+NPUCCH(1)+offset;]]>所述nCCE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CCH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CCE位置,所述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频域起始位置,所述offset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offset为整数;当使用EPDCCH,且为分布式传输时,满足公式三和公式四:公式三:nPUCCH(1,p~0)=nECCE,q+ΔARO+NPUCCH,q(e1)+offset;]]>公式四:nPUCCH(1,p~1)=nECCE,q+1+ΔARO+NPUCCH,q(e1)+offset;]]>或者,当使用EPDCCH,且为集中式传输时,满足公式五和公式六:公式五:公式六:所述nECCE,q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增强下行物理控制信道EPDCCH所使用的EPDCCH-PRB-set q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CCE位置,所述为高层信令配置的参数,ΔARQ为物理层控制信令通知的参数,是EPDCCH-PRB-set q中每个PRB的CCE个数,n'由天线端口决定,所述offset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offset为整数。53.  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 为上行数据的下行反馈,则在计算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RTT标识指示的RTT长度,增加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具体为: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反馈的资源满足公式七和八,其中,所述为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的组号,所述为所述组号对应的组内的正交序列号;所述公式七为:nPHICHgroup=(IPRB_RA+nDMRS)modNPHICHgroup+IPHICHNPHICHgroup+Ngroup1;]]>所述公式八为:所述nDMRS为通过最近的PDCCH上的上行DCI中指示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域的循环移位映射;所述为PHICH的扩频因子;所述IPRB_RA为对于第一个码字为上行DCI所指示的PUSCH的最低PRBindex;对于第二个码字为上行DCI所指示的PUSCH的最低PRB index+1;所述为PHICH的group数目;所述Ngroup1为偏移量。5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RTT长度;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55.  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56.  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传输时间间隔TTI标识所对应的TTI长度;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为包括有TTI标识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TTI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57.  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TTI长度;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TTI长度相对应;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第五控制消息进行RNTI解扰,并根据对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的RNTI解扰的方式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58.  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TTI长度;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TTI长度;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接收所述第七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59.  根据权利要求54至5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60.  根据权利要求54至5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TTI长度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61.  根据权利要求54至5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之前,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TTI的配置参数,所述TTI的配置参数包括:DCI的加扰方式,TTI的长度类型的指示信息,TTI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SRS配置参数,使用TTI时DM-RS配置信息,使用TTI时SR配置信息,使用TTI时反馈资源的配置信息,以及使用TTI时反馈规则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PDCCH资源位置信息,使用TTI时传输块大小TBS表格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的资源调度粒度信息,以及使用TTI时EPDCCH资源位置信息中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62.  根据权利要求54至5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之前,包括:根据所述TTI长度确定所述数据的收发规则,其中,不同的TTI长度对应不同的收发规则;所述收发规则包括:业务数据以及反馈信息在接收或发送时对应的资源,数据传输的时序关系;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后的收发规则收发所述数据。63.  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确定后的收发规则收发所述数据之前,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上一次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HARQ缓存器清空,再执行所述根据确定后的收发规则收发所述数据的步骤。64.  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数据传输为反馈信息的传输,则所述根据确定后的收发规则收发所述数据之前,包括:确定传输所述反馈信息的反馈资源,其中,不同TTI长度对应的反馈信息使用不同的反馈资源,所述反馈资源存在于每一个与所述反馈资源对应的TTI长度中;所述反馈资源包括:PHICH信道资源,传输数据所使用的PRB编号,传输数据的帧号或子帧号。65.  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传输所述反馈信息的反馈资源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确定后的TTI长度对应的反馈资源,向所述基站反馈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所述CQI在每个所述TTI中单独编码,或者对每个子帧中所包含的TTI进行联合编码。66.  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传输所述反馈信息的反馈资源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确定后的TTI长度对应的反馈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所述上行反馈信息在每个所述TTI中单独编码,或者对每个子帧中所包含的TTI进行联合编码。67.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第二TTI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和前导preamble码;所述第二TTI为一种TTI长度,所述TTI长度包括:第一TTI和第二TTI,所述第一TTI大于所述第二TTI;若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二TTI,则使用第二TTI对应的RACH资源和preamble码进行随机接入。6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RTT长度,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69.  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70.  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二控制消息和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往返传输时间RTT标识所对应的RTT长度;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RTT标识,所述RTT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71.  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四控制消息和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RTT长度;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RTT长度相对应。72.  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六控制消息和第七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RTT长度;第七控制消息为通过不同的控制信道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RTT长度。73.  根据权利要求68至7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74.  根据权利要求68至7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7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76.  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77.  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二控制消息和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TTI标识所对应的TTI长度;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TTI标识,所述TTI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78.  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四控制消息和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TTI长度;所述第五控 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TTI长度相对应。79.  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六控制消息和第七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RTT长度;第七控制消息为通过不同的控制信道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TTI长度。80.  根据权利要求75至7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81.  根据权利要求75至7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TTI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8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使得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广播消息中的TTI长度以及自身的TTI能力,使用相应的RACH资源和preamble码进行随机接入;所述广播消息包括:第二TTI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和preamble码;所述第二TTI为一种TTI长度,所述TTI长度包括:第一TTI和第二TTI,所述第一TTI大于所述第二TTI。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背景技术
在未来的5G(第五代通信)技术中,随着空口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扩展,降低时延成为关键的绩效指标之一。如Real-time remote computing for mobile terminals(移动终端的实时远程监控)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小于10ms,Traffic efficienty and safety(高效安全业务)的时延要求为5ms,而目前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时长为1ms,往返传输时间(RTT,Round-Trip Time)的时长为8ms,即发生一次重传将带来8ms的时延,上行传输所需要的时间如下表所示:
表1上行延时


对于下行传输,所需时延与上行类似。由上表可以看出,传输时延主要由TTI和处理时间组成,因此如果需要减少时延,缩减TTI或RTT将会是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网络侧和终端侧的硬件设备的升级和改进,网络和终端之间传输数据的处理时延将减小,因此RTT也将会减小。
由于新增了一种长度较短的RTT或TTI,而在现有技术中,缺乏区分两种RTT或TTI长度的通信机制,因此,容易产生冲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用于在不同处理时延的场景共存的情况下,解决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冲突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RTT长度;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往返传输时间RTT长度;
传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TT标识所对应的RTT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所述RTT 标识,所述RTT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RTT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四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RTT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对第五控制消息进行RNTI解扰,并根据对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的RNTI解扰的方式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RTT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RTT长度;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所述第七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结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
结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结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资源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RTT长度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资源,所述用户设备使用不同的所述资源与所述基站相互传输不同 RTT长度对应的数据;
所述传输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资源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资源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数据传输为反馈信息的传输,则在计算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RTT标识指示的RTT长度,增加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偏移量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或在物理层信令消息中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资源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则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反馈的频域资源满足以下公式,其中,所述为端口0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所述为端口1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
当使用PDCCH进行传输时,满足公式一和公式二:
公式一:nPUCCH(1,p~0)=nCCE+NPUCCH(1)+offset;]]>
公式二:nPUCCH(1,p~1)=nCCE+1+NPUCCH(1)+offset;]]>
所述nCCE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CCH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CCE位置,所述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频域起始位置,所述offset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offset为整数;
当使用EPDCCH,且为分布式传输时,满足公式三和公式四:
公式三:nPUCCH(1,p~0)=nECCE,q+ΔARO+NPUCCH,q(e1)+offset;]]>
公式四:nPUCCH(1,p~1)=nECCE,q+1+ΔARO+NPUCCH,q(e1)+offset;]]>
或者,
当使用EPDCCH,且为集中式传输时,满足公式五和公式六:
公式五:
公式六:
所述nECCE,q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增强下行物理控制信道EPDCCH所使用的EPDCCH-PRB-set q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CCE位置,所述为高层信令配置的参数,ΔARQ为物理层控制信令通知的参数,是EPDCCH-PRB-set q中每个PRB的CCE个数,n'由天线端口决定,所述offset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offset为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资源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上行数据的下行反馈,则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反馈的资源满足公式七和八,其中,所述为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的组号,所述 为所述组号对应的组内的正交序列号;
所述公式七为:nPHICHgroup=(IPRB_RA+nDMRS)modNPHICHgroup+IPHICHNPHICHgroup+Ngroup1;]]>
所述公式八为:
所述nDMRS为通过最近的PDCCH上的上行DCI中指示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域的循环移位映射;
所述为PHICH的扩频因子;
所述IPRB_RA为对于第一个码字为上行DCI所指示的PUSCH的最低PRBindex;对于第二个码字为上行DCI所指示的PUSCH的最低PRB index+1;
所述为PHICH的group数目;
所述Ngroup1为偏移量。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用户设备,包括:
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RTT长度;
长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消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基站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 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所述长度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消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传输时间间隔TTI标识所对应的TTI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为包括有TTI标识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TTI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所述长度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TTI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消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TTI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TTI长度相对应;
所述长度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第五控制消息进行RNTI解扰,并根据对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的RNTI解扰的方式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消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TTI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TTI长度;
所述长度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所述第七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结合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
结合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TTI长度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结合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息接收单元还用于: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TTI的配置参数,所述TTI的配置参数包括:DCI的加扰方式,TTI的长度类型的指示信息,TTI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SRS配置参数,使用TTI时DM-RS配置信息,使用TTI时SR配置信息,使用TTI时反馈资源的配置信息,以及使用TTI时反馈规则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PDCCH资源位置信息,使用TTI时传输块大小TBS表格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的资源调度粒度信息,以及使用TTI时EPDCCH资源位置信息中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
结合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规则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TTI长度确定所述数据的收发规则,其中,不同的TTI长度对应不同的收发规则;所述收发规则包括:业务数据以及反馈信息在接收或发送时对应的资源,数据传输的时序关系;
所述数据传输单元还用于: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后的收发规则收发所述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缓存清空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上一次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HARQ缓存器清空,再执行所述根据确定后的收发规则收发所述数据的步骤。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反馈资源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传输所述反馈信息的反馈资源,其中,不同TTI长度对应的反馈信息使用不同的反馈资源,所述反馈资源存在于每一个与所述反馈资源对应的TTI长度中;所述反馈资源包括:PHICH信道资源,传输数据所使用的PRB编号,传输数据的帧号或子帧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第一编码单元,用于使用确定后的TTI长度对应的反馈资源,向所述基站反馈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所述CQI在每个所述TTI中单独编码,或者对每个子帧中所包含的TTI进行联合编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第二编码单元,用于使用确定后的TTI长度对应的反馈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所述上行反馈信息在每个所述TTI中单独编码,或者对每个子帧中所包含的TTI进行联合编码。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用户设备,包括:
广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第二TTI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和前导preamble码;所述第二TTI为一种TTI长度,所述TTI长度包括:第一TTI和第二TTI,所述第一TTI大于所述第二TTI;
接入单元,用于若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二TTI,则使用第二TTI对应的RACH资源和preamble码进行随机接入。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的基站,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RTT长度,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二控制消息和第三控制消息;
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往返传输时间RTT标识所对应的RTT长度;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RTT标识,所述RTT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四控制消息和第五控制消息;
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RTT长度;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RTT长度相对应。 
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六控制消息和第七控制消息;
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RTT长度;第七控制消息为通过不同的控制信道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RTT长度。
结合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
结合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的基站,包括:
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二控制消息和第三控制消息;
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TTI标识所对应的TTI长度;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TTI标识,所述TTI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四控制消息和第五控制消息;
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TTI长度;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TTI长度相对应。 
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六控制消息和第七控制消息;
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RTT长度;第七控制消息为通过不同的控制信道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TTI长度。
结合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
结合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示使用不同的TTI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的基站,包括:
广播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使得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广播消息中的TTI长度以及自身的TTI能力,使用相应的RACH资源和preamble码进行随机接入;所述广播消息包括:第二TTI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和preamble码;所述第二TTI为一种TTI长度,所述TTI长度包括:第一TTI和第二TTI,所述第一TTI大于所述第二TTI。
本发明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RTT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往返传输时间RTT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在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 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RTT长度,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在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TT标识所对应的RTT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所述RTT标识,所述RTT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RTT长度,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在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四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RTT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RTT长度,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对第五控制消息进行RNTI解扰,并根据对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的RNTI解扰的方式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在第七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RTT长度;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 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RTT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RTT长度,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接收所述第七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结合第七方面以及第七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
结合第七方面以及第七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结合第七方面以及第七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之前,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资源,所述用户设备使用不同的所述资源与所述基站相互传输不同RTT长度对应的数据;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资源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数据传输为反馈信息的传输,则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资源,包括:
在计算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RTT标识指示的RTT长度,增加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偏移量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或在物理层信令消息中设置。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则所述在计算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RTT标识指示的RTT长度,增加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具体为: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反馈的频域资源满足以下公式,其中,所述为端口0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所述为端口1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
当使用PDCCH进行传输时,满足公式一和公式二:
公式一:nPUCCH(1,p~0)=nCCE+NPUCCH(1)+offset;]]>
公式二:nPUCCH(1,p~1)=nCCE+1+NPUCCH(1)+offset;]]>
所述nCCE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CCH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CCE位置,所述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频域起始位置,所述offset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offset为整数;
当使用EPDCCH,且为分布式传输时,满足公式三和公式四:
公式三:nPUCCH(1,p~0)=nECCE,q+ΔARO+NPUCCH,q(e1)+offset;]]>
公式四:nPUCCH(1,p~1)=nECCE,q+1+ΔARO+NPUCCH,q(e1)+offset;]]>
或者,
当使用EPDCCH,且为集中式传输时,满足公式五和公式六:
公式五:
公式六:
所述nECCE,q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增强下行物理控制信道EPDCCH所使用的EPDCCH-PRB-set q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CCE位置,所述为高层信令配置的参数,ΔARQ为物理层控制信令通知的参数,是EPDCCH-PRB-set q中每个PRB的CCE个数,n'由天线端口决定,所述offset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offset为整数。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上行数据的下行反馈,则在计算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RTT标识指示的RTT长度,增加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具体为: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反馈的资源满足公式七和八,其中, 所述为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的组号,所述为所述组号对应的组内的正交序列号;
所述公式七为:nPHICHgroup=(IPRB_RA+nDMRS)modNPHICHgroup+IPHICHNPHICHgroup+Ngroup1;]]>
所述公式八为:
所述nDMRS为通过最近的PDCCH上的上行DCI中指示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域的循环移位映射;
所述为PHICH的扩频因子;
所述IPRB_RA为对于第一个码字为上行DCI所指示的PUSCH的最低PRBindex;对于第二个码字为上行DCI所指示的PUSCH的最低PRB index+1;
所述为PHICH的group数目;
所述Ngroup1为偏移量。
本发明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RTT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在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在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传输时间间隔TTI标识所对应的TTI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为包括有TTI标识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TTI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 的TTI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在第八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TTI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TTI长度相对应;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第五控制消息进行RNTI解扰,并根据对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的RNTI解扰的方式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在第八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TTI长度;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TTI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接收所述第七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结合第八方面以及第八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
结合第八方面以及第八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 八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TTI长度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结合第八方面以及第八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之前,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TTI的配置参数,所述TTI的配置参数包括:DCI的加扰方式,TTI的长度类型的指示信息,TTI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SRS配置参数,使用TTI时DM-RS配置信息,使用TTI时SR配置信息,使用TTI时反馈资源的配置信息,以及使用TTI时反馈规则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PDCCH资源位置信息,使用TTI时传输块大小TBS表格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的资源调度粒度信息,以及使用TTI时EPDCCH资源位置信息中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
结合第八方面以及第八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之前,包括:
根据所述TTI长度确定所述数据的收发规则,其中,不同的TTI长度对应不同的收发规则;所述收发规则包括:业务数据以及反馈信息在接收或发送时对应的资源,数据传输的时序关系;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后的收发规则收发所述数据。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确定后的收发规则收发所述数据之前,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上一次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HARQ缓存器清空,再执行所述根据确定后的收发规则收发所述数据的步骤。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数据传输为反馈信息的传输,则所述根据确定后的收发规则收发所述数据之前,包括:
确定传输所述反馈信息的反馈资源,其中,不同TTI长度对应的反馈信 息使用不同的反馈资源,所述反馈资源存在于每一个与所述反馈资源对应的TTI长度中;所述反馈资源包括:PHICH信道资源,传输数据所使用的PRB编号,传输数据的帧号或子帧号。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传输所述反馈信息的反馈资源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确定后的TTI长度对应的反馈资源,向所述基站反馈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所述CQI在每个所述TTI中单独编码,或者对每个子帧中所包含的TTI进行联合编码。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传输所述反馈信息的反馈资源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确定后的TTI长度对应的反馈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所述上行反馈信息在每个所述TTI中单独编码,或者对每个子帧中所包含的TTI进行联合编码。
本发明实施例第九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第二TTI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和前导preamble码;所述第二TTI为一种TTI长度,所述TTI长度包括:第一TTI和第二TTI,所述第一TTI大于所述第二TTI;
若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二TTI,则使用第二TTI对应的RACH资源和preamble码进行随机接入。
本发明实施例第十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RTT长度,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在第十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在第十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二控制消息和第三控制消息;
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往返传输时间RTT标识所对应的RTT长度; 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RTT标识,所述RTT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在第十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四控制消息和第五控制消息;
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RTT长度;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RTT长度相对应。 
在第十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六控制消息和第七控制消息;
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RTT长度;第七控制消息为通过不同的控制信道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RTT长度。
结合第十方面以及第十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十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
结合第十方面以及第十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十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第十一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在第十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在第十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二控制消息和第三控制消息;
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TTI标识所对应的TTI长度;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TTI标识,所述TTI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在第十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四控制消息和第五控制消息;
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TTI长度;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TTI长度相对应。 
在第十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六控制消息和第七控制消息;
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RTT长度;第七控制消息为通过不同的控制信道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TTI长度。
结合第十一方面以及第十一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十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
结合第十一方面以及第十一方面的第一至四种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十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TTI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第十二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使得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广播消息中的TTI长度以及自身的TTI能力,使用相应的RACH资源和preamble码进行随机接入;所述广播消息包括:第二TTI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和preamble码;所述第二TTI为一种TTI长度,所述TTI长度包括:第一TTI和第二TTI,所述第一TTI大于所述第二TTI。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RTT或TTI长度,进而可以采用与相应RTT或TTI长度相适配的数据收发方式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解决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不同RTT或TTI长度而产生的冲突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 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帧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数据传输方法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101、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具体的,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控制消息可以包括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控制消息,如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配置消息;还可以包括通过 物理层信令发送的控制消息,如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消息;示例性的,所述高层信令包括:专用信令和广播消息。
具体的,RTT长度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控制消息直接指示,也可以由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控制消息指示RTT长度所包含的类型,再由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的控制消息指示具体使用哪种RTT长度。
102、用户设备根据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用户设备根据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其中,所述RTT长度可以使用具体的时间数值表示,如4ms;也可以使用TTI的个数表示,如8个TTI;还可以用OFDM符号的个数表示,如20个OFDM符号。可以理解的是,RTT长度的具体表现实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RTT长度可以为两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示例性的,在所述控制消息中可以指示其中一种RTT长度,使得所述用户设备确定使用哪一种RTT接收或发送相应的数据;可选的,所述控制消息中也可以指示其中两种或多种RTT长度,使得用户设备确定两种RTT分别对应哪些数据的接收或发送。在实际应用中,控制消息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具体不作限定。
103、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RTT长 度,进而可以采用与相应RTT长度相适配的数据收发方式,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解决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不同RTT长度而产生的冲突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确定RTT长度,具体请参阅以下图2至图4的实施例:
基站可以直接通过第一控制消息指示RTT长度,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201、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具体的,所述数据指的是所述用户设备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控制消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
202、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在首次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消息配置RTT长度之后,用户设备存储不同数据与RTT长度的对应关系表,当用户设备将要与基站相互传输数据时,可以根据该数据的类型查找所述对应关系表,从而得到当前接收或发送数据所要使用的RTT长度。在基站没有重新通过高层信令对不同数据与RTT长度的对应关系进行更新之前,用户设备每次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都可以使用所述对应关系表确定RTT长度。
具体的,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逻辑信道号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无线承载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无线承载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流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 与数据流号标识对应;其中不同的数据流可以是具有不同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及端口号”的数据流。
可以理解的,上述数据类型与RTT长度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基站还可以通过另一条控制消息,单独实现指示使用不同的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的功能;比如,在所述第一控制消息之前,通过另一条控制消息,指示使用不同的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作限定。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载波时,不同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RTT长度,此时,可以理解成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对应到不同的载波上面。
进一步的,在跨基站多流聚合场景下,上述载波也可以替换成基站,实施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203、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基站通过第二控制消息携带RTT标识指示RTT长度,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301、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TT标识所对应的RTT长度。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具体的,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逻辑信道号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无线承载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无线承载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流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数据流号标识对应;其中不同的数据流可以是具有不同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及端口号的数据流。
可以理解的,上述数据类型与RTT长度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载波时,不同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RTT长度,此时,可以理解成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对应到不同的载波上面。
进一步的,在跨基站多流聚合场景下,上述载波也可以替换成基站,实施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302、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为包括:RTT标识,所述RTT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示例性的,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可以为DCI消息。
示例性的,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可以为新定义的DCI消息,其中,该DCI消息中增加了用于指示RTT长度的RTT标识(shortenRTTIndicator)。
303、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示例性的,假设RTT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RTT和第二RTT,其中,所述第一RTT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RTT的长度;RTT标识用shortenRTTIndicator表示,如果shortenRTTIndicator=0,则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为第一RTT;如果shortenRTTIndicator=1,则确定传输所述 数据对应的RTT长度为第二RTT,并使用第二RTT所对应的数据收发规则。或者,RTT标识直接表示RTT长度,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304、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示例性的,若确定所述RTT长度为第一RTT,则使用第一RTT所对应的数据收发规则;若确定所述RTT长度为第二RTT,则使用第二RTT所对应的数据收发规则。
进一步的,如果所述第二控制消息指示使用不同的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时,用户设备传输所述RTT长度对应的类型的数据。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载波时,不同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RTT长度,此时,可以理解成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对应到不同的载波上面。
基站还可以通过第五控制消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ifier)加扰或解扰方式与RTT长度的匹配关系指示RTT长度,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401、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四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四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或解扰方式对应的RTT长度。
示例性的,所述第四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
示例性的,不同的RTT长度对应不同的RNTI加扰或解扰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具体的,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逻辑信道号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无线承载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无线承载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流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数据流号标识对应;其中不同的数据流可以是具有不同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及端口号的数据流。
可以理解的,上述数据类型与RTT长度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载波时,不同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RTT长度,此时,可以理解成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对应到不同的载波上面。
进一步的,在跨基站多流聚合场景下,上述载波也可以替换成基站,实施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402、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控制消息可以为DCI消息。
示例性的,所述第五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控制消息可以为DCI消息。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区分不同的RTT长度,基站侧可以通过不同的RNTI加扰方式对DCI消息进行加扰。
示例性的,所述第五控制消息可以为新定义的DCI消息,其中,在shortenRTT(即第二RTT)时,使用新的RNTI(即第四控制消息中通知的与所述RTT长度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新的DCI消息在PDCCH上传输,用户设备收到该DCI消息时,使用第四控制消息中通知的与所述RTT长度对应的RNTI解扰所述第五控制消息。
403、用户设备使用第四控制消息中通知的与所述RTT长度对应的RNTI解扰第五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对第五控制消息进行RNTI解扰;并根据对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解扰的方式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示例性的,假设RTT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RTT和第二RTT,其中,所述第一RTT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RTT的长度;若使用第一RNTI对所述DCI解扰成功,则确认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为第一RTT;若使用第二RNTI对所述DCI解扰成功,则确认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为第二RTT。
404、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示例性的,若使用第一RNTI(即长RTT对应的解扰方式)对所述DCI解扰成功,则使用第一RTT所对应的数据收发规则;若使用第二RNTI(即短长RTT对应的解扰方式)对所述DCI解扰成功,则使用第二RTT所对应的数据收发规则。
基站还可以通过控制信道的类型与RTT长的对应关系指示RTT长度,请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501、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RTT长度。
具体的,不同的控制信道的类型表示具有不同信道资源的控制信道,其中,所述信道资源包括时域上的和频域上的资源。
示例性的,时域上可以是不同的TTI,不同的时隙,不同的OFDM符号,不同的子帧,不同的无线帧等,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频域上可以是不同的子载波,不同的物理资源块,不同的成员载波等,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所述第六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具体的,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逻辑信道号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无线承载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无线承载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流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数据流号标识对应;其中不同的数据流可以是具有不同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及端口号的数据流。
可以理解的,上述数据类型与RTT长度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载波时,不同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RTT长度,此时,可以理解成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对应到不同的载波上面。
进一步的,在跨基站多流聚合场景下,上述载波也可以替换成基站,实施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502、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示例性的,所述第七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进一步的所述第七控制消息可以为DCI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RTT长度。
具体的,不同的控制信道的类型表示具有不同信道资源的控制信道,其中,所述信道资源包括时域上的和频域上的资源。
503、用户设备根据接收所述第七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用户设备根据接收所述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示例性的,假设RTT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RTT和第二RTT, 其中,所述第一RTT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RTT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信道可以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或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例如,PDCCH对应的是所述第一RTT,而所述EPDCCH对应的是所述第二RTT;即若在所述第二RTT的所述EPDCCH上监听到DCI消息,则确认当前传输数据的RTT长度为第二RTT;若在所述PDCCH上监听到DCI消息,则确认当前传输数据的RTT长度为第一RTT。进一步的,PDCCH的0~1个symbol是第一个RTT,第3个symbol对应第二RTT;或者EPDCCH的子载波或PRB n~m对应的是第一RTT,i~k对应的是第二RTT。
在实际应用中,若包含有两种或多种RTT,则需要设计更多的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数据。如,在每个TTI的前N个符号,N大于等于0,根据需要设计PDCCH;和/或者,设计新的EPDCCH用于调度数据。如在每个TTI的第M到第N个子载波或PRB,其中M大于等于0,N大于等于0,N大于等于M,根据需要设计EPDCCH;用户设备通过监听所述PDCCH以及EPDCCH来执行数据传输。
504、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可以理解的,以上各实施例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结合实施,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无线网络中数据包的发送和传输存在定时关系,而网络侧也需要兼容硬件改进前和改进后两种RTT的场景,如图6所示,对于RTT为8ms的场景,在n时刻发送的数据包,在n+4时刻接收反馈;而对于RTT为4ms的场景,由于处理时延减小,n时刻发送的数据包,将在n+2时刻接 收反馈,因此在当网络中存在2种不同的RTT时间时,按照目前的传输机制,上下行的反馈都可能会发生碰撞。对于下行反馈,其传输在PUCCH上发送,如上图所示,当normal RTT的HARQ进程0所使用的PDCCH资源和shorten RTT的HARQ进程2在发送DCI时所使用的PDCCH资源相同时,二者的反馈将发生冲突。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对数据传输的资源的计算方式也做出了改进,请参阅图7,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701、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具体的,所述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RTT长度。
702、用户设备根据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用户设备根据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RTT长度;示例性的,所述RTT长度可以包括:第一RTT和第二RTT,所述第一RTT大于所述第二RTT。
其中,所述RTT长度可以使用具体的时间数值表示,如4ms;也可以使用TTI的个数表示,如8个TTI;还可以用OFDM符号的个数表示,如20个OFDM符号。可以理解的是,RTT长度的具体表现实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RTT长度可以为两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示例性的,若RTT长度可以为两种,则在所述控制消息中可以指示其中一种RTT长度,使得所述用户设备确定使用哪一种RTT接收或发送相应的数据;可选的,所述控制消息中也可以指示其中两种RTT长度,使得用户设备确定两种RTT分别对应哪些数据的接收或发送。在实际应用中,控制消息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具体不作限定。
703、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资源;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资源,使得所述用户设备使用不同的资源与所述基站相互传输不同RTT长度对 应的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在计算发送或接收数据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RTT标识指示的RTT长度,增加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
示例性的,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则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反馈的频域资源满足以下公式,其中,所述为端口0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所述为端口1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
当使用PDCCH进行传输时,满足公式一和公式二:
公式一:nPUCCH(1,p~0)=nCCE+NPUCCH(1)+offset;]]>
公式二:nPUCCH(1,p~1)=nCCE+1+NPUCCH(1)+offset;]]>
所述nCCE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CCH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CCE位置,所述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频域起始位置,所述offset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offset为整数;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仅描述了端口0和端口1的频域资源的计算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包括有多个端口,具体的计算方式可以参考公式二,即若为端口n的频域资源的计算,则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偏移量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或在DCI消息中设置,具体的,可以在DCI中的“HARQ-ACK resource offset域”中设置。所述和offset可以合并为同一个参数,表示偏移后的PUCCH的频域起始位置。
进一步的,若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当使用EPDCCH,且为分布式传输时,反馈资源的计算满足公式三和公式四:
公式三:nPUCCH(1,p~0)=nECCE,q+ΔARO+NPUCCH,q(e1)+offset;]]>
公式四:nPUCCH(1,p~1)=nECCE,q+1+ΔARO+NPUCCH,q(e1)+offset;]]>
若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当使用EPDCCH,且为集中式传输时,反馈资源的计算满足公式五和公式六:
公式五:
公式六:
其中,所述nECCE,q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 增强下行物理控制信道EPDCCH所使用的EPDCCH-PRB-set q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CCE位置,所述为高层信令配置的参数,ΔARQ为物理层控制信令通知的参数,是EPDCCH-PRB-set q中每个PRB的CCE个数,n'由天线端口决定,所述offset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offset为整数。
示例性的,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上行数据的下行反馈,则在计算发送或接收数据所使用的资源时,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反馈的资源 满足公式七和八,其中,所述为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的组号,所述为所述组号对应的组内的正交序列号;
所述公式七为:nPHICHgroup=(IPRB_RA+nDMRS)modNPHICHgroup+IPHICHNPHICHgroup+Ngroup1;]]>
所述公式八为:
所述nDMRS为通过最近的PDCCH上的上行DCI中指示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域的循环移位映射;
所述为PHICH的扩频因子;
所述IPRB_RA为对于第一个码字为上行DCI所指示的PUSCH的最低PRBindex;对于第二个码字为上行DCI所指示的PUSCH的最低PRB index+1;
所述为PHICH的group数目;
所述Ngroup1为偏移量。
704、用户设备使用所述资源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与之前各实施例分别结合实施,或者单独实施,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计算发送或接收数据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RTT标识指示的RTT长度,增加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使得同时存在两种RTT对应的数据的传输场景中,两种RTT对应的数据在频域资源上能够错开,避免两种数据发生冲突。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还可以通过减少TTI来减少传输时延;同样的,实际在应用中,也会存在至少两种TTI,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也提供了至少两种TTI共存的通信机制,请参阅图8,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801、用户设备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用户设备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具体的,所述TTI 长度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设备确定所述TTI长度的方式有多种,具体在后续实施例中分别进行描述。
802、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通过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TTI长度,可以采用与相应TTI长度相适配的数据收发方式,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解决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不同TTI长度而产生的冲突问题。
请参阅图9,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901、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TTI的配置参数; 
在用户设备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之前,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TTI的配置参数;具体的,所述TTI的配置参数可以在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控制消息中配置。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TTI的配置参数,所述TTI的配置参数包括:DCI的加扰方式,TTI的长度类型的指示信息,TTI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配置参数,使用TTI时解调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S)配置信息,使用TTI时SR配置信息,使用TTI时反馈资源的配置信息,以及使用TTI时反馈规则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PDCCH资源位置信息,使用TTI时传输块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TBS)表格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的资源调度粒度信息,以及使用TTI时EPDCCH资源位置信息中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
假设TTI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TTI和第二TTI,其中,所述 第一TTI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TTI的长度;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第一TTI的配置参数可能已经在用户设备中配置好或者在协议中固定,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接收的TTI的配置参数可以特指第二TTI的配置参数;可选的,若第一TTI的配置参数没有被配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接收的TTI的配置参数可以包括第一TTI以及第二TTI的配置参数。
其中,在DM-RS配置信息中设定,对于新定义的DM-RS(即第二TTI对应的DM-RS),DM-RS信号存在于每个第二TTI中;并且,基站将通过专用信令的方式通知用户设备,专用信令中将包含DM-RS的位置信息、编码信息,周期信息等必要信息。
其中,在SRS配置信息中设定,用户设备在配置有SRS资源的第二TTI上发送SRS,基站在配置有SRS资源的第二TTI进行SRS测量。
其中,TBS表格的配置信息可以是指示用户设备第二TTI对应的是哪个TBS表格,所述TBS表格可以在协议中固定,或者通过配置消息进行配置。
其中,资源调度粒度信息可以是指示第二TTI对应的最小调度粒度,如6个PRB,10个PRB等,或者72个子载波,120个子载波等。当TTI减少时,可以增加调度粒度以减少信令开销。
902、用户设备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用户设备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具体的,所述TTI长度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设备确定所述TTI长度的方式有多种,具体在后续实施例中分别进行描述。
903、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确定所述数据的收发规则;
在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之前,可以根据所述TTI长度确定所述数据的收发规则,其中,不同的TTI长度对应不同的收发规则;所述收发规则包括:业务数据以及反馈信息在接收或发送时对应的资源,数据传输的时序关系。
示例性的,若TTI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TTI和第二TTI,其中,所述第一TTI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TTI的长度;则所述收发规则包括:第一发送规则,第一接收规则,第二发送规则和第二接收规则;所述第一发 送规则和第一接收规则为所述第一TTI对应的收发规则,所述第二发送规则和第二接收规则为所述第二TTI对应的收发规则。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收发规则的具体内容可以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给所述用户设备。进一步的,所述收发规则中可以包括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所使用的资源的计算方式,若为第一TTI对应的第一发送规则和第一接收规则,则所述资源的计算方式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而若为第二TTI对应的第二发送规则和第二接收规则,则所述资源的可以为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的新资源,也可以由基站通知新的计算方式;具体的实现方式,此处不作限定。
904、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示例性的,若TTI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TTI和第二TTI,其中,所述第一TTI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TTI的长度;且为反馈信息的传输时:
若当前的传输场景为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且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为第一TTI,则使用所述第一接收规则接收所述数据;所述用户设备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上一次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HARQ缓存器清空,再执行所述使用所述第一接收规则接收所述数据的步骤,或者,若是,如果传输数据使用的HARQ进程在之前的数据没有传输成功,则可以继续重传所述数据。在使用所述第一接收规则接收所述数据之后,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一TTI对应的第一反馈规则向所述基站反馈数据。
若当前的传输场景为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且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为第二TTI,则使用所述第二接收规则接收所述数据;所述用户设备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上一次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 HARQ缓存器清空,再执行所述使用所述第二接收规则接收所述数据的步骤,或者,若是,如果传输数据使用的HARQ进程在之前的数据没有传输成功,则可以继续重传所述数据。在使用所述第二接收规则接收所述数据之后,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二TTI对应的第二反馈规则向所述基站反馈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规则对应的第一反馈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二反馈规则对应的第二反馈资源,且所述第二反馈资源存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二TTI长度中;所述反馈资源包括:PHICH信道资源,传输数据所使用的PRB编号,传输数据的帧号或子帧号。
进一步的,对于CQI的反馈,用户设备使用确定后的TTI长度对应的反馈资源,向所述基站反馈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所述CQI在每个所述TTI中单独编码,或者对每个子帧中所包含的TTI进行联合编码。
对于上行反馈信息的反馈,用户设备使用确定后的TTI长度对应的反馈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所述上行反馈信息在每个所述TTI中单独编码,或者对每个子帧中所包含的TTI进行联合编码。
若当前的传输场景为用户设备的上行传输,且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为第一TTI,则使用所述第一发送规则发送所述数据。在使用所述第一发送规则发送所述数据之前,用户设备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上一次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HARQ缓存器清空,再执行所述使用所述第一发送规则发送所述数据的步骤,或者,若是,如果传输数据使用的HARQ进程在之前的数据没有传输成功,则可以继续重传所述数据。在使用所述第一发送规则发送所述数据之后,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一TTI对应的第一反馈规则向所述基站反馈数据。
若当前的传输场景为用户设备的上行传输,且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为第二TTI,则使用所述第二发送规则发送所述数据。在使用所述第二发送规则发送所述数据之前,用户设备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上一次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HARQ缓存器清空,再执行所述使用所述第二发送规则发送所述数据的步骤,或者,若是,如果传输数据使用的HARQ进程在之前的数据没有传输成功,则可以继续重传所述数据。在使用所述第二发送规则发送所述数据之后,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二TTI对 应的第二反馈规则向所述基站反馈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规则对应的第一反馈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二反馈规则对应的第二反馈资源,且所述第二反馈资源存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二TTI中。进一步的,当接收到TTI变化的指示时,若HARQ缓存器里还有数据,可以等待传输或重传完毕再修改TTI长度。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确定TTI长度,具体请参阅以下图10至图13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以下的TTI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控制消息,指的是针对TTI的控制消息,在本申请文件中不同于上述RTT实施例中的控制消息;同理,以下实施例所提到的第一控制消息或第二控制消息等等,也同样指的是针对TTI的控制消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对于TTI和RTT的控制或指示信息可以使用同一条控制消息或使用不同控制消息的进行发送,本发明实施例为了便于区分不同的控制信息功能才使用“第一”、“第二”等序号进行区分,不应理解为对实际控制消息的数目或类型的限定。
基站可以直接发送第一控制消息指示TTI长度,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1001、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控制消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
1002、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使用TTI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在首次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消息配置TTI长度之后,用户设备存储不同数据与TTI长度的对应关系表,当用户设备将要与基站相互传输数据时,可以根据该数据的类型查找所述对应关系表,从而得到当前接收或发送数据所要使用的TTI长度。在基站没有重新通过高层信令对不同数据与TTI长度的对应关系进行更新之前,用户设备每次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都可以使用所述对应关系表确定TTI长度。
具体的,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逻辑信道号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无线承载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无线承载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流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数据流号标识对应;其中不同的数据流可以是具有不同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及端口号的数据流。
可以理解的,上述数据类型与TTI长度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载波时,不同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TTI长度,此时,可以理解成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对应到不同的载波上面。
进一步的,在跨基站多流聚合场景下,上述载波也可以替换成基站,实施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基站还可以通过另一条控制消息,单独实现指示使用不同的TTI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的功能;比如,在所述第一控制消息之前,通过另一条控制消息,指示使用不同的TTI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作限定。
1003、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在实际应用中,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TTI长度与调度粒 度的对应关系。该控制消息可以为RRC配置消息,所述控制消息包括TTI长度与调度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对于长TTI,其调度粒度更大,对于短TTI,其调度粒度更小,或者反过来。
用户终端在接收到上述控制消息之后,按照控制消息所指示的TTI长度与调度粒度之间的关系进行通信;如所述控制消息中指示第一长度TTI的调度粒度为n个TTI,第二长度TTI的调度粒度为m个TTI,则当用户终端使用第一长度TTI进行传输时,其调度粒度为n,即每收到一次调度命令可以连续传输n个TTI,当用户终端进使用第二长度TTI进行传输时,其调度粒度为m,即每收到一次调度命令可以连续传输m个TTI;其中,m和n为大于1的整数;直到再次收到控制消息的指示。
基站通过第二控制消息携带TTI标识指示TTI长度,请参阅图11,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1101、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TTI标识所对应的TTI长度。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使用TTI长度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具体的,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逻辑信道号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无线承载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无线承载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流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数据流号标识对应;其中不同的数据流可以是具有不同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及端口号的数据流。
可以理解的,上述数据类型与TTI长度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载波时,不同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TTI长度,此时,可以理解成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对应到不同的载波上面。
进一步的,在跨基站多流聚合场景下,上述载波也可以替换成基站,实施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控制消息可以为包括有TTI的配置参数的消息,所述TTI的配置参数包括:DCI的加扰方式,TTI的长度类型的指示信息,TTI对应的SRS配置参数,使用TTI时DM-RS配置信息,使用TTI时SR配置信息,使用TTI时反馈资源的配置信息,以及使用TTI时反馈规则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PDCCH资源位置信息,使用TTI时TBS表格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的资源调度粒度信息,以及使用TTI时EPDCCH资源位置信息中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
假设TTI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TTI和第二TTI,其中,所述第一TTI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TTI的长度;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第一TTI的配置参数可能已经在用户设备中配置好或者在协议中固定,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接收的TTI的配置参数可以特指第二TTI的配置参数;可选的,若第一TTI的配置参数没有被配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接收的TTI的配置参数可以包括第一TTI以及第二TTI的配置参数。
1102、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为包括:TTI标识,所述TTI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示例性的,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可以为DCI消息。
示例性的,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可以为新定义的DCI消息,其中,该DCI消息中增加了用于指示TTI长度的TTI标识(shortenTTI)。
1103、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示例性的,假设TTI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TTI和第二TTI,其中,所述第一TTI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TTI的长度;TTI标识用shortenTTI 表示,如果shortenTTI=0,则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为第一TTI;如果shortenTTI=1,则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为第二TTI,并使用第二TTI所对应的数据收发规则。或者,TTI标识直接表示RTT长度,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1104、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基站还可以通过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或解扰方式与TTI长度的匹配关系指示TTI长度,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1201、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第四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第四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或解扰方式对应的TTI长度。
示例性的,所述第四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第四控制消息
示例性的,不同的TTI长度对应不同的RNTI加扰或解扰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使用TTI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具体的,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逻辑信道号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无线承载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无线承载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流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数据流号标识对应;其中不同的数据流可以是具有不同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及端口号的数据流。
可以理解的,上述数据类型与TTI长度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载波时,不同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TTI长度,此时,可以理解成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对应到不同的载波上面。
进一步的,在跨基站多流聚合场景下,上述载波也可以替换成基站,实施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中,所述第四控制消息还可以为包括有TTI的配置参数的消息,所述TTI的配置参数包括:DCI的加扰方式(配置RNTI加扰方式与不同TTI长度的对应关系,以及相应的RNTI解扰方式),TTI的长度类型的指示信息,TTI对应的SRS配置参数,使用TTI时DM-RS配置信息,使用TTI时SR配置信息,使用TTI时反馈资源的配置信息,以及使用TTI时反馈规则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PDCCH资源位置信息,使用TTI时TBS表格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的资源调度粒度信息,以及使用TTI时EPDCCH资源位置信息中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
假设TTI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TTI和第二TTI,其中,所述第一TTI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TTI的长度;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第一TTI的配置参数可能已经在用户设备中配置好,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接收的TTI的配置参数可以特指第二TTI的配置参数;可选的,若第一TTI的配置参数没有被配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接收的TTI的配置参数可以包括第一TTI以及第二TTI的配置参数。
1202、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控制消息可以为DCI消息。
示例性的,所述第五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控制消息可以为DCI消息。第五控制消息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区分不同的TTI长度,基站侧可以通过不同的RNTI 加扰方式对DCI消息进行加扰。
示例性的,所述第五控制消息可以为新定义的DCI消息,其中,在shortenTTI=1(即第二TTI)时,使用新的RNTI(即第四控制消息中通知的与所述RTT长度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新的DCI消息在PDCCH上传输,用户设备收到该DCI消息时,使用第四控制消息中通知的与所述RTT长度对应的RNTI解扰所述第五控制消息。
1203、用户设备使用第四控制消息中通知的与所述RTT长度对应的RNTI解扰第五控制消息第五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对第五控制消息进行RNTI解扰;并根据对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解扰的方式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示例性的,假设TTI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TTI和第二TTI,其中,所述第一TTI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TTI的长度;若使用第一RNTI对所述DCI解扰成功,则确认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为第一TTI;若使用第二RNTI对所述DCI解扰成功,则确认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为第二TTI。
1204、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示例性的,若使用第一RNTI(即长TTI对应的解扰方式)对所述DCI解扰成功,则使用第一TTI所对应的数据收发规则;若使用第二RNTI(即短长TTI对应的解扰方式)对所述DCI解扰成功,则使用第二TTI所对应的数据收发规则。
基站还可以通过控制信道的类型与TTI长的对应关系指示TTI长度,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1301、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TTI长度。
具体的,不同的控制信道的类型表示具有不同信道资源的控制信道,其中,所述信道资源包括时域上的和频域上的资源。
示例性的,时域上可以是不同的TTI,不同的时隙,不同的OFDM符号,不同的子帧,不同的无线帧等,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频域上可以是不同的子载波,不同的物理资源块,不同的成员载波等,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所述第六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使用TTI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具体的,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逻辑信道号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无线承载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无线承载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流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数据流号标识对应;其中不同的数据流可以是具有不同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及端口号的数据流。
可以理解的,上述数据类型与TTI长度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载波时,不同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TTI长度,此时,可以理解成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对应到不同的载波上面。
进一步的,在跨基站多流聚合场景下,上述载波也可以替换成基站,实施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1302、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示例性的, 所述第七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进一步的所述第七控制消息可以为DCI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TTI长度。
1303、用户设备根据接收所述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用户设备根据接收所述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示例性的,假设TTI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TTI和第二TTI,其中,所述第一TTI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TTI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信道可以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或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yh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le);其中,PDCCH对应的是所述第一TTI,而所述EPDCCH对应的是所述第二TTI;即若在所述第二TTI的所述EPDCCH上监听到DCI消息,则确认当前传输数据的TTI长度为第二TTI;若在所述PDCCH上监听到DCI消息,则确认当前传输数据的TTI长度为第一TTI。;进一步的,PDCCH的0~1个symbol是第一个TTI,第3个symbol对应第二TTI;或者EPDCCH的子载波n~m对应的是第一TTI,i~k对应的是第二TTI。
在实际应用中,若包含有两种或多种TTI,则需要设计更多的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数据。如,在每个TTI的前N个符号,N大于等于0,根据需要设计PDCCH;和/或者,设计新的EPDCCH用于调度数据。如在每个TTI的第M到第N个子载波或PRB,其中M大于等于0,N大于等于0,N大于等于M,根据需要设计EPDCCH;用户设备通过监听所述PDCCH以及EPDCCH来执行数据传输。
1304、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 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可以理解的,以上各实施例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结合实施,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无线网络中数据包的发送和传输存在定时关系,而网络侧也需要兼容硬件改进前和改进后两种TTI的场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对数据传输的资源的计算方式也做出了改进,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1401、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具体的,所述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TTI长度。
1402、用户设备根据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用户设备根据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示例性的,,所述TTI长度可以包括:第一TTI和第二TTI,所述第一TTI大于所述第二TTI。
其中,所述TTI长度可以使用具体的时间数值表示,如0.5ms;还可以用OFDM符号的个数表示,如7个OFDM符号。可以理解的是,TTI长度的具体表现实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作限定。
1403、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资源。
在实际应用中,在计算发送或接收数据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TTI标识指示的TTI长度,增加与所述TTI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具体实施例方式同实施例7基本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计算发送或接收数据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TTI标识指示的TTI长度,增加与所述TTI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使得同时存在两种RTT对应的数据的传输场景中,两种TTI对应的数据在频域资源上能够错开,避免两种数据发生冲突。
可以替换的,当发送反馈的TTI与发送数据的TTI不同时,如发送反馈 的TTI是第一TTI,发送数据的TTI是第二TTI,则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使用第二TTI传输的数据的反馈合并到一个第一TTI中发送。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初次接入的时候就为用户设备设置TTI长度,请参阅图15,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1501、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广播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第二TTI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资源和preamble码;所述第二TTI为一种TTI长度,所述TTI长度包括:第一TTI和第二TTI,所述第一TTI大于所述第二TTI。
可选的,在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广播消息之前,基站会通过广播消息向用户设备发送PRACH资源和preamble码的配置参数。
1502、若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二TTI长度,则使用第二TTI长度对应的RACH资源和preamble码进行随机接入。
在接收到所述广播消息之后,用户设备判断本地是否支持所述第二TTI,若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二TTI,则使用第二TTI对应的PRACH资源和preamble码进行随机接入。
在基站侧,若基站在与所述第二TTI对应的PRACH上接收的preamble,则认为用户设备可以使用第二TTI进行数据传输,则使用所述第二TTI对应的收发规定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若基站在第一TTI对应的RACH上接收preamble,则使用所述第一TTI对应的收发规定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涉及的所述针对TTI的各实施例与针对RTT的各实施例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结合实施,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在执行上面所述针对TTI的各实施例与针对RTT的各实施例步骤之前,用户设备可以上报自己针对TTI和/或RTT的能力。具体的上报方式可以是用户设备主动上报,或者网络侧查询后用户设备上报。所使用的消息可以是RRC消息,或者可以是MAC层的控制消息,如MAC CE,或Msg3消息,或者物理层的控制消息,如Preamble码,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具体的,用户设备可以上报支持的TTI和/或RTT的长度信息,或者仅上报是否支持短TTI和/或短RTT的信息。
进一步的,基站根据用户设备上报的能力信息,进行上述各实施例中TTI和/或RTT的配置及数据传输。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在切换时,源基站可以将所述用户设备能力信息发送给目标基站,以便目标基站获知用户设备的能力后,配置和使用TTI和/或RTT进行数据传输。具体消息可以是X2接口(基站与基站之间的接口)消息,或者S1接口(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接口)消息,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在用户设备上报自己的能力之前或之后,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用以指示所述基站支持的TTI和/或RTT的能力信息。在具体应用中,所述控制消息可以包括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控制消息,如RRC配置消息,广播消息;可以是MAC层的控制消息,如MAC CE,或Msg4消息,或物理层的控制消息,如DCI消息;所述控制消息中包含eNodeB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eNodeB可以支持的TTI和/或RTT长度。
当不同TTI共存和/或不同RTT共存时,需要考虑不同TTI和/或不同的RTT所使用的物理资源不能发生冲突。具体的方法为:
不同的TTI和/或不同的RTT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在时域上或频域上分开。结合上面所述各实施例,在配置不同的TTI和/或不同的RTT长度时,也可以同时配置不同的TTI和/或不同的RTT使用的物理资源。所述物理资源包括:PDCCH资源,EPDCCH资源,PDSCH资源,PUSCH资源,PUCCH资源,PHICH资源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当为用户设备配置了多个载波时,可以为不同载波配置不同的TTI和/或RTT。具体方法如下: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具体的,所述控制消息用于指示载波与TTI和/或RTT的长度关系。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控制消息可以包括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控制消息,如RRC配置消息;还可以包括通过MAC信令发送的控制消息,如MAC CE;具体的,所述控制消息中可以指示每个载波上进行数据传输所使用的TTI和/ 或RTT长度,也可以包括每种TTI和/或RTT长度所对应的优先级,如最短长度的TTI和/或RTT对应最高的优先级。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无线承载(RB,Radio bearer)与调度粒度的对应关系;如,对于数据量大的RB,其调度粒度更大,对于数据量小的RB,其调度粒度更小。
用户终端在接收到上述控制消息之后,按照控制消息所指示无线承载与调度粒度之间的关系进行通信;如所述控制消息中指示无线承载1的调度粒度为n个TTI,无线承载2的调度粒度为m个TTI,则当用户终端进行无线承载1的传输时,每收到一次调度命令可以连续传输n个TTI,当用户终端进行无线承载2的传输时,每收到一次调度命令可以连续传输m个TTI;其中,m和n为大于1的整数;直到再次收到控制消息的指示。
进一步的,用户终端在接收到上述控制消息之后,按照控制消息所指示的载波与TTI和/或RTT长度的关系进行通信;如载波1使用第一TTI和/或RTT长度,载波2使用第二TTI和/或RTT长度,即载波1上的所有无线承载在进行数据传输(包括数据、反馈及信令的传输)时的TTI和/或RTT长度均为第一TTI和/或RTT长度,载波2上的所有无线承载在进行数据传输(包括数据、反馈及信令的传输)时的TTI和/或RTT长度均为第二TTI和/或RTT长度;直到再次收到控制消息的指示。
进一步的,用户终端在接收到上述控制消息之后,按照控制消息所指示的载波与TTI和/或RTT长度的关系,以及每个载波上TTI和/或RTT长度的优先级关系进行通信;如载波1使用第一TTI和/或RTT长度,载波2使用第二TTI和/或RTT长度,第一长度的TTI和/或RTT优先级高于第二长度的TTI和/或RTT的优先级,当载波1和载波2进行复用时,以高优先级长度的TTI和/或RTT即第一长度的TTI和/或RTT进行数据传输(包括数据、反馈及信令的传输)。
进一步的,在跨基站多流聚合场景下,上述载波也可以替换成基站,实施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由于TTI变化,导致非连续接收(DRX,Discontinue os Receiving)各定时器的运行也受到一定影响,其中DRX各定时器包括非激活 定时器,重传定时器等。TTI变化后,DRX的操作流程如下: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具体的,所述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每个载波上的DRX参数(针对多载波场景),所述DRX参数与该载波支持的TTI长度相关,不同TTI长度对应的DRX参数不同。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控制消息可以包括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控制消息,如RRC配置消息;所述控制消息包括每个载波上的DRX参数信息;每个载波上的DRX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进一步的,用户终端在接收到上述控制消息之后,记录每个载波上的DRX参数信息;用户终端根据每个载波上的DRX参数,在每个载波上判断是否可以进入DRX状态;在某个载波进入DRX状态后,按照该载波的TTI长度进行计时;用户终端只有在该载波为DRX on状态时,才监听该载波的PDCCH信道;或者用户终端只有在所有载波均为为DRX on状态时,才监听该载波的PDCCH信道;
进一步的,用户终端在接收到上述控制消息之后,记录每个载波上的DRX参数信息;用户终端根据每个载波上的DRX参数,在每个载波上判断是否可以进入DRX状态;在某个载波进入DRX状态后,按照正常的TTI长度即已有的TTI长度进行计时;用户终端只有在该载波为DRX on状态时,才监听该载波的PDCCH信道;或者用户终端只有在所有载波均为为DRX on状态时,才监听该载波的PDCCH信道;
进一步的,用户终端在接收到上述控制消息之后,记录每个载波上的DRX参数信息;用户终端根据每个载波上的DRX参数,在每个载波上判断是否可以进入DRX状态;在某个载波进入DRX状态后,按照所有载波上最短的TTI长度进行计时;用户终端只有在该载波为DRX on状态时,才监听该载波的PDCCH信道;或者用户终端只有在所有载波均为为DRX on状态时,才监听该载波的PDCCH信道。
下面对用于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本发明用户设备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其逻辑结构请参考图16,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一个实施例包括:
接收单元16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 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RTT长度;
确定单元1602,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往返传输时间RTT长度;
传输单元1603,用于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具体的,在控制消息直接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所述接收单元1601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确定单元16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具体的,在通过RTT标识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所述接收单元1601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TT标识所对应的RTT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所述RTT标识,所述RTT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确定单元16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RTT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具体的,在通过RNTI加扰方式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所述接收单元1601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四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RTT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
所述确定单元1602具体用于: 
对第五控制消息进行RNTI解扰,并根据对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的RNTI解扰的方式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具体的,在通过控制信道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所述接收单元1601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RTT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RTT长度;
所述确定单元1602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所述第七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具体的,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
具体的,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具体的,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资源确定单元1604,用于根据所述RTT长度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资源,所述用户设备使用不同的所述资源与所述基站相互传输不同RTT长度对应的数据;
所述传输单元1603具体用于: 
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资源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资源确定单元1604具体用于: 
若所述数据传输为反馈信息的传输,则在计算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RTT标识指示的RTT长度,增加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
具体的,所述偏移量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或在物理层信令消息中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资源确定单元1604具体用于: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则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反馈的频域资源满足以下公式,其中,所述为端口0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所述为端口1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
当使用PDCCH进行传输时,满足公式一和公式二:
公式一:nPUCCH(1,p~0)=nCCE+NPUCCH(1)+offset;]]>
公式二:nPUCCH(1,p~1)=nCCE+1+NPUCCH(1)+offset;]]>
所述nCCE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CCH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CCE位置,所述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频域起始位置,所述offset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offset为整数;
当使用EPDCCH,且为分布式传输时,满足公式三和公式四:
公式三:nPUCCH(1,p~0)=nECCE,q+ΔARO+NPUCCH,q(e1)+offset;]]>
公式四:nPUCCH(1,p~1)=nECCE,q+1+ΔARO+NPUCCH,q(e1)+offset;]]>
或者,
当使用EPDCCH,且为集中式传输时,满足公式五和公式六:
公式五:
公式六:
所述nECCE,q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增强下行物理控制信道EPDCCH所使用的EPDCCH-PRB-set q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CCE位置,所述为高层信令配置的参数,ΔARQ为物理层控制信令通知的参数,是EPDCCH-PRB-set q中每个PRB的CCE个数,n'由天线端口决定,所述offset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offset为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资源确定单元1604具体用于: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上行数据的下行反馈,则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反馈的资源满足公式七和八,其中,所述为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的组号,所述为所述组号对应的组内的正交序列号;
所述公式七为:nPHICHgroup=(IPRB_RA+nDMRS)modNPHICHgroup+IPHICHNPHICHgroup+Ngroup1;]]>
所述公式八为:
所述nDMRS为通过最近的PDCCH上的上行DCI中指示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域的循环移位映射;
所述为PHICH的扩频因子;
所述IPRB_RA为对于第一个码字为上行DCI所指示的PUSCH的最低PRBindex;对于第二个码字为上行DCI所指示的PUSCH的最低PRB index+1;
所述为PHICH的group数目;
所述Ngroup1为偏移量。
以下用于执行对基于RTT长度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用户设备中,各个单元的具体操作进行描述,包括:
接收单元1601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具体的,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控制消息可以包括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控制消息,如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配置消息;还可以包括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的控制消息,如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消息;示例性的,所述高层信令包括:专用信令和广播消息。
具体的,RTT长度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控制消息直接指示,也可以由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控制消息指示RTT长度所包含的类型,再由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的控制消息指示具体使用哪种RTT长度。
确定单元1602根据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其中,所述RTT长度可以使用具体的时间数值表示,如4ms;也可以使用TTI的个数表示,如8个TTI;还可以用OFDM符号的个数表示,如20个OFDM符号。可以理解的是,RTT长度的具体表现实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RTT长度可以为两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示例性的,在所述控制消息中可以指示其中一种RTT长度,使得所述用户设备确定使用哪一种RTT接收或发送相应的数据;可选的,所述控制消息中也可以指示其中两种或多种RTT长度,使得用户设备确定两种RTT分别对应哪些数据的接收或发送。在实际应用中,控制消息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具体不作限定。
传输单元1603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 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RTT长度,进而可以采用与相应RTT长度相适配的数据收发方式,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解决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不同RTT长度而产生的冲突问题。
示例性的,在控制消息直接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接收单元1601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具体的,所述数据指的是所述用户设备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
确定单元1602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在首次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消息配置RTT长度之后,用户设备存储不同数据与RTT长度的对应关系表,当用户设备将要与基站相互传输数据时,可以根据该数据的类型查找所述对应关系表,从而得到当前接收或发送数据所要使用的RTT长度。在基站没有重新通过高层信令对不同数据与RTT长度的对应关系进行更新之前,用户设备每次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都可以使用所述对应关系表确定RTT长度。
具体的,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逻辑信道号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无线承载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无线承载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流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数据流号标识对应;其中不同的数据流可以是具有不同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及端口号”的数据流。
可以理解的,上述数据类型与RTT长度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基站还可以通过另一条控制消息,单独实现指示使用不同的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的功能;比如,在所述第一控制消息之前,通过另一条控制消息,指示使用不同的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作限定。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载波时,不同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RTT长度,此时,可以理解成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对应到不同的载波上面。
进一步的,在跨基站多流聚合场景下,上述载波也可以替换成基站,实施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传输单元1603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示例性的,在通过RTT标识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接收单元1601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TT标识所对应的RTT长度。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具体的,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逻辑信道号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无线承载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 度与无线承载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流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数据流号标识对应;其中不同的数据流可以是具有不同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及端口号的数据流。
可以理解的,上述数据类型与RTT长度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载波时,不同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RTT长度,此时,可以理解成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对应到不同的载波上面。
进一步的,在跨基站多流聚合场景下,上述载波也可以替换成基站,实施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接收单元1601接收所述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为包括:RTT标识,所述RTT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可以为DCI消息。
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可以为新定义的DCI消息,其中,该DCI消息中增加了用于指示RTT长度的RTT标识(shortenRTTIndicator)。
确定单元1602根据所述RTT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假设RTT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RTT和第二RTT,其中,所述第一RTT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RTT的长度;RTT标识用shortenRTTIndicator表示,如果shortenRTTIndicator=0,则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为第一RTT;如果shortenRTTIndicator=1,则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为第二RTT,并使用第二RTT所对应的数据收发规则。或者,RTT标识直接表示RTT长度,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数据传输单元1603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 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若确定所述RTT长度为第一RTT,则使用第一RTT所对应的数据收发规则;若确定所述RTT长度为第二RTT,则使用第二RTT所对应的数据收发规则。
进一步的,如果所述第二控制消息指示使用不同的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时,用户设备传输所述RTT长度对应的类型的数据。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载波时,不同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RTT长度,此时,可以理解成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对应到不同的载波上面。
示例性的,在通过RNTI加扰方式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接收单元1601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四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或解扰方式对应的RTT长度。
所述第四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
不同的RTT长度对应不同的RNTI加扰或解扰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具体的,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逻辑信道号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无线承载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无线承载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流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数据流号标识对应;其中不同的数据流可以是具有不同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及端口号的数据流。
可以理解的,上述数据类型与RTT长度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载波时,不同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RTT长度,此时,可以理解成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对应到不同的载波上面。
进一步的,在跨基站多流聚合场景下,上述载波也可以替换成基站,实施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接收单元1601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控制消息可以为DCI消息。
所述第五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控制消息可以为DCI消息。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区分不同的RTT长度,基站侧可以通过不同的RNTI加扰方式对DCI消息进行加扰。
所述第五控制消息可以为新定义的DCI消息,其中,在shortenRTT(即第二RTT)时,使用新的RNTI(即第四控制消息中通知的与所述RTT长度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新的DCI消息在PDCCH上传输,用户设备收到该DCI消息时,使用第四控制消息中通知的与所述RTT长度对应的RNTI解扰所述第五控制消息。
确定单元1602对第五控制消息进行RNTI解扰;并根据对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解扰的方式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假设RTT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RTT和第二RTT,其中,所述第一RTT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RTT的长度;若使用第一RNTI对所述DCI解扰成功,则确认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为第一RTT;若使用第二RNTI对所述DCI解扰成功,则确认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为第二RTT。
数据传输单元1603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若使用第一RNTI(即长RTT对应的解扰方式)对所述DCI解扰成功,则使用第一RTT所对应的数据收发规则;若使用第二RNTI(即短长RTT对应的解扰方式)对所述DCI解扰成功,则使用第二RTT所对应的数据收发规 则。
示例性的,在通过控制信道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接收单元1601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RTT长度。
具体的,不同的控制信道的类型表示具有不同信道资源的控制信道,其中,所述信道资源包括时域上的和频域上的资源。
时域上可以是不同的TTI,不同的时隙,不同的OFDM符号,不同的子帧,不同的无线帧等,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频域上可以是不同的子载波,不同的物理资源块,不同的成员载波等,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所述第六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具体的,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逻辑信道号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无线承载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无线承载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流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RTT长度与数据流号标识对应;其中不同的数据流可以是具有不同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及端口号的数据流。
可以理解的,上述数据类型与RTT长度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载波时,不同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RTT长度,此时,可以理解成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对应到不同的载波上面。
进一步的,在跨基站多流聚合场景下,上述载波也可以替换成基站,实施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接收单元1601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示例性的,所述第七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进一步的所述第七 控制消息可以为DCI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RTT长度。
具体的,不同的控制信道的类型表示具有不同信道资源的控制信道,其中,所述信道资源包括时域上的和频域上的资源。
确定单元1602根据接收所述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示例性的,假设RTT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RTT和第二RTT,其中,所述第一RTT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RTT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信道可以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或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例如,PDCCH对应的是所述第一RTT,而所述EPDCCH对应的是所述第二RTT;即若在所述第二RTT的所述EPDCCH上监听到DCI消息,则确认当前传输数据的RTT长度为第二RTT;若在所述PDCCH上监听到DCI消息,则确认当前传输数据的RTT长度为第一RTT。进一步的,PDCCH的0~1个symbol是第一个RTT,第3个symbol对应第二RTT;或者EPDCCH的子载波或PRB n~m对应的是第一RTT,i~k对应的是第二RTT。
在实际应用中,若包含有两种或多种RTT,则需要设计更多的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数据。如,在每个TTI的前N个符号,N大于等于0,根据需要设计PDCCH;和/或者,设计新的EPDCCH用于调度数据。如在每个TTI的第M到第N个子载波或PRB,其中M大于等于0,N大于等于0,N大于等于M,根据需要设计EPDCCH;用户设备通过监听所述PDCCH以及EPDCCH来执行数据传输。
传输单元1603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可以理解的,以上各实施例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结合实施,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无线网络中数据包的发送和传输存在定时关系,而网络侧也需要兼容硬件改进前和改进后两种RTT的场景,如图6所示,对于RTT为8ms的场景,在n时刻发送的数据包,在n+4时刻接收反馈;而对于RTT为4ms的场景,由于处理时延减小,n时刻发送的数据包,将在n+2时刻接收反馈,因此在当网络中存在2种不同的RTT时间时,按照目前的传输机制,上下行的反馈都可能会发生碰撞。对于下行反馈,其传输在PUCCH上发送,如图6所示,当normal RTT的HARQ进程0所使用的PDCCH资源和shorten RTT的HARQ进程2在发送DCI时所使用的PDCCH资源相同时,二者的反馈将发生冲突。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对数据传输的资源的计算方式也做出了改进,示例性的,在反馈资源的计算中,用户设备的各个单元的操作过程包括:
接收单元1601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具体的,所述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RTT长度。
确定单元1602根据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RTT长度;示例性的,所述RTT长度可以包括:第一RTT和第二RTT,所述第一RTT大于所述第二RTT。
其中,所述RTT长度可以使用具体的时间数值表示,如4ms;也可以使用TTI的个数表示,如8个TTI;还可以用OFDM符号的个数表示,如20个OFDM符号。可以理解的是,RTT长度的具体表现实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RTT长度可以为两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示例性的,若RTT长度可以为两种,则在所述控制消息中可以指示其中一种RTT长度,使得所述用户设备确定使用哪一种RTT接收或发送相应的数据;可选的,所述控制消息中也可以指示其中两种RTT长度,使得用户设备确定两种RTT分别对应哪些数据的接收或发送。在实际应用中,控制消息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具体不作限定。
资源确定单元1604根据所述RTT长度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 输的资源,使得所述用户设备使用不同的资源与所述基站相互传输不同RTT长度对应的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在计算发送或接收数据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RTT标识指示的RTT长度,增加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
示例性的,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则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反馈的频域资源满足以下公式,其中,所述为端口0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所述为端口1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
当使用PDCCH进行传输时,满足公式一和公式二:
公式一:nPUCCH(1,p~0)=nCCE+NPUCCH(1)+offset;]]>
公式二:nPUCCH(1,p~1)=nCCE+1+NPUCCH(1)+offset;]]>
所述nCCE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CCH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CCE位置,所述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频域起始位置,所述offset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offset为整数;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仅描述了端口0和端口1的频域资源的计算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包括有多个端口,具体的计算方式可以参考公式二,即若为端口n的频域资源的计算,则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偏移量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或在DCI消息中设置,具体的,可以在DCI中的“HARQ-ACK resource offset域”中设置。所述和offset可以合并为同一个参数,表示偏移后的PUCCH的频域起始位置。
进一步的,若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当使用EPDCCH,且为分布式传输时,反馈资源的计算满足公式三和公式四:
公式三:nPUCCH(1,p~0)=nECCE,q+ΔARO+NPUCCH,q(e1)+offset;]]>
公式四:nPUCCH(1,p~1)=nECCE,q+1+ΔARO+NPUCCH,q(e1)+offset;]]>
若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当使用EPDCCH,且为集中式传输时,反馈资源的计算满足公式五和公式六:
公式五:
公式六:
其中,所述nECCE,q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增强下行物理控制信道EPDCCH所使用的EPDCCH-PRB-set q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CCE位置,所述为高层信令配置的参数,ΔARQ为物理层控制信令通知的参数,是EPDCCH-PRB-set q中每个PRB的CCE个数,n'由天线端口决定,所述offset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offset为整数。
示例性的,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上行数据的下行反馈,则在计算发送或接收数据所使用的资源时,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反馈的资源 满足公式七和八,其中,所述为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的组号,所述为所述组号对应的组内的正交序列号;
所述公式七为:nPHICHgroup=(IPRB_RA+nDMRS)modNPHICHgroup+IPHICHNPHICHgroup+Ngroup1;]]>
所述公式八为:
所述nDMRS为通过最近的PDCCH上的上行DCI中指示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域的循环移位映射;
所述为PHICH的扩频因子;
所述IPRB_RA为对于第一个码字为上行DCI所指示的PUSCH的最低PRBindex;对于第二个码字为上行DCI所指示的PUSCH的最低PRB index+1;
所述为PHICH的group数目;
所述Ngroup1为偏移量。
传输单元1603使用所述资源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与之前各实施例分别结合实施,或者单独实施,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计算发送或接收数据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RTT标识指示的RTT长度,增加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使得同时存在两种RTT对应的数据的传输场景中,两种RTT对应的数据在频域资源上能够错开,避免两种数据发生冲突。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还可以通过减少TTI来减少传输时延;同样的,实际在应用中,也会存在至少两种TTI,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也提供了至少两种TTI共存的通信机制,其逻辑结构请参考图17,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消息接收单元1701,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 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RTT长度;
长度确定单元1702,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数据传输单元1703,用于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具体的,在控制消息直接指示TTI长度的场景: 
所述消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基站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所述长度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具体的,在通过TTI标识指示TTI长度的场景: 
所述消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传输时间间隔TTI标识所对应的TTI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为包括有TTI标识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TTI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所述长度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TTI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具体的,在通过RNTI加扰方式指示TTI长度的场景: 
所述消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TTI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TTI长度相对应;
所述长度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第五控制消息进行RNTI解扰,并根据对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的RNTI解扰的方式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具体的,在通过控制信道指示TTI长度的场景: 
所述消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TTI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TTI长度;
所述长度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所述第七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具体的,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
具体的,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TTI长度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具体的,所述消息接收单元还用于: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TTI的配置参数,所述TTI的配置参数包括:DCI的加扰方式,TTI的长度类型的指示信息,TTI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SRS配置参数,使用TTI时DM-RS配置信息,使用TTI时SR配置信息,使用TTI时反馈资源的配置信息,以及使用TTI时反馈规则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PDCCH资源位置信息,使用TTI时传输块大小TBS表格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的资源调度粒度信息,以及使用TTI时EPDCCH资源位置信息中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
具体的,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规则确定单元1704,用于根据所述TTI长度确定所述数据的收发规则,其中,不同的TTI长度对应不同的收发规则;所述收发规则包括:业务数据以及反馈信息在接收或发送时对应的资源,数据传输的时序关系;
所述数据传输单元还用于: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后的收发规则收发所述数据。
具体的,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缓存清空单元1705,用于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上一次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HARQ缓存器清空,再执行所述根据确定后的收发规则收发所述数据的步骤。
具体的,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反馈资源确定单元1706,用于确定传输所述反馈信息的反馈资源,其中,不同TTI长度对应的反馈信息使用不同的反馈资源,所述反馈资源存在于每一个与所述反馈资源对应的TTI长度中;所述反馈资源包括:PHICH信道资源,传输数据所使用的PRB编号,传输数据的帧号或子帧号。
具体的,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第一编码单元1707,用于使用确定后的TTI长度对应的反馈资源,向所述基站反馈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所述CQI在每个所述TTI中单独编码,或者对每个子帧中所包含的TTI进行联合编码。
第二编码单元1708,用于使用确定后的TTI长度对应的反馈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所述上行反馈信息在每个所述TTI中单独编码,或者对每个子帧中所包含的TTI进行联合编码。
以下用于执行对基于TTI长度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用户设备中,各个单元的具体操作进行描述,包括:
消息接收单元1701接收基站发送的TTI的配置参数,所述TTI的配置参数包括:DCI的加扰方式,TTI的长度类型的指示信息,TTI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配置参数,使用TTI时解调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S)配置信息,使用TTI时SR配置信息,使用TTI时反馈资源的配置信息,以及使用TTI时反馈规则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PDCCH资源位置信息,使用TTI时传输块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TBS)表格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的资源调度粒度信息,以及使用TTI时EPDCCH资源位置信息中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
假设TTI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TTI和第二TTI,其中,所述第一TTI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TTI的长度;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第一TTI的配置参数可能已经在用户设备中配置好或者在协议中固定,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接收的TTI的配置参数可以特指第二TTI的配置参数;可选的,若第一TTI的配置参数没有被配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接收的TTI的配置参数可以包括第一TTI以及第二TTI的配置参数。
其中,在DM-RS配置信息中设定,对于新定义的DM-RS(即第二TTI 对应的DM-RS),DM-RS信号存在于每个第二TTI中;并且,基站将通过专用信令的方式通知用户设备,专用信令中将包含DM-RS的位置信息、编码信息,周期信息等必要信息。
其中,在SRS配置信息中设定,用户设备在配置有SRS资源的第二TTI上发送SRS,基站在配置有SRS资源的第二TTI进行SRS测量。
其中,TBS表格的配置信息可以是指示用户设备第二TTI对应的是哪个TBS表格,所述TBS表格可以在协议中固定,或者通过配置消息进行配置。
其中,资源调度粒度信息可以是指示第二TTI对应的最小调度粒度,如6个PRB,10个PRB等,或者72个子载波,120个子载波等。当TTI减少时,可以增加调度粒度以减少信令开销。
长度确定单元1702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具体的,所述TTI长度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设备确定所述TTI长度的方式有多种,具体在后续实施例中分别进行描述。
在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之前,规则确定单元1704根据所述TTI长度确定所述数据的收发规则,其中,不同的TTI长度对应不同的收发规则;所述收发规则包括:业务数据以及反馈信息在接收或发送时对应的资源,数据传输的时序关系。
示例性的,若TTI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TTI和第二TTI,其中,所述第一TTI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TTI的长度;则所述收发规则包括:第一发送规则,第一接收规则,第二发送规则和第二接收规则;所述第一发送规则和第一接收规则为所述第一TTI对应的收发规则,所述第二发送规则和第二接收规则为所述第二TTI对应的收发规则。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收发规则的具体内容可以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给所述用户设备。进一步的,所述收发规则中可以包括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所使用的资源的计算方式,若为第一TTI对应的第一发送规则和第一接收规则,则所述资源的计算方式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而若为第二TTI对应的第二发送规则和第二接收规则,则所述资源的可以为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的新资源,也可以由基站通知新的计算方式;具体的实现方 式,此处不作限定。
数据传输单元1703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示例性的,若TTI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TTI和第二TTI,其中,所述第一TTI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TTI的长度;且为反馈信息的传输时:
若当前的传输场景为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且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为第一TTI,则使用所述第一接收规则接收所述数据;所述用户设备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上一次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HARQ缓存器清空,再执行所述使用所述第一接收规则接收所述数据的步骤,或者,若是,如果传输数据使用的HARQ进程在之前的数据没有传输成功,则可以继续重传所述数据。在使用所述第一接收规则接收所述数据之后,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一TTI对应的第一反馈规则向所述基站反馈数据。
若当前的传输场景为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且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为第二TTI,则使用所述第二接收规则接收所述数据;所述用户设备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上一次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HARQ缓存器清空,再执行所述使用所述第二接收规则接收所述数据的步骤,或者,若是,如果传输数据使用的HARQ进程在之前的数据没有传输成功,则可以继续重传所述数据。在使用所述第二接收规则接收所述数据之后,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二TTI对应的第二反馈规则向所述基站反馈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规则对应的第一反馈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二反馈规则对应的第二反馈资源,且所述第二反馈资源存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二TTI长度中;所述反馈资源包括:PHICH信道资源,传输数据所使用的PRB编号,传输数据的帧号或子帧号。
进一步的,对于CQI的反馈,用户设备使用确定后的TTI长度对应的反 馈资源,向所述基站反馈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所述CQI在每个所述TTI中单独编码,或者对每个子帧中所包含的TTI进行联合编码。
对于上行反馈信息的反馈,用户设备使用确定后的TTI长度对应的反馈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所述上行反馈信息在每个所述TTI中单独编码,或者对每个子帧中所包含的TTI进行联合编码。
若当前的传输场景为用户设备的上行传输,且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为第一TTI,则使用所述第一发送规则发送所述数据。在使用所述第一发送规则发送所述数据之前,用户设备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上一次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HARQ缓存器清空,再执行所述使用所述第一发送规则发送所述数据的步骤,或者,若是,如果传输数据使用的HARQ进程在之前的数据没有传输成功,则可以继续重传所述数据。在使用所述第一发送规则发送所述数据之后,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一TTI对应的第一反馈规则向所述基站反馈数据。
若当前的传输场景为用户设备的上行传输,且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为第二TTI,则使用所述第二发送规则发送所述数据。在使用所述第二发送规则发送所述数据之前,用户设备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上一次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HARQ缓存器清空,再执行所述使用所述第二发送规则发送所述数据的步骤,或者,若是,如果传输数据使用的HARQ进程在之前的数据没有传输成功,则可以继续重传所述数据。在使用所述第二发送规则发送所述数据之后,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第二TTI对应的第二反馈规则向所述基站反馈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规则对应的第一反馈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二反馈规则对应的第二反馈资源,且所述第二反馈资源存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二TTI中。进一步的,当接收到TTI变化的指示时,若HARQ缓存器里还有数据,可以等待传输或重传完毕再修改TTI长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通过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TTI长度,可以采用与相应TTI长度相适配的数据收发方式,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解决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不同TTI长度而产生的冲突问题。
示例性的,在控制消息直接指示TTI长度的场景: 
消息接收单元1701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所述第一控制消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
长度确定单元1702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使用TTI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在首次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消息配置TTI长度之后,用户设备存储不同数据与TTI长度的对应关系表,当用户设备将要与基站相互传输数据时,可以根据该数据的类型查找所述对应关系表,从而得到当前接收或发送数据所要使用的TTI长度。在基站没有重新通过高层信令对不同数据与TTI长度的对应关系进行更新之前,用户设备每次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都可以使用所述对应关系表确定TTI长度。
具体的,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逻辑信道号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无线承载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无线承载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流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数据流号标识对应;其中不同的数据流可以是具有不同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及端口号的数据流。
可以理解的,上述数据类型与TTI长度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载波时,不同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TTI长度,此时,可以理解成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对应到不同的载波上面。
进一步的,在跨基站多流聚合场景下,上述载波也可以替换成基站,实施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基站还可以通过另一条控制消息,单独实现指示使用不同的TTI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的功能;比如,在所述第 一控制消息之前,通过另一条控制消息,指示使用不同的TTI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作限定。
数据传输单元1703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在实际应用中,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TTI长度与调度粒度的对应关系。该控制消息可以为RRC配置消息,所述控制消息包括TTI长度与调度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对于长TTI,其调度粒度更大,对于短TTI,其调度粒度更小,或者反过来。
用户终端在接收到上述控制消息之后,按照控制消息所指示的TTI长度与调度粒度之间的关系进行通信;如所述控制消息中指示第一长度TTI的调度粒度为n个TTI,第二长度TTI的调度粒度为m个TTI,则当用户终端使用第一长度TTI进行传输时,其调度粒度为n,即每收到一次调度命令可以连续传输n个TTI,当用户终端进使用第二长度TTI进行传输时,其调度粒度为m,即每收到一次调度命令可以连续传输m个TTI;其中,m和n为大于1的整数;直到再次收到控制消息的指示。
示例性的,在通过TTI标识指示TTI长度的场景: 
消息接收单元1701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TTI标识所对应的TTI长度。
所述第二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使用TTI长度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具体的,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逻辑信道号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无线承载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无线承载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流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数据流号标识对应;其中不同的数据流可以是具有不同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及端口号的数据流。
可以理解的,上述数据类型与TTI长度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载波时,不同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TTI长度,此时,可以理解成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对应到不同的载波上面。
进一步的,在跨基站多流聚合场景下,上述载波也可以替换成基站,实施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控制消息可以为包括有TTI的配置参数的消息,所述TTI的配置参数包括:DCI的加扰方式,TTI的长度类型的指示信息,TTI对应的SRS配置参数,使用TTI时DM-RS配置信息,使用TTI时SR配置信息,使用TTI时反馈资源的配置信息,以及使用TTI时反馈规则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PDCCH资源位置信息,使用TTI时TBS表格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的资源调度粒度信息,以及使用TTI时EPDCCH资源位置信息中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
假设TTI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TTI和第二TTI,其中,所述第一TTI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TTI的长度;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第一TTI的配置参数可能已经在用户设备中配置好或者在协议中固定,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接收的TTI的配置参数可以特指第二TTI的配置参数;可选的,若第一TTI的配置参数没有被配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接收的TTI的配置参数可以包括第一TTI以及第二TTI的配置参数。
消息接收单元1701接收所述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为包括:TTI标识,所述TTI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可以为DCI消息。
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可以为新定义的DCI消息,其中,该DCI消息中增加了用于指示TTI长度的TTI标识(shortenTTI)。
长度确定单元1702根据所述TTI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假设TTI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TTI和第二TTI,其中,所述第一TTI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TTI的长度;TTI标识用shortenTTI表示,如果shortenTTI=0,则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为第一TTI;如果shortenTTI=1,则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为第二TTI,并使用第二TTI所对应的数据收发规则。或者,TTI标识直接表示RTT长度,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数据传输单元1703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示例性的,在通过RNTI加扰方式指示TTI长度的场景: 
消息接收单元1701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第四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或解扰方式对应的TTI长度。
所述第四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第四控制消息
不同的TTI长度对应不同的RNTI加扰或解扰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使用TTI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具体的,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逻辑信道号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无线承载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无线承载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流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数据流号标识对应;其中不同的数据流可以是具有不同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及端口号的数据流。
可以理解的,上述数据类型与TTI长度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载波时,不同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TTI长度,此时,可以理解成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对应到不同的载波上面。
进一步的,在跨基站多流聚合场景下,上述载波也可以替换成基站,实施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所述第四控制消息还可以为包括有TTI的配置参数的消息,所述TTI的配置参数包括:DCI的加扰方式(配置RNTI加扰方式与不同TTI长度的对应关系,以及相应的RNTI解扰方式),TTI的长度类型的指示信息,TTI对应的SRS配置参数,使用TTI时DM-RS配置信息,使用TTI时SR配置信息,使用TTI时反馈资源的配置信息,以及使用TTI时反馈规则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PDCCH资源位置信息,使用TTI时TBS表格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的资源调度粒度信息,以及使用TTI时EPDCCH资源位置信息中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
假设TTI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TTI和第二TTI,其中,所述第一TTI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TTI的长度;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第一TTI的配置参数可能已经在用户设备中配置好,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接收的TTI的配置参数可以特指第二TTI的配置参数;可选的,若第一TTI的配置参数没有被配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接收的TTI的配置参数可以包括第一TTI以及第二TTI的配置参数。
消息接收单元1701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控制消息可以为DCI消息。
所述第五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控制消息可以为DCI消息。第五控制消息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区分不同的TTI长度,基站侧可以通过不同的RNTI加扰方式对DCI消息进行加扰。
所述第五控制消息可以为新定义的DCI消息,其中,在shortenTTI=1(即第二TTI)时,使用新的RNTI(即第四控制消息中通知的与所述RTT长度对应的RNTI)进行加扰;新的DCI消息在PDCCH上传输,用户设备收到该DCI消息时,使用第四控制消息中通知的与所述RTT长度对应的RNTI解扰所述第五控制消息。
长度确定单元1702对第五控制消息进行RNTI解扰;并根据对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解扰的方式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假设TTI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TTI和第二TTI,其中,所述第一TTI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TTI的长度;若使用第一RNTI对所述DCI解扰成功,则确认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为第一TTI;若使用第二RNTI对所述DCI解扰成功,则确认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为第二TTI。
数据传输单元1703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若使用第一RNTI(即长TTI对应的解扰方式)对所述DCI解扰成功,则使用第一TTI所对应的数据收发规则;若使用第二RNTI(即短长TTI对应的解扰方式)对所述DCI解扰成功,则使用第二TTI所对应的数据收发规则。
示例性的,在通过控制信道指示TTI长度的场景: 
消息接收单元1701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TTI长度。
具体的,不同的控制信道的类型表示具有不同信道资源的控制信道,其中,所述信道资源包括时域上的和频域上的资源。
时域上可以是不同的TTI,不同的时隙,不同的OFDM符号,不同的子 帧,不同的无线帧等,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频域上可以是不同的子载波,不同的物理资源块,不同的成员载波等,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所述第六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使用TTI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具体的,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逻辑信道号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无线承载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无线承载标识对应;或者,
所述数据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流来表征,此时,可以通过TTI长度与数据流号标识对应;其中不同的数据流可以是具有不同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及端口号的数据流。
可以理解的,上述数据类型与TTI长度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当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载波时,不同载波可以使用不同的TTI长度,此时,可以理解成不同数据类型可以对应到不同的载波上面。
进一步的,在跨基站多流聚合场景下,上述载波也可以替换成基站,实施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消息接收单元1701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所述第七控制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进一步的所述第七控制消息可以为DCI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TTI长度。
长度确定单元1702根据接收所述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假设TTI长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为第一TTI和第二TTI,其中,所述第一TTI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TTI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信道可以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或增强物理 下行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yh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le);其中,PDCCH对应的是所述第一TTI,而所述EPDCCH对应的是所述第二TTI;即若在所述第二TTI的所述EPDCCH上监听到DCI消息,则确认当前传输数据的TTI长度为第二TTI;若在所述PDCCH上监听到DCI消息,则确认当前传输数据的TTI长度为第一TTI。;进一步的,PDCCH的0~1个symbol是第一个TTI,第3个symbol对应第二TTI;或者EPDCCH的子载波n~m对应的是第一TTI,i~k对应的是第二TTI。
在实际应用中,若包含有两种或多种TTI,则需要设计更多的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数据。如,在每个TTI的前N个符号,N大于等于0,根据需要设计PDCCH;和/或者,设计新的EPDCCH用于调度数据。如在每个TTI的第M到第N个子载波或PRB,其中M大于等于0,N大于等于0,N大于等于M,根据需要设计EPDCCH;用户设备通过监听所述PDCCH以及EPDCCH来执行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单元1703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具体的,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以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以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所述反馈信息可以包括:HARQ反馈,比如,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后,向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或者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业务数据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的HARQ反馈。
可以理解的,以上各实施例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结合实施,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初次接入的时候就为用户设备设置TTI长度,请参阅图18,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广播接收单元18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第二TTI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和前导preamble码;所述第二TTI为一种TTI长度,所述TTI长度包括:第一TTI和第二TTI,所述第一TTI大于所述第二TTI;
可选的,在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广播消息之前,基站会通过广播消 息向用户设备发送PRACH资源和preamble码的配置参数。
接入单元1802,用于若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二TTI,则使用第二TTI对应的RACH资源和preamble码进行随机接入。
在接收到所述广播消息之后,用户设备判断本地是否支持所述第二TTI,若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二TTI,则使用第二TTI对应的PRACH资源和preamble码进行随机接入。
在基站侧,若基站在与所述第二TTI对应的PRACH上接收的preamble,则认为用户设备可以使用第二TTI进行数据传输,则使用所述第二TTI对应的收发规定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若基站在第一TTI对应的RACH上接收preamble,则使用所述第一TTI对应的收发规定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涉及的所述针对TTI的各实施例与针对RTT的各实施例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结合实施,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在执行上面所述针对TTI的各实施例与针对RTT的各实施例步骤之前,用户设备可以上报自己针对TTI和/或RTT的能力。具体的上报方式可以是用户设备主动上报,或者网络侧查询后用户设备上报。所使用的消息可以是RRC消息,或者可以是MAC层的控制消息,如MAC CE,或Msg3消息,或者物理层的控制消息,如Preamble码,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具体的,用户设备可以上报支持的TTI和/或RTT的长度信息,或者仅上报是否支持短TTI和/或短RTT的信息。
进一步的,基站根据用户设备上报的能力信息,进行上述各实施例中TTI和/或RTT的配置及数据传输。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在切换时,源基站可以将所述用户设备能力信息发送给目标基站,以便目标基站获知用户设备的能力后,配置和使用TTI和/或RTT进行数据传输。具体消息可以是X2接口(基站与基站之间的接口)消息,或者S1接口(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接口)消息,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在用户设备上报自己的能力之前或之后,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用以指示所述基站支持的TTI和/或RTT的能力信息。在具 体应用中,所述控制消息可以包括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控制消息,如RRC配置消息,广播消息;可以是MAC层的控制消息,如MAC CE,或Msg4消息,或物理层的控制消息,如DCI消息;所述控制消息中包含eNodeB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eNodeB可以支持的TTI和/或RTT长度。
当不同TTI共存和/或不同RTT共存时,需要考虑不同TTI和/或不同的RTT所使用的物理资源不能发生冲突。具体的方法为:
不同的TTI和/或不同的RTT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在时域上或频域上分开。结合上面所述各实施例,在配置不同的TTI和/或不同的RTT长度时,也可以同时配置不同的TTI和/或不同的RTT使用的物理资源。所述物理资源包括:PDCCH资源,EPDCCH资源,PDSCH资源,PUSCH资源,PUCCH资源,PHICH资源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具体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下面对用于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本发明基站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站一个实施例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RTT长度,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具体的,在控制消息直接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具体的,在通过RTT标识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二控制消息和第三控制消息;
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往返传输时间RTT标识所对应的RTT长度;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RTT标识,所述RTT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具体的,在通过RNTI加扰方式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四控制消息和第五控制消息;
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RTT长度;所述第五 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RTT长度相对应。 
具体的,在通过控制信道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六控制消息和第七控制消息;
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RTT长度;第七控制消息为通过不同的控制信道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RTT长度。
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
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下面对用于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本发明基站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具体的,在控制消息直接指示TTI长度的场景: 
所述控制消息包括: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具体的,在通过TTI标识指示TTI长度的场景: 
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二控制消息和第三控制消息;
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TTI标识所对应的TTI长度;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TTI标识,所述TTI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具体的,在通过RNTI加扰方式指示TTI长度的场景: 
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四控制消息和第五控制消息;
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TTI长度;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TTI长度相对应。 
具体的,在通过控制信道指示TTI长度的场景: 
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六控制消息和第七控制消息;
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RTT长度;第七控制消息为通过不同的控制信道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TTI长度。
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
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TTI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下面对用于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本发明基站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广播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使得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广播消息中的TTI长度以及自身的TTI能力,使用相应的RACH资源和preamble码进行随机接入;所述广播消息包括:第二TTI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和preamble码;所述第二TTI为一种TTI长度,所述TTI长度包括:第一TTI和第二TTI,所述第一TTI大于所述第二TTI。
在基站实施例中,具体操作过程可以请参阅上述用户设备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9,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可包括:
输入装置1901,输出装置1902,存储器1903和处理器1904(用户设备中的处理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19中以一个处理器为例)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装置1901,输出装置1902,存储器1903和处理器1904可通过总线或其它方式连接,其中,图19中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其中,所述输入装置1901用于:
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RTT长度;
其中,处理器1904,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往返传输时间RTT长度;
其中,所述输出装置1902,用于根据所述RTT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具体的,在控制消息直接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所述输入装置1901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处理器1904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具体的,在通过RTT标识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所述输入装置1901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TT标识所对应的RTT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所述RTT标识,所述RTT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处理器904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RTT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具体的,在通过RNTI加扰方式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所述输入装置1901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四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RTT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
处理器1904具体用于: 
对第五控制消息进行RNTI解扰,并根据对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的RNTI解扰的方式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具体的,在通过控制信道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所述输入装置1901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RTT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RTT长度;
处理器1904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所述第七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长度。
具体的,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
具体的,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具体的,处理器1904还用于根据所述RTT长度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资源,所述用户设备使用不同的所述资源与所述基站相互传输不同RTT长度对应的数据;
所述输出装置1902具体用于: 
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资源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1904具体用于: 
若所述数据传输为反馈信息的传输,则在计算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RTT标识指示的RTT长度,增加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
具体的,所述偏移量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或在物理层信令消息中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1904具体用于: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则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反馈的频域资源满足以下公式,其中,所述为端口0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所述为端口1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
当使用PDCCH进行传输时,满足公式一和公式二:
公式一:nPUCCH(1,p~0)=nCCE+NPUCCH(1)+offset;]]>
公式二:nPUCCH(1,p~1)=nCCE+1+NPUCCH(1)+offset;]]>
所述nCCE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CCH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CCE位置,所述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频域起始位置,所述offset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offset为整数;
当使用EPDCCH,且为分布式传输时,满足公式三和公式四:
公式三:nPUCCH(1,p~0)=nECCE,q+ΔARO+NPUCCH,q(e1)+offset;]]>
公式四:nPUCCH(1,p~1)=nECCE,q+1+ΔARO+NPUCCH,q(e1)+offset;]]>
或者,
当使用EPDCCH,且为集中式传输时,满足公式五和公式六:
公式五:
公式六:
所述nECCE,q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增强下行物理控制信道EPDCCH所使用的EPDCCH-PRB-set q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CCE位置,所述为高层信令配置的参数,ΔARQ为物理层控制信令通知的参数,是EPDCCH-PRB-set q中每个PRB的CCE个数,n'由天线端口决定,所述offset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offset为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资源确定单元1604具体用于: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上行数据的下行反馈,则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反馈的资源满足公式七和八,其中,所述为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的组号,所述为所述组号对应的组内的正交序列号;
所述公式七为:nPHICHgroup=(IPRB_RA+nDMRS)modNPHICHgroup+IPHICHNPHICHgroup+Ngroup1;]]>
所述公式八为:
所述nDMRS为通过最近的PDCCH上的上行DCI中指示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域的循环移位映射;
所述为PHICH的扩频因子;
所述IPRB_RA为对于第一个码字为上行DCI所指示的PUSCH的最低PRBindex;对于第二个码字为上行DCI所指示的PUSCH的最低PRB index+1;
所述为PHICH的group数目;
所述Ngroup1为偏移量。
同参见图19,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用户设备,可包括:
输入装置1901,输出装置1902,存储器1903和处理器1904(用户设备中的处理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9中以一个处理器为例)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装置1901,输出装置1902,存储器1903和处理器1904可通过总线或其它方式连接,其中,图19中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其中,所述输入装置1901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RTT长度;
其中,处理器1904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其中,所述输出装置1902根据所述TTI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
具体的,在控制消息直接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所述输入装置1901具体用于: 
接收基站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处理器1904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具体的,在通过RTT标识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所述输入装置1901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传输时间间隔TTI标识所对应的TTI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为包括有TTI标识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TTI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处理器1904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TTI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具体的,在通过RNTI加扰方式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所述输入装置1901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TTI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TTI长度相对应;
处理器1904具体用于: 
对所述第五控制消息进行RNTI解扰,并根据对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的RNTI解扰的方式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具体的,在通过控制信道指示RTT长度的场景: 
所述输入装置1901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TTI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TTI长度;
处理器1904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所述第七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TTI长度。
具体的,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
具体的,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指示使用RTT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
具体的,所述输入装置1901具体用于: 
接收基站发送的TTI的配置参数,所述TTI的配置参数包括:DCI的加扰方式,TTI的长度类型的指示信息,TTI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SRS配置参数,使用TTI时DM-RS配置信息,使用TTI时SR配置信息,使用TTI时反馈资源的配置信息,以及使用TTI时反馈规则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PDCCH资源位置信息,使用TTI时传输块大小TBS表格的配置信息,使用TTI时的资源调度粒度信息,以及使用TTI时EPDCCH资源位置信息中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
具体的,所述处理器1904还用于:
根据所述TTI长度确定所述数据的收发规则,其中,不同的TTI长度对应不同的收发规则;所述收发规则包括:业务数据以及反馈信息在接收或发送时对应的资源,数据传输的时序关系;
确定传输所述反馈信息的反馈资源,其中,不同TTI长度对应的反馈信息使用不同的反馈资源,所述反馈资源存在于每一个与所述反馈资源对应的TTI长度中;所述反馈资源包括:PHICH信道资源,传输数据所使用的PRB编号,传输数据的帧号或子帧号。
使用确定后的TTI长度对应的反馈资源,向所述基站反馈信道质量指示 符CQI,所述CQI在每个所述TTI中单独编码,或者对每个子帧中所包含的TTI进行联合编码;或,使用确定后的TTI长度对应的反馈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所述上行反馈信息在每个所述TTI中单独编码,或者对每个子帧中所包含的TTI进行联合编码。
上述用户设备的具体操作过程请参阅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pdf(8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425845.5(22)申请日 2014.08.26H04L 1/00(2006.01)(71)申请人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地址 200121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金桥路2222 号(72)发明人 张丹丹 权威 张戬 李秉肇(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44285代理人 王仲凯(54) 发明名称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57) 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用于在不同处理时延的场景共存的情况下,解决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冲突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接。

2、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 RTT 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往返传输时间 RTT 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 RTT 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2页 说明书62页 附图9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68030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CN 104468030 A1/12 页21.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

3、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 RTT 长度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往返传输时间 RTT 长度 ;传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 RTT 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RTT 长度 ;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RTT 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 。

4、RTT 标识所对应的RTT 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 :所述 RTT 标识,所述 RTT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RTT 长度 ;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 RTT 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RTT 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四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 RNTI 加扰方式对应的 RTT 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加扰方式与所述RTT长度相对应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对第五控制消息进行 RNTI 解扰,并根据对所述第四控制消。

5、息的 RNTI 解扰的方式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RTT 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 RTT 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 RTT 长度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所述第七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RTT 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7.根据权利要求 1。

6、 至 4 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68030 A2/12 页3指示使用 RTT 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8.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资源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 RTT 长度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资源,所述用户设备使用不同的所述资源与所述基站相互传输不同 RTT 长度对应的数据 ;所述传输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资源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9.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数据传输为。

7、反馈信息的传输,则在计算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 RTT 标识指示的 RTT 长度,增加与所述 RTT 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10.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量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或在物理层信令消息中设置。11.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则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反馈的频域资源满足以下公式,其中,所述 为端口 0 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所述 为端口 1 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 :当使用 PDCCH 进行传输时,满足公式一和公式二 :公式一 :公式二 :所述 nCC。

8、E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CCH 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 CCE 位置,所述 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PUCCH的频域起始位置,所述 offset 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 offset 为整数 ;当使用 EPDCCH,且为分布式传输时,满足公式三和公式四 :公式三 :公式四 :或者,当使用 EPDCCH,且为集中式传输时,满足公式五和公式六 :公式五 :公式六 :所述 nECCE,q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增强下行物理控制信道 EPDCCH 所使用的 EPDCCH-PRB-set q 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 CC。

9、E 位置 ,所 述 为高层信令配置的参数,ARQ 为物理层控制信令通知的参数, 是EPDCCH-PRB-set q 中每个 PRB 的 CCE 个数,n 由天线端口决定,所述 offset 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 offset 为整数。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68030 A3/12 页4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上行数据的下行反馈,则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反馈的资源满足公式七和八,其中,所述 为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 PHICH的组号,所述 为所述组号对应的组内的正交序列号 ;所述公式七为 :所述公式八为 :所。

10、述 nDMRS为通过最近的 PDCCH 上的上行 DCI 中指示的解调参考信号 DMRS 域的循环移位映射 ;所述 为 PHICH 的扩频因子 ;所述IPRB_RA为对于第一个码字为上行DCI所指示的PUSCH的最低PRB index ;对于第二个码字为上行 DCI 所指示的 PUSCH 的最低 PRB index+1 ;所述 为 PHICH 的 group 数目 ;所述 Ngroup1为偏移量。13.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 RTT 长度 ;长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消。

11、息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 TTI 长度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 TTI 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14.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基站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TTI 长度 ;所述长度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TTI 长度。15.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传输时间间隔 TTI 标识所对应的 TTI 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

12、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为包括有 TTI 标识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 TTI 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TTI 长度 ;所述长度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 TTI 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TTI 长度。16.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 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 TTI 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 RNTI 加扰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68030 A4/12 页5方式与 TTI 长度相对应 ;所述长度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13、 :对所述第五控制消息进行 RNTI 解扰,并根据对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的 RNTI 解扰的方式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TTI 长度。17.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 TTI 长度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 TTI 长度 ;所述长度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所述第七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TTI 长度。18.根据权利要求 13 至 17 任意一项所述的用。

14、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19.根据权利要求 13 至 17 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 :指示使用 TTI 长度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20.根据权利要求 13 至 17 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接收单元还用于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 TTI 的配置参数,所述 TTI 的配置参数包括 :DCI 的加扰方式,TTI 的长度类型的指示信息,TTI 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 SRS 配置参数,使用 TTI 时DM-RS 配置信息,使用 TTI 时 SR 配置信息,使用 TTI 时反馈资源的配置信息,以及使。

15、用 TTI时反馈规则的配置信息,使用 TTI 时 PDCCH 资源位置信息,使用 TTI 时传输块大小 TBS 表格的配置信息,使用 TTI 时的资源调度粒度信息,以及使用 TTI 时 EPDCCH 资源位置信息中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21.根据权利要求 13 至 17 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规则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 TTI 长度确定所述数据的收发规则,其中,不同的 TTI 长度对应不同的收发规则 ;所述收发规则包括 :业务数据以及反馈信息在接收或发送时对应的资源,数据传输的时序关系 ;所述数据传输单元还用于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后的收发规则收发所述数据。

16、。22.根据权利要求 21 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缓存清空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上一次传输的数据对应的 TTI 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将 HARQ 缓存器清空,再执行所述根据确定后的收发规则收发所述数据的步骤。23.根据权利要求 21 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反馈资源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传输所述反馈信息的反馈资源,其中,不同 TTI 长度对应的反馈信息使用不同的反馈资源,所述反馈资源存在于每一个与所述反馈资源对应的 TTI长度中 ;所述反馈资源包括 :PHICH信道资源,传输数据所使用的PRB编号,传输数据的帧号或子帧号。权 利 要 。

17、求 书CN 104468030 A5/12 页624.根据权利要求 23 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第一编码单元,用于使用确定后的 TTI 长度对应的反馈资源,向所述基站反馈信道质量指示符 CQI,所述 CQI 在每个所述 TTI 中单独编码,或者对每个子帧中所包含的 TTI 进行联合编码。25.根据权利要求 23 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第二编码单元,用于使用确定后的 TTI 长度对应的反馈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所述上行反馈信息在每个所述 TTI 中单独编码,或者对每个子帧中所包含的 TTI 进行联合编码。26.一种用户。

18、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广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 :第二 TTI 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 RACH 资源和前导 preamble 码 ;所述第二 TTI 为一种 TTI 长度,所述 TTI 长度包括 :第一 TTI 和第二 TTI,所述第一 TTI 大于所述第二 TTI ;接入单元,用于若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二TTI,则使用第二TTI对应的RACH资源和preamble 码进行随机接入。2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 RTT 长度,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

19、 RTT 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28.根据权利要求 27 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一控制消息 ;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RTT 长度。29.根据权利要求 27 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二控制消息和第三控制消息 ;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往返传输时间 RTT 标识所对应的 RTT 长度 ;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 :RTT 标识,所述 RTT 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RTT 长度。30.根据权利要求 27 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四控制消息和第五控制消息 ;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 RNTI 加。

20、扰方式对应的 RTT 长度;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 加扰方式与 RTT 长度相对应。31.根据权利要求 27 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六控制消息和第七控制消息 ;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 RTT 长度 ;第七控制消息为通过不同的控制信道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 RTT 长度。32.根据权利要求 27 至 31 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33.根据权利要求 27 至 31 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 :指示。

21、使用 RTT 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34.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68030 A6/12 页7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 TTI 长度,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 TTI 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35.根据权利要求 34 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一控制消息 ;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TTI 长度。36.根据权利要求 34 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二控制消息和第三控制消息 ;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

22、 TTI 标识所对应的 TTI 长度 ;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 :TTI标识,所述 TTI 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TTI 长度。37.根据权利要求 34 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四控制消息和第五控制消息 ;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 RNTI 加扰方式对应的 TTI 长度;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RNTI 加扰方式与 TTI 长度相对应。38.根据权利要求 34 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包括 :第六控制消息和第七控制消息 ;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 RTT 长度 ;第七控制消息为通过不同的控制信道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

23、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 TTI 长度。39.根据权利要求 34 至 38 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40.根据权利要求 34 至 38 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 :指示使用不同的 TTI 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4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广播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使得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广播消息中的 TTI 长度以及自身的 TTI 能力,使用相应的 RACH 资源和 preamble 码进行随机接入 ;所述广播消息包括 :第二 TTI 对应的随机接入信。

24、道 RACH 资源和 preamble 码 ;所述第二 TTI为一种TTI长度,所述TTI长度包括 :第一TTI和第二TTI,所述第一TTI大于所述第二TTI。42.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 RTT 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往返传输时间 RTT 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 RTT 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43.根据权利要求 42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

25、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RTT 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 RTT 长度,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RTT 长度。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68030 A7/12 页844.根据权利要求 42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 RTT 标识所对应的 RTT 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包括 :所述 RTT标识,所述 RTT 标识用于指示。

26、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RTT 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 RTT 长度,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 RTT 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RTT 长度。45.根据权利要求 42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四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 RNTI加扰方式对应的 RTT 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 RNTI 加扰方式与所述 RTT 长度相对应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 RTT 长度,包括:所述用户。

27、设备对第五控制消息进行 RNTI 解扰,并根据对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的 RNTI 解扰的方式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RTT 长度。46.根据权利要求 42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六控制消息,所述第六控制消息用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的 RTT 长度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的第七控制消息,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其中,不同的所述控制信道的类型对应不同的 RTT 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 RTT 长度,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接收所述第七控制消息的控制信道的。

28、类型,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RTT 长度。47.根据权利要求 42 至 46 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48.根据权利要求 42 至 46 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消息还用于 :指示使用 RTT 长度分别对应的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49.根据权利要求 42 至 46 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RTT 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之前,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 RTT 长度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资源,所述用户设备使用不同的所述资源与所述基站相互传输不同 RTT 长度对应的数据 。

29、;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 RTT 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资源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68030 A8/12 页950.根据权利要求 49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数据传输为反馈信息的传输,则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 RTT 长度确定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的资源,包括 :在计算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RTT标识指示的RTT长度,增加与所述 RTT 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51.根据权利要求 49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量由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或在物理层信令消息中设置。52.根据权利要。

30、求 49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则所述在计算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 RTT 标识指示的RTT 长度,增加与所述 RTT 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具体为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反馈的频域资源满足以下公式,其中,所述 为端口 0 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所述 为端口 1 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 :当使用 PDCCH 进行传输时,满足公式一和公式二 :公式一 :公式二 :所述 nCCE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CCH 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 CCE 位置,所述 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PUCCH的频域起。

31、始位置,所述 offset 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 offset 为整数 ;当使用 EPDCCH,且为分布式传输时,满足公式三和公式四 :公式三 :公式四 :或者,当使用 EPDCCH,且为集中式传输时,满足公式五和公式六 :公式五 :公式六 :所述 nECCE,q为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命令占用的增强下行物理控制信道 EPDCCH 所使用的 EPDCCH-PRB-set q 的最低、最高或特定控制信道单元 CCE 位置,所述 为高层信令配置的参数,ARQ为物理层控制信令通知的参数, 是EPDCCH-PRB-set q 中每个 PRB 的 CCE 个数,n 由天线端口决定,所述。

32、 offset 为所述偏移量,其中,所述 offset 为整数。53.根据权利要求 49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为上行数据的下行反馈,则在计算所述反馈信息的传输所使用的资源时,根据所述RTT标识指示的RTT长度,增加与所述 RTT 长度相对应的偏移量,具体为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68030 A9/12 页10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反馈的资源 满足公式七和八,其中,所述 为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 PHICH 的组号,所述 为所述组号对应的组内的正交序列号 ;所述公式七为 :所述公式八为 :所述 nDMRS为通过最近的 PDCCH 上的上行 DCI 中指示的。

33、解调参考信号 DMRS 域的循环移位映射 ;所述 为 PHICH 的扩频因子 ;所述 IPRB_RA为对于第一个码字为上行 DCI 所指示的 PUSCH 的最低 PRBindex ;对于第二个码字为上行 DCI 所指示的 PUSCH 的最低 PRB index+1 ;所述 为 PHICH 的 group 数目 ;所述 Ngroup1为偏移量。54.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 RTT 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 TTI 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

34、述 TTI 长度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数据的传输。55.根据权利要求 54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控制消息,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TTI 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 TTI 长度,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TTI 长度。56.根据权利要求 54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二控制消息用于通知传输时间间隔 TTI 标识所对。

35、应的 TTI 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控制消息,所述第三控制消息为包括有 TTI 标识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 TTI 标识用于指示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TTI 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消息确定与基站之间传输的数据对应的 TTI 长度,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 TTI 标识确定传输所述数据对应的 TTI 长度。57.根据权利要求 54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消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四控制消息用于通知 RNTI 加扰方式对应的 TTI 长度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的第五控制消息,所述第五控制消息的 RNTI 加扰方式与 TTI 长度相对应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68030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